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5520A - 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5520A
CN114775520A CN202210487342.5A CN202210487342A CN114775520A CN 114775520 A CN114775520 A CN 114775520A CN 202210487342 A CN202210487342 A CN 202210487342A CN 114775520 A CN114775520 A CN 114775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main
rectangular
plate
baffle
tele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73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75520B (zh
Inventor
邱珍锋
雷蕊忆
李玉桥
黄诗渊
李立卫国
刁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4873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552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48734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775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5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5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75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5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02B3/106Temporary dy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装置主体以及每个装置主体上设置的可伸缩防洪板。使用时,相连接的若干所述装置主体通过固定齿安装在岸坡上,可伸缩防洪板的一个板面作为迎水面,并根据现场状况将可伸缩防洪板调整到设定高度。本发明所述结构可在高度变换过程中,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及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增强了防洪效果,同时又能有针对性的对洪水高度变化对两岸造成的影响进行较好的防范。

Description

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灾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水是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洪也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防洪措施方面,目前国内防洪抗洪一般采用的做法为疏通河流、加强堤防、稳固内堤,以防洪水外溢、冲毁大堤。在防洪应急措施中,常见通过堆叠防汛沙袋、岩石或者其他立式防洪设备对逐渐升高的水位进行抵抗。例如现有的防洪墙,一般采用防洪砂袋堆垛而成,人工需要量大,材料消耗大,且无法回收使用,成本高,易渗漏和被冲倒。最重要的是耗时长,很难达到应急的要求。
人工抗洪抢险的方式最主要的方法是采用砂袋堆成墙来阻挡洪水,但由于砂袋装填要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性能低,挡水密封效果差,易被冲垮,且挡水高度有限。如果遇到突发涨水,砂袋墙便成为水下墙。
基于上述办法的限制,亟需一种可实现挡水高度变化应急防洪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装置主体以及每个装置主体上设置的可伸缩防洪板。
所述装置主体为设置在O-XYZ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矩形板,装置主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平行于X轴、Y轴和Z轴,若干装置主体沿X轴方向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与Z轴垂直的两个板面分别记为板面A和板面B,板面A上固定有若干固定齿,板面B上连接有可伸缩防洪板。
所述可伸缩防洪板包括挡板Ⅰ、挡板Ⅱ、挡板Ⅲ、伸缩部件Ⅰ和伸缩部件Ⅱ,挡板Ⅲ为矩形板。
所述挡板Ⅰ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Ⅰ,挡板Ⅱ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Ⅱ。
所述矩形隔板Ⅰ和矩形隔板Ⅱ的板面均与装置主体的板面B垂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的长度方向均与装置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的长度均与装置主体的长度一致。
两块所述矩形隔板Ⅰ间隔固定在装置主体的板面B上,每块矩形隔板Ⅰ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Ⅰ,矩形槽Ⅰ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Ⅰ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Ⅰ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所述装置主体垂直于X轴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Ⅱ,矩形槽Ⅱ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装置主体的板面A和板面B。
