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6015B - 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6015B
CN114776015B CN202210617808.9A CN202210617808A CN114776015B CN 114776015 B CN114776015 B CN 114776015B CN 202210617808 A CN202210617808 A CN 202210617808A CN 114776015 B CN114776015 B CN 114776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metal ring
annular
concrete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78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76015A (zh
Inventor
黄勇
周斌
胡和乐
陈晨
秦洪生
王雪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78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6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6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6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76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6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5/00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making openings, cavities, slits, or cha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安装进水流道的里衬模板,在里衬模板靠近接口侧的外周面上套设环状体;在里衬模板和环状体的外周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外壁;拆除环状体和里衬模板,在环状体的作用下混凝土外壁靠近接口处形成大于等于金属环直径的环形企口;将金属环的下端置于环形企口内;向环形企口内二次浇筑混凝土,以固定对接进水流道和金属环。上述方法能够简化对接过程,实现两个部件壁面间的光滑对接。

Description

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浇筑领域,具体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水流道施工中,混凝土进水流道施工完成后,下支撑环埋件作为循环水泵里衬,需与进水流道进行对接,以形成循环水泵通道。
在现有技术施工中,先施工完混凝土进水流道,再进行下支撑金属环预埋件安装。由于混凝土上口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而下支撑金属环安装允许偏差为1mm。要想让二者进行精确对接,需要对下支撑金属环进行大量的精调工作。由于模板安装偏差,混凝土进水流道上口圆度与下支撑金属环难以对接,需要对混凝土进水流道进行剔凿和打磨,导致混凝土进水流道与支撑环不能圆滑过渡。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以在实现金属环与混凝土接口的无缝对接、圆滑过渡的基础上简化上述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能够实现金属环与混凝土接口的无缝对接、圆滑过渡。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安装进水流道的里衬模板,在所述里衬模板靠近所述接口侧的外周面上套设环状体;S2.在所述里衬模板和所述环状体的外周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外壁;S3.拆除所述环状体和所述里衬模板,在所述环状体的作用下所述混凝土外壁靠近所述接口处形成大于等于所述金属环直径的环形企口;S4.将所述金属环的下端置于所述环形企口内;S5.向所述环形企口内二次浇筑混凝土,以固定对接所述进水流道和金属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1时,保证里衬模板的中心位置和上口圆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1时,使所述环状体的上沿与所述里衬模板的上口齐平。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2时,混凝土浇筑标高与所述里衬模板的上口齐平。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3时,对所述环形企口用电镐进行凿毛。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环状体采用两层叠放的环形挤塑板,所述环形挤塑板的径向宽度为50mm。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5时,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在所述环形企口的内周支设二次模板。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2时,混凝土浇筑后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上述对接方法通过在里衬模板上增设环状体,使进水流道的混凝土外壁在接口处形成大于金属环直径的环形企口,将金属环置于环形企口内,简化了金属环与混凝土进水流道的对接过程,再通过在环形企口内二次浇筑,实现了金属环与混凝土接口的无缝对接和圆滑过渡,操作简单,且能够实现较佳的对接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金属环与混凝土进水流道的对接位置示意图。
图2是环状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处的放大图。
图4是金属环与混凝土进水流道的对接位置的俯视图。
图5是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标记说明
