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0855A - 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0855A
CN114810855A CN202210464293.3A CN202210464293A CN114810855A CN 114810855 A CN114810855 A CN 114810855A CN 202210464293 A CN202210464293 A CN 202210464293A CN 114810855 A CN114810855 A CN 114810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main shaft
oil cylinder
piston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42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10855B (zh
Inventor
郭刘洋
杜明刚
王涛
顾宏弢
汪浒江
王成
毛飞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4642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0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0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0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0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0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5/00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 F16D35/005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multiple lamella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该液粘离合器将液压动力通断装置与离合器本体集成为一体,动力由输入齿轮输入,再由连接输入齿轮和外毂的双向活塞进行二者之间的动力传递,液压力驱动双向活塞进行动力通断切换,当双向活塞仅联结外毂时,输入齿轮空转;当双向活塞同时连接输入齿轮和外毂,此时动力传递至离合器本体;离合器本体动力通过外毂输入,外毂与主动摩擦片相联,通过主油缸推动主活塞控制摩擦副间隙,从而带动与被动摩擦片相连的主轴旋转,离合器进行正常的调速及运行。本发明能够实现液粘离合器动力的传递和调速,需要动力切断时能够保证动力无输出,从而减少油液粘性引起的带排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液粘传动和机械传动技术领域,涉及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是用于车辆风扇调速、工程矿山机械调速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液粘离合器通过控制摩擦副间隙,从而改变油膜厚度利用油液粘性剪切力进行调速,油膜剪切力会带动输出部分转动,以往的设计中,液粘离合器的总间隙一定,当离合器分离时,也会因为润滑油的存在造成带排扭矩的产生,特别是在低温环境、油液粘度很大的情况下,其造成的带排扭矩异常大,当负载惯量比较小,启动时会造成较大的功率损失。例如当应用液粘离合器驱动风扇时,低温引起的粘性增大会造成风扇带排转速较大,这与低温使用要求是违背的,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抑制带排扭矩减少带排转速的目的,鉴于上述情况,如何研发出一种带排扭矩小、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液粘离合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迫切需要努力实现的方向和目标。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实现液粘调速又能实现按照需求切断动力的液粘离合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
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该液粘离合器包括液压动力通断装置和离合器本体,所述液压动力切断装置与离合器本体同轴串联布置,均套在主轴9上,离合器本体通过最右侧轴承实现轴向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动力通断装置包括辅助配油套1、输入齿轮2、左油缸3、双向活塞4、右油缸5;
所述输入齿轮2通过轴承安装于主轴9上,轴向通过左油缸3和卡环定位;
所述右油缸5一侧顶在主轴9的轴肩上,与相套轴段紧配合,右油缸5外壁面上设计有O形圈槽安装O形圈15,与双向活塞4内壁面配合;
所述左油缸3套在主轴9上,一侧顶在主轴9的轴肩上,另一侧则顶在支撑输入齿轮2的轴承内圈上,其外壁面设计有O形圈槽安装O形圈13,同时其外壁面与双向活塞4内壁面配合;
所述双向活塞4可双向移动,所述双向活塞4套在主轴9上,且沿轴向位于输入齿轮2、外毂6之间,可在左右油缸之间的轴段滑动,双向活塞4外圈为花键轴,与外毂6和输入齿轮2的内壁可实现联结,也可实现与输入齿轮2分离;
所述辅助配油套1空套在主轴9上,保证与壳体或者底座的相对静止;所述辅助配油套1设有油口B路和油口A路,所述液压动力切断装置液压油通过分B路、A路两路进入主轴9不同的油孔,再由主轴9上的油孔分别进入左油缸3、右油缸5。
