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8365A -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8365A
CN114838365A CN202210501948.XA CN202210501948A CN114838365A CN 114838365 A CN114838365 A CN 114838365A CN 202210501948 A CN202210501948 A CN 202210501948A CN 114838365 A CN114838365 A CN 114838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bag
flue gas
flue
pipe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19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金玉
邹庐泉
顾士贞
吴碧龙
吴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nvironment Group Renewable Energy Operation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nvironment Group Renewable Energy Opera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nvironment Group Renewable Energy Operation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nvironment Group Renewable Energy Opera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19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83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8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8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8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supplementary heating
    • F23G5/14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supplementary heating including secondary combus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2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 F23G5/04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dry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44Details;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44Details; Accessories
    • F23G5/46Recuperation of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 F23J15/02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for removing solid particulate material from the gasflow
    • F23J15/025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for removing solid particulate material from the gasflow using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1/00Pretreatment
    • F23G2201/10Dryin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2/00Combustion
    • F23G2202/10Combustion in two or more stages
    • F23G2202/106Combustion in two or more stages with recirculation of unburned solid or gaseous matter into 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6/00Waste heat recuperation
    • F23G2206/10Waste heat recuperation reintroducing the heat in the same process, e.g. for predry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6/00Waste heat recuperation
    • F23G2206/20Waste heat recuperation using the heat in association with another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7/00Intercepting solids
    • F23J2217/10Intercepting solids by filters
