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5382A - 流体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5382A
CN115195382A CN202110393798.0A CN202110393798A CN115195382A CN 115195382 A CN115195382 A CN 115195382A CN 202110393798 A CN202110393798 A CN 202110393798A CN 115195382 A CN115195382 A CN 115195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avity
fluid management
valv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37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37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538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6233 priority patent/WO2022218278A1/zh
Priority to EP22787504.4A priority patent/EP432466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195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5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8Connections between hous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85Valve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e.g. thermostatic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9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housings, mountings, conversion systems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提供流体管理装置,沿板片的层叠方向,第一换热模块位于连接件的一侧,第二换热模块位于连接件的另一侧,流体管理模块、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位于连接件的不同侧,至少部分流体管理模块位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这样有利于减小流体管理装置的体积,流体管理装置的质心也相对靠近连接件,流体管理装置也更加稳定,另外,换热模块与流体管理模块位于连接件的不同侧,也有利于防止换热模块在换热时对流体管理模块的干扰。

Description

流体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热管理系统包括一些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放置的位置不同,或者说这些功能部件分布于热管理系统的不同位置,功能部件需要通过管路连接成热管理系统,功能部件之间的管路是流体流动的路径,提出一种流体管理组件,进而有利于优化热管理系统是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管理装置,以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一种流体管理装置,包括换热模块、流体管理模块和连接件,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具有连通通道,至少部分所述连通通道位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通通道与换热模块的流道连通;至少部分所述流体管理模块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流体管理模块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具有导通通道,所述流体管理模块具有节流腔、阀腔和第一气液分离腔,所述阀腔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腔,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的一个工作状态,所述阀芯使所述阀腔通过所述节流腔或所述导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连通;
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与所述第一侧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与所述第二侧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换热模块包括若干层叠的板片,沿所述板片的层叠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不同侧,至少部分所述流体管理模块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流体管理装置,沿板片的层叠方向,第一换热模块位于连接件的一侧,第二换热模块位于连接件的另一侧,流体管理模块、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位于连接件的不同侧,至少部分流体管理模块位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这样有利于减小流体管理装置的体积,流体管理装置的质心也相对靠近连接件,流体管理装置也更加稳定,另外,换热模块与流体管理模块位于连接件的不同侧,也有利于防止换热模块在换热时对流体管理模块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流体管理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流体管理装置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流体管理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连接件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连接件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连接件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第一块体及第一控制部集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第一块体及第一控制部集成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流体管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沿D-D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流体管理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个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热管理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15是图14沿C-C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流体管理装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其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家用热管理系统或商用热管理系统等其他热管理系统,下面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流体管理装置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流体为制冷剂,包括R134a或者CO2或者其他形式的制冷剂。
