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3672A - 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3672A
CN114783672A CN202210185749.2A CN202210185749A CN114783672A CN 114783672 A CN114783672 A CN 114783672A CN 202210185749 A CN202210185749 A CN 202210185749A CN 114783672 A CN114783672 A CN 114783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able
tension
copper sheet
area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57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3672B (zh
Inventor
郭志宏
代康
钱熙文
肖可成
唐青
郭雪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rigia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rigi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rigia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rigi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57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367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0413 priority patent/WO202315968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3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3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3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3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moisture, corrosion, chemical attack or weather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9/00Alarm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different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s, e.g. burglary and fire,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abnormal rate of flow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通信线缆设置在容置空间外部,通信线缆内部设有加热元件,张力感应机构安装在容置空间内,张力感应机构与通信线缆连接,张力感应机构用于监测通信线缆的张力F,温度感应机构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容置空间内,温度感应机构用于监测环境温度T,其中,当张力F达到张力预警值且环境温度T达到温度预警值时,能够使加热元件加载电流实现对通信线缆进行加热。本发明能够实现通信线缆在极端环境中仍然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动操作,应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覆盖范围的不断延伸,导致实现通信传输的重要媒介——通信线缆需要适应架设在不同极限环境中,且需要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在极端环境中,诸如:极寒温度的漠北、昼夜温差大的荒漠、冰雪冻雨频发的山区等区域铺设的通信线缆,常常因温度、雨雪等气候因素,通信线缆故障频繁出现,且维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适应上述极端环境中的传感控制装置来保障通信线缆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信线缆在极端环境中无法长期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通信线缆在极端环境中无法长期稳定运行。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通信线缆,所述通信线缆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外部,所述通信线缆内部设有加热元件;张力感应机构,所述张力感应机构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张力感应机构与所述通信线缆连接,所述张力感应机构用于监测所述通信线缆承受的张力F;温度感应机构,所述温度感应机构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温度感应机构用于监测环境温度T;其中,当所述张力F达到张力预警值且环境温度T达到温度预警值时,所述加热元件能够加载电流对所述通信线缆进行加热。本发明通过在通信线缆内部设置加热元件,通过张力感应机构监测通信线缆因环境温度变化承受的张力变化,通过温度感应机构监测环境温度变化,当张力和环境温度同时达到预警值时,可以导通电流给加热元件通电,加热元件产生热量给通信线缆加热,使得通信线缆在极端环境中仍然可以稳定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均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均与所述控制盒侧壁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设有通道,所述通道沿所述控制盒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张力感应机构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控制盒侧壁固定连接;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钢丝,所述钢丝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的另一端与所述通信线缆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张力感应机构还包括:
导轨,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控制盒的底面,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导轮,所述导轮安装在所述导轨的一端,所述钢丝绕过所述导轮后与所述通信线缆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机构包括:
竖管,所述竖管的底端与所述张力感应机构连接,所述竖管的顶端贯穿所述控制盒;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安装在所述竖管内,
双金属温度感应器,所述双金属温度感应器安装在所述活塞杆的顶部。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铜片,所述第一铜片安装在所述活塞杆底部的前侧,且所述第一铜片穿过所述竖管的侧壁,所述第一铜片位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下方;
第二铜片,所述第二铜片安装在所述活塞杆底部的后侧,且所述第二铜片穿过所述竖管的侧壁,所述第二铜片位于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下方;
所述第一铜片和所述第二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加热元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留有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均覆盖一铜电极板,所述第二区域与电源低电流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区域与电源高电流的正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下表面包括第四区域、第五区域及第六区域,所述第五区域位于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之间,且所述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五区域和第六区域之间留有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区域和第六区域均覆盖一铜电极板,所述第五区域与电源低电流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区域与电源高电流的负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铜片的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铜片的另一侧伸出所述竖管外部;所述第二铜片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所述第二铜片的另一侧伸出所述竖管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机构还包括:弹簧以及弹簧固定件,所述弹簧和弹簧固定件均安装在所述竖管内,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弹簧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竖管的内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双金属温度感应器包括主动层和被动层,所述主动层与所述活塞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被动层与所述竖管顶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张力感应机构监测通信线缆的张力F,
S2、通过温度感应机构监测通信线缆所在的环境温度T,
S3、判断所述张力F和环境温度T是否同时达到预警值,若所述张力F达到张力预警值且环境温度T达到温度预警值,则导通加热元件,使得加热元件对通信线缆进行加热;否则继续监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通信线缆内部设置加热元件,通过张力感应机构监测通信线缆承受的张力变化,通过温度感应机构监测环境温度变化,当张力和环境温度同时达到预警值时,可以导通电流给加热元件通电,加热元件产生热量给通信线缆加热。本发明的控制过程可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变化而自动触发,适用于在低温、冰雪、冻雨等极限环境中使用,可应用在荒僻、无人值守的区域。本发明能够实现通信线缆在极端环境中仍然可以长期、稳定运行。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昂贵、复杂的分析仪器和软件控制程序,可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动操作,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温度感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控制盒;2、通信线缆;3、加热元件;4、张力感应机构;5、温度感应机构;6、第一分隔板;7、第二分隔板;8、通道;9、第一铜片;10、第二铜片;11、导线;101、容置空间;41、弹性件;42、滑动板;43、钢丝;44、导轨;45、导轮;51、竖管;52、活塞杆;53、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4、弹簧;55、弹簧固定件;521、第一安装槽;522、第二安装槽;531、主动层;532、被动层;61、第一区域;62、第二区域;63、第三区域;71、第四区域;72、第五区域;73、第六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1、通信线缆2、张力感应机构4及温度感应机构5,控制盒1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01,通信线缆2设置在容置空间101外部,通信线缆2内部设有加热元件3,张力感应机构4安装在容置空间101内,张力感应机构4与通信线缆2连接,张力感应机构4用于监测通信线缆2的张力F,温度感应机构5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容置空间101内,温度感应机构5用于监测环境温度T,其中,当张力F达到张力预警值且环境温度T达到温度预警值时,加热元件3能够加载电流对通信线缆2进行加热。本发明通过张力感应机构4和温度感应机构5可以分别监测通信线缆2承受的张力F以及环境温度T,当环境温度T改变时,通信线缆2会发生热胀冷缩,从而使得张力F改变,当张力F和环境温度T同时达到预警值时,会触发加热元件3对通信线缆2进行加热,使得通信线缆2在极限环境下(例如极寒、冰雪、冻雨等环境)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具体的,控制盒1可以是长方形盒装结构,内部中空,可以采用不锈钢板制成。由于控制盒1需要长期放在室外,而内部安装有电子器件,因此,控制盒1的防水等级至少需要达到IP67等级,减少内部电子器件的损坏,延长控制盒1的使用寿命。通信线缆2选用特种通信线缆,其采用可承受高、低温的材料制成,以承受加热元件3产生的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均安装在容置空间101内,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均与控制盒1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分隔板6与第二分隔板7之间设有通道8,通道8沿控制盒1的长度方向设置。具体的,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将容置空间101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张力感应机构4位于下腔室内,温度感应机构5同时位于两个腔室内,且温度感应机构5穿过通道8,温度感应机构5可以在通道8内左右滑动。