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7417B - 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27417B CN114827417B CN202210457499.3A CN202210457499A CN114827417B CN 114827417 B CN114827417 B CN 114827417B CN 202210457499 A CN202210457499 A CN 202210457499A CN 114827417 B CN114827417 B CN 1148274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 camera
- heating
- reversible
- lens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410 Micro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58 micro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6041 response to humid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机,包括镜头组件、透光罩、密封件、可逆吸件及热提供件。透光罩盖于镜头组件的前端。密封件密封连接透光罩和镜头组件的前端,在透光罩与镜头组件的前端之间形成密封腔。可逆吸件从密封腔内延伸至密封腔外。可逆吸件包括吸收端和释放端,吸收端位于密封腔内,释放端位于密封腔外,可逆吸件用于通过吸收端吸收密封腔内的水汽。热提供件位于密封腔外,热提供件与释放端热接触,用于加热释放端,以使吸收端的水汽基于毛细原理将水汽引导至释放端,在释放端释放。可逆吸件的结构简单,组装方式简单,且所需安装空间小,使整个摄像机的体积小。在摄像机中设置可逆吸件,还有助于提升镜头的防起雾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机。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摄像机的形态越来越多。镜头是摄像机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件,镜头的防起雾性能直接影响摄像机的成像品质。目前摄像机采用多结构件的组件来达到防起雾的目的,组件结构复杂,且所需安装空间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机,防起雾结构简单且所需安装空间小,还有助于提升镜头的防起雾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机,包括:
镜头组件;
透光罩,盖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
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透光罩和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在所述透光罩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之间形成密封腔;
可逆吸件,从所述密封腔内延伸至所述密封腔外;所述可逆吸件包括吸收端和释放端,所述吸收端位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释放端位于所述密封腔外,所述可逆吸件用于通过所述吸收端吸收所述密封腔内的水汽;及
热提供件,位于所述密封腔外,所述热提供件与所述释放端热接触,用于加热所述释放端,以使所述吸收端的水汽基于毛细原理将所述水汽引导至所述释放端,在所述释放端释放。
可选的,所述摄像机包括外壳和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电路板,所述镜头组件组装于所述外壳,所述镜头组件的后端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位于所述外壳外,所述热提供件包括所述外壳和所述电路板,所述释放端与所述外壳热接触,所述外壳用于传导所述电路板的热量至所述释放端。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外壳外且套设于所述镜头组件外,所述可逆吸件夹设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密封件包括相对的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所述第一密封端的边缘与所述透光罩密封抵接,与所述透光罩和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端与所述外壳密封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端包括第一密封面,所述吸收端贴合于所述第一密封面设置;所述第二密封端包括第二密封面,所述释放端夹持于所述第二密封面与所述外壳之间。
可选的,所述释放端在所述第二密封端的径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端外。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端的边缘相对所述第一密封面在纵向上凸出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面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面的外径。
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面向所述第二密封面的加热面,所述加热面为平面,所述释放端夹持于所述第二密封面与所述加热面之间,且贴合于所述加热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面为平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面为平面。
可选的,所述热提供件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与所述释放端热接触,所述摄像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工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摄像机的开关机状态,在所述摄像机处于开机状态时,控制所述加热件持续性加热或间歇性加热;在所述摄像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所述加热件停止加热。
