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9638A -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9638A
CN114789638A CN202110162574.9A CN202110162574A CN114789638A CN 114789638 A CN114789638 A CN 114789638A CN 202110162574 A CN202110162574 A CN 202110162574A CN 114789638 A CN114789638 A CN 114789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device
fluid management
interface
heat exchange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25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89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9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8Connections between hous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85Valve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e.g. thermostatic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7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e.g. condenser, evapo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8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refrigerant circuit configu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9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housings, mountings, conver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包括连接件和流体管理器件,流体管理器件包括换热器、电动阀、电动泵和储液装置中的至少一种,连接件具有冷却液流道,流体管理器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流体管理器件能够与冷却液流道连通,这样能够流体管理装置更加紧凑,有利于流体管理装置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功能部件,系统中的功能部件通过管路连接或者直接连接以组成系统,系统中的连接点越多,热管理系统泄露的几率越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管理装置,以有利于防止热管理系统的泄露。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流体管理装置,所述流体管理装置能够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冷却液流道,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口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流体管理器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包括换热器、电动阀、电动泵和储液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包括配合部,所述接口部与所述配合部密封连接,所述流体管理器件能够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流体管理装置,所述流体管理装置为上述的流体管理装置。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包括连接件和流体管理器件,流体管理器件包括换热器、电动阀、电动泵和储液装置中的至少一种,连接件具有冷却液流道,流体管理器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流体管理器件能够与冷却液流道连通,这样能够流体管理装置更加紧凑,有利于流体管理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流体管理装置的一种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流体管理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流体管理装置的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流体管理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连接件的一种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连接件的另一种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连接件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的连接件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流体管理装置第三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流体管理装置的第四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三种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连接件的一种视角的透视示意图;
图13是流体管理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五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连接件第三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是连接件第四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7是连接件的另一种视角的透视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流体管理装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其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家用热管理系统或商用热管理系统等其他热管理系统,流体管理装置内流体可以是冷却液,也可以是油或者其他介质,下面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体管理装置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