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1932A - 扶手组件和具有其车辆 - Google Patents

扶手组件和具有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1932A
CN114801932A CN202210567340.7A CN202210567340A CN114801932A CN 114801932 A CN114801932 A CN 114801932A CN 202210567340 A CN202210567340 A CN 202210567340A CN 114801932 A CN114801932 A CN 114801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unlocking mechanism
cover body
armrest assembly
storag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73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银柱
张浩斌
王韬
陈晓青
吴军
李吴蔚
杜贵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73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19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01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1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 B60N2/793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for use as stor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扶手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该扶手组件包括:储物盒;盖体,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储物盒上;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布置在所述盖体上,并配置成释放所述盖体使其相对于所述储物盒翻转,在所述解锁机构上设有锁止槽;和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盖体内的锁止杆,所述锁止杆抵靠在所述解锁机构上并向其施加预加压力,其中,所述锁止槽定位成当所述解锁机构相对于所述锁止杆滑动到所述锁止槽到达所述锁止杆下方时,所述锁止杆可在所述预加压力的作用下落入到所述锁止槽内以锁定所述解锁机构。通过采用该扶手组件,本发明车辆能够精简产品结构,优化产品设计,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扶手组件和具有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扶手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扶手(即Armrest)是汽车内饰的重要部件,它通常位于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并布置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扶手能够为驾乘人员提供肘部支撑,以提升用户体验。另外,扶手还可以用来遮盖中控台上的储物盒,防止储物空间外露,提升内饰的美观程度和私密性。
现有技术中的扶手通常包括后翻式、卷帘式、对开式、双开式等多种类型。其中,双开式扶手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从左右方向进行翻转,使得用户从驾驶位置和副驾驶位置都能够方便地开启储物盒。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4775628U公开了一种可从两侧按压侧向开启的扶手。该扶手包括安装架,在安装架上滑动设置具有安装腔的翻转盖。在安装腔内设置两侧均为可伸缩端的第一翻转限位组件和第二翻转限位组件,并且在安装架内设置具有第一旋转点和第二旋转点的翻转件。第一翻转限位组件的一侧伸缩端贯穿第一旋转点并延伸至安装架内,其另一侧伸缩端延伸至安装架内,并且第二翻转限位组件的一侧伸缩端延伸至翻转件内并靠近第二旋转点,其另一侧伸缩端延伸至安装架内。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该扶手能够从两侧进行打开,便于扶手两侧的人使用。
另外,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翻转限位组件和第二翻转限位组件对应的驱动板上设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并且在翻转盖的底盖上设置分别与之相配的第二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来限定第一翻转限位组件和第二翻转限位组件的位置,防止其回弹。在驱动板上还设置了若干个成横向排列的卡块,卡块限定出用于容纳弹性杆的卡槽。在驱动板的延伸体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弹性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安装块并延伸至第二安装块内,使得延伸体具有向下的恢复弹力。在安装架下侧还固设有安装壳和顶升块,顶升块的上端固定有两个顶柱。这两个顶针定位成可与第三卡接部相配以顶起驱动板上的延伸体,从而使相互卡接的卡接部分离。然而,该扶手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可行性和结构稳定性均存在改进的可能。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扶手组件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组件。该扶手组件包括:储物盒;盖体,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储物盒上;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布置在所述盖体上,并配置成释放所述盖体使其相对于所述储物盒翻转,在所述解锁机构上设有锁止槽;和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盖体内的锁止杆,所述锁止杆抵靠在所述解锁机构上并向其施加预加压力,其中,所述锁止槽定位成当所述解锁机构相对于所述锁止杆滑动到所述锁止槽到达所述锁止杆下方时,所述锁止杆可在所述预加压力的作用下落入到所述锁止槽内以锁定所述解锁机构。
在本发明扶手组件中,包括储物盒、盖体、解锁机构和锁止机构。储物盒能够收纳物品,以满足用户的储物需求。盖体固定在储物盒上,既能防止储物空间外露,提高美观程度和私密性,也能够给用户提供肘部支撑,提高驾乘体验。解锁机构布置在盖体上,并配置成通过释放盖体使其可相对于储物盒翻转,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开启盖体,取放物品。锁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固定在盖体内的锁止杆。锁止杆抵靠在锁止机构上并向其施加预加压力。在解锁机构上还设有锁止槽,并且锁止槽定位成当解锁机构相对于锁止杆滑动到锁止槽到达锁止杆下方时,锁止杆可在预加压力的作用下落入到锁止槽内,从而实现对解锁机构的锁定。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本发明扶手组件具有简单且稳定的结构,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在上述扶手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顶盖,并且在所述基板和所述顶盖之间形成有可容纳所述解锁机构和所述锁止机构的腔体。