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4178A - 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4178A
CN114764178A CN202110004528.6A CN202110004528A CN114764178A CN 114764178 A CN114764178 A CN 114764178A CN 202110004528 A CN202110004528 A CN 202110004528A CN 114764178 A CN114764178 A CN 114764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state
bearing
deforma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45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4178B (zh
Inventor
张亮明
郑志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452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4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4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4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4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4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致动器包括承载件和滑动件,承载件包括第一驱动面;沿第一方向,第一驱动面朝背离第二方向的方向倾斜设置;滑动件包括与第一驱动面相适配的第二驱动面,第二驱动面抵靠于第一驱动面;其中,致动器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致动器自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滑动件向第二方向运动,承载件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在上述设置中,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均为斜面,通过驱动滑动件向第二方向运动的方式,使得抵靠于滑动件的承载件向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可控制位于承载件上的镜头向第一方向运动。

Description

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致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用户对手机的摄像效果的要求日益变高,手机摄像装置的自动对焦功能严重影响摄像效果。然而,当需要实现精准对焦,如何为摄像装置中的镜头提供足够的驱动力是技术改进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其可实现对镜头的驱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
承载件,包括第一驱动面;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驱动面朝背离第二方向的方向倾斜设置;
滑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面相适配的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驱动面;
其中,所述致动器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滑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所述承载件向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致动器自所述第一状态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地,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承载空间;
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空间,所述滑动件的底面抵靠于所述承载空间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致动器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收缩或者舒展;
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承载件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拉动所述滑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形变丝,所述形变丝包括连接的第一形变部和第二形变部;
所述第一形变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形变部包括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三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件;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可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远离所述的承载件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容纳槽;
所述第一形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形变部的远离所述第四端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用于对所述滑动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推力。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辅助线夹,所述第一形变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形变部的所述第三端部通过所述辅助线夹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和/或,
所述形变丝在所述受力面上的投影的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受力面的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和/或,
所述形变丝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形变丝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抵靠于所述滑动件的受力面,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承载件的侧面,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其中,两个所述形变丝的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位于所述承载件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承载件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导向柱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致动器还包括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相互吸引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底座,另一个固定于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一磁体朝向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致动器还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底座,用于检测所述承载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可选地,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件;
