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5973B - 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 - Google Patents

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5973B
CN114815973B CN202110125839.8A CN202110125839A CN114815973B CN 114815973 B CN114815973 B CN 114815973B CN 202110125839 A CN202110125839 A CN 202110125839A CN 114815973 B CN114815973 B CN 114815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thickness
auxiliary
piece
progres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58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15973A (zh
Inventor
徐万琳
张瑞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58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5973B/zh
Priority to US17/356,363 priority patent/US11880236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815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5973A/zh
Priority to US18/528,909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357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5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5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该携带式计算机包含计算机本体及把手;把手能被操作而相对于计算机本体位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把手包含本体组件、活动件及辅助件;本体组件用以提供用户握持;活动件的一端枢接于本体组件,活动件的另一端枢接于计算机本体;辅助件设置于本体组件的一端,且辅助件抵靠于活动件的一侧。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辅助件保持接触。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时,辅助件及本体组件共同固持活动件。

Description

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及把手,特别是一种具有把手的携带式计算机及应用于携带式计算机的把手。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具有把手的强固型笔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把手被收在靠近笔电的位置时,仍然容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晃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主要用以改善现有常见具有把手的笔电,其把手被收在靠近笔电的位置时,仍然容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晃动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携带式计算机,其包含:一计算机本体及一把手。把手能被操作而相对于计算机本体位于一闭合位置及一开启位置,把手包含:一本体组件、一活动件及一辅助件。本体组件用以提供用户握持。活动件的一端枢接于本体组件,活动件的另一端枢接于计算机本体。辅助件设置于活动件与本体组件之间,且辅助件抵靠于活动件的一侧。其中,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辅助件保持接触。其中,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时,辅助件及本体组件共同固持活动件。
优选地,辅助件具有一凹陷部及一渐进部;把手位于闭合位置时,活动件的一部分对应位于凹陷部;辅助件的厚度于渐进部是逐渐地变化,且辅助件的渐进部越靠近凹陷部的厚度越厚;其中,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活动件是于渐进部滑动。
优选地,辅助件还具有一平台部,辅助件于平台部的厚度没有变化,且平台部的厚度小于凹陷部的最低位置的厚度,渐进部厚度较厚的一端是与凹陷部相连接,渐进部厚度较薄的一端是与平台部相连接,渐进部厚度最薄的位置的厚度不小于平台部的厚度。
优选地,把手包含两个活动件及两个辅助件,本体组件包含:一把手本体及两个端盖,两个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把手本体的两端,把手本体与各个端盖之间形成有一枢接结构,活动件的一端与枢接结构相互枢接,各个端盖设置有辅助件。
优选地,各个端盖包含一硬质结构及一弹性结构,各个辅助件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包覆硬质结构的一部分,硬质结构的硬度大于弹性结构的硬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携带式计算机,其包含:一计算机本体及一把手。把手能被操作而相对于计算机本体位于一闭合位置及一开启位置,把手包含:一本体组件、一活动件及一辅助件。本体组件用以提供用户握持。活动件的一端枢接于本体组件,活动件的另一端枢接于计算机本体。辅助件设置于活动件与计算机本体之间,且辅助件抵靠于活动件的一侧。其中,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辅助件保持接触。其中,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时,辅助件及把手本体共同固持活动件。
