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8184A -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8184A
CN114838184A CN202110137917.6A CN202110137917A CN114838184A CN 114838184 A CN114838184 A CN 114838184A CN 202110137917 A CN202110137917 A CN 202110137917A CN 114838184 A CN114838184 A CN 114838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valve body
piston
seat
body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79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8184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79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8184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4574 priority patent/WO20221614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8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8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8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8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16K31/0617Sliding valves with flat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8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12Covers for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00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 F16K3/30Details
    • F16K3/314Forms or constructions of slides; Attachment of the slide to the spind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将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与阀体主体部焊接,将活塞连杆组件和活塞部件一起置入阀体主体部内,制备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第一套筒部与活塞连杆组件的第一活塞滑动配合,第二套筒部与活塞连杆组件的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第一套筒部通过第一连接座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通过第二连接座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本申请的第一活塞部件以及第二活塞部件能够顺装装入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二套筒部内,以减少活塞部件的活塞碗在于阀体部安装时发生损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电磁换向阀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系统中以进行制冷、制热的切换,如图1 所示是一种典型的电磁换向阀结构视图,包括圆筒状体100、滑块200、活塞连杆组件300、阀座部件400,阀座部件400与阀体100焊接固定,活塞连杆组件300包括连杆301、第一活塞部302以及第二活塞部303,将活塞连杆组件300与阀体100进行装配时,可先将第一活塞部302与连杆301的一端采用螺钉拧紧方式固定连接,将连杆301和第一活塞部202一起装入圆筒状阀体100内,再将第二活塞部303与连杆301的另一端进行螺钉拧紧连接后,再次装入入阀体100内,然后焊接两侧的端盖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活塞连杆组件与阀体的装配过程中,如何减少活塞部件发生损伤的情况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能够减少第一活塞部件以及第二活塞部件与阀体部的安装过程中发生损伤的情况。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和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将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焊接固定;
S2: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所述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3:制备第一套管部、第二套管部、第一连接座以及第二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套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套管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S4: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其中一侧开口装入并进行定位;
S5: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套筒部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所述第二套筒部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并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S2、S3三者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以及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将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焊接固定;
S2:制备第一套筒部和第一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S3: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4: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所述第一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置入,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S5: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一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
S6:制备第二套筒部和第二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筒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第二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二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S2、S3三者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和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将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焊接固定;
S2:制备第二套筒部和第二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筒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S3: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4: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所述第二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置入,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S5: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并定位,所述第二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
S6:制备第一套筒部和第一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一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S2、S3三者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套筒部、第一连接座、第一接管以及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
将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所述第一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将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相抵,将所述第一接管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内,将所述第二接管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内,将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接管、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通过炉焊进行焊接连接;
S2: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部连接部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部连接部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3: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一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
S4:制备第二套筒部以及第二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第二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二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和S2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换向的安装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二套筒部、第二连接座、第一接管以及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二套筒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所述第二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将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相抵,将所述第一接管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内,将所述第二接管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内,将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接管、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通过炉焊进行焊接固定;
S2: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3: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二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
S4:制备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一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一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和S2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包括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以及第二活塞部件,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朝向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朝向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还制备有滑块,将连杆与滑块安装配合,将活塞连杆组件和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还制备有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将第一活塞部件与第一套筒部滑动配合,第二活塞部件与第二套筒部滑动配合,能够相对减少在第一活塞部件以及第二活塞部件与阀体部的安装过程中发生损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一种典型的电磁换向阀结构活塞部件与阀体的安装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的一种电磁换向阀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左侧视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的第一种实施例的阀体主体部剖视图;右侧视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的第一种实施例的阀体主体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阀体主体部与接管固定安装后的部件状态示意图;
