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82C - 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82C
CN1148182C CNB011076623A CN01107662A CN1148182C CN 1148182 C CN1148182 C CN 1148182C CN B011076623 A CNB011076623 A CN B011076623A CN 01107662 A CN01107662 A CN 01107662A CN 1148182 C CN1148182 C CN 114818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ta
tea polyphenols
amyloid
medicin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076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7313A (zh
Inventor
姚志彬
汪华侨
庾照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11076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82C/zh
Publication of CN1317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具有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较佳效果,可用来作为治疗老年性痴呆、血管性淀粉样病变的药物。

Description

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 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是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中的主要成份,它来自于一种跨膜糖蛋白,即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β Precursor Protein,APP),Aβ的不溶性纤维状沉积被认为是导致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主要原因。A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人数急剧上升。现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另外,Aβ聚集和纤维形成还能导致血管性淀粉样病变。
至今仍未能找到对AD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行为学方面的异常症状,改善语言、记忆等认知功能,减缓疾病的发展速度以及延缓病症的发生。药物的运用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针对AD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大量丢失,乙酰胆碱递质严重缺乏,运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增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促进神经元功能的恢复。②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保护细胞免受兴奋性递质细胞毒性作用的攻击。③抗炎药物,由于在老年斑淀粉样变核心的周围存在着反应性胶质细胞,有人因此提出了AD的慢性炎症学说,并利用合适的抗炎药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④神经营养因子,它能特异性的作用于神经元,刺激神经元的可塑性,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存活,维护细胞的功能。⑤其它,如雌激素的替代治疗,脑细胞代谢激活剂,钙离子拮抗剂的运用等。虽然上述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或者来源有限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更缺乏可以肯定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因此,这类药物的运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地困扰着医学界,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成为人们对涉及自身生存条件的新的渴求,人们比以往更注目于天然药物,近年来,人们把这些药物应用于AD的防治已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如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当归芍药散,钩藤散等,既可治疗AD的精神症状,对抗健忘,又能改善患者体质。运用天然药物治疗AD至少有两点优势:(1)作用的多靶点并对人体机能进行整体性的调节;(2)副作用小。因此,对于AD这种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疾病而言,天然药物的开发和运用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虽然天然制剂对AD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每个患者有不同的辨证特征,药物的疗效差异较大,且现有药物重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能阻遏病情的发展。
Aβ聚集和纤维形成还能导致血管性淀粉样病变,进而诱发中风等疾患。迄今为止,没有根治血管性淀粉样病变的药物。