每个所述矩形槽Ⅱ位于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矩形槽Ⅰ正下方,每一侧相连通的矩形槽Ⅰ和矩形槽Ⅱ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Ⅰ,伸缩部件Ⅰ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槽Ⅱ内,另一端与两块相互间隔的矩形隔板Ⅱ连接。
每块所述矩形隔板Ⅱ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Ⅱ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Ⅲ,矩形槽Ⅲ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Ⅲ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Ⅱ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Ⅲ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每个所述矩形槽Ⅲ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Ⅱ,伸缩部件Ⅱ的一端与伸缩部件Ⅰ连接,另一端与挡板Ⅲ连接。
当所述伸缩部件Ⅰ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挡板Ⅱ伸出挡板Ⅰ。
当所述伸缩部件Ⅱ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挡板Ⅲ伸出挡板Ⅱ。
当所述伸缩部件Ⅰ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时,挡板Ⅱ位于挡板Ⅰ内。当所述伸缩部件Ⅱ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时,挡板Ⅲ位于挡板Ⅱ内。
使用时,相连接的若干所述装置主体通过固定齿安装在岸坡上,可伸缩防洪板的一个板面作为迎水面,并根据现场状况将可伸缩防洪板调整到设定高度。
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装置主体分别记为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装置主体Ⅰ面向装置主体Ⅱ的侧壁上开设有拼接卡槽,装置主体Ⅱ面向装置主体Ⅰ的侧壁上设有与拼接卡槽相匹配的凸起。
所述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采用若干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块Ⅰ、连接块Ⅱ和连接螺栓。
所述装置主体Ⅰ靠近装置主体Ⅱ的外壁上连接有若干连接块Ⅰ,装置主体Ⅱ靠近装置主体Ⅰ的外壁上连接有若干连接块Ⅱ。
安装时,所述凸起插入拼接卡槽,连接块Ⅰ和连接块Ⅱ两两对应并采用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伸缩部件Ⅰ和伸缩部件Ⅱ均为菱形伸缩架。
进一步,所述伸缩部件Ⅰ通过不锈钢螺丝与装置主体、矩形隔板Ⅰ以及矩形隔板Ⅱ连接,伸缩部件Ⅱ通过不锈钢螺丝与伸缩部件Ⅰ、矩形隔板Ⅱ以及挡板Ⅲ连接。
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装置主体采用橡胶材料柔性接触。
根据上述的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的装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岸坡。
2)将若干所述装置主体在岸坡上依次连接,并采用若干固定齿固定在岸坡上。
3)根据要求调整所述可伸缩防洪板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防洪板采用三层可升降式防洪板,在突发洪水灾害时,通过控制防洪板内的升降装置将其进行上升或者下降,迅速对防洪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达到防洪效果,发挥出抗洪抢险效率高、安全性能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2、本发明的装置主体采用拼图式拼接,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相邻主体之间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并在拼接处使用固定装置将其固定,有效实现了安装牢固、稳定性好和造型创意美观等要求;
3、本发明的装置底部设置有底端固定齿,将其插入土壤内,增加稳定性和抓地力,为抗洪抢险提供了一种安装快、安全稳固的应急抢险结构;
4、卡扣式的拼接,能够实现快速装配,达到应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示意图;
图2为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连接体的俯视图;
图3为伸缩部件Ⅰ和伸缩部件Ⅱ最大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伸缩部件Ⅰ和伸缩部件Ⅱ最大伸长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连接块Ⅱ的示意图;
图6为连接块Ⅰ的示意图;
图7为连接螺栓的示意图。
图中:装置主体1、可伸缩防洪板2、挡板Ⅰ201、挡板Ⅱ202、挡板Ⅲ203、伸缩部件Ⅰ204、伸缩部件Ⅱ205、拼接卡槽301、凸起302、连接块Ⅰ401、连接块Ⅱ402、连接螺栓403和固定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装置主体1以及每个装置主体1上设置的可伸缩防洪板2。
所述装置主体1为设置在O-XYZ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矩形板,装置主体1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平行于X轴、Y轴和Z轴,若干装置主体1沿X轴方向连接。
