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88C - 交流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交流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88C
CN1147988C CNB011003855A CN01100385A CN1147988C CN 1147988 C CN1147988 C CN 1147988C CN B011003855 A CNB011003855 A CN B011003855A CN 01100385 A CN01100385 A CN 01100385A CN 1147988 C CN1147988 C CN 11479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alternating
load
power
graph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003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7398A (zh
Inventor
ի����
斋田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7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7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 H02M5/25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257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control circuit
    • H02M5/257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control circuit with digital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1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ac to ac converter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to dc
    • H02P27/1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ac to ac converter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to dc varying the frequency by omitting half wa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7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29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293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current or power
    • H02M5/293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current or power using whole cycle control, i.e. switching an integer number of whole or half cycles of the AC input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交流电供给装置,负载通过转换电路连接交流电源。转换电路根据控制信号进行转换,由电源线连接的双向可控硅和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的光敏双向可控硅部分构成。光敏双向可控硅部分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双向可控硅构成。输出控制信号导通发光二极管后的交流波形到达过零点时,光敏双向可控硅及双向可控硅导通,在同步过零向负载供交流电,控制信号停止过零点停止供电。在过零点进行电力供给的转换,可抑制高次谐波电流和闪变的发生。

Description

交流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由交流电源提供给负载的交流电进行控制的交流电控制方法及交流电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由交流电源提供交流电来驱动负载时的电力控制,已采用在交流波形的各周期内进行转换(换向)的相位控制和与周期无关的适宜开/关控制。
图19(a)(b)是说明有关以往的控制方法的图,相位控制如图(a)所示,在交流电波形的半波长适宜的相位角位置控制仅在影线所表示的期间(周期)内向负载提供交流电,由控制一侧控制所述相位角来控制交流电的供给量。开/关控制如图(b)所示,对于周期的交流电波形只输出适宜期间的控制信号,那么就得到向负载提供的其中用影线所表示的交流电。
但是,所述以往方法,常使用图(a)的相位控制方式,或图(b)的开、关控制方式,由于这些转换,强制断开电流,提高了所示高次谐波电流及闪变的发生水准,存在不能满足国际电气标准协会规定的IEC6100-3-2、IEC6100-3-3所确定的标准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流电控制方法及采用该控制方法的交流电供给装置,对所供给的交流电进行控制,同时也可尽可能地抑制高次谐波电流及闪变的发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对由交流电源提供给负载的交流电进行控制的交流电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交流电波形的过零点进行转换控制;以任意的一定周期分配交流电波形,并以该分配了的一个周期作为基本单位、用在每个过零点转换所得到的向负载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分和中断电力供应的非供给部分构成组合的电力图形;重复该电力图形,进行供给负载的交流电的控制。
如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经常是在交流电波形的过零时刻被转换,转换噪声被降低,并且由于通过转换不产生电流波形的紊流,也使高频电流减少。