优选地,辅助件具有一凹陷部及一渐进部;把手位于闭合位置时,活动件的一部分对应位于凹陷部;辅助件的厚度于渐进部是逐渐地变化,且辅助件的渐进部越靠近凹陷部的厚度越厚;其中,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活动件是于渐进部滑动。
优选地,辅助件还具有一平台部,辅助件于平台部的厚度没有变化,且平台部的厚度小于凹陷部的最低位置的厚度,渐进部厚度较厚的一端是与凹陷部相连接,渐进部厚度较薄的一端是与平台部相连接,渐进部厚度最薄的位置的厚度不小于平台部的厚度。
优选地,把手包含两个活动件及两个辅助件,本体组件包含:一把手本体及两个端盖,两个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把手本体的两端,把手本体与各个端盖之间形成有一枢接结构,活动件的一端与枢接结构相互枢接,各个端盖设置有辅助件。
优选地,各个端盖包含一硬质结构及一弹性结构,各个辅助件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包覆硬质结构的一部分,硬质结构的硬度大于弹性结构的硬度。
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把手,其适以可活动地安装于一携带式计算机的一计算机本体,而把手能被操作而相对于计算机本体位于一闭合位置及一开启位置,把手包含:一本体组件、一活动件及一辅助件。本体组件用以提供用户握持。一活动件的一端枢接于本体组件,活动件的另一端枢接于计算机本体。辅助件设置于活动件与本体组件之间,且辅助件抵靠于活动件的一侧。其中,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辅助件保持接触。其中,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时,辅助件及本体组件共同固持活动件。
优选地,辅助件具有一凹陷部及一渐进部;把手位于闭合位置时,活动件的一部分对应位于凹陷部;辅助件的厚度于渐进部是逐渐地变化,且辅助件的渐进部越靠近凹陷部的厚度越厚;其中,把手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活动件是于渐进部滑动。
优选地,辅助件还具有一平台部,辅助件于平台部的厚度没有变化,且平台部的厚度小于凹陷部的最低位置的厚度,渐进部厚度较厚的一端是与凹陷部相连接,渐进部厚度较薄的一端是与平台部相连接,渐进部厚度最薄的位置的厚度不小于平台部的厚度。
优选地,把手包含两个活动件及两个辅助件,本体组件包含:一把手本体及两个端盖,两个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把手本体的两端,把手本体与各个端盖之间形成有一枢接结构,活动件的一端与枢接结构相互枢接,各个端盖设置有辅助件。
优选地,各个端盖包含一硬质结构及一弹性结构,各个辅助件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包覆硬质结构的一部分,硬质结构的硬度大于弹性结构的硬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通过辅助件的设置,可以让把手随持被辅助件及本体组件固持,而把手基本上在任何状态下,都容易发生晃动的问题,借此,可以有效地改善习知把手容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及图4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不同视角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及图6为本发明的把手的不同视角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把手的端盖及辅助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把手位于闭合位置时的活动件及辅助件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把手位于闭合位置时的活动件及辅助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把手位于开启位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把手位于开启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其中一实施例的把手本体及辅助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为例示。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及图4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不同视角的局部分解示意图。本发明携带式计算机100较佳地可以是应用为强固型笔电,但不以此为限。
携带式计算机100包含:一计算机本体1及一把手2。计算机本体1可以包含一机体11、一底盖12、一屏幕13及两个机盖14。机体11内设置有电路主板、各式电端口、各式储存器(例如硬盘)等电子零组件,且机体11还可以设置有键盘、触摸板等构件。两个底盖12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机体11的一侧;当底盖12被拆离所述机体11时,设置于机体11内的电路主板、各式电端口、储存器等电子零件组件将外露。屏幕13可活动地设置于机体11的一侧。两个机盖14可拆卸地设置于机体11的两个边角处,两个机盖14能与机体11相互配合,以使把手2可活动地设置于机体11的一侧。
更进一步来说,机体11具有一主板部111及两个延伸部112,主板部111向一侧延伸形成两个所述延伸部112,两个延伸部112与主板部111共同形成一凹口113,所述凹口113位于机体11的一侧,而所述凹口113用来容置把手2。在实际应用中,主板部111及两个延伸部1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关于机体11的材质可以是依据需求选择,举例来说,在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100应用为强固定型笔电的实施例中,机体11例如可以是由铝镁合金制成。
各个延伸部112具有一柱状结构1121。各个机盖14可以是通过多个螺丝S可拆卸地固定于延伸部112。当机盖14通过螺丝S固定于延伸部112时,柱状结构1121将抵靠于延伸部12,而构成计算机本体1的一枢接结构。在不同的实施中,各个机盖14也可以是具有一柱状结构,而机盖14固定于延伸部112时,机盖14的柱状结构及延伸部112的柱状结构1121将共同形成计算机本体1的所述枢接结构。
