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7535A - 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7535A
CN114847535A CN202210089473.8A CN202210089473A CN114847535A CN 114847535 A CN114847535 A CN 114847535A CN 202210089473 A CN202210089473 A CN 202210089473A CN 114847535 A CN114847535 A CN 114847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heat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94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松杰
梁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94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75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7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7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包括供气溶胶形成制品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插入的加热孔、以及在加热孔外设置的加热组件;加热孔对插入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包裹;加热组件发热,以对加热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加热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形成制品包括通气管,气溶胶形成基质端连接在通气管的一端,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流通孔,气体能够从流通孔进入通气管,并将气溶胶形成基质端被加热形成的气溶胶带动向远离气溶胶形成基质端的方向流动。发热装置对气溶胶形成制品气溶胶形成基质端进行包裹,提升抽吸口感,并解决器具进气通道的冷凝烟气残留问题,结构简单,能保证器具对气溶胶形成制品的介质部位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形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加热不燃烧器具,气溶胶形成制品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为开放状态,在抽吸过程中,气流从气溶胶形成制品底部的烟草段进入,气流与预热后烟草产生的烟雾混合后,经过中空段、冷凝段以及过滤段等,进入到人体口腔及鼻腔。
在抽吸过程中,外部空气动态经过烟草段,使烟草段的温度变化剧烈,烟草物质裂解反应不稳定,生成的物质成分有差异,继而影响抽吸的口感;同时由于底部未封闭,抽吸完毕后的烟草残渣会对器具或加热设备造成污染,造成清洁困难、杂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热装置,包括供气溶胶形成制品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插入的加热孔、以及在所述加热孔外设置的加热组件;
所述加热孔对插入的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端包裹;
所述加热组件发热,以对所述加热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加热产生气溶胶;
所述气溶胶形成制品包括通气管,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端连接在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所述通气管的侧壁开设有流通孔,气体能够从流通孔进入所述通气管,并将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端被加热形成的气溶胶带动向远离气溶胶形成基质端的方向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筒状的加热筒,所述加热筒的内孔形成所述加热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筒的内端封闭,以包裹气溶胶形成基质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发热支架、以及发热盖,所述加热筒的内端与所述发热支架密封配合,所述发热盖套设在所述加热筒的外端,并与所述加热筒的外端密封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支架包括与所述加热筒的内端配合的底托、以及套设在所述加热筒外的隔热筒,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隔热筒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托呈杯状结构,以套接到所述加热筒的内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盖与所述隔热筒之间密封配合,所述隔热筒与所述底托的外圈连接,以在所述隔热筒和所述加热筒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一隔离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盖的外圈设有用于将所述发热盖和隔热筒密封的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筒外沿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凸条,以在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隔热筒之间形成第二隔离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盖的内圈设有向所述加热筒内倾斜、以对插入的气溶胶形成制品进行导向的导向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托外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为中空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若干支柱、以及连接座;
所述支柱在所述底托的周向上间隔排布,并向远离所述加热筒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座连接在各所述支柱的外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筒外的发热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为绕设在所述隔热筒外的发热线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外套设有屏蔽罩,以屏蔽所述发热件产生的磁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和所述隔热筒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所述屏蔽罩外套设有第二隔热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件分别为气凝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对所述加热组件加热的温度进行监测的测温组件。