图5上图为活塞连杆组件立体示意图;下图为带接管结构的阀体主体部安装完成活塞连杆组件后的部件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下图的带接管结构的阀体主体部安装完成活塞连杆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活塞部件和铆钉装配前的爆炸图;
图8左侧依次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座的侧视图、剖视图以及立体示意图;右侧依次为第二连接座的侧示图、剖视图以及立体示意图;
图9左侧为图26的带接管的阀体主体部与活塞连杆组件完成装配后,且安装有第一套筒部的立体示意图;右侧为左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在图9的左侧安装设置有第二套筒部的立体示意图;右侧为左侧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套筒部与第一连接座装配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部分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3左侧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接管与阀体主体部安装完成后的部件状态示意图;右侧图为左侧图的部件安装有第一套筒部的状态示意图;
图14左侧图为图13的右侧状态的部件安装有活塞连杆组件的部件状态示意图;右侧图为本申请提供的活塞连杆组件;
图15为图14的右侧视图的带接管的阀体主体部安装或活塞连杆组件的的剖视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侧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第一种实施例的阀体主体部与滑块配合的剖视示意图;
图19的左侧视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种实施例的阀体主体部与滑块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右侧视图为左侧视图的侧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形成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种实施例的阀体主体部的板料件;
图2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种实施例的阀体主体部的一种结构;
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实施例的阀体主体部的另一种结构;
图23为应用第一实施例的阀体主体部结构的电磁换向阀的一种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4为应用第一实施例的阀体主体部结构的电磁换向阀的另一种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阀体主体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的阀体主体部的板状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的左侧视图为图25的阀体主体部与滑块配合的剖视示意图;右侧视图为左侧视图的侧视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阀体主体部和滑块的剖视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阀座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阀体主体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阀体主体部与滑块配合的剖视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阀体主体部与滑块配合的侧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详细理解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结构的详细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陈述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6和图17所示,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立体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侧向立体示意图,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部,阀体部包括阀体主体部10、第一套筒部40以及第二套筒部50,第一套筒部40和第二套筒部50位于阀体主体部10的不同侧,第一套筒部40与阀体主体部10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50与阀体主体部10的固定连接,至少部分第一套筒部40 为圆筒状结构,至少部分第二套筒部50为圆筒状结构,阀体主体部还包括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板状部11与围绕部12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加工成型结构,围绕部12设有第一连接口部121,板状部11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 111,沿电磁换向阀的X-X'方向,板状部11位于阀体主体部的底部,围绕部 12围绕所述板状部11设置,阀体主体部10的纵截面积与第一套筒部40的纵截面积不同,且阀体主体部10的纵截面积与第二套筒部50的纵截面积不同,阀体主体部的最大纵截面积所围合的面积大于第一套筒部40的纵截面积所围合的面积,阀体主体部的最大纵截面积所围合的面积大于第二套筒部50 的纵截面积所围合的面积,通过对电磁换向阀结构的改进,包括阀体主体部、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二套筒部,相对背景技术的电磁换向阀结构阀体部采用圆筒状结构,需采用曲面状结构实现与D型阀座部进行配合,本申请的阀体主体部包括板状部和围绕部,板状部与围绕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加工成型结构,板状部能够与滑块滑动配合,此外整体方便了阀体部的加工,阀体主体部10 的内腔设置的相对较大,可匹配商用类制冷系统的大机型结构,而两端采用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则仍然可保持不变匹配较小的老机型结构,两侧的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二套筒部的尺寸大小可灵活调整,并能够采用较小的尺寸实现与阀体主体部10的连接,能够实现零部件降成,从而实现阀体部结构的整体降成。
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可为三通式的电磁换向阀结构,也可以是五通式的电磁换向阀结构,本实施例中以三个接口部,为四通式的电磁换向阀结构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18-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阀体主体部10 采用成型的管件一体成型,例如可采用不锈钢型材,本实施例中以方体形的阀体主体部结构为示例进行说明,阀体主体部包括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为一体加工成型结构,沿电磁换向阀的X--X'方向,板状部11位于阀体主体部10的底部,形成阀体主体部的底壁,围绕部12 以板状部11为基准面围绕设置,围绕部12罩盖板状部11,第二接口部包括三个连接口部,板状部11设有E连接口部、S连接口部以及C连接口部,围绕部12设有第一连接口部即D连接口部,E连接口部、S连接口部以及C 连接口部三者可并列设置,D连接口部可与E连接口部、S连接口部以及C 连接口部三者相对设置,板状部11包括第一翻边部111、第二翻边部112以及第三翻边部113,第一翻边部111、第二翻边部112以及第三翻边113部沿电磁换向阀的X--X'方向向下翻边成型以分别对应形成E连接口部、S连接口部以及C连接口,阀体主体部还包括第四翻边部114,第四翻边部114向上翻边成型以对应形成D连接口部,对应地电磁换向阀还包括第一接管以及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均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第一接管对应D连接口部,第二接管对应E/S/C连接口部,第一接管即D接管与D连接口部固定连接,第二接管即E/S/C接管与E/S/C连接口部分别固定连接,阀体主体部围绕部12至少包括一个板状部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满足流体应力需求,如图21所示的阀体主体部10的结构,也可以将围绕部12的顶壁设置成具有一定弧度的弧面状结构以加强阀体主体部整体对流体的应力作用,或者围绕部12的两边的侧壁也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弧度的弧状面结构或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所陈述的阀体主体部为方体形结构,方体形结构包括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梯形以及其他异型结构,如图22所示的为阀体主体部10为梯形结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阀体主体部10除了用型材直接制成外,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采用整块板料件进行展开式,先进行冲孔形成D 连接口部以及E/S/C连接口部,以板状部11为基准面,进行翻边折叠后的折叠壁的末端端部与板状部11通过激光焊等方式实现焊接固定,本实施例提供的阀体主体部整体可由型材一体成型,或者由板料件进行折叠后焊接成型,相对比背景技术的阀体部需要对阀体的胚体进行一系列金加工的拉制、整个内周壁的粗糙度打磨等加工工序而言,更便于阀体主体部的加工,能够相对减少工序降低产品加工成本。
并且通过上述设置,相较于背景技术D型棒的阀座部与阀体的曲面部相配合,因曲面空间有限,阀座部的宽度要小于阀体内径,而E/S/C接管的直径要小于阀座部的尺寸,当E/S/C接管的尺寸加大后,因受曲面空间的影响,焊接长度变小,接管规格匹配受限,本申请通过对电磁换向阀结构的优化设计,阀体主体部包括板状部以及围绕部,使E/S/C接管与板状部11配合连接,阀体主体部接管规格尺寸可灵活匹配应用,不受限制,接管的通径可相对加大,提升阀容量,此外阀体主体部10整体可由钢管件一体成型,方便阀体主体部的整体加工,相对降低了产品零部件的加工成本,
参考图23-24所示,电磁换向阀还包括第一套筒部40和第二套筒部50,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均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第一套筒部40和第二套筒部50均可以是冲件成型方式加工制成,第一套筒部40大致呈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呈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套筒部50大致呈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呈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套筒部40以及第二套筒部50位于阀体主体部10 的不同侧,第一套筒部40包括圆筒状的第一套筒部本体40a,第二套筒部50 包括圆筒状的第二套筒部本体50a,电磁换向阀还包括第一连接座20和第二连接座30,第一连接座20的形状与方体形的阀体主体部10相适配,第二连接座30的形状与方体形的阀体主体部10相适配,第一连接座20可与第一套筒部40通过一体加工成型,或者第一连接座20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零部件与第一套筒部4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20通过激光焊等方式与阀体主体部10 的一侧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套筒部40与阀体主体部10的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30可与第二套筒部50通过一体加工成型,或者第二连接座30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零部件与第二套筒部5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30通过激光焊等方式与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二套筒部50与阀体主体部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电磁换向阀的阀体部包括了阀体主体部10、第一套筒部40以及第二套筒部50,沿电磁换向阀的X--X'方向进行纵剖,方形体的阀体主体部10的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套筒部40的纵截面的形状不同,方体形的阀体主体部10的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套筒部50的纵截面的形状不同,且阀体主体部10的纵截面所围合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一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围合区域的面积,阀体主体部10的纵截面所围合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围合区域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陈述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指代例如以阀体主体部10进行说明,是对阀体主体部10沿X-X'纵向进行解剖后,包括阀体主体部10的纵截面以及由板状部10和围绕部12一起限定所围合形成的空间,通过上述设置,方形体结构的阀体主体部10的内腔相对较大,实际使用中可以匹配商用制冷系统的大机型,而两端采用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则可匹配较小的机型结构,两侧的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二套筒部的尺寸可调整,能够采用较小的尺寸实现与阀体主体部10的连接,使电磁换向阀的应用机型更广,阀体主体部整体长度也能够对应减短。