如图3至图6所示,把手2能被操作而相对于计算机本体1位于一闭合位置(如图1所示)及一开启位置(如图13所示)。把手2包含:两个活动件21、一本体组件22及两个辅助件23。于本实施例中,是以把手2具有两个活动件21及两个辅助件23为例,但活动件21及辅助件23的数量不以此为限。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把手2也可以是仅包含单一个活动件21及单一个辅助件23。
各个活动件21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穿孔211,各个穿孔211贯穿活动件21。各个活动件21的其中一个穿孔211用以套设于计算机本体1的枢接结构(由柱状结构1121构成),而各活动件21的一端与计算机本体1相互枢接。具体来说,在利用螺丝S使机盖14固定于延伸部112之前,可以是先使活动件21的一端的穿孔211套设于延伸部112的柱状结构1121,而后,再使利用螺丝S将机盖14固定于延伸部112,如此,由柱状结构1121组成的枢接结构将对应穿设于活动件21的其中一穿孔211。其中,穿孔211孔径是大于柱状结构1121的外径,而当把手2受外力作用以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移动时,柱状结构1121将对应于穿孔211中移动。
把手2的本体组件22可以包含:一把手本体221及两个端盖222。把手本体221用以提供使用者握持。把手本体221的外型及其材质可以是依据需求变化,于此不加以限制。两个端盖222可拆卸地设置于把手本体221的两端。举例来说,各个端盖222可以是与多个螺丝S相互配合,而可拆卸地固定于把手本体221。
把手本体221与各个端盖222之间形成有一枢接结构223。较佳地,各个枢接结构223可以是呈现为圆柱状结构。具体来说,各个端盖222可以是具有一第一柱状结构2221,把手本体221的各端可以是具有一第二柱状结构2211;当端盖222通过螺丝S固定于把手本体221时,第一柱状结构2221及第二柱状结构2211将相互连接,而相互连接的第一柱状结构2221及第二柱状结构2211将共同组成一枢接结构223(如图4所示)。
在把手2的组装过程中,相关人员或是设备可以是先使活动件21的穿孔211套设于第一柱状结构2221或是第二柱状结构2211,再利用螺丝S将端盖222固定于把手本体221,据以使由第一柱状结构2221及第二柱状结构2211所组成的枢接结构223对应穿设于活动件21的穿孔211中。其中,穿孔211孔径是大于枢接结构223的外径;当把手2受外力作用时,枢接结构223将对应于穿孔211中移动。
依上所述,各个活动件21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计算机本体1的枢接结构及把手本体221的枢接结构223(如图4所示),如此,当把手本体221被操作时,把手2的本体组件22将能通过两个活动件21,相对于计算机本体1于闭合位置(如图1所示)及开启位置(如图13所示)之间移动。在实际应用中,把手本体221还可以是包含有一容槽2212,枢接结构对应位于容槽2212中,而容槽2212用以容置并限制活动件21的活动范围。
如图5及图10所示,把手2的各个端盖222设置有一个辅助件23,辅助件23抵靠于活动件21的一侧,且辅助件23位于活动件21与本体组件22之间,而辅助件23与本体组件22能共同固持活动件21。在把手2受外力作用,而于闭合位置(如图1所示)及开启位置(如图13所示)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活动件21的至少一部分都会与辅助件23保持接触。也就是说,辅助件23的设置位置及外型,是依据活动件21的外型及其相对于端盖222的活动范围进行设计。
通过使辅助件23随时地抵靠于活动件21的一侧的设计,可以让把手本体221随时都被本体组件22及辅助件23固持,而把手2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轻易地发生晃动的问题,特别是当把手2处于闭合位置(如图1所示)时,把手2不容易受外力作用即发生晃动的问题,而把手2将会是呈现为稳定不动的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各个端盖222可以包含一硬质结构2222及一弹性结构2223。硬质结构2222的硬度大于弹性结构2223的硬度,举例来说,硬质结构2222例如是由各式工程塑料制成,弹性结构2223例如是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硬质结构2222主要是作为端盖222的主要支撑结构,且硬质结构2222的内侧形成有前述第一柱状结构2221,硬质结构2222还可以是包含用来提供螺丝S穿设的孔洞,且硬质结构2222还可以包含一避让孔2222A,该避让孔2222A贯穿硬质结构2222设置。
弹性结构2223可以是包含一底部2223A及一侧壁2223B,侧壁2223B形成于底部2223A的周缘,底部2223A的一侧可以是一体成型地设置有一个所述辅助件23。底部2223A及侧壁2223B共同包覆硬质结构2222。弹性结构2223包覆于硬质结构2222的一侧时,形成于弹性结构2223的辅助件23将通过避让孔2222A露出于硬质结构2222的一侧。在实际应用中,硬质结构2222及弹性结构2223可以是利用双料射出成型技术制作而成,但不以此为限。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2所示,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各个辅助件23可以具有一凹陷部231、一渐进部232及一平台部233。凹陷部231可以是大致呈现为弧状的凹槽。渐进部232的两侧分别连接凹陷部231及平台部233,而渐进部232是位于凹陷部231及平台部233之间。
凹陷部231的厚度D1变化是由凹陷部231的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增,即凹陷部231的中间位置的厚度相较于凹陷部231的其余位置的厚度薄。辅助件23的厚度D2于渐进部232是逐渐地变化,而渐进部232的厚度变化是越靠近凹陷部231的厚度越厚,也就是说,辅助件23的厚度于凹陷部231与渐进部232相连接的位置P(如图12所示)最厚,辅助件23的厚度由该位置P(如图12所示)向凹陷部231的中央位置的方向逐渐变小,且辅助件23的厚度由该位置P(如图12所示)向渐进部232向平台部233逐渐变小。辅助件23于平台部233的厚度D3没有变化,且平台部233的厚度小于凹陷部231的最低位置的厚度,渐进部232厚度最薄的位置的厚度不小于平台部233的厚度。
