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1933B - 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1933B
CN114851933B CN202210539654.6A CN202210539654A CN114851933B CN 114851933 B CN114851933 B CN 114851933B CN 202210539654 A CN202210539654 A CN 202210539654A CN 114851933 B CN114851933 B CN 114851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rotating shaft
limiting
boss
rot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96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1933A (zh
Inventor
姜永
刘丹
印小航
谢真奇
窦窦
王帅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396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1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1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1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1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1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属于车辆扶手结构技术领域。该转动机构包括:转轴;传动轮,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处,传动轮具有在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设有凸起的限位齿;第一限位件,固定于转轴的一端,用于阻挡第二端面;锁止轮,套设于转轴处且与转轴形成防转动连接,锁止轮锁止轮在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三端面与第一端面相对且第三端面处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凹部、第一凸台、第二凹部和第二凸台;第二限位件,固定于转轴远离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以及压簧,抵接于第四端面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用于促使限位槽和限位齿啮合。本发明的转动机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扶手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扶手主要使用在相邻的汽车座椅之间设置有扶手,扶手包括前排座椅中间扶手和后排座椅,其主要作用是为驾乘人员提供肘部支撑,提升座椅的舒适度。
市面上的扶手主要都集中在集成储物空间,实现扶手的收纳旋转上,往往将扶手的椅靠舒适性降低了,尤其随着家用6座车的蓬勃发展,二排座椅的扶手往往占用了过道的空间,给后排人员进入带来了不便。随着功能使用的越来越多用化,商务座椅在扶手上集成了很多的按键功能,这是基于操作的便利性,但随之带来的是对扶手依靠舒适性的丧失。
为了提高扶手依靠舒适性,市面上通常将扶手进行外置加宽板,将加宽板绕扶手本体进行旋转,这样的机构有明显的叠加效果,必须增加机构对旋转的功能进行锁止,多一套锁止按钮机构,结构复杂且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机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动机构的扶手装置,可以同时满足轴靠需求和过道空间需求。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一个目的是要减少对车辆的改动。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扶手装置的车辆。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动机构,包括:
转轴;
传动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处,所述传动轮具有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有凸起的限位齿;
第一限位件,固定于所述转轴的一端,用于阻挡所述第二端面;
锁止轮,套设于所述转轴处且与所述转轴形成防转动连接,所述锁止轮所述锁止轮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且所述第三端面处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凹部、第一凸台、第二凹部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台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面连接,以便所述限位齿从所述第一凹部滑至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面连接,以便所述限位齿从所述第二凹部滑至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二凸台的顶面,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三端面之间形成防止所述限位齿越过的阻挡面;
第二限位件,固定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以及
压簧,抵接于所述第四端面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用于促使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齿啮合。
可选地,所述转轴的圆周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凸条,所述锁止轮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凸台卡接的凹槽,以与所述转轴形成防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台阶螺栓,与所述转轴形成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齿从所述第一凹部运动至所述第二凹部的过程中所述传动轮相对于所述锁止轮转过90度。
特别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扶手装置,包括后部固定总成、翻板总成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所述翻板总成与所述传动轮固定连接,所述后部固定总成与座椅形成可绕车辆的横向转动的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沿车辆的纵向延伸,所述限位齿与所述第一凹部啮合时所述翻板总成沿竖向布置,所述限位齿与所述第二凹部啮合时所述翻板总成沿水平布置。
可选地,所述翻板总成的一侧设有限位特征,且所述限位特征在所述翻板总成呈水平状态时面向上方。