流体管理装置100,流体管理装置100能够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流体管理装置100包括连接件1000,连接件1000包括板体1100,连接件包括流道部1020,连接件1000具有冷却液流道1010,流道部形成冷却液流道或者形成冷却液流道的一部分,连接件1000包括至少一个接口部1200,接口部的接口腔与冷却液通道连通;流体管理装置100还包括流体管理器件2000,连接件1000与流体管理器件20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换热器2300、电动阀2200、电动泵2100和储液装置2400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储液装置也可以称为储液装置或者油壶,流体管理器件2000还包括配合部2010,接口部1200与配合部2010密封连接,进而流体管理器件2000能够与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具体地,在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电动阀2200时,电动阀2200能够控制冷却液流道1010的流量或通断,在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换热器2300时,换热器2300的进口和出口的至少其中之一能够通过接口部1200与相应的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在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电动泵2100时,电动泵2100的进口和出口的至少其中之一能够通过接口部1200与相应的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电动泵2100能够为冷却液的流动提供动力;在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储液装置2400时,储液装置2400的储液腔通过接口部1200与相应的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连接件1000具有冷却液流道1010,流体管理器件2000与连接件10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换热器2300、电动阀2200、电动泵2100和储液装置2400中的至少一种,流体管理器件2000能够与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这样能够减小流体管理装置100的体积,有利于流体管理装置100的小型化。
请参阅图1-图13,流体管理装置100包括连接件1000和流体管理器件2000,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换热器2300、电动阀2200、电动泵2100和储液装置2400,上述流体管理器件2000均包括配合部2010,流体管理器件2000配合部包括:换热器的配合部、电动阀的配合部2210、电动泵的配合部2110以及储液装置的配合部2410,连接件1000包括接口部1200,接口部1200与配合部2010密封连接,以能防止流体管理装置100内的冷却液泄露。流体管理装置100工作时,电动阀2200能够调节冷却液流道1010的通断或者能够选择对应的冷却液流道连通,电动泵2100能够使流体管理装置100内的冷却液流动,冷却液能够在换热器2300内进行热交换,储液装置2400用于向流体管理装置100内添加冷却液以及实现流体管理装置100内冷却液排气。
连接件1000可以由同一类或者单一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包括塑料、金属、橡胶或其他材料,这些材料也可以是多种材料的组合制成,例如塑料和金属。这里所述的金属包括铝和铝合金。连接件1000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例如层叠的多个板,这些板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者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
请参阅图5-图8,在本实施方式,连接件1000包括两个板体: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层叠设置,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相邻,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固定并密封连接。这里所述的“相邻”包括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接触,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之间具有焊料或者胶。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均包括流道部1020,在本实施方式,流道部1020成形为凹槽1020’。连接件1000的冷却液流道1010可以以下方式形成:第一板体1110的凹槽与第二板体1120的凹槽相对设置,当然也可以部分相对设置;和/或,第一板体1110的凹槽与第二板体1120的对应内壁相对设置,和/或,第二板体1120的凹槽与第一板体1110的对应内壁相对设置。这些凹槽的延伸轨迹可以是直形、弯曲形或者其他形状。连接件1000由两个板体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连接件1000的凹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加工,具有方便设计和加工的优点。
定义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的层叠方向为第一方向,连接件1000包括第一侧部1030和第二侧部1040,沿连接件1000的第一方向,第一侧部1030位于连接件1000的一侧,第二侧部1040位于连接件1000的相对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第一侧部1030位于第一板体1110的外侧,第二侧部1040位于第二板体1120的外侧。连接件1000还包括接口部1200,接口部1200的轴向为第一方向或者说与第一方向平行,接口部1200具有至少一个接口腔1201,流道部1020具有与接口腔连通的连通口,进而冷却液流道1010与接口腔1201连通,每个接口腔1201至少与一个对应的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均包括接口部1200,其中,将位于第一板体1110的接口部定义为第一接口部1210,第一接口部1210为第一侧部1030的一部分,将位于第二板体1120的接口部定义为第二接口部1220,第二接口部1220为第二侧部1040的一部分。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接口部也可以位于第一侧部1030和第二侧部1040的其中之一,或者说,接口部也可以位于第一侧部1030或者位于第二侧部1040,不再详细描述。