进一步地,双向活塞4与主轴9之间采用O形圈14密封保证液压油不通过二者之间的径向间隙互相串漏。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配油套1通过自身突出的插管插入壳体或者底座的孔中,保证与壳体或者底座的相对静止。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本体包括外毂6、主动摩擦片7、被动摩擦片8、主轴9、主活塞10、主油缸11、配油套12;
所述主油缸11通过紧配合装配在主轴9上,同时主油缸11左侧轴肩顶在主轴9的轴肩上轴向定位,主油缸11与主轴9同步旋转,主油缸11内壁面设计有O形圈槽,与主活塞10外壁面密封配合;
所述配油套12则是一个浮动件,空套在主油缸11外壁面上,保证与壳体或者底座的相对静止;配油套12设计两个插管口,具备分油作用,提供两路油,一路操纵油进入主油缸11推动主活塞10,活塞10作用于摩擦副上,改变摩擦副之间的间隙,同时能够调节主轴9的输出转速;另一路润滑油穿过主油缸11,通过主轴9中的润滑油道为摩擦副提供润滑和散热;
所述主活塞10套在主轴9上且位于被动摩擦片8的右侧,主活塞10左侧内圈为内花键与主轴9联结同步旋转,并可在主轴9上灵活轴向移动;
所述外毂6通过轴承支撑在主轴9上且位于主动摩擦片7的左侧,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通过花键相连同步旋转;
所述被动摩擦片8位于主动摩擦片7右侧,与主轴9也通过花键相连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主油缸11与配油套12之间的径向间隙保证主油缸11可随主轴9自由旋转,径向间隙同时保证此处泄漏量小于2L/min。
进一步地,主活塞10可采用液压或者机械方式复位。
进一步地,当辅助配油套1的A口充油,双向活塞4顶到输入齿轮2,输入齿轮2和外毂6通过双向活塞4的花键相连,同步传递动力,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通过花键相连,因此动力同步传递到主动摩擦片7上;当操纵油进入主油缸11与活塞10之间的腔室中,推动活塞10,活塞10压被动摩擦片8,调节传递至被动摩擦片8的动力,被动摩擦片8与主轴9通过花键联结,因此动力通过主轴9输出;
而当辅助配油套1的B口充油,双向活塞4顶到外毂6,输入齿轮2脱离双向活塞4的花键联结,动力切断,主轴9无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活塞(4)的复位也可采用机械方法复位。
进一步地,将右油缸5替换为一个复位弹簧及导向装置,常态弹簧将双向活塞4顶到输入齿轮2,输入齿轮2和外毂6相连,同步传递动力;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通过花键相连,因此动力同步传递到主动摩擦片7上,当操纵油进入主油缸11与活塞10之间的腔室中,推动活塞10,活塞10压被动摩擦片8,调节传递至被动摩擦片8的动力,被动摩擦片8与主轴9通过花键联结,因此动力通过主轴9输出;
而当辅助配油套1的B口充油,左油缸3内腔充油,推动双向活塞4压缩复位弹簧,双向活塞4顶到外毂6,输入齿轮2脱离双向活塞4的花键联结,动力切断,主轴9无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液粘离合器动力由输入齿轮输入,再由连接输入齿轮和外毂的双向活塞进行二者之间的动力传递,液压力驱动双向活塞进行动力通断切换,当双向活塞仅联结外毂时,输入齿轮空转;当双向活塞同时连接输入齿轮和外毂,此时动力传递至离合器本体。而离合器本体动力通过外毂输入,外毂与主动摩擦片相联,通过主油缸推动主活塞控制摩擦副间隙,从而带动与被动摩擦片相连的主轴旋转,离合器进行正常的调速及运行。本发明利用液压力推动双向活塞实现动力的传递及切断,同时利用油液的剪切力实现调速及离合器的同步输出,能够实现液粘离合器动力的传递和调速,同时在特殊环境,需要动力切断时能够保证动力无输出,从而减少油液粘性引起的带排损失,为在保证传递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功率损失提供一种选择。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共有2幅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示意图1,其中双向活塞联结输入齿轮和外毂,可实现动力传递。
图中:辅助配油套1、输入齿轮2、左油缸3、双向活塞4、右油缸5、外毂6、主动摩擦片7、被动摩擦片8、主轴9、主活塞10、主油缸11、配油套12、O形圈13、O形圈14、O形圈15。
图2为本发明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示意图2,其中双向活塞仅联结外毂,动力中断。
图中:辅助配油套1、输入齿轮2、左油缸3、双向活塞4、右油缸5、外毂6、主动摩擦片7、被动摩擦片8、主轴9、主活塞10、主油缸11、配油套12、O形圈13、O形圈14、O形圈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基本构思如下:一种利用油液粘性剪切力实现调速的离合器,在特殊环境和需求下,利用液压动力切断装置进行动力的切断,避免不必要的带排损失。既保证液粘调速的基本功能,又能够在必要时实现动力完全切断。
本发明提供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该液粘离合器将液压动力通断装置及离合器本体集成为一体,输入齿轮输入动力后,调节摩擦副间隙从而调节主轴转速,实现调速,而在特殊环境下,此时油液粘度较大,带来的带排扭矩比较大,而如冷启动,要减少不必要的负荷,因此将输入齿轮到外毂这一动力传递路线上,设计液压动力切断装置,使得二者能够实现动力分离,当双向活塞仅联结外毂时,输入齿轮空转;当双向活塞同时连接输入齿轮和外毂,此时动力传递至离合器本体。而离合器本体动力通过外毂输入,外毂与主动摩擦片相联,通过主油缸推动主活塞控制摩擦副间隙,从而带动与被动摩擦片相连的主轴旋转,离合器进行正常的调速及运行。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包括液压动力通断装置及离合器本体。所述液压动力切断装置与离合器本体同轴串联布置,均套在主轴9上。
