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9999B -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9999B
CN114859999B CN202210732329.1A CN202210732329A CN114859999B CN 114859999 B CN114859999 B CN 114859999B CN 202210732329 A CN202210732329 A CN 202210732329A CN 114859999 B CN114859999 B CN 114859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rod
plate
conversion
gear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23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9999A (zh
Inventor
马翠香
方海艇
马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ng Branch Of Ningbo Haicheng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ng Branch Of Ningbo Haicheng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ng Branch Of Ningbo Haicheng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ng Branch Of Ningbo Haicheng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23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9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9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9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9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9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作业的领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测温管;盖板,盖合于测温管的开口处;温度检测单元,设于测温管内且沿测温管的轴向呈间隔设置;第一丝杆,贯穿盖板,第一丝杆沿周向与盖板转动连接且沿轴向相对盖板固定;第二丝杆,贯穿盖板,第二丝杆沿周向与盖板转动连接且沿轴向相对盖板固定;顶板,顶板套设于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上,顶板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顶板沿轴向与第二丝杆滑移连接;以及底板,套设于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上,底板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底板沿轴向与第一丝杆滑移连接;顶板与底板之间设有冷却空间。本申请具有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作业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对其温度控制十分严格,需要将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前期温度控制实质就是降温过程,也即对混凝土进行冷却。
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每浇筑一层混凝土后,在混凝土上铺设冷却水循环管网,并利用温度检测装置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测,便于及时调整冷却水循环管内的流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差不会超过标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方式会造成冷却水循环管的浪费,同时冷却水循环管铺设太多会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整体质量,尚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节省冷却水循环管网的成本,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测温管,上端开口;
盖板,盖合于所述测温管的开口处;
温度检测单元,设于所述测温管内且沿所述测温管的轴向呈间隔设置;
第一丝杆,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丝杆的轴线与所述测温管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第一丝杆沿周向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沿轴向相对所述盖板固定;
第二丝杆,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二丝杆的轴线与所述测温管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第二丝杆沿周向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沿轴向相对所述盖板固定;
顶板,设于所述测温管内,所述顶板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顶板沿轴向与所述第二丝杆滑移连接;以及
底板,设于所述顶板的下侧,所述底板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底板沿轴向与所述第一丝杆滑移连接;