如按照这样的构成,被分割的一个周期的基本单位中,准备了种种的电力图形,通过适宜转换能够控制供给负载的离散的电力。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交流电控制方法是在上述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交流电控制方法中,所述基本单位是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波形的(n+1/2)个周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那样,也可以为n=1。如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将交流波形分成奇数,使供给的交流电波形的上下面积相等,使高频电流减少。并且,电力变化不大,降低闪变是可能的。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交流电控制方法是在上述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交流电控制方法中,在由电力供给部分和非供给部分构成组合的电力图形中,至少转换使用两种电力图形。如按照这样的构成,通过一个电力图形的转换,比较电力变化,能够更精密地控制电力供应。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交流电控制方法是在上述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交流电控制方法中,所述电力图形的转换是以电力的大小在邻近的电力图形间进行。如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相邻的电力图形电力变化不大,使该部分闪变减少。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交流电控制方法是在上述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交流电控制方法中,所述两种电力图形的转换比仅按规定种类来设定。如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设定适宜的转换比,得到任意的电力供应是可能的。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交流电供给装置,是将来自交流电源提供给负载的交流电进行控制的交流电供给装置,包括:转换电路,用于在所述交流电波形的过零点进行转换控制;控制电路,与所述转换电路相连接,用于以任意的一定周期分配交流电波形,并以该分配了的一个周期作为基本单位、用在每个过零点转换所得到的向负载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分和中断电力供应的非供给部分构成组合的电力图形,输出至少用两种电力图形组合构成的电力图形;检测负载状态的检测部件;以及,控制部件,连接在控制电路和检测部件之间,接受来自检测部件的检测输出,以所述负载的状态为设定值,转换电力图形的组合。如按照这样的构成,能够检测负载的状态(输出),精密地按设定值那样转换电力图形。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交流电供给装置是在上述本发明8的交流电供给装置中,具有改变所述设定值的设定装置。因此,能够按照希望的状态调节设定负载状态。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交流电供给装置是在上述本发明方面的交流电供给装置中,所述负载是头发干燥器的加热器,所述检测部件是温度传感器。因此,也可容易地应用于象头发干燥器那样的小型机器。
附图说明
下面简单说明附图和符号:
图1是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供给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图1的电路构成图。
图3是为了说明交流电控制的基本动作的脉冲波形图,(a)表示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图,(b)是用导通截止表示光敏双向可控硅52的动作状态图,(c)表示供给负载4的电力波形图。
图4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2的波形图。
图5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3的波形图。
图6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4的波形图。
图7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5的波形图。
图8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5的波形图。
图9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6的波形图。
图10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7的各波形图。
图11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7的各波形图。
图12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7的各波形图。
图13是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供给装置的实施例8的方框图。
图14是为了说明图13动作的脉冲波形图。
图15是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供给装置的实施例9的方框图。
图16是为了说明图15动作的脉冲波形图。
图17是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8是适用图17的方框图的头发干燥器的大致构造图。
图19是为了说明以往的控制方法的图,(a)是表示相位控制的波形图,(b)是表示开/关控制的波形图。
在上述附图中,1-交流电源;2-转换电路;2a-双向可控硅;3-控制电路(电力图形生成电路);4-负载;41-加热器;5-光敏双向可控硅部分(过零点检测器件);51-发光二极管;52-光敏双向可控硅;6-检测部件;61-热敏电阻;7、71-控制部件(转换控制电路);8-设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供给装置的方框图,图2是其电路构成图。