参见图1,相邻两个所述装置主体1分别记为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装置主体Ⅰ面向装置主体Ⅱ的侧壁上开设有拼接卡槽301,装置主体Ⅱ面向装置主体Ⅰ的侧壁上设有与拼接卡槽301相匹配的凸起302。所述拼接卡槽301和凸起302均位于所在装置主体1沿Y轴方向的中心处。
所述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采用若干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块Ⅰ401、连接块Ⅱ402和连接螺栓403。图5、图6和图7分别为连接块Ⅱ402、连接块Ⅰ401和连接螺栓403的示意图,连接块Ⅱ402上间隔布置有两根支杆,两根支杆上均开设有供连接螺栓403穿过的通孔,连接块Ⅰ401上开设有供连接螺栓403穿过的通孔。
所述装置主体Ⅰ靠近装置主体Ⅱ的外壁上连接有若干连接块Ⅰ401,装置主体Ⅱ靠近装置主体Ⅰ的外壁上连接有若干连接块Ⅱ402。若干所述连接块Ⅰ401沿Y轴等间距布置,若干连接块Ⅱ402沿Y轴等间距布置。
参见图2,安装时,所述凸起302插入拼接卡槽301,连接块Ⅰ401和连接块Ⅱ402两两对应,连接块Ⅰ401安装到对应连接块Ⅱ402的两根支杆之间,连接螺栓403穿过两根支杆和连接块Ⅰ401并旋入螺母。
相邻两个所述装置主体1采用橡胶材料柔性接触,以应对岸坡的地形高低不平而产生的缝隙,且防止拼接处的变形破坏。
所述装置主体1与Z轴垂直的两个板面分别记为板面A和板面B,板面A上固定有若干固定齿5,板面B上连接有可伸缩防洪板2。
参见图1,所述可伸缩防洪板2包括挡板Ⅰ201、挡板Ⅱ202、挡板Ⅲ203、伸缩部件Ⅰ204和伸缩部件Ⅱ205,挡板Ⅲ203为矩形板。
所述挡板Ⅰ20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Ⅰ,挡板Ⅱ202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Ⅱ。
所述矩形隔板Ⅰ和矩形隔板Ⅱ的板面均与装置主体1的板面B垂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203的长度方向均与装置主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203的长度均与装置主体1的长度一致,可保证相连接的两个装置主体1上的可伸缩防洪板2紧密接触。
两块所述矩形隔板Ⅰ间隔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板面B上,每块矩形隔板Ⅰ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Ⅰ,矩形槽Ⅰ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Ⅰ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Ⅰ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所述装置主体1垂直于X轴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Ⅱ,矩形槽Ⅱ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装置主体1的板面A和板面B。
每个所述矩形槽Ⅱ位于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矩形槽Ⅰ正下方,每一侧相连通的矩形槽Ⅰ和矩形槽Ⅱ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Ⅰ204,伸缩部件Ⅰ204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槽Ⅱ内,另一端与两块相互间隔的矩形隔板Ⅱ连接。
每块所述矩形隔板Ⅱ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Ⅱ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Ⅲ,矩形槽Ⅲ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Ⅲ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Ⅱ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Ⅲ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每个所述矩形槽Ⅲ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Ⅱ205,伸缩部件Ⅱ205的一端与伸缩部件Ⅰ204连接,另一端与挡板Ⅲ203连接。
所述伸缩部件Ⅰ204通过不锈钢螺丝与装置主体1、矩形隔板Ⅰ以及矩形隔板Ⅱ连接,伸缩部件Ⅱ205通过不锈钢螺丝与伸缩部件Ⅰ204、矩形隔板Ⅱ以及挡板Ⅲ203连接。
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嵌于矩形槽Ⅰ和矩形槽Ⅱ内以及伸缩部件Ⅱ205嵌于矩形槽Ⅲ内的隐藏设计,可使相邻装置主体1上的可伸缩防洪板2紧密接触,防止洪水从两块可伸缩防洪板2的接壤处泄露出来。
参见图4,当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挡板Ⅱ202伸出挡板Ⅰ201。当所述伸缩部件Ⅱ205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挡板Ⅲ203伸出挡板Ⅱ202。
参见图3,当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时,挡板Ⅱ202位于挡板Ⅰ201内。当所述伸缩部件Ⅱ205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时,挡板Ⅲ203位于挡板Ⅱ202内。
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和伸缩部件Ⅱ205均为菱形伸缩架,可通过远程操控伸缩部件Ⅰ204和伸缩部件Ⅱ205的伸缩。