所述液压动力切断装置包括辅助配油套1、输入齿轮2、左油缸3、双向活塞4、右油缸5。
所述输入齿轮2是动力输入装置,通过轴承安装于主轴9上,轴向通过左油缸3和卡环定位。所述外毂6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主轴9上。
所述右油缸5一侧顶在主轴9的轴肩上,与相套轴段紧配合,右油缸5外壁面上设计有O形圈槽安装O形圈15,与双向活塞4内壁面配合。
所述左油缸3套在主轴9上,一侧顶在主轴9的轴肩上,另一侧则顶在支撑输入齿轮2的轴承内圈上,同时其外壁面设计有O形圈槽安装O形圈13,与双向活塞4内壁面配合。
所述双向活塞4可双向移动,即是一个可移动的双向活塞也是一个双向配合的花键轴。所述双向活塞4套在主轴9上,且沿轴向方向位于输入齿轮2、外毂6之间,可在左右油缸之间的轴段滑动,双向活塞4外圈为花键轴,与外毂6和输入齿轮2的内壁可实现联结,也可实现与输入齿轮2分离;所述左右油缸的外壁与双向活塞4的内壁之间采用O形圈13、O形圈15密封保证左右油缸与双向活塞4之间的液压油不外泄,双向活塞4与主轴9之间采用O形圈14密封保证液压油不通过二者之间的径向间隙互相串漏。
所述辅助配油套1设有油口B路和油口A路。
所述辅助配油套1空套在主轴9上,通过自身突出的插管插入壳体或者底座的孔中,保证与壳体或者底座的相对静止;所述液压动力切断装置液压油通过分B路、A路两路进入主轴9不同的油孔,再由主轴9上的油孔分别进入左油缸3、右油缸5。A路充油、B路不充油:如图1所示,当辅助配油套1油口A路提供的液压油进入右油缸5,推动双向活塞4左移,双向活塞4与外毂6相连和输入齿轮2相连,外毂6和输入齿轮2联结,同步旋转。B路充油、A路不充油:如图2所示,液压动力切断装置依靠辅助配油套1油口B路提供的液压油进入左油缸3,推动双向活塞4右移,双向活塞4仅与外毂6相连,输入齿轮2空转,无动力输出到外毂6。
其中A路充油为常态,特殊情况B路充油。
所述离合器本体包括外毂6、主动摩擦片7、被动摩擦片8、主轴9、主活塞10、主油缸11、配油套12。
其中离合器本体通过最右侧轴承实现轴向定位。
所述主油缸11通过紧配合装配在主轴9上,同时主油缸11左侧轴肩顶在主轴9的轴肩上轴向定位,主油缸11与主轴9同步旋转,同时主油缸11内壁面设计有O形圈槽,与主活塞10外壁面密封配合;
所述配油套12则是一个浮动件,空套在主油缸11外壁面上,配油套12通过自身突出的插管插入壳体或者底座的孔中,保证与壳体或者底座的相对静止;
其中主油缸11与配油套12之间的径向间隙保证主油缸11可随主轴9自由旋转,径向间隙同时保证此处泄漏量小于2L/min;
其中配油套12设计两个插管口,具备分油作用,提供两路油,一路操纵油进入主油缸11推动主活塞10,活塞10作用于摩擦副上,改变摩擦副之间的间隙,致使离合器结合,该结构有效减小了离合器的径向尺寸,同时能够调节主轴9的输出转速。另一路润滑油穿过主油缸11,通过主轴9中的润滑油道为摩擦副提供润滑和散热。
所述主活塞10套在主轴9上且位于被动摩擦片8的右侧,主活塞10左侧内圈为内花键与主轴9联结同步旋转,并可在主轴9上灵活轴向移动,主活塞10可采用液压或者机械方式复位。
所述外毂6通过轴承支撑在主轴9上且位于主动摩擦片7的左侧,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通过花键相连同步旋转。
所述被动摩擦片8位于主动摩擦片7右侧,与主轴9也通过花键相连同步转动。
所述输入齿轮2、外毂6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主轴9上,输入齿轮2通过在主轴9上滑动的双向活塞4进行动力的传递和切断,而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相连,而后驱动被动摩擦片8,带动与被动摩擦片8相连的主轴9转动,通过主轴9驱动负载转动。
实施例1
输入齿轮2是动力输入装置,通过轴承安装于主轴9上,轴向通过左油缸3和卡环定位,当辅助配油套1的A口充油,双向活塞4顶到输入齿轮2,如图1所示,输入齿轮2和外毂6通过双向活塞4的花键相连,同步传递动力。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通过花键相连,因此动力同步传递到主动摩擦片7上,当操纵油进入主油缸11与活塞10之间的腔室中,推动活塞10,活塞10压被动摩擦片8,调节传递至被动摩擦片8的动力,被动摩擦片8与主轴9通过花键联结,因此动力通过主轴9输出;而当辅助配油套1的B口充油,双向活塞4顶到外毂6,如图2所示,输入齿轮2脱离双向活塞4的花键联结,动力切断,主轴9无输出。
实施例2
输入齿轮2是动力输入装置,通过轴承安装于主轴9上,轴向通过左油缸3和卡环定位,可将右油缸5替换为一个复位弹簧及导向装置,常态弹簧将双向活塞4顶到输入齿轮2,输入齿轮2和外毂6相连,同步传递动力。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通过花键相连,因此动力同步传递到主动摩擦片7上,当操纵油进入主油缸11与活塞10之间的腔室中,推动活塞10,活塞10压被动摩擦片8,调节传递至被动摩擦片8的动力,被动摩擦片8与主轴9通过花键联结,因此动力通过主轴9输出;而当辅助配油套1的B口充油,左油缸3内腔充油,推动双向活塞4压缩复位弹簧,双向活塞4顶到外毂6,输入齿轮2脱离双向活塞4的花键联结,动力切断,主轴9无输出。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简化了机构尺寸,将液压动力切断装置与离合器本体集成为一体,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简便等优点,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实现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该液粘离合器包括液压动力通断装置和离合器本体,所述液压动力切断装置与离合器本体同轴串联布置,均套在主轴(9)上,离合器本体通过最右侧轴承实现轴向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动力通断装置包括辅助配油套(1)、输入齿轮(2)、左油缸(3)、双向活塞(4)、右油缸(5);
