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4533A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4533A
CN114844533A CN202210306376.XA CN202210306376A CN114844533A CN 114844533 A CN114844533 A CN 114844533A CN 202210306376 A CN202210306376 A CN 202210306376A CN 114844533 A CN114844533 A CN 114844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state information
channel state
index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63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波
李儒岳
鲁照华
蒋创新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3063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4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4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4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5Variable contents, e.g. long-term or short-sh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75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所述报告方法,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并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
背景技术
超宽带宽的高频段(即毫米波通信),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吸引了全球的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目光。特别是,在当下日益拥塞的频谱资源和物理网大量接入时,毫米波的优势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在很多标准组织,例如IEEE(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都开始展开相应的标准化工作。例如,在3GPP标准组,高频段通信凭借着其大带宽的显著优势将会成为5G 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New RAT,5G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重要创新点。
然而,高频段通信也面临着链路衰减的挑战,具体而言,包括传播路径损失大、空气吸收(尤其是氧气)吸收更大、雨衰影响较重等。面对这些挑战,高频段通信系统可以利用高频段波长较短和易于天线集成等特点,通过多天线阵列和波束赋形方案来获取高天线增益和对抗信号传输损耗,进而以确保链路余量和提升通信鲁棒性。
在天线权重(也称为,预编码、波束)训练过程中,高频段发端发送训练导频,接端接收信道并执行信道估计。然后,高频段接收端需要向训练发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便于实现收发端从可选的收发端天线权重对中,找到可以用于多路数据传输所需要的多组收发端天线权重对,提升整体的频谱效率。
现有5G通信系统中,模拟波束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数字波束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是独立解耦进行的。但是,考虑模拟波束反馈仅基于接收信号强度而无法考虑自干扰和互干扰的情况,实际反馈的波束波束难以保证在和数字波束结合后获得一个全局最优的组合方案。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给出支持多个基站(或TRP(Transmission point传输节点))和多个panel(面板)场景下的模拟域和数字域相关信道状态信息联合上报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提供一个模拟域和数字域混合情况下的信道状态信息联合上报的方案。
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
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并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装置,设置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
处理模块,设置为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并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装置,设置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参考信号;
集合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本申请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根据发送端发送波束能力的限制,通过配置实现了对于接收端选择参考信号反馈的有效限制,进而实现了对于在多个TRP站点和多个基站(或TRP)和多个panel场景下的模拟域和数字域联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多个基站(或TRP)和多个panel以及模拟域波束的信息是通过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而数字域相关信息是通过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反馈。通过关联关系将两种信息相互关联进行联合上报,显著提升了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预编码波束赋形收发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送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信号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信号配置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申请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方法,应用于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端,包括:
S101、接收基站端发送的参考信号;
S102、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将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给基站,其中,所报告的信道状态信息需要满足预定的或者是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的约束。
进一步的,基站端通过发送波束来承载参考信号,而UE端通过接收波束来接收参考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是用于实现(模拟)发送波束的选择(或者收发波束对的选择)以及数字发端预编码的联合确定。
其中,所述的参考信号至少包括如下之一:
1)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2)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信号(CSI-IM)
3)解调参考信号(DMRS)
4)下行解调参考信号(DL DMRS)
5)上行解调参考信号(UL DMRS)
6)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7)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T-RS)
8)随机接入信道信号(RACH)
9)同步信号(SS)
10)同步信号块(SS block)
11)主同步信号(PSS)
12)副同步信号(SSS)
所述波束可以为一种资源(例如发送端空间滤波器,接收端空间滤波器,发送端预编码,接收端预编码、天线端口,天线权重矢量,天线权重矩阵等),波束序号可以被替换为资源索引(例如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因为波束可以与一些时频码资源进行传输上的绑定。波束也可以为一种传输(发送/接收)方式;所述的传输方式可以包括空分复用、频域/时域分集等。
此外,基站端可以对于两个参考信号进行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配置,并告知UE端。所述的准共址涉及的参数至少包括,多普勒扩展,多普勒平移,时延拓展,平均时延,平均增益和空间参数;其中,空间参数,可以包括空间接收参数,例如到达角,接收波束的空间相关性,平均时延,时频信道响应的相关性(包括相位信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面向混合预编码(混合模拟数字波束赋型)收发机结构示意图。发送端和接收端配置多天线阵列单元(即antenna panel)单元,而每个天线面板包含多个收发天线和多个射频链路(即TXRU)。每个射频链路与天线阵列单元的相互连接(不排斥部分连接场景),每个天线单元与TXRU拥有一个数字键控移相器。通过各个天线单元上的信号加载不同相移量的办法,高频段系统实现模拟端的波束赋形(Beamforming)。具体而言,在混合波束赋形收发机中,存在多条射频信号流。每条信号流通过数字键控移相器加载AWV(天线权重矢量,antenna weight vector),从多天线单元发送到高频段物理传播信道;在接收端,由多天线单元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流被加权合并成单一信号流,经过接收端射频解调,接收机最终获得多条接收信号流,并被数字基带采样和接收。因此,混合预编码(混合模拟数字波束赋型)收发机可以同时产生指向多个方向的射频波束。
同时,发送端和接收端可能有多个面板,为了更好的支持空分复用和减少硬件实现复杂度。因此,每个面板下,有效波束的数目是和实际可以支持最大的发送beam的数目是不对称的,即每个时刻可以发送的beam数目,即TXRU数目,是远小于可选波束数目。
从基站端角度看,天线阵列单元可以产生Nmax个波束,但是在一个时刻,仅有N个波束可以产生,例如天线阵列单元可以产生16个波束,但是在一个时刻仅可以发送一个波束。但是,不同面板之间发送波束并没有受限,所以可以有kN个波束可以同时产生,其中k表示基站端pane l的数目。从基站和UE端交互的角度看,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需要重复考虑是否目前发送的参考信号是否可以同时发送,例如,如果UE反馈了两个发送波束下联合的PMI/CQI信息,但是,如果两个发送波束却无法一起发送(例如来自相同的一个天线面板),那么这样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是无意义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信号发送和信道相关信息反馈示意图。参考信号发送端,发送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和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到参考信号接收端,并将参考信号发送给参考信号接收端。其中,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和报告配置信令,共同用于约束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