可选的,所述摄像机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密封腔内的湿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电连接,且用于在所述湿度超过湿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件工作。
可选的,所述摄像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密封腔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且用于根据所述湿度和所述温度,确定所述密封腔内的露点温度,并在所述露点温度超过露点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件工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加热件的加热温度,在所述加热件的加热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件停止工作。
可选的,所述摄像机包括多个所述可逆吸件,多个所述可逆吸件间隔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周侧。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可逆吸件均与所述镜头组件固定且与所述镜头组件一起相对于所述透光罩可转动。
可选的,所述可逆吸件为片状湿巾。
可选的,所述透光罩为弧面透光罩,所述弧面透光罩朝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凸出。
可选的,所述透光罩为平面透光罩。
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机,密封件密封连接透光罩与镜头组件的前端,在透光罩与镜头组件的前端之间形成密封腔,可逆吸件从密封腔内延伸至密封腔外,可逆吸件的吸收端位于密封腔内,可逆吸件的释放端位于密封腔外,可逆吸件用于通过吸收端吸收密封腔内的水汽,热提供件位于密封腔外,与释放端热接触,用于加热释放端,以使吸收端的水汽基于毛细原理将水汽引导至释放端,在释放端释放。可逆吸件的结构简单,所需安装空间小,使整个摄像机的体积小。并且,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摄像机中设置可逆吸件,还有助于提升镜头的防起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摄像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摄像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摄像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可逆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摄像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所示的摄像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的摄像机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7所示的摄像机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至少两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机,包括镜头组件、透光罩、密封件、可逆吸件机及热提供件。透光罩盖于镜头组件的前端。密封件密封连接透光罩和镜头组件的前端,在透光罩与镜头组件的前端之间形成密封腔。可逆吸件从密封腔内延伸至密封腔外。可逆吸件包括吸收端和释放端,吸收端位于密封腔内,释放端位于密封腔外,可逆吸件用于通过吸收端吸收密封腔内的水汽。热提供件位于密封腔外,热提供件与释放端热接触,用于加热释放端,以使吸收端的水汽基于毛细原理将水汽引导至释放端,在释放端释放。可逆吸件的结构简单,组装方式简单,且所需安装空间小,使整个摄像机的体积小。并且,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摄像机中设置可逆吸件,还有助于提升镜头的防起雾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摄像机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摄像机10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摄像机10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摄像机10包括镜头组件101、透光罩102、可逆吸件103、热提供件104及密封件112。透光罩102盖于镜头组件101的前端。密封件112密封连接透光罩102和镜头组件101的前端,在透光罩102与镜头组件101的前端之间形成密封腔105。如图2所示,镜头组件101的前端、密封件112和透光罩102之间形成密封腔105。由于摄像机10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的直径极小,密封件112不能完全阻止水汽进入,长期使用过程中,水汽会不断的缓慢穿透密封件112,进入到密封腔105的内部。因此,设置可逆吸件103,可逆吸件103从密封腔105内延伸至密封腔105外。可逆吸件103包括吸收端106和释放端107。吸收端106位于密封腔105内。释放端107位于密封腔105外。可逆吸件103用于通过吸收端106吸收密封腔105内的水汽。热提供件104位于密封腔105外,热提供件104与释放端107热接触,用于加热释放端107,以使吸收端106的水汽基于毛细原理将水汽引导至释放端107,在释放端107释放。在热提供件104的加热作用下,释放端107被加热,释放端107的水汽减少,水汽浓度降低,从而基于毛细原理,水汽从水汽浓度高的一端(吸收端106)向水汽浓度低(释放端107)的一端传导,水汽在被加热的释放端107释放。