可选地,所述翻板总成包括:
前壳体,与所述传动轮固定连接;和
软包组件,固定于所述前壳体处,且用于遮蔽所述转动机构的前部。
可选地,所述后部固定总成包括:
后部骨架组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通过旋转机构与座椅形成绕车辆的横向的转动连接;
后部饰件,与所述后部骨架组件固定连接且用于遮蔽所述后部骨架组件、所述旋转机构和所述转动机构的后部。
可选地,所述后部骨架组件为所述第二限位件,其面向所述锁止轮的一侧与所述板簧抵接。
特别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扶手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转动机构,能够通过简单的几何特征的设置,使得传动轮相对于锁止轮往复转动,并锁止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因此不需要单独设置锁止机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和翻转的扶手装置,该扶手装置即可以绕车辆的横向转动,其翻边总成可以绕车辆的纵向翻转,因此在不使用该扶手装置时可以将其收纳至座椅的侧面,在使用时将扶手装置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翻边总成可以根据需要翻转至水平的置物状态或竖直的肘靠状态,由于肘靠状态时翻板总成呈竖直状态,不会占用过多的座椅之间的过道空间,即同时满足了肘靠需求和过道空间需求。
进一步地,可以使用车辆原有的扶手与座椅的转动连接形式,满足传统扶手的常规的装配要求,不会对原有的扶手的旋转机构造成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扶手装置的设计方式完全基于扶手自身的机构,不影响刚度强度又利用了自身的使用面积,无需额外的增加椅靠区域的叠加,且整体的使用过程中采取的是利用断崖的跳动机械原理来设计结构,实现翻板总成旋转的自由切换及锁止,乘客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简单的往复操作即可实现状态的切换,操作简单不费力。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传动轮和转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锁止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传动轮和锁止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扶手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扶手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扶手装置装配于车辆且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扶手装置装配于车辆且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扶手装置;
10-转动机构、11-转轴、111-凸条、12-传动轮、121-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3-限位齿、13-第一限位件、14-锁止轮、141-第三端面、142-第四端面、143-限位槽、1-第一凹部、2-第一凸台、3-第二凹部、4-第二凸台、5-第一连接面、6-第二连接面、7-阻挡面、144-凹槽、15-第二限位件、16-压簧;
20-后部固定总成、21-后部骨架组件、22-后部饰件、221-第一后部饰盖、222-第二后部饰盖、223-螺栓装饰盖;
30-翻板总成、301-限位特征、31-前壳体、32-软包组件;
200-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0的传动轮12和转轴11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0的锁止轮14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0的传动轮12和锁止轮14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转动机构10包括转轴11、传动轮12、第一限位件13、锁止轮14、第二限位件15和压簧16。传动轮12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11处,如图2所示,传动轮12具有在转轴11的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121和第二端面122,第一端面121设有凸起的限位齿123。第一限位件13固定于转轴11的一端,用于阻挡第二端面122。锁止轮14套设于转轴11处且与转轴11形成防转动连接,例如键槽连接。如图3所示,锁止轮14在转轴11的轴向上相对的第三端面141和第四端面142,第三端面141与第一端面121相对且第三端面141处设有限位槽143,限位槽14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凹部1、第一凸台2、第二凹部3和第二凸台4,第一凹部1和第一凸台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面5连接,第一连接面5可以是与第一凹部1的底面呈钝角的斜面,也可以是圆弧面,以便限位齿123从第一凹部1滑至1第一凸台2。第二凹部3和第二凸台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面6连接,第二连接面6可以是第二凹部3的底面呈钝角布置的斜面,也可以是圆弧面,与以便限位齿123从第二凹部3滑至1第二凸台4。第二凸台4的顶面低于第三端面141,第一凸台2的顶面低于第二凸台4的顶面,第二凸台4与第三端面141之间形成防止限位齿123越过的阻挡面7。例如,第二凸台4与第三端面141之间的连接面为平行于转轴11的轴向的直面,或者为内陷的凹面,或设有凸起的面,只要能够阻挡限位齿123和传动轮12进一步转动即可。第二限位件15固定于转轴11远离第一限位件13的一端。压簧16抵接于第四端面142和第二限位件15之间,用于促使限位槽143和限位齿123啮合(参见图4)。
传动轮12的限位齿123一开始与第一凹部1啮合(初始位置),通过驱动传动轮12,使其相对于转轴11转动,限位齿123在第一连接面5上爬坡到达第一凸台2的顶面,继续转动至第二凹部3(工作位置),此时限位齿123与第二凹部3啮合,使得传动轮12稳定于该位置。当需要回复至初始位置时,继续转动传动轮12,使其在第二连接面6上爬坡,到达第二凸台4的顶面,然后被第二凸台4与第三端面141之间的平面阻挡,此时顺势反向转动,被第二凸台4与第三端面141之间的直面阻挡,使得限位齿123因惯性跳跃并掉落至第一凸台2的顶面处,后续再转动至第一凹部1,回到初始位置。上述过程中,板簧能够使得限位齿123一直与限位槽143贴合,并在第一凹部1和第二凹部3的位置使得二者啮合锁止。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转动机构10,能够通过简单的几何特征的设置,使得传动轮12相对于锁止轮14往复转动,并锁止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因此不需要单独设置锁止机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齿123从第一凹部1运动至第二凹部3的过程中传动轮12相对于锁止轮14转过90度。