在图1中,1是例如具有规定频率的商业用交流电源,2是转换来自交流电源的交流电的转换电路,3是控制电路,是用交流波形的同步过零对转换电路2输出进行转换动作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向负载4提供被转换控制的电力。负载4接受交流电的供给,按照供给量完成规定的工作,例如,加热器等。
图2中,转换电路2通过电源供给线L,被连接在交流电源1和负载4的之间,是由被连接线L连接的双向可控硅2a和过零点检测用的光敏双向可控硅部分5构成。光敏双向可控硅部分5是由作为发光部件的发光二极管51和光敏双向可控硅52构成。
发光二极管51的正极连接恒压源,负极连接控制电路3的控制信号的输出端。该发光二极管51在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期间,无电流流动呈截止状态,在输出低电平期间,电流流动呈发光状态。光敏双向可控硅52一端连接连接线L,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2a的控制极G,通过发光二极管51的导通,在刚接收到发光光源后的交流电波形通过过零时导通,驱动控制极G,使双向可控硅2a导通,另一方面,发光二极管51刚截止后的交流电波形在通过过零时截止,使双向可控硅2a截止。还有,作为转换电路2,如果用交流波形的同步过零进行转换的话,可采用种种电路。
图3是为了说明交流电控制的基本动作的脉冲波形图,(a)表示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b)是用导通截止表示光敏双向可控硅52的动作状态,(c)表示供给负载4的电力波形(影线周期)。控制电路3例如每隔预先设计的时间,转换开、关。这里,说明图3的控制动作的一例,在t1时刻,当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从低电平转向高电平,在此之后的过零点t2时刻(同步),光敏双向可控硅52向截止状态变化,中断向负载4提供的交流电。接着,在t3时刻,当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从高电平转向低电平时,在此之后的过零点t4时刻,光敏双向可控硅52向导通状态变化,开始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在此后的t5时刻,当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从低电平转向高电平时,在是此之后的过零点t6时刻,光敏双向可控硅52向截止状态变化,中断向负载4提供的交流电。其结果,从t1时刻到t6时刻,交流电波形的半个周期,也就是说,对6个半波,在最初的3个半波期间,中断电力,在接着的3个半波期间向负载4提供电流。因此,如果看该期,电力是交流电源1的1/2。这样,由于在同步过零进行转换,高频电流少,并且,伴随转换也减少噪声的辐射。
图4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2的波形图。还有,电路构成与图2所示的电路相同。本实施例,控制电路3如图4(a)的虚线所示分2个周期(分4个半波)来分配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波形,输出将这些作为基本单位的电力图形的控制信号。电力图形是由每半波1个向负载4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分(图4中带影线的部分)和中断电力供应的非供给部分组合的种种图形构成的。
图4(a)表示去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的控制信号在整个期间维持连续高的状态,来自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全部不供给负载4的状态。图4(b)表示来自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在基本单位的最初的半波开始至少在相对于过零点多少超前的时刻(至少在半个周期以内。参照相对于图3的过零点t4的t3时刻),返回低的状态,得到通过在半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半波的状态。图4(c)表示在与图4(b)相同的时刻,使控制信号返回低状态,同时得到通过在1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和第2个半波的状态。图4(d)表示在与图4(b)相同的时刻,使控制信号返回低状态,同时得到通过在1.5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到第3个半波的状态。图4(e)表示得到通过输出整个期间低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全部4个半波的状态。现在,在交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为AC100V,负载4的阻抗为10Ω时,能够向负载4提供图4(a)是0W,图4(b)是250W,图4(c)是500W,图4(d)是750W,图4(e)是1000W的控制了的电力。
图5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3的波形图。还有,电路构成与图2所示的电路相同。本实施例,控制电路3如图5(a)的虚线所示那样,分2.5个周期(分5个半波)来分配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波形,输出将这些作为基本单位的电力图形的控制信号。电力图形是由每半波一个向负载4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分(图5中带影线部分)和中断电力供给的非供给部分组合的种种图形构成的。
图5(a)表示去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的控制信号在整个期间维持连续高状态,来自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力不全部供给负载4的状态。图5(b)表示来自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在基本单位的最初的半波开始至少在相对于过零点多少超前的时刻(至少在半个周期以内),返回低状态,得到通过在半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半波的状态。图5(c)表示在与图5(b)相同的时刻,将控制信号返回低状态,同时得到通过在1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和第2个半波的状态。图5(d)表示在与图5(b)相同的时刻,使控制信号返回低状态,同时得到通过在1.5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到第3个半波的状态。图5(e)表示在与图5(b)相同的时刻,使控制信号返回低状态,同时得到通过在1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到第4个半波的状态。图5(f)表示得到通过输出整个期间低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全部5个半波的状态。现在,在交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为AC100V,负载4的阻抗为10Ω时,能够向负载4提供图5(a)是0W,图5(b)是200W,图5(c)是400W,图5(d)是600W,图5(e)是800W,图5(f)是1000W的控制了的电力。