请参阅图1-图15,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换热模块100、流体管理模块300和连接件200,流体管理装置10具有连通通道,至少部分连通通道位于连接件200,连通通道与换热模块100的流道连通;至少部分流体管理模块300与连接件2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这里所述的固定连接包括焊接、粘接以及一体结构。流体管理模块300包括阀芯,阀芯具有导通通道,流体管理模块300具有节流腔、阀腔和第一气液分离腔,阀腔与连通通道连通,阀芯位于阀腔,在流体管理装置10的一个工作状态,阀芯使阀腔通过节流腔或所述导通通道与第一气液分离腔连通。换热模块100包括若干层叠的板片,连接件200包括第一侧部210和第二侧部220,沿板片的层叠方向,第一侧部210位于连接件200的一侧,第二侧部220位于连接件200的相对另一侧,第一侧部210所在侧与第二侧部220所在侧为连接件200的不同侧。换热模块100与连接件2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具体地,换热模块100包括第一换热模块120和第二换热模块110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本实施方式,换热模块100包括第二换热模块110和第一换热模块120,其中,第一换热模块120和第二换热模块110均为板式换热器,第二换热模块110与第一侧部21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一换热模块120与第二侧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这样,沿板片的层叠方向,至少部分第一换热模块120位于连接件200的一侧,至少部分第二换热模块110位于连接件200的另一侧,第一换热模块120与第二换热模块110在连接件200的不同侧。沿板片的层叠方向,至少部分流体管理模块位于第一侧部210和第二侧部220之间。沿板片的层叠方向,第一换热模块120位于连接件200的一侧,第二换热模块110位于连接件200的另一侧,流体管理模块、第一换热模块120和第二换热模块110位于连接件200的不同侧,至少部分流体管理模块300位于第一侧部210和第二侧部220之间,这样有利于减小流体管理装置10的体积,流体管理装置10的质心也相对靠近连接件200,流体管理装置10也更加稳定,另外,换热模块与流体管理模块位于连接件200的不同侧,也有利于防止换热模块100在换热时对流体管理模块300的干扰。在本实施方式,流体管理装置10工作时,第一换热模块120的第一流道、第二换热模块110的第一流道内的流体为制冷剂,第一换热模块120的第二流道、第二换热模块110的第二流道内的流体为冷却液。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4以及图7,流体管理装置10还包括流体管理部件,连接件200包括安装部280,安装不具有安装孔,至少部分流体管理部件位于安装孔,在本实施方式,流体管理部件包括节流单元500和阀单元400,相应地,安装部280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安装孔281,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安装孔282,至少部分阀单元400位于第一安装孔281,阀单元400与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至少部分节流单元500位于第二安装孔282,节流单元500与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流体管理装置10具有连通通道,至少部分连通通道位于连接件200,流体管理部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60的开度和/或开关,具体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通道250、第二连通通道260和第三连通通道270,其中,第二连通通道260包括第一子通道261、第二子通道262和第三子通道262,第二安装部的壁具有一个口,第二安装部的该口与第一子通道261连通,节流单元500能够调节第一子通道261的开度,第一安装部的壁具有一个口,第一安装部的该口与第三子通道262连通,阀单元400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三子通道262,第三子通道与第三连通通道连通。第一换热模块120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二换热模块110也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连通通道250在第二侧部220具有朝向第一换热模块120的开口,第一换热模块120的第一流道与第一连通通道250连通。第一子通道261在第一侧部210具有朝向第二换热模块110的开口,第二换热模块110的第一流道与第一子通道261连通,第三连通通道270在第一侧部210具有朝向第二换热模块110的开口,第二换热模块110的第一流道与第三连通通道270连通,或者说,第一子通道261通过第二换热模块110的第一流道与第三连通通道270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连接件200包括第三侧部230和第四侧部240,沿板片的层叠方向,第一侧部210位于第三侧部230的一侧,第二侧部220位于第三侧部230的另一侧,第一安装孔281在第三侧部具有口,第二安装孔282在第一侧部具有口,这样节流单元500和阀单元400位于连接件的不同侧,流体管理装置更加紧凑,有利于小型化,也方便节流单元500和阀单元400的安装。沿板片的层叠方向,第一侧部210位于第四侧部240的一侧,第二侧部220位于第四侧部240的相对另一侧,沿重力方向,第三侧部230位于第四侧部240的上方。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气液分离部600,气液分离部600与第四侧部24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定义第一面,第一面与板片的层叠方向垂直,在第一面定义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三侧部平行,沿第一方向,至少气液分离部600位于换热模块100的一侧,至少部分流体管理模块300位于换热模块100的另一侧,流体管理模块300与气液分离部600在连接件200的不同侧。第一换热模块120、第二换热模块110、流体管理模块300以及流体管理部件位于连接件200的周侧,流体管理装置10结构紧凑,体积相对较小。气液分离部600具有第二气液分离腔,第三连通通道270在第四侧部240具有朝向气液分离部600的口,第三连通通道270与第二气液分离腔连通。