在其他实施方式,连接件1000也可以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板体1100,三个及以上的板体1100层设置,相邻的两个板体1100固定并密封连接,相邻的两个板体1100中的至少一个板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流道部,相邻的板体在流道部处形成冷却液流道1010;沿连接件1000的第一方向,至少一个板体的两个侧部之一设置有接口部和/或流道部,接口部具有至少一个接口腔,流道部具有与接口腔连通的连通口,冷却液流道与至少一个接口腔连通。连接件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板体时,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板体可以不设置流道部,接口部可以设置于最外侧的板体,也可以设置于相对内侧的板体。
请参图3及图4,储液装置的配合部2410与第一接口部1210密封连接,进而储液装置2400的储液腔与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第一接口部121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更多,相应地,储液装置的配合部2410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更多,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接口部1210为三个,相应地,储液装置的配合部也为三个。连接件1000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未标号),相应地,储液装置2400包括安装配合部,第一安装部与储液装置2400的安装配合部螺栓固定,当然,第一安装部与储液装置2400的安装配合部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如胶粘、焊接等方式。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9、图14-图18,第一接口部1210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接口部1210具有两个接口腔,即第一接口腔1206和第二接口腔1207,这两个接口腔分别与不同的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储液装置与这样减少了流体管理装置100的连接数量,降低了泄露的几率。
请参阅图1-图4,流体管理器件2000还包括电动阀2200,在本实施方式,电动阀2200为五通水阀,电动阀2200的数量为两个,即第一电动阀2201和第二电动阀2202,电动阀的配合部2210与第二接口部1220密封连接,电动阀的配合部2210成形于电动阀2200的阀壳体,其中,与电动阀2200相配合的第二接口部1220定义为电动阀的接口部1122,电动阀的接口部1122包括第一平台1130,电动阀的接口部1122具有五个连接口且所述五个连接口成形于第一平台1130,所述五个连接口分别与五个相应的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相应地,电动阀2200具有五个对应的配合口,电动阀2200的五个配合口位于电动阀的配合部2210,电动阀的配合口与位于第一平台1130的相应连接口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进而连接件1000的冷却液流道1010与对应的配合口连通。为增强电动阀2200与连接件1000之间的密封性能,也可以在电动阀的配合部2210与电动阀的接口部1122之间设置密封件,不再详细描述。在其他实施方式,电动阀的配合部2210也可以位于与电动阀的阀壳体连接的管,这时电动阀的管与连接件1000密封连接。连接件1000还包括第二安装部1060,相应地,电动阀2200包括安装配合部,第二安装部1060与电动阀的安装配合部螺栓固定,当然,第二安装部与电动阀的安装配合部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如胶粘、焊接等方式。同样地,第二电动阀的接口部包括第二平台,第二连接口位于第二平台,第二电动阀包括第二阀壳体,第二电动阀的配合部成形于第二阀壳体,第二电动阀具有配合口,第二电动阀的配合口与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口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电动泵2100,在本实施方式,电动泵2100的数量为三个,即第一电动泵2101、第二电动泵2102和第三电动泵2103,电动泵的配合部2110与第二接口部1220密封连接,进而电动泵2100与连接件1000对应的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将与电动泵2100配合的第二接口部1220定义为电动泵的接口部12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0,电动泵的接口部1221包括第一底壁1123和第一侧壁1124,至少部分电动泵2100位于接口部的接口腔,电动泵的接口部1221具有第一接口1125和第二接口1126,第一接口1125和第二接口1126分别与对应的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其中,第一接口1125位于第一底壁1123,第二接口1126位于第一侧壁1124,电动泵2100的进口和出口之一与第一接口1125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其中另一个与第二接口1126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这样,电动泵2100工作时,电动泵2100能够将冷却液从一个冷却液流道泵到另一个冷却液流道。在其他实施方式,电动泵2100可以包括出口管和进口管,这时电动泵的接口部1221为两个,电动泵的出口管和进口管与电动泵的接口部1221密封连接,不再详描述。连接件1000还包括第三安装部1050,相应地,电动泵2100包括安装配合部,第三安装部1050与电动泵2100的安装配合部螺栓固定,当然,第三安装部与电动泵2100的安装配合部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如胶粘、焊接等方式。
请参阅图1-图4,流体管理装置100包括支架3000,支架3000的主体部呈板状,支架3000与连接件10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沿连接件1000的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连接件1000位于支架3000的一侧,至少部分流体管理器件2000位于连接件1000的相对另一侧,支架3000包括承载部3200,承载部3200与连接件1000的部分第二侧部1040抵接,承载部3200用于支撑连接件1000。支架3000的材料可以是金属,金属包括铝和铝合金。