当将本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0与车辆的板式扶手相连时,就能实现扶手的90度翻转,形成水平和竖直状态,即在不使用时翻转至竖直状态,在需要使用时翻转至水平状态,在配合扶手本身可在车辆的纵平面内转动的特点,就可以在尽量小的扶手占用空间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轴靠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齿123从第二凹部3转动至与第二凸台4与第三端面141之间的平面抵接时,传动轮12相对于锁止轮14转过5度。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与第一凸台2之间的连接面、第一凸台2与第二凹部3之间的连接面,均为与转轴11的轴线平行的直面,这样可以更好地阻止限位齿123从第一凹部1和第二凹部3中回转至初始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两个连接面也可以不是直面,只要能够克服传动轴回转的面即可,例如具有足够摩擦力的面。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轴11的圆周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凸条111,锁止轮14的内表面设有与凸台卡接的凹槽144(参见图3),以与转轴11形成防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3为台阶螺栓,与转轴11形成螺纹连接。即利用台架螺栓的台阶面形成轴向上的限位面,限制传动轴的第二端面122的极限位置。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扶手装置100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主要反应了扶手装置100的正面的特征。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扶手装置100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主要反应了扶手装置100的反面的特征。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扶手装置100装配于车辆且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扶手装置100装配于车辆且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还提供了了一种扶手装置100,如图5所示,一个实施例中,该扶手装置100包括后部固定总成20、翻板总成3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或实施例组合中的转动机构10(参见图1)。翻板总成30与传动轮12固定连接,后部固定总成20与座椅200形成可绕车辆的横向转动的可转动连接,转轴11沿车辆的纵向延伸,限位齿123与第一凹部1啮合时翻板总成30沿竖向布置(参见图7),限位齿123与第二凹部3啮合时翻板总成30沿水平布置(参见图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和翻转的扶手装置100,该扶手装置100即可以绕车辆的横向转动,其翻边总成可以绕车辆的纵向翻转,因此在不使用该扶手装置100时可以将其收纳至座椅200的侧面,在使用时将扶手装置100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翻边总成可以根据需要翻转至水平的置物状态或竖直的肘靠状态,由于肘靠状态时翻板总成30呈竖直状态,不会占用过多的座椅200之间的过道空间,即同时满足了肘靠需求和过道空间需求。
进一步地,这里可以使用车辆原有的扶手与座椅200的转动连接形式,满足传统扶手的常规的装配要求,不会对原有的扶手的旋转机构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翻板总成30的一侧设有限位特征301,且限位特征301在翻板总成30呈水平状态时面向上方。限位特征301可以是夹持机构、杯托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翻板总成30上还能设置触控屏、智控屏,功能按键等,可以便于操控。在不设置这些功能按键、触控屏和智控屏时,该翻板总成30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大的肘靠区,以提高舒适性。
具体应用时,如果车辆有大的过道空间的需求,可以减少翻板总成30和后部固定总成20的厚度(参见图5中的D)。如果车型对功能按键布置有需求,可以在翻板总成30处布置功能按键。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翻板总成30包括前壳体31和软包组件32。前壳体31与传动轮12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卡接的方式,其右侧可以通过台阶螺栓一起与传动轮12和转轴11固连。软包组件32固定于前壳体31处,且用于遮蔽转动机构10的前部。软包组件32可以沿转轴11的轴向套接在前壳体31上,软包组件32包括硬质的骨架和设置于骨架外表面的软包材料,软包材料的表面采用舒适的呼吸面料。
后部固定总成20包括后部骨架组件21和后部饰件22。后部骨架组件21与转轴11固定连接,且通过旋转机构与座椅200形成绕车辆的横向的转动连接。后部饰件22与后部骨架组件21固定连接且用于遮蔽后部骨架组件21、旋转机构和转动机构10的后部,即后部饰件22与软包组件32用于将其他部件都包裹起来。一个实施例中,后部饰件22包括第一后部饰盖221和第二后部饰盖222,第一后部饰盖221与后部骨架组件21螺接,然后在与第一后部饰盖221卡接,第一后部饰盖221和第二后部饰盖222形成空腔结构。第一后部饰盖221的一侧还设有螺栓装饰盖223,用于遮蔽扶手装置100与座椅200装配用的螺栓,使得扶手装置100整体外观一致。后部饰件22可以采用软包或纯皮纹饰件,根据需求进行表面外观的处理。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后部骨架组件21为第二限位件15,其面向锁止轮14的一侧与板簧抵接,也即不需要再单独设置第二限位件15,这里的后部骨架组件21即为第二限位件15。
用户可以通过拉动软包组件32来转动翻板总成30,使得传动轮12上的限位齿123在锁止轮14上的限位槽143内滑动,以形成翻板总成30处于水平和竖直两种状态。当限位齿123撞击阻挡面7后,通过翻板总成30自身的重力就可以促使其跌落至第一凹槽144内。本扶手装置100的设计方式完全基于扶手自身的机构,不影响刚度强度又利用了自身的使用面积,无需额外的增加椅靠区域的叠加,且整体的使用过程中采取的是利用断崖的跳动机械原理来设计结构,实现翻板总成30旋转的自由切换及锁止,乘客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简单的往复操作即可实现状态的切换,操作简单不费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或实施例组合中的扶手装置100。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
传动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处,所述传动轮具有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有凸起的限位齿;
第一限位件,固定于所述转轴的一端,用于阻挡所述第二端面;