10 进水流道
15 混凝土外壁
20 里衬模板
30 环状体
40 金属环
50 接口
60 环形企口
70 平面
80 二次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发明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参照图1所示,进水流道10由混凝土外壁15围成。混凝土进水流道10施工完成后,作为金属环40的下支撑环埋件作为循环水泵里衬,需与进水流道10进行对接,以使下支撑环埋件的内腔与进水流道10组成循环水泵通道。
由于下支撑环是金属环40,金属件制造的直径误差较小,而混凝土外壁15的直径在施工过程中允许的偏差较大,因此下支撑环不易与进水流道10准确对接。一般需要多次对进水流道10处的接口50进行剔凿和打磨,以改变凝土外壁15在接口处的直径,直至实现与金属环40的对接,这种方法下混凝土进水流道10与支撑环40不能圆滑过渡,影响水泵通道的畅通性和壁面的光滑性,且耗时颇多。
本公开提出的对接方法能够简便的实现金属环40与混凝土进水流道10接口的对接,无需对混凝土流道口进行剔凿和打磨,且能够保证进水流道与金属环的圆滑过渡。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介绍中的方位词“上”、“下”指沿附图1至3的上下方向。此外,下述介绍中使用的“径向”和“轴向”以进水流道10的径向和轴向为基准,其中径向方向指附图1至3的左右方向,轴向方向指附图1至3的上下方向。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本申请中,金属环40与混凝土进水流道10的接口50接近或位于平面70所在的平面。平面70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其他安装件的表面。
本对接方法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理解,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进行步骤S1和S2,安装进水流道10的里衬模板20,在里衬模板20靠近接口50侧的外周面上套设环状体30;在里衬模板20和环状体30的外周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外壁15。
参照图1至图3理解,混凝土外壁15在里衬模板20外周浇筑形成,里衬模板20的大小决定了混凝土外壁15所形成的进水流道10的尺寸。里衬模板20外周套设环状体30,可被认为是在接口50处形成了新模板,该新模板的直径大于原里衬模板20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在里衬模板20外浇筑后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操作,时间不小于14天,以保证混凝土外壁15的稳固,使混凝土强度能满足壁面和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的程度。
为保证浇筑质量,提高接口处的精度,在一个实施例中,进行步骤S1时需保证里衬模板20的中心位置和上口圆度,使环状体30的上沿与里衬模板20的上口齐平;在进行步骤S2时,混凝土浇筑标高与里衬模板20的上口齐平。
通过上述操作能够保证混凝土外壁15形成的进水流道10具有满足要求的精度,不会产生过大的缺口,从而影响后续的对接。
在浇筑完成后,进行步骤S3,拆除环状体30和里衬模板20,在环状体30的作用下混凝土外壁15在靠近接口50处形成大于等于金属环40直径的环形企口60。
通过在里衬模板20的接口50处套设环状体30,使环状体30成为新里衬模板20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增加混凝土外壁15在浇筑时位于接口50处的直径,形成环形企口60。
环形企口60参照图3所示,形成于进水流道10的上沿,直径大于等于金属环40直径,进而大于进水流道10,以便于放置金属环40。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状体30采用两层叠放的环形挤塑板,环形挤塑板的径向宽度为50mm。采用挤塑板可以利用挤塑板的材质特征,方便与混凝土的拆卸,简化操作过程,节省操作时间。环状体30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上述材料,其他诸如塑料泡沫等便于拆卸、具有扩增直径作用的材料均可以套设在里衬模板20的外部。
环形挤塑板的径向宽度是指在里衬模板20的直径方向上延伸出的宽度,即沿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通过将环形挤塑板的径向宽度设置成50mm,能够使得环形企口60与进水流道10共同形成的直径比里衬模板20的直径大100mm,从而便于金属环40的放置。
此外,环状体30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也即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环状体30的高度约等于在浇筑混凝土后所形成的环形企口60的高度,该高度值与金属环40和进水流道10的连接长度一致,因此,环状体30的高度需要保证度能够使金属环40和进水流道10对接稳固。优选的,环状体30的高度为100mm。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环形挤塑板的径向宽度和轴向高度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环形企口60的直径和高度根据金属环40和进水流道10的具体数值确定,该尺寸由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外,附图中所示的环形挤塑板的尺寸仅作为示例,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3时,对环形企口60用电镐进行凿毛,通过凿毛操作保证环形企口60的壁面圆滑平整。
继续进行步骤S4,将金属环40的下端置于环形企口60内,实现金属环40和进水流道10的初步对接。
继续进行步骤S5,向环形企口60内二次浇筑混凝土,以固定对接进水流道10和金属环40。
通过设置环形企口60,不需再考虑金属环40与进水流道10的准确对接,而是通过直接将金属环40置于环形企口60中,并通过二次浇筑的形式实现进水流道10和金属环40内壁的圆滑过渡和无缝对接。上述方法无需进行大量的精调工作,减少了混凝土的剔凿和打磨时间,确保了进水流道口的圆滑过渡,提高了施工质量,避免产生由于金属环40与进水流道10的接口对不上而产生的缺陷,保证了循环水泵通道的流畅性,降低了后续循环水泵运行风险。
