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3335A - 电磁切换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切换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3335A
CN115523335A CN202110708620.0A CN202110708620A CN115523335A CN 115523335 A CN115523335 A CN 115523335A CN 202110708620 A CN202110708620 A CN 202110708620A CN 115523335 A CN115523335 A CN 115523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late
valve body
electromagnetic switching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86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86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33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3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33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导阀、支架,所述主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接口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主体部;所述阀体主体部包括第一板状部、第二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第一接口部设置于所述围绕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接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部;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部分表面相抵接并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电磁切换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切换阀。
背景技术
电磁切换阀应用于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制冷剂流路的切换,以改变制冷剂的流向。比如电磁四通阀、电磁三通阀等等。下面以电磁四通阀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1、图2,图1为背景技术一种典型电磁四通阀用于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背景技术一种电磁四通阀主阀与导阀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所示,常规的电磁四通阀一般可用于制冷系统如空调系统,其包括主阀10'和导阀20';主阀10'包括阀体11'。阀体11'大体呈圆筒状,并在其周壁上开设有D接口,用于连接排气管D,在与D接口相对的一侧周壁固定连接有阀座13',阀座13'开设有3个孔,分别用于与接管E、吸气管S以及接管C固定连接。由于阀体11'的截面为圆形,因此阀座13'设置有与主阀体内壁相配合的弧形面,即阀座13'的纵截面大至呈D形,两者采用焊接固定。
阀体11'连接有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D(与高压区连接),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的吸气管S(与低压区连接),与室内换热器30'连接的接管E以及与室外换热器40'连接的接管C;阀体11'两端设有端盖12',内部固设有阀座13',还设有通过连杆14'带动的滑块15'和活塞16',阀座13'接触并支撑滑块15',组成一对运动副,活塞16'和阀体11'组成一对运动副。
导阀20'的小阀体固设有与主阀10'的排气管D连接的毛细管d,即导阀20'的内腔也相应与主阀的高压区连通;导阀20'的小阀座具有三个阀口,并依左向右分别固设有与主阀10'的左端盖、吸气管S、主阀10'的右端盖连接的毛细管e、毛细管s、毛细管c;导阀20'的小阀体右端固设有套管,套管外侧设有电磁线圈50'。
在一种工作状态,当制冷系统需要制冷时,电磁线圈50'不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在回复弹簧力作用下,带动滑碗位于左侧位置,使毛细管e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c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低压区,右腔为高压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的压差力,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左侧,使接管E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C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接管C→室外换热器40'→节流元件60'→室内换热器30'→接管E→滑块15'内腔→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冷工作状态;
当制冷系统需要制热时,电磁线圈50'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克服回复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滑碗右移,使毛细管c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e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高压区,右腔为低压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右侧,使接管C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E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接管E→室内换热器30'→节流元件60'→室外换热器40'→接管C→滑块15'内腔→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
如上,通过导阀20'和电磁线圈50'等的共同作用可实现主阀10'的换向,从而切换冷媒的流动方向,实现制冷系统制热工作状态和制冷工作状态的切换。