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随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间距做正相关变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丝杆可驱使顶板升降,第二丝杆可驱使底板升降,使得冷却空间所在高度与冷却空间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以对需要降温的区域降温,实现了对不同高度的区域以及不同大小的区域降温。同时,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无需预埋冷却水循环管,减少了冷却水循环管的铺设成本,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可选的,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环绕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的外侧,所述冷却盘管的一端随所述底板同步移动,所述冷却盘管的另一端随所述顶板同步移动,所述冷却盘管的两端与冷却水循环管连接,所述冷却空间为所述冷却盘管的内部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冷却空间可以随顶板与底板的间距做正相关变化。
可选的,所述冷却盘管的相邻层之间设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相邻冷却盘管的间距大致保持一致,提高了冷却空间降温效果的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顶板的下侧设有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板的外侧;
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第三环板和第四环板,所述第三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四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三环板的外侧,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环板、所述第二环板、所述第三环板、所述第四环板配合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具有与冷却水循环管连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冷却空间可以随顶板与底板的间距做正相关变化。
可选的,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顶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从下侧流入冷却腔,从上侧流出冷却腔,使得冷却水得到了充分利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的旋向呈相反设置,所述第一丝杆上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可随所述第一丝杆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丝杆上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随所述第二丝杆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互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驱使第一丝杆或第二丝杆中的一个转动时,即可通过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驱使顶板与底板同步升降。
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的连接处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转换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的连接处设有转换孔,所述转换孔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内侧壁上的劣弧部和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的优弧部,所述转换轴穿设于所述转换孔内且可于所述转换孔内转动,所述转换轴与所述转换孔相适配,所述转换轴上具有一转换面,所述转换面正对所述劣弧部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所述转换面偏离所述劣弧部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同步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即可同步驱动,也可分开驱动,提高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驱动的灵活性。
可选的,所述盖板的上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二驱动源与所述第二丝杆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换机构还包括:
拨动杆,固定于所述转换轴的外周壁上,所述转换面为两个,两所述转换面互相平行,所述拨动杆位于两所述转换面之间,所述第一丝杆的外周壁上设有两个供所述拨动杆嵌入的嵌槽,两所述嵌槽对称设于所述优弧部的两侧;
离合套,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源传动连接,所述离合套与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套上设有驱动槽,所述拨动杆穿设于所述驱动槽中;
复位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杆固定且另一端与所述拨动杆固定,所述复位弹性件使得所述拨动杆保持有移动至两所述嵌槽中间的趋势;以及
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轴外周壁上设有滑动槽,所述离合套的内周壁上具有一挡块,所述驱动块设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驱动块可滑出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挡块互相限位,所述滑动槽内设有一引导所述驱动块收纳于所述滑动槽内的引导面;