进一步地,如图8、图23-24所示,第一连接座20大致呈方体型板状结构,第一连接座20的形状与阀体主体部10相适配,包括第一连接座本体21 和第一配合部22,第一本体部21设有第一孔道部211,第一孔道部211贯通第一连接座本体21,第一孔道部211大致呈圆筒状结构,第一孔道部211与第一套筒部本体40a相适配,部分第一套筒部本体40a位于第一孔道部211 内并与第一孔道部211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配合部22由第一本体部21的边缘部向外凸起套筒,第一配合部22的内周壁与靠近第一套筒部40一侧的阀体主体部10的外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或者套筒第一配合部 22的外周壁与靠近第一套筒部40一侧的阀体主体部10的内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以使第一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30大致呈方体型板状结构,第二连接座30的形状与阀体主体部10相适配,包括第二连接座本体31和第二配合部32,第二连接座本体31设有第二孔道部311,第二孔道部311贯通第二连接座本体31,第二孔道部311大致呈圆筒状结构,第二孔道部311的形状与第二套筒部本体50a相适配,部分第二套筒部本体50a 位于第二孔道部311内并与第二孔道部311通过激光焊接固定,第二配合部 32由第二连接座本体31向外套筒延伸凸起,第二配合部32的内周壁与靠近第二套筒部50一侧的阀体主体部10的外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或者套筒第二配合部32的外周壁与靠近第二套筒部50一侧的阀体主体部10的内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以使第二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
还可以对第一连接座以及第二连接座的结构进行如下结构改进,第一连接座20'包括第一连接座本体21'和第一凸起部22',还设有第一孔道部211',第一连接座本体21'的形状与阀体主体部相适配,第一凸起部22'相对远离第一连接座本体21'的周缘部,第一凸起部22'相对第一连接座本体向外翻边凸起,第一孔道部211'贯通第一凸起部22'以及第一连接座本体21',第二连接座30'包括第二连接座本体31'和第二凸起部32',还设有第二孔道部311',第二连接座本体31'的形状与阀体主体部相适配,第二凸起部32'相对远离第二连接座本体二1'的周缘部,第二凸起部32'相对第二连接座本体向外翻边凸起,第二孔道部311'贯通第二凸起部32'以及第二连接座本体31',部分第一套筒部本体40a位于第一孔道部211'内并焊接固定,部分第二套筒部本体50a位于第二孔道部311'内并焊接固定,从而使第一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
也可将第一套筒部40通过冲压加工等方式形成有第一连接座20,第二套筒部50通过冲压加工等方式形成有第二连接座30,将第一套筒部40与第一连接座20形成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套筒部与第二连接座形成一体成型结构,同样第一套筒部能实现与阀体主体部的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套筒部40还包括第一凹部41,第一凹部41由第一套筒部本体40a的表面向内凹陷成型,第一凹部41位于第一封闭部42与第一套筒本体40a之间,第一凹部41设有第一定位部411,第二套筒部50还包括第二凹部51,第二凹部51由第二套筒本体50a的表面向内凹陷成型,第二凹部51位于第二封闭部52与第二套筒本体50a之间,第二凹部51设由第二定位部511,或者第一套筒部40设有第一缩径部41',第一缩径部41'包括第一封闭部42',第一套筒部本体40a相对第一缩径部41'距离第二套筒部50 更近,第一缩径部41'的通径小于第一套筒部本体40a的通径,第一缩径部 41'设有第一定位部411',第二套筒部50设有第二缩径部51',第二缩径部 51'包括第二封闭部52',第二套筒部本体50a相对第二缩径部51'更靠近第一套筒部40,第二缩径部51'的通径小于第二套筒部本体50a的通径,第二通径部51'设有第二定位部511',电磁换向阀还包括连杆组件70,连杆组件70 包括连杆71、第一活塞部件72和第二活塞部件73,
电磁换向阀设有主阀腔A、第一阀腔B以及第二阀腔C,第一封闭部42 与第一活塞部件72之间大致限定电磁换向阀的第一阀腔B,第二封闭部52 与第二活塞部件73之间大致限定电磁换向阀的第二阀腔C,需要说明的是随着连杆组件的移动以及滑块80的位置的切换,主阀腔A、第一阀腔B以及第二阀腔C能够发生变化,电磁换向阀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当电磁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即制冷系统需要制冷运行模式,电磁换向阀的电磁线圈不进行通电模式,此时的主阀腔A大致由部分第一套筒部40、阀体主体部10、第一活塞部件72以及第二活塞部件73限定,主阀腔A左侧的第一阀腔B呈低压区域,主阀腔A右侧的第二阀腔C呈高压区域,第一阀腔B和第二阀腔 C形成压差力,推动连杆71向左运行,在连杆71的带动下,滑块80与板状部11滑动配合向左进行作动,第一活塞部件72与第一套筒部本体40a的内周壁滑动配合也向左进行作动,直至第一活塞部件72与第一凹部41的第一定位部411相抵或者第一活塞部件72与第一缩径部41'的第一定位部411' 相抵;当电磁换向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即制冷系统需要进行制热运行模式,电磁换向阀的电磁线圈进行通电模式,此时的主阀腔A大致由部分第二套筒部50、阀体主体部10、第一活塞部件72以及第二活塞部件73限定,主阀腔A左侧的第一阀腔B呈高压区域,主阀腔A右侧的第二阀腔C呈低压区域,第一阀腔B和第二阀腔C形成压差力,推动连杆71向右运行,在连杆 71的带动下,滑块80与板状部11滑动配合向右进行作动,第二活塞部件73 与第二套筒部本体50a的内周壁滑动配合也向右进行作动,直至第二活塞部件73与第二凹部51的第二定位部511相抵或者第二活塞部件73与第二缩径部51'的第二定位部511'相抵,本实施例中电磁换向阀的滑块80直接与板状部11进行滑动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在第一工作状态还是在第二工作状态过程中,滑块80大致位于阀体主体部10内,通过上述改进设置,电磁换向阀无论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还是第二工作状态时,在压差力作用下,连杆71 带动第一活塞部件72与第一套筒部本体40a的内周壁进行滑动配合,第二活塞部件73与第二套筒部本体50的内周壁进行滑动配合,阀体主体部10仅需要对板状部11的端面进行粗糙度工艺处理,而不需要像背景技术的对整个圆筒状阀体部的内周壁进行表面加工、拉制等一系列工序处理,大大降低了对阀体主体部10的粗糙度加工要求,而第一套筒部40和第二套筒部50均可采用冲件成型,加工更加便捷,本申请通过对电磁换向阀的优化设计,使其包括阀体主体部、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二套筒部,第一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使阀体部的加工变得较为便捷,能够相对降低加工成本,能够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下面结合图25-27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在于,阀体主体部10a包括板状部11a以及围绕部12a, 本实施例中板状部11a和围绕部12a分体设置后再进行焊接固定,板状部11a 能够与滑块80滑动配合,围绕部12a可由整块板料以作为底壁的板状部11a 为基准部翻边折叠后形成,围绕部12a具有三个壁面部罩盖板状部11a,围绕部12a包括顶壁部121a、第一侧壁部121a以及第二侧壁部122a,第一侧壁部121a与第二侧壁部122a相对设置,顶壁部121a与板状部11a相对设置,顶壁部121a设有D连接口部,第一侧壁部121a与板状部11a通过激光焊接方式等固定连接,第二侧壁部122a与板状部11a可通过激光焊接方式等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围绕部12a与板状部11a的固定连接,为了增强强度,板状部11a可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板料加工成型,板状部11a的厚度大于围绕部 12a的厚度,板状部11a冲孔形成有E/S/C连接口部,采用上述方式同样能够方便阀体主体部的加工和制作,能够相对降低阀体部整体的加工成本,阀体主体部10a的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套筒部40的纵截面的形状不同,阀体主体部10a的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套筒部50的纵截面的形状不同,且阀体主体部10a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大于第一套筒部40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阀体主体部10a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大于第二套筒部50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本实施例中阀体主体部10a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指代阀体主体部10a的纵截面以及由板状部11a以及围绕部12a一起限定所围合的空间,通过上述设置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关于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二套筒部各自的结构、与其他零部件的配合方式已在第一实施里作了具体陈述,在此不在一一赘述,本实施例通过对电磁换向阀的优化设计,使其包括阀体主体部 10a、第一套筒部40以及第二套筒部50,第一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围绕部12a由板料件折叠后再实现与板状部11a的焊接固定,从而形成阀体主体部10a。
下面简单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28-29 所示,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增设了阀座部300,本实施例中阀体主体部10同样可由不锈钢型材一体成型,或采用板料件翻边折叠后焊接成型,阀体主体部10包括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阀座部 300整体大致可呈板状结构,围绕部12设有第一连接口部即D连接口部,板状部11设有第二连接口部即E/S/C连接口部,对应地阀座部300设有与E/S/C 连接口部相对应的阀座口部301/302/303,阀座部300的下端面与板状部11b 相抵,阀座部300与板状部11可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阀座部300 能够与滑块80进行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滑块80与阀座部300直接进行滑动配合,采用上述方案同样能够方便阀体主体部的加工,使阀体部的加工变得较为便捷,能够相对降低加工成本,能够降低产品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板状部11也可以与围绕部12分体设置后固定连接,即采用第二实施例的围绕部12采用板料件翻边折叠后形成三个壁面部实现与板状部11焊接固定,在板状部11与围绕部12焊接固定后再与阀座部300进行焊接固定,同样也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下面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30-32所示,本实施例中板状部11b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板状部11b和围绕部12b由型材一体加工成型,板状部11b设置有缺口部111b,部分阀座部300a位于缺口部111b内,阀座部300a的厚度大于板状部11b的厚度,阀座部300a嵌装于缺口部111b内,且阀座部300a与板状部11b焊接固定,为了方便阀座部300a 在阀体主体部10内的定位,阀座部300a还可以设置有定位台阶部301a以实现与板状部11b的定位方便焊接,阀座部300a相对板状部11b的上表面向上凸起,阀座部300a相对板状部11b的下表面向下凸起,本实施例中阀座部 300a设有阀座口部以与E/S/C接管固定连接,同样能实现方便阀体主体部的加工,从而方便阀体部整体的加工,相对降低阀体部的制造成本。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电磁换向阀,包括阀体部,阀体部包括阀体主体部、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二套筒部,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二套筒部位于阀体主体部的不同侧,第一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连接,至少部分第一套筒部为圆筒状结构,至少部分第二套筒部为圆筒状结构;
阀体主体部还包括板状部和围绕部,板状部与围绕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加工成型结构,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阀体主体部的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套筒部的纵截面的形状不同,阀体主体部的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套筒部的纵截面的形状不同,阀体主体部的最大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大于第一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阀体主体部的最大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大于第二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