作为一个完整的电磁切换阀,通常需要将主导10'和导阀20'进行相互固定,如图2所示,背景技术一般采用连接构件30'来实现,连接构件30'包括第一连接架31'和第二连接架32',其中,第一连接架31'设置有与导阀的部分外周壁相适应的第一弧面部311',并与导阀20'通过焊接固定,第二连接架32'设置有与主阀的部分外周壁相适应的第二弧面部321',并与主阀10'通过焊接固定,第一连接架31'与第二连接架32'之间刚可以采用压接、夹持、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由于主阀10'的阀体均呈圆筒状结构,且相对导阀而言尺寸更大,因此与之配合的第二连接架32'需要加工出与主阀阀体的圆柱面相适应的弧面部,通常会增加一定的加工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制造加工相对较为简便的连接构件,用于电磁切换阀的主阀与导阀之间的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切换阀,连接构件与主阀阀体之间具有较好的焊接工艺。为此,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导阀、支架,所述主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接口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主体部;所述阀体主体部包括第一板状部、第二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第一接口部设置于所述围绕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接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部;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部分表面相抵接并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采用的电磁切换阀,阀体主体部包括第二板状部,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平面部,这样,支架能够通过平面部与第二板状部相抵接并实施焊接,焊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一种电磁四通阀用于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一种电磁四通阀主阀和导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整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整体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套筒部的外观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套筒部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套筒部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套筒部的外观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套筒部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剖视图;
图18为图17的A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阀座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4-图6,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整体结构图。
本实施例的电磁切换阀为一种四通阀,用于制冷系统中冷媒流动方向的切换。电磁切换阀包括主阀100和导阀200,其中,主阀100包括阀体1,阀体1可以采用金属如不锈钢加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包括阀体主体部11和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其中,阀体主体部11采用不锈钢板材制成,具体而言,本实施中可以采用截面为方形的不锈钢型材截取其中一段经加工而成,如图4、图5所示,阀体主体部11包括第一板状部111、第二板状部113和围绕部112,其中,第一板状部111为四面体的其中一个呈板状的组成部分,第二板状部113为四面体的与第一板状部111相邻的另外一个呈板状的组成部分,围绕部112构成四面体的其余组成部分。当然,阀体主体部11不局限于一体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多个板状部拼接而成,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阀体主体部11设置有第一接口部1121,用于与第一接管31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是在围绕部112的一个壁部开设有朝向阀体主体部11外侧凸起的翻边,以方便与第一接管31进行固定。第一板状部111开设有三个第二接口部1122,分别用于与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固定连接。第一接口部1121与3个第二接口部1122相对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四通阀,因此第二接口部1122的数量设置为3个,而在其他的应用场合,如三通阀,就可以仅设置2个第二接口部。在阀体主体部11的内部,位于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阀座2,阀座2大致呈板状,阀座2与阀体主体部1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阀体主体部11的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连接有呈筒状的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均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套筒部12通过第一连接件71与阀体主体部11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13通过第二连接件72与阀体主体部11的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套筒部12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第二套筒部13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是为了更方便地将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11进行连接,因为阀体主体部11呈至少一个板状部的结构,其截面可以为矩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而套筒部则一般截面为圆形,这样,使用连接件可以方便地进行连接。