当所述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复位弹性件对所述承载件施加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所述承载件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背离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用于将所述致动器自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可选地,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底座,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一底壁,所述承载件的背离所述滑动件的侧壁抵靠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滑动件的底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方向为自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第一底壁朝向所述承载件的方向;
当所述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复位弹性件处于被拉伸状态;当所述复位弹性件自所述被拉伸状态发生形变复位时,所述致动器自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可选地,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底座,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中;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一底壁,所述承载件的侧壁抵靠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滑动件的底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方向为自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第一底壁的方向;
当所述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复位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所述复位弹性件自所述被压缩状态发生形变复位时,所述致动器自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长度为所述第一驱动面或者第二驱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所述第二长度为所述第一驱动面或者第二驱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
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2;和/或,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的比值小于等于10。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镜头和上述的致动器;
所述致动器的承载件中设置有工作空间,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工作空间,所述镜头固定于所述承载件。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中框和上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摄像装置的所述致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中框。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上述设置中,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均为倾斜的表面,通过驱动滑动件向第二方向运动的方式,使得抵靠于滑动件的承载件向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可控制位于承载件上的镜头向第一方向运动,实现对焦,操作便捷。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种的致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致动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摄像装置 10
镜头 100
致动器 200
第一状态 201
第二状态 202
底座 210
第一侧壁 211
第一底壁 212
承载空间 211
承载件 220
工作空间 221
第一驱动面 222
定位槽 223
收容空间 224
滑动件 230
第二驱动面 231
受力面 232
容纳槽 233
固定槽 234
第一长度 L1
第二长度 L2
驱动组件 240
辅助线夹 241
形变丝 250
第一形变部 251
第一端部 2511
第二端部 2512
第二形变部 252
第三端部 2521
第四端部 2522
导向柱 260
磁性组件 270
第一磁体 271
第二磁体 272
复位弹性件 280
位移传感器 290
外壳 300
通道 310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第三方向 Z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0,摄像装置10包括镜头100和致动器200。镜头100固定于致动器200中,并且,可在致动器200的推动下,沿镜头100的轴线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摄像装置10的变焦功能。
上述的摄像装置10可应用于电子设备(未图示)。其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设备中框,摄像装置10的致动器200固定连接于设备中框,以实现致动器200、镜头100和设备中框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手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电脑、平板、照相机、手表等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
如图2和图3所示,必要时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致动器200包括底座210、承载件220、滑动件230和外壳300。
其中,底座210设置有承载空间211。承载件220和滑动件230设置于承载空间211,滑动件230的底面抵靠于承载空间211的底面。承载件220用于承载并固定镜头100。承载件220中设置有工作空间221,镜头100设置于工作空间221,并且,镜头100固定于承载件220的工作空间221。镜头100可跟随承载件220同步运动,从而实现变焦。承载件220还包括第一驱动面222。沿第一方向X,第一驱动面222朝背离第二方向Y的方向倾斜设置。滑动件230包括与第一驱动面222相适配的第二驱动面231,并且,第二驱动面231抵靠于第一驱动面222。
底座210还包括第一侧壁211和第一底壁212。承载件220的侧壁始终抵靠于第一侧壁211,滑动件230的底面抵靠于第一底壁212。
如图4-图7所示,致动器200可在第一状态201和第二状态202之间切换,当致动器200自第一状态201切换至第二状态202时,滑动件230向第二方向Y运动,承载件220向第一方向X运动。第一方向X垂直第二方向Y。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第一方向X平行于镜头100的轴线方向,同时,也平行于工作空间221的轴线方向,其为单一的方向。第一驱动面222和第二驱动面231均为倾斜的表面,通过驱动滑动件230向第二方向Y运动的方式,使得滑动件230可通过第二驱动面231向第一驱动面222施加推动力,该推动力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分量,以使抵靠于滑动件230的承载件220能在滑动件230的推动下沿第一方向X运动,进而控制位于承载件220上的镜头100向第一方向X运动,实现对焦,操作便捷。