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将解锁机构和锁止机构布置在基板和顶盖之间的腔体内,防止部件外露,既能起到美化作用,也能够保护部件,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上述扶手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锁止杆具有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的固定端,并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端上以通过所述锁止杆向所述解锁机构施加所述预加压力,使得所述锁止杆抵靠在所述解锁机构上。通过在锁止杆的固定端上设置弹性件,可以方便地向解锁机构施加预加压力,使得锁止杆抵靠在解锁机构上,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扶手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锁止杆具有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活动端,并且在所述固定端和所述活动端之间设有从所述锁止杆垂直向下延伸且可落入所述锁止槽的锁止凸起。通过在固定端和活动端之间设置可落入锁止槽内的锁止凸起,能够使锁止杆更方便地与锁止槽相配合。
在上述扶手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活动端上设有朝向远离所述固定端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并且在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的限位柱。通过在活动端上设置限位凸起,并且在基板上设置与限位凸起相配的限位柱,能够限定锁止杆转动时的位置,进一步提高部件的稳定性。
在上述扶手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活动端上还设有从所述锁止杆垂直向下延伸的复位凸起;在所述基板上设有允许所述复位凸起穿过其中的通孔;并且在所述储物盒上设有与所述复位凸起相配的弹性凸头,其中,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储物盒上时,所述弹性凸头抵靠在所述复位凸起上并顶起所述锁止杆,使得所述锁止凸起从所述锁止槽内脱离以释放所述解锁机构。通过锁止杆上复位凸起和储物盒上弹性凸头之间的配合,能够方便地将锁止杆顶起,从而使锁止凸起从锁止槽内脱离出来,进而释放解锁机构。另外,复位凸起和弹性凸头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加工难度。进一步地,当盖体盖合在储物盒上后,解锁机构释放并复位,相互抵靠的弹性凸头和复位凸起不仅能够使结构更加稳定,而且弹性凸头的设置还能够起到减震的效果,从而改善部件的NVH性能。
在上述扶手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沿所述盖体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且均可伸缩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相配的第一解锁机构和与所述第二转轴相配的第二解锁机构,并且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相配的第一锁止机构和与所述第二解锁机构相配的第二解锁机构。通过上述的设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通过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控制盖体围绕对应的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翻转,实现双向开启储物盒的功能。另外,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的设置还能够方便锁定对应的第一解锁机构和第二解锁机构,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扶手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密码锁机构,其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盖体内,其具有可延伸穿过所述盖体的基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三端;和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位于所述储物盒的外侧并配置成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抵靠,使得所述第三端定位在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所述第二解锁机构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所述第二解锁机构的相对运动。通过密码锁机构的设置,可以提高本发明扶手组件的防盗性能。
在上述扶手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缓冲机构,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储物盒的后部并沿所述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的每一个均具有朝向所述盖体的缓冲头;和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分别布置在所述盖体的后部,并且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的每一个均具有夹持对应的所述缓冲头的弧形槽。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盖体在翻转时更加平顺,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改善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扶手组件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组件。通过采用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组件,本发明车辆能够精简产品结构,优化产品设计,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扶手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下盒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上盒体的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上盒体的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盖体去除顶盖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盖体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解锁机构、锁止机构和翻转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解锁机构、锁止机构和翻转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解锁机构、锁止机构、翻转结构和控制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锁止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基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复位凸起插入到通孔中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控制件布置在顶盖上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控制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扶手组件;10、储物盒;11、下盒体