    • F23J2217/101Baghouse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包括焚烧炉、集成烟道、省煤器、烟气循环装置以及布袋除尘装置,焚烧炉内产生的烟气经过烟气循环装置循环并从布袋除尘装置流出;烟气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循环烟道以及第二循环烟道,第一循环烟道将省煤器与焚烧炉的出烟口连通,第二循环烟道将焚烧炉的下渣口与焚烧炉的料口连通;布袋除尘装置包括外壳箱体以及一级布袋组件和二级布袋组件,二级布袋组件位于一级布袋组件上方,一级布袋组件的多个一级布袋筒与二级布袋组件的多个二级布袋筒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发明通过烟气循环实现降低炉内氮氧化物,提高垃圾焚烧效率与烟气净化效率,提高脱酸深度,减少烟气余热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垃圾焚烧的过程中,炉膛内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若此种有毒有害烟气伴随着烟气从直接出烟口排出至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故为了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需要在排放前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硫化物进行反应处理,使其在排放时达到排放标准。
现有的烟气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如为了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含量,一般采取在烟气的排放口设置脱硝工艺塔以及脱硫工艺塔,在脱硝工艺塔中添加还原性物质对烟气进行脱氮处理,并在脱硫工艺塔中通入大量脱酸物质来降低烟气的酸度。但此净化工艺完全依赖化学药剂来进行脱硝脱硫,在实际成产时耗费会大量的能源与药品,成产成本大大提高,且烟气中的热量与动量完全在净化过程中被损耗,能量利用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拱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气的热量与动量利用率低、烟气净化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拱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拱了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包括焚烧炉、集成烟道、省煤器、烟气循环装置以及布袋除尘装置,所述焚烧炉内产生的部分烟气经过所述烟气循环装置循环且其余烟气从所述布袋除尘装置流出;
所述烟气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循环烟道以及第二循环烟道,所述第一循环烟道将所述省煤器与所述焚烧炉的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烟道将所述焚烧炉的下渣口与所述焚烧炉的料口连通;
所述布袋除尘装置包括外壳箱体以及一级布袋组件和二级布袋组件,所述二级布袋组件位于所述一级布袋组件上方,所述一级布袋组件的多个一级布袋筒与所述二级布袋组件的多个二级布袋筒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焚烧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料口、炉渣出口,所述炉膛内部设置有炉排,所述炉膛与所述集成烟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第一循环烟道设置在所述炉膛外侧并将所述省煤器与所述出气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循环烟道设置在所述炉膛外侧并将所述炉渣出口与所述料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循环烟道包括第一抽气管以及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抽气管通过集成循环风机与所述第一出气管连接,所述第一进烟管道与所述省煤器的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集成循环风机对所述第一进烟管道进行负压吸引使得从所述省煤器流出的烟气从所述第一出气管进入至所述出气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循环烟道包括第二抽气管以及通过所述集成循环风机与所述第二抽气管连通的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抽气管与所述炉渣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与所述料口连通,所述集成循环风机对所述第二抽气管进行负压吸引使得所述炉渣出口处的气体从所述第二抽气管进入至所述料口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成烟道上向内凸出设置有折焰角,所述折焰角竖直安装在所述出气口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炉膛外侧的二次风机,所述二次风机通过补风管道连接有加热管筒,所述加热管筒贯穿所述炉膛横向设置在所述炉排上方,所述补风管道穿过所述加热管筒与所述集成烟道连接,所述补风管道的末端设置在所述折焰角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级布袋组件包括多个矩阵式排列的一级布袋筒、竖向设置在所述一级布袋筒内的一级脉冲管以及将所述外壳箱体分为上下两层的孔板,所述孔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一级布袋筒通过所述孔洞安装在所述孔板下方;