进一步的,对于参考信号的而言,配置框架采用了多层的结构,如图3所示。报告配置(即Reporting setting,也称为Reporting config)与一个或者多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即CSI Resource setting,或者多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关联;而,每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CSI resource setting)包括k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CSI resource set);而,每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CSI resource set)下包括了多个CSI-RS resource或者SS block,其中,每个参考信号资源下包括了若干个端口,或者端口组。通过这种多层结构,基站端可以将其的配置限制有效的制约在不同的层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参考信号包括N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每个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包括M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每个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K个参考信号资源,每个所述参考信号资源包括L个参考信号端口;
其中,N,M,K,L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进一步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其中,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组合:参考信号资源索引(RSresource index),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RS resource set index),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RS resource setting index),报告配置索引(Report configuration index),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port group index),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port group setindex),秩指示信息(Rank indicator,RI),其中,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元素,是wideband宽带参数,或者partial-band部分宽带参数(wideband宽带参数,是指对于这个反馈事件中,可以覆盖所有的相关的带宽;而partial-band部分宽带参数,是指对于整个反馈事件中,可以作用部分的带宽);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组合:参考信号资源索引(RS resource index),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port group set index),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port group index),秩指示信息(Rank indicator,RI),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道状态指示信息(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层指示信息(Layer indicator,LI),端口索引(port index),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I个第一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J个第二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其中,每个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秩指示信息,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端口索引,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其中,I和J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组合的信息被约束,即报告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例如,基站要求用户端报告两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对应于两个不同的panel),以及在所述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的数目(例如,每个集合下报告1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A0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或者,
A1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
A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其中,A0,A1,A2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
A0,A1,A2。
另一方面,基站端可能无法准确判定UE会从那个panel下选择波束,或者所选择的多个panel下的波束的比例,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通过限制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上报数目的上限,或者在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上报数目的下限,来进行约束。进一步的,在这种情况下,基站端,需要明确上报的总的参考信号索引数目,而这个数目,也可以通过上面描述的A0/A1/A2来体现,即全局数目。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最多B0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或者不少于C0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最多B1个参考信号索引,或者不少于C1个参考信号索引;
最多B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不少于C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其中,B0,C0,B1,C1,B2,C2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B0,C0,B1,C1,B2,C2。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说明从参考信号配置上区分不同的panel/TRP的过程:
在配置多个参考信号配置上,不同的参考信号配置可以对应不同的panel/TRP,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分组准则进行不同panel/TRP区分: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可以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即同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可以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不超过U0个或者U0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或者,不超过U1个或者U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不超过U2个或者U2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不超过U3个或者U3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或者,不超过U4个或者U4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其中,U0、U1、U2、U3和U4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例如U0=1或者,U1=1,或者U2=1,或者U3=1,或者U4=1。
进一步的,在3个panel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配置三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然后每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包括一个用于周期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而一个参考信号集合下包含R个参考信号资源(其中每个参考信号资源对应于一个发送波束,而包含多个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因此,考虑一个panel内部只能有一个参考信号可以被同时发送,而不同的参考信号不能同时发送,所以,有如下的用户端UE报告准则:
在同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仅有一个参考信号资源可以被报告,即U2=1,即参考信号资源的索引信息;
在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即选择来自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可以有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可以被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
U0,U1,U2,U3,U4。
或者,对于基站端的panel或者TRP进行选择,即,只可以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并且,不可以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说明从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上区分不同的panel/TRP的过程:
在配置多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上,不同的参考信号集合可以用于对应不同的panel/TRP,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分组准则进行不同panel/TRP区分: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可以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可以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不超过V0个或者V0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不超过V1个或者V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不超过V2个或者V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或者,不超过V3个或者V3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其中,V0,V1,V2和V3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例如V0=1,或者,V1=1,或者,V2=1,或者,V3=1。
进一步的,在3个TRP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配置三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然后每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包括R个参考信号资源(其中每个参考信号资源对应于一个发送波束,而包含多个参考信号天线端口)。因此,考虑一个TRP只能有一个参考信号可以被同时发送,而不同的参考信号不能同时发送,所以,有如下的用户端UE报告准则:
在同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仅有一个参考信号资源可以被报告,即V2=1,即参考信号资源的索引信息;
在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即选择来自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可以有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可以被报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V0,V1,V2,V3。
或者,对于基站端的panel或者TRP进行选择,进行如下分组准则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或组合:
只可以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不可以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说明从参考信号配置上区分TRP,而在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上区分不同的panel的过程:
进一步的,上述的面对参考信号配置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上分组准则,可以进行联合配置。例如,希望对于TRP进行选择,而对于一个TRP下的panel可以选择多个beam,有如下准则:
只可以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可以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在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可以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1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并且,不可以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参考信号资源的办法来体现不同TRP和panel特征,具体如下: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下,可以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相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可以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不超过W0个或者W0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不超过W1个或者W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不超过S1个或者S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其中,W0,W1,S1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所述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参数W0,W1,S1。
或者,可以使用如下第二种分组方法:
只可以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不可以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构成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的办法来体现不同TRP和panel特征。
首先,UE端,确定端口组集合;其中,端口组集合,是有一个或者多个端口组组成,进一步的,端口组集合包括如下特征之一或组合:
不同端口组集合下,可以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在相同的端口组集合下,可以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不超过W2个或者W2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或者不超过W3个或者W3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其中,W2和W3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其中,端口组集合,是通过预定义规则确定,或者被第二通信节点配置;
或者,端口组集合具有如下特征,UE进行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需要满足。
只可以报告相同的端口组集合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不可以报告不同的端口组集合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进一步的,而所述的预定义规则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按端口组序号,每F1个端口组依次构成一个端口组集合;
按奇数和偶数端口组序号,将端口组构成两个端口组集合;
按端口组序号,将所有的端口组分成F2个端口组集合;
其中,F1或者F2参数是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即基站端,配置。
实施例六
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了相应的TRP,panel和beam信息,而对于数字预编码的反馈需要通过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因此,需要明确,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的关联信息。
例如,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两个子集,每个子集包括一个CRI和一个resourcesetindex,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子集,例如两个PMI,需要分别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两个子集相对应。其中PMI是包含了各个layer上的预编码信息,但是CRI是需要映射到所有的预编码的。进一步的,CRI的反馈确定是基于所反馈的resource set index,而resourcesetindex的反馈是基于所反馈的RS setting index。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使用比特地图字段(或者称为比特字段,bitmap,或者bitstring),指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的关联信息,或者,
报告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或者,
报告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
进一步的,比特字段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关联,而若比特位置为第一预定数值时,表示关联所述比特位置所关联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或者,
比特字段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关联,并且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关联,而所述比特字段的比特位置信息指示所关联的层信息;
或者,进一步的,比特地图字段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关联,而若比特位置为第二预定数值时,表示关联所述比特位置所关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
其中,所述比特字段中特定数值的数目或者特定数值的数目上限是由第二通信节点配置;
进一步的,每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所关联的所述比特地图字段中特定数值的个数相同;或者,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所关联的所述比特地图字段中特定数值的个数相同;进一步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内部元素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并且与所述的比特地图中特定数值的元素依次映射。
其中,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子集或者元素的可选数目决定所述子集或者元素的反馈比特数目。
进一步的,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所述的关联信息,是层指示信息。
例如,考虑发送波束的限制,Nsimu_max CRI(s)可以被选择并且可以被应用到部分的层上。因此,对于么一个层上可以选择Nsimu_max+1个信息,其中第一个信息表上无CRI可以被用到该层上。
或者,例如,使用比特地图(bitmap)执行层指示的办法来进行CRI与PMI,幅度信息和相位系数的关联,如下表所示。需要说明的,如果层指示信息,也称为所关联的层信息,表示为1时,表示与该对应的层关联,而后选择对应的幅度指示信息、相位指示信息和端口指示信息,来读取,在该CRI下的端口和对应的幅度和相位预编码反馈。
Figure BDA0003565557350000091
Figure BDA0003565557350000101
进一步的,在波束(L1-RSRP)报告情况下,RSRP为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和参考信号资源索引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565557350000102
因此,在本专利所涉及的多个基站(或TRP)和多个panel以及模拟域波束和数字域波束联合上报的问题,是通过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以及第一类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关联信息,例如比特地图来实现。进一步的,多个基站(或TRP)和多个panel以及模拟域波束的信息是通过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而数字域相关信息是通过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最后,通过关联关系将两种信息相互关联进行联合上报,例如上表中的层指示信息。
实施例七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参考信号配置另一示意图,其中报告配置与CSI resource setting相关联,其中CSI resource setting共包含了k个CSIresource set,其中每个CSI resource set中包含n个CSI resource,而每个CSI resource下包含m个端口组(port group),其中每个端口组中包含4个port。从基站的角度看,不同的端口(port)对应不同的数字波束(digital beam),不同的端口组(port group)对应不同的模拟波束(analog beam),而不同的CSI resource对应不同的panel或者subarray。此外,通过不同的CSI resource set来区分不同的TRP级别。
从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角度看,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是由“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秩指示信息”组成,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是由“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组成。
进一步的,从报告的准则来看,希望选择其中一个TRP,然后对于TRP下的多个panel中,每个panel下最多选择一个端口组合。进一步的,有如下报告约束:
