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6026B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6026B
CN114856026B CN202210591939.4A CN202210591939A CN114856026B CN 114856026 B CN114856026 B CN 114856026B CN 202210591939 A CN202210591939 A CN 202210591939A CN 114856026 B CN114856026 B CN 114856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aminated
groove
vertica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19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6026A (zh
Inventor
陈迪
李颖
唐兆为
陈瑶
孙黄为
杨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 Guang Sh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 Guang S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 Guang Sh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 Guang S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919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6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6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6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6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6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及施工的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包括叠合板,叠合板的一侧安装有插接块,叠合板的另一侧开设有插接槽,插接块插入到相邻叠合板上的插接槽中;插接块中安装有固定部件,插接块中开设有插接孔,固定部件包括两个固定杆和固定弹簧;插接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供固定杆插入的固定槽。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制叠合板;将预制完成的叠合板转运至施工场地;在施工场地沿墙体的延伸方向预设施工槽,并使用吊装设置依次将叠合板放置在施工槽中;通过固定杆与固定弹簧对相邻的两个叠合板进行拼接。本申请改善了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及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配筋砌块砌体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及各类装配式组合结构建筑等;与现浇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关技术中,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包括若干叠合板,叠合板并排设置有两组,每组叠合板沿墙体的延伸方向依次等距设置,相邻的两个叠合板之间接触,相对的两个叠合板之间通过钢筋连接,相对的两个叠合板相背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斜撑,斜撑与地面固定连接,对叠合板进行支撑,在相对的两个叠合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从而得到墙体。
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相邻的两个叠合板之间仅通过摩擦力进行连接,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可能会对叠合板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使得相邻的两个叠合板之间进行分离,混凝土会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导致墙体的结构强度不达标。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包括叠合板,所述叠合板的一侧安装有插接块,所述叠合板的另一侧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块插入到相邻叠合板上的插接槽中;
所述插接块中安装有固定部件,所述插接块中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两个均放置在插接孔中的固定杆和设置在两个固定杆之间的固定弹簧;两个所述固定杆均延伸到插接块的外侧,所述插接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供固定杆插入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弹簧呈压缩状,所述固定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相邻的两个叠合板进行固定时,首先将两个固定杆相互靠近,此时固定弹簧呈压缩状,然后将插接块插入到插接槽中,当固定杆与固定槽相对时,固定弹簧即可对两个固定杆施加推力,使得两个固定杆分别插入到固定槽中,即可对插接块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混凝土不易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