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0474B - 布线构件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布线构件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0474B
CN114830474B CN202080087991.5A CN202080087991A CN114830474B CN 114830474 B CN114830474 B CN 114830474B CN 202080087991 A CN202080087991 A CN 202080087991A CN 114830474 B CN114830474 B CN 114830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meandering
groove
electric wire
wi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79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0474A (zh
Inventor
菊田高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327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6346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30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0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0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0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吸收公差的布线构件及线束。线束(10)具有布线构件(40)。布线构件(40)具有:柱状的主体部(41);和槽部(42),形成于主体部(41)的外周面,并且收纳电线(20)。槽部(42)具有以一边蛇行一边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蛇行部(45)。线束(10)具有电线(20),收纳于布线构件(40)的槽部(42),沿着槽部(42)布线。

Description

布线构件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布线构件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具备将高电压的电池和逆变器等电气设备间电连接的电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线束中,通过使电线具有柔软性,从而利用电线吸收电线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尺寸公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8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的线束中,需要使大电流流动,实现电线的大径化。但是,当电线大径化、即电线变粗时,则电线的刚性变高,电线变得难以挠曲。于是,难以吸收电线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尺寸公差等公差。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吸收公差的布线构件及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布线构件具有:柱状的主体部;和槽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并且收纳电线,所述槽部具有蛇行部,所述蛇行部以一边蛇行一边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本公开的线束具有:所述布线构件;和所述电线,收纳于所述槽部,沿着所述槽部布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布线构件及线束,起到能吸收公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构成图。
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布线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俯视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剖面图(图4中的5-5线剖面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剖面图(图4中的6-6线剖面图)。
图7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剖面图(图4中的7-7线剖面图)。
图8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剖面图(图4中的8-8线剖面图)。
图9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示意横剖面图(图4中的9-9线剖面图)。
图10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作用的示意俯视图。
图1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作用的示意侧视图。
图12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横剖面图。
图13是示出变更例的线束的示意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1]本公开的布线构件具有:柱状的主体部;和槽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并且收纳电线,所述槽部具有蛇行部,所述蛇行部以一边蛇行一边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根据该构成,在形成于主体部的外周面的槽部形成有一边蛇行一边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蛇行部。通过形成该蛇行部,从而槽部的全长比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间的最短距离形成得长。当电线沿着该蛇行部布线时,能够与蛇行部的形状相应地将电线蛇行地布线。由此,能够将沿着槽部布线的电线以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因此,在蛇行部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伸缩的情况下,电线也能够追从该伸缩而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伸缩。通过这样使电线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伸缩,能够吸收例如电线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尺寸公差等公差。
[2]优选的是,所述蛇行部以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蛇行的方式形成。
根据该构成,蛇行部以在主体部的周向蛇行的方式形成。因此,与例如蛇行部在主体部的径向蛇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的径向的尺寸大型化。
[3]优选的是,所述蛇行部的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具有U字的形状。
根据该构成,通过沿着蛇行部的U字布设电线,能够使该电线以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