通过在活动件21的动作路径上额外设置辅助件23以增加活动件21和本体组件22之间的摩擦阻力,并且通过调整辅助件23的厚度来改变活动件21和本体组件22之间的公差配合。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随着辅助件23的厚度渐增,调整活动件21和本体组件22之间的紧配程度,借此调整对活动件21的夹持力道以及把手2的操作手感。
请一并参阅图1、图7至图12所示,图8至图12分别显示为把手2位于闭合位置时不同构件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当把手2位于闭合位置时,活动件21的一部分将对应设置于凹陷部231,且凹陷部231与渐进部232相连接的部位(即图12所标示的位置P的部分)是对应位于活动件21的穿孔211中。请一并参阅图13至图16所示,其分别显示为把手2位于开启位置时不同构件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当把手2位于开启位置时,活动件21的一部分是对应位于渐进部232及平台部233,且延伸部112的柱状结构1121是对应抵靠于活动件21的穿孔211的一端,端盖222的第一柱状结构2221是抵靠于活动件21的另一个穿孔211的一端。
依上所述,当把手2受外力作用,而由闭合位置(如图1所示)移动至开启位置(如图13所示)的过程中,活动件21原本设置于凹陷部231最远离渐进部232的部位,将沿着凹陷部231移动,并先移动至凹陷部231的厚度最薄的位置,再移动至辅助件23厚度最厚的位置(即,凹陷部231与渐进部232相连接的位置P),最后,沿着渐进部232移动至平台部233。
承上,通过凹陷部231、渐进部232及平台部23的设计,使用者在将把手2由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用户必须先施予把手本体221相对较大的拉力,才能使把手本体221带动活动件21,而使原本位于凹陷部231中的活动件21的部分,能够离开凹陷部231并通过辅助件23厚度最厚的部分(即凹陷部231与渐进部232相连接的位置P)。在活动件21通过辅助件23最厚的位置的过程中,用户将明显感受到断差感,而使用者将明显得知把手2已经离开闭合位置。当活动件21通过辅助件23最厚的位置后,活动件21将沿着渐进部232移动,由于渐进部232的厚度是逐渐地变薄,因此,使用者将明显地感受到,无需再施加相同的力量,即可带动把手2移动。
相对地,当使用者在将把手2由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时,活动件21将会由平台部233移动至渐进部232,再由渐进部232移动至凹陷部231;在活动件22通过渐进部232与凹陷部231相连接的位置P的过程中,使用者将明显地感受到必须施加更大的力量,才可以使把手2继续移动;当活动件21通过渐进部232与凹陷部231相连接的位置P,而进入凹陷部231时,由于凹陷部231的厚度明显小于渐进部232与凹陷部231相连接的位置P的厚度,因此,使用者将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活动件21已经移动至凹陷部231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辅助件23可以是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橡胶、硅胶等)制成,且可以是通过对机盖14、活动件21及辅助件23的外型及其厚度等进行适当地设计,而使活动件21无论在何种状态下,都是施加一作用力至辅助件23,而辅助件23被活动件21抵压的部分则会对应产生弹性回复力,借此,更可以确保活动件21在任何状态下,都不容易发生晃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通过上述活动件、辅助件等设计,可以让使用者在操作把手时,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把手已经离开闭合位置,也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把手已经移动至闭合位置,如此,让用户可以具有良好的操作体验。另外,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通过辅助件等设计,可以让把手闭合位置时,不容易受到轻微地的外力作用即发生晃动的问题。
请参阅图16所示,其显示为本发明的携带式计算机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辅助件23可以是设置于把手本体221的内侧,而各个辅助件23不是如同前述实施例被设置于端盖。关于辅助件23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于此不再赘述。在实际应用中,辅助件23可以是以双料射出成型等方式,成型于把手本体221的内侧,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使携带式计算机100通过六尺落摔的检测,在本体组件22的设计上采用双料射出的方式,其中讲求机械强度的内部机构件采用相对较硬的塑料材料,讲求抗冲击的外部包覆件则采用相对较软的塑料材料。详细就端盖222而言,端盖222的硬质结构2222属于讲求机械强度的内部机构件,第一柱状结构2221以模具的方式一体成型于硬质结构2222上,而弹性结构2223属于讲求抗冲击的外部包覆件,辅助件23以模具的方式一体成型于弹性结构2223上,再通过一体成型于硬质结构2222的避让孔2222A,使得辅助件23可以越过硬质结构2222而凸出于其内侧,因此当端盖222组装至把手本体221后,软料的辅助件23可以和活动件21产生干涉配合。除此之外,同样为了使携带式计算机100通过六尺落摔的检测,还将把手本体221和端盖222之间的组装接缝移至把手本体221的两侧,通过避开本体组件22较易承受撞击之处,并于此处形成无缝且一体成型的把手本体221结构,即在把手本体221的中央段落形成无缝且一体成型的结构。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辅助件23会延着活动件21的动作路径抵靠于活动件21,因此当活动件21具有穿孔211的其中一端,随着把手2在于一闭合位置及一开启位置,而在把手本体221和端盖222之间活动时,可以通过软料的辅助件23和活动件21之间的干涉配合,提供活动件21一夹持的力量,使得活动件21在整个移动过程中皆不会产生晃动,尤其是当用户手提携带式计算机100时,计算机本体1所产生的重力不会因为活动件21,而在使用者手持或行进过程当中,于活动件21处产生晃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在把手2即将回到闭合位置之前,辅助件23于位置P提供给活动件21最大的夹持力道,即于位置P产生干涉高峰之后,随即调降夹持力道,借此产生把手2确实回到闭合位置的反馈手感。