从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的角度,只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不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从参考信号资源的角度,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下的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相同参考信号资源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下的W1=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层指示信息关联到所报告的端口组上,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关联。
进一步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如下表所示,其中,层指示信息和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是宽带信息,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是子带信息。在RI=4的情况下,首先选择了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而在该参考信号集合下,在两个不同的resource下各选择了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组。进一步的,使用层指示信息(比特地图)来是指所述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子集-1,即{CRI-1,Port group-3},和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子集-2,即{CRI-2,Port group-1},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关联关系。
Figure BDA0003565557350000111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而言,需要为所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组下的各个端口和所对应的层下提供相关信息。例如,对于所选择的参考信号端口组为4个端口,而所关联的层是2层时(通过层指示信息中的非零元素个数确定),提供{P0,0,P0,1,P0,2,P0,3}—层0,{P1,0,P1,1,P1,2,P1,3}—层1,{A0,0,A0,1,A0,2,A0,3}—层0,{A1,0,A1,1,A1,2,A1,3}—层1。
实施例八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示意图,其中,每个CSI resource set中包含n个CSI resource,而每个CSI resource下包含x个端口组集合,而每个端口组集合下包括2个端口组(port group),其中每个端口组中包含4个port。从基站的角度看,不同的端口(port)对应不同的数字波束(digital beam),不同的端口组(portgroup)对应不同的模拟波束(analog beam),不同的端口组集合对应于模拟波束的细化,而不同的CSI resource对应不同的panel或者subarray。此外,通过不同的CSI resource set来区分不同的TRP级别。
从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角度看,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是由“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秩指示信息”组成,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是由“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组成。
进一步的,从报告的准则来看,希望选择其中一个TRP,然后对于TRP下的多个panel中,每个panel下的波束细化组仅可以选择一个端口组合,但是不同的波束细化组可以选择不同的端口组合。进一步的,有如下报告约束:
从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的角度,只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不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从参考信号资源的角度,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相同参考信号资源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下的S1=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从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的角度看,不同端口组集合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相同端口组集合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W3=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层指示信息关联到所报告的参考信号资源索引上,其下的索引信息都和其本身都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关联。
进一步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如下表所示,其中,层指示信息和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是宽带信息,而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是子带信息。在RI=4的情况下,首先选择了一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而在该参考信号集合下,在两个不同的resource下各选择了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进一步的在每个端口组集合中选择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组。进一步的,使用层指示信息(比特地图)来是指所述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子集-1,即{CRI-1},和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子集-2,即{CRI-2},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关联关系。
Figure BDA0003565557350000121
Figure BDA0003565557350000131
实施例九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装置,设置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
处理模块,设置为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并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其中,所述的参考信号包括N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包括M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K个参考信号资源,所述参考信号资源包括L个参考信号端口;
其中,N,M,K,L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实施例十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基站端),包括:
S201、向第一通信节点(UE端)发送参考信号;
S202、接收所述UE端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参考信号包括N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包括M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K个参考信号资源,所述参考信号资源包括L个参考信号端口;
其中,N,M,K,L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接收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含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I个第一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或者,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J个第二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其中,I,J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还包括宽带参数或部分宽带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0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或者,
A1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
A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其中,A0,A1,A2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
A0,A1,A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最多B0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或者不少于C0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或者,最多B1个参考信号索引,或者不少于C1个参考信号索引;或者,最多B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不少于C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其中,B0,C0,B1,C1,B2,C2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
B0,C0,B1,C1,B2,C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进行配置: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相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不超过U0个或者U0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不超过U1个或者U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不超过U2个或者U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不超过U3个或者U3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不超过U4个或者U4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其中,U0、U1、U2,U3和U4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
U0,U1,U2,U3,U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进行配置:
只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不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进行配置: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相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不超过V0个或者V0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不超过V1个或者V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不超过V2个或者V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或者,不超过V3个或者V3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其中,V0,V1,V2和V3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