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所述的发热装置。
一种气溶胶形成系统,包括所述的发热装置及气溶胶形成制品。
实施本发明的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发热装置对气溶胶形成制品气溶胶形成基质端进行包裹,提升抽吸口感,并解决器具进气通道的冷凝烟气残留问题,结构简单,能保证器具对气溶胶形成制品的介质部位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气溶胶形成装置另一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气溶胶形成装置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第三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壳体与头部组件、底部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壳体与头部组件、底部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发热装置与头部组件组装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头部组件的头部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底部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发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发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发热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前内壳、后内壳与发热装置、电路组件、显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头部组件、发热装置、电路组件、显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显示组件与发热支架、前内壳、前外壳的组装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形成系统包括气溶胶形成装置和气溶胶形成制品,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10、发热装置20、电池、电路组件30、显示组件40,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内壳11、外壳12、头部组件13、底部支架14、装饰件15和供显示组件40安装的显示支架16。
优选地,内壳11包括前内壳11a、后内壳11b,前内壳11a、后内壳11b夹持固定发热装置20、电池、电路组件30、显示组件40,以及头部组件13、底部支架14,后内壳11b内侧设有供电池(未图示)安装的电池仓A,电池为发热装置20、电路组件30及显示组件40供电,发热装置20对插入的气溶胶形成制品50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加热产生气溶胶。
头部组件13位于前内壳11a、后内壳11b的上端,底部支架14位于前内壳11a、后内壳11b的下端,头部组件13、底部支架14分别在前内壳11a和后内壳11b的两端外露,还可以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
头部组件13包括头部支架131、内支架132、活动座133、密封盖134,头部支架131、内支架132可以通过锁固件锁合固定,内支架132安装在头部支架131内侧,活动座133设置在头部支架131、内支架13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头部支架131与前内壳11a、后内壳11b的上端卡合固定。
优选地,头部支架131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卡扣1311,前内壳11a、后内壳11b上设有分别与两第一卡扣1311卡合的前卡台111、后卡台112,可以让头部支架131与前内壳11a、后内壳11b卡合实现头部组件13的组装固定。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头部支架131上设有若干第二卡扣1312,内支架132上设有分别与第二卡扣1312扣合的内卡台1321,让头部支架131和内支架132卡合固定,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当然,头部支架131、内支架132也可只采用锁固件锁合,或只采用卡扣卡合的方式固定定位。
结合图9、10所示,头部支架131形成有插接口B,以供气溶胶形成制品50插入到发热装置20进行加热使相应的成份挥发。内支架132上设有与插接口B相对的导向口C,导向口C位于插接口B、发热装置20之间,以在气溶胶形成制品50依次插入插接口B、导向口C后,为向发热装置20内插入进行预定位。进一步地,导向口C的边缘设有倒角,便于为气溶胶形成制品50进行导向,方便气溶胶形成制品50插入。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盖134转动设置,以打开或关闭插接口B,在使用时,打开插接口B,插入气溶胶形成制品50,不使用时,盖设插接口B,防止灰尘等进入。
密封盖134包括盖体1341、以及连接轴1342,连接轴1342与活动座133转动配合,实现密封盖134的转动,安装方便快捷。
头部支架131上设有与插接口B连通的安装口1313,以让连接轴1342穿过插接口B与活动座133连接后,侧向移动卡入到安装口1313,并让头部支架131压合固定活动座133。安装口1313的大小小于连接轴1342,可以防止密封盖134安装到位后向外脱出,提升密封盖134的稳定性。
优选地,为了锁定密封盖134,并让其能转动,在活动座133上设有锁孔1331,锁固件穿设锁孔1331与连接轴1342锁合,以让连接轴1342与活动座133转动配合。当然,密封盖134也可为软胶材质,在连接轴1342的端部设置挂头,挂头挤压穿过活动座133上的锁孔1331后进行定位。
结合图7、8、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支架14上设有分别与前内壳11a、后内壳11b的内侧抵靠的第一挡边141,在夹持底部支架14后,可以防止底部支架14向外脱出。在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架14为弧形。
进一步地,第一挡边141上设有定位台142,前内壳11a、后内壳11b的内侧设有供定位台142卡入的定位槽113,以限定底部支架14的位置,可以防止底部支架14在被夹持后晃动。
优选地,前内壳11a、后内壳11b通过锁合件锁合固定。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后内壳11b上分布有若干锁合孔114,前内壳11a上分布有若干与锁合孔114相对的连接孔115,锁合件穿过连接孔115与锁合孔114锁合,将前内壳11a、后内壳11b锁合,提升整个内壳11的稳定性。