改善了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叠合板上安装有竖向移动部件,所述叠合板的底部开设有竖向槽,所述竖向移动部件包括滑动安装在竖向槽中的底板和安装在底板上的竖向板,所述竖向板可与地面接触,所述叠合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底板移动的驱动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带动底板进行移动,底板带动竖向板进行移动,当竖向板与地面抵接时,竖向板停止移动,叠合板进行移动,即可对叠合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当相邻的两个叠合板之间的位置出现偏差时,便于工作人员对叠合板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叠合板的内部成型有驱动腔,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穿设在驱动腔内壁上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延伸至与插接槽同侧的侧壁上,所述叠合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驱动杆收纳的收纳槽;所述驱动腔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延伸至竖向槽中,所述驱动螺杆螺纹穿设在底板中,所述驱动杆与驱动螺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杆进行转动,驱动杆带动驱动螺杆进行转动,驱动螺杆带动底板进行移动,从而实现了对叠合板高度的调节,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将驱动杆收纳在收纳槽中,减少了驱动杆对相邻的叠合板造成干涉情况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叠合板上安装有水平移动部件,所述水平移动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竖向槽内壁上的螺纹筒和穿设在螺纹筒中的水平螺杆;所述水平螺杆与竖向板连接,所述水平螺杆沿竖向板滑动;所述竖向板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腔中安装有连接部件,所述驱动杆滑动安装在驱动腔的内壁上,所述驱动杆可通过连接部件驱动螺纹筒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杆进行移动,驱动杆通过连接部件驱动螺纹筒进行转动,螺纹筒带动水平螺杆进行移动,水平螺杆可带动竖向板进行移动,由于竖向板与地面抵接,叠合板相对于竖向板进行水平移动,从而进一步的对叠合板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驱动腔内壁上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驱动杆连接,所述连接轴延伸至竖向槽中,所述连接轴与螺纹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杆进行转动,驱动杆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轴带动螺纹筒进行转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优选的,所述竖向槽的两侧均为贯通状,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防渗板,所述防渗板的底面与竖向板的底面平齐,所述防渗板的顶部穿设至叠合板中,所述防渗板两侧的侧面与叠合板两侧的侧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渗板减少了混凝土溢出到叠合板外侧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改善了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叠合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插接块中竖直穿设有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与滑移槽的内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叠合板竖向移动的过程中,叠合板带动竖向杆进行移动,使得竖向杆能够在插接块中滑动,插接块不会随叠合板的移动而移动,减少了相邻的叠合板位置发生改变情况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竖向杆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滑块,所述滑移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水平滑块滑移放置的水平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叠合板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叠合板相对于水平滑块进行水平移动,插接块不会随叠合板的移动而移动,进一步的减少了相邻的叠合板位置发生改变情况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叠合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漏板,所述叠合板的另一侧开设有供防漏板放置的防漏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漏板减少了混凝土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改善了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制叠合板;
将预制完成的叠合板转运至施工场地;
在施工场地沿墙体的延伸方向预设施工槽,并使用吊装设置依次将叠合板放置在施工槽中;
通过固定杆与固定弹簧对相邻的两个叠合板进行拼接;