所述二级布袋组件包括多个矩阵式排列的二级布袋筒以及竖向贯穿所述二级布袋筒的二级脉冲管,所述二级布袋筒设置在所述孔板上方且悬空设置在每两个所述孔洞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级布袋筒与所述二级布袋筒底部均密闭,所述进烟管道设置在两个所述二级布袋筒之间且末端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一级布袋筒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外壳箱体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箱体被所述孔板分为上层腔体与下层腔体,所述一级布袋筒设置在所述下层腔体内,所述二级布袋筒设置在所述上层腔体内,所述上层腔体连接有第一引风机,所述下层腔体连接有投料风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孔板上设置有多个挡灰板,所述挡灰板设置在所述二级布袋筒的底部且安装在每两个所述孔洞之间,所述挡灰板底部设置有卸灰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炉膛与烟气集成管道之间设置烟气循环装置,并在烟气的脱酸工艺流程上设置多级布袋脱酸,循环烟气有利于降低炉内氮氧化物的生成,增加锅炉主干燥区的温度,提高干燥效率,减少烟气余热损失,减少脱硝剂的使用;且本装置还可以细化烟气脱酸过程,提供多级脱酸环境,提高烟气净化效果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拱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拱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拱烟气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拱多级除尘布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拱多级除尘布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拱多级除尘布袋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拱多级除尘布袋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焚烧炉;2-集成烟道;3-省煤器;4-脱酸塔;5-布袋除尘装置;6-烟气循环装置;7-集成循环风机;8-三通烟管;9-高温布袋除尘器;10-吹风管;11-折焰角;12-二次风机;13-补风管道;14-加热管筒;15-搂平齿;16-一级换热管;17-二级换热管;18-下层腔体;19-上层腔体;20-投料风机;21-挡灰板;22-卸灰阀;23-干燥段;24-燃烧段;25-燃烬段;26-烟孔:
101-炉膛;102-料口;103-炉渣出口;104-炉排;105-出气口;106-前拱;107-后拱;
501-外壳箱体;502-进烟管道;503-一级布袋组件;504-二级布袋组件;
5031-一级布袋筒;5032-一级脉冲管;5033-孔板;
5041-二级布袋筒;5042-二级脉冲管;
601-第一循环烟道;602-第二循环烟道;
6011-第一抽气管;6012-第一出气管;
6021-第二抽气管;6022-第二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拱了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包括焚烧炉1、集成烟道2、省煤器3、脱酸塔4以及布袋除尘装置5,焚烧炉1内的垃圾焚烧后产生原烟气,原烟气依次进入集成烟道2、省煤器3、脱酸塔4并最终在布袋除尘装置5内进行深度脱酸成净烟气排出;
焚烧炉1与省煤器3之间设置有烟气循环装置6,烟气循环装置6用于抽取从焚烧炉1的炉渣出口处以及省煤器3处部分烟气并将其送至焚烧炉1内进行循环。
焚烧炉1通过从上到下的热风对进入其中的垃圾进行焚烧,其具体的焚烧装置与焚烧流程为比较简明的现有结构与流程,在此不做赘述。本装置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垃圾进入焚烧炉1并被焚烧,焚烧后的垃圾变为烟气与炉渣,烟气向上从集成烟道2处飘出至省煤器3,从省煤器3流出的烟气进入脱酸塔4进行初步脱酸,最终进入布袋除尘装置5进行深度脱酸。
具体的,烟气循环装置6包括第一循环烟道601以及第二循环烟道602,所述第一循环烟道601将所述省煤器3与焚烧炉1的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烟道602将焚烧炉1的下渣口与焚烧炉1的料口连通。焚烧炉1的下渣口为垃圾燃烬后生成垃圾残渣的清灰出口,设置在燃烬段的下方,焚烧炉1的料口为垃圾进料口,设置在干燥段的上方。
当烟气在飘散时,烟气循环装置6将已经进入到省煤器3处的烟气重新抽入到焚烧炉1内的炉膛燃烬段进行燃烧与再利用,实现烟气的循环;同时烟气循环装置6将炉渣出口处的气体抽至焚烧炉1的进垃圾料口处炉排下方即干燥段下灰斗,有效利用烟气的热量,对进料口处干燥段的垃圾进行烘烤。焚烧炉1的料口设置在干燥段的上方入口处。
焚烧炉1在对垃圾进行焚烧时,会产生对环境影响极大的NOx类有毒气体,NOx主要有三个来源:1、垃圾自身具有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在焚烧过程中与O2发生反应生成NOx;2、助燃空气中的N2在高温条件下被氧化生成NOx;3、助燃燃料如天然气、柴油等燃烧生成NOx
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循环风的方式对烟气风的动量以及烟气的热量以及动量进行再利用,减少NOx的生成:
一、将进入省煤器3的烟气抽入正在燃烧的焚烧炉1炉膛中,此处的烟气氧气含量低,故将此处的烟气循环至炉膛内有如下有益效果:
1、降低O2浓度,垃圾燃烧后省煤器3烟气内的O2浓度非常低,,降低高温区O2浓度,从而有效减少N2和O2的高温反应;2、烟气循环,通过烟气循环装置6将烟气循环回到焚烧炉的燃烬区域,稀释空气中的O2浓度,降低燃烬后的温度;3、搅拌烟气,从省煤器3处的烟气被烟气循环装置6排入焚烧炉1内,可以实现对烟气的搅拌,均匀炉膛的烟气排出口处的温度。
二、将进入焚烧炉1的炉渣出口处的烟气抽入正在燃烧的焚烧炉1炉膛中,此处的烟气氧气浓度高、热量高,故将此处的烟气循环至炉膛内有如下有益效果:
1、调整助燃空气出气位置,将抽出的烟气转移至炉排下供风,使得离开主反应区后的加热烟气仍然与热风一起对垃圾进行焚烧;2、余热烘干,烟气内的余热对炉膛进料口处的垃圾进行烘烤,有利于对垃圾的焚烧;3、扬起垃圾,在烟气吹至炉膛进料口时可以将垃圾吹起,使得垃圾分离,提高对其中水分的烘干效率。
本实施例建立的烟气的脱硝工艺,在烟气进行脱硝工艺之前对NOx的生成进行抑制性的处理,将烟气反复燃烧来降低炉膛内燃烧的空气比以及氧气含量,实现对氮氧化物生成的抑制,减少脱硝类原料的消耗;且多次利用烟气内的热量对进入炉膛内的垃圾进行干燥,利用烟气的动量对炉膛内的烟气与垃圾进行搅拌,实现烟气的再利用,降低脱硝的成本。
布袋除尘装置5包括外壳箱体501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外壳箱体501内的进烟管道502、一级布袋组件503和二级布袋组件504,所述二级布袋组件504位于所述一级布袋组件503上方,所述一级布袋组件503的多个一级布袋筒与所述二级布袋组件504的多个二级布袋筒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
所述进烟管道502从所述外壳箱体501上端竖直向下并从所述一级布袋组件503内部经过以将烟气输送至所述外壳箱体501的底端,所述进烟管道502平行设置在所述二级布袋组件504外周侧。
布袋除尘装置5是一种干式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本实施例中的一级布袋组件503由多个筒状滤袋组成,即为一级布袋筒,一级布袋组件503由多个与与一级布袋筒相同的结构构成,即为二级布袋筒,此种布袋筒可以采用纺织的滤布制成,纤维织物上附着对烟气进行深度脱酸的原料,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以及其上吸附的原料对烟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行脱酸,当原烟气进入布袋除尘装置5,颗粒大、比重大的烟灰,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气体经过脱酸原料后被脱酸,使气体得到净化。
布袋除尘装置5结构主要由上部箱体、中部箱体、灰斗、清灰系统和排灰机构等部分组成,其内部设置有多个筒状的布袋,当烟气分别通过多个进入至进烟管道502后,进烟管道502内的烟气从一级布袋筒中流至一级布袋筒的外侧,一级布袋组件503内具有一定的负压使得烟气再次从外侧进入至一级布袋组件503内部,内部的气体受到一次净化;受到一次净化的烟气从一级布袋组件503内部进入至二级布袋组件504外侧,二级布袋组件504内具有一定的负压使得烟气从二级布袋组件504外侧进入至二级布袋组件504内部,实现二次净化,多次净化的烟气变为净烟气从布袋除尘装置5的最顶端流至外界空气中。
本发明采用除尘布袋上吸附脱酸物质的方式来实现对烟气的净化,不仅细化了每一缕烟气,对烟气进行精细化脱酸,且可以在不同高度的布袋内放置不同的脱酸剤,实现多级脱酸,提高脱酸效果与速率,且烟气中的热量可以在烟气通入时回收利用,提高垃圾焚烧的能量利用效果,减少烟气净化时的热量损失,同时为脱酸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具体的,焚烧炉1包括炉膛101,炉膛10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料口102、炉渣出口103,炉膛101内部设置有炉排104,炉膛101与集成烟道2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气口105,出气口10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内收缩的前拱106以及后拱107,前拱106与后拱107的尖端对向设置。第一循环烟道601设置在炉膛101外侧并将省煤器3与出气口105连接在一起,第二循环烟道602设置在炉膛101外侧并将炉渣出口103与料口102连通。
为了方便区分炉膛101的燃烧过程,炉膛101内部根据垃圾的燃烧状态依次从左到右设置有干燥段23、燃烧段24与燃烬段25,干燥段23与料口102相连,燃烬段25靠近炉渣出口103设置。当垃圾刚刚进入炉排104时,首先是干燥,当干燥到一定程度时会被炉排104以及重力的影响下流至燃烧段24,当垃圾燃烧成灰烬时,会进入至燃烬段,烟气主要集中在燃烧段。出气口105设置在炉膛101与集成烟道2的连接处,前拱106以及后拱107为向内拱起的收口结构,前拱106以及后拱107主要用于对烟气进行收口,防止未被燃烬的炉渣在热气催动下进入集成烟道2,前拱106以及后拱107均为向内折叠的结构。
垃圾从料口102倾斜下料至炉膛101内,并掉落在炉排104上,炉排104下方设置有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向上对炉排104进行送风,其上的垃圾在炉排104的带动下分别经过干燥段23、燃烧段24与燃烬段25,最终垃圾在燃烬段25变为烟气与炉渣,炉渣会向下掉落最终从炉渣出口103处排出,炉渣出口103即为上述提到的下渣口,而烟气从出气口105位置经过前拱106与后拱107向上飘散至集成烟道2内,并从集成烟道2流入省煤器3。
由于省煤器3内的烟气中烟气的氧气含量低,故可以采用烟气循环装置6将省煤器3内10~30%的烟气重新通入至燃烧段24的上方,也就是前拱106与后拱107处,通入此处的烟气能够对此处的烟气进行搅拌,与燃烧段24上方的空气充分混合,降低燃烧区的氧含量。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烟道601包括第一抽气管6011、第一出气管6012以及集成循环风机7,所述第一进烟管道502与所述省煤器3的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6012通过三通烟管8与所述出气口105连通,所述集成循环风机7对所述第一进烟管道502进行负压吸引使得从所述省煤器3流出的烟气从所述第一出气管6012进入至所述出气口105。
优选的,所述三通烟管8的其中两个通路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拱106与所述后拱107处,当三通烟管8通入烟气时前拱106与所述后拱107内部形成烟气对流,有利于烟气的充分混合,提高混流效果。