在上述方案中,利用毛细原理,吸收端106吸收的水汽会沿着可逆吸件103移动到释放端107,以恢复可逆吸件103的吸湿作用,不断的对密封腔105内的水汽进行吸收,从而保证密封腔105内的湿度保持低于可产生雾气的湿度条件,有效控制密封腔105内的湿度,避免起雾发生,可以显著提升镜头的防起雾效果,使得密封腔105内长期保持在低湿度状态,可解决包括恶劣环境在内的起雾问题。设置可逆吸件103结构简单,且从密封腔105内延伸至密封腔105外,该种组装方式简单,所需安装空间小,使整个摄像机10的体积小。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摄像机10包括外壳108和与外壳108连接的电路板109。镜头组件101组装于外壳108。镜头组件101的后端位于外壳108内,镜头组件101的前端位于外壳108外。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8包括收容腔120,电路板109组装于收容腔120内。镜头组件101包括镜头座110和组装于镜头座110的镜头111。镜头座110设于镜头111的后端,且位于收容腔120内,并与电路板109连接。透明罩102位于镜头111的前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提供件104包括外壳108和电路板109。在摄像机10工作时,电路板109会产生热量,通过外壳108进行导热。释放端107与外壳108热接触,外壳108用于传导电路板109的热量至释放端107。外壳108不仅起到固定镜头组件101、电路板109的作用;还可以作为散热件,为电路板109进行散热;并且还可以利用该散热的热量为释放端107提供热源。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利用该摄像机10本身的外壳108和电路板109作为热提供件104,在摄像机10工作时,就可实现防起雾的效果,可实现长期防起雾的目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电源,减少组件数量,简化结构,从而减小整个摄像机10的体积。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8为金属件。金属件散热效果好,且质量较轻,成本较低。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密封件112位于外壳108外且套设于镜头组件101外。可逆吸件103夹设于密封件112与镜头组件10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12套设于镜头111的周侧,密封件112的内直径略小于镜头111的外直径,可与镜头111挤压贴合。如此设置,密封件112将可逆吸件103固定于镜头111的周侧,固定稳定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机10的镜头组件101可相对透光罩102旋转任意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12和可逆吸件103均与镜头组件101固定且与镜头组件101一起相对于透光罩102可转动。利用密封件112将可逆吸件103固定于镜头111的周侧,保证在旋转时可逆吸件103不宜脱离于镜头111。与相关技术相比,可逆吸件103的组装方式简单,且部件少,所需安装空间小,适用于更多可旋转活可调节角度的场景,应用场景更多,适配性更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12包括相对的第一密封端113和第二密封端114,第一密封端113的边缘与透光罩102密封抵接,与透光罩102和镜头组件101的前端之间形成密封腔105,第二密封端114与外壳108密封抵接。第一密封端113的边缘与透光罩102密封抵接,可防止密封件112外的水汽进入密封腔105内,可阻止水汽快速流通,在一定的使用场景中可避免雾气的生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12为环体结构且具有弹性,与镜头111的安装较为方便,所需安装空间小,使整个摄像机10的体积较小。
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摄像机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端113包括第一密封面115,吸收端106贴合于第一密封面115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收端106粘贴于第一密封面115,保证吸收端106与贴合度更好,避免摄像机10在旋转时发生错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面115为平面。吸收端106便于贴附固定,贴合度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端113的边缘相对第一密封面115在纵向上凸出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端113为Y型,即可满足密封要求,又可适应镜头111的轴向公差。如此设置,保证第一密封端113的边缘与透明罩102密封连接,使得形成的密封腔具有一定储存水汽的空间,避免产生的水汽凝结在透明罩102上,避免产生雾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端114包括第二密封面116,释放端107夹持于第二密封面116与外壳108之间。释放端107的固定的效果更好,避免摄像机10在旋转时发生错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面116为平面。释放端107与第二密封面116便于固定且贴合度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端107在第二密封端114的径向上延伸至第二密封端114外。如此设置,保证释放端107的释放面积足够大,使吸收端106传输至的水汽都能被释放到外部环境,有利于排出水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面115的外径大于第二密封面116的外径。如此设置,保证吸收端106的吸收面积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水汽,有利于排出水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8包括面向第二密封面116的加热面117,加热面117为平面,释放端107夹持于第二密封面116与加热面117之间,且贴合于加热面117。如此设置,保证释放端107与加热面117的贴合度比较好,增加贴合面积,增加加热面积,从而提高加热速度。也便于释放端107的固定。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摄像机10包括多个可逆吸件103,多个可逆吸件103间隔设于镜头组件101的周侧。通过增加可逆吸件103的数量,可以增加吸收端106的吸收面积,从而提高防起雾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可逆吸件103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可逆吸件103均匀分布于镜头111的周侧。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可逆吸件103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逆吸件103为片状湿巾。片状湿巾便于组装,方便增加和替换,且所需安装空间小,使整个摄像机10的体积较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逆吸件103的材料为微观纤维结构,可受温度影响,通过加热可释放吸收的水汽,可达到反复使用的目的,即环保,又可重复利用,利用率高。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透光罩102为弧面透光罩,弧面透光罩朝远离镜头组件的前端凸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密封腔105内的水汽转移至密封腔105外的方式,不限于采用可逆吸件103,可采用其他可实现水汽转移作用的材料。对于可逆吸件103的加热,不限于利用外壳108和电路板109自身的温度加热。对于需要加快转移速度的使用场景,可增加加热件,对可逆吸件103进行加热。