使用时,相连接的若干所述装置主体1通过固定齿5安装在岸坡上,固定齿5插入土壤中达到增强与地下摩擦力和抓地力的目的,增加稳定性,可伸缩防洪板2的一个板面作为迎水面,并根据现场状况远程调控可伸缩防洪板2的高度,以适应不同洪水位的防洪需求。
使用后,可拆开所述固定装置,便于搬运并重复使用。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结构可在高度变换过程中,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及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增强了防洪效果效果,同时又能有针对性的对洪水高度变化对两岸造成的影响进行较好的防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实施例1所述的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的装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岸坡。
2)将若干所述装置主体1在岸坡上依次连接,一个装置主体1上的凸起302插入相邻装置主体1上的拼接卡槽301,一个装置主体1上的连接块Ⅰ401和相邻装置主体1上的连接块Ⅱ402两两对应,连接块Ⅰ401安装到对应连接块Ⅱ402的两根支杆之间,连接螺栓403穿过两根支杆和连接块Ⅰ401并旋入螺母,并采用若干固定齿5固定在岸坡上。
3)根据要求远程调整所述可伸缩防洪板2的高度。
4)抗洪结束后,拆开所述固定装置,便于搬运并重复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装置主体1以及每个装置主体1上设置的可伸缩防洪板2。
所述装置主体1为设置在O-XYZ坐标系内的矩形板,装置主体1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平行于X轴、Y轴和Z轴,若干装置主体1沿X轴方向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1与Z轴垂直的两个板面分别记为板面A和板面B,板面A上固定有若干固定齿5,板面B上连接有可伸缩防洪板2。
参见图1,所述可伸缩防洪板2包括挡板Ⅰ201、挡板Ⅱ202、挡板Ⅲ203、伸缩部件Ⅰ204和伸缩部件Ⅱ205,挡板Ⅲ203为矩形板。
所述挡板Ⅰ20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Ⅰ,挡板Ⅱ202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Ⅱ。
所述矩形隔板Ⅰ和矩形隔板Ⅱ的板面均与装置主体1的板面B垂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203的长度方向均与装置主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203的长度均与装置主体1的长度一致。
两块所述矩形隔板Ⅰ间隔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板面B上,每块矩形隔板Ⅰ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Ⅰ,矩形槽Ⅰ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Ⅰ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Ⅰ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所述装置主体1垂直于X轴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Ⅱ,矩形槽Ⅱ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装置主体1的板面A和板面B。
每个所述矩形槽Ⅱ位于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矩形槽Ⅰ正下方,每一侧相连通的矩形槽Ⅰ和矩形槽Ⅱ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Ⅰ204,伸缩部件Ⅰ204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槽Ⅱ内,另一端与两块相互间隔的矩形隔板Ⅱ连接。
每块所述矩形隔板Ⅱ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Ⅱ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Ⅲ,矩形槽Ⅲ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Ⅲ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Ⅱ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Ⅲ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每个所述矩形槽Ⅲ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Ⅱ205,伸缩部件Ⅱ205的一端与伸缩部件Ⅰ204连接,另一端与挡板Ⅲ203连接。
参见图4,当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挡板Ⅱ202伸出挡板Ⅰ201。当所述伸缩部件Ⅱ205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挡板Ⅲ203伸出挡板Ⅱ202。
参见图3,当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时,挡板Ⅱ202位于挡板Ⅰ201内。当所述伸缩部件Ⅱ205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时,挡板Ⅲ203位于挡板Ⅱ202内。
使用时,相连接的若干所述装置主体1通过固定齿5安装在岸坡上,可伸缩防洪板2的一个板面作为迎水面,并根据现场状况将可伸缩防洪板2调整到设定高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装置主体1分别记为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装置主体Ⅰ面向装置主体Ⅱ的侧壁上开设有拼接卡槽301,装置主体Ⅱ面向装置主体Ⅰ的侧壁上设有与拼接卡槽301相匹配的凸起302。