通过对电磁换向阀的优化设计,阀体主体部的加工更为便捷,能够相对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加工成本,并且设置的板状部结构,克服了背景技术的 D型阀座部与阀体曲面配合,从而接管规格使用受限的情况,接管与板状部配合,通径可相对加大提升阀容量,通过将阀体主体部的最大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设置成大于第一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阀体主体部的最大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大于第二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围合的面积,阀体主体部10 的内腔相对较大,实际使用中作为中间部的阀体主体部10可以匹配商用制冷系统的大机型,而两端采用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则可匹配较小的机型结构,两侧的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二套筒部的尺寸可调整,能够采用较小的尺寸实现与阀体主体部10的连接,使电磁换向阀的应用机型更广切换更方便,阀体主体部整体长度也能够对应减短。
参考背景技术图1中的一种典型的电磁换向阀的活塞连杆组件与阀体部 100的安装方法,活塞连杆组件300包括连杆301、第一活塞部件302以及第二活塞部件303,先将第一活塞部件302与连杆301的一端通过螺钉进行拧紧固定后,将第一活塞部件302连同连杆301一起由阀体部100的一侧开口推入,第一活塞部件302由阀体部100的另一侧开口推出,然后将第二活塞部件303与连杆3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后再装入阀体部100内,在此安装过程中均由第一活塞部件301的活塞碗以及第二活塞部件302的活塞碗的开口侧朝向阀体部100的一侧开口装入,因此安装过程中,活塞部件的活塞碗容易存在损伤的情况。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新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磁换向阀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步骤S1:制备电磁换向阀的阀体主体部10,在制备一种结构的阀体主体部中,如图3、图18-19所示阀体主体部10可由不锈钢型材一体加工成型,或是板料件通过翻边折叠后成型,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11和围绕部 12,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为一体结构,围绕部12设有第一连接口部即D 连接口部,阀体主体部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开口102和103,板状部11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因电磁换向阀可以为三通、四通或五通阀,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中以四通阀结构为示例进行说明,沿电磁换向阀的高度方向,板状部11设有第一翻边部111、第二翻边部112以及第三翻边部113,第一翻边部、第二翻边部以及第三翻边部向下翻边成型以分别对应形成E连接口部、S连接口部以及C连接口,阀体主体部还包括第四翻边部114,第四翻边部114向上翻边成型以对应形成D连接口部,围绕部12 至少包括一个板状部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满足流体应力需求,围绕部12 的顶壁以及两边的侧壁也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弧度的弧状面结构或其他结构,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中以阀体主体部为方体形结构为示例进行说明,方体型结构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梯形以及其他异型体等结构,阀体主体部也可以使D字型半圆结构,阀体主体部10除了用型材直接制成外也可以采用整块板料件进行展开式,先进行冲孔形成D连接口部以及E/S/C 连接口部,再以板状部11为基准面,进行翻边折叠后形成具有三个面壁部的围绕部12,围绕部12的折叠壁的末端端部与板状部11通过激光焊等方式实现焊接固定,阀体主体部整体由型材一体成型,或者由板料件进行折叠后焊接成型,电磁换向阀还设有阀座部300,阀座部300整体大致可呈板状结构,阀座部300设有与E/S/C连接口部相对应的阀座口部301/302/302,将阀座部 300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102或103置入,使阀座部300的下端面与板状部11b相抵并与板状部11焊接固定,阀座部300能够与滑块80进行滑动配合;
步骤S1中电磁换向阀还制备有第一接管和至少两根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为D接管,将第一接管放置于第一连接口部内即D连接口部内,第二接管为 E/S/C接管,将第二接管置于E/S/C连接口部内,将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放置完成后与阀体主体部10通过炉焊焊接固定或者第一接管以及第二接管也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方式以实现与阀体主体部10的焊接固定,从而形成图4 的阀体主体部10与各接管焊接完成状态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的阀体主体部10的制备中,也可以取消阀座部 300的设置,使板状部11直接能够与滑块80进行滑动配合,除了采用上述阀体主体部10的结构之外,还可以包括制备以下结构的阀体主体部,在制备第二种结构的阀体主体部中,如图25-27所示,阀体主体部10a的板状部11a 和围绕部12a也可以分体设置后再进行焊接固定,围绕部12a可由整块板料以作为底壁的板状部11a为基准部翻边折叠后形成,围绕部12a具有三个壁面部,围绕部12a包括顶壁部121a、第一侧壁部121a以及第二侧壁部122a,第一侧壁部121a与第二侧壁部122a相对设置,顶壁部121a与板状部11a 相对设置,顶壁部121a设有D连接口部,第一侧壁部121a与板状部11a通过激光焊接方式等固定连接,第二侧壁部122a与板状部11a可通过激光焊接方式等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围绕部12a与板状部11a的固定连接,为了增强强度,板状部11a可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板料加工成型,板状部11a的厚度大于围绕部12a的厚度,板状部11a冲孔形成有E/S/C连接口部以与第二接管即E/S/C接管焊接固定;
在制备第第三种结构的阀体主体部中,如图30-32所示,板状部11b和围绕部12b由型材一体加工成型,将板状部11b设置形成有缺口部111b,将阀座部300a由阀体主体部10带动其中一侧开口置入其内,并将部分阀座部 300a放置于缺口部111b内并进行定位,将阀座部300a的厚度设置呈大于板状部11b的厚度,将阀座部300a嵌装于缺口部111b内,将阀座部300a与板状部11b焊接固定。
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还包括:
步骤S2:制备连杆71、第一活塞部件72以及第二活塞部件73,将第一活塞部件72与连杆71的第一端部连接部71a固定连接,可通过螺钉拧紧方式也可以采用铆接方式固定,第二活塞部件73与连杆71的第二端部连接部 71b固定连接,三者连接后形成活塞连杆组件;
在步骤S2中还包括制备滑块部件80,将连杆71与滑块80进行间隙安装配合;
在连杆与第一活塞部件72或第二活塞部件73进行固定连接时,以连杆与第一活塞部件72进行固定安装为例进行说明两者进行铆接时的安装步骤,如图6-7所示,连杆71的第一端部连接部71a包括向上以及向下的翻边部,将两个翻边部加工形成有通孔,第一活塞部件72包括第一压片724、第一垫片721、第一活塞碗722以及第一弹性件723,第一压片、第一垫片、第一活塞碗以及第一弹性件与第一端部连接部的通孔相对应各自形成有连通孔,制备铆钉部500,将铆钉部500的大头端抵住第一垫片721,并使铆钉部500 的本体依次穿过第一垫片721、第一活塞碗722、第一弹性件723、第一压片 724的连通孔以及第一端部连接部71a的通孔后,利用工装对活塞连杆组件进行定位,对露出与第一端部连接部71a的通孔的部分铆钉部的本体进行铆压,以使第一活塞部件72与连杆71实现铆接固定;或者也可以将铆钉部500 的大头端抵住第一端部连接部71a,使铆钉部500的本体依次穿过第一端部连接部71a的通孔以及第一压片724、第一弹性件723、第一活塞碗722以及第一垫片721的连通孔,利用工装对活塞连杆组件进行定位,对露出于第一垫片的连通孔的铆钉部的本体进行铆压,以使第一活塞部件与连杆实现铆接固定,第一活塞部件72包括第一活塞碗722,第一活塞碗722包括第一本体 722a和第一延伸部722b,第一延伸部722b的朝向第二活塞部件73一侧的外径大于第一延伸部722b的相对靠近第一本体722a一侧的外径,同样第二活塞部件73包括第二活塞碗,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以及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朝向第一活塞部件72一侧的外径大于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
步骤S3:电磁换向阀还制备有第一套筒部40、第二套筒部50、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第一套筒部40与第一连接座通过过盈压装配合或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第一套筒部40通过极进模冲压等加工方式形成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与第一套筒部40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加工成型结构,第二套筒部50与第二连接座通过过盈压配配合或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第二套筒部50通过极进模冲压等加工方式形成有第二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与第二套筒部50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加工成型结构,在制备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第一种结构中,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座大致呈方体形板状结构,第一连接座20的形状与阀体主体部10相适配,第一连接座20包括第一连接座本体21和第一配合部22,还设有第一孔道部211,第一孔道部211贯通第一连接座本体21,第一配合部22大致由第一连接座本体21的周缘部向外凸起,第二连接座30的形状与阀体主体部10相适配,第二连接座30包括第二连接座本体31和第二配合部32,还设有第二孔道部311,第二孔道部311贯通第二连接座本体31,第一配合部22大致由第二连接座本体31的周缘部向外凸起;
在制备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第二种结构中,第一连接座20'和第二连接座3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第一连接座20'包括第一连接座本体21'和第一凸起部22',还设有第一孔道部211',第一连接座本体21'的形状与阀体主体部相适配,第一凸起部22'相对远离第一连接座本体21'的周缘部,第一凸起部22'相对第一连接座本体向外翻边凸起,第一孔道部211'贯通第一凸起部22'以及第一连接座本体21',第二连接座30'包括第二连接座本体 31'和第二凸起部32',还设有第二孔道部311',第二连接座本体31'的形状与阀体主体部相适配,第二凸起部32'相对远离第二连接座本体的周缘部,第二凸起部32'相对第二连接座本体向外翻边凸起,第二孔道部311'贯通第二凸起部32'以及第二连接座本体31',通过上述设置,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从相对远离第一连接座本体以及第二连接座本体的边缘部位置进行拉伸翻边,加工工艺相对简单有利于降成;
第一套筒部40大致为一端为封闭状另一端为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套筒部50大致为一端为封闭状另一端为开口的筒状结构,沿电磁换向阀的高度方向,使阀体主体部10的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套筒部40的纵截面的形状不同,且阀体主体部10的纵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套筒部50的纵截面的形状不同,将阀体主体部的最大纵截面所围合的区域的面积设置成大于第一套筒部40的纵截面所围合区域的面积,将阀体主体部的最大纵截面所围合区域的面积设置成大于第二套筒部50的纵截面所围合区域的面积,至少部分第一套筒部 40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以与第一活塞部件72进行滑动配合,至少部分第二套筒部50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以与第二活塞部件73进行滑动配合,第一套筒部40可通过极进模冲压加工形成有第一封闭部42、第一凹部41以及第一套筒部开口,第二套筒部50可通过极进模冲压加工形成有第二封闭部 52、第二凹部51以及第二套筒部开口,第一凹部41形成有第一定位部411,第二凹部51形成有第二凹部511,第一凹部41设有第一连接孔部,第二凹部51设有第二连接孔部,或者第一套筒部40也可以加工形成有第一缩径部 41',第一缩径部41'包括第一封闭部42',第一套筒部本体40a相对第一缩径部41'距离第二套筒部50更近,第一缩径部41'的通径小于第一套筒部本体 40a的通径,第一缩径部41'设有第一定位部411',第二套筒部50设有第二缩径部51',第二缩径部51'加工形成有第二封闭部52',第二套筒部本体50a 相对第二缩径部51'更靠近第一套筒部40,第二缩径部51'的通径小于第二套筒部本体50a的通径,第二通径部51'设有第二定位部511',如图2、图9 和图11所示,将部分第一套筒部本体40a置于第一孔道部211'/211内并可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将部分第一套筒部本体40a压配装入第一孔道部211'/211内使两者固定连接后再进行焊接,阀体主体部将部分第二套筒部本体50a置于第二孔道部311'内并可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将部分第二套筒部本体50a压配装入第二孔道部311'内使两者固定连接后再进行焊接。