该实施例由于提供给负载4的交流电力波形的正侧和负侧的面积相等,波形的畸变少,并且高频电流也变小。
图6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4的波形图。还有,电路构成与图2所示的电路相同。本实施例,控制电路3如图6(a)的虚线所示那样,分1.5个周期(分3个半波)来分配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力波形,输出将这些作为基本单位的电力图形的控制信号。电力图形是由每半波一个向负载4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分(图6中带影线部分)和中断电力供给的非供给部分组合的种种(图形)构成的。
图6(a)表示去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的控制信号在整个期间维持连续高状态,来自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力不全部供给负载4的状态。图6(b)表示来自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在基本单位的最初的半波开始至少在相对于过零点多少超前的时刻(至少在半个周期以内),返回低状态,得到通过在半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半波的状态。图6(c)表示在与图6(b)相同的时刻,将控制信号返回低状态,同时得到通过在1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和第2个半波的状态。图6(d)表示得到通过输出整个期间低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全部3个半波的状态。现在,在交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为AC100V,负载4的阻抗为10Ω时,能够向负载4提供图6(a)是0W,图6(b)是333W,图6(c)是667W,图6(d)是1000W的控制了的电力。
该实施例由于提供给负载4的交流电力波形的正侧和负侧的面积相等,波形的失真(畸变)少,并且高频电流也变小。并且,关于图6(a)、图6(d),由于电力没有变化,也不产生闪变,在从图6(a)到(d)的各电力图形间,由于电力供给部分和非电力供给部分之间的电力差(电功率差)只是各自的半个波形(333W),可减小闪变值,因此,可减轻闪变问题。
图7、图8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5的波形图。还有,电路构成与图2所示的电路相同。本实施例,控制电路3如图7(a)的虚线所示那样,分1.5个周期(分3个半波)来分配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力波形,输出将这些作为基本单位的电力图形的控制信号。电力图形是由每半波一个向负载4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分(图7中带影线部分)和中断电力供给的非供给部分组合的种种(图形)构成的。
图7(a)表示去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的控制信号在整个期间维持连续高状态,来自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力不全部供给负载4的状态。图7(b)表示来自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在基本单位的最初的半波开始至少在相对于过零点多少超前的时刻(至少在半个周期以内),返回低状态,得到通过在半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半波的状态的图形2。图7(c)表示在与图7(b)相同的时刻,将控制信号返回低状态,同时得到通过在1个周期输出复归高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第1个和第2个半波的状态的图形3。图7(d)表示得到通过输出整个期间低状态的控制信号,导通了基本单位内的全部3个半波的状态的图形4。因此,能够设定在交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为AC100V,负载4的阻抗为10Ω时,能够向负载4提供图7(a)的图形1是0W,图7(b)的图形2是333W,图7(c)的图形3是667W,图7(d)的图形4是1000W的各输出电力。
该实施例5增加的这样的设定电力或使用这样的电力图形,得到图8所示的两种图形。也就是说,图8中(a)是将图形2和图形4的两种电力图形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图8(b)是将图形2、图形1、图形4的三种电力图形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
控制电路3在可设定输出如图7所示的作为基本单位的图形1~图形4的控制信号的同时,也可设定如图8所示的复合的电力图形这样的控制信号,例如,通过设定操作等,得到按希望的电力图形(包括复合的电力图形)输出的控制信号。
如果这样,可设定图8(a)平均供给电力为(333W+1000W)/2=666W,可设定图8(b)平均供给电力为(333W+666W+1000W)/3=444W。因此,如按照该实施例,0W、333W、666W、1000W与只改变离散的供给电力的实施例4相比,更可设定444W和666W,更能够设定任意提供的电力。
图9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6的波形图。还有,电路构成与图2所示的电路相同。本实施例,控制电路3作为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力波形,可设定输出如图7所示那样,作为基本单位的图形1~图形4的控制信号,增加这样的设定电力或使用这样的电力图形,输出得到如图9所示的两种图形。也就是说,图9中(a)是将图形2和图形3的两个电力图形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b)是将图形2、图形3、图形4、图形4、图形3的5个电力图形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