支架3000包括通孔部3100,通孔部3100具有通孔310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至少部分接口部1200位于通孔3101,通孔部3100的壁与接口部1200紧配或者间隙设置,这样可以实现支架3000与连接件1000的相对限位,也对连接件1000具有保护作用。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部分流体管理器件2000位于支架3000的通孔3101内,通孔部3100与流体管理器件2000紧配或者间隙设置,这样也对流体管理器件2000具有保护作用或者支撑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储液装置2400、电动阀2200和电动泵2100,其中,沿连接件1000的第一方向,储液装置2400位于连接件1000的一侧,电动阀2200和电动泵2100位于连接件1000的相对另一侧,流管管理装置100在实际使用时,沿重力方向,至少部分储液装置2400位于连接件1000的上方,至少部分电动阀2200位于连接件1000的下方,至少部分电动泵2100位于连接件1000的下方。储液装置2400与电动阀2200、电动泵2100分别位于连接件1000的两侧,这样流体管理装置100的结构紧凑,所占用空间较小。当然,电动阀2200和电动泵2100的至少其中之一也可以与储液装置2400位于连接件1000的相同一侧,不再详细描述。另外,流体管理器件2000也可以包括储液装置2400、电动阀2200和电动泵2100的其中之一或者其中之二,储液装置2400、电动阀2200和电动泵2100与连接件1000的连接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不再详细描述。
更进一步,请参阅图3及图4,流体管理器件2000还可以包括换热器2300,在本实施方式,换热器2300为板式换热器,换热器的数量为三个,即第一换热器2310、第二换热器2320和第三换热器2330,其中,第一换热器2310包括制冷剂通道和冷却液通道,第二换热器2320包括制冷剂通道和冷却液通道,其中,流体管理装置100工作时,第一换热器2310的制冷剂通道为高压通道,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2310的制冷剂通道能够向第一换热器2310的冷却液通道内的冷却液释放热量,加热第一换热器2310冷却液通道内的冷却液,第二换热器2320的制冷剂流道为低压通道,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2320的制冷剂流道能够吸收第二换热器2320的冷却液通道的冷却液热量;第三换热器2330包括两个冷却液通道,第三换热器2330的两个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能够热交换。
换热器的配合部包括第一换热器的配合部2311、第二换热器的配合部2321和第三换热器的配合部2331,第一换热器的配合部2311与第二接口部1220焊接密封,进而第一换热器2310的冷却液通道与连接件1000的冷却液流道连通,将与第一换热器2310配合的第二接口部1220定义为第一换热器的接口部1223,第一换热器的配合部2311可以位于与第一换热器2310固定连接的块或者管或者板。在本实施方式,第二换热器2320的配合部、第三换热器2330的配合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接口部1220焊接密封,这样,换热器2300通过与连接件1000集成,换热器2300内的冷却液通道与连接件1000内冷却液流道连通,流体管理装置100的结构相对紧凑。在其他实施方式,流体管理器件2000可以包括第一换热器2310、第二换热器2320和第三换热器2330中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当然流体管理器件2000可以包括更多换热器。第一换热器2310、第二换热器2320和第三换热器2330的至少其中之一也可以与第一接口部1210焊接密封,这样至少一个换热器与储液装置2400位于连接件1000的同一侧,不再详细描述。在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请参阅图9及图10,流体管理装置100也可以不包括换热器,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4以及图13,流体管理器件2000还可以包括阀体2500,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电磁阀部件2520、节流部件2530和单向部件2540的至少其中之一,阀体2500与换热器2300密封连接,阀体2500包括容纳部,容纳部具有容纳腔,可以理解的是,在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电磁阀部件2520、节流部件2530和单向部件时,阀体2500具有与电磁阀部件2520对应的容纳腔,阀体2500具有与节流部件2530对应的容纳腔,阀体2500具有与单向部件对应的容纳腔,至少部分电磁阀部件2520、节流部件2530和单向部件2540位于相对应的容纳腔,电磁阀部件2520、节流部件2530和单向部件2540与阀体25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阀体2500具有阀体通道,电磁阀部件2520用于打开和关闭对应的阀体通道,节流部件2530使流经节流部件2530的制冷剂节流降压,单向部件使阀体通道单向导通,与第一换热器2310的制冷剂通道连通,阀体通道也与第二换热器2320的制冷剂通道连通,阀体2500与连接件1000、支架3000的至少其中之一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在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请参阅图9及图10,流体管理装置100也可以不包括阀体以及电磁阀部件2520、节流部件2530和单向部件2540,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2,冷却液流道1010包括第一流道1011、第二流道1012、第三流道1013和第四流道1014,电动阀2200包括第一电动阀2201和第二电动阀2202,电动泵2100包括第一电动泵2101、第二电动泵2102和第三电动泵2103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一电动阀2201能够通过第一流道1011与第二电动阀2202连通,第一电动阀2201能够通过第二流道1012与第一电动泵2101连通,第二电动阀2202能够通过第三流道1013与第二电动泵2102连通,第二电动阀2202能够通过第四流道1014与第三电动泵2103连通。流体管理器件2000包括第一电动阀2201和第二电动阀2202,流体管理器2000件包括第一电动泵2101、第二电动泵2102和第三电动泵2103的至少其中之一,流体管理装置通过连接件1000将电动泵2100、电动阀2200组装为一个整体,流体管理装置作为整体与热管理系统连接,方便与热管理系统组装,连接件1000内设置冷却液流道,利用电动阀2200的开闭控制冷却液流道1010的通断以及通过电动泵2100驱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流道1010形成于连接件1000内,冷却液流道1010的连接点位于连接件1000的内,有利于减少了流体管理装置100的泄露。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以及图12,流体管理器件包括第一电动阀2201、第二电动阀2202、第一电动泵2101、第二电动泵2102和第三电动泵2103,连接件1000包括与上述流体管理器件相配合的接口部1200,具体地,接口部1200包括第一电动阀的接口部1129、第二电动阀的接口部1129’、第一电动泵的接口部1227、第二电动泵的接口部1228和第三电动泵的接口部,其中,第一电动阀的接口部1129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口11220,第二电动阀的接口部1129’具有至少三个第二连接口11220’,第一流道1011、第二流道1012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口11220连通,第一流道1011、第三流道1013、第四流道1014分别于对应的第二连接口11220’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为五通阀,相应地,第一电动阀的接口部1129具有五个第一连接口11220,连接件1000的五个流道分别与对应的五个第一连接口11220连通,第二电动阀的接口部1129’具有五个第二连接口11220’,连接件的五个流道分别与对应的五个第二连接口11220’连通。