发热装置20、电池、电路组件30、显示组件40、底部支架14可以在前内壳11a、后内壳11b锁合前放入,并在锁合后锁紧定位,头部组件13可以在前内壳11a、后内壳11b锁合后再卡合安装到头部,安装方式便捷。
本实施例中,外壳12包括前外壳12a、后外壳12b,分别盖设在前内壳11a、后内壳11b外,起到装饰和保护的作用。
具体地,前内壳11a的侧边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一卡台116,后内壳11b的侧边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二卡台117,头部支架131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卡台1314;前外壳12a的周边分别设有与第一卡台116、第三卡台1314扣合的第三卡扣121。后外壳12b的周边分别设有与第二卡台117、第三卡台1314扣合的第四卡扣122,使得前外壳12a分别与前内壳11a、后内壳11b、头部支架131卡合,后外壳12b分别与前内壳11a、后内壳11b、头部支架131卡合,分布的多个卡扣也使卡合更稳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前内壳11a的两侧边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第一卡台116,后内壳11b的两侧边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第二卡台117,让前外壳12a的两侧边的第三卡扣121分别与第一卡台116、第三卡台1314扣合,后外壳12b的两侧边的第四卡扣122分别与第二卡台117、第三卡台1314扣合。
进一步地,也可在前内壳11a的下端设有第一卡台116,后内壳11b的下端设有第二卡台117,前外壳12a的下端内侧设有与前内壳11a下端的第一卡台116扣合的第三卡扣121,后外壳12b的下端内侧设有与后内壳11b下端的第二卡台117扣合的第四卡扣122。
两装饰件15贴合在组装后的前外壳12a、后外壳12b、前内壳11a、后内壳11b的两侧,可以遮挡两侧的卡扣和卡台,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装配方便,且装饰件15填充于前外壳12a、后外壳12b两侧之间形成的凹槽,外表面与前外壳12a、后外壳12b的外表面形成整体。
结合图3、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装置20包括供气溶胶形成制品50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插入的加热孔D、以及在加热孔D外设置的加热组件21,插接口B、导向口C、加热孔D组成插接孔22,可供气溶胶形成制品50插取。加热孔D与插接口B相对,以让气溶胶形成制品50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依次插入插接口B、导向口C、加热孔D。
在本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制品50包括通气管52和吸嘴53,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吸嘴53分别连接在通气管52的两端,通气管52的侧壁开设有流通孔521(如图2所示),气体能够从流通孔521进入通气管52,并将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被加热形成的气溶胶带动向远离气溶胶形成基质端的方向的吸嘴53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1包括加热筒23和在加热筒23外圈设置的发热件211,加热筒23呈筒状,加热筒23的内孔形成加热孔D。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加热筒23的远离插接口B的内端封闭,以此加热筒包裹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包裹密封,密封性更好,不用考虑装配造成的间隙等问题。
在使用时,插接口B供气溶胶形成制品50开始插入,加热孔D供插入插接口B的气溶胶形成制品50内端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插入,在气溶胶形成制品50插入到位后,加热孔D的内圈与插入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包裹以实现密封,以让加热组件21的发热件211通电发出热磁感线,使加热组件21的加热筒23产生热量对加热孔D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加热形成气溶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1也可取消发热件211,使用电阻式加热,在加热筒23通电后发热对加热孔D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加热形成气溶胶。
结合图9、10所示,为了能固定插入的气溶胶形成制品50,并能保证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能正常和外部气流交换,在插接口B的内圈设有对气溶胶形成制品50进行夹持支撑的凸起结构1315。在气溶胶形成制品50抽吸过程及抽吸后,内部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加热消耗收缩,凸起结构1315仍可以对气溶胶形成制品50进行固定,气溶胶形成制品50不会在抽吸过程中被嘴巴带出。
优选地,凸起结构1315与插入插接口B的气溶胶形成制品50过盈配合,可以夹紧气溶胶形成制品50,让气溶胶形成制品50不会在吸食过程中被嘴带走。
同时,凸起结构1315和插接口B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形成通道,供空气能经流通孔521进入到通气管52,在用户吸食时带走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被加热后的气溶胶。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1315包括沿插接口B的内圈周向分布的若干凸爪1316,以对气溶胶形成制品50的中段固定,采用凸爪1316对气溶胶形成制品50多点夹紧,可以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提升稳定性,优选地,凸爪1316的端部呈弧形,以贴合气溶胶形成制品50的侧面,整体呈对气溶胶形成制品50半包裹状态。
周向相邻的两凸爪1316之间形成弧形的通气孔1317,便于空气向插接口B内流动经流通孔521进入到通气管52。优选地,凸爪1316凸起的高度相同,使得周向上各通气孔1317的大小均匀,也让气体的进入更均匀,提升雾化的稳定性。
优选地,凸爪1316上设有用于为气溶胶形成制品50插入进行导向的斜角,使得插入前的方向控制更准确。同时,可以在凸爪1316的端部边缘设有倒角,以方便气溶胶形成制品50插入和提出,使得插拔更顺畅。
结合图3、9、12、13、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装置20还包括发热支架24、以及发热盖25
加热筒23的内端与发热支架24密封配合,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发热支架24包括与加热筒23的内端配合的底托241、以及套设在加热筒23外的隔热筒242,