;12、上盒体;121、前端;1211a、第一前轴孔;1211b、第二前轴孔;1212、弹性凸头;1212a、第一弹性凸头;1212b、第二弹性凸头;1213、第一穿孔;1214;第二穿孔;122;后端;1221、第一后轴孔;1222、连接杆固定槽;13、容纳腔;20、盖体;21、基板;211、转轴限位柱;211a、第一前限位柱;211b、第一后限位柱;211c、第二前限位柱;211d、第二后限位柱;212、传动板限位柱;212a、第一传动板限位柱;212b、第二传动板限位柱;213、复位弹簧限位柱;213a、第一复位弹簧限位柱;213b、第二复位弹簧限位柱;214、通孔;214a、第一通孔;214b、第二通孔;215、第三穿孔;216、第四穿孔;217、限位柱;217a、第一限位柱;217b、第二限位柱;218a、第五穿孔;218b、第六穿孔;219a、第一锁止杆固定支架;219b、第二锁止杆固定支架;22、顶盖;221、控制件固定支架;23、腔体;30、解锁机构;31、解锁按钮;31a、第一解锁按钮;31b、第二解锁按钮;32、按钮壳体;32a、第一按钮壳体;32b、第二按钮壳体;33、传动板;33a、第一传动板;33b、第二传动板;331、外侧板体;3311、第一导向孔;3312、第二导向孔;332、内侧板体;3321、周向凸起;33211、锁止槽;3322、复位弹簧容置孔;3323、复位弹簧固定柱;34、复位弹簧;34a、第一复位弹簧;34b、第二复位弹簧;40、锁止机构;41、锁止杆;41a、第一锁止杆;41b、第二锁止杆;411、杆体;4111、锁止凸起;4112、加强凸起;412、固定端;413、活动端;4131、限位凸起;4132、复位凸起;42、弹性件;42a、第一弹性件;42b、第二弹性件;50、翻转机构;51、第一转轴;511、第一前滑杆;5111、第一前导向头;5112、第一前限位凸起;512、第一前轴体;513、第一弹性连接件;514、第一后滑杆;5141、第一后导向头;5142、第一后限位凸起;515、第一后轴体;516、第一助力弹簧;517、第一转轴固定杆;52、第二转轴;521、第二前滑杆;5211、第二前导向头;5212、第二前限位凸起;522、第二前轴体;523、第二弹性连接件;524、第二后滑杆;5241、第二后导向头;5242、第二后限位凸起;53、连接杆;531、连接杆体;5311、第二后滑杆限位孔;532、连接杆固定端;5321、第二后轴体;5322、第二助力弹簧;533、连接杆活动端;54、连接杆固定支架;60、密码锁机构;61、电动推杆;611、第一顶杆;612、第二顶杆;62、控制件;621、第一端;622、第二端;623、第三端;63、控制件复位弹簧;70、缓冲机构;71a、第一缓冲件;71b、第二缓冲件;711、缓冲头;72a、第一夹头;72b、第二夹头;72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改善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扶手组件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该扶手组件1包括:储物盒10;盖体20,盖体20固定在储物盒10上;解锁机构30,解锁机构30布置在盖体20上,并配置成释放盖体20使其相对于储物盒10翻转,在解锁机构30上设有锁止槽33211;和锁止机构40,锁止机构40包括可转动地固定在盖体20内的锁止杆41,锁止杆41抵靠在解锁机构30上并向其施加预加压力,其中,锁止槽33211定位成当解锁机构30相对于锁止杆41滑动到锁止槽33211到达锁止杆41下方时,锁止杆41可在预加压力的作用下落入到锁止槽33211内以锁定解锁机构30。
在本文中,术语“左”、“右”、“上”、“下”、“前”和“后”除非有明确相反的表述,都是基于图1所示的方位。
图1是本发明扶手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扶手组件1包括储物盒10、布置在储物盒10上的盖体20、布置在盖体20上的解锁机构30、锁止机构40、翻转机构50(参见图5)、密码锁机构60和缓冲机构70等部件。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该扶手组件1为双开式结构。换言之,该扶手组件1的盖体20配置成通过相互配合的解锁机构30和翻转机构50双向翻转地设置在储物盒10上。具体而言,盖体20可以从左侧开启并朝向右侧翻转,并且盖体20也可以从右侧开启并朝向左侧翻转,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从左右两侧开启盖体20。替代地,该扶手组件1也可为单开式结构。例如,该扶手组件1中的盖体20只能从左侧开启并朝向右侧翻转,或者盖体20只能从右侧开启并朝向左侧翻转。替代地,该扶手组件1也可设置成其它合适的形式,例如仅包括储物盒10、盖体20、解锁机构30、锁止机构40和翻转机构50,或者仅包括储物盒10、盖体20、解锁机构30、锁止机构40、翻转机构50和密码锁机构60等。
图2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下盒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上盒体的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上盒体的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储物盒10包括彼此相配的下盒体11和上盒体12,以形成用于容纳物品的容纳腔13。下盒体11和上盒体12采用合适的树脂(例如ABS等)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分别加工而成,再通过卡接、螺接或者其它合适的方式形成固定连接。
继续参见图3和图4,上盒体12具有相对的前端121和后端12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前端121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基于图3所示的方位)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前轴孔1211a和第二前轴孔1211b。第一前轴孔1211a配置成与翻转机构50的第一前轴体512相配,第二前轴孔1211b配置成与翻转机构50的第二前轴体522相配。具体而言,第一前轴体512可插入到第一前轴孔1211a内并在其中转动,同时第一前轴体512也可从第一前轴孔1211a内脱离出来。相应地,第二前轴体522可插入到第二前轴孔1211b内并在其中转动,同时第二前轴体522也可从第二前轴孔1211b内脱离出来。
继续参见图3,在前端121上还设有弹性凸头121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弹性凸头1212包括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的第一弹性凸头1212a和第二弹性凸头1212b。第一弹性凸头1212a和第二弹性凸头1212b的每一个配置成从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盒体12的本体上垂直向上延伸。第一弹性凸头1212a和第二弹性凸头1212b可采用合适的材质(例如橡胶等)加工而成,使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恢复能力。第一弹性凸头1212a和第二弹性凸头1212b配置成可与锁止机构40中对应的复位凸起4132相配,以实现对解锁机构30的复位。另外,第一弹性凸头1212a和第二弹性凸头1212b的设置,还可以使盖体20盖合在储物盒10上时形成柔性连接,从而提升NVH(即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继续参见图3,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前端121上还设有位于第一弹性凸头1212a和第二弹性凸头1212b之间且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的第一穿孔1213和第二穿孔1214。第一穿孔1213和第二穿孔1214的设置,可以使在密码锁机构60中对应的第一顶杆611和第二顶杆612穿过其中,以便与布置在盖体20内的控制件62相配合。第一穿孔1213和第二穿孔1214可以是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其它合适的形状,只要能够与第一顶杆611和第二顶杆612相配即可。