[4]优选的是,所述蛇行部的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具有S字的形状。
根据该构成,通过沿着蛇行部的S字布设电线,能够将该电线以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
[5]优选的是,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所述槽部,所述各槽部具有所述蛇行部。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多个槽部单独地布设电线。因此,能够将多条电线以分支的状态布线于各槽部。
[6]优选的是,所述多个槽部以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根据该构成,多个槽部以主体部的中心轴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因此,当多条电线沿着多个槽部布线时,能够将该多条电线以主体部的中心轴为中心配置成放射状。
[7]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端部形成为纺锤状。根据该构成,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端部形成为纺锤状。由此,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与其他部分相比能够减小主体部的外周面和电线的外周面的台阶。因此,能够将例如用于将布线构件固定于电线的外周面的固定构件适当设置于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端部。
[8]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具有将所述主体部在轴线方向贯穿的贯穿孔,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贯穿孔的外周面。
根据该构成,相对于槽部独立地将贯穿孔形成于主体部。因此,能够在槽部和贯穿孔单独地布设电线。由此,能够将多条电线以分支的状态布设于槽部和贯穿孔。
[9]本公开的线束具有:上述[1]至上述[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和所述电线,收纳于所述槽部,沿着所述槽部布设。
根据该构成,在布线构件的主体部的外周面所形成的槽部形成一边蛇行一边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蛇行部。通过形成该蛇行部,从而槽部的全长比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间的最短距离形成得长。当电线沿着该蛇行部布设时,能够与蛇行部的形状相应地将电线蛇行地布设。由此,能够将沿着槽部布设的电线以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长的状态布设。因此,在蛇行部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伸缩的情况下,电线也能够追从该伸缩而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伸缩。通过这样使电线在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伸缩,能够吸收例如电线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尺寸公差等公差。
[10]优选的是,进一步具有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将所述布线构件固定于所述电线的外周面。
根据该构成,利用固定构件,布线构件固定于电线的外周面。由此,能够适当抑制布线构件相对于电线的错位。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布线构件及线束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构成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本说明书中的“平行”、“正交”不仅是严格为平行、正交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平行、正交的情况。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线束10的整体构成)
图1所示的线束10将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电气设备(设备)电连接。线束10例如将设置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V的前部的逆变器11和设置于比该逆变器11靠车辆V的后方的高压电池12电连接。线束10例如以在车辆V的地板下面等通过的方式布线。逆变器11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省略图示)连接。逆变器11由高压电池12的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向电动机供应。高压电池12例如是能供应百数十伏特~数百伏特的高电压的电池。
线束10具有一条或者多条电线20、装配于电线20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C1、将电线20的外周包围的外装构件30、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布线构件40。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六条电线20收纳于外装构件30。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在电线20的长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有四个布线构件40。
(电线20的构成)
电线20形成为长条状。电线20的一端部经由连接器C1与逆变器11连接,电线20的另一端部经由连接器C1与高压电池12连接。电线20例如根据线束10的布线路径形成为弯曲成二维状或者三维状。本实施方式的电线20具有:从与逆变器11连接的连接器C1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部21;设置于直线部21的端部的弯折部22;从弯折部22朝向车辆下方延伸的直线部23;以及设置于直线部23的端部的弯折部24。本实施方式的电线20具有:从弯折部24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部25;设置于直线部25的端部的弯折部26;从弯折部26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直线部27;设置于直线部27的端部的弯折部28;以及从弯折部28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部29。
电线20例如是能与高电压、大电流对应的高压电线。电线20例如既可以是自身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屏蔽电线,也可以是自身不具有电磁屏蔽的非屏蔽电线。电线20例如是具有由导体构成的芯线、和将该芯线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的包覆电线。作为芯线,例如能够使用将多根金属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由内部构成实心结构的柱状的一根金属棒构成的柱状导体、内部构成中空结构的筒状导体等。另外,作为芯线,也可以将绞线、柱状导体、筒状导体组合使用。作为柱状导体,例如能够列举单芯线、汇流条等。本实施方式的电线20的芯线是绞线。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线20具有六条电线20A、20B、20C、20D、20E、20F。在以下说明中,在将电线20A、20B、20C、20D、20E、20F总称的情况下称为“电线20”。