操作驱动杆,对叠合板的水平位置与高度进行微调;
在叠合板与地面之间安装斜撑;
当多个叠合板安装完成后,在叠合板之间浇筑混凝土;
一段时间后,对斜撑进行拆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混凝土不易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改善了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设置固定杆与固定弹簧,当需要对相邻的两个叠合板进行固定时,首先将两个固定杆相互靠近,此时固定弹簧呈压缩状,然后将插接块插入到插接槽中,当固定杆与固定槽相对时,固定弹簧即可对两个固定杆施加推力,使得两个固定杆分别插入到固定槽中,即可对插接块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混凝土不易从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改善了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2.本申请通过设置底板与竖向板,启动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带动底板进行移动,底板带动竖向板进行移动,当竖向板与地面抵接时,竖向板停止移动,叠合板进行移动,即可对叠合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当相邻的两个叠合板之间的位置出现偏差时,便于工作人员对叠合板进行调节;
3.本申请通过设置收纳槽,将驱动杆收纳在收纳槽中,减少了驱动杆对相邻的叠合板造成干涉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插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竖向移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叠合板;11、插接槽;12、固定槽;13、竖向槽;14、驱动腔;141、第一燕尾槽;15、收纳槽;16、滑移槽;17、水平滑槽;18、防漏口;2、插接块;21、插接孔;22、竖向杆;23、水平滑块;3、固定部件;31、固定杆;311、固定斜面;32、固定弹簧;4、竖向移动部件;41、底板;411、安装槽;42、竖向板;421、安装杆;422、第二燕尾槽;43、防渗板;5、驱动部件;51、驱动杆;511、蜗杆;512、第一燕尾块;52、驱动螺杆;521、第一蜗轮;6、水平移动部件;61、螺纹筒;611、第二锥形齿轮;62、水平螺杆;621、第二燕尾块;7、连接部件;71、连接轴;711、第二蜗轮;712、第一锥形齿轮;8、防漏板;81、弹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参照图1和图2,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包括叠合板1,叠合板1一侧的侧壁上安装有插接块2,叠合板1另一侧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插接槽11,插接块2能够插入到相邻叠合板1上的插接槽11中,插接块2的侧壁与插接槽11的内壁贴合;插接块2中安装有固定部件3,固定部件3能够对插接块2进行固定,提高了相邻两个叠合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混凝土不易从叠合板1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改善了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叠合板1与插接槽11同侧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漏口18,叠合板1远离防漏口1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漏板8,防漏板8放置在防漏口18中,且与防漏口18相互契合,防漏板8能够进一步减少了混凝土从叠合板1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情况的发生;防漏板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漏口18的内壁接触的弹性板81,弹性板81为橡胶材质,弹性板81能够提高相邻两个叠合板1之间的密封性。
参照图2和图3,插接块2的端面上竖直开设有插接孔21,固定部件3包括两个固定杆31和固定弹簧32;两个固定杆31均竖直放置在插接孔21中,且与插接孔21的内壁贴合,两个固定杆31均可沿插接孔21滑动,插接槽1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12,两个固定杆31分别插入到固定槽12中,固定杆31即可对插接块2进行固定;固定弹簧32放置在插接孔21中,固定弹簧32设置在两个固定杆31之间,固定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31固定连接,固定弹簧32呈压缩状,当固定杆31与固定槽12相对时,固定弹簧32即可对两个固定杆31施加推力,使得两个固定杆31分别插入到固定槽12中,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两个固定杆31相互远离的端面上均开设有固定斜面311,固定斜面311可与插接槽11开口处的侧边接触,在插接块2插入到插接槽11中,固定斜面311首先与插接槽11开口处的侧边抵接,插接块2继续移动,固定杆31即可收缩在插接孔21,对固定弹簧32进行压缩。
参照图2和图4,叠合板1的底部竖直开设有竖向槽13,竖向槽13沿叠合板1的安装方向延伸,竖向槽13长度方向的两端为贯通状;叠合板1上安装有竖向移动部件4,竖向移动部件4包括底板41、竖向板42以及防渗板43;底板41水平放置在竖向槽13中,叠合板1上安装有驱动部件5,驱动部件5能够驱动底板41竖直移动;竖向板42水平安装在底板41的底部,竖向板42延伸方向的长度与竖向槽13延伸方向的长度相同,竖向板42与地面进行接触,底板41带动竖向板42竖向移动,当竖向板42与地面抵接时,叠合板1进行移动,对叠合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防渗板43固定连接在底板41的侧壁上,防渗板43为水平设置,防渗板43延伸方向的长度与竖向槽13延伸方向的长度相同,防渗板43的底面与竖向板42的底面平齐,防渗板43的顶部穿设至叠合板1中,底板41带动防渗板43进行竖向移动,防渗板43减少了混凝土溢出到叠合板1外侧情况的发生。