S4:将活塞连杆组件整体以及滑块80由阀体主体部的其中一侧开口102 或103装入,并对活塞连杆组件用工装进行定位,以形成如图5下方视图的结构;
步骤S5:将带有第一连接座20'的第一套筒部40从阀体主体部10的一侧开口102装入,在将第一活塞部件72装入第一套筒部40内时,通过第一套筒部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一本体722a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722b、朝向第二活塞部件73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722b,第一套筒部40能够与第一活塞部件72的第一活塞碗滑动配合;
将带有第二连接座30'的第二套筒部50从阀体主体部10的另一侧的开口103装入,在将第二活塞部件73装入第二套筒部50内时,通过第二套筒部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二本体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第二延伸部、朝向第一活塞部件72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第二延伸部,第二套筒部 50能够与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滑动配合;
将第一配合部22的外周壁与阀体主体部一侧的内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或者也可以将第一配合部22的内周壁与阀体主体部一侧的外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以使第一连接座20与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套筒部40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将第二配合部32的内周壁与阀体主体部另一侧的外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或者也可以将第二配合部32的外周壁与阀体主体部另一侧的内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以使第二连接座30与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套筒部50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
或者将第一凸起部22'朝向远离阀体主体部方向放置,将第二凸起部32' 朝向远离阀体主体部方向设置,将第一连接座本体21'与阀体主体部10一侧的内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以使第一连接座20'与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套筒部40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将第二连接座本体31'与阀体主体部10的另一侧的内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以使第二连接座30'与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套筒部50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安装步骤S1-S5的安装步骤中,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以及第二接管,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S2制备活塞连杆组件和滑块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S3制备第一套筒部40、第二套筒部50、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三个步骤可以互换,同样也能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通过对电磁换向阀的整体结构以及安装方法进行了设计和改进,安装第一活塞部件和第二活塞部件时,相较于背景技术的第一活塞部和第二活塞部的活塞碗均由开口较大的一侧逆向装入阀体内,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中,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的第一延伸部以外径较小的一侧装入第一套筒部内,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的第二延伸部由外径较小一侧分别装入第二套筒部内,第一套筒部能够与第一活塞碗进行滑动配合,第二套筒部能够与第二活塞碗进行滑动配合,安装上采用了顺装装入的安装方式,安装时第一套筒部的内周壁能够顺着第一活塞碗的第一延伸部进行安装,第二套筒部的内周壁能够顺着第二活塞碗的第二延伸部进行安装,从而相对减小了活塞部件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存在损坏的情况。
下面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阀体主体部10,在制备一种结构的阀体主体部中,如图3、图18-19所示阀体主体部10可由不锈钢型材一体加工成型,或是板料件通过翻边折叠后成型,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板状部11 和围绕部12为一体结构,围绕部12设有第一连接口部即D连接口部,阀体主体部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开口,102和103,板状部11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因电磁换向阀可以为三通、四通或五通阀,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中以四通阀结构为示例进行说明,沿电磁换向阀的高度方向,板状部11设有第一翻边部111、第二翻边部112以及第三翻边部113,第一翻边部、第二翻边部以及第三翻边部向下翻边成型以分别对应形成E连接口部、S连接口部以及C连接口,阀体主体部还包括第四翻边部114,第四翻边部114向上翻边成型以对应形成D连接口部,围绕部12至少包括一个板状部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满足流体应力需求,围绕部12的顶壁以及两边的侧壁也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弧度的弧状面结构或其他结构,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中以阀体主体部为方体形结构为示例进行说明,方体型结构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梯形以及其他异型体等结构,阀体主体部也可以使 D字型半圆结构,阀体主体部10除了用型材直接制成外也可以采用整块板料件进行展开式,先进行冲孔形成D连接口部以及E/S/C连接口部,再以板状部11为基准面,进行翻边折叠后形成具有三个面壁部的围绕部12,围绕部 12的折叠壁的末端端部与板状部11通过激光焊等方式实现焊接固定,阀体主体部整体由型材一体成型,或者由板料件进行折叠后焊接成型,电磁换向阀还设有阀座部300,阀座部300设有与E/S/C连接口部相对应的阀座口部 301/302/302,将阀座部300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置入并与板状部11焊接固定,阀体主体部还可以制备成其他结构的实施例已在第一实施例中进行详细陈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1还包括制备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接管以及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为D 接管,将第一接管放置于第一连接口部内即D连接口部内,第二接管为E/S/C 接管,将第二接管置于E/S/C连接口部内,将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放置完成后与阀体主体部10通过炉焊焊接固定或者第一接管以及第二接管也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方式以实现与阀体主体部10的焊接固定,以形成图13的左侧视图的结构;
步骤S2:制备第一套筒部40和第一连接座,将第一套筒部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或加工形成为一体结构,第一连接座可采用图8结构的第一连接座20结构也可采用第一连接座20'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制备第一连接座20' 为例进行说明,将第一连接座20'与第一套筒部40进行焊接固定;
步骤S3:制备连杆71、第一活塞部件72以及第二活塞部件73,将第一活塞部件72与连杆71的第一端部连接部71a固定连接,可通过螺钉拧紧方式也可以采用铆接方式固定,第二活塞部件73与连杆71的第二端部连接部 71b固定连接,三者连接后形成活塞连杆组件;
步骤S3还包括:制备滑块部件80,将连杆71与滑块80进行间隙安装配合;
步骤S4:然后将设有第一连接座20'的第一套筒部40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102置入,将第一连接座20'与阀体主体部的一侧进行焊接固定后以实现第一套筒部40与阀体主体部的固定连接,或者第一套筒部40也可以通过加工一体形成有第一连接座20',同样可实现第一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的固定连接;
步骤S5:将活塞连杆组件整体以及滑块80由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 103装入,在将第一活塞部件72装入第一套筒部40内时,通过第一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一本体722a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722b、朝向第二活塞部件73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第一套筒部40能够与第一活塞部件72的第一活塞碗滑动配合,并对活塞连杆组件用工装进行定位;
步骤S6:制备第二套筒部50和第二连接座,将第二套筒部50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或加工形成为一体结构,第二连接座可采用图8结构的第二连接座30结构也可采用第二连接座30'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制备第二连接座30' 为例进行说明,将第二连接座30'与第二套筒部50通过激光焊等方式进行焊接固定,然后将设有第二连接座30'的第二套筒部50由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103置入,或者第二套筒部50也可以通过加工一体形成有第二连接座 30',在将第二活塞部件73装入第二套筒部50内时,通过第二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二本体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第二延伸部、朝向第一活塞部件72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第二延伸部,第二套筒部50能够与第二活塞部件73的第二活塞碗滑动配合;
将第二连接座30'与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焊接固定以使第二套筒部50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S1的制作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以及第二接管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S2的制备第一套筒部与第一连接座以及相互的连接关系、S3的活塞连杆组件和滑块的制备以及相关配合关系三者部件的制作顺序可互换,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下面介绍本申请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二种实施方式不同在于,在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3中可先将第二套筒部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或一体加工成型后,作为整体先与阀体主体部进行焊接固定后再进行后续安装,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阀体主体部10,阀体主体部10可由不锈钢型材一体加工成型,或是板料件通过翻边折叠后成型,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11 和围绕部12,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为一体结构,围绕部12设有第一连接口部即D连接口部,阀体主体部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开口102和103,板状部11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沿电磁换向阀的高度方向,板状部11设有第一翻边部111、第二翻边部112以及第三翻边部113,第一翻边部、第二翻边部以及第三翻边部向下翻边成型以分别对应形成E连接口部、S连接口部以及C连接口,阀体主体部还包括第四翻边部114,第四翻边部114向上翻边成型以对应形成D连接口部,围绕部12至少包括一个板状部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满足流体应力需求,围绕部12的顶壁以及两边的侧壁也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弧度的弧状面结构或其他结构,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中以阀体主体部为方体形结构为示例进行说明,方体型结构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梯形以及其他异型体等结构,阀体主体部也可以使D字型半圆结构,阀体主体部10除了用型材直接制成外也可以采用整块板料件进行展开式,先进行冲孔形成D连接口部以及E/S/C连接口部,再以板状部11为基准面,进行翻边折叠后形成具有三个面壁部的围绕部12,围绕部12的折叠壁的末端端部与板状部11通过激光焊等方式实现焊接固定,阀体主体部整体由型材一体成型,或者由板料件进行折叠后焊接成型,电磁换向阀还设有阀座部300,阀座部300设有与E/S/C连接口部相对应的阀座口部301/302/302, 将阀座部300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置入并与板状部11焊接固定,阀体主体部还可以制备成其他结构的实施例已在第一实施例中进行详细陈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1还包括制备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接管以及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为D 接管,将第一接管放置于第一连接口部内即D连接口部内,第二接管为E/S/C 接管,将第二接管置于E/S/C连接口部内,将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放置完成后与阀体主体部10通过炉焊焊接固定或者第一接管以及第二接管也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方式以实现与阀体主体部10的焊接固定;