(外装构件30的构成)
如图1所示,外装构件30在整体上呈长筒状。在外装构件30的内部空间收纳有一条或者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条)电线20。外装构件30例如以将多条电线20的外周遍及周向全周包围的方式形成。外装构件30保护收纳于内部的电线20使其不受飞翔物、水滴影响。作为外装构件30,例如能够使用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管、树脂制的保护器、由树脂等构成且具有可挠性的波纹管、橡胶制防水盖、或者将这些组合使用。
(布线构件40的构成)
各布线构件40例如收纳于外装构件30的内部空间。各布线构件40例如以沿着线束10的布线路径延伸的方式形成。各布线构件40例如设置于电线20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多个布线构件40例如在电线20的长度方向上相互分开地设置。布线构件40例如设置于与逆变器11及高压电池12等电气设备连接的电线20的端部附近。布线构件40例如与电线20的弯折部22、24、26、28对应地设置。
如图2所示,各布线构件40例如具有柱状的主体部41和形成于主体部41的外周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槽部42。主体部41例如在整体上形成为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41在整体上形成为圆柱状。
(槽部42的构成)
槽部42以从主体部41的外周面向主体部41的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布线构件40中,六个槽部42A、42B、42C、42D、42E、42F沿着主体部41的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槽部42A~42F例如以主体部41的中心轴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例如,多个槽部42A~42F形成为以主体部41的中心轴为中心在径向上放射状延伸。多个槽部42A~42F例如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多个槽部42A~42F例如形成于主体部41的外周面的周向整体。在以下说明中,在将槽部42A、42B、42C、42D、42E、42F总称的情况下称为“槽部42”。此外,在图2中,将图1所示的外装构件30的图示省略。
如图3所示,主体部41例如具有从主体部41的径向中心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壁部43。多个壁部43例如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各壁部43例如形成为以主体部41的中心轴为中心在径向上放射状延伸。多个壁部43例如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六个壁部43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上设置于各分开π/3[rad]的位置。各壁部43例如以沿着主体部41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各槽部42通过在主体部41的周向相邻的两个壁部43构成。即,通过被在主体部41的周向相邻的两个壁部43包围的空间构成各槽部42。各槽部42例如以遍及主体部41的中心轴延伸的轴线方向的全长延伸的方式形成。各槽部42的横剖面形状、也就是通过与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将槽部42切断的剖面形状能够设为任意形状。各槽部42的横剖面形状例如能够形成为多边形、半圆状或者扁平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各槽部42的横剖面形状形成为三角形。本实施方式的各槽部42的横剖面形状形成为在主体部41的外周侧开口的三角形。本实施方式的各槽部42的横剖面形状形成为随着从主体部41的径向中心朝向径向外侧,在主体部41的周向延伸的槽宽变大的三角形。
各槽部42例如具有直线部44、蛇行部45以及直线部46。直线部44、46例如以沿着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轴线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直线部44、46例如以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隔着蛇行部45的方式形成。直线部44、46例如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上设置于彼此相同的位置。即,直线部44、46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沿着与该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一直线上。蛇行部45例如以蛇行并且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各槽部42中,直线部44、蛇行部45以及直线部46连续地形成。在以下说明中,将直线部44、蛇行部45以及直线部46排列的方向称为槽部42(直线部44、46及蛇行部45)的长度方向。
(蛇行部45的构成)
蛇行部45例如以在主体部41的周向蛇行的方式形成。蛇行部45例如以向主体部41的周向的一方向和其相反方向交替地蛇行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蛇行部45在主体部41的径向上不蛇行。即,本实施方式的蛇行部45的深度遍及蛇行部45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形成为恒定。
如图4所示,蛇行部45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为两个)弯曲部45A、45B。蛇行部45的例如从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具有U字状的形状。例如,蛇行部45的从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形成为沿着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呈U字状连续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蛇行部45的从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形成为S字状。此外,在图4中,将图1所示的外装构件30的图示省略。
(弯曲部45A的构成)
弯曲部45A例如与直线部44连续地形成。弯曲部45A例如以从直线部44向主体部41的周向的一方向(图中的上方)扩展的方式形成。弯曲部45A的例如从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形成为U字状。从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弯曲部45A的平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在向比直线部44靠主体部41的周向的一方向突出的部分弯曲的形状。弯曲部45A的槽宽例如设定成与直线部44的槽宽相同的宽度。
(弯曲部45B的构成)
例如,弯曲部45B的一端部与弯曲部45A连续地形成,并且弯曲部45B的另一端部与直线部46连续地形成。弯曲部45B例如以从直线部46向主体部41的周向的相反方向(图中的下方)扩展的方式形成。弯曲部45B的例如从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具有U字状。从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弯曲部45B的平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在向比直线部46靠主体部41的周向的相反方向突出的部分弯曲的形状。弯曲部45B的槽宽例如设定成与直线部46的槽宽相同的宽度,并且设定成与弯曲部45A的槽宽相同的宽度。例如,在各槽部42中,直线部44、蛇行部45(弯曲部45A、45B)以及直线部46设定成相同槽宽。
