CN114873239A - 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3239A
CN114873239A CN202210435709.9A CN202210435709A CN114873239A CN 114873239 A CN114873239 A CN 114873239A CN 202210435709 A CN202210435709 A CN 202210435709A CN 114873239 A CN114873239 A CN 114873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veyor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57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艳林
李永林
李国冉
石伟
杨中华
张子健
丁秋霞
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57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32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3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32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自动上板机包括升降台、吸板装置和第一输送机,所述吸板装置将所述升降台上的板材吸取后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上;所述吸板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机处的负压装置,所述板材在所述负压装置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输送机运动。自动上板机能够有效提高上板效率、避免板材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板材输送技术,特别是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
背景技术
矿棉吸声板作为一种轻质吊顶装饰板材,需要经过压花、开榫、喷涂、覆膜等各种加工工序,由于品种繁多、加工工序不同,很多产品需要经过多条生产线依次加工,在不同的生产线依次加工会涉及板材的转运问题。
但是,多数半成品矿棉吸声板装饰面相对脆弱,不能磕碰、摩擦,而传统吸盘上料速度比较慢,不能满足高速生产;而人工上板的方式,上料速度虽有提升,但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生产要求,且工人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上板效率、避免板材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板机,自动上板机包括升降台、吸板装置和第一输送机,所述吸板装置将所述升降台上的板材吸取后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上;
所述吸板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机处的负压装置,所述板材在所述负压装置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输送机运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机为皮带输送机,所述皮带输送机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传送带,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相邻所述传送带之间。
进一步,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负压风机和设置所述负压风机进风口处的吸盘,所述吸盘朝向所述升降台设置。
进一步,所述皮带输送机还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
所述吸盘包括主体和进风板,所述主体的一端开口与负压风机连通,另一端开口覆盖有所述进风板,所述进风板上设置有负压孔;
所述进风板与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下方的部分齐平。
进一步,所述进风板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传送带的摩擦系数。
进一步,所述进风板为矩形板,所述进风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带的长度平行;
所述进风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负压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机为辊道输送机,所述辊道输送机包括多根输送辊;
相邻所述输送辊之间设置有缓冲板;或者,相邻所述输送辊之间设置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朝向所述板材吹气,以在所述板材落下时提供缓冲力。
进一步,所述缓冲板或所述吹气装置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输送辊的顶端。
进一步,当相邻所述输送辊之间设置有吹气装置时,所述吹气装置包括出风单元,所述出风单元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风单元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
进一步,自动上板机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吸板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升降台上的板材是否进入负压区;
第二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吸板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升降台上的板材是否被所述吸板装置吸取成功;
第三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吸板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吸板装置吸取的板材是否离开负压区。