所述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采用若干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块Ⅰ401、连接块Ⅱ402和连接螺栓403。图5、图6和图7分别为连接块Ⅱ402、连接块Ⅰ401和连接螺栓403的示意图,连接块Ⅱ402上间隔布置有两根支杆,两根支杆上均开设有供连接螺栓403穿过的通孔,连接块Ⅰ401上开设有供连接螺栓403穿过的通孔。
所述装置主体Ⅰ靠近装置主体Ⅱ的外壁上连接有若干连接块Ⅰ401,装置主体Ⅱ靠近装置主体Ⅰ的外壁上连接有若干连接块Ⅱ402。
参见图2,安装时,所述凸起302插入拼接卡槽301,连接块Ⅰ401和连接块Ⅱ402两两对应,连接块Ⅰ401安装到对应连接块Ⅱ402的两根支杆之间,连接螺栓403穿过两根支杆和连接块Ⅰ401并旋入螺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和伸缩部件Ⅱ205均为菱形伸缩架。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5,进一步,所述伸缩部件Ⅰ204通过不锈钢螺丝与装置主体1、矩形隔板Ⅰ以及矩形隔板Ⅱ连接,伸缩部件Ⅱ205通过不锈钢螺丝与伸缩部件Ⅰ204、矩形隔板Ⅱ以及挡板Ⅲ203连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装置主体1采用橡胶材料柔性接触。

Claims (6)

1.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所述装置主体(1)以及每个装置主体(1)上设置的可伸缩防洪板(2);
所述装置主体(1)为设置在O-XYZ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矩形板,装置主体(1)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平行于X轴、Y轴和Z轴,若干装置主体(1)沿X轴方向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1)与Z轴垂直的两个板面分别记为板面A和板面B,板面A上固定有若干固定齿(5),板面B上连接有可伸缩防洪板(2);
所述可伸缩防洪板(2)包括挡板Ⅰ(201)、挡板Ⅱ(202)、挡板Ⅲ(203)、伸缩部件Ⅰ(204)和伸缩部件Ⅱ(205),挡板Ⅲ(203)为矩形板;
所述挡板Ⅰ(20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Ⅰ,挡板Ⅱ(202)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Ⅱ;
所述矩形隔板Ⅰ和矩形隔板Ⅱ的板面均与装置主体(1)的板面B垂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203)的长度方向均与装置主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203)的长度均与装置主体(1)的长度一致;
两块所述矩形隔板Ⅰ间隔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板面B上,每块矩形隔板Ⅰ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Ⅰ,矩形槽Ⅰ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Ⅰ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Ⅰ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所述装置主体(1)垂直于X轴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Ⅱ,矩形槽Ⅱ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装置主体(1)的板面A和板面B;
每个所述矩形槽Ⅱ位于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矩形槽Ⅰ正下方,每一侧相连通的矩形槽Ⅰ和矩形槽Ⅱ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Ⅰ(204),伸缩部件Ⅰ(204)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槽Ⅱ内,另一端与两块相互间隔的矩形隔板Ⅱ连接;
每块所述矩形隔板Ⅱ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Ⅱ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Ⅲ,矩形槽Ⅲ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Ⅲ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Ⅱ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Ⅲ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每个所述矩形槽Ⅲ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Ⅱ(205),伸缩部件Ⅱ(205)的一端与伸缩部件Ⅰ(204)连接,另一端与挡板Ⅲ(203)连接;
当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挡板Ⅱ(202)伸出挡板Ⅰ(201);当所述伸缩部件Ⅱ(205)处于最大伸长状态时,挡板Ⅲ(203)伸出挡板Ⅱ(202);
当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时,挡板Ⅱ(202)位于挡板Ⅰ(201)内;当所述伸缩部件Ⅱ(205)处于最大收缩状态时,挡板Ⅲ(203)位于挡板Ⅱ(202)内;