在金属环40与环形企口60对接时,进行地脚螺栓位置的灌浆,并利用调整垫铁精调金属环40的位置,使金属环40位于端面的水平位置,保证对接精度。完成调整后通过螺母将其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5的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在环形企口60的内周支设二次模板80。
参照图3所示,支设二次模板80后,从金属环40外侧浇筑,使环形企口60所在的区域内被混凝土浇筑,把环形企口60位置进行填充密实,确保进水流道10与金属环40的圆滑过渡,从而解决了下支撑环与进水流道上口的无缝对接,确保了施工质量。
二次模板80可通过双面胶或泡沫胶等与环形企口60进行密封,防止漏浆。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安装进水流道10的里衬模板20,保证进行流道模板的中心位置和上口圆度。
进水流道的里衬模板20安装完成后,继续在外周套设环状体30。环状体30上沿与进水流道10上口进行齐平,高度控制在100mm范围内。环状体30的高度可由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环状体30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标高与进水流道上口齐平,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在混凝土外壁15稳定后,拆除进水流道10的里衬模板20和环状体30,环形企口60形成。对环形企口60位置用电镐进行凿毛,直至露出坚硬层位置。
在凿毛完成后,将金属环40置于环形企口60内,对金属环40的位置进行精调后,在环形企口60的内周面上支设二次模板80。
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将环形企口60填实,养护一周左右,待金属环40和进水流道10牢固后,拆除二次模板,完成金属环40和进水流道10对接。
本浇筑方案简单易操作、质量可靠,降低了精调工作耗费的时间,简化了操作流程,且保证了金属环与进水流道上口的无缝对接,确保了施工质量。
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用于实现混凝土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在接口处的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进水流道的里衬模板,在所述里衬模板靠近所述接口侧的外周面上套设环状体;
S2.在所述里衬模板和所述环状体的外周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外壁;
S3.拆除所述环状体和所述里衬模板,在所述环状体的作用下所述混凝土外壁靠近所述接口处形成大于等于所述金属环直径、大于进水流道直径的环形企口;
S4.将所述金属环的下端置于所述环形企口内;
S5.向所述环形企口内二次浇筑混凝土,以固定对接所述进水流道和金属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S1时,保证里衬模板的中心位置和上口圆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S1时,使所述环状体的上沿与所述里衬模板的上口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S2时,混凝土浇筑标高与所述里衬模板的上口齐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S3时,对所述环形企口用电镐进行凿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体采用两层叠放的环形挤塑板,所述环形挤塑板的径向宽度为5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S5时,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在所述环形企口的内周支设二次模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S2时,混凝土浇筑后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CN202210617808.9A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 Active CN114776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7808.9A CN114776015B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7808.9A CN114776015B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6015A CN114776015A (zh) 2022-07-22
CN114776015B true CN114776015B (zh) 2023-09-05

Family

ID=82421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7808.9A Active CN114776015B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601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5399A (ja) * 1991-06-03 1992-12-09 Kajima Corp 鋼製ライニング槽の施工方法
JPH116401A (ja) * 1997-06-16 1999-01-12 Nissan Motor Co Ltd タービン流路構造
CN204941162U (zh) * 2015-09-06 2016-01-06 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人防防护墙上通行口处钢门框的安装结构
CN206129704U (zh) * 2016-10-09 2017-04-26 河海大学 一种泵站肘形进水流道末端整流罩
CN108952008A (zh) * 2018-08-24 2018-12-07 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插入式钢管混凝土柱及施工方法
CN109024608A (zh) * 2018-07-26 2018-12-18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逆作法的钢管柱快速定位的施工方法