锁止轮,套设于所述转轴处且与所述转轴形成防转动连接,所述锁止轮具有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且所述第三端面处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凹部、第一凸台、第二凹部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台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面连接,以便所述限位齿从所述第一凹部滑至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面连接,以便所述限位齿从所述第二凹部滑至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二凸台的顶面,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三端面之间形成防止所述限位齿越过的阻挡面;
第二限位件,固定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以及
压簧,抵接于所述第四端面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用于促使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齿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的圆周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凸条,所述锁止轮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凸条卡接的凹槽,以与所述转轴形成防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台阶螺栓,与所述转轴形成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齿从所述第一凹部运动至所述第二凹部的过程中所述传动轮相对于所述锁止轮转过90度。
5.一种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部固定总成、翻板总成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所述翻板总成与所述传动轮固定连接,所述后部固定总成与座椅形成可绕车辆的横向转动的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沿车辆的纵向延伸,所述限位齿与所述第一凹部啮合时所述翻板总成沿竖向布置,所述限位齿与所述第二凹部啮合时所述翻板总成沿水平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板总成的一侧设有限位特征,且所述限位特征在所述翻板总成呈水平状态时面向上方。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总成包括:
前壳体,与所述传动轮固定连接;和
软包组件,固定于所述前壳体处,且用于遮蔽所述转动机构的前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固定总成包括:
后部骨架组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通过旋转机构与座椅形成绕车辆的横向的转动连接;
后部饰件,与所述后部骨架组件固定连接且用于遮蔽所述后部骨架组件、所述旋转机构和所述转动机构的后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部骨架组件为所述第二限位件,其面向所述锁止轮的一侧与板簧抵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装置。
CN202210539654.6A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114851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9654.6A CN114851933B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9654.6A CN114851933B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1933A CN114851933A (zh) 2022-08-05
CN114851933B true CN114851933B (zh) 2023-09-29

Family

ID=82639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9654.6A Active CN114851933B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193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4623A (en) * 1979-05-08 1981-01-13 Uop Inc. Multi-position armrest
DE4022840C1 (en) * 1990-07-18 1992-01-09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Car seat arm rest - has latching lever pivoted under spring-load with teeth on latching plate and can operate lever
KR100554450B1 (ko) * 2003-05-07 2006-03-03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자동차용 암레스트
CN210707030U (zh) * 2019-08-30 2020-06-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扶手及具有其的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1933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3607B2 (en) Reclining device for seats in vehicles
CN101778733A (zh) 车辆座椅的倾斜装置
CN104414226A (zh) 椅子组件
CN114851933B (zh) 一种转动机构、扶手装置及车辆
JP2005152087A (ja) 椅子及びその背もたれ
JP5460997B2 (ja) ヒンジ構造とそれを用いた椅子の背もたれの支持構造
JP4064679B2 (ja) 椅子
CN201120862Y (zh) 腰部靠背装置及具有该腰部靠背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CN211107197U (zh) 后排座椅中央扶手储物盒盖解锁组件的安装结构
CN210454925U (zh) 一种医疗车用可转向、锁定的扶手
CN209521581U (zh) 一种新型座椅靠背调节装置
JP5640558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217644858U (zh) 一种头枕
JP3801858B2 (ja) 非回転式椅子
CN219007657U (zh) 靠背锁支架总成以及车辆
JP6117521B2 (ja) ネスティング可能なロッキング椅子
JPH0421321Y2 (zh)
JP2008154937A (ja) 椅子
JP5620158B2 (ja) 椅子の背凭れ
JP5571353B2 (ja) 椅子
JP5616133B2 (ja) 椅子
JPH0330050Y2 (zh)
WO2023077559A1 (zh) 椅子以及靠背
JPH077811Y2 (ja)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付シート
JPH05795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