需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各个辅助件23也可以是设置于各个机盖14的内侧(图未示),而辅助件23是设置于机盖14与活动件21之间。与前述实施例的说明相同,在把手2被操作而于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之间移动时,活动件21都会抵靠辅助件23。其中,辅助件23例如可以是以双料射出成型等方式,成型于机盖14的内侧,但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说明的把手2,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被单独地制造、贩卖或实施,而把手2不局限于仅可与携带式计算机100一同制造、贩卖或实施。

Claims (10)

1.一种携带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计算机本体;
一把手,其能被操作而相对于所述计算机本体位于一闭合位置及一开启位置,所述把手包含:
一本体组件,其用以提供用户握持;
一活动件,其一端枢接于所述本体组件,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计算机本体;
一辅助件,其抵靠于所述活动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件保持接触;
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辅助件及所述本体组件共同固持所述活动件;
所述辅助件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本体组件之间,且所述辅助件抵具有一凹陷部及一渐进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的一部分对应位于所述凹陷部;所述辅助件的厚度于所述渐进部是逐渐地变化,且所述辅助件的所述渐进部越靠近所述凹陷部的厚度越厚;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活动件是于所述渐进部滑动;
所述辅助件还具有一平台部,所述辅助件于所述平台部的厚度没有变化,且所述平台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凹陷部的最低位置的厚度,所述渐进部厚度较厚的一端是与所述凹陷部相连接,所述渐进部厚度较薄的一端是与所述平台部相连接,所述渐进部厚度最薄的位置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平台部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含两个所述活动件及两个所述辅助件,所述本体组件包含:一把手本体及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把手本体的两端,所述把手本体与各个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有一枢接结构,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枢接结构相互枢接,各个所述端盖设置有其中一个所述辅助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端盖包含一硬质结构及一弹性结构,各个所述辅助件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所述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包覆所述硬质结构的一部分,所述硬质结构的硬度大于所述弹性结构的硬度。
4.一种携带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计算机本体;
一把手,其能被操作而相对于所述计算机本体位于一闭合位置及一开启位置,所述把手包含:
一本体组件,其用以提供用户握持;
一活动件,其一端枢接于所述本体组件,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计算机本体;
一辅助件,其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计算机本体之间,且所述辅助件抵靠于所述活动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件保持接触;
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辅助件及所述本体组件共同固持所述活动件;
所述辅助件具有一凹陷部及一渐进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的一部分对应位于所述凹陷部;所述辅助件的厚度于所述渐进部是逐渐地变化,且所述辅助件的所述渐进部越靠近所述凹陷部的厚度越厚;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活动件是于所述渐进部滑动;
所述辅助件还具有一平台部,所述辅助件于所述平台部的厚度没有变化,且所述平台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凹陷部的最低位置的厚度,所述渐进部厚度较厚的一端是与所述凹陷部相连接,所述渐进部厚度较薄的一端是与所述平台部相连接,所述渐进部厚度最薄的位置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平台部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含两个所述活动件及两个所述辅助件,所述本体组件包含:一把手本体及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把手本体的两端,所述把手本体与各个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有一枢接结构,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枢接结构相互枢接,各个所述端盖设置有所述辅助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携带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端盖包含一硬质结构及一弹性结构,各个所述辅助件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所述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包覆所述硬质结构的一部分,所述硬质结构的硬度大于所述弹性结构的硬度。