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摄像机2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所示的摄像机20的截面示意图。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主要区别是,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热提供件204包括加热件218,加热件218与释放端207热接触,摄像机20还包括控制器221(如图6所示),控制器221与加热件218电连接,用于控制加热件218工作。可逆吸件203可受温度影响,而进一步影响释放速度。正常情况下,热提供件104的温度越高,可逆吸件203的释放端207释放水汽的速度越快。热提供件204的温度一般维持在50℃-70℃之间。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温度太高,可加快水汽释放速度,但影响使用寿命。温度太低,会影响水汽释放速度,可能会因水汽释放速度太慢,无法及时排出密封腔205内的水汽,可能会产生雾气,影响镜头211的图像成像。因此,通过控制器221控制加热件218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21集成于电路板209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21也可独立设置。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218设置于外壳208上。加热件218可以贴设于外壳208的加热面217上。加热件218夹设于释放端207与加热面217之间与释放端207热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21用于获取摄像机20的开关机状态,并根据摄像机20的开关机状态控制加热件218。在摄像机20处于开机状态时,控制加热件218加热;在摄像机20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加热件218停止加热。在摄像机20通电开机后,控制加热件218加热,摄像机20关机时,控制加热件218不加热。如此可以在摄像机20工作时,避免密封腔205内有雾气而影响拍摄,而且摄像机20不工作时加热件218不加热,可以节省能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21用于在摄像机20处于开机状态时,控制加热件218持续性加热。在摄像机20处于开机状态时,控制加热件218开始加热,并持续加热。在摄像机20运行期间,控制加热件218持续加热,并在加热件218达到恒定温度(一般低于温度阈值,小于80℃)时,控制加热件218以恒定温度保持加热,持续加热释放端207,促进密封腔205内的水汽排出。如此控制加热件218持续加热,始终保证释放端207的温度,可保证释放端207的水汽持续稳定地释放,从而更有效地吸收密封腔205内的水汽,防雾气效果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21用于在摄像机20处于开机状态时,控制加热件218间歇性加热。在摄像机20处于开机状态时,控制加热件218开始加热,并间歇性加热。在摄像机20运行期间,控制加热件218加热,并控制加热件218的加热时长,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加热,如此间歇性加热。例如,加热件218开启x小时后,关闭y小时,再开启x小时,关闭y小时,以此循环。加热一段时间,加热件218达到一定温度,停止加热,加热件218仍具有一定的余温,仍可以加热释放端207。如此保证,加热件218能够不间断地加热释放端207,促进密封腔205内的水汽排出。如此控制加热件218间隙性加热,在保证释放端207的温度使水汽能够顺利释放的情况下,减少加热件218的工作时长,可以节省能源。与持续性加热相比,延长加热件218的使用寿命。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21用于在摄像机20处于开机状态时,控制加热件218智能加热。摄像机20还包括湿度传感器219,湿度传感器219设于密封腔205内,湿度传感器219用于检测密封腔205内的湿度。控制器221与湿度传感器219电连接,且用于根据湿度控制加热件218工作,其中在湿度超过湿度阈值时控制加热件218工作。控制器221通过湿度传感器219获取密封腔205内的温度,在检测到湿度超出湿度阈值,控制加热件218开启加热。在检测到湿度低于湿度阈值,则控制加热件218停止加热。如此设置,可有效控制加热件218的工作状态,减少加热件218的加热时长,可以节省能源,也可延长加热件218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湿度传感器219可以设置于密封件212上。湿度传感器219可以贴设于密封件212位于密封腔205的一端端面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机2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22,温度传感器222设于密封腔内,温度传感器222用于检测密封腔内的温度;控制器221还与温度传感器222电连接,且用于根据湿度和温度,确定密封腔内的露点温度,并根据露点温度控制加热件工作;其中在露点温度超过露点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件工作。如此设置,利用温度传感器222和湿度传感器219,可以准确计算出露点温度,从而准确获取密封腔205内水汽的含量,检测的准确度更高,从而可以更精准地控制加热件218的加热,更好地提升防起雾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222可以设置于密封件212上。温度传感器222可以贴设于密封件212位于密封腔205的一端端面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温度传感器222。