在布线构件40中,通过设置蛇行部45,从而各槽部42的长度方向的全长比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41A、41B间的最短距离长。
如图3所示,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41A、41B例如形成为纺锤状。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例如以随着离开蛇行部45而变细的方式形成。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例如形成为顶端变细形状。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形成为圆锥状。在此,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分别设置于形成有直线部44、46的部分的主体部41。构成直线部44、46的壁部43在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分别以随着离开蛇行部45,主体部41的径向的长度变短的方式形成。
布线构件40例如是形成有直线部44的部分的主体部41、形成有蛇行部45的部分的主体部41、以及形成有直线部46的部分的主体部41连续地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部件。布线构件40的例如形成有直线部44的部分的主体部41、形成有蛇行部45的部分的主体部41、以及形成有直线部46的部分的主体部41全都利用相同材料构成。作为布线构件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能伸缩的材料。作为布线构件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橡胶、弹性体等弹性材料。
(电线20的布线)
如图2所示,在各槽部42A~42F例如收纳有一条或者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条)电线20。在本实施方式中,六条电线20A~20F分别单独地收纳于六个槽部42A~42F。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槽部42A~42F各收纳有一条电线20A~20F。具体地讲,在槽部42A收纳有电线20A,在槽部42B收纳有电线20B,在槽部42C收纳有电线20C。另外,在槽部42D收纳有电线20D,在槽部42E收纳有电线20E,在槽部42F收纳有电线20F。
如图4所示,电线20A~20F在没有收纳于布线构件40的槽部42A~42F的部分将六条电线20A~20F集中地布线。例如,没有收纳于布线构件40的槽部42A~42F中的部分的电线20A~20F被胶带构件等捆扎而布线。此时,如图5所示,六条电线20A~20F收纳于外装构件30的内部。
如图4所示,电线20A~20F例如各分支一条,单独地收纳于布线构件40的槽部42A~42F,沿着槽部42A~42F布线。此时,各电线20A~20F沿着各槽部42A~42F的直线部44、蛇行部45以及直线部46布线。
如图4及图6所示,各电线20A~20F首先沿着各槽部42A~42F的直线部44布线。各电线20A~20F在槽部42A~42F的直线部44内以沿着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布线。此时,如图6所示,六条电线20A~20F及布线构件40收纳于外装构件30的内部。
如图4所示,各电线20A~20F接续直线部44沿着蛇行部45的弯曲部45A布线。由此,各电线20A~20F以沿着弯曲部45A在主体部41的周向蛇行的方式布线。此时,如图7所示,布线于弯曲部45A的各电线20A~20F布线于与布线于直线部44的情况(参照图6)相比在主体部41的周向旋转约π/3[rad]的位置。例如,布线于弯曲部45A的各电线20A~20F布线于从布线于直线部44的位置(参照图6)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上左旋转(逆时针转)约π/3[rad]的位置。
如图4所示,各电线20A~20F接续弯曲部45A沿着弯曲部45B布线。由此,各电线20A~20F以沿着弯曲部45B在主体部41的周向蛇行的方式布线。此时,如图8所示,布线于弯曲部45B的各电线20A~20F布线于与布线于弯曲部45A的情况(参照图7)相比在主体部41的周向旋转约2π/3[rad]的位置。例如,布线于弯曲部45B的各电线20A~20F布线于从布线于弯曲部45A的位置(参照图7)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上右旋转(顺时针转)约2π/3[rad]的位置。例如,布线于弯曲部45B的各电线20A~20F布线于从布线于直线部44的位置(参照图6)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上右旋转约π/3[rad]的位置。
如图4所示,各电线20A~20F接续弯曲部45B沿着直线部46布线。各电线20A~20F在槽部42A~42F的直线部46内以沿着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布线。此时,如图9所示,布线于直线部46的各电线20A~20F布线于与布线于弯曲部45B的情况(参照图8)相比向主体部41的周向旋转约π/3[rad]的位置。例如,布线于直线部46的各电线20A~20F布线于从布线于弯曲部45B的位置(参照图8)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上左旋转约π/3[rad]的位置。
如图4所示,各电线20A~20F通过沿着各槽部42A~42F的蛇行部45布线,从而以在主体部41的周向蛇行的方式布线。本实施方式的各电线20A~20F通过沿着蛇行部45的两个弯曲部45A、45B布线,从而以在主体部41的周向蛇行两次的方式布线。因此,沿着槽部42布线的各电线20A~20F以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
(固定构件60的构成)
布线构件40例如由固定构件60固定于电线20。固定构件60例如以将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41A、41B固定于从布线构件40导出的电线20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作为固定构件60,例如能够使用胶带构件、捆束带、紧固带等。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60是在一面具有粘贴层的胶带构件。
固定构件60例如遍及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的外周面和从布线构件40导出的电线20的外周面缠绕。固定构件60例如针对从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的外周面到电线20的外周面为止的范围连续地缠绕。此时,因为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形成为纺锤状,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形成为顶端变细形状,所以利用固定构件60容易将布线构件40和电线20固定。固定构件60例如具有重叠缠绕的结构。在此,所谓重叠缠绕的结构是以固定构件60的宽度方向上的预定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将固定构件60卷绕成螺旋状的结构。作为重叠缠绕的结构,例如优选是半叠缠绕的结构。在此,所谓半叠缠绕的结构是以固定构件60的在宽度方向上成为大致一半的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将固定构件60卷绕成螺旋状的结构。
固定构件60例如仅设置于主体部41中形成有直线部44、46的主体部41的外周面。换句话讲,固定构件60例如没有设置于主体部41中形成有蛇行部45的主体部41的外周面。