本实施例中,底托241呈杯状结构,以套接到筒23的内端。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筒23的内端也可不封闭,依靠底托241套接到加热筒23的内端与加热筒23实现密封,或者对加热筒23的其他位置支撑定位。
优选地,加热组件21位于隔热筒242外,让加热组件21的热量不直接传递至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或加热筒23。
进一步地,发热支架24还包括设置在底托241外的支撑座243,位于发热装置20的底部,支撑座243为中空结构,本实施例中,壳体10夹持支撑座243,让壳体10与发热组件之间隔着中空的支撑座243,减少发热组件的热量向壳体10传递,降低能量损耗。
优选地,支撑座243包括若干支柱2431、以及连接座2432;支柱2431在底托241的周向上间隔排布,并向远离加热筒23的方向延伸,连接座2432连接在各支柱2431的外端。
本实施例中,连接座2432为环形,连接在各支柱2431的外端,使得支撑座243整体呈框架结构,加热组件21的热量由架体结构向壳体10传递,能减少热量的传送,降低功耗。
优选地,连接座2432外圈设有向外伸出的法兰2433,以供壳体10卡合后对发热支架24定位。本实施例中,显示组件40的显示支架16与后内壳11b锁合,将法兰2433夹持进行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前内壳11a、后内壳11b锁合夹持法兰2433,将发热支架24定位。
另外,发热盖25套设在加热筒23与插接口B相对的外端,并与加热筒23的外端密封配合。由于发热盖25与隔热筒242之间密封配合,隔热筒242与底托241的外圈连接,在隔热筒242和加热筒23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一隔离腔E,可以避免加热组件21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加热筒23,降低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的雾化速度,降低功耗。
发热盖25的外圈设有用于将发热盖25和隔热筒242密封的密封圈251,用于保证第一隔离腔E的密封性,保证隔热效果。
优选地,如图9、14所示,为了减小加热组件21与隔热筒242的筒壁接触导热,在隔热筒242外沿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凸条2421,以在加热组件21和隔热筒242之间形成第二隔离腔F,进一步降低加热组件21向隔热筒242及加热筒23传递的速度,降低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的雾化速度,降低功耗。
进一步地,如图9、12、13所示,发热盖25的内圈设有向加热筒23内倾斜、以对插入的气溶胶形成制品50进行导向的导向面252,让气溶胶形成制品50的插入更加的顺畅,避免卡顿。
为了减少发热盖25与外部的接触,降低热量向外传递的速度,在内支架132还包括与发热盖25密封配合的套接筒1322,套接筒1322套设在发热盖25的外圈,使发热盖25的热量经套接筒1322向外传递,降低能量损耗。
为了让气溶胶形成制品50从导向口C向发热盖25内圈顺畅导入,导向口C设有向发热盖25延伸段的导向筒1323,优选地,导向筒1323与发热盖25之间间隔设置,避免热量直接传递。进一步地,导向筒1323与套接筒1322间隔设置,让发热盖25的热量只能经套接筒1322向外传递,减少热量的传递。
进一步地,发热盖25与套接筒1322配合的端部外圈和套接筒1322密封的密封圈251。发热盖25的外圈设有供密封圈251卡入的密封槽。
为了进一步减少发热盖25向外传递的热量,在发热盖25的外圈沿周向设有隔断槽253,增加了隔断槽253,则降低了发热盖25的壁厚,减少了热量传递量。优选地,隔断槽253位于套接筒1322和加热筒23之间,减少向套接筒1322传递的热量,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发热件211设置在隔热筒242外,优选地,加热组件21的发热件211沿加热筒23的周向设置,让加热更加的均匀。进一步地,发热件211以加热筒23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让温度向内、及向外辐射更加均匀,让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的雾化更加均匀,也让外部的温度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211为绕设在隔热筒242外的发热线圈,使得温度更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件211也可为发热条或发热板,沿加热筒23的周向分布。
优选地,在发热件211外套设有屏蔽罩26,以屏蔽发热件211产生的磁场,通常,屏蔽罩26为铁质等屏蔽效果的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在发热件211和隔热筒242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27,可以隔离热量,防止热量快速向隔热筒242及加热筒23传递,降低功耗。另外,在屏蔽罩26外套设有第二隔热件28,可以隔离热量,防止热量快速地向外壁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件27、第二隔热件28分别为气凝胶,有效隔热。
为了能掌握内部的温度,便于控制加热组件21的工作,发热装置20还包括对加热组件21加热的温度进行监测的测温组件(未图示),测得的温度被用户获取后,根据实时温度调节加热组件21的加热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壳体10夹持发热装置20的两端,让发热装置20在壳体10内部与周圈能形成隔离,优选地,发热件211的外圈形成第三隔离腔G,避免与加热组件21接触,与热源进行隔断,降低热量向外的传递。
加热筒23和壳体10之间形成的隔离空间,可以有效的隔热,让壳体10与热源隔断,降低热量向外的传递。
结合图3、9所示,显示支架16锁合在后内壳11b内侧,并和后内壳11b从两侧夹持支撑座243。优选地,显示支架16与支撑座243相对的侧面设有隔热槽161,可以减小显示支架16与支撑座243的接触面,降低热量传递。
优选地,内壳11的前内壳11a、后内壳11b从两侧卡合发热装置20,为了让发热装置20传递到前内壳11a、后内壳11b的热量快速的散出,在前内壳11a、后内壳11b外设有导热件(未图示),外壳12盖设在导热件17外。
有了导热件17,可以让外壳12的热量不要集中在加热组件21的位置,尽快导到壳体10的其他位置,使高温区不集中,从而减低外壳12最高温度点的温度,达到外壳12散热的目的。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外壳12为钣金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11内还可设有相变材料,可以吸收热量,减少温度向外传递,避免外表温度过高。