这样,阀体主体部11与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大致围成了一个阀腔,该阀腔内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一接管31、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进行流动。具体在连接时,只需保证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保持同轴即可,至于第一套筒部12或第二套筒部13与阀体主体部11之间并不需要作出特别的限定,只需满足,当下文所述的活塞连杆组件及滑块在装配后,能够保证滑块可以在阀体主体部或阀座上滑动的同时,活塞部件能够在第一套筒部及第二套筒部的内腔移动即可。
在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6、活塞组件以及连杆5,其中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42。第一活塞41与连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42与连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杆5开设有贯通孔,与滑块6相卡合限位,这样,当连杆5作左右方向的位移时,能够带动滑块6一起移动。滑块6大致倒扣的碗状结构,在图4所示的位置,滑块6的内腔将第二接管32与第三接管33内的空间导通,当滑块6向右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滑块6的内腔又能将第三接管33与第四接管34内的空间导通。第一活塞41能够沿着第一套筒部12的内壁滑动,第二活塞42能够沿着第二套筒部13的内壁滑动,这样,活塞组件就将阀腔分成了第一阀腔411、第二阀腔412、第三阀腔413,当各阀腔之间压力不同,而产生压差力的时候,该压差力就能够推动活塞组件、连杆及滑块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二接管32与第三接管33的内部空间导通,或者使第三接管33与第四接管34的内部空间导通。为了确定活塞组件、连杆及滑块向左及向右移动的行程,需要设置限位结构,使得活塞组件、连杆及滑块左移的定位及右移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在第一套筒部12的外周壁设置一个第一限位部121,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滚压的方式,使第一套筒部12的靠近自身底壁的一侧的外周壁向内部凸起,当第一活塞41向左移动时,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21相抵接,以实现定位。同样,也可以通过滚压的方式,在第二套筒部13的靠近自身底壁的一侧的外周壁向内部凸起,形成第二限位部131,当第二活塞42向右移动时,能够与第二限位部131相抵接,以实现定位。
请参照图3、图6,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整体结构图。为了将主阀100和导阀200保持相对的位置关系,通常需要通过一个中间件将两者保持相对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支架300和连接架201来实现的。
如图3所示,支架300包括抵接部301和支撑部302,其中,抵接部301大体呈平板状,其中,支撑部30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抵接部301的两侧,抵接部301与支撑部302可以采用同一材料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制作抵接部和支撑部,然后将两者通过比如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抵接部301的底面或部分底面就形成了平面部3011,平面部3011与第二板状部113的部分表面相抵接并固定连接。此处所指的抵接,包括两者相贴合的情况。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这样,支架300与第二板状部113之间为平面配合,可以采用激光焊的方式,使焊缝呈线状,方便焊接的实施。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曲面的配合方式而言,焊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
抵接部301还包括贯穿其自身的槽状部3012,槽状部3012一方面可以减少支架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抵接部301整体与第二板状部113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焊接时的散热。两个支撑部302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021和第二限位部3022,用于与下文记载的连接架201限位并实施固定连接。
连接架201包括连接架固定部2011和连接架支撑部2012,连接架固定部2011与连接架支撑部2012可以采用同一材料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制作后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连接架固定部2011用于与导阀200固定连接,具体而言,连接架固定部2011大体呈表面为弧形的板状,或者部分呈表面为弧形的板状,该弧形的结构与导阀200阀体的圆柱形外缘面相匹配。并且,连接架固定部2011设置有通孔部,与导阀200连接的毛细管能够在穿过该通孔部后,与主阀的第三接管33以及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固定连接。导阀200的阀体与连接架固定部201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架支撑部2012分别与上文记载的设置于支架的两个支撑部302配合,然后可以采用压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旨在解决主阀与导阀之间通过支架结构,便于实施焊接的问题,上述阀体主体部与第一套筒部、第二套筒部的配合结构仅仅是为了完整说明整个产品,而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加以阐述,并不对阀体与套筒部之间的结构作出任何限定。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图9,其中,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整体结构图;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加工过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支架的结构及主阀与导阀之间的连接结构,不限制导阀及主阀内部的结构及零部件配合关系。因此,为了便于描述,不再对主阀内部结构展开详细描述,仅针对相关的结构进行描述,其余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进行理解。