控制电路3在可设定输出如图7所示的作为基本单位的图形1~图形4的控制信号的同时,也可设定如图9所示的复合的电力图形这样的控制信号,增加这样的设定电力或使用这样的电力图形,输出得到如图9所示的两种图形的电力。
如果这样,可设定图9(a)平均供给电力为(333W+666W)/2=500W,可设定图9(b)为(333W+666W+1000W+1000W+666W)/5=733W。因此,如按照该实施例,0W、333W、666W、1000W与只改变离散的供给电力的实施例4相比,更可设定500W和733W,更能够设定任意提供的电力。并且,图9(a)的情况,图形2和图形3的功率差是333W,特别是图9(b)的情况,图形2和图形3的功率差是333W,图形3和图形4的功率差也是333W,由于通过全部相邻的电力图形的转换,功率差比333W小,可平滑转换电力,可减小闪变值,因此,能够减轻闪变问题。
图10~图12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控制方法的实施例7的各波形图。还有,电路构成与图2所示的电路相同。本实施例,控制电路3作为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力波形,可设定输出如图7所示那样,作为基本单位的图形1~图形4的控制信号,该实施例7增加这样的设定电力或使用这样的电力图形,输出得到如图10~图12所示电力。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由于可适宜设定两种电力图形的构成比,可得到任意输出的电力。
图10是将图形1和图形4的两个图形1∶1的比率构成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a)是由图形1、图形2、图形4、图形4组合构成的电力图形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b)是将图形1、图形4组合构成的电力图形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通过这些复合的图形构成,能够得到500 W的电力。
图11是将图形2和图形3的两种图形按1∶1的比率构成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a)是由图形2、图形2、图形3、图形3组合构成的电力图形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b)是将图形2、图形3组合构成的电力图形按这样的顺序反复向负载4提供交流电力。通过这些复合的图形构成,能够得到500 W的电力。
图12示出构成比率为1∶1以外的一例,图形1和图形4的比率按4∶1的比率构成,通过将由图形1、图形1、图形1、图形1、图形4组合的构成按这样的顺序反复进行,则可得到200W。这样,任意设定两种图形的构成比率能够得到希望的电力。使用的电力图形的种类不限定为两种,也可以是三种,也可以是三种以上。
控制电路3可以设定输出如图7所示的作为基本单位的图形1~图形4的控制信号,同时也可设定如图10、图11、图12所示的复合的电力图形这样的控制信号。
如果这样,0W、333W、666W、1000W与只改变离散的供给电力的实施例4相比,更可设定500W和200W,并且,至少使用两种以上的电力图形,将这些用任意的构成比率复合,能够设定希望的供应电力。
图13、图14是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供给装置的实施例8的图,图13是方框图,图14是为了说明图13动作的脉冲波形图。
在图13中,交流电源1~负载4的构成基本与图1同样。检测部件6检测负载4的状态及其输出。控制部件7对应由检测部件6输出的检测信号的能级,变换如图7所示的图形1~图形4所表示的图形指示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3。例如相对于供给电力的增加方向,该控制部件7,可以象图形1、图形2、图形3、图形4那样逐档增加,来变更图形,反之,相对于供给电力的减少方向,可以象图形4、图形3、图形2、图形1那样逐档减少,来改变图形。例如作为负载4当采用加热器时,检测部件6是温度传感器。
接下来,用图14说明电力控制动作。首先,控制部件7选择图形1作为初始值。因此,控制电路3接受来自控制部件7的图形1的图形指示信号,使图形1的电力供给,即交流电的供给呈停止状态(图14(C)的最初的基本单位的期间T1)。其次,检测部件6检测负载的状态,如检测温度比在控制部件预先设定的目标值[图4(a)的粗线]低时,控制部件7在电力增加方向将下一个基本单位现在指示中的图形1变更一档,即变更图形2,输出该图形2的图形指示信号。结果是,控制电路3在转换电路2输出图形2的控制信号,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向负载4提供3个半波中的一个的交流电力[图14(C)的期间T2]。然后,在期间T2结束之前,由检测部件6检测的检测输出如果在目标值以下,控制部件7将下一个基本单位的电力图形由现在的图形2增加一档变更为图形3[图14(C)的期间T3]。因此,期间T3间,向负载4提供3个半波中的2个半波的交流电。在期间T3结束之前,由于负载4的状态超过目标值,控制部件7接受来自检测部件6的检测信号,应该使下一个基本单位的图形减少一档,将电力图形由图形3变更为图形2[图14(C)的期间T4]。之后,将检测部件6的检测结果与目标值相比较,控制部件7在将电力图形逐档增加或减少的同时,控制负载4的状态,使其维持目标值[图14(C)的期间T5以后]。
图15、图16是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供给装置的实施例9的图,图15是方框图,图16是为了说明动作的脉冲波形图。
在图15中,交流电源1~检测部件6的构成与图13同样。设定装置8具有图中省略的手动操作部件,操作该操作部件,得到在任意或规定的阶段设定,或是附加其他的要素被自动设定的目标值,控制部件71将检测部件6输出的检测信号与来自设定装置8的目标值相比较,变换如图7所示的图形1~图形4所表示的图形指示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3。例如相对于供给电力的增加方向,可以象图形1、图形2、图形3、图形4那样逐档增加,来变更图形,反之,相对于供给电力的减少方向,可以象图形4、图形3、图形2、图形1那样逐档减少,来改变图形。例如作为负载4当采用加热器时,检测部件6是温度传感器。