优选的,为了防止集成循环风机7被温度较高以及密度较大的烟气堵塞,所述第一抽气管6011上设置有高温布袋除尘器9,所述高温布袋除尘器9设置在所述集成循环风机7与所述省煤器3之间,高温布袋除尘器9对从省煤器3处被抽出的烟气进行除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烟道602包括第二抽气管6021以及通过所述集成循环风机7与所述第二抽气管6021连通的第二出气管6022,所述第二抽气管6021与所述炉渣出口103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6022与所述料口102连通,所述集成循环风机7对所述第二抽气管6021进行负压吸引使得所述炉渣出口103处的气体从所述第二抽气管6021进入至所述料口102的底部,料口102的底部指的是炉膛101内的干燥段23。
由于炉渣出口103处的气体氧气含量较高,且温度较高,故将炉渣出口103处的烟气通入至干燥段23上,能够对干燥段23进行热量补充,并对炉膛101内进行氧气补充,提高燃烧效率,同时风的动能可以使得干燥段23的垃圾扬起,提高干燥效率。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干燥段23垃圾的干燥速率,防止垃圾结块,所述第二出气管6022穿过所述炉膛101连接有吹风管10,所述吹风管10的吹风方向与所述炉膛101内所述料口102的垃圾下料方向相对。
优选的,为了防止未燃烬的烟气直接进入集成烟道2,所述集成烟道2上向内凸出设置有折焰角11,所述折焰角11竖直安装在所述出气口105上方。折焰角11起到对物质以及空气的阻流作用,有效防止带着火苗的垃圾灰烬、未燃烬的烟气直接进入集成烟道2,降低后期净化的难度。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炉膛101外侧的二次风机12,二次风机12通过补风管道13连接有加热管筒14,加热管筒14贯穿炉膛101横向设置在炉排104上方,补风管道13穿过加热管筒14与集成烟道2连接,补风管道13的末端设置在所述折焰角11处。
在一般情况下,二次风机12用于对炉膛101内进行补风,但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第一循环烟道601以及第二循环烟道602来抽取烟气对炉膛101进行热风补风,故对二次风机12结构做出改动,使其具有其他功能,本发明中的二次风机12将氧气含量充足的外界空气补入折焰角11处,有利于此处烟气的燃烬。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管筒14横向贯穿所述炉膛101且穿过的端部转动安装在所述炉膛101上,所述加热管筒14穿过所述炉膛101的端部连接有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加热管筒14在所述炉排104上方转动。炉膛101内设置有转动的加热管筒14,加热管筒14的末端设置有一个液压驱动装置,此液压驱动装置通过一个齿轮带动加热管筒14转动,加热管筒14的两端均与二次风机12的补风管道13连接。补风管道13内原风为与空气温度相同的风,当补风管道13穿过加热管筒14后其内的原风被加热,变为具有一定温度的热风,补风管道13内的热风向上通入至折焰角11,对折焰角11处未燃烬的烟灰以及气体提供热量,防止外界的空气温度太低,影响烟气的焚烧。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筒14的外壁上设置有搂平齿15,所述搂平齿15在所述加热管筒14的带动下在所述炉排104上方转动并对垃圾进行搂平。转动的加热管筒14通过搂平齿15对炉膛101内的垃圾进行拱平、扬起与碾碎,提高垃圾的燃烬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布袋组件503包括多个矩阵式排列的一级布袋筒5031、竖向设置在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内的一级脉冲管5032以及将所述外壳箱体501分为上下两层的孔板5033,所述孔板503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通过所述孔洞安装在所述孔板5033下方,所述进烟管道502从所述外壳箱体501上端竖直向下依次穿过所述孔板5033和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所述进烟管道502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外壳箱体501的底部。
进烟管道502向一级布袋筒5031的底部通入烟气,烟气从一级布袋筒5031的外侧渗透至一级布袋筒5031内,实现初步净化。烟气在穿过一级布袋筒5031以及和其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反应脱酸时,会有灰尘析出,析出的灰尘会吸附在一级布袋筒5031的外侧,故为了将一级布袋筒5031上的灰尘抖落,一级布袋筒5031内设置有一级脉冲管5032,一级脉冲管5032不定时的像一级布袋筒5031内通入脉冲空气,脉冲空气对一级布袋筒5031进行冲击,使得布袋筒抖动,其上的灰尘抖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级布袋组件504包括多个矩阵式排列的二级布袋筒5041以及竖向贯穿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的二级脉冲管5042,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设置在所述孔板5033上方且悬空设置在每两个所述孔洞之间。
从一级布袋筒5031内向上流出的烟气穿过孔洞流至二级布袋筒5041外侧,烟气从二级布袋筒5041外侧向二级布袋筒5041内渗透,实现二次净化。烟气在穿过二级布袋筒5041进行二级脱酸时也会有灰尘析出,故二级布袋筒5041内设置有二级脉冲管5042,二级脉冲管5042的除尘原理与一级脉冲管5032的除尘原理相同。