所述输入齿轮(2)通过轴承安装于主轴(9)上,轴向通过左油缸(3)和卡环定位;
所述右油缸(5)一侧顶在主轴(9)的轴肩上,与相套轴段紧配合,右油缸(5)外壁面上设计有O形圈槽安装O形圈(15),与双向活塞(4)内壁面配合;
所述左油缸(3)套在主轴(9)上,一侧顶在主轴(9)的轴肩上,另一侧则顶在支撑输入齿轮(2)的轴承内圈上,其外壁面设计有O形圈槽安装O形圈(13),同时其外壁面与双向活塞(4)内壁面配合;
所述双向活塞(4)可双向移动,所述双向活塞(4)套在主轴(9)上,且沿轴向位于输入齿轮(2)、外毂(6)之间,可在左右油缸之间的轴段滑动,双向活塞(4)外圈为花键轴,与外毂(6)和输入齿轮(2)的内壁可实现联结,也可实现与输入齿轮(2)分离;
所述辅助配油套(1)空套在主轴(9)上,保证与壳体或者底座的相对静止;所述辅助配油套(1)设有油口B路和油口A路,所述液压动力切断装置液压油通过分B路、A路两路进入主轴(9)不同的油孔,再由主轴(9)上的油孔分别进入左油缸(3)、右油缸(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双向活塞(4)与主轴(9)之间采用O形圈(14)密封保证液压油不通过二者之间的径向间隙互相串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配油套(1)通过自身突出的插管插入壳体或者底座的孔中,保证与壳体或者底座的相对静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本体包括外毂(6)、主动摩擦片(7)、被动摩擦片(8)、主轴(9)、主活塞(10)、主油缸(11)、配油套(12);
所述主油缸(11)通过紧配合装配在主轴(9)上,同时主油缸(11)左侧轴肩顶在主轴(9)的轴肩上轴向定位,主油缸(11)与主轴(9)同步旋转,主油缸(11)内壁面设计有O形圈槽,与主活塞(10)外壁面密封配合;
所述配油套(12)则是一个浮动件,空套在主油缸(11)外壁面上,保证与壳体或者底座的相对静止;配油套(12)设计两个插管口,具备分油作用,提供两路油,一路操纵油进入主油缸(11)推动主活塞(10),活塞(10)作用于摩擦副上,改变摩擦副之间的间隙,同时能够调节主轴(9)的输出转速;另一路润滑油穿过主油缸(11),通过主轴(9)中的润滑油道为摩擦副提供润滑和散热;
所述主活塞(10)套在主轴(9)上且位于被动摩擦片(8)的右侧,主活塞(10)左侧内圈为内花键与主轴(9)联结同步旋转,并可在主轴(9)上灵活轴向移动;
所述外毂(6)通过轴承支撑在主轴(9)上且位于主动摩擦片(7)的左侧,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通过花键相连同步旋转;
所述被动摩擦片(8)位于主动摩擦片(7)右侧,与主轴(9)也通过花键相连同步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主油缸(11)与配油套(12)之间的径向间隙保证主油缸(11)可随主轴(9)自由旋转,径向间隙同时保证此处泄漏量小于2L/min。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主活塞(10)可采用液压或者机械方式复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当辅助配油套(1)的A口充油,双向活塞(4)顶到输入齿轮(2),输入齿轮(2)和外毂(6)通过双向活塞(4)的花键相连,同步传递动力,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通过花键相连,因此动力同步传递到主动摩擦片(7)上;当操纵油进入主油缸(11)与活塞(10)之间的腔室中,推动活塞(10),活塞(10)压被动摩擦片(8),调节传递至被动摩擦片(8)的动力,被动摩擦片(8)与主轴(9)通过花键联结,因此动力通过主轴(9)输出;
而当辅助配油套(1)的B口充油,双向活塞(4)顶到外毂(6),输入齿轮(2)脱离双向活塞(4)的花键联结,动力切断,主轴(9)无输出。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活塞(4)的复位也可采用机械方法复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将右油缸(5)替换为一个复位弹簧及导向装置,常态弹簧将双向活塞(4)顶到输入齿轮(2),输入齿轮(2)和外毂(6)相连,同步传递动力;外毂(6)与主动摩擦片(7)通过花键相连,因此动力同步传递到主动摩擦片(7)上,当操纵油进入主油缸(11)与活塞(10)之间的腔室中,推动活塞(10),活塞(10)压被动摩擦片(8),调节传递至被动摩擦片(8)的动力,被动摩擦片(8)与主轴(9)通过花键联结,因此动力通过主轴(9)输出;
而当辅助配油套(1)的B口充油,左油缸(3)内腔充油,推动双向活塞(4)压缩复位弹簧,双向活塞(4)顶到外毂(6),输入齿轮(2)脱离双向活塞(4)的花键联结,动力切断,主轴(9)无输出。
CN202210464293.3A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 Active CN114810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4293.3A CN114810855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4293.3A CN114810855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0855A true CN114810855A (zh) 2022-07-29
CN114810855B CN114810855B (zh) 2023-12-12

Family

ID=8251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4293.3A Active CN114810855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0855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5808A (en) * 1987-03-27 1990-03-06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DE4107240A1 (de) * 1990-03-16 1991-09-19 Viscodrive Japan Viskokupplung