接下来,用图16说明电力控制动作。首先,控制部件71选择图形1作为初始值。因此,控制电路3接受来自控制部件71的图形1的图形指示信号,使图形1的电力供给,即交流电的供给呈停止状态[图16(C)的最初的基本单位的期间T1]。其次,检测部件6检测负载的状态,如检测温度比在控制部件预先设定的目标值[图16(a)的粗线]低时,控制部件71在电力增加方向将下一个基本单位现在指示中的图形1变更一档,即变更图形2,输出该图形2的图形指示信号。结果是,控制电路3在转换电路2输出图形2的控制信号,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向负载4提供3个半波中的一个的交流电力[图16(C)的期间T2]。在期间T2结束之前,由于负载4的状态超越目标值,控制部件71接受来自检测部件6的检测信号,应该使下一个基本单位的图形减少一档,将电力图形由图形2变更为图形1[图16(C)的期间T3]。之后,将检测部件6的检测结果与目标值相比较,控制部件71在将电力图形逐档增加或减少的同时,控制负载4的状态,控制其维持目标值(图16(C)的期间T3~T5)。
另一方面,在期间T5的过程中,当操作设定装置8使目标值向增加侧变更时,在期间T5结束之前,由于检测部件6的检测结果比新的目标值低,控制部件71将电力图形由现在的图形1变更为图形2,而且,由于即使在下一个期间T6、T7同样的检测结果比目标值低,增加一档电力图形,即在期间T7变更为图形3,在在期间T8变更为图形4。然后,将检测部件6的检测结果与新的目标值相比较,控制部件71在将电力图形逐档增加或减少的同时,控制负载4的状态,使其维持现目标值[参照图16(C)的期间T9、T10]。
图17、图18是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交流电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图,图17是方框图,图18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头发干燥器的大致结构图。
在图17中,交流电源1~设定装置8的基本构成与图15实质相同。设定装置8具有图中省略的手动操作部件,操作该操作部件,得到在任意或规定的阶段设定的目标值,控制部件71将检测部件6输出的检测信号与来自设定装置8的目标值相比较,变换如图7所示的图形1~图形4所表示的图形指示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3。例如相对于供给电力的增加方向,该控制电路71可以象图形1、图形2、图形3、图形4那样逐档增加,来变更图形,反之,相对于供给电力的减少方向,可以象图形4、图形3、图形2、图形1那样逐档减少,来改变图形。本实施例作为负载4当采用头发干燥器的加热器41时,检测部件6采用热敏电阻61。热敏电阻61被配置在接触或接近加热器41的适宜处,恰当检测加热器温度,或检测通过加热器的空气温度作为加热器温度。
头发干燥器如图18所示那样,是由收存了送风装置的送风部分10,和收存了加热器(在图中省略)的加热器收存筒部分20,和设置了各种开关及控制印刷电路板之类的操纵部分30构成。在送风部分10的内部大致中央位置,设置有送风用的电机11,其旋转轴可旋转连接送风扇12,从后面部分的吸气用槽13吸引外气,向前方的加热器收存筒部分20送风。图中省略的加热器是例如接受镍铬耐热合金线等的电力供应因欧姆损失而发热的加热器,它将通过送风扇12的空气,加热到希望的温度,从前方的送风口21向外部送出。在操纵部分30,在露出表面可手动操作的状态设置各操作部分,即总开关31和风量切换开关32和风温切换开关33(相当图17的设定装置8),在内部收存印刷电路板34等,该印刷电路板34装载有除按照各开关切换电源开关之外还切换风量和风温的如图17所示的电路块。例如风温切换开关33可以仅在操作时,使涡轮加热电流加大,使风温升高的方式,也可以每操作设定的多个目标温度值,增加一段或减少一段的方式,或者是每操作多个目标温度值,循环变更设定的方式。并且,也同样适用于响应改变送风量(送风扇的旋转速度),使风温维持恒定,自动调整温度目标值方式。
为了连接印刷电路板34和交流电源1,在从操纵部分30引出的导线的前端,设有插头4a。电力供给控制采用与实施例8、实施例9所示的同样的方法,因此,用风温切换开关33跟踪设定的温度目标值,由交流电源1提供交流电。
还有,本发明除了可适用于作为负载的头发干燥器的加热器之外,也可适用于通过电力控制来控制电机的转数和控制照明的亮度等用交流电工作的种种部件。
如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在所述交流电波形的过零点进行转换,能够降低对流过特大电流的负载,在进行控制时所产生的转换噪声,并且,由于通过转换不产生电流波形的紊流,也可降低高次谐波电流。
如按照本发明第二和第三方面,由于交流波形的上下面积可相等,能够减少高次谐波电流。并且,由于电力变化少,能够减少闪变。
如按照本发明第四方面,通过一个电力图形的转换,比较电力变化,可进行更精密的电力供应控制。
如按照本发明第五方面,相邻的电力图形的电功率变化(功率差)小,可减少闪变。
如按照本发明第六方面,可适宜设定转换比(构成比),可得到任意的供应电力。
如按照本发明第七方面,以负载的状态(输出)为设定值,电力图形的转换可以是精密的。
如按照本发明第八方面,能够按照希望的状态设定负载状态。
如按照本发明第九方面,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头发干燥器那样的小型电器。

Claims (9)

1.一种交流电控制方法,对由交流电源提供给负载的交流电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交流电波形的过零点进行转换控制;
以任意的一定周期分配交流电波形,并以该分配了的一个周期作为基本单位、用在每个过零点转换所得到的向负载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分和中断电力供应的非供给部分构成组合的电力图形;
重复该电力图形,进行供给负载的交流电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所述基本单位是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波形的(n+1/2)个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所述n是n=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在由电力供给部分和非供给部分构成组合的电力图形中,至少转换使用两种电力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所述电力图形的转换是以电力的大小在邻近的电力图形间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所述两种电力图形的转换比仅按规定种类来设定。