进一步,所述吸板装置的末端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前端部分的上方,所述板材在所述吸板装置的末端部分被释放并落在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前端部分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板方法,自动上板方法用于前述的自动上板机,包括:
升降台提升板材,使板材进入所述吸板装置的负压区,并被所述吸板装置吸取;
所述升降台高度下降;
被所述吸板装置吸取的板材离开负压区后,所述升降台再次提升板材,使下一板材进入所述吸板装置的负压区。
相比于一些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板机,上板效率高、不损坏板材。在负压装置在吸取板材后,板材沿第二输送机进行传输,相比传统的带有吸盘的机械手形式,传输效率大大提高,无需等待机械手往返,在负压装置将板材吸取至第二输送机后,第二输送机即可持续地对板材进行输送,输送效率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板方法,上板效率高、且不易损坏板材,自动上板机工作可靠,大大提高了板材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自动上板机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结构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叉车位上料辊道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吸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自动上板机的结构示意图二(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吸盘和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自动上板机的结构示意图三(侧视图)。
图示说明:
1-叉车位上料辊道输送机,2-升降台,21-液压升降机,22-辊道输送机,3-吸板装置,31-负压装置,311-负压风机,312-吸盘,313-进风板,314-负压孔,32-第二输送机,321-传送带,33-弹簧缓冲结构,4-第一输送机,41-缓冲板,51-第一检测开关,52-第二检测开关,53-第三检测开关,61-第一限位开关,62-第二限位开关,63-第三限位开关,64-第四限位开关,7-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板机,如图1至图9所示,自动上板机包括升降台2、吸板装置3和第一输送机4,吸板装置3将升降台2上的板材吸取后置于第一输送机4上;吸板装置3包括第二输送机32和设置在第二输送机32处的负压装置31,板材在负压装置31的作用下沿第二输送机32运动。
在之前的设备将整架板材输送至升降台2上后,升降台2高度升高,升降台2上最上端的板材靠近吸板装置3一定距离后,即进入了吸板装置3的负压区,此时整架板材最上端的一块板材会直接被吸板装置3吸取,被紧紧吸附在吸板装置3的下表面。
负压装置31和第二输送机32位置均固定不动。
吸板装置3包括第二输送机32和负压装置31,其中,负压装置31提供吸力,第二输送机32输送板材。负压装置31吸住板材,避免板材因重力而下落,同时,第二输送机32将板材继续向后输送,即向第一输送机4方向输送;当板材逐渐离开吸板装置3的负压区时,负压装置31对板材提供的吸力逐渐减小,当吸力小于板材自身重力时,板材下落至第一输送机4上,并继续向后输送。
在实际操作中,负压装置31和第二输送机32持续工作,在负压装置31吸取了板材后,第二输送机32便将该板材向后输送,当板材离开负压区后,负压装置31即可吸取下一块板材,吸板操作连续紧密,相比现有的带有吸盘312的机械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板机,无需等机械手返回的时间,缩短了两块板材之间的抓板间隙,进而提高了板材输送效率。此外,板材在第二输送机32输送过程中,离开负压区后自动脱落,也省去了现有的机械手释放动作,提高了工作可靠性,进一步缩短了单块板材的抓取时间。
第一输送机4和第二输送机32的传输速度可以设置为相同,以保证板材进入第一输送机4后仍具有相同的传输速度,避免产生较大撞击、震动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32为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传送带321,负压装置31设置在相邻传送带321之间,如图7和图8所示。传动带的数量可以是两根。
将负压装置31设置在相邻传送带321之间,减少了负压装置31的空间占用,使设备布局更加合理紧凑。负压装置31设置在中间,传送带321设置在负压装置31两侧,便于负压装置31将板材吸起后,两侧的传送带321利用摩擦力带动板材继续向后输送。
第二输送机32可以具体是多楔带皮带机,以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皮带错位。在传送带321表面可以覆盖聚氨酯软质材料,确保不伤板材表面,进一步保护板材。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负压装置31包括负压风机311和设置负压风机311进风口处的吸盘312,吸盘312朝向升降台2设置。
负压风机311提供吸取板材的动力,吸盘312朝向升降台2设置,以便于吸取升降台2上的板材。
负压风机311可以是负压离心风机,风量大于5000m3/h,如:风量可以是10000m3/h;风压大于4000Pa,如:风压可以是6000Pa。负压风机311可以连接有风机出口消声管道和风机进口消声管道,通过风机进口消声管道与吸盘312连通,且风机进口消声管道上设置有100m的伸缩软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皮带输送机还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传送带321,传送带321缠绕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吸盘312包括主体和进风板313,主体的一端开口与负压风机311连通,另一端开口覆盖有进风板313,进风板313上设置有负压孔314;进风板313与传送带321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下方的部分齐平。
传送带321缠绕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在正常使用中,板材一般放置在传送带321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方的部分上,板材利用重力压在传送带321上并被传送带321输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负压装置31提供的吸力,将板材吸在传送带321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下方的部分,板材利用吸力被压紧在传送带321上并被传送带321输送。