参考图2和图3所示,外壳300罩设于底座210的上方,以限制承载件220和滑动件230的运动,并对底座210、承载件220和滑动件230起到保护作用。外壳300上开设有贯穿的通道310,通道310连通承载空间211和工作空间221。当致动器200位于第二状态202时,镜头100的至少部分可通过通道310伸出外壳300,提升变焦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必要时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方向X沿镜头100的轴线向上的方向,同时,也为自第一底壁212指向承载件220的方向;第二方向Y为自滑动件230指向承载件220的方向,同时,也为自滑动件230朝向第一侧壁211的方向,即垂直第一方向X并朝向工作空间221的中心的方向。
当致动器200位于第一状态201或者第二状态202时,第一驱动面222始终抵靠于第二驱动面231。滑动件230的底面始终抵靠于底座210的底面。当滑动件230向第二方向Y运动时(自如图4所示位置切换至如图5所示位置),滑动件230沿图中的水平方向向左移动。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对第一驱动面222施加的驱动力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均存在分力。承载件220的一端始终抵靠于底座210的侧壁上。此时,底座210的侧壁可对承载件220施加背离第二方向Y的作用力,以抵消承载件220受到的滑动件230对其施加的沿第二方向Y上的分力。由此,承载件220可在驱动力的在第一方向X上的分力的作用下,向第一方向X运动,即沿图中竖直向上的方向运动,以使致动器200自第一状态201切换至第二状态202(自如图4所示位置切换至如图5所示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必要时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方向X沿镜头100的轴线向下的方向,同时,也为自承载件220朝向第一底壁212的方向;第二方向Y自滑动件230朝向承载件220的方向,同时,也为自滑动件230朝向第一侧壁211的方向,即垂直第一方向X并朝向工作空间221的中心的方向。
当致动器200位于第一状态201或者第二状态202时,第一驱动面222始终抵靠于第二驱动面231。滑动件230的底面始终抵靠于底座210的底面。当滑动件230向第二方向Y运动时(自如图6所示位置切换至如图7所示位置),滑动件230沿图中的水平方向自右向左移动。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对第一驱动面222施加的驱动力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均存在分力。承载件220的一端始终抵靠于底座210的侧壁上,此时,底座210的侧壁可对承载件220施加背离第二方向Y的作用力,以抵消承载件220受到的滑动件230对其施加的沿第二方向Y上的分力。由此,承载件220可在驱动力的在第一方向X上的分力的作用下,向第一方向X运动,即沿图中竖直向下的方向运动,以使致动器200自第一状态201切换至第二状态202(自如图6所示位置切换至如图7所示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4-图7仅示意了底座210的部分结构。
可选地,如图4所示,将第一驱动面222或者第二驱动面231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的长度作为第一长度L1,将第一驱动面222或者第二驱动面231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的长度作为第二长度L2。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L2的比值大于等于2,和/或,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L2的比值小于等于10。
当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L2的比值大于等于2时,通过第一驱动面222和第二驱动面231的配合关系,可对承载件220在第一方向X上的位移起到放大的作用。举例说明,当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L2的比值为2时,假设滑动件230沿第二方向Y移动的距离为x,对应的,承载件220沿第一方向X移动的距离便为2x。由此可知,对承载件220的位移地放大的倍数等于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L2的比值。通过限制两者比值的最小值,可保证对承载件220的位移的放大效果。通过限制两者比值的最大值,避免由于第二驱动面231过于陡峭而出现的承载件220以及镜头移动不稳定的情况。
当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L2的比值小于等于10时,避免第一驱动面222和第二驱动面231的坡度过大,造成运动的不稳定。通过限制两者比值的最大值,可保证对承载件220、滑动件230以及镜头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承载件220向第一方向运动、滑动件280向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致动器200自第一状态201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202,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如图4所示,当致动器220位于第一状态201时,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接触面积最大;如图5所示,当致动器220位于第二状态201时,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接触面积最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面积远大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面积,则致动器220在第一状态201和第二状态202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接触面积可能不发生变化。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承载件220向第一方向运动、滑动件280向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致动器200自第一状态201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202,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如图6所示,当致动器220位于第一状态201时,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接触面积最小;如图7所示,当致动器220位于第二状态201时,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接触面积最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面积远大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面积,则致动器220在第一状态201和第二状态202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滑动件230的第二驱动面231与承载件220的第一驱动面222的接触面积可能不发生变化。
可选地,如图3-图7所示,致动器200还可以包括驱动组件240,驱动组件240在第二方向Y上存在分量,并且,驱动组件240可在第二方向Y上收缩或者舒展。驱动组件240的分别与承载件220和底座210固定连接,并且,驱动组件240用于拉动滑动件230向第二方向Y运动。在上述设置中,可通过驱动组件240的收缩,以对滑动件230施加指向第二方向Y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滑动件230可在驱动组件240的带动下向第二方向Y运动。
示例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驱动组件240包括形变丝250,形变丝250包括连接的第一形变部251和第二形变部252。第一形变部251包括第一端部2511和第二端部2512,第二形变部252包括第三端部2521和第四端部2522。第二端部2512和第三端部2521均固定连接于滑动件230。第一端部2511和第四端部2522固定连接于底座210。