在其他实施方式,气液分离部600也可以与连接件200为一体结构,这样,第三连通通道270在气液分离部600的内壁具有口,第三连通通道270与第二气液分离腔连通。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图7、图11、图12。流体管理模块包括第一块体311、第二块体312,流体管理模块300具有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阀腔包括第一阀腔3133和第二阀腔3153,阀芯包括第一阀芯313和第二阀芯315,第一连通通道250在第二侧部220具有朝向第一块体311的开口,第一连通通道250与第一阀腔3133连通,这样,第一换热模块120的第一流道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50与第一阀腔3133连通。第二子通道262在第一侧部220具有朝向第二块体312的开口,第二子通道262与第二阀腔3153连通。连接件200包括容置部,或者说容置部是连接件的一部分,容置部包括第一容置部291和第二容置部292,第一容置部291具有第一容置腔291’,第一子腔3161包括第一容置腔291’,或者说第一容置腔291’是第一子腔3161的一部分。流体管理装置具有第一通道3162,至少部分第一通道3162位于连接件200,第一通道3162在第一容置部291的内壁具有口,第一通道3162与第一子腔3161连通,第一通道3162在连接件200的外壁具有朝向第一阀芯313的开口,具体地,第一通道3162在第二侧部具有朝向第一阀芯313的开口,第一阀芯313具有第一凹槽3131,第一凹槽3131与流体管理装置10的阀座相配合形成第一节流腔3131’,第一阀芯能够使第一节流腔连通第一阀腔和第一通道,第一阀芯313为球形或者类球形或者柱形。第二块体312与连接件2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连接件200与第二块体312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块体312具有朝向连接件200的开口,第二子通道262与第二阀腔3153连通,第二阀腔3153位于第二块体312内,第二容置部292具有第二容置腔292’,第二子腔3171包括第二容置腔292’,导通通道包括第二通道3172,至少部分第二通道3172位于连接件200,第二通道3172与第二子腔3171连通,第二通道3172在第一侧部具有朝向第二阀芯315的开口,第二阀芯315具有第二凹槽3151,第二凹槽3151与流体管理装置10的阀座相配合形成第二节流腔3151’,第二阀芯能够使第二节流腔连通第二阀腔3153和第二通道3172,第二阀芯315为球形或者类球形或者柱形。可以知道,沿板片的层叠方向,至少部分第一容置部和至少部分第二容置部位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在本实施方式,连通部与第一容置部、第二容置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一容置部、第二容置部位于连接件,或者说与一体结构,可以简化流体管理装置的安装步骤。
在本实施方式,流体管理装置10在工作时,经第一节流腔3131’节流后的制冷剂由第一通道3162进入第一子腔3161后,制冷剂在第一子腔3161内呈离心式旋转,同样地,由第二节流腔3151’节流后的制冷剂由第二通道3172进入第二子腔3171后,制冷剂在第二子腔3171呈离心式是旋转。另外,流体管理装置10具有第一气体通道3163和第一液体通道3164,其中,第一气体通道3163和第一液体通道3164与第一子腔3161连通,第一气体通道3163用于排出气液分离后的相对气态制冷剂,第一液体通道3164用于排出气液分离后的相对液态制冷剂,其中,第一液体通道3164也可以称之为第三通道,第三通道在第一容置部291的底壁具有口,第三通道与第一子腔3161连通,以方便气液分离后的制冷剂排出流体管理装置10,流体管理装置10具有第二气体通道3173和第二液体通道3174,第二气体通道3173和第二液体通道3174与第二子腔3171连通,第二气体通道3173用于排出气液分离后的相对气态制冷剂,第二液体通道3174用于排出气液分离后的相对液态制冷剂,其中,第二液体通道3174也可以称之为第四通道,第四通道在第二容置部292的底壁具有口,第四通道与第二子腔3171连通以方便气液分离后的制冷剂排出流体管理装置10。在其他实施方式,流体管理装置10的气液分离方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不再详细描述。
流体管理装置10工作时,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一阀芯313使第一节流腔3131’连通第一阀腔3133、第一子腔3161,相对气态的制冷剂由第一气体通道3163离开流体管理装置10,相对液态的制冷剂由第一液体通道3164离开流体管理装置10,阀单元400打开第三子通道262,节流单元500关闭第二子通道262,第二阀芯315使第二阀腔3153与第二子腔3171不连通;在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阀芯313使第一阀腔3133与第一子腔3161不连通,第二阀芯315使第二节流腔3151’连通第二阀腔3153、第二子腔3171,阀单元400关闭第三子通道262,相对气态的制冷剂由第二气体通道3173离开流体管理装置10,相对液态的制冷剂由第二液体通道3174离开流体管理装置10,节流单元500可以打开,以节流降压第一子通道261内的制冷剂,或者节流单元500不打开。再进一步,第一阀芯313还具有第一导通通道3132,第一导通通道3132在第一阀芯313的外壁具有至少两个口,在流体管理装置10的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一阀芯313使第一导通通道3132连通第一阀腔3133和流体管理装置的一个出口,即第二口1002,第一阀芯313使第一阀腔3133与第一子腔3161不连通,第二连通通道260为流体管理装置10的一个进入通道,第二连通通道260在连接件200具有口,即第一口1001。同样地,第二阀芯315具有第二连通孔3152,第二连通孔3152在第二阀芯315的外壁具有至少两个口,第二阀芯315能够使第二连通孔3152连通第二阀腔3153和流体管理装置10的一个出口,即第四口1004。在本实施方式,第一块体311、第二块体312、节流单元500、阀单元400与连接件2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流体管理装置10具有与第一阀腔的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250,流体管理装置10具有与第二阀腔3153连通的第二子通道262,阀单元400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三子通道262,节流单元500能够调节第一子通道261的开度。连通通道位于连接件200内,有利于防止内漏,也有利于流体管理装置10的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容置部包括第一容置部291和第二容置部292,在其他实施方式,容置部也可以包括第一容置部291和第二容置部292的其中之一,或者说,第一容置部291和第二容置部292中的一个位于连接件200,其中另一个可以位于块体或者其他结构,不再详细描述。
第一流体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部318,流体管理装置10工作时,第一控制部318能够带动第一阀芯313转动,第一控制部318包括与第一阀芯313传动连接的第一阀杆,第二流体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部321,第二控制部321包括与第二阀芯315传动连接的第二阀杆,相应的,第一块体311包括第一阀杆孔部,第一阀杆孔部具有第一阀杆孔,部分第一阀杆位于第一阀杆孔,第一阀杆与第一阀杆孔部动密封设置,同样,第二块体312包括第二阀杆孔部,第二阀杆孔部具有第二阀杆孔,部分第二阀杆位于第二阀杆孔,第二阀杆与第二阀杆孔部动密封设置。