所述拨动杆插入所述嵌槽内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所述拨动杆位于两所述嵌槽中间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同步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从同步驱动至分开驱动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驱动的灵活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使用如上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凝土配制,根据施工要求配制混凝土;
S2、混凝土浇筑,划分施工段,一个施工段内混凝土一次浇筑不留冷缝,依次振捣密实,同时预埋测温管;
S3、混凝土刮平,将混凝土表面刮平;
S4、混凝土测温控温,将如上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装入测温管,并与冷却水循环管连接,进行混凝土温度测量,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差小于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无需预埋冷却水循环管,减少了冷却水循环管的铺设成本,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丝杆可驱使顶板升降,第二丝杆可驱使底板升降,使得冷却空间所在高度与冷却空间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以对需要降温的区域降温,实现了对不同高度的区域以及不同大小的区域降温;
2.实现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从同步驱动至分开驱动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驱动的灵活性和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的全剖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驱动源与支撑板、离合套、转换轴、第一丝杆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与冷却水循环管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的全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测温管;20、盖板;21、支撑板;22、第一驱动源;221、滑动槽;222、引导面;23、第二驱动源;30、温度检测单元;40、第一丝杆;41、第一齿轮;411、劣弧部;42、转换孔;43、优弧部;44、嵌槽;50、第二丝杆;51、第二齿轮;60、顶板;61、冷却空间;611、冷却腔;6111、进水口;6112、出水口;62、冷却盘管;621、弹性件;63、第一环板;64、第二环板;65、连接管;70、底板;71、第三环板;72、第四环板;80、转换机构;81、转换轴;811、转换面;82、拨动杆;83、离合套;831、驱动槽;832、挡块;84、复位弹性件;85、驱动块;851、导向面;90、冷却水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实施例1
参照图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测温管10、盖板20、温度检测单元30、第一丝杆40、第二丝杆50、顶板60和底板70。
测温管10的上端开口,测温管10呈长条形设置,测温管10可以为方管,也可以为圆管,本实施例中测温管10以圆管为例进行介绍。盖板20盖合于测温管10的上端开口11处,盖板20与测温管10可拆卸连接。
第一丝杆40贯穿盖板20伸入测温管10内并延伸至测温管10的底部,第一丝杆40的轴线与测温管10的轴线互相平行,第一丝杆4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盖板20上,第一丝杆40沿轴向相对盖板20固定,第一丝杆40与测温管10不同心。
第二丝杆50贯穿盖板20伸入测温管10内并延伸至测温管10的底部,第二丝杆50的轴线与测温管10的轴线互相平行,第二丝杆5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盖板20上,第二丝杆50沿轴向相对盖板20固定,第二丝杆50的轴线、第一丝杆40的轴线与测温管10的轴线共面,测温管10的轴线与第一丝杆40的距离等于测温管10的轴线与第二丝杆50的距离。
顶板60设于测温管10内,顶板60可以为方形板,也可以为圆板,本实施例中顶板60以圆板为例进行介绍,顶板60与测温管10呈同心设置,顶板60套设于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上,顶板60与第一丝杆40螺纹连接。顶板60的厚度大于第二丝杆50的螺距,顶板60上开设有贯通孔,第二丝杆50穿设于贯通孔中且可沿轴向于贯通孔中滑动,以使得转动第一丝杆40时,第二丝杆50引导顶板60沿轴向滑动,而不随第一丝杆40转动。
底板70设于测温管10内,底板70可以为方形板,也可以为圆板,本实施例中底板70以圆板为例进行介绍,底板70与测温管10呈同心设置,底板70套设于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上,底板70与第二丝杆50螺纹连接。底板70的厚度大于第一丝杆40的螺距,底板70上开设有贯通孔,第一丝杆40穿设于贯通孔中且可沿轴向于贯通孔中滑动,以使得转动第二丝杆50时,第一丝杆40引导顶板60沿轴向滑动,而不随第二丝杆50转动。
温度检测单元30为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单元30可以安装于测温管10的内侧壁上,温度检测单元30安装于测温管10的内侧壁上时,温度检测单元30为多个,多个温度检测单元30沿测温管10的轴向呈均匀设置,以检测不同高度位置混凝土的温度。温度检测单元30还可以安装于顶板60和/或底板70上,温度检测单元30为一个时,温度检测单元30安装于顶板60的上侧或底板70的下侧;温度检测单元30为两个时,一个温度检测单元30安装于顶板60的上侧,另一个温度检测单元30安装于底板70的下侧。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单元30以两个且分别安装于顶板60与底板70上为例进行介绍,温度检测单元30可随顶板60或底板70升降,以对不同高度位置的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检测,减少了温度检测单元30的需要数量。