再结合图3、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路组件30包括主板31、小板32、以及设置在小板32上的电源接口33,通常,电源接口33为USB接口、TYPE-C接口或DC接口,可以为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在后内壳11b内侧设有供主板31固定的第一安装位118、以及供USB小板32固定的第二安装位119,对壳体10内空间要求较小,可以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后内壳11b的侧面设有供电源接口33外露的充电口H,充电口H的开口方向与主板31、小板32的侧面呈角度相对,以在电源接口33插接受力时,第二安装位119为小板32、电源接口33支撑,第二安装位119的侧面也可分别为小板32、电源接口33支撑,提升了稳定性,不会对主板31造成影响,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
第一安装位118包括第一插槽1181,第二安装位119包括第二插槽1191,充电口H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安装位118、、第二安装位119的开口方向呈夹角,以在电源接口33插接受力时,第二安装位119的侧面为小板32、电源接口33支撑,提升了稳定性,不会对主板31造成影响,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
使用立式USB接口,加USB小板32与主板31单独连接的方式,能在小空间内布置电路组件30,又不会使USB线插拔应力作用到主板31元器件上。USB小板32与主板31之间使用FPC线连接,或软硬板连接方式。
优选地,电源接口33的尾端与小板32抵靠并连接,让电源接口33的受力完全转换到后内壳11b上,提升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占用的空间,小板32和主板31层叠交错设置,并电性连接,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
为了让USB小板32的固定更加稳定,在后内壳11b上还设有用于将第二安装位119内的小板32的外边压合的锁帽321,锁帽321锁合到后内壳11b上,以压合定位小板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4、16、17所示,显示组件40包括安装在后内壳11b内侧的显示板4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显示板41安装在显示支架16上,显示支架16锁合在后内壳11b内侧,显示板41与主板31通过软线电性连接。
为了提升显示支架16安装的稳定性,在后内壳11b上设有用于扣合显示支架16的定位扣120、以及供锁合件锁合的锁定孔1201,显示支架16上设有供锁合件穿设的定位孔162,以让锁合件穿过定位孔162将显示支架16锁合至锁定孔1201。
前内壳11a上设有与显示板41对应的显示窗I,对应的,前外壳12a上也设有避让孔J,让显示板41能外露于前外壳12a,供用户操作。
显示组件40还包括设置在显示窗I内的按键板42,以让按键板42按压显示板41,进行按压输入控制指令等操作。
进一步地,显示支架16上设有向前内壳11a延伸的第二挡边163,第二挡边163内设有安装在显示板41上的软胶按键43,按键板42支撑在软胶按键43上,在按压按键板42时,通过软胶按键43传递至显示板41,实现按压指令的输入。
优选地,第二挡边163与按键板42间隔设置,并在按键板42按下时与第二挡边163相抵,以限定按键板42的按压行程。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溶胶形成制品(50)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插入的加热孔(D)、以及在所述加热孔(D)外设置的加热组件(21);
所述加热孔(D)对插入的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包裹;
所述加热组件(21)发热,以对所述加热孔(D)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加热产生气溶胶;
所述气溶胶形成制品(50)包括通气管(52),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连接在所述通气管(52)的一端,所述通气管(52)的侧壁开设有流通孔(521),气体能够从流通孔(521)进入所述通气管(52),并将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端(51)被加热形成的气溶胶带动向远离气溶胶形成基质端的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1)包括筒状的加热筒(23),所述加热筒(23)的内孔形成所述加热孔(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23)的内端封闭,以包裹气溶胶形成基质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20)还包括发热支架(24)、以及发热盖(25),所述加热筒(23)的内端与所述发热支架(24)密封配合,所述发热盖(25)套设在所述加热筒(23)的外端,并与所述加热筒(23)的外端密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支架(24)包括与所述加热筒(23)的内端配合的底托(241)、以及套设在所述加热筒(23)外的隔热筒(242),所述加热组件(21)位于所述隔热筒(242)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241)呈杯状结构,以套接到所述加热筒(23)的内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盖(25)与所述隔热筒(242)之间密封配合,所述隔热筒(242)与所述底托(241)的外圈连接,以在所述隔热筒(242)和所述加热筒(23)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一隔离腔(E)。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盖(25)的外圈设有用于将所述发热盖(25)和隔热筒(242)密封的密封圈(25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筒(242)外沿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凸条(2421),以在所述加热组件(21)和所述隔热筒(242)之间形成第二隔离腔(F)。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盖(25)的内圈设有向所述加热筒(23)内倾斜、以对插入的气溶胶形成制品(50)进行导向的导向面(252)。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支架(2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托(241)外的支撑座(243),所述支撑座(243)为中空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43)包括若干支柱(2431)、以及连接座(2432);