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是从茶科植物茶(Cameliasinensis)中提取的物质,约占绿茶干重的15%~25%,其结构中含多个邻位酚羟基结构,供质子氢的能力很强,其主要含有几个主要儿茶素化合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没食子没食子酸脂(epi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和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食品抗氧化剂,1991年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中国专利88108154已报导其提取方法。李楠等有关于茶多酚的研究进展的综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11(3),140-141],报导了其提供方法及其具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迄今为止,未见有关于茶多酚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用于治疗血管性淀粉样病变、老年性痴呆疾病的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目前治疗老年性痴呆、血管性淀粉样病变无疗效好的药物的缺点,提供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上的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上述几种儿茶素化合物为主的混合物。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方法提取:(1)茶叶→热水浸提→减压浓缩→氯仿(或二氯甲烷)萃取→有机层提取咖啡碱(水层→乙酸乙酯萃取精制茶多酚)。(2)茶叶→冷提→减压浓缩→萃取脂溶性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精制茶多酚。(3)茶叶→80%乙醇(或热水浸提)→吸附剂吸附式有机高分子柱吸附→醇洗脱→浓缩干燥精制茶多酚。(4)茶叶→粉碎→热水浸提→沉淀分离→分离纯化→喷雾干燥。还可以通过88108154专利的提取方法提取。
经过体外实验及加速老化鼠(SAM)的行为学和形态学观察实验表明,茶多酚对Aβ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①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清除引起Aβ聚集的诱发因素;②与Aβ结合阻止其聚集和纤维化;③与Aβ肽自由基结合抑制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④降解已成熟的Aβ纤维,发挥清除淀粉的效应。体内的实验也显示,茶多酚对Aβ样沉积的抑制作用及其改善加速老化鼠学习记忆的能力,进一步提示茶多酚可以干预Aβ纤维聚集、拮抗其神经毒性,达到治疗AD的效果。据李楠等关于茶多酚的研究进展文献资料表明,茶多酚属实际无毒级,且无蓄积毒性,因此茶多酚是实施以Aβ为靶治疗AD的理想药物。当然,由于茶多酚能抑制Aβ聚集和纤维形成,茶多酚便具有治疗血管性淀粉样病变的功效。
本发明的茶多酚制备成抑制Aβ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由于茶多酚能通过血脑屏障达到有效浓度,且能通过胃肠道吸收,可以采用口服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等,也可加入食物中食用,或添加至食品中作为保健食品食用。
本发明的茶多酚也可以与目前治疗AD的西药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如他克林(Tacrine)复方,制成复方制剂,使得在治疗AD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也可以与其它中药如当归药散复方。
下列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无任何限制作用。
实施例1,茶多酚的提取,同中国专利88108154的实施例的方法,以热水浸提绿茶,在浸提液中加入石灰水,分离、洗涤沉淀后,用稀酸进行转溶沉淀,转溶液即为茶多酚溶液。浓缩干燥为粉状茶多酚粗品,转溶液经有机溶制萃取后,浓缩干燥即为粗晶态茶多酚。进一步萃取精制,得精制茶多酚。
实施例2
茶多酚胶囊剂。
取精制茶多酚,加滑石粉,混合,在装胶囊机中分装,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3
茶多酚在体外抑制Aβ的聚集和纤维形成
一、材料和方法
1-40冻干粉用50mM PBS(pH7.4)稀释成0.1%(230μM)Aβ,在室温下(22℃)分别孵育30min和7天,运用透射电镜和硫黄素T(Th-T)荧光分析观察Aβ纤维的形成,以及茶多酚和维生素E(VE)与Aβ在相同百分浓度下共同孵育时对Aβ纤维形成的影响;检测茶多酚和VE在不同浓度(5×10-4%、5×10-3%、5×10-2%)和不同时间(孵育第1、2、3、4、5天)对Aβ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这两种药物对已成熟的Aβ纤维结构的影响。
二、结果
(一)茶多酚抑制Aβ纤维的形成
Aβ在PBS溶液中能自我聚集,产生无定形和纤维型两种结构,单独孵育30min,主要以无定形Aβ存在,未见Aβ纤维形成。孵育7天,可见大量的直而无分枝的Aβ纤维呈晶状聚集,纤维直径约8~10nm,类似于AD脑SP中的Aβ纤维,茶多酚的存在,能显著地阻止Aβ纤维形成,主要表现为无定形的Aβ结构,VE与Aβ共同孵育也可出现Aβ纤维,直径约3~10nm,呈网状分布。茶多酚与VE的协同作用,产生大量直径为3~5nm呈网状分布的Aβ原纤维。Th-T分析显示,茶多酚、VE和它们的协同作用均能显著地降低Aβ的荧光强度,以茶多酚的效果最为显著,在0.1%浓度下三者对Aβ纤维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94.6%、62.3%和88.7%。
(二)茶多酚抑制Aβ纤维形成的剂量和时间效应
茶多酚和VE对Aβ纤维形成的抑制均有浓度依赖性,它们在0.05%浓度附近出现最大抑制率,茶多酚在每一浓度点的抑制率均远远大于VE,且具有较明显的“平台”。茶多酚在每一时间点的荧光强度也显著小于各组,且能延迟在荧光强度曲线中半高峰出现的时间(T1/2)。