步骤S2:制备第二套筒部50和第二连接座,将第二套筒部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或加工形成为一体结构,第二连接座可采用图8结构的第二连接座30结构也可采用第二连接座30'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制备第二连接座30' 为例进行说明,将第二连接座30'与第二套筒部50进行焊接固定;步骤S3:制备连杆71、第一活塞部件72以及第二活塞部件73,将第一活塞部件72 与连杆71的第一端部连接部71a固定连接,可通过螺钉拧紧方式也可以采用铆接方式固定,第二活塞部件73与连杆71的第二端部连接部71b固定连接,三者连接后形成活塞连杆组件;
步骤S3还包括制备滑块部件80,将连杆71与滑块80进行间隙安装配合;
步骤S4:然后将第二套筒部组件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103置入,将第二连接座30'与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进行焊接固定以实现第二套筒部50与阀体主体部的固定连接,或者第二套筒部50也可以通过加工一体形成有第二连接座30',同样可实现第二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的固定连接;
步骤S5:将活塞连杆组件整体以及滑块80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102 装入,在将第一活塞部件72装入第二套筒部50内时,通过第二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二本体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第二活塞碗的部分第二延伸部、朝向第一活塞部件72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第二活塞碗的部分第二延伸部,第二套筒部50能够与第二活塞部件73的第二活塞碗滑动配合,对活塞连杆组件用工装进行定位;
步骤S6:制备第一套筒部40和第一连接座,将第一套筒部40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或加工形成为一体结构,第一连接座可采用图8结构的第一连接座20结构也可采用第一连接座20'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制备第一连接座20' 为例进行说明,将第一连接座20'与第一套筒部40通过激光焊等方式进行焊接固定,然后将第一套筒部组件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102置入,或者第一套筒部40也可以通过加工一体形成有第一连接座20',在将第一活塞部件 72装入第一套筒部40内时,通过第一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一本体722a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722b、朝向第二活塞部件 73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722b,第一套筒部40能够与第一活塞部件72的第一活塞碗滑动配合;
将第一连接座20'与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焊接固定以使第一套筒部40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S1的制作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以及第二接管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S2的制备第二套筒部与第二连接座以及相互的连接关系、S3的活塞连杆组件和滑块的制备以及相关配合关系三者部件的制作顺序可互换,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下面介绍本申请提供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与前述几种实施方式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安装步骤中改进了步骤S1以及S2:
步骤S1:制备电磁换向阀的阀体主体部10、第一接管、至少两根第二接管、第一套筒部40以及第一连接座,阀体主体部10包括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围绕部12设有第一连接口部即D连接口部,板状部11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即E/S/C连接口部,将第一接管置于第一连接口部内,第二接管置于第二连接口部内,将第一套管部40与第一连接座20'/20通过将部分第一套管部本体40a与第一孔道部211’/211进行压装配合的方式或激光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或者第一套管部40与第一连接座20/20'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套管部40整体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102装入,将部分第一连接座 20/20'与阀体主体部相抵,例如可采用将第一连接座与阀体主体部进行压装配合进行定位,将第一接管内置于第一连接口部内,第二接管内置于第二连接口部内,将阀体主体部10、第一接管、第二接管以及第一连接座20/20' 一起通过炉焊进行固定连接;
步骤S2:制备连杆71、第一活塞部件72以及第二活塞部件73,将第一活塞部件72与连杆71的第一端部连接部71a固定连接,可通过螺钉拧紧方式也可以采用铆接方式固定,第二活塞部件73与连杆71的第二端部连接部 71b固定连接,三者连接后形成活塞连杆组件;
步骤2还包括制备滑块部件80,将连杆71与滑块80进行间隙安装配合;
步骤S3:将活塞连杆组件整体以及滑块80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103 装入,在将第一活塞部件72装入第一套筒部40内时,通过第一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一本体722a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 722b、朝向第二活塞部件73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722b,第一套筒部40能够与第一活塞部件72的第一活塞碗滑动配合,并对活塞连杆组件用工装进行定位;
步骤S4:制备第二套筒部50和第二连接座30/30’,将第二套筒部50 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或加工形成为一体结构,第二连接座可采用图8结构的第二连接座30结构也可采用第二连接座30'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制备第二连接座30'为例进行说明,将第二连接座30'与第二套筒部50可通过将第二套筒部本体50a与第二孔道部311’/311进行压装配合的方式或者通过激光焊等方式进行焊接固定,然后将设有第二连接座30’/30的第二套筒部50 由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103置入,或者第二套筒部50也可以通过加工一体形成有第二连接座30',在将第二活塞部件73装入第二套筒部50内时,通过第二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二本体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第二延伸部、朝向第一活塞部件72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第二延伸部,第二套筒部50能够与第二活塞部件73的第二活塞碗滑动配合;
将第二连接座30'/30与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焊接固定,以使第二套筒部50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S1和步骤S2可以互换,同样能实现减少活塞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发生损伤的问题。
下面介绍本申请提供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与第四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1中可以先制备完成第二套筒部合第二连接座,本实施例的安装步骤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电磁换向阀的阀体主体部10、第一接管、至少两根第二接管、第二套筒部50以及第二连接座,阀体主体部10包括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板状部11和围绕部12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围绕部12设有第一连接口部即D连接口部,板状部11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即E/S/C连接口部,将第一接管置于第一连接口部内,第二接管置于第二连接口部内,将第二套管部50与第二连接座30'/30通过压装配合或激光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或者第二套管部50与第二连接座30/30'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第二连接座30’/30的第二套管部50整体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103装入,将部分第二连接座30'/30与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相抵,例如可将第二连接座 30/30'与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通过压装配合进行定位,将第一接管内置于第一连接口部内,将第二接管内置于第二连接口部内,将阀体主体部10、第一接管、第二接管以及第二连接座30’/30一起通过炉焊进行固定连接;
S2:制备连杆71、第一活塞部件72以及第二活塞部件73,将第一活塞部件72与连杆71的第一端部连接部71a固定连接,可通过螺钉拧紧方式也可以采用铆接方式固定,第二活塞部件73与连杆71的第二端部连接部71b 固定连接,三者连接后形成活塞连杆组件;
步骤S2还包括制备滑块部件80,将连杆71与滑块80进行间隙安装配合;
步骤S3:将活塞连杆组件整体以及滑块80由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102 装入,在将第二活塞部件73装入第二套筒部50内时,通过第二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二本体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第二延伸部、朝向第一活塞部件72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第二延伸部,第二套筒部50能够与第二活塞部件73的第二活塞碗滑动配合,并对活塞连杆组件用工装进行定位;
步骤S4:制备第一套筒部40和第一连接座20’/20,将第一套筒部40 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或加工形成为一体结构,第一连接座可采用图8结构的第一连接座20结构也可采用第一连接座20'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制备第一连接座20'为例进行说明,将第一连接座20'与第一套筒部40通过压装配合或激光焊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将设有第一连接座20’的第一套筒部40 由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102置入,或者第一套筒部40也可以通过加工一体形成有第一连接座20',在将第一活塞部件72装入第一套筒部40内时,通过第一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第一本体722a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722b、朝向第二活塞部件73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第一延伸部722b,第一套筒部40能够与第一活塞部件72的第一活塞碗滑动配合;
将第一连接座20'与阀体主体部的一侧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焊接固定以使第一套筒部50实现与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S1、S2的顺序可互换。