如图6~图9所示,外装构件30例如以将布线构件40的外周包围的方式设置。外装构件30例如以将布线构件40的外周遍及周向全周包围的方式设置。外装构件30例如以将多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方式设置。外装构件30例如以将多条电线20的外周遍及周向全周包围的方式设置。
(布线构件40的作用)
接着,对布线构件4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布线构件40的主体部41的外周面所形成的槽部42形成有一边蛇行一边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蛇行部45。通过形成该蛇行部45,从而槽部42的全长比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41A、41B间的最短距离长。当沿着该蛇行部45布设电线20时,能够与蛇行部45的形状相应地将电线20蛇行地布线。由此,能够使沿着槽部42布线的电线20以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因此,在蛇行部45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缩的情况下,电线20也能够追从该伸缩而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缩。通过这样使电线20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缩,能够吸收例如电线20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尺寸公差等公差。
例如图4所示,电线20以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于蛇行部45内。对槽部42的蛇行部45从该图4所示的状态伸长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当布线构件40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长时,则主体部41中具有蛇行部45的部分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长。即,蛇行部45以接近沿着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状态的方式伸长。于是,在蛇行部45内以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的电线20的余长量追从蛇行部45的伸长而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长。由此,能够使电线20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加长,能够吸收例如电线20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尺寸公差。
接着,对布线构件40布线于电线20的弯折部22(参照图1)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当布线构件40在轴线方向的中途弯折时,例如布线构件40以布线构件40的轴线方向从车辆前后方向变更为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弯折时,则主体部41中具有蛇行部45的部分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长。具体地讲,具有蛇行部45的部分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长,并且蛇行部45以其轴线方向的延伸方向变更的方式弯折。于是,在蛇行部45内以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的电线20的余长量追从蛇行部45的伸长及弯折而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长。由此,能够使电线20的余长量在轴线方向加长并且将电线20弯曲而形成弯折部22,因此能够适当抑制电线20的长度在该弯折部22不足。因此,能够适当抑制电线20在弯折部22断线等问题发生。特别是,在弯折部22的弯曲外侧22A,弯曲量变大,但是能够利用电线20的余长量适当对应该弯曲量。因此,能够适当抑制电线20在弯折部22损伤。这样,通过将布线构件40布线于弯折部22,能够适当抑制由于电线20的长度在该弯折部22不足的原因而损伤电线20的问题发生。进一步地,通过调整蛇行部45的形状来调整电线20的余长,从而无论是弯折部22的曲率半径极其小的情况,还是弯折部22的曲率半径极其大的情况,都能够适当抑制弯折部22中的电线20的损伤。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在布线构件40的主体部41的外周面所形成的槽部42形成有一边蛇行一边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蛇行部45。通过沿着该蛇行部45布设电线20,从而能够将该电线20以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因此,在蛇行部45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缩的情况下,电线20也能够追随该伸缩而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缩。通过这样使电线20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伸缩,从而能够吸收例如电线20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尺寸公差等公差。
(2)将蛇行部45以在主体部41的周向蛇行的方式形成。因此,与例如蛇行部45在主体部41的径向蛇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41的径向的尺寸大型化。
(3)将蛇行部45形成为从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具有S字的形状。根据该构成,通过沿着蛇行部45的S字布设电线20,能够将该电线20以在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余长的状态布线。
(4)在主体部41的外周面,多个槽部42A~42F以主体部41的中心轴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另外,在各槽部42A~42F收纳有电线20A~20F。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多个槽部42A~42F单独地布设电线20A~20F。因此,能够将多条电线20A~20F以分支的状态布线于各槽部42A~42F。
(5)将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的端部41A、41B形成为纺锤状。由此,在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能够使主体部41的外周面和电线20的外周面的台阶比其他部分减小。因此,容易将例如用于将布线构件40固定于电线20的外周面的固定构件60固定于主体部41的端部41A、41B和电线20。由此,利用固定构件60,能够将布线构件40适当固定于电线20。其结果是,能够适当抑制布线构件40相对于电线20错位。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布线构件40的蛇行部45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蛇行部45中的蛇行次数不限定于两次,也可以将蛇行部45中的蛇行次数变更为一次或者三次以上。例如,也可以将蛇行部45中的弯曲部45A省略。