叠合板1远离插接槽11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滑移槽16,插接块2插入到滑移槽16中,且与滑移槽16的内壁之间有缝隙;插接块2中竖直穿设有竖向杆22,竖向杆22的端面与滑移槽16的内壁连接;在叠合板1竖向移动的过程中,叠合板1带动竖向杆22进行移动,竖向杆22在插接块2中滑动,插接块2不会随叠合板1的移动而移动,减少了相邻的叠合板1位置发生改变情况的发生。
参照图4和图5,叠合板1的内部成型有驱动腔14,驱动部件5包括驱动杆51和驱动螺杆52;驱动杆51水平穿设在驱动腔14的内壁上,驱动杆51延伸至与插接槽11同侧的侧壁上,叠合板1与插接槽11的侧壁上开设有收纳槽15,驱动杆51穿设至收纳槽15中,通过收纳槽15对驱动杆51进行操作,减少了驱动杆51对相邻的叠合板1造成干涉情况的发生;驱动螺杆52竖直穿设在驱动腔14的内壁上,驱动螺杆52与驱动腔14的内壁转动连接,驱动螺杆52的底部延伸至竖向槽13中,驱动杆51上套设有与驱动杆51固定连接的蜗杆511,驱动螺杆52的顶部套设有与驱动螺杆52固定连接的第一蜗轮521,第一蜗轮521与蜗杆511啮合,将驱动杆51进行转动,驱动杆51带动蜗杆511进行转动,蜗杆511带动第一蜗轮521进行转动,第一蜗轮521带动驱动螺杆52进行转动;驱动螺杆52的底部螺纹穿设在底板41中,驱动螺杆52带动底板41竖向移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参照图4和图5,叠合板1上安装有水平移动部件6,水平移动部件6包括螺纹筒61和水平螺杆62;螺纹筒61转动安装在竖向槽13的内壁上,螺纹筒61为水平设置;驱动杆51滑动安装在驱动腔14的内壁上,驱动杆51上连接有第一燕尾块512,驱动腔14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燕尾槽141,第一燕尾块512放置在第一燕尾槽141中;驱动腔14中安装有连接部件7,将驱动杆51进行滑动,驱动杆51带动蜗杆511与第一蜗轮521进行分离,此时驱动杆51能够通过连接部件7驱动螺纹筒61进行转动。
竖向板42滑动安装在底板41的底部,底板41的底部竖直开设有安装槽411,安装槽411的延伸方向与竖向槽13的延伸方向相同,安装槽411的两端为贯通状,竖向板42放置在安装槽411中,且沿安装槽411水平滑动,竖向板42中水平穿设有安装杆421,安装杆421的两端均与安装槽411的内壁固定连接;水平螺杆62水平穿设在螺纹筒61中,螺纹筒61能够带动水平螺杆62进行移动;水平螺杆62上固定连接第二燕尾块621,竖向板42的侧壁上竖直开设有第二燕尾槽422,第二燕尾块621放置在第二燕尾槽422中,且沿第二燕尾槽422竖向滑动,水平螺杆62可带动竖向板42进行移动,由于竖向板42与地面抵接,叠合板1相对于竖向板42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对叠合板1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
竖向杆22上下两端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水平滑块23,滑移槽16的内顶面与内底面上均开设有水平滑槽17,水平滑块23放置在水平滑块23中,在叠合板1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叠合板1相对于水平滑块23进行水平移动,插接块2不会随叠合板1的移动而移动。
参照图5,连接部件7包括连接轴71,连接轴71转动安装在驱动腔14的内壁上,连接轴71为竖直设置,连接轴71的顶部套设有与连接轴71固定连接的第二蜗轮711,当蜗杆511与第一蜗轮521分离时,蜗杆511与第二蜗轮711啮合,蜗杆511带动第二蜗轮711进行转动,第二蜗轮711带动连接轴71进行转动;连接轴71的底部延伸至竖向槽13中,连接轴71的底部套设有与连接轴71固定连接的第一锥形齿轮712,螺纹筒61上套设有与螺纹筒61固定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611,第二锥形齿轮611与第一锥形齿轮712啮合,连接轴7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12转动,第一锥形齿轮712带动第二锥形齿轮611转动,第二锥形齿轮611带动螺纹筒61转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相邻的两个叠合板1进行固定时,首先将插接块2插入到插接槽11中,当固定斜面311与插接槽11开口处的侧边抵接时,插接块2继续移动,两个固定杆31相互靠近,对固定弹簧32进行压缩,当固定杆31与固定槽12相对时,固定弹簧32即可对两个固定杆31施加推力,使得两个固定杆31分别插入到固定槽12中,即可对插接块2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相邻两个叠合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混凝土不易从叠合板1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改善了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随后将驱动杆51进行转动,驱动杆51带动蜗杆511进行转动,蜗杆511带动第一蜗轮521进行转动,第一蜗轮521带动驱动螺杆52进行转动,驱动螺杆52带动底板41竖向移动,底板41带动竖向板42与防渗板43竖向移动;当竖向板42与地面抵接时,竖向板42停止移动,叠合板1进行移动,对叠合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当相邻的两个叠合板1之间的位置出现偏差时,便于工作人员对叠合板1进行调节;与此同时叠合板1带动竖向杆22进行移动,竖向杆22在插接块2中滑动,插接块2不会随叠合板1的移动而移动,减少了相邻的叠合板1位置发生改变情况的发生。