本申请通过对电磁换向阀的整体结构以及安装方法进行了设计和改进,安装第一活塞部件和第二活塞部件时,相较于背景技术的第一活塞部和第二活塞部的活塞碗均由开口较大的一侧逆向装入阀体内,本申请提供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中,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的第一延伸部以外径较小的一侧装入第一套筒部内,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的第二延伸部由外径较小一侧分别装入第二套筒部内,第一套筒部能够与第一活塞碗进行滑动配合,第二套筒部能够与第二活塞碗进行滑动配合,安装上采用了顺装装入的安装方式,安装时第一套筒部的内周壁能够顺着第一活塞碗的第一延伸部进行安装,第二套筒部的内周壁能够顺着第二活塞碗的第二延伸部进行安装,从而相对减小了活塞部件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存在损坏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词以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均是基于说明书附图进行的描述,仅仅为区分不同零部件的命名方式不应该认为对各零部件有相关次序上的限定,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远离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和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将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焊接固定;
S2: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所述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3:制备第一套管部、第二套管部、第一连接座以及第二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套管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套管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S4: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其中一侧开口装入并进行定位;
S5: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套筒部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所述第二套筒部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并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S2、S3三者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2.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以及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将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焊接固定;
S2:制备第一套筒部和第一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S3: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4: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所述第一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置入,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S5: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一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
S6:制备第二套筒部和第二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筒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第二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二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S2、S3三者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3.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接管和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将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焊接固定;
S2:制备第二套筒部和第二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筒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S3: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4: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所述第二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置入,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S5: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并定位,所述第二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
S6:制备第一套筒部和第一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一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S2、S3三者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4.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一套筒部、第一连接座、第一接管以及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
将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所述第一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将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相抵,将所述第一接管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内,将所述第二接管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内,将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接管、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通过炉焊进行焊接连接;
S2: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部连接部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部连接部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3: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一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
S4:制备第二套筒部以及第二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第二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二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和S2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5.一种电磁换向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安装步骤:
S1:制备阀体主体部、第二套筒部、第二连接座、第一接管以及至少两根第二接管,所述阀体主体部加工形成有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一体加工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围绕部设有第一连接口部,所述板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口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二套筒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所述第二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将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相抵,将所述第一接管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口部内,将所述第二接管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口部内,将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接管、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通过炉焊进行焊接固定;
S2:制备连杆、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以及滑块,将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以形成活塞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第一活塞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径,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第二活塞碗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外径,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块安装配合;
S3:将所述活塞连杆组件和所述滑块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二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
S4:制备第一套筒部以及第一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套管部加工形成有圆筒状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套筒部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所述第一套筒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
所述S1和S2的步骤顺序可互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连杆、所述第一活塞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步骤中,至少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部连接部加工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活塞部件还包括第一压片、第一垫片、所述第一活塞碗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一活塞碗以及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加工均形成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连通孔,制备所述电磁换向阀的铆钉部,将所述铆钉部的大头端抵住所述第一垫片,并使所述铆钉部的本体穿过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一活塞碗、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压片的所述连通孔以及所述第一端部连接部的所述通孔,利用工装对露出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部的部分所述铆钉部的所述本体进行铆压,将所述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进行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连杆、所述第一活塞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步骤中,至少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部连接部加工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活塞部件还包括第一压片、第一垫片、所述第一活塞碗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一活塞碗以及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加工均形成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连通孔,制备所述电磁换向阀的铆钉部,将所述铆钉部的大头端抵住所述第一端部连接部,并使所述铆钉部的本体穿过所述第一端部连接部的通孔以及所述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活塞碗以及所述第一垫片的连通孔,利用工装对露出于所述第一垫片的部分所述铆钉部的所述本体进行铆压,将所述第一活塞部件与所述连杆进行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套筒部加工形成有一端具有第一封闭部另一端具有开口的结构,所述第一套筒部包括第一套筒部本体,所述第一套筒部本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套筒部加工形成有第一凹部,将所述第一凹部由所述第一套筒部本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将所述第一凹部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第一封闭部与所述第一套筒部本