继续参见图4,在后端122的左侧设有与第一前轴孔1211a相对的第一后轴孔1221。第一后轴孔1221配置成可与翻转机构50中第一后轴体515相配。具体而言,第一后轴体515可插入到第一后轴孔1221内并在其中转动,同时第一后轴体515也可从第一前轴孔1211a内脱离出来。
继续参见图4,在后端122的右侧还设有连接杆固定槽1222,以便接纳翻转机构50中的连接杆固定支架54,使得翻转机构50的连接杆53可转动地固定在储物盒10上。替代地,连接杆固定槽1222也可设置在后端122的左侧。相应地,第一后轴孔1221设置在后端122的右侧,并且第一前轴孔1211a设置在前端121的右侧。
图5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盖体去除顶盖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盖体的实施例的仰视图。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盖体20包括彼此相配的基板21和顶盖22。基板21和顶盖22一起围成可容纳解锁机构30、锁止机构40和翻转机构50的腔体23。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基板21和顶盖22采用合适的树脂材料(例如ABS等)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再通过卡接、螺接或者其它合适的方式形成固定连接。
图11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基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基板21为大致方形的板状结构。在基板21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彼此间隔的多个转轴限位柱211。每个转轴限位柱211配置成从基板21的上表面垂直向上延伸。转轴限位柱211包括第一前限位柱211a、第一后限位柱211b、第二前限位柱211c和第二后限位柱211d。其中,第一前限位柱211a与翻转机构50中的第一前滑杆511相配,以约束第一前滑杆511使其仅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一后限位柱211b与第一后滑杆514相配,以约束第一后滑杆514使其仅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二前限位柱211c与第二前滑杆521相配,以约束第二前滑杆521使其仅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二后限位柱211d与第二后滑杆524相配,以约束第二后滑杆524使其仅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前限位柱211a、第一后限位柱211b、第二前限位柱211c和第二后限位柱211d的数量和布置位置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继续参见图1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基板21的中部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传动板限位柱212。每个传动板限位柱212配置成从基板21的上表面垂直向上延伸。传动板限位柱212包括第一传动板限位柱212a和第二传动板限位柱212b。其中,第一传动板限位柱212a配置成与解锁机构30中的第一传动板33a相配,使得第一传动板33a仅能沿左右方向滑动。相应地,第二传动板限位柱212b配置成与第二传动板33b相配,使得第二传动板33b仅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传动板限位柱212a和第二传动板限位柱212b的数量和布置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继续参见图1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基板21的中部还设有复位弹簧限位柱213。复位弹簧限位柱213配置成从基板21的上表面垂直向上延伸。复位弹簧限位柱213包括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复位弹簧限位柱213a和第二复位弹簧限位柱213b。第一复位弹簧限位柱213a和第二复位弹簧限位柱213b配置成与对应的传动板33(即第一传动板33a和第二传动板33b)中的复位弹簧固定柱3323相配来固定复位弹簧333。
继续参见图1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基板21的前部还设有通孔214。通孔214包括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通孔214a和第二通孔214b。第一通孔214a和第二通孔214b的位置分别与储物盒10的上盒体12前端121对应的第一弹性凸头1212a和第二弹性凸头1212b相对,使得锁止机构40中对应的锁止杆41上的复位凸起4132能够穿过通孔214并与对应的弹性凸头1212相配合。第一通孔214a和第二通孔214b可以是腰性孔、圆形孔或者其它合适的通孔。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第一通孔214a和第二通孔214b的边缘形成从基板21的上表面垂直向上延伸的凸台(图中未标识),以增强通孔214附近的机械强度和刚性。
继续参见图1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基板21的前部还设有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三穿孔215和第四穿孔216。第三穿孔215和第四穿孔216对称地布置在第一通孔214a和第二通孔214b之间。在组装状态下,第三穿孔215与储物盒10的上盒体12前端121的第一穿孔1213相对,使得密码锁机构60的第一顶杆611能够分别穿过第一穿孔1213和第三穿孔215,进而与密码锁机构60的控制件62上的第一端621相配。相应地,在组装状态下,第四穿孔216与储物盒10的上盒体12前端121的第二穿孔1214相对,使得密码锁机构60的第二顶杆612能够分别穿过第二穿孔1214和第四穿孔216,进而与控制件62上的第二端622相配。
继续参见图1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基板21的前部还设有限位柱217。限位柱217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开的第一限位柱217a和第二限位柱217b。第一限位柱217a和第二限位柱217b的每一个围成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开口向后的限位口(图中未标识),以接纳锁止机构40中对应的限位杆41上的限位凸起4131。
继续参见图1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基板21的前部还设有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且朝向后方的第五穿孔218a和第六穿孔218b。其中,在组装状态下,第五穿孔218a与储物盒10的上盒体12前端121的第一前轴孔1211a相对,使得翻转机构50中第一前轴体512能够穿过第五穿孔218a并插入到第一前轴孔1211a内。相应地,在组装状态下,第六穿孔218b与储物盒10的上盒体12前端121的第二前轴孔1211b相对,使得翻转机构50中第二前轴体522能够穿过第六穿孔218b并插入到第二前轴孔1211b内。
继续参见图1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基板21的中部还设有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锁止杆固定支架219a和第二锁止杆固定支架219b。其中,第一锁止杆固定支架219a与锁止机构40中第一锁止杆41a相配,使得第一锁止杆41a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固定在基板21上。第二锁止杆固定支架219b与锁止机构40中第二锁止杆41b相配,使得第二锁止杆41b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固定在基板21上。