请参阅图4、图8-图10,在本实施方式,第一块体311与第二侧部22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一块体311包括连接壁3110,第一块体311的连接壁3110朝向第二侧部,第一连通通道在第二侧部具有朝向第一块体311的连接壁3110的口,第一块体311具有第一子流道3111,第一块体311的第一子流道3111与第一阀腔、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第一通道3162在第二侧部220具有朝向第一块体311连接壁的口。第二块体312与第一侧部21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二块体312包括连接壁,第二块体312的连接壁3120朝向第一侧部,第二连通通道260在第一侧部210具有朝向第二块体312的连接壁3120的口,具体地,第二子通道262在第二侧部220具有朝向第二块体312的口,第二子通道262与第二阀腔3153连通,第二块体312具有第一子流道3121,第二块体312的第一子流道3121与第二阀腔3153、第二连通通道260连通,第二通道3172在第一侧部具有朝向第二块体312连接壁3120的口。
请参阅图1、图2、图7、图11及图12,流体管理装置10具有第一口1001、第二口1002、第三口1003、第四口1004、第五口1005、第六口1006和第七口1007,其中,第五口1005与第一换热模块120的第一流道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第五口1005位于第一换热模块120或者位于与第一换热模块12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的管或者块。第一口1001位于第三侧部230,第一口1001与第二连通通道260连通,阀单元400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口1001与第二气液分离腔的连通通道,第一口1001能够通过节流单元500与第一换热模块120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一口1001与第二子通道262连通,第一口1001能够通过第二子通道262与第二阀腔3153连通,当然,第一口1001也可以位于与连接件2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的管或者块,不再详细描述。第二口1002位于第一块体311,第一块体311具有连通第二口1002和第一阀腔3133的通道,第一阀芯313能够使第一节流腔3131’或第一导通通道3132连通第一阀腔3133和第二口1002,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液体通道3174也与第二口1002连通,经第一子腔3161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二口1002流出流体管理装置10。第四口1004位于第二块体312,第二块体312具有连通第二阀腔3153和第四口1004的通道,第一阀芯313能够使第二节流腔3151’或第二连通孔3152连通第二阀腔3153与第四口1004,第二液体通道3174也与第四口1004连通,经第二子腔3171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可以通过第四口1004流流体管理装置10。第一气体通道3163、第二气体通道3173与第三口1003连通,经第一子腔3161气液分离后的相对气态的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三口1003排出流体管理装置10,经第二子腔3171气液分离后的相对气态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三口1003排出流体管理装置10。第七口1007为气液分离部600的一个进口,第六口1006为气液分离部600的出口,在本实施方式,第六口1006均位于气液分离部600,第七口1007位于第三侧部230,第七口1007通过第一接口进入第二气液分离腔。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沿重力方向,第一口1001、第二口1002、第三口1003、第四口1004、第五口1005、第六口1006和第七口1007朝向上方,这样方便流体管理装置10与热管理系统内的其他部件或者管件连接。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11、图12,流体管理模块包括连通部330,连通部330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在本实施方式,连通部与第三侧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这里的所述的固定连接包括连通部330与连接件200为一体结构,连通部330包括容纳部,容纳部具有容纳腔,至少部分阀部件340位于容纳腔,阀部件340与容纳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在本实施方式,至少部分第一气体通道3163位于连通部330,至少部分第二气体通道3173位于连通部330,具体地,连通部330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一连通腔3312和第二连通腔3313,第一连通腔3312是第二气体通道3173的一部分,第二连通腔3313是第一气体通道3163的一部分,其中,第一连接口为流体管理装置10的第三口1003或者与第三口1003连通,第一连通腔3312与第二子腔3171连通,第二连通腔3313与第一子腔3161连通,阀部件340能够使第一连通腔3312单向导通第二连通腔3313,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通腔3313连通,这样,第二子腔3171的相对气态的制冷剂能够通过阀部件340由第一连接口流出流体管理装置10,第一子腔3161的相对气态的制冷剂能够第一连接口流体管理装置10,由于阀部件340的存在,而无法进入第二子腔3171。在本实施方式,沿重力方向,至少部分连通部330位于第三侧部的上方,连接件200与连通部330螺栓固定。这样,流体管理装置10具有共同的气体出口,可以减少流体管理装置10的接口,方便流体管理装置10与热管理系统的其他部件连接。流体管理装置10设置阀部件340,能够防止第一子腔3161的气体进入第二子腔317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连通部330包括第一插入部3316和第二插入部3317,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第一导管部3318和第二导管部3319,第一导管部3318的导管口背向第一插入部3316,第二导管部3319的导管口背向第二插入部3317,第一导管部3318与第一插入部3316一体结构或者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二导管部3319与第二插入部3317一体结构或者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部分第一气体通道位于第一导管部3318和第一插入部3316,部分第二气体通道位于第二导管部3319和第二插入部3317。流体管理装置10设置插入部以及与其对应的容纳部,在安装时,方便连通部的定位,有利于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阀部件340为单向部件,连通部330包括第一孔部331,至少部分第一连通腔3312位于第一孔部331,至少部分第二连通腔3313位于第一孔部331,第一孔部331包括容纳部,连通部330具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位于第一孔部331的壁,第二连通口位于第一孔部的壁,第一连通口与第二子腔3171连通,第二连通口与第一子腔3161连通,沿第一孔部331的轴线方向,第一连通口位于容纳部的一侧,第二连通口位于容纳部的另一侧。在其他实施方式,阀部件340也可以是电磁阀或者球阀,不再详细描述,相比与阀部件340为电磁阀或者球阀,安装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的优点,而且无需电控。