主体和进风板313合围形成吸盘312结构,主体与负压风机311连通,进风板313上设置负压孔314,且进风板313与传送带321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下方的部分齐平,使进风板313可以紧紧吸住板材,避免板材与进风板313之间存在间隙、漏风部分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进风板313的摩擦系数,小于传送带321的摩擦系数。
将进风板313的摩擦系数设置为小于传送带321的摩擦系数,换言之,进风板313对板材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321对板材的摩擦力,使板材在被进风板313吸住的同时,可以在传送带321的摩擦力作用下,继续向后输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进风板313为矩形板,进风板313的长度方向与传送带321的长度平行;进风板313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负压孔314。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进风板313长度方向上设置三个负压孔314,以提高对板材的固定可靠性。在至少有一个负压孔314吸住板材时,仍可保证板材不会掉落。
当板材从升降台2上被吸取时,三个负压孔314均吸住板材,换言之,进风板313上的三个负压孔314均对应着升降台2,以提高吸板装置3吸取板材的成功率。当板材在吸板装置3上被第二输送机32向后输送时,吸住板材的负压孔314数量逐渐减少,当最后一个负压孔314逐渐与板材分离时,板材所受吸力小于自身重力,并落于第一输送机4上。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4为辊道输送机,辊道输送机包括多根输送辊;相邻输送辊之间设置有缓冲板41,如图1和图6所示;或者,相邻输送辊之间设置有吹气装置(图中未示出),吹气装置朝向板材吹气,以在板材落下时提供缓冲力。
在第一输送机4的相邻辊道之间设置有缓冲板41,辊道与缓冲板41形成基本完整的平面;在板材下落时,下落的板材与该平面之间的气体会被挤压而出,在下落的板材与该平面之间的气体也会对板材造成一定阻力,换言之,板材下落过程与缓冲板41之间会产生气垫,进而减缓板材下降的速度,避免板材下落过快而损坏,同时也降低了板材落在第一输送机4上产生的噪声。
此外,还可在第一输送机4的相邻辊道之间设置吹气装置,吹气装置向板材吹气,对板材形成直接阻力,以减缓板材下降速度,在板材下降过程中国提供缓冲力,避免板材下落过快而损坏,同时也降低了板材落在第一输送机4上产生的噪声。
应当理解的是,缓冲板41和吹气装置,均是设置在第一输送机4前端位置,即板材下落位置,以减缓板材的下落速度。
当然,还可设置其它结构以用于减缓板材降落速度,如:设置多个可伸缩的缓冲柱,在接住板材后继续下降一定高度至第一输送机4上,以起到缓冲作用,此时,第一输送机4也可采用皮带输送机或其它形式,而并不限于辊道输送机,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缓冲板41或吹气装置的上表面低于输送辊的顶端。
将缓冲板41或吹气装置的上表面设置为略低于输送辊的顶端,在缓冲板41或吹气装置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避免影响第二输送机32对板材的正常输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相邻输送辊之间设置有吹气装置时,吹气装置包括出风单元,出风单元上设置有出气孔,出风单元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
出风单元可以是出风板、出风块或出风管等多种形式。出风单元可以沿竖直方向向上吹风,也可以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自动上板机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开关51,安装在吸板装置3上,用于检测升降台2上的板材是否进入负压区;第二检测开关52,安装在吸板装置3上,用于检测升降台2上的板材是否被吸板装置3吸取成功;第三检测开关53,安装在吸板装置3上,用于检测吸板装置3吸取的板材是否离开负压区。
第一检测开关51、第二检测开关52和第三检测开关53均设置在吸板装置3上,具体可设置在第二输送机32上。第一检测开关51、第二检测开关52和第三检测开关53可以是光电开关。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检测开关51用于检测升降台2上的板材是否进入负压区,在进入负压区后,板材会自动被吸板装置3吸取,此时升降台2可立即下降,以避免吸板装置3同时吸取多块板材,而导致板材吸取失败。第一检测开关51可以设定测距为30-40mm。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检测开关52用于检测升降台2上的板材是否被吸板装置3吸取成功,若板材吸取失败,升降台2可直接再次提升以进行吸板操作。在板材吸取成功后,待板材离开负压区后,升降台2可再次提升以进行下一次的吸板操作。第二检测开关52可以设定测距为10-20mm。
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三检测开关53用于检测吸板装置3吸取的板材是否离开负压区,当板材离开负压区后,即吸板装置3已经准备就绪可以进行下一次吸板操作,此时升降台2可以提升高度以便吸板装置3吸取升降台2上的板材。第三检测开关53可以设定测距为80-90mm。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板装置3的末端部分位于第一输送机4的前端部分的上方,板材在吸板装置3的末端部分被释放并落在第一输送机4的前端部分上。
吸板装置3的末端部分与第一输送机4的前端部分存在一定重叠(但并不干涉),便于吸板装置3末端位置处的板材直接掉落在第一输送机4的前端位置处并继续向后输送,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无需额外设置其它中转结构,方便高效。
重叠部分的长度可以是800mm,吸板装置3的末端部分与第一输送机4的前端部分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是100mm。
当然,此处也可不设置为重叠,此时,可在吸板装置3的末端部分与第一输送机4的前端部分之间加设过渡设备,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板机,还可包括设置在升降台2前端的叉车位上料辊道输送机1,该设备根据3吨叉车叉子宽度预留叉车位,在放板位置可以装设第一限位开关61,用于监测辊道上是否有板,以便在具备条件后进行输送。
升降台2可以包括一台液压升降机21和辊道输送机22,辊道输送机22末端位置装设第二限位开关62,以检测板材是否移动到升降台2指定位置,若达到指定位置后,辊道输送机22停止,液压升降机21提升高度以便吸板装置3吸板。当辊道输送机22上没有板材后,液压升降机21下降准备接收来自叉车位上料辊道输送机1上的板材。