JPH04224318A (ja) * 1990-12-25 1992-08-13 Sanwa Seiki Co Ltd 油圧操作クラッチ
RU2010139C1 (ru) * 1991-03-04 1994-03-30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Барнаултрансмаш" Реверс-редуктор
JPH1163022A (ja) * 1997-08-22 1999-03-05 Bisco Drive Japan Kk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1220381A (ja) * 2010-04-05 2011-11-04 Toyota Motor Corp 無段変速機
CN202098400U (zh) * 2011-06-08 2012-01-04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拖拉机动力输出操纵装置
CN102307786A (zh) * 2009-02-10 2012-01-04 普拉斯蒂派克包装公司 加压塑料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JP2012067843A (ja) * 2010-09-24 2012-04-05 Honda Motor Co Ltd クラッチ構造
CN102828981A (zh) * 2012-09-17 2012-12-1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高速大功率风扇调速装置
CN102865349A (zh) * 2012-08-27 2013-01-09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采用液压离合器的轮式拖拉机前动力输出变速箱
KR20130090491A (ko) * 2012-02-06 2013-08-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변속기 회전축의 가변 관성 장치
CN103697084A (zh) * 2013-12-24 2014-04-02 北京理工大学 转速稳定可调的特种车辆风扇液黏调速离合器
CN106594107A (zh) * 2016-11-21 2017-04-26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一种双向调节的液粘调速离合器
CN207830476U (zh) * 2018-01-24 2018-09-07 益阳市德林机械有限公司 液压离合正反转差速变速箱总成
CN108591314A (zh) * 2018-06-29 2018-09-28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制动系统
JP2019158010A (ja) * 2018-03-13 2019-09-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動力伝達装置
CN209705119U (zh) * 2019-02-22 2019-11-29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湿式离合器输出结构及拖拉机
US20190367195A1 (en) * 2012-06-01 2019-12-05 Rxsafe Llc Pharmacy packaging system
CN210661115U (zh) * 2019-09-24 2020-06-02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活塞及湿式离合器总成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5808A (en) * 1987-03-27 1990-03-06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DE4107240A1 (de) * 1990-03-16 1991-09-19 Viscodrive Japan Viskokupplung
JPH04224318A (ja) * 1990-12-25 1992-08-13 Sanwa Seiki Co Ltd 油圧操作クラッチ
RU2010139C1 (ru) * 1991-03-04 1994-03-30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Барнаултрансмаш" Реверс-редуктор
JPH1163022A (ja) * 1997-08-22 1999-03-05 Bisco Drive Japan Kk 動力伝達装置
CN102307786A (zh) * 2009-02-10 2012-01-04 普拉斯蒂派克包装公司 加压塑料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JP2011220381A (ja) * 2010-04-05 2011-11-04 Toyota Motor Corp 無段変速機
JP2012067843A (ja) * 2010-09-24 2012-04-05 Honda Motor Co Ltd クラッチ構造
CN202098400U (zh) * 2011-06-08 2012-01-04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拖拉机动力输出操纵装置
KR20130090491A (ko) * 2012-02-06 2013-08-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변속기 회전축의 가변 관성 장치