·也可以将从布线构件40的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蛇行部45的平面形状形成为例如具有V字状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将从主体部41的径向观看的蛇行部45的平面形状形成为沿着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呈V字状连续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布线构件40中,将蛇行部45以在主体部41的周向蛇行的方式形成。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蛇行部45以在主体部41的径向、也就是槽部42的深度方向蛇行的方式形成。在该情况下,在槽部42的长度方向上,槽部42的深度被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将多个槽部42A~42F在主体部41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也可以使得在主体部41的周向不等间隔地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槽部42A~42F形成于主体部41的外周面的周向整体,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多个槽部42仅形成于主体部41的外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将多个槽部42仅形成于主体部41的外周面的周向的一半。
·上述实施方式的布线构件40中的槽部42的数量不作特别限定。布线构件40中的槽部42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五个,也可以是七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布线构件40在整体上形成为圆柱状,但是其形状不作特别限定。
例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主体部41形成为将半圆柱和四棱柱组合的形状。该情况下的主体部41例如具有形成为半圆柱状的主体部50和形成为四棱柱状的主体部51。
在主体部50的外周面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为三个)槽部42。槽部42具有图2所示的蛇行部45。在各槽部42收纳有电线20。在主体部51的外周面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为一个)槽部52。槽部52无论具有例如与图2所示的蛇行部45同样的蛇行部还是不具有蛇行部都可以。即,多个槽部42、52中的一部分槽部52也可以不具有蛇行部。在槽部52收纳有一条或者多条(在此为三条)电线20。
例如在槽部52不具有蛇行部、将布线构件40布线于电线20的弯折部的情况下,优选将主体部41中、形成有具有蛇行部45的槽部42的主体部50侧配置于弯曲外侧。
·在图12所示的变更例中,也可以将槽部52省略。
·例如图13所示,在主体部41也可以形成将该主体部41在轴线方向贯穿的贯穿孔41X。图示的例子的贯穿孔41X形成于主体部41的横剖面中的中心。贯穿孔41X的外周面例如遍及主体部41的周向全周连续地形成。即,贯穿孔41X遍及主体部41的周向全周连续地被外周面包围。贯穿孔41X例如不具有图2所示的蛇行部45。
在贯穿孔41X的外周面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为六个)槽部42。槽部42具有图2所示的蛇行部45。在图示的例子中,六个槽部42沿着主体部41的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槽部42例如以贯穿孔41X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各槽部42例如与贯穿孔41X分离地形成。换句话讲,柱状的主体部41也可以具有:内周面,划定将该主体部41在轴线方向贯穿的贯穿孔41X;和外周面,在与主体部41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内周面对置。在该情况下,在主体部41的外周面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为六个)槽部42。
在各槽部42收纳有一条或者多条(在此为一条)电线20。收纳于各槽部42的电线20与贯穿孔41X分离地设置。在贯穿孔41X收纳有一条或者多条(在此为一条)电线20。在贯穿孔41X例如收纳有多条电线20中最粗的电线。收纳于贯穿孔41X的电线20与槽部42分离地设置。
根据该构成,在主体部41形成有槽部42和贯穿孔41X。因此,在槽部42和贯穿孔41X能够单独地布设电线20。由此,能够将多条电线20以分支的状态布线于槽部42和贯穿孔41X。另外,将贯穿孔41X与槽部42分离地形成。因此,通过将例如特别不想受到外在主要因素影响的电线20布线于贯穿孔41X,能够适当抑制该电线20受到外在主要因素影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由相同材料构成布线构件40的整体,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得将形成有直线部44、46的主体部41和形成有蛇行部45的主体部41用不同的材料构成。即使是该情况,形成有蛇行部45的主体部41也由能伸缩的材料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布线构件40的材料,使用能伸缩的材料,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布线构件40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在伸长后断裂的材料。即使是该情况,通过电线20的余长量伴随布线构件40的伸长而伸长,也能够吸收公差。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布线构件40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布线构件40的形状只要是形成有具有蛇行部45的槽部42的形状,则其他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将布线构件40的直线部44、46省略。例如,也可以将布线构件40变更为具有多个蛇行部45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布线构件40设置于电线20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于电线20的长度方向的全长。
·上述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的布线构件40的个数不作特别限定。布线构件40的个数既可以是一个~三个,也可以是五个以上。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装构件30省略。
·也可以使得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装构件30的内部设置电磁屏蔽构件。电磁屏蔽构件例如设置于外装构件30的内周面与电线20的外周面之间。作为电磁屏蔽构件,例如能够使用具有可挠性的编织线、金属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束10具有电线20的条数不作特别限定,能够根据车辆V的规格变更电线20的条数。例如,作为线束10具有的电线,也可以设为追加有将低压电池和各种低电压设备(例如灯、车辆音频等)连接的低压电线的构成。
·车辆V中的逆变器11和高压电池12的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车辆构成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线束10连接的电气设备,采用逆变器11及高压电池12,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于将逆变器11和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连接的线束。即,只要是将搭载于车辆V的电气设备间电连接的结构就能适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线20具体化为高压电线,但是也可以将电线20具体化为低压电线。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意思,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V 车辆