液压升降机21装设第三限位开关63,用于检测升降台2是否降低至原始位置,若降至原始位置,则叉车位上料辊道输送机1向升降台2输送板材。
吸板装置3还可以包括弹簧缓冲结构33,该结构可以设置在吸盘312上,当检测开关(如:第一检测开关51)失效时,避免升降台2过度挤压吸盘312而导致吸板装置3损坏。弹簧缓冲机构处可设置第四限位开关64,当第四限位开关64被触动时,即升降台2超程,抵住吸盘312,此时通过控制模块使升降台2停止,设备报故障停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板机,板材输送效率高,且不损坏板面。大风量的负压风机311与三孔真空吸盘312组合实现轻质矿棉吸声板吸附、输送,板材脱离2个负压孔314,也不会因为负压不能力不足而下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板方法,自动上板方法用于前述的自动上板机,包括:升降台2提升板材,使板材进入吸板装置3的负压区,并被吸板装置3吸取;升降台2高度下降;被吸板装置3吸取的板材离开负压区后,升降台2再次提升板材,使下一板材进入吸板装置3的负压区。
升降台2提升板材,使板材进入吸板装置3的负压区,并被吸板装置3吸取。在进入负压区后,升降台2上整架板材的最上面一块板材会自动被吸板装置3吸取。
升降台2高度下降。在整架板材的最上面一块板材被吸板装置3吸取后,升降台2可立即下降20mm,以避免吸板装置3同时吸取多块板材,而导致板材吸取失败。
若板材吸取失败,升降台2可直接再次提升以进行吸板操作。在板材吸取成功后,待板材离开负压区后,升降台2可再次提升以进行下一次的吸板操作。
被吸板装置3吸取的板材离开负压区后,即板材脱离吸盘312的吸取范围后,升降台2再次提升板材,使下一板材进入吸板装置3的负压区。即,板材吸取成功,此时待板材离开负压区后,升降台2可再次提升以进行下一次的吸板操作,如此循环往复,形成连续的上板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板方法,其中,升降台2送板控制方式即保证连续送板,又避免长时间停留误吸,提高了板材输送的效率和工作可靠性,实用性强。
在本申请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上”、“下”、“一端”、“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装配”、“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术语“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技术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12)

1.一种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台、吸板装置和第一输送机,所述吸板装置将所述升降台上的板材吸取后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上;
所述吸板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机处的负压装置,所述板材在所述负压装置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输送机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为皮带输送机,所述皮带输送机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传送带,所述负压装置设置在相邻所述传送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负压风机和设置所述负压风机进风口处的吸盘,所述吸盘朝向所述升降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输送机还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
所述吸盘包括主体和进风板,所述主体的一端开口与负压风机连通,另一端开口覆盖有所述进风板,所述进风板上设置有负压孔;
所述进风板与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下方的部分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板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传送带的摩擦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板为矩形板,所述进风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带的长度平行;
所述进风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负压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为辊道输送机,所述辊道输送机包括多根输送辊;
相邻所述输送辊之间设置有缓冲板;或者,
相邻所述输送辊之间设置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朝向所述板材吹气,以在所述板材落下时提供缓冲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或所述吹气装置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输送辊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当相邻所述输送辊之间设置有吹气装置时,所述吹气装置包括出风单元,所述出风单元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风单元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吸板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升降台上的板材是否进入负压区;
第二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吸板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升降台上的板材是否被所述吸板装置吸取成功;
第三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吸板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吸板装置吸取的板材是否离开负压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板装置的末端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前端部分的上方,所述板材在所述吸板装置的末端部分被释放并落在所述第一输送机的前端部分上。