流体管理装置10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一配合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二固定部与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在本实施方式,连通部330与第三侧部通过螺栓固定第一固定部和第一配合部的其中之一位于连通部330,其中另一个位于第三侧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配合部的其中之一位于连通部330,其中另一个位于第三侧部,在本实施方式,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位于第三侧部。
在流体管理装置10的第一工作模式,第一阀芯313使第一阀腔3133通过第一节流腔3131’与第一子腔3161连通,阀部件340使第二连通腔3313与第一连通腔3312不连通,第一子腔3161的相对气态的制冷剂由第一连接口流出流体管理装置10,第一连接口为流体管理装置10的一个出口;在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阀芯313使第一阀腔3133与第一子腔3161不连通,第二阀芯315使第二阀腔3153通过第二节流腔3151’与第二子腔3171连通,阀部件340使第一连通腔3312单向导通第二连通腔3313,第一连接口为流体管理装置10的一个出口。当然,流体管理装置10也可以不设置连通部330,第一气体通道3163在流体管理装置具有出口,第二气体通道3173在流体管理装置具有出口,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3-图15,流体管理模块300包括第一流体管理模块310和第二流体管理模块320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本实施方式,流体管理模块300包括第一流体管理模块310和第二流体管理模块320,第一流体管理模块310包括第一阀芯313、第一块体311和第三块体316,其中,第一块体311与第三块体316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一块体311与连接件2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在本实施方式,连接件200与第一块体311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流体管理模块310具有第一节流腔3131’、第一阀腔3133和第一子腔3161,其中,第一阀腔3133位于第一块体311内,第一阀芯313位于第一阀腔3133,第一连通通道250在第二侧部具有朝向第一块体311的口,第一阀腔3133与第一连通通道250连通。至少部分第一子腔3161位于第三块体316内,第一流体管理模块310具有第一通道3162,至少部分第一通道3162位于第三块体316,第一通道3162与第一子腔3161连通,第一通道3162具有朝向第一阀芯313的开口,第一阀芯313具有第一凹槽3131,第一凹槽3131与第一流体管理模块310的阀座相配合形成第一节流腔3131’,第一阀芯313为球形或者类球形或者柱形。第二流体管理模块320包括第二阀芯315、第二块体312和第四块体317,第二块体312与第四块体317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二块体312与连接件20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连接件200与第二块体312通过螺栓连接。流体管理模块300具有第二节流腔3151’、第二阀腔3153和第二子腔3171,第二阀腔3153位于第二块体312内,第二阀芯315位于第二阀腔3153。至少部分第二子腔3171位于第四块体317内,第二流体管理模块310具有第二通道3172,至少部分第二通道3172位于第四块体317,第二通道3172与第二子腔3171连通,第二通道3172在第四块体具有朝向第二阀芯315的开口,第二通道3172能够与第二阀腔3153连通。第二子通道262在第一侧部具有朝向第二块体的口,第二子通道262与第二阀腔3153连通,第二阀芯315具有第二凹槽3151,第二凹槽3151与第二流体管理模块320的阀座相配合形成第二节流腔3151’,第二阀芯315为球形或者类球形或者柱形。在本实施方式,沿板片的层叠方向,至少部分第三块体和至少部分第四块体位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这样,流体管理装置的结构相对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流体管理装置,包括换热模块、流体管理模块和连接件,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具有连通通道,至少部分所述连通通道位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通通道与换热模块的流道连通;至少部分所述流体管理模块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流体管理模块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具有导通通道,所述流体管理模块具有节流腔、阀腔和第一气液分离腔,所述阀腔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腔,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的一个工作状态,所述阀芯使所述阀腔通过所述节流腔或所述导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连通;
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与所述第一侧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与所述第二侧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换热模块包括若干层叠的板片,沿所述板片的层叠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不同侧,至少部分所述流体管理模块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侧部,沿所述板片的层叠方向,所述第一侧部位于所述第三侧部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第三侧部的另一侧;