使用时,相连接的若干所述装置主体(1)通过固定齿(5)安装在岸坡上,可伸缩防洪板(2)的一个板面作为迎水面,并根据现场状况将可伸缩防洪板(2)调整到设定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装置主体(1)分别记为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装置主体Ⅰ面向装置主体Ⅱ的侧壁上开设有拼接卡槽(301),装置主体Ⅱ面向装置主体Ⅰ的侧壁上设有与拼接卡槽(301)相匹配的凸起(302);
所述装置主体Ⅰ和装置主体Ⅱ采用若干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块Ⅰ(401)、连接块Ⅱ(402)和连接螺栓(403);
所述装置主体Ⅰ靠近装置主体Ⅱ的外壁上连接有若干连接块Ⅰ(401),装置主体Ⅱ靠近装置主体Ⅰ的外壁上连接有若干连接块Ⅱ(402);
安装时,所述凸起(302)插入拼接卡槽(301),连接块Ⅰ(401)和连接块Ⅱ(402)两两对应并采用连接螺栓(403)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件Ⅰ(204)和伸缩部件Ⅱ(205)均为菱形伸缩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件Ⅰ(204)通过不锈钢螺丝与装置主体(1)、矩形隔板Ⅰ以及矩形隔板Ⅱ连接,伸缩部件Ⅱ(205)通过不锈钢螺丝与伸缩部件Ⅰ(204)、矩形隔板Ⅱ以及挡板Ⅲ(20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装置主体(1)采用橡胶材料柔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的装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岸坡;
2)将若干所述装置主体(1)在岸坡上依次连接,并采用若干固定齿(5)固定在岸坡上;
3)根据要求调整所述可伸缩防洪板(2)的高度。
CN202210487342.5A 2022-05-06 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775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7342.5A CN114775520B (zh) 2022-05-06 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7342.5A CN114775520B (zh) 2022-05-06 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5520A true CN114775520A (zh) 2022-07-22
CN114775520B CN114775520B (zh) 2024-05-24

Family

ID=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88995Y (zh) * 1996-09-12 1998-08-26 胡克锋 复用、拼装式防洪墙
EP1273712A1 (de) * 2001-07-05 2003-01-08 Klaus Wolfgang Scheibe Mobiles Hochwasserschutzsystem
CN106192891A (zh) * 2016-08-30 2016-12-07 北京北排装备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移动式防洪闸
CN106930231A (zh) * 2017-02-21 2017-07-07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应用于度汛工程防洪堤加固的施工方法
GB201718880D0 (en) * 2017-11-15 2017-12-27 Smith William Stanley Improved flood barrier
CN108411848A (zh) * 2018-03-28 2018-08-17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可升降自动支撑的简易防洪挡板
CN110579327A (zh) * 2019-08-16 2019-12-17 重庆交通大学 滑坡涌浪对桥墩冲击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US20200115867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Adam Kirby Floating dock piling height extension assembly and method
DE102019127941A1 (de) * 2018-10-17 2020-04-23 Kubra Kunststoff-Systemtechnik GmbH Mobiles Hochwasserschutzsystem
WO2020119696A1 (zh) * 2018-12-10 2020-06-18 江洪 一种用伸缩拦水坝群防洪抗旱的方法
CN111395256A (zh) * 2020-04-08 2020-07-10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CN211113442U (zh) * 2019-10-31 2020-07-2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一种可升降变电站用防洪挡板
CN112030871A (zh) * 2020-09-27 2020-12-04 裘英杰 移动组合式自动垂直升降防洪装置及防洪墙
CN113529610A (zh) * 2021-08-22 2021-10-22 理工软件(济南)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阻车、防洪、人员限行功能的升降柱
CN215052641U (zh) * 2021-04-02 2021-12-07 上海宁相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手风琴式防洪挡水板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88995Y (zh) * 1996-09-12 1998-08-26 胡克锋 复用、拼装式防洪墙