顶板60与底板70之间形成有冷却空间61,以对对应高度位置的混凝土进行冷却降温。具体地,底板70与顶板60之间设有冷却盘管62,冷却盘管62环绕于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的外侧,冷却盘管62的上端与顶板60的下侧固定,冷却盘管62的下端与底板70的上侧固定,冷却盘管62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管65,两个连接管65伸出盖板20之后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管90的进水管、出水管连接。顶板60与底板70距离改变时,冷却盘管62的相邻层的间距随之做适应性改变,冷却空间61随之改变,冷却空间61随底板70与顶板60的间距做正相关变化,即顶板60与底板70距离变小时,冷却空间61随之变小,冷却盘管62的相邻层的间距也随之变小;顶板60与底板70距离变大时,冷却空间61随之变大,冷却盘管62的相邻层的间距也随之变大。
为了使得冷却盘管62相邻层的间距尽可能相等,冷却盘管62的相邻层之间设有弹性件621,弹性件621为弹性绳,弹性件62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层冷却盘管62固定。
参照图1与图2,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的旋向呈相反设置,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的螺距相等。第一丝杆40上套设有第一齿轮41,第一齿轮41与第一丝杆40呈同心设置,第一齿轮41抵接于盖板20的上侧,第一齿轮41可随第一丝杆40同步转动。第二丝杆50上套设有第二齿轮51,第二齿轮51与第二丝杆50呈同心设置,第二齿轮51与第二丝杆50同步转动,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51的模数与齿数均相等,第二齿轮51与第一齿轮41互相啮合,使得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能够同步反向转动,以驱使顶板60与底板70同步升降。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转换机构80,转换机构80用于控制第一丝杆40与第一齿轮41同步转动或转动连接。转换机构80包括转换轴81,第一齿轮41与第一丝杆40的连接处开设有转换孔42,转换孔42为圆孔,转换轴81的直径与转换孔42的直径相等,转换轴81可插入转换孔42内且可于转换孔42内沿周向转动。转换孔42包括劣弧部411和优弧部43,劣弧部411开设于第一齿轮41的内周壁上,劣弧部411为劣弧槽,优弧部43开设于第一丝杆40的外周壁上,优弧部43为优弧槽。转换轴81的外周壁上具有一转换面811,转换面811为平面,除转换面811外转换轴81的其它外周壁为圆柱面。转换面811正对劣弧部411时,转换轴81收纳于优弧部43内,第一丝杆40与第一齿轮41转动连接,即第一丝杆40与第一齿轮41可沿周向发生相对转动。转换面811偏离劣弧部411时,即转换面811收纳于优弧部43内,转换轴81同时插入优弧部43与劣弧部411中,第一齿轮41与第一丝杆40同步转动,即第一齿轮41与第一丝杆40沿周向相对固定。通过转换轴81使得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即可以同步反向转动,又可以分开转动,还可以一个转动一个静止。
盖板20的上侧固定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呈L形设置,支撑板21的一边与盖板20固定,支撑板21的另一边与盖板20平行且延伸至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51的上侧。支撑板21上设有第一驱动源22,第一驱动源22为减速机,第一驱动源22与第一丝杆40传动连接,以驱使第一丝杆40转动。支撑板21上设有第二驱动源23,第二驱动源23为减速机,第二驱动源23与第二丝杆50传动连接,以驱使第二丝杆50转动。
转换机构80还包括拨动杆82、离合套83、驱动块85和复位弹性件84。拨动杆82固定于转换轴81的上端,拨动杆82与转换轴81互相垂直,转换轴81具有两个转换面811,两个转换面811互相平行且呈背向设置,拨动杆82位于两个转换面811之间。第一丝杆4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嵌槽44,两个嵌槽44与优弧部43互相连通,两个嵌槽44对称设于优弧部43的两侧,转换轴81于转换孔42内转动时,拨动杆82可嵌入嵌槽44内。拨动杆82插入嵌槽44内时,一转换面811正对劣弧部411,另一转换面811背对劣弧部411,第一齿轮41与第一丝杆40转动连接。拨动杆82位于两个嵌槽44的中间时,转换轴81同时插入优弧部43与劣弧部411中,第一齿轮41与第一丝杆40沿周向相对固定。
离合套83的下部套设于第一丝杆40的上端,离合套83与第一丝杆40转动连接,离合套83的内周壁与转换轴81不接触。离合套83的下端开设有驱动槽831,拨动杆82穿设于驱动槽831中,驱动槽831的尺寸大于拨动杆82的尺寸,以使得离合套83与第一丝杆40发生相对转动时,能够驱使拨动杆82带动转换轴81于转换孔42中转动。拨动杆82嵌入嵌槽44之后,第一丝杆40随离合套83一起转动。离合套83的上部套设于第一驱动源22的输出轴上,离合套83与第一驱动源22的输出轴、第一丝杆40呈同心设置。第一驱动源22的输出轴外周壁上开设有滑动槽221,驱动块85设于滑动槽221内且可于滑动槽221内沿第一驱动源22的输出轴的径向和轴向滑动,第一驱动源22的输出轴转动时,驱动块85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出滑动槽221。离合套83的内周壁上固定有两个挡块832,两个挡块832沿离合套83的周向均匀设置,第一驱动源22的输出轴转动时,驱动块85可滑出驱动槽831与其中一个挡块832互相限位,以使得第一驱动源22能够驱使离合套83转动。
滑动槽221的下侧具有一引导面222,引导面222从上至下倾斜向靠近第一驱动源22输出轴的轴线靠近,以使得第一驱动源22的输出轴停止转动时,引导面222能够引导驱动块85完全收纳于滑动槽221内。
为了使得引导面222不易被驱动块85的棱角刮伤,驱动块85上设有导向面851,导向面851与引导面222相适配。
复位弹性件84为弹片,复位弹性件84呈四分之一圆弧形设置,复位弹性件84的两端弯折之后分别与拨动杆82的下侧、第一丝杆40的外周壁固定连接,复位弹性件84处于自然状态时,拨动杆82位于两个嵌槽44中间,复位弹性件84使得拨动杆82保持有移动至两个嵌槽44中间的趋势。
当需要驱使顶板60与底板70同步升降时,拨动杆82位于两个嵌槽44中间,此时第一丝杆40与第一齿轮41同步转动,通过第二驱动源23驱使第二丝杆50转动,第二丝杆50通过第二齿轮51与第一齿轮41的啮合带动第一丝杆40同步反向转动。当需要降温的空间高度大于顶板60与底板70之间的距离时,第一驱动源22工作驱使驱动块85滑出滑动槽221与挡块832互相限位,而带动离合套83转动,离合套83驱使拨动杆82嵌入嵌槽44内,此时第一丝杆40与第一齿轮41转动连接,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分开驱动,随后第一驱动源22带动第一丝杆40转动,驱使顶板60移动至需要降温的空间上侧边界,第二驱动源23带动第二丝杆50转动,驱使底板70移动至需要降温的空间下侧边界。