在本实施例中,形变丝250为一体成型的部件,换言之,第一形变部251和第二形变部252一体形成,并作为形变丝250的至少部分。第二端部2512连接第三端部2521。通过大量实验可知,形变丝250的最大形变量为一固定的数值,故难以通过大幅增大形变量的方式增大形变丝250对滑动件230施加的作用力。而在本实施例中,相当于将形变丝250对折之后,将对折后的一端(第一端部2511和第三端部2521)固定于底座210,将对折后的另一端(第二端部2512和第四端部2522)固定于滑动件230,以增大形变丝250对滑动件230施加的作用力。示例地,与将形变丝250一端固定于底座210、另一端固定于滑动件230的结构(参考图10所示结构)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形变丝250对滑动件230施加的作用力与前者相比,为前者的两倍。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滑动件230可对承载件220以及固定于承载件220上的镜头100提供足够大的驱动力,保证镜头100的位移量,保证变焦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形变丝250包括连接的第一形变部251和第二形变部252。第一形变部251的第二端部2512和第二形变部252的第三端连接,并且,第二端部2512和第三端部2521均固定于承载件220。第一端部2511和第四端部2522绕过承载件220,同时固定于承载件220。换言之,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当于将形变丝250对折之后,将对折后的一端(第一端部2511和第三端部2521)固定于底座210,将对折后的另一端(第二端部2512和第四端部2522)也固定于底座210。此时,形变丝250包裹于滑动件230的三个表面,以增大形变丝250对滑动件230施加的作用力。示例地,与将形变丝250一端固定于底座210、另一端固定于滑动件230的结构(参考图9所示结构)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形变丝250对滑动件230施加的作用力与前者相比,为前者的四倍。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滑动件230可对承载件220以及固定于承载件220上的镜头100提供足够大的驱动力,保证镜头100的位移量,进而保证变焦效果。
可选地,继续结合图8和图9所示,滑动件230可以包括远离的承载件220的受力面232,受力面232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用于容纳形变丝250的容纳槽233。受力面232和第二驱动面231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第一形变部251的远离第一端部2511的至少部分以及第二形变部252的远离第四端部252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槽233,并用于对滑动件230施加朝向第二方向Y的推力。
在上述设置中,形变丝250的至少一部分抵靠于受力面232的容纳槽中233,并对受力面232施加朝向第二方向Y的拉力,从而使得滑动件230可在形变丝250的拉动下向第二方向Y移动,进而使得滑动件230可对承载件220施加强有力的驱动力。同时,对受力面232施加作用力,可避免滑动件230在形变丝250的拉力的作用下,产生翻转。
如图8和图9所示,必要时结合图3所示。驱动组件240还包括辅助线夹241,辅助线夹241用于将第一形变部251的第二端部2512和第二形变部252的第三端部2521固定于容纳槽233。
示例地,受力面232上还可以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用于容纳辅助线夹241的固定槽234,固定槽234沿第一方向X延伸。辅助线夹241可勾住第一形变部251和第二形变部252的连接位置处,并固定于固定槽234中。固定槽234可限制辅助线夹241沿第三方向Z的运动,从而避免辅助线夹241在形变丝250的拉力下脱离滑动件230,进而实现将形变丝250固定连接于滑动件230的受力面23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向Z垂直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
示例地,形变丝250在受力面232上的投影的在第三方向Z上的长度与受力面232的在第三方向Z上的长度相等。换言之,形变丝250覆盖受力面232,从而对滑动件230的受力面232的各个位置施加较为均匀的作用力,进而使得滑动件230能够更为稳定的推动承载件220以及固定于承载件220上的镜头100,实现摄像装置10的稳定变焦。
示例地,形变丝250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两个形变丝250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抵靠于滑动件230的受力面232,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承载件220的侧面,并固定连接于底座210。其中,两个形变丝250的第二部分分别位于承载件220的两侧。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承载件220两侧受力均衡,同时,增大受力面232受到的推力,提升滑动件230和承载件220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形变丝250的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当温度位于110℃至120℃之间时,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的形变丝250具有热缩冷涨的特性。通过改变流经形变丝250上的电流,控制形变丝250的温度,从而改变其长度,以改变对滑动件230施加的朝向第二方向Y的拉力的大小。
可选地,致动器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电连接形变丝250,以控制形变丝250上的电流,从而控制形变丝250的温度,进而控制形变丝250的形变量,以控制形变丝250对滑动件230施加的拉力的大小。通过大量实验表明,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形变丝250的最大形变量为在1%-2%之间的一个固定值。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形变丝250还可以由其他可产生形变的材料制成,利于压电陶瓷等等。或者,也可以用其他结构代替形变丝250,例如:伸缩杆,齿条结构等等。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必要时可结合图3和图8所示,致动器200还可以包括导向柱260。导向柱260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导向柱260固定连接于底座210。承载件220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定位槽223,导向柱26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定位槽223的内部。通过上述设置,导向柱260可对承载件220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保证承载件220的各个位置可同步运动,提升承载件220以及固定于承载件220中的镜头100移动的稳定性。同时,相较于导向柱260穿设于承载件220内部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导向柱260的一部分被定位槽223包括,另一部分裸露的结构可提高容错率。示例地,定位槽223包裹于导向柱260的靠近滑动件230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柱260和底座210为一体成型的部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者也可通过焊接、粘贴等其他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4至图8所示,致动器200还可以包括复位弹性件280,复位弹性件280在第一方向X上存在分量,并且,复位弹性件280的一端固定连接底座210,另一端固定连接承载件22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当致动器200位于第二状态202时,复位弹性件280处于被拉伸状态;当复位弹性件280自被拉伸状态发生形变复位时,致动器200自第二状态202切换至第一状态201。示例地,当致动器200位于第二状态202时,复位弹性件280对承载件220施加背离第一方向X的作用力,承载件220在复位弹性件280的弹性作用力下,背离第一方向X运动。换言之,复位弹性件280用于带动承载件220背离第一方向X运动,并用于将致动器200自第二状态202切换至第一状态201。示例地,若形变丝250舒张,或者,复位弹性件280对承载件220施加的作用力大于形变丝250通过滑动件230对承载件220施加的作用力时,承载件220便会在复位弹性件280的带动下,背离第一方向X运动,从而实现将致动器200自第二状态202切换至第一状态201。