V0,V1,V2,V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进行配置:
只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不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进行配置: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相同参考信号资源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下的不超过W0个或者W0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不超过W1个或者W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不超过S1个或者S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其中,W0,W1,S1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参数如下至少之一
W0,W1,S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进行配置:
只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不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本实施例中,接收的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还包括:
确定端口组集合;
其中,所述端口组集合,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端口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进行配置:
不同端口组集合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相同端口组集合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不超过W2个或者W2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或者不超过W3个或者W3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其中,W2和W3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口组集合通过如下至少之一的方式获得:
通过预定义规则,或者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确定所述端口组集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进行配置:
只报告相同的端口组集合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不报告不同的端口组集合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义规则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按端口组序号,每F1个端口组依次构成一个端口组集合;
按奇数和偶数端口组序号,将端口组构成两个端口组集合;
将所有的端口组分成F2个端口组集合;
其中,F1、F2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
F1,F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报告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的关联信息,或者,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报告的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或者,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报告的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装置,设置于第一通信节点(基站端),包括:
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参考信号;
集合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综上所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支持参考信号接收端上报自身能力,进而参考信号发送端可以指示波束分组下的或者满足用户能力下的波束上报,同时解决了波束相关报告和传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碰撞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设备旋转和链路遮挡下,支持参考信号接收端请求参考信号发送端对于部分波束链路进行波束训练,从而有效解决了不同的基站和用户能力、不同场景下的高效的波束相关信息报告的问题。
虽然本申请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其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核心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和细节上做任何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
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并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参考信号包括N个参考信号资源配置,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包括M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K个参考信号资源,所述参考信号资源包括L个参考信号端口;
其中,N,M,K,L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含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I个第一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或者,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J个第二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其中,I,J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还包括宽带参数或部分宽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A0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A1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A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其中,A0,A1,A2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A0,A1,A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最多B0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或者不少于C0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最多B1个参考信号索引,或者不少于C1个参考信号索引;
最多B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不少于C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其中,B0,C0,B1,C1,B2,C2是大于或者等于0的整数;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B0,C0,B1,C1,B2,C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相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不超过U0个或者U0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不超过U1个或者U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不超过U2个或者U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不超过U3个或者U3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不超过U4个或者U4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其中,U0、U1、U2,U3和U4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所述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U0,U1,U2,U3,U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
只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不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还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相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不超过V0个或者V0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不超过V1个或者V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不超过V2个或者V2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或者,不超过V3个或者V3个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其中,V0,V1,V2和V3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
V0,V1,V2,V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
只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不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或者参考信号资源索引。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
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下,报告所述不同参考信号资源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相同参考信号资源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下的不超过W0个或者W0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不超过W1个或者W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不超过S1个或者S1个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其中,W0,W1,S1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所述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配置参数如下至少之一:W0,W1,S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