CN109989945A (zh) * 2019-05-10 2019-07-09 杭州江河水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控导叶调节流量立式金属蜗壳离心泵
CN209723009U (zh) * 2019-01-31 2019-12-03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桥墩与承台新型插槽式连接装置
CN210238447U (zh) * 2019-06-11 2020-04-03 扬州市飞龙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钢坝支撑铰座
CN210738943U (zh) * 2019-10-31 2020-06-12 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轴混流潜水电泵混凝土安装的座环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5399A (ja) * 1991-06-03 1992-12-09 Kajima Corp 鋼製ライニング槽の施工方法
JPH116401A (ja) * 1997-06-16 1999-01-12 Nissan Motor Co Ltd タービン流路構造
CN204941162U (zh) * 2015-09-06 2016-01-06 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人防防护墙上通行口处钢门框的安装结构
CN206129704U (zh) * 2016-10-09 2017-04-26 河海大学 一种泵站肘形进水流道末端整流罩
CN109024608A (zh) * 2018-07-26 2018-12-18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逆作法的钢管柱快速定位的施工方法
CN108952008A (zh) * 2018-08-24 2018-12-07 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插入式钢管混凝土柱及施工方法
CN209723009U (zh) * 2019-01-31 2019-12-03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桥墩与承台新型插槽式连接装置
CN109989945A (zh) * 2019-05-10 2019-07-09 杭州江河水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控导叶调节流量立式金属蜗壳离心泵
CN210238447U (zh) * 2019-06-11 2020-04-03 扬州市飞龙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钢坝支撑铰座
CN210738943U (zh) * 2019-10-31 2020-06-12 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轴混流潜水电泵混凝土安装的座环固定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里底水电站蜗壳外包混凝土施工技术;梁皓;赵海涛;;云南水力发电(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6015A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19024A1 (zh) 一种外包钢板的装配式混凝土柱脚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00476142C (zh) 组合式“v”形钢管混凝土柱施工方法
CN106320715B (zh) 一种大型工字型斜面预埋件的安装施工方法
DK2488338T3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ower segment-concrete finished parts of a wind power installation tower and formwork unit for production of concrete finished parts
US10968594B1 (en) Manhole rehabilitation system
US8985895B2 (en) Auxiliary member for pavement construction, concrete slab and method for pavement construction
CN110594493A (zh) 适用于已有池壁后埋套管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776015B (zh) 一种进水流道与金属环对接方法
CN102095033A (zh) 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止水节及其施工方法
CN208966022U (zh) 一种用于大型梁柱浇灌的模板
CN113481999A (zh) 一种垫层45°斜面混凝土浇筑修抹阴角的装置及方法
CN207959249U (zh) 承台及其基坑垫层施工结构
CN211690451U (zh) 一种用于井盖灌浆安装法中的内模板装置
CN205343431U (zh) 预制墙体灌浆套筒条状密排外露钢筋精确定位模具
CN114856195A (zh) 建筑管井处楼板后浇注施工方法
JP2001058308A (ja) 鋼製セグメン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鋼製セグメント
CN109098438A (zh) 一种用于大型梁柱浇灌的模板
CN219820126U (zh) 一种混凝土管道承插口抹带定型模板
CN217974454U (zh) 可收缩或扩展的管桩托板组件
CN211344314U (zh) 一种楼板与排水管之间防渗水连接结构
CN114293802B (zh) 既有建筑墙体单面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5395869U (zh) 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模具
CN219691107U (zh) 铝模斜撑加固结构
CN114033172B (zh) 一种可调节式钢膜架现浇混凝土反坎施工方法
CN219294271U (zh) 一种排水沟快速预制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