电磁切换阀包括主阀100和导阀200,其中,主阀100包括阀体1,阀体1可以采用金属如不锈钢加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包括阀体主体部11和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阀体主体部11包括第一板状部111、第二板状部113和围绕部112,其中,第一板状部111为四面体的其中一个呈板状的组成部分,第二板状部113为四面体的与第一板状部111相邻的另外一个呈板状的组成部分,围绕部112构成四面体的其余组成部分。阀体主体部11的纵向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当然,阀体主体部不局限于一体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多个板状部拼接而成,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
阀体主体部11的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连接有呈筒状的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均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阀体主体部11与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大致围成了一个阀腔,该阀腔内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一接管31、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进行流动。
支架3000包括抵接部3001、支撑部3002、支架固定部300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3001的数量为两个,支撑部3002的数量也为两个,抵接部3001、支撑部3002、支架固定部3003采用板材一体成型,也可以将支架固定部3003单独制作然后与抵接部3001及支撑部3002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抵接部3001的底面或部分底面就形成了平面部30011,平面部30011与第二板状部113的部分表面相抵接并固定连接。此处所指的抵接,包括两者相贴合的情况。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这样,支架与第二板状部之间为平面配合,可以采用激光焊的方式,使焊缝呈线状,方便焊接的实施。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曲面的配合方式而言,焊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
支架固定部3003用于与导阀200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支架固定部3003大体呈表面为弧形的板状,或者部分呈表面为弧形的板状,该弧形的结构与导阀200阀体的圆柱形外缘面相匹配。并且,支架固定部3003设置有安装孔部30031,与导阀200连接的毛细管能够穿过该通孔部后,与主阀的第三接管33以及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固定连接。导阀200的阀体与支架固定部201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9所示,在装配时,可以先将四根接管与阀体主体部焊接固定,然后装入阀体内部的活塞、连杆、滑块等构件后,将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与阀体主体部11固定连接。装有毛细管的导阀部件与支架3000配合,毛细管从支架的安装孔部30031穿出,然后将支架3000与主阀的阀体主体部11焊接固定,并将毛细管与主阀焊接固定。
与背景技术及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连接构件不再采用两个连接架相互配合的方式,而是采用单独的支架结构同时实现与主阀及导阀的固定连接。即焊接点的数量相对减少,焊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结构示意图。支架3000'包括支撑部3002'、支架固定部3003',支撑部3002'的数量为两个,与第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不再设置抵接部,而是直接在两个支撑部3002'的底部设置平面部3001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02'、支架固定部3003'采用板材一体成型,也可以将支架固定部3003'单独制作然后与支撑部3002'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支撑部3002'的底面或部分底面就形成了平面部30011',平面部30011'与第二板状部113的部分表面相抵接并固定连接。此处所指的抵接,包括两者相贴合的情况。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这样,支架与第二板状部之间为平面配合,可以采用激光焊的方式,使焊缝呈线状,方便焊接的实施。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曲面的配合方式而言,焊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
支架固定部3003'用于与导阀200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支架固定部3003'大体呈表面为弧形的板状,或者部分呈表面为弧形的板状,该弧形的结构与导阀阀体的圆柱形外缘面相匹配。并且,支架固定部3003'设置有安装孔部30031',安装孔部30031'贯穿支架固定部3003',与导阀连接的毛细管能够穿过该通孔部后,与主阀的第三接管33以及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固定连接。导阀阀体与支架固定部201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第四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1-图16,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1-图14,其中,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剖视图;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套筒部的外观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套筒部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套筒部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其余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套筒部及第二套筒部的结构及制造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的其余实施例中的第一套筒部或第二套筒部替换为本实施例的结构,从而得到更多的实施例。