最后将驱动杆51进行水平移动,当蜗杆511与第一蜗轮521分离时,蜗杆511与第二蜗轮711啮合,蜗杆511带动第二蜗轮711进行转动,第二蜗轮711带动连接轴71进行转动,连接轴7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12转动,第一锥形齿轮712带动第二锥形齿轮611转动,第二锥形齿轮611带动螺纹筒61转动,螺纹筒61带动水平螺杆62进行移动,水平螺杆62可带动竖向板42进行移动,由于竖向板42与地面抵接,叠合板1相对于竖向板42进行水平移动,从而进一步的对叠合板1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与此同时叠合板1相对于水平滑块23进行水平移动,插接块2不会随叠合板1的移动而移动。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施工要求预制多块叠合板1;
S2、通过转运设备,将多块预制完成的叠合板1转运至施工场地;
S3、在施工场地沿墙体的延伸方向预设施工槽,并使用吊装设置依次将叠合板1放置在施工槽中,使得叠合板1并列成型有两排;
S4、通过固定杆31与固定弹簧32对相邻的两个叠合板1进行拼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提高了相邻两个叠合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混凝土不易从叠合板1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改善了墙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S5、操作驱动杆51,对叠合板1的水平位置与高度进行微调,使得叠合板1之间排列的更加紧密;
S6、在叠合板1与地面之间安装斜撑,对叠合板1进行支撑;
S7、当多个叠合板1安装完成后,在叠合板1之间浇筑混凝土,成型墙体;
S8、一段时间后,对斜撑进行拆卸。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包括叠合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的一侧安装有插接块(2),所述叠合板(1)的另一侧开设有插接槽(11),所述插接块(2)插入到相邻叠合板(1)上的插接槽(11)中;
所述插接块(2)中安装有固定部件(3),所述插接块(2)中开设有插接孔(21),所述固定部件(3)包括两个均放置在插接孔(21)中的固定杆(31)和设置在两个固定杆(31)之间的固定弹簧(32);两个所述固定杆(31)均延伸到插接块(2)的外侧,所述插接槽(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供固定杆(31)插入的固定槽(12);所述固定弹簧(32)呈压缩状,所述固定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31)抵接;所述叠合板(1)上安装有竖向移动部件(4),所述叠合板(1)的底部开设有竖向槽(13),所述竖向移动部件(4)包括滑动安装在竖向槽(13)中的底板(41)和安装在底板(41)上的竖向板(42),所述竖向板(42)可与地面接触,所述叠合板(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底板(41)移动的驱动部件(5);所述叠合板(1)的内部成型有驱动腔(14),所述驱动部件(5)包括穿设在驱动腔(14)内壁上的驱动杆(51),所述驱动杆(51)延伸至与插接槽(11)同侧的侧壁上,所述叠合板(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驱动杆(51)收纳的收纳槽(15);所述驱动腔(14)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螺杆(52),所述驱动螺杆(52)延伸至竖向槽(13)中,所述驱动螺杆(52)螺纹穿设在底板(41)中,所述驱动杆(51)与驱动螺杆(52)连接;所述叠合板(1)上安装有水平移动部件(6),所述水平移动部件(6)包括转动安装在竖向槽(13)内壁上的螺纹筒(61)和穿设在螺纹筒(61)中的水平螺杆(62);所述水平螺杆(62)与竖向板(42)连接,所述水平螺杆(62)沿竖向板(42)滑动;所述竖向板(42)与底板(41)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腔(14)中安装有连接部件(7),所述驱动杆(51)滑动安装在驱动腔(14)的内壁上,所述驱动杆(51)可通过连接部件(7)驱动螺纹筒(6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7)包括转动安装在驱动腔(14)内壁上的连接轴(71),所述连接轴(71)与驱动杆(51)连接,所述连接轴(71)延伸至竖向槽(13)中,所述连接轴(71)与螺纹筒(6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槽(13)的两侧均为贯通状,所述底板(41)上固定连接有防渗板(43),所述防渗板(43)的底面与竖向板(42)的底面平齐,所述防渗板(43)的顶部穿设至叠合板(1)中,所述防渗板(43)两侧的侧面与叠合板(1)两侧的侧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的侧壁上开设有滑移槽(16),所述插接块(2)中竖直穿设有竖向杆(22),所述竖向杆(22)与滑移槽(16)的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杆(22)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滑块(23),所述滑移槽(16)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水平滑块(23)滑移放置的水平滑槽(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漏板(8),所述叠合板(1)的另一侧开设有供防漏板(8)放置的防漏口(18)。
7.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施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制叠合板(1);
将预制完成的叠合板(1)转运至施工场地;
在施工场地沿墙体的延伸方向预设施工槽,并使用吊装设置依次将叠合板(1)放置在施工槽中;
通过固定杆(31)与固定弹簧(32)对相邻的两个叠合板(1)进行拼接;
操作驱动杆(51),对叠合板(1)的水平位置与高度进行微调;
在叠合板(1)与地面之间安装斜撑;