只报告相同的参考信号资源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不报告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下的端口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并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还包括:
确定端口组集合;
其中,所述端口组集合,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端口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
不同端口组集合下,报告不同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相同端口组集合下,报告所述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下的不超过W2个或者W2个参考信号端口索引,或者不超过W3个或者W3个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其中,W2和W3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端口组集合包括:
通过预定义规则,或者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确定所述端口组集合;
其中,所述预定义规则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按端口组序号,每F1个端口组依次构成一个端口组集合;
按奇数和偶数端口组序号,将端口组构成两个端口组集合;
将所有的端口组分成F2个端口组集合;
F1、F2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配置如下参数至少之一:F1,F2。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二通信节点报告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依据以下规则至少之一:
只报告相同的端口组集合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不报告不同的端口组集合下的端口索引,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报告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的关联信息;
报告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
报告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
其中,使用比特字段,指示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的关联信息,或者指示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或者指示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
其中,比特字段中比特位置为第一预定数值时,表示关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指示之一:
所述比特字段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关联,而若比特位置为第一预定数值时,表示关联所述比特位置所关联的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
所述比特字段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关联,并且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关联,而所述比特字段的比特位置信息指示所关联的层信息;
所述比特字段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关联,而若比特位置为第一预定数值时,表示关联所述比特位置所关联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字段中第一预定数值或者第一预定数值的上限由第二通信节点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所关联的所述比特字段中特定数值的个数相同;或者,
每个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所关联的所述比特字段中特定数值的个数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的子集或者元素的可选数目决定所述子集或者元素的反馈比特数目。
23.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与所述参考信号关联的第一类报告配置信令确定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和/或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含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I个第一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参考信号资源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索引,参考信号资源配置索引,报告配置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索引,参考信号端口组集合索引,端口索引,秩指示信息;
或者,所述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包括:J个第二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类状态信息集合子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其中,I,J是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报告的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的子集的关联信息,或者,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报告的与第一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或者,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报告的与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集合中子集所关联的层信息。
26.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方法。
CN202210306376.XA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 Pending CN114844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6376.XA CN114844533A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6376.XA CN114844533A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
CN201810327468.XA CN108833061B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装置、接收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7468.XA Division CN108833061B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装置、接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4533A true CN114844533A (zh) 2022-08-02

Family

ID=641553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7468.XA Active CN108833061B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装置、接收方法和装置
CN202210306376.XA Pending CN114844533A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7468.XA Active CN108833061B (zh) 2018-04-12 2018-04-12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装置、接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764846B2 (zh)
EP (1) EP3780443A4 (zh)
CN (2) CN108833061B (zh)
WO (1) WO201919689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234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4082413A1 (en) * 2022-12-15 2024-04-25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spatial element adap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3061B (zh) 2018-04-12 2022-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装置、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1355566B (zh) * 2018-12-24 2023-03-28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416644B (zh) * 2019-01-07 2021-11-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csi报告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652526B2 (en) * 2019-04-30 2023-05-16 Ofinno, Ll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CN111970726B (zh) * 2019-05-20 2023-01-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21273B (zh) * 2019-07-11 2023-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状态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98520B (zh) * 2019-08-16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3131980B (zh) * 2019-12-31 2022-06-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705949B2 (en) * 2020-04-24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transmission triggered by negative acknowledgment (NACK)
EP4066560A4 (en) * 2020-05-15 2022-12-28 ZTE Corporation REPORT SETUP PROCESS
US20230328568A1 (en) * 2020-09-11 2023-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ntization scheme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US11290170B1 (en) * 2020-11-04 2022-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terahertz sub-band flattening feedback