在上述控制的过程中,控制器221还可以获取加热件218的加热温度,在加热件218的加热温度超过温度阈值(例如80℃)时,控制加热件218停止工作。控制有效控制加热件218,在能够加快释放的情况下,也需考虑加热件218的使用寿命。在超过温度阈值时,及时控制加热件218停止加热,延长加热件218的使用寿命。
图7所示为本申请的摄像机30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未详见描述的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图8所示为图7所示的摄像机30的截面示意图。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比,主要区别是,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透光罩302为平面透光罩。平面透光罩与弧面透光罩相比,安装难度低,且使用场景更多。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加热件318和湿度传感器319,湿度传感器319与控制器321电连接。而未设置温度传感器,但不仅限于此,即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增设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参见前述实施例描述)。与图1至图4相比,主要区别是,摄像机30还包括加热件318和湿度传感器319,湿度传感器319与控制器321电连接。加热件318和湿度传感器319的设置位置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见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
透光罩,盖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
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透光罩和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在所述透光罩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之间形成密封腔;
可逆吸件,从所述密封腔内延伸至所述密封腔外;所述可逆吸件包括吸收端和释放端,所述吸收端位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释放端位于所述密封腔外,所述可逆吸件用于通过所述吸收端吸收所述密封腔内的水汽;及
热提供件,位于所述密封腔外,所述热提供件与所述释放端热接触,用于加热所述释放端,以使所述吸收端的水汽基于毛细原理将所述水汽引导至所述释放端,在所述释放端释放;
所述摄像机包括外壳和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电路板,所述镜头组件组装于所述外壳,所述镜头组件的后端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位于所述外壳外,所述热提供件包括所述外壳和所述电路板,所述释放端与所述外壳热接触,所述外壳用于传导所述电路板的热量至所述释放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外壳外且套设于所述镜头组件外,所述可逆吸件夹设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密封件包括相对的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所述第一密封端的边缘与所述透光罩密封抵接,与所述透光罩和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端与所述外壳密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端包括第一密封面,所述吸收端贴合于所述第一密封面设置;所述第二密封端包括第二密封面,所述释放端夹持于所述第二密封面与所述外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端在所述第二密封端的径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端外;和/或
所述第一密封端的边缘相对所述第一密封面在纵向上凸出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密封面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面的外径;和/或
所述外壳包括面向所述第二密封面的加热面,所述加热面为平面,所述释放端夹持于所述第二密封面与所述加热面之间,且贴合于所述加热面;和/或
所述第一密封面为平面;和/或
所述第二密封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提供件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与所述释放端热接触,所述摄像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摄像机的开关机状态,在所述摄像机处于开机状态时,控制所述加热件持续性加热或间歇性加热;在所述摄像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所述加热件停止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密封腔内的湿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电连接,且用于在所述湿度超过湿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件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密封腔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且用于根据所述湿度和所述温度,确定所述密封腔内的露点温度,并在所述露点温度超过露点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件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加热件的加热温度,在所述加热件的加热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件停止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包括多个所述可逆吸件,多个所述可逆吸件间隔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周侧;和/或