第一电动阀2201包括第一阀壳体,第一电动阀的配合部2211成形于第一阀壳体,第一电动阀2201具有五个配合口且位于第一电动阀的配合部2211,第一电动阀的配合口22110与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口11220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这样第一电动阀的五个配合口分别于对应的第一连接口11220连通,第一电动阀2201工作时,第一电动阀2201的阀芯动作,进而使使对应的冷却液流道连通或者不连通。第二电动阀2202包括第二阀壳体,第二电动阀的配合部2212成形于第二阀壳体,第二电动阀具有配合口且位于第二电动阀的配合部2212,第二电动阀的配合口与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口11220’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这样第二电动阀的五个配合口分别于对应的第二连接口11220’连通,第二电动阀2202工作时,第二电动阀2202的阀芯动作,进而使对应的冷却液流道连通或者不连通。在其他实施方式,电动阀的配合部2210也可以位于与电动阀壳体连接的管,不再详细描述。
流体管理器件2000还包括第一换热器2310,第一换热器2310具有制冷剂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流体管理装置100工作时,制冷剂通道内的制冷剂和冷却液通道内的冷却液能够热交换。接口部1200包括第一换热器的接口部1223,第一换热器的接口部1223和第一换热器的配合部2311密封连接,第一换热器2310的冷却液通道与冷却液流道1010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换热器2310的接口部为一个。请参阅图10及图12,第一电动泵的接口部1127具有第一接口1125和第二接口1126,第二流道1012包括第一段10121和第二段10122,第二流道的第一段10121与第一连接口11220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一段10121与第一接口1125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段10122与第二接口1126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段10122在第一换热器的接口部1223具有口,第二流道的第二段10122与第一换热器2310的冷却液通道连通,第一电动泵的配合部2111成形于第一电动泵2101的壳体,第一电动泵的配合部2111位于第一电动泵的接口部1127内,第一电动泵2101的进出口之一与第一接口1125连通,其中另一个与第二接口1126连通,这样,第二流道的第一段10121通过第一电动泵2101与第二段10122连通,第一电动泵2101工作时,冷却液能够由第一换热器2310经第二段10122、第一电动泵2101、第一段10121进入第一电动阀2201,或者,冷却液能够由第一电动阀2201经第一段10121、第一电动泵2101、第二段10122进入第一换热器2310。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电动泵的配合部2111也可以成形于与第一电动泵壳体连接的管,不再详细描述。第二电动泵和第三电动泵与连接件的连接方式和第一电动泵2101与连接件的连接方式相同,不再详细描述。
在其他实施方式,流体管理器件2000也可以包括第一电动泵、第二电动泵和第三电动泵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6以及图12,流体管理器件2000还包括第二换热器2320和第三换热器2330,第二换热器2320具有冷却液通道和制冷剂通道,冷却液通道内的冷却液能够与制冷剂通道内的制冷剂热交换,第三换热器2330具有两个冷却液通道,这两个冷却液通道内冷却液能够热交换。接口部1200包括第二换热器的接口部1203和第三换热器的接口部1204,第二换热器的接口部1203和第二换热器的配合部2321密封连接,第三换热器的接口部1204和第三换热器的配合部2331密封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第二换热器的接口部1203为两个,连接件1000具有两个对应的冷却液流道分别与两个第二换热器的接口部1203连通;第三换热器的接口部1204为四个,连接件1000具有四个对应的冷却液流道分别与第三换热器的接口部1204连通。具体地,第三换热器的接口部1204具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冷却液流道1010包括第五流道1015、第六流道1016、第七流道1017、第八流道1018以及第九流道1019,其中,第五流道1015包括第一段10151和第二段10152,第五流道的第一段10151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口11220连通,第五流道的第一段10151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五流道的第二段10152与第二连接口11220’连通,第五流道的第二段10152与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五流道的第二段10152通过第三换热器的一个冷却液通道与第五流道的第一段10151连通。第六流道1016与第三连通口连通,第七流道1017与第四连通口连通,第七流道1017与第二换热器的接口部1203的一个口连通,这样,第六流道1016通过第三换热器2330的另一个冷却液流道与第七流道1017、第二换热器2320的冷却液通道连通;第八流道1018与第二换热器的接口部1203的另一个口连通,这样,第八流道1018能够通过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通道与第一流道1011连通。第九流道1019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口11220’连通。
请参阅图1、图2、图11-图13,流体管理装置100包括第一口101、第二口102、第三口103、第四口104、第五口105、第六口106、第七口107和第八口108,第一口101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口连通,第二口102与第九流道1019连通,第三口103成形于第二电动泵2102,第四口104成形于第三电动泵2103,第五口105与第八流道1018连通,第六口106与第六流道1016连通,第七口107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口连通,第八口108与第一换热器2310的冷却液通道连通。另外,流体管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九口109、第十口110、第十一口111、第十二口112和第十三口113,第九口109与第一换热器2310的制冷剂通道连通,第一换热器2310的制冷剂通道与第十二口112连通,电磁阀部件2520能够使第一换热器2310的制冷剂通道与第十口110连通或者不连通,单向部件2540能够使第十一口111单向导通节流部件2530,第十三口113与第二换热器2320的制冷剂通道连通。