为了便于对各实施例进行针对性描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直观了解各实施例存在的不同,在对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对于除第一套筒部及第二套筒部之外的电磁切换阀的其余部件,采用同一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如图11所示,电磁切换阀包括主阀100,主阀100包括阀体1,阀体1可以采用金属如不锈钢加工而成,阀体1包括阀体主体部11和第一套筒部120、第二套筒部130。阀体主体部11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记载的各种成型方法,即既可以采用截面为方形的不锈钢型材截取其中一段加工而成,也可以多个板状部件拼接而成。阀体主体部11包括第一板状部111和围绕部112,围绕部112的形状不局限于平板,比如可以是弧面状或圆柱面状或者多段弧面状连接而成。阀体主体部11设置有第一接口部1121,用于与第一接管31固定连接。第一板状部111开设有三个第二接口部1122,分别用于与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固定连接。第一接口部1121与3个第二接口部1122相对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为四通阀,第二接口部1122的数量设置为3个,当应用于三通阀结构时,第二接管部1122可以设置为2个。阀体主体部11的内部,位于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阀座2,阀座2与阀体主体部11固定连接。
在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6、活塞组件以及连杆5,其中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42。第一活塞41与连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42与连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杆5开设有贯通孔,与滑块6相卡合限位,这样,当连杆5作左右方向的位移时,能够带动滑块6一起移动。滑块6大致倒扣的碗状结构,在图11所示的位置,滑块6的内腔将第三接管33与第四接管34内的空间导通,当滑块6向左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滑块6的内腔又能将第二接管32与第三接管33内的空间导通。第一活塞41能够沿着第一套筒部120的部分内壁滑动,第二活塞42能够沿着第二套筒部130的部分内壁滑动,这样,活塞组件就将阀腔分成了第一阀腔411、第二阀腔412、第三阀腔413,当各阀腔之间压力不同,而产生压差力的时候,该压差力就能够推动活塞组件、连杆5及滑块6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二接管32与第三接管33的内部空间导通,或者使第三接管33与第四接管34的内部空间导通。
阀体主体部1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部120和第二套筒部130,第一套筒部120的用于与第一活塞41配合的部分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第二套筒部130的用于与第二活塞42配合的部分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
下面以第一套筒部120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套筒部130可以采用与第一套筒部120相同的结构。第一套筒部120包括第一连接部1202、第一活塞容纳部1201、第一端面部1204。如图12所示,第一套筒部120整体为一体结构,即采用同一板材经冲压加工而成,第一连接部1202的外缘部的形状与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的形状相适应,第一连接部1202与阀体主体部11的一端开口定位后实施焊接比如激光焊后固定连接。
第一套筒部120包括第一小径部1203,第一小径部1203相对第一活塞部1201更靠近第一端面部1204,即第一小径部1203位于远离第一连接部1202的一侧。第一活塞容纳部1201的内径与第一活塞41的外径相匹配,使得第一活塞41能够在第一活塞容纳部1201所限定的长度范围内进行滑动,以改变随第一活塞41一起运动的滑块6相对于阀座2的相对位置。第一小径部1203的内径小于第一活塞容纳部1201的内径,使得第一小径部1203和第一活塞容纳部1201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部1206,当第一活塞41在第一活塞容纳部1201内朝向第一小径部1203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受到第一台阶部1206的限制而无法继续发生位移。第一小径部1203与第一连接部1202、第一活塞容纳部1201、第一端面部1204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小径部1203的壁部设置有贯穿的衬套孔部1205,用于与第一衬套81配合,第一衬套81为小圆筒状,并且至少部份第一衬套81伸入第一小径部1203的内部,即第一衬套81的至少部相对第一小径部1203的内壁面向内凸出。由于第一小径部1203和第一活塞容纳部1201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部1206,第一活塞41无法整体进入第一小径部1203的内部空间,这样,即使第一衬套81伸入第一小径部1203的内部,也不会与第一活塞41发生干涉现象,即不会对第一活塞41的滑动造成阻碍。通常,由于阀体或套筒的材料相对较薄,为了确保衬套与阀体的配合长度,并且避免对活塞造成干涉,通常需要在阀体或套筒上设置翻边,以形成足够的配合长度。而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去限制第一衬套的插入深度,那么就可以不在第一套筒部的第一衬套孔部1205上设置翻边,如图11所示。或者仅设置较小的翻边高度。
本实施提供的第一套筒部结构,采用一体成型,衬套孔部距离第一连接部的焊接部位较远,在焊接时,焊料不易流到衬套孔部的附近部位,也就有效地减少了插入第一衬套的毛细管发生焊堵的可能性。