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可逆吸件均与所述镜头组件固定且与所述镜头组件一起相对于所述透光罩可转动;和/或
所述可逆吸件为片状湿巾。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为弧面透光罩,所述弧面透光罩朝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前端凸出;或
所述透光罩为平面透光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7499.3A CN114827417B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摄像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7499.3A CN114827417B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摄像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27417A CN114827417A (zh) | 2022-07-29 |
CN114827417B true CN114827417B (zh) | 2024-07-26 |
Family
ID=8250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57499.3A Active CN114827417B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摄像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274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0057B (zh) * | 2022-12-28 | 2024-04-21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攝影裝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10570A (zh) * | 2021-08-24 | 2021-12-17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机除湿装置及摄像机 |
CN216291184U (zh) * | 2021-12-02 | 2022-04-12 | 杭州海康汽车软件有限公司 | 摄像组件和摄像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05404B1 (ko) * | 2017-07-10 | 2018-11-30 | 주식회사 데일리블록체인 | 방수 특성과 사용성이 개선된 씨씨티브이 카메라 시스템 |
CN108761969B (zh) * | 2018-04-27 | 2021-04-16 | 重庆恩光科技有限公司 | 全密封式监控器 |
CN109319162B (zh) * | 2018-11-28 | 2021-10-22 | 西安亚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无人机中利用正反向形成空气对流的摄像装置 |
CN213862614U (zh) * | 2020-11-19 | 2021-08-03 | 河北雄安正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船载具有避险功能的智能导航仪 |
-
2022
- 2022-04-27 CN CN202210457499.3A patent/CN1148274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10570A (zh) * | 2021-08-24 | 2021-12-17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机除湿装置及摄像机 |
CN216291184U (zh) * | 2021-12-02 | 2022-04-12 | 杭州海康汽车软件有限公司 | 摄像组件和摄像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27417A (zh) | 2022-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27417B (zh) | 摄像机 | |
US20100046231A1 (en) | Led cooling system | |
WO2019024280A1 (zh) | 镜头装置、拍摄设备及无人机 | |
CN108732849A (zh) | 一种停车场出入口识别摄像机的镜头除雾系统 | |
CN216291184U (zh) | 摄像组件和摄像机 | |
CN114460794A (zh) | 一种自动除雾镜头 | |
CN215222325U (zh) | 一种具备高灵敏度的防水摄影相机 | |
JP2010213000A (ja) | 電子カメラ | |
JP2017085325A (ja) | 撮像装置 | |
CN116025881A (zh) | 灯光调节装置、摄影灯和摄影系统 | |
CN214480841U (zh) | 防雾摄像机 | |
CN208836268U (zh) | 一种水下摄像头防结露外壳 | |
CN214480810U (zh) | 镜头视窗、镜头前盖以及防雾摄像机 | |
CN211209766U (zh) | 镜头组件及摄像装置 | |
CN214670082U (zh) | 一种光刻机投影物镜温度均衡装置 | |
CN216351700U (zh) | 一种能够调节光束直径和瞄准对焦的水下束光筒 | |
CN216526691U (zh) | 一种远程建筑工程数据采集装置 | |
CN221887015U (zh) | 自干燥式电子设备 | |
JP2005128375A (ja) | カメラハウジング | |
JP2005265358A (ja) | 集熱パネル装置 | |
CN114554051A (zh) | 摄像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735488U (zh) | 一种光电设备窗口玻璃自动除雾装置 | |
CN210807407U (zh) | 摄像头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981979U (zh) | 一种自清洁视窗 | |
CN212933226U (zh) | 提高散热性能的晒版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