C1 连接器
10 线束
11 逆变器
12 高压电池
20、20A~20F 电线
21、23、25、27、29 直线部
22、24、26、28 弯折部
22A 弯曲外侧
30 外装构件
40 布线构件
41 主体部
41A、41B 端部
41X 贯穿孔
42、42A~42F 槽部
43 壁部
44 直线部
45 蛇行部
45A、45B 弯曲部
46 直线部
50 主体部
51 主体部
52 槽部
60 固定构件

Claims (10)

1.一种布线构件,被收纳在用于收纳一条或者多条电线的外装构件的内部空间,具有:
柱状的主体部;和
槽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并且收纳电线,
所述槽部具有蛇行部,所述蛇行部以一边蛇行一边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所述蛇行部由能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伸缩的材料构成。
2.一种布线构件,具有:
柱状的主体部;和
槽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并且收纳电线,
所述槽部具有蛇行部,所述蛇行部以一边蛇行一边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端部形成为纺锤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蛇行部以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蛇行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蛇行部的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具有U字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蛇行部的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观看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具有S字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所述槽部,
所述多个槽部各自具有所述蛇行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槽部以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所述主体部具有将所述主体部在轴线方向贯穿的贯穿孔,
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贯穿孔的外周面。
9.一种线束,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和
所述电线,收纳于所述槽部,沿着所述槽部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其中,进一步具有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将所述布线构件固定于所述电线的外周面。
CN202080087991.5A 2019-12-24 2020-12-17 布线构件及线束 Active CN114830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2708A JP7363465B2 (ja) 2019-12-24 2019-12-24 配索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9-232708 2019-12-24
PCT/JP2020/047170 WO2021132020A1 (ja) 2019-12-24 2020-12-17 配索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0474A CN114830474A (zh) 2022-07-29
CN114830474B true CN114830474B (zh) 2024-06-28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7049A (ja) * 2011-03-22 2012-10-1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ワイヤハーネス規制棒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7049A (ja) * 2011-03-22 2012-10-1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ワイヤハーネス規制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3046B2 (en) Electric wire and wire harness
JP6002985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中間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309694B2 (en) Wire harness
US10532706B2 (en) Conductive wire and wire harness
WO2015005402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5220941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758112B2 (en) Wire harness
CN111376847B (zh) 线束
WO2015005403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7499253B (zh) 线束
US20220189655A1 (en) Wire harness
US20210203140A1 (en) Wire harness
CN114830474B (zh) 布线构件及线束
JP7363465B2 (ja) 配索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738702B2 (en) Waterproof unit and wire harness
US12027836B2 (en) Routing member and wire harness
JP675749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US11634092B2 (en) Wire harnes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a decrease in insulation reliability
US11646130B2 (en) Wire harnes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a decrease in insulation reliability
JP7384095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230382323A1 (en) Wire harness
JP2021026883A (ja) 複合ケーブル、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複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116249637A (zh) 复合线束
CN116014641A (zh) 线束
JP2018170888A (ja) 経路規制部材、クランプ、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