同理,当需要降温的空间小于顶板60与底板70之间的距离时,第一驱动源22工作驱使驱动块85滑出滑动槽221与挡块832互相限位,而带动离合套83转动,离合套83驱使拨动杆82嵌入嵌槽44内,此时第一丝杆40与第一齿轮41转动连接,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分开驱动,随后第一驱动源22带动第一丝杆40转动,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配合驱使顶板60与底板70相互靠近,同时驱使顶板60移动至需要降温的空间上侧边界,驱使底板70移动至需要降温的空间下侧边界。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浇筑一层混凝土时预埋测温管10,改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的其它部件安装于测温管10上,之后铺设冷却水循环管90,将冷却水循环管90与冷却盘管62的两端连接。初始时,拨动杆82位于两个嵌槽44中间,计算机根据温度检测单元30检测到的温度判断需要降温的区域,控制第二驱动源23单独工作或者第一驱动源22与第二驱动源23同时工作,驱使顶板60移动至需要降温的空间上侧边界,驱使底板70移动至需要降温的空间下侧边界,对需要降温的区域降温,实现了对不同高度的区域以及不同大小的区域降温。同时,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无需预埋冷却水循环管90,减少了冷却水循环管90的铺设,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凝土配制,根据施工要求配制混凝土;
S2、混凝土浇筑,划分施工段,一个施工段内混凝土一次浇筑不留冷缝,依次振捣密实,同时预埋测温管10;
S3、混凝土刮平,将混凝土表面刮平;
S4、混凝土测温控温,参照图3,将如上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的其它部件装入测温管10内,并与冷却水循环管90连接,进行混凝土温度测量,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差小于25℃。
实施例2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顶板60的下侧固定有第一环板63和第二环板64,第一环板63与第二环板64、顶板60呈同心设置,第一环板63套设于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的外侧,第二环板64套设于第一环板63的外侧。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底板70的上侧固定有第三环板71和第四环板72,第三环板71与第四环板72、底板70呈同心设置,第三环板71套设于第一丝杆40与第二丝杆50的外侧,第四环板72套设于第三环板71的外侧。第一环板63穿设于第三环板71中且与第三环板71滑移连接,第一环板63与第三环板71之间密封连接。第二环板64穿设于第四环板72中且与第四环板72滑移连接,第二环板64与第四环板72之间密封连接,顶板60与底板70、第一环板63、第二环板64、第三环板71、第四环板72配合形成冷却腔611,冷却腔611具有进水口6111和出水孔,进水口6111开设于底板70上,出水口6112开设于顶板60上,进水口6111与出水口6112均连接有连接管65,两个连接管65伸出盖板20之后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管90的进水管、出水管连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温管(10),上端开口;
盖板(20),盖合于所述测温管(10)的开口(11)处;
温度检测单元(30),设于所述测温管(10)内且沿所述测温管(10)的轴向呈间隔设置;
第一丝杆(40),贯穿所述盖板(20),所述第一丝杆(40)的轴线与所述测温管(10)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第一丝杆(40)沿周向与所述盖板(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40)沿轴向相对所述盖板(20)固定;
第二丝杆(50),贯穿所述盖板(20),所述第二丝杆(50)的轴线与所述测温管(10)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第二丝杆(50)沿周向与所述盖板(2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50)沿轴向相对所述盖板(20)固定;
顶板(60),设于所述测温管(10)内,所述顶板(60)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上,所述顶板(60)与所述第一丝杆(40)螺纹连接,所述顶板(60)沿轴向与所述第二丝杆(50)滑移连接;以及
底板(70),设于所述顶板(60)的下侧,所述底板(70)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上,所述底板(70)与所述第二丝杆(50)螺纹连接,所述底板(70)沿轴向与所述第一丝杆(40)滑移连接;
所述顶板(60)与所述底板(70)之间设有冷却空间(61),所述冷却空间(61)随所述顶板(60)与所述底板(70)的间距做正相关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0)与所述顶板(60)之间设有冷却盘管(62),所述冷却盘管(62)环绕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的外侧,所述冷却盘管(62)的一端随所述底板(70)同步移动,所述冷却盘管(62)的另一端随所述顶板(60)同步移动,所述冷却盘管(62)的两端与冷却水循环管(90)连接,所述冷却盘管(62)内的空间为冷却空间(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盘管(62)的相邻层之间设有弹性件(6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0)的下侧设有第一环板(63)和第二环板(64),所述第一环板(63)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上,所述第二环板(64)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板(63)的外侧;