(三)茶多酚对成熟Aβ纤维的作用
茶多酚能使成熟的Aβ纤维降解,形成直径约3~5nm,长度小于100nm,散在分布的纤维结构。VE也能改变Aβ纤维的形态,形成直径为3~5nm的Aβ原纤维,并呈丝网状连接。Th-T荧光分析表明,茶多酚比VE更显著地减弱了Aβ纤维的荧光强度。
实施例4
FT-IR法定量研究茶多酚对Aβ肽老化时二级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1-40在50mM PBS(pH7.4)溶液中单独或分别与茶多酚、VE和茶多酚+VE在相同百分浓度(均为0.1%)下共同孵育7天,孵育后的样品真空冷冻干燥处理,与无水溴化钾充分混合制成溴化钾压片,用Nicolet magna 760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检测,根据二阶导数谱采用Gauss和Lorentz功能对原谱进行曲线拟合,定量研究各二级结构的成份和含量,比较各组间二级结构成分的差别。
二、结果
Aβ二级结构成分主要包括自由卷曲、α-螺旋、β-折叠片(伸展结构)和β-转角。Aβ老化7天,β-折叠片的含量约占二级结构总含量的53.2%,与老化30min时β-折叠片的含量相比增加约10%,出现自由卷曲向β-折叠片的转化。茶多酚的存在明显减少β-折叠片(26.4%)的含量。β-转角的含量(23.5%)明显少于老化7天组(32.5%),VE也能减少β-折叠片的含量(30.8%),但对β-转角的影响并不明显(31.4%)。茶多酚与VE的协同作用使β-折叠片含量略有上升(55%),而β-转角的含量(16.7%)显著下降,药物作用的结果抑制了自由卷曲和α-螺旋向β-折叠结构的转化,以茶多酚对β-折叠片和β-转角的影响最为显著。
实施例5
茶多酚对Aβ1-40肽自由基形成的抑制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0.1%Aβ单独或分别与相同百分浓度的茶多酚、VE乳化液和茶多酚+VE在37℃恒温箱中共同孵育,在孵育液中加入50mM的自由基捕捉剂本叔丁基氮酮(PBN),分别在孵育后第1、2、3、6天利用Bruker RCS106电子顺磁共振仪(EPR)检测,分析自由基的性质和药物对自由基的清除率。
二、结果
本实验证实Aβ在老化过程中产生曲线强度比为1∶2∶2∶1的四线谱自由基,以孵育第三天时的信号最强。各药物处理组的EPR谱在四线谱的基础上出现分裂和位移,并在第三天出现最为明显的另一种特征的波谱,至第六天波峰数减半或形成一单峰。茶多酚处理组第三天的波型为半醌自由基的六线谱,曲线强度比为1∶1∶3∶3∶1∶1,第六天则转化成1∶9∶1的三线谱,第二峰的g=2.00057,线宽ΔH=5.43G。VE组第三天形成2∶2∶1∶1四线谱,第六天的EPR谱为一单峰,g=2.00058,线宽ΔH=5.43G。茶多酚和VE共同作用在孵育的第三天产生9∶9∶3∶3∶1∶1的六线谱,而第六天转化成3∶3∶1的三线谱。以第三天EPR谱第二峰的线宽代表各组自由基的强度,计算茶多酚、VE和茶多酚+VE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0.46%、31.28%和36.77%。
实施例6
茶多酚对注入大鼠脑皮质内Aβ1-40纤维形成的干预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9只Wistar大鼠(250~300g)随机分为三组,动物用0.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将0.2%Aβ1-40 5μl注入大鼠脑深皮质的相同部位。一组作对照,另两组分别用茶多酚和VE腹腔注射治疗(100mg/kg·d)。动物存活7天,然后用4%多聚甲醛和0.5%戊二醛灌注固液经左心室、主动脉灌注固定,取注射部位组织作透射电镜,常规包埋,切片,染色,观察Aβ纤维的形态。另一部分组织作冰冻切片,采用甲醇刚果红法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Aβ纤维结构。
二、结果
在Aβ注射部位出现高电子密度沉积物,其周围存在许多吞噬细胞,胞浆中存在着与沉积物电子密度相似的吞噬颗粒。在对照组和VE组的沉积物中出现大量密集的纤维结构,纤维直径约10nm,类似于SP中的Aβ纤维。而在茶多酚处理组中,这些纤维的数目明显减少,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在茶多酚处理组注射部位的偏振光相对较弱。
实施例7
茶多酚治疗加速老化鼠(SAM)的行为学和形态学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2.5月龄雄性SAM-P8随机分为对照组、TA1组、TA2组和VE组(n=5),分别给予正常饮食、0.05%、0.5%茶多酚饮水和500mg VE/kg·diet的特制VE饲料喂养,喂养期为3.5月,然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的百分比),动物处死和取材均参照第四部分的方法进行。组化切片采用Gomori’s六胺银法和PAS染色,显示Aβ淀粉样颗粒,利用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海马CA1区的六胺银染色颗粒(MSG)的灰度、直径(面积)和数目以及不同灰度值下的颗粒分布进行定量分析。
二、结果
(一)行为学测试结果
1.定位航行试验(逃避潜伏期):8个block训练结果显示,对照组、TA1组、TA2组和VE组的逃避潜伏期分别是62.78”、53.94”、36.38”和40.22”,与对照组相比,TA2和VE组逃避潜伏期减少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A1和TA2组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5个block各组的逃避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后3个block的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47.33”)与TA2组(18.16”)和VE组(24.50”)比较,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TA1组的逃避潜伏期(39.17”)也显著地少于TA2组(P<0.05)。