EP1273712A1 (de) * 2001-07-05 2003-01-08 Klaus Wolfgang Scheibe Mobiles Hochwasserschutzsystem
CN106192891A (zh) * 2016-08-30 2016-12-07 北京北排装备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移动式防洪闸
CN106930231A (zh) * 2017-02-21 2017-07-07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应用于度汛工程防洪堤加固的施工方法
GB201718880D0 (en) * 2017-11-15 2017-12-27 Smith William Stanley Improved flood barrier
CN108411848A (zh) * 2018-03-28 2018-08-17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可升降自动支撑的简易防洪挡板
US20200115867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Adam Kirby Floating dock piling height extension assembly and method
DE102019127941A1 (de) * 2018-10-17 2020-04-23 Kubra Kunststoff-Systemtechnik GmbH Mobiles Hochwasserschutzsystem
WO2020119696A1 (zh) * 2018-12-10 2020-06-18 江洪 一种用伸缩拦水坝群防洪抗旱的方法
CN110579327A (zh) * 2019-08-16 2019-12-17 重庆交通大学 滑坡涌浪对桥墩冲击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11113442U (zh) * 2019-10-31 2020-07-2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一种可升降变电站用防洪挡板
CN111395256A (zh) * 2020-04-08 2020-07-10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地下车库防洪装置
CN112030871A (zh) * 2020-09-27 2020-12-04 裘英杰 移动组合式自动垂直升降防洪装置及防洪墙
CN215052641U (zh) * 2021-04-02 2021-12-07 上海宁相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手风琴式防洪挡水板
CN113529610A (zh) * 2021-08-22 2021-10-22 理工软件(济南)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阻车、防洪、人员限行功能的升降柱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怀华: "探究L型防汛挡水板的稳定条件",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vol. 49, no. 22, 10 October 2020 (2020-10-10), pages 54 - 55 *
彭永勤, 张绪进: "虎渡溪水利枢纽分汊河道下游防洪问题试验研究", 《水电能源科学》, vol. 35, no. 07, 25 July 2017 (2017-07-25), pages 81 - 84 *
王俊杰: "山区航道岸坡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 《科技成果》, 21 May 2016 (2016-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2029B (zh) 组装式移动防洪墙
CN212335914U (zh) 一种适用于富水条件下的格宾石笼网堆码工装
CN108978584B (zh) 一种堤坝决口的抢险方法
CN114775520A (zh) 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CN114775520B (zh) 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KR20040011610A (ko) 가설 흙막이 공법
CN21473780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便于拆装的护坡网
CN213267954U (zh) 一种水利施工围堰装置
CN212688854U (zh) 一种堤防加高结构
CN214143530U (zh) 一种多功能水利工程施工用挡水装置
CN213538985U (zh) 一种地铁基坑围护支撑装置
CN111042102B (zh) 一种抗冲击钢板桩
CN217601405U (zh) 一种带防护结构的直线型拉森钢板桩
CN212153394U (zh) 地铁车站深基坑可回收可伸缩换撑装置
CN210238427U (zh) 一种用于应急抢险的快速组合式挡墙
CN210194819U (zh) 新老污水管道深井点连接结构
CN109827485B (zh) 用于围堰拆除爆破的拼装式飞石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877798U (zh) 一种用于围堰拆除爆破的拼装式飞石防护装置
CN107587477B (zh) 波纹面底座可拆卸防洪墙
CN212200435U (zh) 一种基坑防尘装置
CN21411773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岸边防护装置
CN220811566U (zh) 一种用于拆除地下连续墙的吊链保护装置
CN217204194U (zh) 一种装配式矩形沉井
CN217556976U (zh) 一种水利施工围堰装置
CN217537018U (zh) 一种水库坝前钢管桩围堰挡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