当多个叠合板(1)安装完成后,在叠合板(1)之间浇筑混凝土;
一段时间后,对斜撑进行拆卸。
CN202210591939.4A 2022-05-28 2022-05-28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856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1939.4A CN114856026B (zh) 2022-05-28 2022-05-28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1939.4A CN114856026B (zh) 2022-05-28 2022-05-28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6026A CN114856026A (zh) 2022-08-05
CN114856026B true CN114856026B (zh) 2023-06-23

Family

ID=8264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1939.4A Active CN114856026B (zh) 2022-05-28 2022-05-28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60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5447B2 (ja) * 2001-07-24 2004-10-13 株式会社イトーキクレビオ 壁面パネル装置
CN207959604U (zh) * 2017-12-19 2018-10-12 武汉可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住宅用多功能移动墙体
DE102018207761B3 (de) * 2018-05-17 2019-09-26 Polycare Research Technology Gmbh & Co. Kg Segment für ein Bauwerk,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Bauwerk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211257410U (zh) * 2019-11-17 2020-08-14 山东商海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轻质发泡陶瓷墙体结构
CN214462060U (zh) * 2021-03-27 2021-10-22 银广厦集团有限公司 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组件
CN214784681U (zh) * 2021-06-03 2021-11-19 福建省透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双层叠合预制外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6026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3503A (zh) 高层与超高层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高空自动化建造方法
CN114856026B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135023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及施工方法
CN111980197B (zh) 装配式剪力墙安装工艺
CN113202259B (zh) 一种防裂架空地坪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CN112726866B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建筑上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6075496U (zh)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强连接机构
CN114102850B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制作钢筋网片组装系统
CN213647985U (zh) 一种用于快速浇注节能保温墙体的浇注结构
CN115198921A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装配式建筑墙体及其组装方法
CN113931350A (zh) 复合轻质夹芯隔板墙施工方法
CN113026955B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205554U (zh) 一种建筑施工支撑结构
CN115262804B (zh) 一种便于拆改的建筑填充墙及施工方法
CN216690628U (zh) 一种组合alc板围墙结构
CN221095918U (zh) 一种pc叠合板快速吊装定位装置
CN21383716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连接结构
CN115262830B (zh) 一种集成式楼面模块及其拼装方法
CN21906039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板防水防渗结构
CN117248701B (zh) 门窗框接缝填塞辅助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6397771B (zh) 一种装有阳台的装配式建筑
CN113605724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砌墙设备
CN220621143U (zh) 一种新型可控制砌筑灰缝厚度的装置
CN219825975U (zh) 一种地暖地脚结构件、地面架空结构、地面架空模块
CN210858000U (zh) 一种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