7.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适以可活动地安装于一携带式计算机的一计算机本体,而所述把手能被操作而相对于所述计算机本体位于一闭合位置及一开启位置,所述把手包括:
一本体组件,其用以提供用户握持;
一活动件,其一端枢接于所述本体组件,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计算机本体;
一辅助件,其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本体组件之间,且所述辅助件抵靠于所述活动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件保持接触;
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辅助件及所述本体组件共同固持所述活动件;
所述辅助件具有一凹陷部及一渐进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的一部分对应位于所述凹陷部;所述辅助件的厚度于所述渐进部是逐渐地变化,且所述辅助件的所述渐进部越靠近所述凹陷部的厚度越厚;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活动件是于所述渐进部滑动;
所述辅助件还具有一平台部,所述辅助件于所述平台部的厚度没有变化,且所述平台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凹陷部的最低位置的厚度,所述渐进部厚度较厚的一端是与所述凹陷部相连接,所述渐进部厚度较薄的一端是与所述平台部相连接,所述渐进部厚度最薄的位置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平台部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含两个所述活动件及两个所述辅助件,所述本体组件包含:一把手本体及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把手本体的两端,所述把手本体与各个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有一枢接结构,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枢接结构相互枢接,各个所述端盖设置有所述辅助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端盖包含一硬质结构及一弹性结构,各个所述辅助件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所述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包覆所述硬质结构的一部分,所述硬质结构的硬度大于所述弹性结构的硬度。
10.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适以可活动地安装于一携带式计算机的一计算机本体,而所述把手能被操作而相对于所述计算机本体位于一闭合位置及一开启位置,所述把手包含:
一本体组件,其用以提供用户握持;
一活动件,其一端枢接于所述本体组件,所述活动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计算机本体;
一辅助件,其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本体组件之间,通过调整所述辅助件的厚度以改变所述活动件和所述本体组件之间的公差配合;
所述辅助件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本体组件之间,且所述辅助件抵具有一凹陷部及一渐进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的一部分对应位于所述凹陷部;所述辅助件的厚度于所述渐进部是逐渐地变化,且所述辅助件的所述渐进部越靠近所述凹陷部的厚度越厚;其中,所述把手于所述闭合位置及所述开启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活动件是于所述渐进部滑动;
所述辅助件还具有一平台部,所述辅助件于所述平台部的厚度没有变化,且所述平台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凹陷部的最低位置的厚度,所述渐进部厚度较厚的一端是与所述凹陷部相连接,所述渐进部厚度较薄的一端是与所述平台部相连接,所述渐进部厚度最薄的位置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平台部的厚度。
CN202110125839.8A 2020-06-25 2021-01-29 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 Active CN114815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5839.8A CN114815973B (zh) 2021-01-29 2021-01-29 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
US17/356,363 US11880236B2 (en) 2020-06-25 2021-06-23 Portable computer and handle
US18/528,909 US20240103571A1 (en) 2020-06-25 2023-12-05 Portable computer and hand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5839.8A CN114815973B (zh) 2021-01-29 2021-01-29 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5973A CN114815973A (zh) 2022-07-29
CN114815973B true CN114815973B (zh) 2024-03-19

Family

ID=82526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5839.8A Active CN114815973B (zh) 2020-06-25 2021-01-29 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597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04674Y (zh) * 2001-09-28 2002-08-07 伦飞电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型电脑把手