US20190367195A1 (en) * 2012-06-01 2019-12-05 Rxsafe Llc Pharmacy packaging system
CN102865349A (zh) * 2012-08-27 2013-01-09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采用液压离合器的轮式拖拉机前动力输出变速箱
CN102828981A (zh) * 2012-09-17 2012-12-1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高速大功率风扇调速装置
CN103697084A (zh) * 2013-12-24 2014-04-02 北京理工大学 转速稳定可调的特种车辆风扇液黏调速离合器
CN106594107A (zh) * 2016-11-21 2017-04-26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一种双向调节的液粘调速离合器
CN207830476U (zh) * 2018-01-24 2018-09-07 益阳市德林机械有限公司 液压离合正反转差速变速箱总成
JP2019158010A (ja) * 2018-03-13 2019-09-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動力伝達装置
CN108591314A (zh) * 2018-06-29 2018-09-28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制动系统
CN209705119U (zh) * 2019-02-22 2019-11-29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湿式离合器输出结构及拖拉机
CN210661115U (zh) * 2019-09-24 2020-06-02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活塞及湿式离合器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0855B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87459B1 (en) Multi-disk friction device having forced lubrication on demand
US7455159B2 (en) Torque transmitting unit and power train having a torque transmitting unit
US7350635B2 (en) Hydraulic double clutch
CN100577463C (zh) 液压式动力传递装置及作业车辆
US6098771A (en) Clutch with on-demand cooling
KR20010050102A (ko) 필요에 따라 작동되는 윤활장치를 구비한 다중 디스크마찰장치
JPH061088B2 (ja) 潤滑弁を持つ多板クラツチの操作用圧力媒体操作装置
US3207279A (en) Fluid and mechanical clutches
US4905812A (en)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clutch assembly with a hydraulic fluid
US3834502A (en) Variable speed drive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means
CN114810855A (zh) 一种自带液压动力切断装置的液粘离合器
CN108571537A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
US7143884B2 (en) Bi-directional clutch unit
CA2704910A1 (en) A simplified cooling circuit for powertrain braking system
CN111692506A (zh) 油泵传动联接装置及液压传动机械设备
US20100059315A1 (en) High efficiency lubrication pump
US4061207A (en) Modulating arrangement for servo-motor actuated disc brake
US20150167832A1 (en) Hydraulic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actuation of a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150240886A1 (en) Breather structure
US3542177A (en) Torque converter clutch with fixed and stationary motors
CN217177226U (zh) 一种能够自动离合的并联式液力缓速器
CN110735918B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装置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CN217002779U (zh) 离合器、传动系统和车辆
US4011775A (en) Transmission including a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CN215720356U (zh) 一种用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湿式离合器输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