图7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解锁机构、锁止机构和翻转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解锁机构、锁止机构和翻转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解锁机构、锁止机构、翻转结构和控制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7-图9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翻转机构50包括第一转轴51、第二转轴52和布置在第一转轴51和第二转轴52之间的连接杆53等部件。第一转轴5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前轴体512和第一后轴体515)可插入到储物盒10对应的轴孔(分别为第一前轴孔1211a和第一后轴孔1221)内,使得盖体20能够围绕第一前轴体512和第一后轴体515所在的轴线翻转。另外,第二转轴52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前轴体522和第二后滑杆524的后端)可分别插入到储物盒10的第二前轴孔1211b和连接杆53的第二后滑杆限位孔5311内,并且在一端固定在储物盒10上的连接杆53上还设有与第二前轴体522相配的第二后轴体5321,使得盖体20能够同时围绕第二前轴体522和第二后轴体5321所在的轴线翻转。
继续参见图7-图9,第一转轴51包括沿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前滑杆511和第一后滑杆514,以及介于第一前滑杆511和第一后滑杆514之间的第一弹性连接件513。第一前滑杆511和第一后滑杆514采用合适的树脂材料(例如ABS等)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第一弹性连接件513为弹簧或者其它合适的弹性件,使得第一前滑杆511和第一后滑杆514可伸缩地固定在基板21上。
继续参见图7-图9,第一前滑杆511具有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本体。在第一前滑杆511的本体上形成有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前导向头5111。第一前导向头5111大致为圆柱形形状。第一前导向头5111可插入到解锁机构30的第一传动板33a上对应的第一导向孔3311内。另外,在第一前滑杆511的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1个第一前限位凸起5112。每个第一前限位凸起5112配置成可与基板21上对应的第一前限位柱211a相配,使得第一前滑杆511被限定成仅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一前限位凸起5112的数量和布置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够与第一前限位柱211a相配即可。在第一前滑杆511的前端还设有大致呈“L”形且朝向前方延伸的第一前轴体512。第一前轴体512可采用不锈钢等合适的金属材质加工而成,以保证其机械强度。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前滑杆511受到第一弹性连接件513的预加推力,使得第一前轴体512穿过基板21上对应的第五穿孔218a,并插入到储物盒10上盒体12的第一前轴孔1211a内。当第一传动板33a向右运动,使得第一前导向头5111在第一传动板33a的第一导向孔3311内滑动,从而使第一弹性连接件513在外力作用下收缩。在此过程中,第一前滑杆511被控制向后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前轴体512从第一前轴孔1211a内脱离出来。
继续参见图7-图9,第一后滑杆514具有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本体。在第一后滑杆514本体上形成有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后导向头5141。第一后导向头5141大致为圆柱形形状。第一后导向头5141可插入到第一传动板33a上对应的第二导向孔3312内。另外,在第一后滑杆514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一后限位凸起5142。每个第一后限位凸起5142配置成与基板21上对应的第一后限位柱211b相配,使得第一后滑杆514被限定成仅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一后限位凸起5142的数量和布置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够与第一后限位柱211b相配即可。在第一后滑杆514的后端还设有大致呈“L”形且朝向后方延伸的第一后轴体515。第一后轴体515可采用不锈钢等合适的金属材质加工而成,以保证其机械强度。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后滑杆514受到第一弹性连接件513的预加推力,使得第一后轴体515依次穿过第一转轴固定杆517、第一助力弹簧516和连接杆53的活动端533,并插入到储物盒10上盒体12后端122的第一后轴孔1221内。当第一传动板33a向右运动,使得第一后导向头5141在第一传动板33a的第二导向孔3312内滑动,从而使第一弹性连接件513在外力作用下收缩。在此过程中,第一后滑杆514被控制向前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后轴体515从第一后轴孔1221内脱离出来。进一步地,当第一前轴体512插入到第一前轴孔1211a内,第一后轴体515插入到第一后轴孔1221内,并且第二转轴52被控制与储物盒10脱离时,整个盖体20能够围绕第一前轴体512和第一后轴体515所在的轴线翻转。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转轴固定板517的本体上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卡接孔(图中未标识),每个卡接孔能够与基板21上对应的卡接柱(图中未标识)形成卡接配合,以提高基板21和第一转轴5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从而带动整个盖体20顺利地进行翻转。另外,第一助力弹簧516配置成向盖体20施加预加弹力,使得当第二转轴52被控制与储物盒10脱离时,该预加弹力能够驱动盖体20顺利翻转。
如图7-图9所示,第二转轴52包括沿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二前滑杆521和第二后滑杆524,以及介于第二前滑杆521和第二后滑杆524之间的第二弹性连接件523。第二前滑杆521和第二后滑杆524采用合适的树脂材料(例如ABS等)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第二弹性连接件523为弹簧或者其它合适的弹性件,使得第二前滑杆521和第二后滑杆524可伸缩地固定在基板21上。
继续参见图7-图9,第二前滑杆521具有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本体。在第二前滑杆521的本体上形成有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前导向头5211。第二前导向头5211大致为圆柱形形状。第二前导向头5211可插入到解锁机构30的第二传动板33b上对应的第一导向孔3311内。另外,第二前滑杆521的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1个第二前限位凸起5212。每个第二前限位凸起5212配置成可与基板21上对应的第二前限位柱211c相配,使得第二前滑杆521被限定成仅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二前限位凸起5212的数量和布置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够与第二前限位柱211c相配即可。在第二前滑杆521的前端还设有大致呈“L”形且朝向前方延伸的第二前轴体522。第二前轴体522可采用不锈钢等合适的金属材质加工而成,以保证其机械强度。在组装状态下,第二前滑杆521受到第二弹性连接件523的预加推力,使得第二前轴体522穿过基板21上对应的第六穿孔218b,并插入到储物盒10上盒体12的第二前轴孔1211b内。当第二传动板33b向左运动,使得第二前导向头5211在第二传动板33b的第一导向孔3311内滑动,从而使第二弹性连接件523在外力作用下收缩。在此过程中,第二前滑杆521被控制向后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前轴体522从第二前轴孔1211b内脱离出来。