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套筒部加工形成有一端具有第一封闭部另一端具有开口的结构,所述第一套筒部包括第一套筒部本体,所述第一套筒部本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套筒部加工形成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的通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部本体的通径,所述缩径部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缩径部包括所述第一封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连接座加工形成第一孔道部,还包括有第一连接座本体以及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的形状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相适配,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的周缘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向外凸出,所述第一孔道部贯通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所述第一套筒部包括第一套筒部本体,将部分所述第一套筒部本体压配装入所述第一孔道部内,将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或者将部分所述第一套筒部本体置于所述第一孔道部内进行焊接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进行固定安装时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第一连接座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将所述第一凸起部朝远离所述阀体主体部的方向进行放置,将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的内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换向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形状设置成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座加工形成有第一孔道部,还包括第一连接座本体和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孔道部贯通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所述第一配合部大致由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的周缘部向外凸出,所述第一套筒部包括第一套筒部本体,将部分所述第一套筒部本体压配装入所述第一孔道部内,将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或者将部分所述第一套筒部本体置于所述第一孔道部内进行焊接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阀体主体部进行固定安装时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第一连接座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将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周壁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套筒部的一侧的外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或者所述第一配合的外周壁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套筒部的一侧的内周壁相抵并焊接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一侧开口装入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在将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第二套筒部由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侧开口装入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开口依次装入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具有较小外径的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一活塞部件一侧的具有较大外径的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
CN202110137917.6A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Active CN114838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7917.6A CN114838184B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PCT/CN2022/074574 WO2022161455A1 (zh) 2021-02-01 2022-01-28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7917.6A CN114838184B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8184A true CN114838184A (zh) 2022-08-02
CN114838184B CN114838184B (zh) 2023-07-28

Family

ID=82560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7917.6A Active CN114838184B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8184B (zh)
WO (1) WO2022161455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8224A (ja) * 2000-01-21 2001-08-03 Ranco Japan Ltd 四方切換弁
JP2009287707A (ja) * 2008-05-30 2009-12-10 Fuji Koki Corp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CN101963256A (zh) * 2009-07-24 2011-02-02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相配合的端盖、阀体以及四通换向阀主阀和四通换向阀
CN102758957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连杆组件
CN104235462A (zh) * 2013-06-24 2014-12-24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电磁四通换向阀
JP2015048871A (ja) * 2013-08-30 2015-03-16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流路切換弁
WO2015078197A1 (zh) * 2013-11-29 2015-06-04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四通换向阀及其滑块、滑块的制造方法
CN108953675A (zh) * 2017-05-18 2018-12-07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778C (zh) * 2001-12-04 2006-07-05 美国环境保护署 液压混合储能器截止阀及采用该截止阀的液压混合储能器
WO2003072985A1 (en) * 2002-02-27 2003-09-04 Aser Tech Co., Ltd Four-way reversing valve
CN101324277B (zh) * 2007-06-12 2011-03-16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电磁四通阀
CN101338827A (zh) * 2007-07-02 2009-01-07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热泵型空调用电磁换向阀
CN201944331U (zh) * 2010-12-17 2011-08-24 西玛克菲达(厦门)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四通换向阀
US9829114B2 (en) * 2014-08-21 2017-11-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ressure regulator and hydraulic brake system for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6846907B2 (ja) * 2016-10-27 2021-03-24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制御バルブ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8224A (ja) * 2000-01-21 2001-08-03 Ranco Japan Ltd 四方切換弁
JP2009287707A (ja) * 2008-05-30 2009-12-10 Fuji Koki Corp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CN101963256A (zh) * 2009-07-24 2011-02-02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相配合的端盖、阀体以及四通换向阀主阀和四通换向阀
CN102758957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四通换向阀及其主阀、连杆组件
CN104235462A (zh) * 2013-06-24 2014-12-24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电磁四通换向阀
JP2015048871A (ja) * 2013-08-30 2015-03-16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流路切換弁
WO2015078197A1 (zh) * 2013-11-29 2015-06-04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四通换向阀及其滑块、滑块的制造方法
CN108953675A (zh) * 2017-05-18 2018-12-07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8184B (zh) 2023-07-28
WO2022161455A1 (zh)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43918B1 (en) Snap hinge
EP2278200B1 (en) End cover and four-way reversing valve using the sam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6239547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の弁本体、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4838184A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的安装方法
CN114838183B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
CN108930816B (zh)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作方法
JP6500072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の弁本体、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500073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
CN114838182B (zh) 电磁切换阀
JP4597027B2 (ja) 電磁弁
US2013028429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ydraulic device
AU2012350674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ipe connection by means of press fitting, and pressing tool
CN114838181A (zh) 电磁切换阀
CN217784281U (zh) 四通集成换向阀、空调器和汽车
JP6471124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US11358210B2 (en) Swag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050071975A1 (en) Method of forming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assembly
CN115875477A (zh) 换向阀
CN21975564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压板连接结构
CN209761889U (zh) 组合式多机能液压阀芯、阀
WO2015012342A1 (ja) ピストンポンプ
JPH0137637B2 (zh)
CN115523335A (zh) 电磁切换阀
EP2115335A1 (en) One-piece metal orifice tube and solenoid valve including a one-piece metal orifice tube
CN115727159A (zh) 换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