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均采用绝缘且耐潮湿的材料制成,可以提高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张力感应机构4包括:弹性件41、滑动板42及钢丝43,弹性件41一端与控制盒1侧壁固定连接,滑动板42的一端与弹性件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钢丝43的一端与滑动板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钢丝43的另一端与通信线缆2连接。张力感应机构4还包括导轨44和导轮45,导轨44安装在控制盒1的底面,滑动板42与导轨44滑动连接,导轮45安装在导轨44的一端,钢丝43绕过导轮45后与通信线缆2连接。具体的,当通信线缆2承受的张力改变时,钢丝43会被拉动,从而使得滑动板42在导轨44上移动,此时弹性件41会受到滑动板42的拉力,当通信线缆2的张力恢复原状时,滑动板42会在弹性件41的拉动下回到初始位置,张力不同使得滑动板42移动的距离也会不同。优选的,通道8的正投影与导轨44的正投影重叠,这样可以保证温度感应机构5移动的稳定性及精度。具体的,钢丝43可以采用不易腐蚀且张力稳定的材质,例如是直径为0.4mm-0.8mm的304或302不锈钢丝,钢丝43的整体长度可以是5m-10m。控制盒1的侧壁上可以开设一个小孔,供钢丝43穿过。导轮45可以对钢丝43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钢丝43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夹具固定在通信线缆2上,防止钢丝43移位。钢丝43的长度是监测通信线缆2承受张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如果钢丝43太长,会导致滑动板42无法被拉动,如果钢丝43太短,会导致钢丝43在受力时出现断裂,或者监测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的钢丝43的长度范围是根据通信线缆2的规格、结构及放置的环境在高低温测试箱中模拟通信线缆实际铺设环境的因素后确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温度感应机构5包括:竖管51、活塞杆52及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竖管51的底端与张力感应机构4连接,竖管51的顶端贯穿控制盒1,活塞杆52安装在竖管51内,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安装在活塞杆52的顶部。具体的,竖管51的底端与滑动板42固定连接,当滑动板42移动时,可以带动竖管51一起移动。竖管51和活塞杆52均采用绝缘材料,竖管51的长度大于控制盒1的高度,竖管51优选采用不导电、不吸水、光滑的硬质工程塑料,例如尼龙。控制盒1顶面开设有供竖管51穿过的通孔。通道8的宽度应大于竖管51的外径,便于竖管51在通道8内顺利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第一铜片9安装在活塞杆52底部的前侧,且第一铜片9穿过竖管51的侧壁,第一铜片9位于第一分隔板6的下方,第二铜片10安装在活塞杆52底部的后侧,且第二铜片10穿过竖管51的侧壁,第二铜片10位于第二分隔板7的下方,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分别通过导线11与加热元件3连接。具体的,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保持在同一水平面,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在通信线缆2不受力的状态下,第一铜片9与第一分隔板6是不接触的,第二铜片10与第二分隔板7是不接触的,此时,加热元件3处于断电状态。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表面光滑。导线11可以采用两芯柔软、耐弯曲的电源线,加热元件3可以是两根合金丝,一根合金丝通过导线11与第一铜片9连接,另一根合金丝通过导线11与第二铜片10连接,两根合金丝在通信线缆末端连通,形成电流回路。
进一步地,活塞杆5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521和第二安装槽522,第一安装槽521和第二安装槽522相对设置,第一铜片9的一侧嵌设在第一安装槽521内,第一铜片9的另一侧伸出竖管51外部,第二铜片10的一侧安装在第二安装槽522内部,第二铜片10的另一侧伸出竖管51外部。当活塞杆52上下移动时,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也会跟着上下移动,当活塞杆52移动至一定位置时,第一铜片9可以和第一分隔板6的下表面相接触,第二铜片10可以和第二分隔板7的下表面接触。具体的,竖管51的前后两侧开设有供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上下移动的缺口,缺口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温度感应机构5还包括弹簧54以及弹簧固定件55,弹簧54和弹簧固定件55均安装在竖管51内,弹簧54套设在活塞杆52上,弹簧固定件55固定在竖管51的内壁上。当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监测到环境温度未达到预警值时,弹簧54可确保与活塞杆52连接的第一铜片9和第一分隔板6的下表面分离,第二铜片10和第二分隔板7的下表面分离,中断电流,加热元件3不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分隔板6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区域61、第二区域62及第三区域63,第二区域62位于第一区域61和第三区域63之间,且第一区域61和第二区域62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区域62和第三区域63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区域62和第三区域63均覆盖一铜电极板,第二区域62与电源低电流的正极连接,第三区域63与电源高电流的正极连接。第二分隔板7的下表面包括第四区域71、第五区域72及第六区域73,第五区域72位于第四区域71和第六区域73之间,且第四区域71和第五区域72之间留有间隙,第五区域72和第六区域73之间留有间隙。第五区域72和第六区域73均覆盖一铜电极板,第五区域72与电源低电流的负极连接,第六区域73与电源高电流的负极连接。换言之,当第一铜片9与第二区域62接触,且第二铜片10与第五区域72接触时,加热元件3可以加载低电流,低电流(例如是300A~350A)通过导线11到加热元件3处,加热元件3可以产生热量对通信线缆2进行低温加热。当第一铜片9与第三区域63接触,且第二铜片10与第六区域73接触时,加热元件3可以加载高电流,高电流(例如是500A~550A)通过导线11到加热元件3处,加热元件3可以产生热量对通信线缆2进行高温加热。铜电极板覆盖在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的下表面,可以减少外部水汽进入控制盒1内引起电路短路的问题。对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进行区域划分,各区域之间相互绝缘隔离,可以根据通信线缆2受到的张力不同实现对加热元件3的不通电、低电流通电及高电流通电三种档位,电流越高,加热元件3的温度越高。铜电极板表面光滑便于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的顺利滑动。