优选的,一级脉冲管5032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气孔,其中一排气孔与进烟管道502贴合设置。进烟管道502在输送烟气的过程中,其管路内部容易积灰,为了防止管路内部内部的灰尘造成堵塞,一般在管道的入口处增加旋转分离装置,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对进烟管道502清灰,一级脉冲管5032通过与烟管道并排靠近的位置之间气孔对进烟管道502的内侧,进行吹风,使得进烟管道502在风力作用下吹扫及抖动,将灰尘吹落。
优选的,还可设置有左右两部分并联的减温塔4,即为带旋流脱酸塔,可以向脱酸塔内喷入不含有机物的废水,使得脱酸塔即可以作为干法或半干法脱酸剂加入的反应混合塔,也可做为烟气大颗粒灰尘的分离装置,以及调节布袋入口烟气温度,有兼顾消纳处理一部分生产环节的废水。如一侧积灰较多时可解列单侧进行清灰。
优选的,外壳腔体501内部竖直设置有一个隔板,隔板将外壳腔体501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多个一级布袋筒5031以及二级布袋筒5041被均匀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腔室内,实现单侧隔离。即二级布袋抖落的灰进入一级布袋外侧,再次反应。不至于进入到一级布袋的内侧。
由于布袋筒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烟尘,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维修与清洗,但若同时对所有的布袋筒进行清洗,一是工作量过大,二是会停机,耽误净化效率。本发明将一级布袋筒5031以及二级布袋筒5041通过隔板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腔室内,且左右两个腔室之间互不连通,当一部分布袋筒需要清洗时,停止左边腔室烟气的输送,保持右边腔室烟气的输送,对设置在左侧腔室的一级布袋筒5031以及二级布袋筒5041进行清理与维护,当维护完成后,再次对左侧腔室进行密封,再次对设置在左侧腔室的布袋筒进行烟气输送,停止右侧腔室的烟气输送,并对右侧腔室的一级布袋筒5031以及二级布袋筒5041进行清理与维护。通过循环上述过程,实现对一级布袋筒5031以及二级布袋筒5041的清理,且对烟气净化流程影响较小。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率,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内设置有一级换热管16,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内部设置有二级换热管17,所述一级换热管16、所述二级换热管17均安装在所述外壳箱体501上,所述一级换热管16平行设置在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外周侧,一级换热管16与二级换热管17均为吸收利用烟气热量的换热管道。
优选的,所述进烟管道502、所述一级脉冲管5032和所述一级换热管16均穿过所述孔板5033设置,所述进烟管道502设置在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中间,所述一级脉冲管5032和所述一级换热管16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进烟管道502两边。
二级换热管17主要依靠进入二级布袋筒5041内的净烟气来吸收热量,甚至是释放热量,一级换热管16主要靠进烟管道502吸收热量,可以靠第一次被净化的烟气吸收热量,防止热量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与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底部均密闭,所述进烟管道502的末端穿过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外壳箱体50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箱体501被所述孔板5033分为上层腔体19与下层腔体18,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设置在所述下层腔体18内,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设置在所述上层腔体19内,所述上层腔体19与所述下层腔体18之间连接有投料风机20。
投料风机20内包括两个配气管和抽气管,抽气管设置在上层腔体19上,两个配气管分别设置在下层腔体18和上层腔体19上,投料风机20通过抽气管将上层腔体19内的一次净烟气混合外界补充的脱酸辅料再次分别投入至下层腔体18和上层腔体19中,不同的脱酸辅料通过投料吸附在布袋筒上,能够对渗透入其中的烟气进行化学脱酸,且由于不同的脱酸辅料在与烟气反应时脱酸的反应不同,故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在下层腔体18中采用需要更低热量的脱酸反应,在上层腔体19中采用更高热量的脱酸反应,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投料风机20可以采用空气悬浮或磁悬浮风机,风量大、效率高,提高投料效果。
因采用两级布袋,阻力较单级布袋有所增加,主引风机功率大可以采用汽动加电动双动力驱动,电动测采用磁力耦合传动,汽动部分亦可采用大机通过减速机磁力耦合器直连,风机采用高效节能风机克服烟气阻力增加带来的影响。
优选的,还可在外壳腔体501的净烟气出口设置碳捕捉装置,将净化后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捕捉至装备中,将二氧化碳加工为脱酸辅料回到净化系统中。
优选的,所述孔板5033上设置有多个挡灰板21,所述挡灰板21设置在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的底部且安装在每两个所述孔洞之间,所述挡灰板21底部设置有卸灰阀22,挡灰板21的竖直边上设置有供一次净化烟气流通的烟孔26,被一次净化的烟气从下层腔体18穿过烟孔26流入至上层腔体19。
挡灰板21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板材,用于防止其中的灰尘掉落至一级布袋筒5031内部,且末端向侧边倾斜留出一个小口,二级布袋筒5041外侧的灰尘从小口内经过卸灰阀22引流流出,卸灰阀22用于防止一级布袋筒5031内的烟气在初步净化之前直接流入上层腔体19中。