WO2023087315A1 (en) * 2021-11-22 2023-05-25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23133708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41388A (zh) * 2022-06-06 2023-12-1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40396A1 (en) * 2022-08-22 2024-02-2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and apparatu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7897B2 (ja) * 2013-02-24 2018-10-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3次元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のための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報告する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20160006553A1 (en) * 2013-02-24 2016-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downlink channel state
JP2016516338A (ja) * 2013-03-11 2016-06-0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状態情報報告方法及び装置
US9432101B2 (en) 2013-06-07 2016-08-3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for codebook sub-sampling
EP3068060A4 (en) * 2013-11-04 2017-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80247B (zh) * 2014-04-04 2019-11-2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方式和参考信号图样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BR112016023492B1 (pt) * 2014-04-10 2024-0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JP6776127B2 (ja) * 2014-05-22 2020-10-28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のための周期および非周期チャネル状態情報(csi)報告
WO2016163843A1 (ko) * 2015-04-10 2016-10-1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211964B2 (en) * 2015-07-29 2019-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SI reporting
US10263671B2 (en) * 2015-12-31 2019-04-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reference signal indicator to base sta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405353B2 (en) 2016-09-23 2019-09-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systems
JP2020031248A (ja) * 2016-12-20 2020-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938532B2 (en) * 2017-01-09 2021-03-02 Lg Electronics Inc. CSI-RS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55817B1 (ko) * 2017-01-17 2022-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영속적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US11012182B2 (en) * 2017-04-28 2021-05-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WO2018207373A1 (ja) * 2017-05-12 2020-03-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00099432A1 (en) * 2017-05-12 2020-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7171708B (zh) 2017-05-25 2020-10-23 清华大学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跟踪与混合预编码方法
WO2018231812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Idac Holding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provide a csi report
JP6756913B2 (ja) * 2017-06-15 2020-09-1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ンネル状態情報を報告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8111278B (zh) * 2017-08-11 2020-09-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1419015B2 (en) * 2017-11-28 2022-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iggered measurement report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128359B2 (en) * 2018-01-04 2021-09-2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11159222B2 (en) * 2018-02-27 2021-10-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perations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CN108833061B (zh) 2018-04-12 2022-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装置、接收方法和装置
US20220132350A1 (en) * 2020-10-23 2022-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reports for antenna panel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234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4082413A1 (en) * 2022-12-15 2024-04-25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spatial element adap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3061A (zh) 2018-11-16
US20210184742A1 (en) 2021-06-17
US11764846B2 (en) 2023-09-19
US20230379028A1 (en) 2023-11-23
EP3780443A1 (en) 2021-02-17
WO2019196899A1 (zh) 2019-10-17
CN108833061B (zh) 2022-02-18
EP3780443A4 (en) 202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3061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装置、接收方法和装置
US117649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reporting,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11888665B2 (e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design for cellula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mmWave systems
US11522597B2 (en) Beam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37686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345914B1 (ko) 업링크 전송 방법, 구성 방법, 단말 및 기지국
RU2707735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выборе под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JP633709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分割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のために端末が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WO2018028158A1 (zh) 分组指示信息的反馈方法、获取方法及装置
JP7097385B2 (ja) 送信ビーム情報を取得する方法と装置、および送信ビーム情報をフィードバックする方法と装置
CN10510346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层三维波束成形的层对齐方法和设备
CN1051228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针对部分波束成形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88269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22002079A1 (zh) 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618132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beam training for hybrid beamforming
WO2020015660A1 (zh) 信息元素的传输方法、通信节点、系统及存储介质
US8855718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U202035866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US115754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ig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745847A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6774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for terminal-centric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US2024012097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