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阀单元和节流单元,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第三侧部的壁具有开口,其中另一个在所述第一侧部或者所述第二侧部具有口,至少部分所述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侧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气液分离部,所述气液分离部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气液分离部具有第二气液分离腔,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连通;
定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板片的层叠方向垂直,在第一面定义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侧部平行,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所述气液分离部位于所述换热模块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流体管理模块位于所述换热模块的另一侧,所述流体管理模块与所述气液分离部在所述连接件的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四侧部,沿所述板片的层叠方向,所述第一侧部位于所述第四侧部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第四侧部的相对另一侧,沿所述第三侧部的垂直方向,所述第三侧部位于所第四侧部的上方;
所述气液分离部与所述第四侧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连通通道在第四侧部具有朝向所述气液分离部的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模块包括第一块体、第二块体,所述阀腔包括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位于所述第一块体内,所述第二阀腔位于所述第二块体内,所述阀芯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位于所述第一阀腔,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导通通道,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导通通道,所述节流腔包括第一节流腔和第二节流腔,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包括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
所述流体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块体、所述第二块体分别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连接件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容置部与所述连接件一体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内壁具有口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气分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块体的口;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内壁具有口,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二气分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块体的口;
所述述第一阀芯能够使所述第一阀腔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腔或所述第一导通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芯能够使所述第二阀腔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腔或所述第二导通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模块包括第一块体、第二块体,所述阀腔包括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位于所述第一块体内,所述第二阀腔位于所述第二块体内,所述阀芯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位于所述第一阀腔,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导通通道,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导通通道,所述节流腔包括第一节流腔和第二节流腔,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包括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
沿所述板片的层叠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容置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容置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或者,所述流体管理模块包括第三块体和第四块体,所述第一块体与所述第三块体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第二块体与所述第四块体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三块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腔位于所述第四块体;所述第三块体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子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三块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块体的口;所述第二气分部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四块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块体的口;沿所述板片的层叠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块体、至少部分所述第四块体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
所述述第一阀芯能够使所述第一阀腔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腔或所述第一导通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芯能够使所述第二阀腔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腔或所述第二导通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二侧部具有两个口,其中之一口朝向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其中另一个口朝向所述第一块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