请参阅图14-图18,第一接口部1210包括第一隔离部1211,第一接口部1210具有至少两个接口腔,也即,第一接口腔1206和第二接口腔1207,第一隔离部1211包括第一壁12111和第二壁12112,第一壁12111朝向第一接口腔1206,第二壁12112朝向第二接口腔1207,连接件1000具有冷却液流道1010,冷却液流道1010包括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其中,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冷却液流道命名为第三流道1013,第二冷却液流道命名为第四流道1014,第一接口腔1206与第一冷却液流道连通,第二接口腔1207与第二冷却液流道连通。连接件具有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第一冷却液流道和第二冷却液流道分别与接口部的第一接口腔1206和第二接口腔1207连通,这样,连接件1000与流体管理器件连通时,可以减少连接点,减少安装次数以及泄露点。
在本实施方式,连接件1000包括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相邻设置,第一板体1110和第二板体1120固定并密封连接,第一接口部1210位于第一板体1110;流道部1020包括第一冷却液流道部1021和第二冷却液流道部1022,第一冷却液流道部1021具有第一开口10213,第一开口10213与第一接口腔1206连通,第二冷却液流道部1022具有第二开口10223,第二开口10223与第二接口腔1207连通。
具体地,第一冷却液流道部1021包括第一凹槽10211和第一配合部10212,第一凹槽10211位于第二板体1120,第一配合部10212位于第一板体1110,第一凹槽10211和第一配合部10212相互配合以有利于形成第一冷却液流道部,第一配合部10212可以是平直形,也可以是凹槽或者凸起,第一开口10213位于第一配合部10212,至少部分第一开口10213朝向第一凹槽10211,同样地,第二冷却液流道部1022包括第二凹槽10221和第二配合部10222,第二凹槽10221位于第二板体1120,第二配合部10222位于第一板体1110,第二开口10223位于第二配合部10222,至少部分第二开口10223朝向第二凹槽10221。
沿第一方向,定义第一板体位于第二板体的上方。第一隔离部的底壁12113分割第一开口10213和第二开口10223;第二板体1120包括抵接面11201,抵接面11201的一侧为第一凹槽10211,抵接面11201的另一侧为第二凹槽10221,第一隔离部的底壁12113与抵接面11201密封连接。在本实施方式,流体管理器件至少包括储液装置,储液装置2400的储液腔与第一接口腔1206、第二接口腔1207连通。具体地,储液装置的配合部2410包括第二隔离部2411,第二隔离部2411具有至少两个连通腔,即第一连通腔24115和第二连通腔24116,连通腔与储液腔连通,第二隔离部2411包括第三壁24111和第四壁,第三壁24111朝向第一连通腔24115,第四壁朝向第二连通腔24116,第一连通腔24115与第一接口腔1206连通,第二连通腔24116与第二接口腔1207连通;第二隔离部的底壁24113与第一隔离部的顶壁12114接触设置,这里的接触设置包括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
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储液腔包括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第一储液腔与第一连通腔24115连通,第二储液腔与第二连通腔24116连通,储液装置包括第三隔离部,第三隔离部与第二隔离部2411为一体结构,第三隔离部包括第五壁和第六壁,第五壁朝向第一储液腔,第六壁朝向第二储液腔,储液装置可以具有一个入口,储液装置的入口与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连通,或者,储液装置2400具有两个入口,这两个入口分别与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流体管理装置,所述流体管理装置能够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冷却液流道,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口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流体管理器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包括换热器、电动阀、电动泵和储液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包括配合部,所述接口部与所述配合部密封连接,所述流体管理器件能够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板体,所述板体堆叠设置,相邻的所述板体固定并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流道部,所述流道部位于相邻所述板体中的至少一个板体的内,相邻的所述板体在所述流道部处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道;
定义所述板体的堆叠方向为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方向,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板体的两个侧部之一设置有接口部和/或流道部,所述接口部具有至少一个接口腔,所述流道部具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接口腔连通,所述冷却液流道与至少一个所述接口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所述板体,定义其中一个所述板体为第一板体,其中另一个所述板体为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邻设置,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流道部和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流道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成形为凹槽,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固定并密封连接,一个所述板体的凹槽与另一个所述板体的凹槽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道,和/或,一个所述板体的凹槽与另一个所述板体的内壁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方向,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