CN2655324Y (zh) * 2003-11-25 2004-11-10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握柄结构
JP2012195832A (ja) * 2011-03-17 2012-10-11 Fujitsu Ltd 電子装置
CN204229321U (zh) * 2014-10-17 2015-03-25 美超微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结构及使用该把手结构的服务器
US9348367B1 (en) * 2015-01-27 2016-05-24 II James Kyle Tablet computer handle
KR20170133138A (ko) * 2016-05-25 2017-12-05 박종우 휴대용 전자기기의 거치겸용 파지구
CN206805388U (zh) * 2017-03-31 2017-12-26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助拔助推防晃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8708B (zh) * 2012-06-06 2015-09-0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滑軌裝置
WO2016103580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TWI735922B (zh) * 2019-07-26 2021-08-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把手的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04674Y (zh) * 2001-09-28 2002-08-07 伦飞电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型电脑把手
CN2655324Y (zh) * 2003-11-25 2004-11-10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握柄结构
JP2012195832A (ja) * 2011-03-17 2012-10-11 Fujitsu Ltd 電子装置
CN204229321U (zh) * 2014-10-17 2015-03-25 美超微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结构及使用该把手结构的服务器
US9348367B1 (en) * 2015-01-27 2016-05-24 II James Kyle Tablet computer handle
KR20170133138A (ko) * 2016-05-25 2017-12-05 박종우 휴대용 전자기기의 거치겸용 파지구
CN206805388U (zh) * 2017-03-31 2017-12-26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助拔助推防晃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5973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3376B2 (en) Key structure with scissors-type connecting member
US7936562B2 (en) Grip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unit
JP4738199B2 (ja) 電子機器
US20240103571A1 (en) Portable computer and handle
JP2017161066A (ja) 電子機器のヒンジアセンブリ
JP4961356B2 (ja) ペ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11150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021022B2 (en) Lighting structure
US20120160988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eight-adjustable keypad
CN114815973B (zh) 携带式计算机及把手
JP5473976B2 (ja) タッチペン
US8570759B2 (en) Controll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3012272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542339B (zh) 一种滑动按键和一种电子设备
JP5473876B2 (ja) タッチペン
CN112509843A (zh)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JP5389708B2 (ja) 入力ペン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13391670B (zh) 携带型电子装置
US20090128522A1 (en) Stylus used to operate on touch screen
JP2018073511A (ja) キー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729849B2 (ja) 操作ユニットの組み付け構造
WO202024625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0101264A (ja) 開閉蓋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US20030047431A1 (en)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on key
JP2002108505A (ja) 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