在如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致动器200位于第二状态202时,复位弹性件280被压缩状态;当复位弹性件280自被压缩状态发生形变复位时,致动器200自第二状态202切换至第一状态201。示例地,当致动器200位于第二状态202时,复位弹性件280对滑动件230施加背离第一方向X的作用力。换言之,复位弹性件280用于带动承载件220背离第一方向X运动,并用于将致动器200自第二状态202切换至第一状态201。
可选地,如图4-图7所示,承载件220上还可以开设有用于容纳复位弹性件280的收容空间224,避免复位弹性件280与形变丝250产生干涉,保证两者的独立工作。
示例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复位弹性件280可以为弹簧结构。
如图11所示,致动器200还包括磁性组件270,磁性组件270包括相互吸引的第一磁体271和第二磁体272。第一磁体271和第二磁体272中的一个固定于底座210,另一个固定于承载件220。第一磁体271朝向第二磁体272。通过上述设置,当形变丝250舒张时,即当致动器200在自第二状态202切换至第一状态201,承载件220在受到复位弹性件280的拉动并向背离第一方向X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承载件220能够始终紧贴底座210的侧壁,保证承载件220的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271和第二磁体272间隔设置,从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承载件220的沿第一方向X或者背离第一方向X运动。当致动器200在第一状态201和第二状态202之间切换时,承载件220抵靠于导向柱260,两者接触面积小,产生的摩擦力也较小。
如图3和图11所示,致动器200还包括位移传感器290,位移传感器290固定于底座210,并用于检测承载件220在第一方向X上的位移,从而确定固定于承载件220上的镜头100的位移和位置。位移传感器290电性连接于位移传感器290,从而将检测到的位移数据发送至控制器。在实际使用该过程中,控制器可根据用户需求和接收到的位移数据控制流经形变丝250的电流,从而控制形变丝250的温度和形变量,进而改变滑动件230和承载件220的位置关系,实现摄像装置10的自动变焦。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
承载件,包括第一驱动面;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驱动面朝背离第二方向的方向倾斜设置;
滑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面相适配的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驱动面;
其中,所述致动器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滑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所述承载件向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致动器自所述第一状态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承载空间;
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空间,所述滑动件的底面抵靠于所述承载空间的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收缩或者舒展;
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承载件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拉动所述滑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形变丝,所述形变丝包括连接的第一形变部和第二形变部;
所述第一形变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形变部包括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三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件;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远离所述的承载件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容纳槽;
所述第一形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形变部的远离所述第四端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用于对所述滑动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推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辅助线夹,所述第一形变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形变部的所述第三端部通过所述辅助线夹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和/或,
所述形变丝在所述受力面上的投影的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受力面的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和/或,
所述形变丝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形变丝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抵靠于所述滑动件的受力面,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承载件的侧面,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其中,两个所述形变丝的所述第二部分分别位于所述承载件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承载件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导向柱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相互吸引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底座,另一个固定于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一磁体朝向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底座,用于检测所述承载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件;
当所述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复位弹性件对所述承载件施加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所述承载件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背离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用于将所述致动器自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底座,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一底壁,所述承载件的背离所述滑动件的侧壁抵靠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滑动件的底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方向为自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第一底壁朝向所述承载件的方向;