第一端面部1204具有朝向远离第一连接部1202的方向凸起的弧状端面。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部1204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呈球面状,并且至少部分呈球面状的第一端面部朝向与第一连接部1202相反的方向凸出。这种结构有利于减少在衬套孔部1205的冲压操作时所产生的应力,从而改善小孔的边缘受力过大而出现开裂的隐患。
第二套筒部130可以采用与第一套筒部120相同的结构制成,第二套筒部130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活塞容纳部、第二端面部,第二套筒部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可以等效替代。即,可以批量加工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套筒部120,然后将其中一个第一套筒部120安装在阀体主体部的另一端,即为本实施例的第二套筒部,因此,为避免说明书过于冗长,不再对第二套筒部130的结构再次进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参考上述第一套筒部120的结构描述即可理解第二套筒部130的结构。
下面以第一套筒部120为例,详细说明其制造方法。
如图14所示,准备不锈钢板材T作为母材,然后采用压力机等切割方法将待加工件T1从母材上落料分离出来。待加工件T1大体呈圆板状。然后通过冲压,即沿着待加工件T1的垂直于其平面的方向施加压力,使待加工件T1形成大体呈一端封闭的圆筒状,包括圆筒部T11及翻边部T12,翻边部T12位于圆筒部T11的开口侧。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冲压,使圆筒部T11的直径减少、高度增加,形成新的圆筒部T111;使翻边部T12的面积增大,形成新的翻边部T121;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冲压,使圆筒部T111的直径减少、高度增加,形成新的圆筒部T112;使翻边部T121的面积增大,形成新的翻边部T122;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冲压,使圆筒部T112的直径减少、高度增加,形成新的圆筒部T113,使翻边部T122的面积增大,形成新的翻边部T123。
在圆筒部T113和翻边部T123的基础上,通过拉伸,形成新的圆筒部T114和新的翻边部T124,并且在圆筒部T114的上方形成直径小于圆筒部T114的小圆筒部T13,小圆筒部T13的端部为外凸呈弧状的弧状部T14。
实施整形操作,分别对小圆筒部T13以及圆筒部T114、翻边部T124进行整形,特别是翻边部T124部位,以减少由于多次拉伸而造成的翻边位置的材料壁厚不均匀,即,通过整形,使翻边部T124的平面度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圆筒部T114就形成了本实施的第一活塞容纳部1201,小圆筒部T13就形成了本实施例的第一小径部1203,弧状部T14就形成了本实施例的第一端面部1204。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对翻边部T124进行冲裁操作,切除多余的翻边部材料,使翻边部的外缘形状与阀体主体部11的外缘形状相匹配,如果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为方形,则可以将翻边部T124冲裁成方形,形成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202。
对第一小径部1203的壁部实施冲孔操作,在壁部形成贯穿的衬套孔部。
通过以上步骤,获得第一套筒部120,第一套筒部120的第一连接部的外缘部与阀体主体部的外缘部定位并实施焊接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次冲压后获得的圆筒部T11和翻边部T12,再次进行了3次冲压后,再通过拉伸成型出小圆筒部T13,实际上并不需要限定冲压次数,也可以一次冲压成型。请参照图15-图16,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套筒部的外观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套筒部的制造方法示意图。在这种结构中,准备不锈钢板材T作为母材,然后采用压力机等切割方法将待加工件T1从母材上落料分离出来。待加工件T1大体呈圆板状。然后通过冲压,即沿着待加工件T1的垂直于其平面的方向施加压力,使待加工件T1形成大体呈一端封闭的圆筒状,包括圆筒部T113'及翻边部T123',翻边部T123'位于圆筒部T113'的开口侧。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对翻边部T123'进行冲裁操作,切除多余的翻边部材料,使翻边部的外缘形状与阀体主体部11的外缘形状相匹配,如果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为方形,则可以将翻边部T123'冲裁成方形,形成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202。
然后在圆筒部T113'的壁部冲出衬套孔部1205',用于与第一衬套配合并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冲出衬套孔部1205'之前,也可以和上一实施例一样先拉伸出一个小径部,然后将衬套孔部冲制在小径部的壁部;本实施例中,不再冲制小径部,而是直接在圆筒部的壁部加工出衬套孔部。这种结构的第一套筒部由于没有位于小径部和圆筒部之间的台阶部,因此需要再设置一个定位结构,以限定活塞的行程。这种定位结构可以采用通用的刻槽等方式,即在圆筒部的外壁施加压力,使一部分筒体向内凸出,如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图4所示的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适于使用的通用的定位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7-图20,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剖视图;图18为图17的A部放大图;图1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阀座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阀座结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主要侧重点在于阀座与阀体、接管的配合关系,这种配合关系适用于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电磁切换阀的实施例。为了便于对各实施例进行针对性描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直观了解各实施例存在的不同,在对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对于电磁切换阀中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如图17所示,电磁切换阀包括主阀100,主阀100包括阀体1,阀体1可以采用金属如不锈钢加工而成,阀体1包括阀体主体部11和第一套筒部120、第二套筒部130。