所述底板(70)的上侧设有第三环板(71)和第四环板(72),所述第三环板(71)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上,所述第四环板(72)套设于所述第三环板(71)的外侧,所述顶板(60)与所述底板(70)、所述第一环板(63)、所述第二环板(64)、所述第三环板(71)、所述第四环板(72)配合形成冷却腔(611),所述冷却腔(611)具有与冷却水循环管(90)连接的进水口(6111)和出水口(6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6111)设于所述底板(70)上,所述出水口(6112)设于所述顶板(6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的旋向呈相反设置,所述第一丝杆(40)上套设有第一齿轮(41),所述第一齿轮(41)可随所述第一丝杆(40)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丝杆(50)上套设有第二齿轮(51),所述第二齿轮(51)随所述第二丝杆(50)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二齿轮(51)互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一丝杆(40)的连接处的转换机构(80),所述转换机构(80)包括转换轴(81),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一丝杆(40)的连接处设有转换孔(42),所述转换孔(4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齿轮(41)内侧壁上的劣弧部(411)和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上的优弧部(43),所述转换轴(81)穿设于所述转换孔(42)内且可于所述转换孔(42)内转动,所述转换轴(81)与所述转换孔(42)相适配,所述转换轴(81)上具有一转换面(811),所述转换面(811)正对所述劣弧部(411)时,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一丝杆(40)转动连接,所述转换面(811)偏离所述劣弧部(411)时,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一丝杆(40)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0)的上侧设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上设有第一驱动源(22),所述第一驱动源(22)与所述第一丝杆(40)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1)上设有第二驱动源(23),所述第二驱动源(23)与所述第二丝杆(50)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80)还包括:
拨动杆(82),固定于所述转换轴(81)的外周壁上,所述转换面(811)为两个,两所述转换面(811)互相平行,所述拨动杆(82)位于两所述转换面(811)之间,所述第一丝杆(40)的外周壁上设有两个供所述拨动杆(82)嵌入的嵌槽(44),两所述嵌槽(44)对称设于所述优弧部(43)的两侧;
离合套(83),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的上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源(22)传动连接,所述离合套(83)与所述第一丝杆(40)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套(83)上设有驱动槽(831),所述拨动杆(82)穿设于所述驱动槽(831)中;
复位弹性件(84),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杆(40)固定且另一端与所述拨动杆(82)固定,所述复位弹性件(84)使得所述拨动杆(82)保持有移动至两所述嵌槽(44)中间的趋势;以及
驱动块(85),所述第一驱动源(22)的输出轴外周壁上设有滑动槽(221),所述离合套(83)的内周壁上具有一挡块(832),所述驱动块(85)设于所述滑动槽(221)内,所述第一驱动源(22)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驱动块(85)可滑出所述滑动槽(221)与所述挡块(832)互相限位,所述滑动槽(221)内设有一引导所述驱动块(85)收纳于所述滑动槽(221)内的引导面(222);
所述拨动杆(82)插入所述嵌槽(44)内时,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一丝杆(40)转动连接;所述拨动杆(82)位于两所述嵌槽(44)中间时,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一丝杆(40)同步转动。
10.使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凝土配制,根据施工要求配制混凝土;
S2、混凝土浇筑,划分施工段,一个施工段内混凝土一次浇筑不留冷缝,依次振捣密实,同时预埋测温管(10);
S3、混凝土刮平,将混凝土表面刮平;
S4、混凝土测温控温,将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装入测温管(10),并与冷却水循环管(90)连接,进行混凝土温度测量,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差小于25℃。
CN202210732329.1A 2022-06-27 2022-06-27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859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2329.1A CN114859999B (zh) 2022-06-27 2022-06-27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2329.1A CN114859999B (zh) 2022-06-27 2022-06-27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9999A CN114859999A (zh) 2022-08-05
CN114859999B true CN114859999B (zh) 2024-04-02

Family