当所述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复位弹性件处于被拉伸状态;当所述复位弹性件自所述被拉伸状态发生形变复位时,所述致动器自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底座,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中;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一底壁,所述承载件的侧壁抵靠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滑动件的底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方向为自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第一底壁的方向;
当所述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复位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所述复位弹性件自所述被压缩状态发生形变复位时,所述致动器自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为所述第一驱动面或者第二驱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所述第二长度为所述第一驱动面或者第二驱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
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2;和/或,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的比值小于等于10。
14.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镜头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致动器;
所述致动器的承载件中设置有工作空间,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工作空间,所述镜头固定于所述承载件。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中框和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摄像装置的所述致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中框。
CN202110004528.6A 2021-01-04 2021-01-04 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764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4528.6A CN114764178B (zh) 2021-01-04 2021-01-04 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4528.6A CN114764178B (zh) 2021-01-04 2021-01-04 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4178A true CN114764178A (zh) 2022-07-19
CN114764178B CN114764178B (zh) 2024-04-09

Family

ID=82363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4528.6A Active CN114764178B (zh) 2021-01-04 2021-01-04 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6417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1545A (ja) * 2007-08-10 2009-02-26 Sharp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および当該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1526664A (zh) * 2008-03-06 2009-09-09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移位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1545A (ja) * 2007-08-10 2009-02-26 Sharp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および当該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1526664A (zh) * 2008-03-06 2009-09-09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移位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4178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3320B2 (en)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ion apparatus
US8593568B2 (en)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ion apparatus
US8711495B2 (en) MEMS autofocus actuator
US8159762B2 (en) Lens actuating module
JP4771061B2 (ja) 駆動機構
US2011021703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pe Memory Alloy Bender Actuator
CN110708452A (zh) 一种实现摄像头自动对焦及防抖的驱动装置
KR20090081855A (ko) 형상 기억 합금을 이용한 렌즈 변위 메커니즘
CN113923343B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0983300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N115398301A (zh) 致动器组件
KR20100121407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US11927181B2 (en)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ion apparatus
WO2023070596A1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4764178A (zh) 致动器、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61988B (zh) 自动对焦镜头组件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KR20110097551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CN210578837U (zh) 一种实现摄像头自动对焦及防抖的驱动装置
JP201027706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7025558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16075768A (zh) 致动器组件
JP2006276741A (ja) 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影装置
CN114127607A (zh) 用于摄像头模块的线性执行器
CN111566344A (zh) 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组件的制造
CN220896783U (zh) 传感器移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