继续参见图7-图9,第二后滑杆524具有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本体。在第二后滑杆524本体上形成有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后导向头5241。第二后导向头5241大致为圆柱形形状。第二后导向头5241可插入到第二传动板33b上对应的第二导向孔3312内。另外,在第二后滑杆524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后限位凸起5242。每个第二后限位凸起5242配置成与基板21上对应的第二后限位柱211d相配,使得第二后滑杆524被限定成仅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二后限位凸起5242的数量和布置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够与第二后限位柱211d相配即可。在组装状态下,第二后滑杆524受到第二弹性连接件523的预加推力,使得第二后滑杆524的后端插入到连接杆53上对应的第二后滑杆限位孔5311内。当第二传动板33b向左运动,使得第二后导向头5241在第二传动板33b的第二导向孔3312内滑动,从而使第二弹性连接件523在外力作用下收缩。在此过程中,第二后滑杆524被控制向前运动,使得其后端从第二后滑杆限位孔5311内脱离出来。
继续参见图7和图8,连接杆53具有大致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杆体53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连接杆体531采用合适的树脂材料(例如ABS等)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替代地,连接杆体531也可采用铝、不锈钢等合适的金属材质加工而成。在连接杆体531上形成有开口向前的第二后滑杆限位孔5311,以便与第二后滑杆524的后端相配。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连接杆体531具有位于右侧的固定端532和位于左侧的活动端533。替代地,固定端532也可布置在连接杆体531的左侧,并且活动端533布置在连接杆531的右侧。相应地,第一转轴51布置在基板21的右侧,并且第二转轴52布置在基板21的左侧。在固定端532上设有朝向后方延伸的第二后轴体5321。第二后轴体5321可采用不锈钢等合适的金属材质加工而成,以保证其机械强度。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后轴体5321配置成可转动地固定连接杆固定支架54上,并且连接杆固定支架54固定在储物盒10上盒体12后端122的连接杆固定槽1222内。在第二后轴体5321上还套设有第二助力弹簧5322。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当第二前轴体522插入到第二前轴孔1211b内并且第一转轴51被控制与储物盒10脱离时,整个盖体20能够围绕第二前轴体522和第二后轴体5321所在的轴线翻转。另外,在活动端533上还设有允许第一后轴体515穿过其中的穿孔(图中未示出),以便第一后轴体515既能够方便地与第一后轴孔1221相配,也可以带动连接杆体531一起围绕第二转轴52转动。
如图5-图9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解锁机构30包括解锁按钮31、按钮壳体32、传动板33和复位弹簧34等部件。其中,按钮壳体32包括左右对称地固定在基板21上的第一按钮壳体32a和第二按钮壳体32b。解锁按钮31包括分别布置在第一按钮壳体32a上的第一解锁按钮31a和布置在第二按钮壳体32b上的第二解锁按钮31b。传动板33包括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的第一传动板33a和第二传动板33b。第一传动板33a配置成与第一解锁按钮31a相配,使得通过按压第一解锁按钮31a可驱动第一传动板33a向右滑动。相应地,第二传动板33b配置成与第二解锁按钮31b相配,使得通过按压第二解锁按钮31b可驱动第二传动板33b向左滑动。另外,复位弹簧34包括与第一传动板33a相配的第一复位弹簧34a和与第二传动板33b相配的第二复位弹簧34b,以便使第一传动板33a和第二传动板33b方便地复位。
继续参见图9,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板33a包括彼此相接的外侧板体331和内侧板体332。在外侧板体331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导向孔3311和第二导向孔3312。第一导向孔3311和第二导向孔3312大致成“八”字形排布。即,沿着从左向右的方向,第一导向孔3311和第二导向孔331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第一导向孔3311配置成可接纳第一前滑杆511上的第一前导向头5111,第二导向孔3312可接纳第一后滑杆514上的第一后导向头5141。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当第一传动板33a在第一解锁按钮31a的带动下向右滑动时,通过导向头和导向孔的配合,使得第一前滑杆511和第一后滑杆514能够相向滑动并压缩位于第一前滑杆511和第一后滑杆514之间的第一弹性连接件513。在此过程中,固定在第一前滑杆511上的第一前轴体512从第一前轴孔1211a内脱离出来,并且固定在第一后滑杆514上的第一后轴体515从第一后轴孔1221内脱离出来。
继续参见图9,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内侧板体332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配置成与基板21上位于其前后两侧的多个传动板限位柱212相配,使得整个第一传动板33a被约束成仅能沿左右方向滑动。在内侧板体332的中部形成有大致长方形的复位弹簧容置孔3322,使得第一复位弹簧34a能够约束在复位弹簧容置孔3322内。具体而言,在复位弹簧容置孔3322的左侧孔壁上形成有垂直向右延伸的复位弹簧固定柱3323。该复位弹簧固定柱3323配置成与基板21上对应的第一复位弹簧限位柱213a(参见图11)相对,使得第一复位弹簧34a的一端固定在复位弹簧固定柱3323上,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复位弹簧限位柱213a上。因此,当第一传动板33a在第一解锁按钮31a的带动下向右滑动时,第一复位弹簧34a被控制压缩;当外力撤去后,第一复位弹簧34能够在自身应力作用下发生回弹,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板33a和第一解锁按钮31a复位。
继续参见图9,在内侧板体332的周向边缘上形成有垂直向上延伸的周向凸起3321,以增强内侧板体332的刚性和强度。优选地,在整个第一传动板33a(包括外侧板体331和内侧板体332)的周向边缘上都设有垂直向上延伸的周向凸起3321。在内侧板体332的靠近前侧的周向凸起3321上形成有大致长方形的锁止槽33211,以便与锁止机构40上对应的第一锁止杆41a相配。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传动板33b配置成与第一传动板33a左右对称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图10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锁止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7-图10所示,锁止机构40包括锁止杆41和弹性件42。其中,锁止杆41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开的第一锁止杆41a和第二锁止杆41b。第一锁止杆41a与第一传动板33a相配,第二锁止杆41b与第二传动板33b相配。弹性件42包括与第一锁止杆41a相配的第一弹性件42a和与第二锁止杆41b相配的第二弹性件42b。优选地,第一锁止杆41a和第二锁止杆41b配置相同,并且第一弹性件42a和第二弹性件42b也配置相同,以简化部件结构,便于加工。