阀体主体部11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记载的各种成型方法,即既可以采用截面为方形的不锈钢型材截取其中一段加工而成,也可以多个板状部件拼接而成。阀体主体部11包括第一板状部111和围绕部112,围绕部112的形状不局限于平板,比如可以是弧面状或圆柱面状或者多段弧面状连接而成。本实施例中,阀体主体部11具有第二板状部1123,第二板状部1123设置有第一接口部1121,用于与第一接管31固定连接。第一板状部111开设有三个第二接口部1122,分别用于与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固定连接。第一接口部1121与3个第二接口部1122相对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为四通阀,第二接口部1122的数量设置为3个,当应用于三通阀结构时,第二接管部1122可以设置为2个。阀体主体部11的内部,位于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阀座2,阀座2与阀体主体部11固定连接。
在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6、活塞组件以及连杆5,其中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42。第一活塞41与连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42与连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杆5开设有贯通孔,与滑块6相卡合限位,这样,当连杆5作左右方向的位移时,能够带动滑块6一起移动。滑块6大致倒扣的碗状结构,在图17所示的位置,滑块6的内腔将第三接管33与第四接管34内的空间导通,当滑块6向左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滑块6的内腔又能将第二接管32与第三接管33内的空间导通。第一活塞41能够沿着第一套筒部120的部分内壁滑动,第二活塞42能够沿着第二套筒部130的部分内壁滑动。
阀体主体部1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部120和第二套筒部130,第一套筒部120的用于与第一活塞41配合的部分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第二套筒部130的用于与第二活塞42配合的部分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第一套筒部120和第二套筒部130可以采用第四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当然也不局限于此。第一套筒部120与阀体主体部11的端部定位后实施焊接比如激光焊后固定连接。
阀座2大体呈板状结构,可以采用不锈钢板材加工成型。如图19、20所示,阀座2位于阀体主体部11的内侧。阀座2具有板状面21和第一配合部22,其中,第一配合部22的一部分与阀体主体部11的第一板状部111的内缘面相抵接,板状面21呈光滑的平面状,滑块6能够在板状面21的表面作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以图17的视图为基准),阀座2包括三个阀座孔部,即第一阀座孔部23、第二阀座孔部24、第三阀座孔部2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如果在三通阀中,那么只需设置两个阀座孔部即可,依此类推。阀座2与第一板状部111固定连接,第一板状部111具有第二配合部1111,第一配合部22与第二配合部1111焊接固定。并且各阀座孔部与阀体主体部11设置的各第二接口部对应设置,即阀座孔部所限定的空间能够将接管的内部空间与滑块6的内部空间导通。本实施例提供的阀座与阀体主体部、阀体主体部与接管的配合结构,加工工艺相对简单,阀座采用不锈钢板材,三个阀座孔部可以方便地通过冲压成型,并且原材料采用不锈钢板加工,尺寸精度容易控制,阀座的材料成本也相对更低。
如图18所示,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分别插入各第二接口部1122,第二接口部1122的内壁面形成第三配合部11221,第三配合部11221与接管的端部的外壁部配合并焊接固定。接管的端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接口部1122内。并且接管与阀座2的第一配合部22具有预设的间距H。在加工过程中,接管的端面部321与阀座2之间的间距H可以设置为与焊环8的直径大致相同,这样,就可以利用接管将焊环8夹持在接管的端部321与第一配合部22之间。
这样,阀座2的第一配合部22与阀体主体部11的第二配合部1111配合并固定连接,第二接口部1122的第三配合部11221与接管的端部的外壁部配合并固定连接,而各接管不与阀座2直接抵接。这种结构,阀座与阀体、阀体与接管各自相互配合,而不是三个部件互相配合,这样,配合间隙相对更好。并且,由于接管不与阀座直接抵接,在接管压装时,压装力较小,能有效减少阀座产生变形的风险。
在制造时,先将阀座2与第一板状部111固定连接实现预定位,比如可以采用点焊的方式,使阀座2的第一配合部22与第一板状部111的第二配合部1111固定连接。并在各接管的端部与阀座2的第一配合部22之间放置焊环,将接管的端部压入第二接口部1122,使接管的端面部321与阀座2的第一配合部22之间具有间距H,此时,间距H所限定的空间部分被焊环8所占据。接管与第二接口部1122之间可以及采用紧配合,这样,接管和焊环就不容易掉落。本实施例提供的焊环放置在阀座面与第一板状部弯折成第二接口部的部位之间,焊料在熔化后只需填充阀座与第一板状部的接触面、接管与第二接口部之间的接触面,焊接面积相对较小。
将上述组合件放入隧道炉中实施炉焊,焊环8熔化并通过毛细作用至少部分填充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配合部与接管的端部的外壁部的间隙,使阀座2、第二接口部1122、接管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阀座为板状件,体积相对更小,炉焊后阀座的板状面在炉焊后的形变量也相对较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各自针对不同的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可以经过各种组合以获得更多的实施例,本说明书无法一一穷举。