一侧,所述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接口部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包括储液装置,所述配合部包括储液装置的配合部、换热器的配合部、电动阀的配合部以及电动泵的配合部,所述流体管理器件还包括换热器、电动阀和电动泵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接口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口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接口部,其中,所述第一接口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接口部位于第二侧部,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储液装置的配合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换热器的配合部、电动阀的配合部和电动泵的配合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二接口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包括电动泵,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电动泵的接口部,所述电动泵的接口部包括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至少部分所述电动泵位于所述接口部的接口腔,所述电动泵的接口部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位于第一底壁,所述第二接口位于第一侧壁,所述电动泵的进口和出口之一与所述第一接口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其中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接口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包括电动阀,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电动阀的接口部,所述电动阀的接口部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电动阀的接口部具有至少一个接口,所述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相应地,所述电动阀的配合部具有至少一个配合口,且所述配合口与位于所述第一平台部的相应接口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方向,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支架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流体管理器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另一侧;
所述支架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件的部分第二侧部抵接;
所述支架包括通孔部,所述通孔部具有通孔,至少部分所述接口部和/或所述流体管理器件位于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阀体,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电磁阀部件、节流部件和单向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阀体与所述换热器密封连接,所述阀体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容纳腔,至少部分所述电磁阀部件、节流部件和单向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电磁阀部件、节流部件和单向部件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
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架的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塑料,所述支架的材料为铝或者铝合金,所述流体管理器件包括储液装置、换热器、两个所述电动阀、三个所述电动泵,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方向,所述储液装置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电动阀、所述电动泵、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另一侧;
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包括制冷剂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
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阀体,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电磁阀部件、节流部件和单向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阀体与所述换热器密封连接,所述阀体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容纳腔,至少部分所述电磁阀部件、节流部件和单向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电磁阀部件、节流部件和单向部件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阀体具有阀体通道,所述阀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通道连通,所述阀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通道连通;
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架的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
11.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流体管理装置,所述流体管理装置为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
CN202110162574.9A 2021-01-24 2021-02-05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47896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24387 2021-01-24