优选的,孔板5033的两端设置有灰斗,卸灰阀22设置在灰斗下方。由于上层腔体19内为负压环境,灰尘难以从卸灰阀22内掉落,故还可以将挡灰板21的底部密封,在挡灰板21内设置气泵管道,气泵管道向挡灰板21输送压缩的气体,使得灰尘被横向吹送至孔板5033上,并被风力吹送至灰斗,大量的灰尘集中至灰斗处,打开卸灰阀22,灰尘集中掉落。
优选的,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在布袋筒之间穿梭,来对布袋组件进行维修与更换,一级布袋筒5031与二级布袋筒5041分为长度不同的两种布袋筒,两种长度的布袋筒分别交替设置。如图6所示的一种布袋组件排列方式,长的一级布袋筒5031设置在短的二级布袋筒5041下方,且连续设置有两列,当设置到第三列时,短的一级布袋筒5031设置在长的二级布袋筒5041下方,且连续设置两列,布袋筒按照上述方式设置交替设置,使得布袋筒之间的安装缝隙变大,有利于工作人员穿梭在其中,对布袋筒进行维修与更换。
通过本实施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可以降低炉内氮氧化物的生成,增加锅炉主干燥区的温度,提高干燥效率,减少烟气余热损失,减少脱硝剂的使用;且本装置还可以细化烟气脱酸过程,提供多级脱酸环境,提高烟气净化效果与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焚烧炉(1)、集成烟道(2)、省煤器(3)、烟气循环装置(6)以及布袋除尘装置(5),焚烧炉(1)内产生的部分烟气经过烟气循环装置(6)循环且其余烟气从布袋除尘装置(5)流出;
所述烟气循环装置(6)包括第一循环烟道(601)以及第二循环烟道(602),所述第一循环烟道(601)将所述省煤器(3)与所述焚烧炉(1)的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烟道(602)将所述焚烧炉(1)的下渣口与所述焚烧炉(1)的料口连通;
所述布袋除尘装置(5)包括外壳箱体(501)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外壳箱体(501)内的进烟管道(502)、一级布袋组件(503)和二级布袋组件(504),所述二级布袋组件(504)位于所述一级布袋组件(503)上方,所述一级布袋组件(503)的多个一级布袋筒与所述二级布袋组件(504)的多个二级布袋筒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1)包括炉膛(101),所述炉膛(10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料口(102)、炉渣出口(103),所述炉膛(101)内部设置有炉排(104),所述炉膛(101)与所述集成烟道(2)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气口(105);
所述第一循环烟道(601)设置在所述炉膛(101)外侧并将所述省煤器(3)与所述出气口(10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循环烟道(602)设置在所述炉膛(101)外侧并将所述炉渣出口(103)与所述料口(10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烟道(601)包括第一抽气管(6011)以及第一出气管(6012),所述第一抽气管(6011)通过集成循环风机(7)与所述第一出气管(6012)连接,所述第一进烟管道(502)与所述省煤器(3)的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6012)与所述出气口(105)连通,所述集成循环风机(7)对所述第一进烟管道(502)进行负压吸引使得从所述省煤器(3)流出的烟气从所述第一出气管(6012)进入至所述出气口(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烟道(602)包括第二抽气管(6021)以及通过所述集成循环风机(7)与所述第二抽气管(6021)连通的第二出气管(6022),所述第二抽气管(6021)与所述炉渣出口(103)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6022)与所述料口(102)连通,所述集成循环风机(7)对所述第二抽气管(6021)进行负压吸引使得所述炉渣出口(103)处的气体从所述第二抽气管(6021)进入至所述料口(102)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烟道(2)上向内凸出设置有折焰角(11),所述折焰角(11)竖直安装在所述出气口(105)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炉膛(101)外侧的二次风机(12),所述二次风机(12)通过补风管道(13)连接有加热管筒(14),所述加热管筒(14)贯穿所述炉膛(101)横向设置在所述炉排(104)上方,所述补风管道(13)穿过所述加热管筒(14)与所述集成烟道(2)连接,所述补风管道(13)的末端设置在所述折焰角(11)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布袋组件(503)包括多个矩阵式排列的一级布袋筒(5031)、竖向设置在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内的一级脉冲管(5032)以及将所述外壳箱体(501)分为上下两层的孔板(5033),所述孔板(503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通过所述孔洞安装在所述孔板(5033)下方;