12.一种自动上板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包括:
升降台提升板材,使板材进入所述吸板装置的负压区,并被所述吸板装置吸取;
所述升降台高度下降;
被所述吸板装置吸取的板材离开负压区后,所述升降台再次提升板材,使下一板材进入所述吸板装置的负压区。
CN202210435709.9A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 Pending CN1148732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5709.9A CN114873239A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5709.9A CN114873239A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3239A true CN114873239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72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5709.9A Pending CN114873239A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32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5735A (zh) * 2023-11-13 2023-12-15 临沂众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分级视觉检测输送设备及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12440A1 (en) * 2010-07-19 2012-01-19 Marcus Gasser Negative-pressure conveyor
CN205972958U (zh) * 2016-07-28 2017-02-22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板装置
CN112441420A (zh) * 2019-09-03 2021-03-05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双堆垛装置
CN213059537U (zh) * 2020-07-22 2021-04-27 易成 一种出料自动控制装置
CN112811183A (zh) * 2020-12-30 2021-05-18 蚌埠奥德压缩机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生产用的产品抓取装置
CN215754613U (zh) * 2021-08-09 2022-02-08 青岛华夏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气悬浮缓冲床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12440A1 (en) * 2010-07-19 2012-01-19 Marcus Gasser Negative-pressure conveyor
CN205972958U (zh) * 2016-07-28 2017-02-22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板装置
CN112441420A (zh) * 2019-09-03 2021-03-05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双堆垛装置
CN213059537U (zh) * 2020-07-22 2021-04-27 易成 一种出料自动控制装置
CN112811183A (zh) * 2020-12-30 2021-05-18 蚌埠奥德压缩机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生产用的产品抓取装置
CN215754613U (zh) * 2021-08-09 2022-02-08 青岛华夏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气悬浮缓冲床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傅强: "《不干胶标签印刷技术问答》", 印刷工业出版社, pages: 247 - 248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5735A (zh) * 2023-11-13 2023-12-15 临沂众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分级视觉检测输送设备及其方法
CN117225735B (zh) * 2023-11-13 2024-02-09 临沂众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分级视觉检测输送设备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50105204A (ko) 자루의 공급방법 및 자루공급장치
CN106077328B (zh) 智能多功能伺服送料机
CN110902347A (zh) 一种家具板材生产线的自动卸料堆叠装置
CN114873239A (zh) 一种自动上板机和自动上板方法
CN108438334A (zh) 一种片材自动码垛包装装置
CN213084717U (zh) 一种板材上料装置及输送线
CN114701865B (zh) 一种用于板材的自动码垛输送设备
CN112249693B (zh) 一种门板封边用转运装置
CN211971005U (zh) 一种极片取料装置及极片物料运输系统
CN206969705U (zh) 一种石英石板材转运装置
CN209536434U (zh) 板材智能存储分拣设备及升降托架
CN208964078U (zh) 一种防叠料装置和设有防叠料装置的放板机
CN213612398U (zh) 一种板材自动涂胶设备的下料堆叠装置
CN111846948A (zh) 一种粘板分离的方法
CN214776826U (zh) 一种高效瓷片包装拍齐机构
CN213356236U (zh) 码垛夹具
KR101127116B1 (ko) 기판용 보호테이프 부착장치
CN212831525U (zh) 堆垛机层板上料设备
CN211879540U (zh) 极片上料装置及叠片设备
CN210912995U (zh) 一种玻璃自动装箱机器人
CN209758495U (zh) 复合地板生产线用粘板分离上料装置
CN112207943A (zh) 一种木门生产用自动封边系统
CN214421743U (zh) 一种触摸屏玻璃面板的运输装置
KR20100104735A (ko) 합판 핫프레스용 오토 피더
CN111370770A (zh) 极片上料装置及叠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