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三侧部具有口,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和第三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口,所述第二子通道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块体的口,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二阀腔连通,所述第三子通道在所述第四侧部具有朝向所述气液分离部的口,所述第三子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子通道连通的口,所述节流单元能够调节第一子通道的开度,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壁具有与所述第三子通道连通的口,所述阀单元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子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具有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第五口、第六口和第七口,所述第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阀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腔或所述第一导通通道与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与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二阀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腔或所述第二导通通道与所述第四口连通,所述第二子腔与所述第四口连通;所述第一子腔、所述第二子腔与所述第三口连通;所述阀单元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的连通通道,所述第一口能够通过所述节流单元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七口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连通,所述第七口为所述气液分离部的一个进口,所述第六口为气液分离部的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或者位于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的管或者块,所述第二口位于第一块体,所述第四口位于所述第二块体,所述第三口位于所述流体管理模块,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第三侧部,所述第六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部,所述第七口位于所述第三侧部,沿所述第三侧部的垂直方向,所述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第五口、第六口和第七口朝向一致。
CN202110393798.0A 2021-04-13 2021-04-13 流体管理装置 Pending CN1151953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3798.0A CN115195382A (zh) 2021-04-13 2021-04-13 流体管理装置
PCT/CN2022/086233 WO2022218278A1 (zh) 2021-04-13 2022-04-12 流体管理装置
EP22787504.4A EP4324666A1 (en) 2021-04-13 2022-04-12 Fluid management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3798.0A CN115195382A (zh) 2021-04-13 2021-04-13 流体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5382A true CN115195382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71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3798.0A Pending CN115195382A (zh) 2021-04-13 2021-04-13 流体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53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95812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Adapter Module
CN114791183A (zh) 流体管理装置
WO2020238781A1 (zh) 板式换热器
CN115195382A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115195383A (zh) 流体管理装置
WO2022218278A1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215293724U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210154388U (zh) 一种换热器
EP4310414A1 (en) Fluid management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EP4310415A1 (en) Fluid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US20240157759A1 (en) Fluid management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EP4160129A1 (en) Heat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CN115107446A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218764093U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制冷系统
WO2023088350A1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15539675A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113804027A (zh) 热管理装置
CN114279111A (zh) 节流装置
CN114152125A (zh) 热管理装置
CN217719744U (zh) 一种集成组件以及热管理组件
CN114279241A (zh) 热交换装置
CN114440668A (zh) 热交换装置
US20240042825A1 (en) Connecting device and integrated assembly
CN115610190A (zh) 热管理装置
CN113804026A (zh) 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