所述二级布袋组件(504)包括多个矩阵式排列的二级布袋筒(5041)以及竖向贯穿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的二级脉冲管(5042),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设置在所述孔板(5033)上方且悬空设置在每两个所述孔洞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与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底部均密闭,所述进烟管道(502)设置在两个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之间且末端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外壳箱体(50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箱体(501)被所述孔板(5033)分为上层腔体(19)与下层腔体(18),所述一级布袋筒(5031)设置在所述下层腔体(18)内,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设置在所述上层腔体(19)内,所述上层腔体(19)与所述下层腔体(18)连接有投料风机(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5033)上设置有多个挡灰板(21),所述挡灰板(21)设置在所述二级布袋筒(5041)的底部且安装在每两个所述孔洞之间,所述挡灰板(21)底部设置有卸灰阀(22)。
CN202210501948.XA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Pending CN1148383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1948.XA CN114838365A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1948.XA CN114838365A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8365A true CN114838365A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69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1948.XA Pending CN114838365A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83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6281A (zh) * 2023-10-30 2023-12-01 江苏大恒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含盐废液焚烧炉出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6281A (zh) * 2023-10-30 2023-12-01 江苏大恒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含盐废液焚烧炉出灰装置
CN117146281B (zh) * 2023-10-30 2024-03-05 江苏大恒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含盐废液焚烧炉出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8732B (zh) 垃圾焚烧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2537975B (zh)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及其污染控制系统
CN205717228U (zh) 一种生活垃圾清洁焚烧装置
CN108980847B (zh) 一种垃圾炭化燃烧处理工艺
CN101216176A (zh) 可实现二恶英及粉尘零排放的垃圾焚烧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23057A (zh) 一种生活垃圾清洁焚烧装置
CN101876439B (zh) 垃圾焚烧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6224974A (zh) 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CN114838365A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CN111256147A (zh)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排炉及其处理系统
CN113757680B (zh) 一种节能环保有机废弃物焚烧装置
CN107461746A (zh) 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及净化系统
CN108006652A (zh) 一种垃圾焚烧自动化控制装置
CN219140783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
CN205383607U (zh) 垃圾无灰焚烧炉
CN219140784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循环装置
CN219128605U (zh) 一种多级布袋除尘装置
CN114832522A (zh) 一种多级布袋除尘装置
CN215411851U (zh) 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生物质燃烧炉
CN212273996U (zh) 一种环保型垃圾燃烧层间裂解炉
CN201225624Y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
CN108167833A (zh) 一种高温气化炭化焚烧炉
CN108167835A (zh) 一种全智能无害化垃圾焚烧系统
CN210921415U (zh) 垃圾焚烧余热处理一体化装置
CN105674272A (zh) 一种硅瓷炉箅复式焚烧炉及其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