ID=82625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2329.1A Active CN114859999B (zh) 2022-06-27 2022-06-27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999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543824U (zh) * 2020-10-14 2021-06-25 天津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 一种用于工程监理的混凝土测温设备
CN113359901A (zh) * 2021-07-12 2021-09-07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一种气流恒温装置
CN113513181A (zh) * 2021-04-19 2021-10-19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控温装置及方法
CN214843676U (zh) * 2021-06-29 2021-11-23 武汉鼎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检测装置
CN114150588A (zh) * 2021-12-16 2022-03-08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8863B (en) * 2004-02-12 2006-02-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ld temperature adjustment, and mold temperature control unit
CN109813626B (zh) * 2019-03-28 2023-10-2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平行持载作用方向的混凝土吸水率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543824U (zh) * 2020-10-14 2021-06-25 天津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 一种用于工程监理的混凝土测温设备
CN113513181A (zh) * 2021-04-19 2021-10-19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控温装置及方法
CN214843676U (zh) * 2021-06-29 2021-11-23 武汉鼎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检测装置
CN113359901A (zh) * 2021-07-12 2021-09-07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一种气流恒温装置
CN114150588A (zh) * 2021-12-16 2022-03-08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9999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5031B (zh) 在管元件形成溝槽之裝置
EP1760448B1 (en) Gas flux chamber and a positioning method thereof
CN114859999B (zh)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JPH0847855A (ja) 加工物の研磨装置及びその駆動装置
CN103920656A (zh) 一种用于视觉检测的新型钢球展开与分选装置
CN107825167A (zh) 一种新型阀板加工装置
KR20200007571A (ko) 발전소 밸브용 시트 링 커팅장치
TW536556B (en) Device for loading a shaft furnace
CN217332270U (zh) 一种石油产品开口闪点和燃点测定仪
JP2004144604A (ja) ねじ摩耗量検出装置
CN111390845B (zh) 一种静压回转工作台
CN101486079B (zh) 逃逸装置及逃逸方法
KR101281017B1 (ko) 밸브실에 설치되는 밸브 회전수 표시기
JP2021020306A (ja) 金属表面めっき層の無損除去設備
JPH0338005B2 (zh)
RU83313U1 (ru) Щитовой затвор
CN218310217U (zh) 一种船舶管件折弯设备
CN111849671B (zh) 一种水平关节机器人的供料装置
CN208117365U (zh) 椭圆坯料定位装置
CN109372999A (zh) 一种重型截止阀
CN109227075B (zh) 一种链式垫片定量供给及装配设备
CN115773715A (zh) 地埋钢管检测装置
CN106288770A (zh) 一种回转窑自驱动式直接测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7

Address after: Room 202, Room 2-2, Building 4, No. 327, Hengshan Road, Xinqi, Beilun, Ningbo, Zhejiang 315000

Applicant after: Ningbo Beilun Donghao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6200 No. 15, Miaozhuang, Hongxing community, Hongxing Town, Yingshang County,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 Zhiy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Address after: 236001 Building 2, Jingjiu Shopping Mall, Qinghe Road, Yingzhou District,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Fuyang Branch of Ningbo Haicheng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2, Room 2-2, Building 4, No. 327, Hengshan Road, Xinqi, Beilun, Ningbo, Zhejiang 315000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Beilun Donghao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