所述支柱(2431)在所述底托(241)的周向上间隔排布,并向远离所述加热筒(23)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座(2432)连接在各所述支柱(2431)的外端。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1)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热筒(242)外的发热件(21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211)为绕设在所述隔热筒(242)外的发热线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211)外套设有屏蔽罩(26),以屏蔽所述发热件(211)产生的磁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211)和所述隔热筒(242)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27),所述屏蔽罩(26)外套设有第二隔热件(28)。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27)、第二隔热件(28)分别为气凝胶。
18.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20)还包括对所述加热组件(21)加热的温度进行监测的测温组件。
19.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
20.一种气溶胶形成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及气溶胶形成制品。
CN202210089473.8A 2022-01-25 2022-01-25 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Pending CN1148475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9473.8A CN114847535A (zh) 2022-01-25 2022-01-25 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9473.8A CN114847535A (zh) 2022-01-25 2022-01-25 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7535A true CN114847535A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27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9473.8A Pending CN114847535A (zh) 2022-01-25 2022-01-25 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753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593A1 (zh) * 2022-01-25 2023-08-03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形成系统、装置及制品的插取导向固定结构
WO2024089009A1 (en) * 2022-10-26 2024-05-02 Jt International Sa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ov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593A1 (zh) * 2022-01-25 2023-08-03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形成系统、装置及制品的插取导向固定结构
WO2024089009A1 (en) * 2022-10-26 2024-05-02 Jt International Sa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ov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47535A (zh) 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US20210195940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thereof
EP3725173B1 (en) An atomizing device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n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7113106A1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组件
CN204146326U (zh) 一种烟草蒸发器
CN217564974U (zh) 气溶胶形成系统、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发热装置
JP2022527088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CN217564946U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
JP2022526953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デバイスのための装置
US20200397043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heating assembly thereof
CN217564945U (zh) 气溶胶形成系统、装置及制品的插取导向固定结构
CN216723108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831342A (zh) 气溶胶形成系统、装置及制品的插取导向固定结构
US20230180844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CN211746942U (zh) 上盖组件、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723109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14724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JP2023520438A (ja) 電気加熱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CN218245667U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发热装置的热源隔断结构
CN217564975U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发热装置的隔热结构
CN217885129U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电路装配结构
CN114903218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128925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831351A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发热装置的隔热结构
CN111184259B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和气溶胶浓度调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