7.一种交流电供给装置,将来自交流电源提供给负载的交流电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换电路,用于在所述交流电波形的过零点进行转换控制;
控制电路,与所述转换电路相连接,用于以任意的一定周期分配交流电波形,并以该分配了的一个周期作为基本单位、用在每个过零点转换所得到的向负载提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分和中断电力供应的非供给部分构成组合的电力图形,输出至少用两种电力图形组合构成的电力图形;
检测负载状态的检测部件;和
控制部件,连接在控制电路和检测部件之间,接受来自检测部件的检测输出,以所述负载的状态为设定值,转换电力图形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电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改变所述设定值的设定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电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是头发干燥器的加热器,所述检测部件是温度传感器。
CNB011003855A 2000-01-26 2001-01-04 交流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9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7044/2000 2000-01-26
JP2000017044A JP3870648B2 (ja) 2000-01-26 2000-01-26 交流電力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7398A CN1307398A (zh) 2001-08-08
CN1147988C true CN1147988C (zh) 2004-04-28

Family

ID=18544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038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988C (zh) 2000-01-26 2001-01-04 交流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404171B2 (zh)
EP (1) EP1126588A3 (zh)
JP (1) JP3870648B2 (zh)
KR (1) KR100387993B1 (zh)
CN (1) CN114798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5965B2 (en) * 2002-12-12 2006-02-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lothes dryer over-voltag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0529822A (ja) * 2007-06-08 2010-08-26 アイティーダブリュ インダストリアル パッケージング オーストラリア プロプライアタリー リミティド Acモータのためのトルク制御
AU2008324771B2 (en) * 2007-11-09 2013-10-31 Peter Rubinshtei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lse sampling control
CN101459996A (zh) * 2008-09-08 2009-06-17 姚朝霞 一种led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00308780A1 (en) * 2009-06-08 2010-12-09 Vishay Infrared Components, Inc. Phase-controlled non-zero-cross phototriac with isolated feedback
KR100977714B1 (ko) * 2010-04-30 2010-08-24 주식회사 한울아이씨텍 에너지 분산 공급 방식의 전력 공급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8193787B2 (en) 2010-07-06 2012-06-05 V Square/R,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RMS voltage delivered to a load
JP6010287B2 (ja) * 2011-09-09 2016-10-19 株式会社森公 3相交流負荷試験機
US8659349B1 (en) * 2012-09-25 2014-02-25 Analog Devices, Inc. Control circuit for use with a four terminal sensor, and measurement system including such a control circuit
CN103207599B (zh) * 2013-02-25 2015-11-25 黎辉 一种基于交流供电回路的脉冲通讯及控制系统
CN104953851A (zh) * 2014-03-27 2015-09-30 瀚宇Ic科技有限公司 能量分配方式的供电控制方法
US9793716B2 (en) 2014-04-24 2017-10-17 Elster Solutions, Llc Power meter disconnect switch operation
US9859878B2 (en) 2014-10-17 2018-01-02 Analog Devices Global Control circuit for use with a sensor, and measurement system including such a control circuit
RU2718156C2 (ru) 2015-03-30 2020-03-30 Бревилл Пти Лимитед Управление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ы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8494A (en) * 1983-09-06 1985-07-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verse-phase-control power switching circuit and method