换言之,当竖管51移动至通道8不同位置时,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可以与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的不同区域产生接触,从而实现加热元件3是断电或通电,以及导通电流是低电流或高电流。例如,弹性件41设置在导轨44的左端,钢丝43设置在导轨44的右端,通信线缆2不受张力时,弹性件41和滑动板42位于第一区域61和第四区域71组成的区域的正下方,此时,如果温度感应机构5监测到环境温度T变化,也无法触发加热元件3,这种情况表明,虽然环境温度T发生了改变,但是对通信线缆2并未产生严重影响,通信线缆2还能正常工作,这样可以减少误加热的情况产生,减少能源浪费。当通信线缆2受到张力时,钢丝43会牵引着滑动板42向右移动,若通信线缆2受到的张力较小,那么滑动板42会停留在第二区域62和第五区域72组成的区域的正下方,此时,如果温度感应机构5正好也监测到环境温度变化且达到预警值,那么第一铜片9可以和第二区域62接触,第二铜片10可以和第五区域72接触,使得加热元件3被低电流导通。若通信线缆2受到的张力较大,那么滑动板42会停留在第三区域63和第六区域73组成的区域的正下方,此时,如果温度感应机构5正好也监测到环境温度变化且达到预警值,那么第一铜片9可以和第三区域63接触,第二铜片10可以和第六区域73接触,使得加热元件3被高电流导通。换言之,本发明可以根据通信线缆2受到张力的大小,自动调节加热元件3被导通的电流挡位,实现对通信线缆2不同的加热温度,更加安全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包括主动层531和被动层532,主动层531与活塞杆52顶部固定连接,被动层532与竖管51顶部固定连接。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主动层531的长度收缩带动活塞杆52向上移动,实现电流导通;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主动层531的长度膨胀可以推动活塞杆52向下移动,实现电流中断。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张力感应机构4监测通信线缆2的张力F。
S2、通过温度感应机构5监测通信线缆2所在的环境温度T。
S3、判断张力F和环境温度T是否同时达到预警值,若张力F达到张力预警值且环境温度T达到温度预警值,则导通加热元件3,使得加热元件3对通信线缆2进行加热;否则继续监测。
具体的,张力预警值F0和环境温度预警值T0已提前在高低温实验箱内进行标定,例如,张力预警值F0可以通过钢丝43的长度进行标定,环境温度预警值T0可以通过活塞杆52移动的距离进行标定。换言之,张力预警值F0可以通过对钢丝43的长度设计以及分隔板上不同区域的宽度进行标定,环境温度预警值T0可以通过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因温度发生的形变而拉动活塞杆52上下移动来进行标定。所有的标定过程均在高低温实验箱内模拟通信线缆的特性以及通信线缆实际铺设的环境条件进行的。
钢丝43的另一端固定在通信线缆2上,当外部环境温度降低时,通信线缆2会收缩,从而拉动钢丝43向右移动,钢丝43再拉动滑动板42向右滑动。滑动板42向右滑动时,可以带动竖管51在通道8内向右移动,此时,活塞杆52会带动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也跟着向右移动。当通信线缆2承受的张力达到张力预警值且张力较小时,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可移动至第二区域62和第五区域72的下方;当通信线缆2承受的张力达到张力预警值且张力较大时,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可移动至第三区域63和第六区域73的下方。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持续监测外部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主动层531的长度收缩会带动活塞杆52向上移动,使得第一铜片9和第二铜片10也向上移动,当环境温度达到环境预警值时,第一铜片9刚好能够与第一分隔板6下表面贴合,第二铜片10刚好能够与第二分隔板7下表面贴合。换言之,只有当张力F和环境温度T同时达到预警值时,加热元件3才可能会被加载电流,加热元件3通过发热可以给通信线缆2加热,提高通信线缆2的温度。并且,根据张力F的大小可以自动调整通电电流的大小,实现低温或高温加热。当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监测到环境温度上升时,主动层531的长度膨胀以及在弹簧54的作用下,可以推动活塞杆52向下移动,实现电流中断,减少能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通信线缆2内部设置加热元件3,通过张力感应机构4监测通信线缆2承受的张力变化,通过温度感应机构5监测环境温度变化,当张力和环境温度同时达到预警值时,可以导通电流给加热元件3通电,加热元件3产生热量给通信线缆2加热。本发明的控制过程可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变化而自动触发,适用于在低温、冰雪、冻雨等极限环境中使用,可应用在荒僻、无人值守的区域。本发明能够实现通信线缆在极端环境中仍然可以长期、稳定运行。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昂贵、复杂的分析仪器和软件控制程序,可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动操作,应用范围广。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盒(1),所述控制盒(1)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01);
通信线缆(2),所述通信线缆(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01)外部,所述通信线缆(2)内部设有加热元件(3);
张力感应机构(4),所述张力感应机构(4)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101)内,所述张力感应机构(4)与所述通信线缆(2)连接,所述张力感应机构(4)用于监测所述通信线缆(2)承受的张力F;
温度感应机构(5),所述温度感应机构(5)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101)内,所述温度感应机构(5)用于监测环境温度T;
其中,当所述张力F达到张力预警值且环境温度T达到温度预警值时,所述加热元件(3)能够加载电流对所述通信线缆(2)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所述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均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101)内,所述第一分隔板(6)和第二分隔板(7)均与所述控制盒(1)侧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6)与所述第二分隔板(7)之间设有通道(8),所述通道(8)沿所述控制盒(1)的长度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感应机构(4)包括:
弹性件(41),所述弹性件(41)一端与所述控制盒(1)侧壁固定连接;
滑动板(42),所述滑动板(42)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钢丝(43),所述钢丝(43)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钢丝(43)的另一端与所述通信线缆(2)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感应机构(4)还包括:
导轨(44),所述导轨(44)安装在所述控制盒(1)的底面,所述滑动板(42)与所述导轨(44)滑动连接;
导轮(45),所述导轮(45)安装在所述导轨(44)的一端,所述钢丝(43)绕过所述导轮(45)后与所述通信线缆(2)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机构(5)包括:
竖管(51),所述竖管(51)的底端与所述张力感应机构(4)连接,所述竖管(51)的顶端贯穿所述控制盒(1);
活塞杆(52),所述活塞杆(52)安装在所述竖管(51)内,
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所述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安装在所述活塞杆(52)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铜片(9),所述第一铜片(9)安装在所述活塞杆(52)底部的前侧,且所述第一铜片(9)穿过所述竖管(51)的侧壁,所述第一铜片(9)位于所述第一分隔板(6)的下方;
第二铜片(10),所述第二铜片(10)安装在所述活塞杆(52)底部的后侧,且所述第二铜片(10)穿过所述竖管(51)的侧壁,所述第二铜片(10)位于所述第二分隔板(7)的下方;
所述第一铜片(9)和所述第二铜片(10)分别通过导线(11)与所述加热元件(3)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6)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区域(61)、第二区域(62)及第三区域(63),所述第二区域(62)位于所述第一区域(61)和所述第三区域(63)之间,且所述第一区域(61)和所述第二区域(6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区域(62)和所述第三区域(63)之间留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62)和第三区域(63)均覆盖一铜电极板,所述第二区域(62)与电源低电流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区域(63)与电源高电流的正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板(7)的下表面包括第四区域(71)、第五区域(72)及第六区域(73),所述第五区域(72)位于所述第四区域(71)和所述第六区域(73)之间,且所述第四区域(71)和第五区域(7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五区域(72)和第六区域(73)之间留有间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区域(72)和第六区域(73)均覆盖一铜电极板,所述第五区域(72)与电源低电流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区域(73)与电源高电流的负极连接。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521)和第二安装槽(522),所述第一安装槽(52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5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铜片(9)的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521)内,所述第一铜片(9)的另一侧伸出所述竖管(51)外部;所述第二铜片(10)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522)内部,所述第二铜片(10)的另一侧伸出所述竖管(51)外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机构(5)还包括:弹簧(54)以及弹簧固定件(55),所述弹簧(54)和弹簧固定件(55)均安装在所述竖管(51)内,所述弹簧(54)套设在所述活塞杆(52)上,所述弹簧固定件(55)固定在所述竖管(51)的内壁上。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温度感应器(53)包括主动层(531)和被动层(532),所述主动层(531)与所述活塞杆(5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被动层(532)与所述竖管(51)顶部固定连接。
15.一种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张力感应机构(4)监测通信线缆(2)的张力F,
S2、通过温度感应机构(5)监测通信线缆(2)所在的环境温度T,
S3、判断所述张力F和环境温度T是否同时达到预警值,若所述张力F达到张力预警值且环境温度T达到温度预警值,则导通加热元件(3),使得加热元件(3)对通信线缆(2)进行加热;否则继续监测。
CN202210185749.2A 2022-02-28 2022-02-28 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783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5749.2A CN114783672B (zh) 2022-02-28 2022-02-28 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2/080413 WO2023159684A1 (zh) 2022-02-28 2022-03-11 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5749.2A CN114783672B (zh) 2022-02-28 2022-02-28 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3672A true CN114783672A (zh) 2022-07-22
CN114783672B CN114783672B (zh) 2024-06-28

Family

ID=82423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5749.2A Active CN114783672B (zh) 2022-02-28 2022-02-28 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3672B (zh)