2.空间探索试验(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对照组在平台象限的游泳距离百分比(11.33%)显著小于TA2组(24.35%)和VE组(20.93%),TA1组在平台象限的游泳距离百分比(15.09%)与TA2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MSG组化观察
MSG主要分布于海马、皮质深层、梨状质和小脑。海马的MSG主要成群分布,分布于海马各层。MSG形态为圆形和卵圆形,并表现出不同的密度。PAS染色的结果与MSG非常相似。
(三)对海马CA1区MSG数目、直径和灰度的影响
对海马CA1区MSG数目、直径、面积和灰度的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的颗粒数(896.37±202.14)与TA1组(787.10±130.85)、TA2组(727.44±201.74)和VE组(767.70±146.23)的颗粒数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直径和面积(2.04±0.22um,3.29±0.73um2),显著大于TA1组(1.85±0.14um,2.69±0.35um2)、TA2组(1.69±0.11um,2.26±0.31um2)和VE组(1.79±0.16um,2.53±0.48um2)(P<0.05)。而这种差异在对照组和TA2或VE组之间更为显著(P<0.01)。同时TA1组和TA2组的直径和面积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MSG的平均灰度(92.04±13.24)比较TA1组(76.9±12.83)、TA2组(68.43±12.15)和VE组(69.03±15.7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TA1组和TA2组或VE组之间差异也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TA2和V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MSG在不同灰度区的分布观察,对照组、TA1组、TA2组和VE组在低密度颗粒区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2.05%、36.52%、47.91%和44.65%,即治疗组在低密度区的颗粒数明显增多,相关分析显示,行为学参数的变化与MSG结构参数的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结
一、透射电镜和Th-T荧光分析发现,茶多酚在体外能强烈地抑制Aβ的聚集和纤维形成,并具有剂量的依赖性。同时,它还能明显延迟Aβ老化的时间曲线中半高峰出现的时间(T1/2),表明它不仅可以抑制Aβ的扩布聚集,而且还能阻止或延迟Aβ的核化过程。此外,它还可促使成熟的Aβ纤维降解,具备清除淀粉的效应。其抑制Aβ纤维形成的能力大大强于VE。
二、FT-IR定量研究表明,茶多酚抑制Aβ纤维形成的机制在于它可阻止Aβ老化时β-折叠结构的形成,并促使β-折叠向自由卷曲和α-螺旋转化。
三、EPR的分析结果显示,Aβ在PBS中老化时可产生自由基,茶多酚具有强的清除Aβ肽自由基的能力,并将之转化为更稳定的半醌自由基。对EPR谱的线型特征观察表明,它有比VE更多的供氢位点,从而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四、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能有效地干预外源性Aβ在动物脑内的纤维形成。在以SAM-P8为AD模型的研究中,茶多酚有意义地减小了SAM-P8海马中用六胺银法所显示的Aβ样颗粒的聚集密度、直径和面积,并能显著改善SAM-P8的学习记忆能力。
五、本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对Aβ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①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消除引起Aβ聚集的诱发因素;②与Aβ结合阻止其聚集和纤维化;③与Aβ肽自由基结合抑制Aβ的毒性作用;④降解已成熟的Aβ纤维,发挥清除淀粉的效应。因此茶多酚是实施以Aβ为靶治疗AD这一新的战略思想的理想的候药物。同时体内的实验也显示,茶多酚对Aβ样沉积的抑制作用及其改善SAM-P8学习记忆的能力,进一步提示茶多酚可以通过干预Aβ纤维聚集、拮抗其神经毒性,达到治疗AD的效果。

Claims (5)

1、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β-淀粉样蛋白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1所述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β-淀粉样蛋白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多酚采用口服剂型。
3、根据权利1或2所述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β-淀粉样蛋白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多酚与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西药复方制成复方制剂。
4、根据权利1或2所述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β-淀粉样蛋白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多酚与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药复方制成复方制剂。
5、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β-淀粉样蛋白纤维形成的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多酚添加至食品中制成保健食品。