US4567425A (en) * 1983-12-14 1986-01-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half-cycle-average or R.M.S. load voltage control
US4870340A (en) * 1989-02-03 1989-09-26 Davis Controls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JPH02290154A (ja) * 1989-04-28 1990-11-30 Omron Corp 位相制御回路
US5072170A (en) * 1990-08-06 1991-12-10 Watlow Controls Reverse phase angle control of A.C. power loads
JPH0748941B2 (ja) * 1990-08-24 1995-05-2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制御回路
DE4108406A1 (de) * 1991-03-15 1992-09-17 Telefunken Electronic Gmbh Verfahren zur leistungssteuerung
JP3295898B2 (ja) * 1994-03-03 2002-06-24 株式会社フォレスト 位相制御式ソリッドステートリレー
JP3372146B2 (ja) * 1995-09-28 2003-0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相制御回路
FR2741487B1 (fr) * 1995-11-17 1998-01-02 Moulinex Sa Procede de commande de puissance d'une charge via un systeme a reglage de phase et dispositif de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FR2762725B1 (fr) * 1997-04-29 1999-07-16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Gradateur de puissance
JP3389475B2 (ja) * 1997-09-19 2003-03-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994883A (en) * 1998-12-11 1999-11-30 Liu; Daniel Alternating current power control device
US6172489B1 (en) * 1999-12-28 2001-01-09 Ultrawatt.Com Inc. Voltag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26588A2 (en) 2001-08-22
CN1307398A (zh) 2001-08-08
KR100387993B1 (ko) 2003-06-18
EP1126588A3 (en) 2002-04-17
JP3870648B2 (ja) 2007-01-24
US6404171B2 (en) 2002-06-11
US20010024110A1 (en) 2001-09-27
KR20010077935A (ko) 2001-08-20
JP2001211648A (ja) 200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988C (zh) 交流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434915B2 (en) Ceiling fan with variable blade pitch and variable speed control
EP2477460B1 (en) Multi-stage power supply for a load control device having a low-power mode
US8441197B2 (en) Method of striking a lamp in an electronic dimming ballast circuit
CN106993349B (zh) 调光模块以及固态光源装置
CN1412626A (zh) 定影装置
EP2701461A1 (en) Solid state lightening driver with mixed control of power switch
EP2628365A1 (en) Dimming control for electronic lamp
CN102474931B (zh) 用于与墙壁调光器协作的驱动器
WO2020073359A1 (zh) 调光调色无频闪筒灯电路设计
CN107027212B (zh) 调光模块以及固态光源装置
SE1000801A2 (sv) LED lampa
CN109922569A (zh) Led调光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518398A (zh) 频率可变型变频微波炉及其控制方法
US20180027618A9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ulating Load By Means Of A Control Command Obtained By Varying The Conduction Angle Of AC Voltage
CN106332364A (zh) 一种通过可控硅调光电源实现色温调节的装置
CN205584574U (zh) 不需测量相位角的可调光切换式led驱动电路
TWM404311U (en) Dimming device of LED lamp
CN113424129A (zh) 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CN203057052U (zh) 低压直流变频吸油烟机的马达控制系统
CN107846756B (zh) Led调光装置
CN103167685B (zh) 照明控制电路与照明系统
CN103836407B (zh) 具有调光及散热功能的照明装置及其风扇
CN214757020U (zh) 一种功率调整电路、led电源及led灯具
CN211531389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led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8

Termination date: 201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