CN202110092438 2021-0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9638A true CN114789638A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59365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2573.4A Pending CN114791183A (zh) 2021-01-24 2021-02-05 流体管理装置
CN202110162574.9A Pending CN114789638A (zh) 2021-01-24 2021-02-05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02110162096.1A Pending CN114789637A (zh) 2021-01-24 2021-02-05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02110162070.7A Pending CN114789635A (zh) 2021-01-24 2021-02-05 集成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CN202110162081.5A Pending CN114789636A (zh) 2021-01-24 2021-02-05 热管理组件
CN202110261252.XA Pending CN114789639A (zh) 2021-01-24 2021-03-10 流体管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2573.4A Pending CN114791183A (zh) 2021-01-24 2021-02-05 流体管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2096.1A Pending CN114789637A (zh) 2021-01-24 2021-02-05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02110162070.7A Pending CN114789635A (zh) 2021-01-24 2021-02-05 集成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CN202110162081.5A Pending CN114789636A (zh) 2021-01-24 2021-02-05 热管理组件
CN202110261252.XA Pending CN114789639A (zh) 2021-01-24 2021-03-10 流体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1147911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596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模块和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063015U (zh) * 2021-05-31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阀组集成模块
EP4316877A1 (en) * 2022-08-01 2024-02-0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Refrigerant module for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R3139046A1 (fr) * 2022-08-29 2024-03-0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Assemblage comportant un module de refroidissement
WO2024095826A1 (ja) * 2022-10-31 2024-05-10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冷却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596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模块和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9637A (zh) 2022-07-26
CN114789635A (zh) 2022-07-26
CN114791183A (zh) 2022-07-26
CN114789639A (zh) 2022-07-26
CN114789636A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89638A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EP4310433A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adapter module
US10677235B2 (en) Compression device having connection unit for cooling unit
CN112428773B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KR101698914B1 (ko) 이중 배출 펌프
CN215293724U (zh) 流体管理装置
EP4160129A1 (en) Heat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EP3363702B1 (en) Brake fluid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CN116136268A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15153777U (zh) 一种热管理组件
CN216716649U (zh) 膨胀阀、温控装置和电池包
CN220096075U (zh) 一种集成热管理装置及汽车
CN216618640U (zh) 流体调节装置
CN115195382A (zh) 流体管理装置
EP3791074B1 (en) Integrated gear pump in remote mounted hydraulic control unit
CN219076948U (zh) 一种热管理模块及车辆
CN219096480U (zh) 一种集成组件
CN115610190A (zh) 热管理装置
WO2023061428A1 (zh) 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CN115539675A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115195383A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115264127A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16804444A (zh) 流体管理组件
CN116817498A (zh) 热管理组件
CN114440668A (zh) 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