继续参见图10,锁止杆41具有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杆体411。杆体411可采用合适的树脂材料(例如ABS等)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杆体411具有大致长方形的纵向截面。替代地,杆体411的纵向截面也可设置成正方形或者其它合适的形状。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杆体411的中部形成有从杆体411的下表面垂直向下延伸的锁止凸起4111。锁止凸起4111具有大长方形的形状,以便与对应的传动板33上的锁止槽33211相配。通过锁止凸起4111和锁止槽33211的配合,能够方便地锁定传动板33,从而实现对相应的解锁结构30的锁定。替代地,在杆体411上也可不设置锁止凸起4111,只要杆体411的纵向截面能够与锁止槽33211相配使得锁止杆41能够落入到锁止槽33211内即可。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杆体41上还形成有从其上表面垂直向上延伸的加强凸起4112,以增强杆体411的刚性和强度。
需要指出的是,当锁止杆41与锁止槽33211相互配合锁定相应的传动板33时,彼此相对的传动板33(即第一传动板33a和第二传动板33b)相互靠近并抵靠在一起,还能够实现防对开的功能。例如,当按压第一解锁按钮31a并带动第一传动板33a向右滑动时,抵靠在第一传动板33a上的第一锁止杆41a与第一传动板33a产生相对滑动,使得原本抵靠在周向凸起3321上的锁止凸起4111落入到锁止槽33211内。此时,第一传动板33a的右侧竖向表面(图中未标识)朝向第二传动板33b的左侧竖向表面(图中未标识)运动并相互抵靠在一起,使得无法通过按压第二解锁按钮31b来驱动第二传动板33b向左侧滑动。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防止因同时按压两侧的解锁按钮31而使整个盖体20与储物盒10发生脱离。
继续参见图10,杆体411具有靠近后侧的固定端412和靠近前侧的活动端413。固定端412可转动地固定在基板21对应的第一锁止杆固定支架219a或第二锁止杆固定支架219b上,使得锁止杆41能够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在固定端412上设有弹性件42,以便向锁止杆41施加向下的预加压力,使得锁止杆41能够稳定地抵靠在传动板33上。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活动端413上形成有朝向远离固定端412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4131。该限位凸起4131配置成可插入到基板21对应的限位柱217(包括第一限位柱217a和第二限位柱217b)内,以限定锁止杆41的位置。
图12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复位凸起插入到通孔中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活动端413上还设有从杆体411的下表面垂直向下延伸的复位凸起4132。复位凸起4132配置成可穿过基板21上对应的通孔214。当盖体20盖合在储物盒10上时,从通孔214穿过的复位凸起4132能够与上盒体12上对应的弹性凸头1212相抵靠。接着,弹性凸头1212会向复位凸起4132施加向上的外力,使得锁止杆41被顶起并在杠杆作用下围绕固定端412转动。在此过程中,落入锁止槽33211内的锁止凸起4111随锁止杆41一起向上运动并与锁止槽33211脱离,从而实现对相应的解锁机构30的释放。
图13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控制件布置在顶盖上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扶手组件中控制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5、图9、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密码锁机构60包括固定在储物盒10下盒体11前端的电动推杆61、可转动地固定在盖体20顶盖22上的控制件62、和布置在控制件62上的控制件复位弹簧63等部件。
继续参见图2,电动推杆61上具有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开且可伸缩的第一顶杆611和第二顶杆612。第一顶杆611和第二顶杆612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形状。其中,第一顶杆611可依次穿过上盒体12上的第一穿孔1213和基板21上的第三穿孔215,并与控制件62上的第一端621相配。相应地,第二顶杆612可依次穿过上盒体12上的第二穿孔1214和基板21上的第四穿孔216,并与控制件62上的第二端622相配。
继续参见图13和图14,控制件62具有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的第一端621和第二端622,以及布置在第一端621和第二端622之间的第三端623。控制件复位弹簧63配置成可向控制件62实现向上的推力,使得在初始状态下第三端623远离第一传动板33a和第二传动板33b。当第一顶杆611和第二顶杆612分别向第一端621和第二端622施加向上的推力时,第三端623在杠杆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定位在第一传动板33a和第二传动板33b之间。因此,第一解锁按钮33a和第二解锁按钮33b被同时锁死。即,无法通过按压第一解锁按钮33a和第二解锁按钮33b来开启盖体20,从而提高了整个扶手组件1的私密性。相应地,当第一顶杆611和第二顶杆612被控制向下运动并与对应的第一端621和第二端622脱离时,第三端623在控制件复位弹簧63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复位,从而接触对第一解锁按钮33a和第二解锁按钮33b的限制。
如图1、图3、图4和图1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缓冲机构70包括固定在储物盒10的上盒体12上的第一缓冲件71a和第二缓冲件71a,以及形成在基板21上的第一夹头72a和第二夹头72b。其中,第一缓冲件71a和第二缓冲件71b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地布置在上盒体12的后端122上。第一缓冲件71a和第二缓冲件71b的每一个为圆柱形阻尼器,并具有朝向前方延伸的缓冲头711。
继续参见图11,第一夹头72a和第二夹头72b沿左右方向间隔地布置在基板21的后部。第一夹头72a和第二夹头72b的每一个配置成从基板21后部的竖向表面(图中未标识)垂直向后延伸,并且围成开口向下的弧形槽721。弧形槽721的设置,能够方便且稳定地夹持对应的缓冲件(即第一缓冲件71a和第二缓冲件71b)上的缓冲头711。通过在扶手组件1上设置缓冲机构能够使盖体20的翻转过程更加平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图中未示出)。该车辆包括上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扶手组件1。该扶手组件1布置在车辆的中控台上,即定位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该车辆可以是电动汽车、燃油汽车或者其它合适的车辆。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包括:
储物盒;
盖体,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储物盒上;
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布置在所述盖体上,并配置成释放所述盖体使其相对于所述储物盒翻转,在所述解锁机构上设有锁止槽;和