CNB011076623A 2001-03-23 2001-03-23 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818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076623A CN1148182C (zh) 2001-03-23 2001-03-23 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076623A CN1148182C (zh) 2001-03-23 2001-03-23 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7313A CN1317313A (zh) 2001-10-17
CN1148182C true CN1148182C (zh) 2004-05-05

Family

ID=465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766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8182C (zh) 2001-03-23 2001-03-23 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8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667C (zh) * 2004-05-26 2007-08-2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一种抗帕金森症(pd)复合制剂
CN113812625A (zh) * 2021-06-03 2021-12-21 湖南农业大学 六堡茶在制备防治淀粉样蛋白疾病的功能性产品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7313A (zh) 2001-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6720A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或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thraa Impact of aqueous extract of Neem leaves in lowering blood glucose and lipid profile in stz induced diabetes mellitus mice
CN102784366A (zh) 一种具有醒酒保肝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03142916B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药物
CN1148182C (zh) 茶多酚在制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1714519B (zh) 海蟑螂有机溶剂提取物的应用及组合物
CN107551001A (zh) 一种用于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复合物及其制法
KR101085219B1 (ko) 뇌기능 개선 효능을 갖는 생약 추출물
CN106798854B (zh) 余甘桑叶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25445A (zh) 金线莲提取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CN1272027C (zh)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感染及胆囊结石、胆囊炎的金钱草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KR102127706B1 (ko) 복합 한방 생약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혈행 개선용 제제
CN101804135A (zh) 治疗禽球虫病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369A (zh) 红景天凉茶
CN114931214B (zh) 一种改善听力损伤的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091393A (zh) 一种防治小儿癫痫的脂质体微囊剂
CN1853708A (zh) 中药红豆蔻及其提取物的制药新用途
CN1257735A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46808C (zh)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以及相关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KR101106376B1 (ko) 참가죽그물바탕말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퇴행성 뇌질환 치료 및 예방용 조성물
CN105535246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牙周炎的现代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A2563381C (en) Use of purified sdg as an antioxidant
CN1634241A (zh)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三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52242B1 (ko) 짚신나물 및 단삼의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528387A (zh) 红景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老年痴呆症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