WO (1) WO202315968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7526A (en) * 1977-02-22 1979-06-05 Davies John S Multi-stage heat sensing cable an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8606805U (zh) * 2018-08-20 2019-03-15 四川大学 嵌入绝缘材料自制热导线在线监测设备
CN109781181A (zh) * 2019-02-02 2019-05-21 深圳市恺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移动式覆冰在线监测设备及系统
CN210778004U (zh) * 2019-10-11 2020-06-16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冰架空电缆装置
CN211016603U (zh) * 2019-12-26 2020-07-14 安徽金蓝焰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极端低温环境下的辅热输电线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86828U (zh) * 2010-12-09 2011-06-29 无锡成电光纤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温度与应力同时分布式监测的光电混合缆
CN204330025U (zh) * 2015-01-21 2015-05-13 重庆大学 架空电缆运行安全在线监控系统
PL3249766T3 (pl) * 2016-05-27 2019-09-30 Ampacimon S.A. Sposób i system do pomiaru/wykrywania osadu atmosferycznego w postaci lodu lub śniegu na napowietrznych liniach elektroenergetycznych
CN207320789U (zh) * 2017-11-11 2018-05-04 柳晓晖 一种电力线缆防积雪装置
CN209641411U (zh) * 2019-02-25 2019-11-15 无锡市新宇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自发热电缆
CN109936103B (zh) * 2019-04-24 2019-10-22 淮阴师范学院 一种电力输送塔线缆安装安全防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4748590U (zh) * 2021-05-28 2021-11-16 杭州传感器有限公司 线缆重力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7526A (en) * 1977-02-22 1979-06-05 Davies John S Multi-stage heat sensing cable an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8606805U (zh) * 2018-08-20 2019-03-15 四川大学 嵌入绝缘材料自制热导线在线监测设备
CN109781181A (zh) * 2019-02-02 2019-05-21 深圳市恺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移动式覆冰在线监测设备及系统
CN210778004U (zh) * 2019-10-11 2020-06-16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冰架空电缆装置
CN211016603U (zh) * 2019-12-26 2020-07-14 安徽金蓝焰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极端低温环境下的辅热输电线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3672B (zh) 2024-06-28
WO2023159684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89984B2 (ja) 直流超伝導送電ケーブル及び送電システム
RU2576515C2 (ru)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й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ый кабель, имеющий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ую функцию,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данного кабеля
US9198500B2 (en) Portable self powered line mountable electric power line and environment parameter monitoring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KR100754280B1 (ko) 전력 케이블 접속부 열화 검출 시스템 및 열화 검출 방법
CN102564896B (zh) 密度监控器
US4372693A (en) Temperature excursion sensing and locating apparatus
CN1489698A (zh) 分接头切换器的状态诊断
US20040065148A1 (en) Stratified hot water heated depth display system
CN114783672A (zh) 适用于极限环境的通信线缆加热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273969A1 (en) Conduit for the reomovable positioning of temperature sensors in a water heater and method
CN117590883A (zh) 一种用于监测电机温度的传感测控系统
US20120073620A1 (en)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718258A (zh)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设备和监测方法以及相关的电力变压器
WO2020220286A1 (en) Power cable joint device and electric system
CN202059388U (zh) 温控光开关
CN107492472B (zh) 继电器
CN220306164U (zh) 一种双线路温控的温控器
CN113757478A (zh) 一种温控分布式船用管路防冻装置及其敷设方法
CN216928392U (zh) 一种液涨式温控器
CN112484907A (zh) 一种基于激光调阻温度补偿技术的压力变送器
CN220306163U (zh) 一种高精度温控器
CN118016426B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
CN219870007U (zh) 一种反馈测温器及油浸式变压器
CN221040191U (zh) 一种电力设施火警安全监测设备
CN221239222U (zh) 探测器温度控制装置和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