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盖体内的锁止杆,所述锁止杆抵靠在所述解锁机构上并向其施加预加压力,其中,所述锁止槽定位成当所述解锁机构相对于所述锁止杆滑动到所述锁止槽到达所述锁止杆下方时,所述锁止杆可在所述预加压力的作用下落入到所述锁止槽内以锁定所述解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顶盖,并且在所述基板和所述顶盖之间形成有可容纳所述解锁机构和所述锁止机构的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弹性件;
所述锁止杆具有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的固定端,并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端上以通过所述锁止杆向所述解锁机构施加所述预加压力,使得所述锁止杆抵靠在所述解锁机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杆具有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活动端,并且在所述固定端和所述活动端之间设有从所述锁止杆垂直向下延伸且可落入所述锁止槽的锁止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端上设有朝向远离所述固定端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并且在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的限位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活动端上还设有从所述锁止杆垂直向下延伸的复位凸起;
在所述基板上设有允许所述复位凸起穿过其中的通孔;并且
在所述储物盒上设有与所述复位凸起相配的弹性凸头,
其中,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储物盒上时,所述弹性凸头抵靠在所述复位凸起上并顶起所述锁止杆,使得所述锁止凸起从所述锁止槽内脱离以释放所述解锁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
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沿所述盖体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且均可伸缩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相配的第一解锁机构和与所述第二转轴相配的第二解锁机构,并且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解锁机构相配的第一锁止机构和与所述第二解锁机构相配的第二解锁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密码锁机构,其包括: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盖体内,其具有可延伸穿过所述盖体的基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三端;和
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位于所述储物盒的外侧并配置成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抵靠,使得所述第三端定位在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所述第二解锁机构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和所述第二解锁机构的相对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缓冲机构,其包括:
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储物盒的后部并沿所述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的每一个均具有朝向所述盖体的缓冲头;和
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分别布置在所述盖体的后部,并且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的每一个均具有夹持对应的所述缓冲头的弧形槽。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扶手组件。
CN202210567340.7A 2022-05-23 2022-05-23 扶手组件和具有其车辆 Pending CN1148019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7340.7A CN114801932A (zh) 2022-05-23 2022-05-23 扶手组件和具有其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7340.7A CN114801932A (zh) 2022-05-23 2022-05-23 扶手组件和具有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1932A true CN114801932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1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7340.7A Pending CN114801932A (zh) 2022-05-23 2022-05-23 扶手组件和具有其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019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95196B1 (en) Child car safety seat
JP2009520640A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レスト
US8141951B2 (en) Child safety seat
CN107901807B (zh) 头枕
JP508379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
JP4432111B2 (ja) 車両用可倒式ヘッドレスト
US20200247294A1 (e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ular seat
CN217835431U (zh) 扶手组件和具有其车辆
KR20110086736A (ko) 잠금 푸시 버튼을 갖는 충돌 반응성 머리 받침
CN114801932A (zh) 扶手组件和具有其车辆
US10821869B2 (en) Headrest assembly
JP2019006380A (ja) ヘッドレスト
KR20120025792A (ko) 스티어링 칼럼의 텔레스코픽 록킹 구조
JPH04104025U (ja) 車両用パワーシートスイツチ
JP664371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219325751U (zh) 一种汽车扶手箱、汽车副仪表板总成及汽车
JP5211628B2 (ja) シート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のシートスイッチに接続された制御装置
JP4423669B2 (ja) 車両用可倒式ヘッドレスト
KR102563450B1 (ko) 자동차용 헤드레스트 이동장치
JP5499640B2 (ja) スライド装置
CN219295222U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的侧保护结构
CN112412202B (zh) 一种可移动的汽车扶手解锁机构
CN111936372B (zh) 用于从转向柱吸收能量的装置的啮合板
JPH0614599Y2 (ja) ヘツドレスト装置
CN114572083B (zh) 一种歇脚板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