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的组合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导阀、支架,所述主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接口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主体部;所述阀体主体部包括第一板状部、第二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第一接口部设置于所述围绕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接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部;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部分表面相抵接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抵接部、支撑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抵接部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平面部设置于所述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焊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数量为1个,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抵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抵接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架固定部和连接架支撑部,所述连接架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固定部,所述抵接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架固定部与所述支撑部及所述抵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支架固定部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部的表面与所述导阀的外缘面相匹配,所述支架固定部设置有安装孔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部、所述第二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板状部、所述第二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主体部为一体成型材料制成,所述围绕部包括第三板状部和第四板状部,所述第一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三板状部,所述阀体主体部的纵向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撑部、支架固定部,所述平面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板状部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架固定部与所述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支架固定部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CN202110708620.0A 2021-06-25 2021-06-25 电磁切换阀 Pending CN1155233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8620.0A CN115523335A (zh) 2021-06-25 2021-06-25 电磁切换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8620.0A CN115523335A (zh) 2021-06-25 2021-06-25 电磁切换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3335A true CN115523335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694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8620.0A Pending CN115523335A (zh) 2021-06-25 2021-06-25 电磁切换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33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78200B1 (en) End cover and four-way reversing valve using the sam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6239547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の弁本体、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20137191A1 (ja) 流路切換弁
CN115523335A (zh) 电磁切换阀
CN115523337A (zh) 电磁切换阀
CN115523336A (zh) 电磁切换阀
JP6500072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の弁本体、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9129190A1 (zh) 电磁切换阀
JP2021156393A (ja) パイロット式電磁弁
CN109973682B (zh) 电磁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H09229214A (ja) 四方切換弁
CN111473146B (zh) 带一体式阀座的空调用不锈钢四通换向阀主阀及加工方法
JP6500073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
CN113028120A (zh) 电磁切换阀
CN101663522B (zh) 单件式金属孔口管和包括单件式金属孔口管的电磁阀
KR102409921B1 (ko) 파일럿 밸브, 파일럿 밸브 장착 어셈블리 및 리버싱 밸브 그룹
CN216407808U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
CN109990113B (zh) 电磁切换阀及活塞
CN109990115B (zh) 电磁切换阀
CN113446402A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JP7555369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4838182B (zh) 电磁切换阀
CN114838183B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
CN117537123A (zh) 电磁切换阀
CN114838181A (zh) 电磁切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