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4161B -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4161B
CN114764161B CN202210020483.6A CN202210020483A CN114764161B CN 114764161 B CN114764161 B CN 114764161B CN 202210020483 A CN202210020483 A CN 202210020483A CN 114764161 B CN114764161 B CN 114764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width
obliquely
trimming
stretched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04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4161A (zh
Inventor
畠山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764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4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4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4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45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in a direction which is not parallel or transverse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e.g. obliqu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20Edge c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793/00Shap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a cutting or machining operation
    • B29C2793/0054Shap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a cutting or machining operation partially cutting through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793/00Shap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a cutting or machining operation
    • B29C2793/009Shap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a cutting or machining operation after sha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在修整工序时和修整工序后不断裂、切断面品质优异,生产性高而稳定地生产,抑制显示不均的发生。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包含:斜向拉伸工序,一边利用一对抓持工具抓持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一边使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先行,使另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延迟来输送膜,将膜相对于宽度方向向斜向拉伸;修整工序,对通过拉伸工序拉伸膜的斜向拉伸膜的端部进行修整;膜收卷工序,对先行侧的经过了修整的先行侧端部、延迟侧的经过了修整的延迟侧端部、以及非修整区域进行收卷;在以先行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为TIN、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为TC、先行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为宽度IN、非修整区域的膜宽度为宽度C的情况下,满足式(1):[TC/宽度C]<[TIN/宽度IN]。

Description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能够在修整工序时和修整工序后不发生断裂、膜的切断面的品质优异、生产率高而能够稳定地进行生产,并且能够抑制显示不均的发生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或偏光太阳镜的应用中所需的光学膜,要求开发一种相对于偏光层的透射轴而使膜的面内慢轴以所期望的角度倾斜的膜。并且,伴随着近年来的所谓轻量化、柔性化这样的设备的进化,所述光学膜的薄膜化的需求增大。
在这里,作为使面内慢轴以所期望的角度倾斜的膜的制作方法,已知一种斜向拉伸的方法。在斜向拉伸之后,经过将在拉伸中用夹子夹住的不需要部分修剪掉的修整工序(也称为“切割工序”“切断工序”或“修剪工序”)之后,将其作为光学膜收卷并产品化。在这里,成为薄膜的斜向拉伸膜的修整加工的难度较大。这是由于如果是薄膜,则机械强度低,相对于切割刀的状态、输送的状态所带来的干扰容易出现问题,在连续生产性上存在问题。另外,由于膜的端面不良而将切屑带入下一工序所导致的工序污染或上述膜的切断时的不均匀的应力,在将该薄膜装入显示装置时会发生显示不均的问题。
另一方面,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夹压膜的两侧的方案,然而非常薄的膜的膜张力弱,膜无法承受切割刀的按压压力,会产生施加撕裂膜的负荷而断裂的现象或者即使不断裂但切断面发生应变的问题。如果以切断面发生了应变的形状进行卷绕,则在下一工序抽出时,由于应变部分导致应力集中,会产生抽出时发生断裂的现象或者应变部分发生变形、在输送中该部分折入而发生断裂等的问题。
并且,公开了一种在修整工序中对斜向拉伸膜进行修正以使得其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修整宽度(切断宽度)彼此不同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和3),但没有公开修整后的膜的收卷张力的内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3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18187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3/12519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情况而做出的,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修整工序时和修整工序后不发生断裂、膜的切断面品质优异、生产性高而能够稳定地进行生产,并且能够抑制显示不均的发生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讨论上述问题的原因等的过程中,发现了在对斜向拉伸膜的端部进行修整时,通过使膜的宽度方向的收卷张力、也就是使先行侧端部和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处于特定范围,在修整工序时和修整工序后不会发生断裂、膜的切断面品质优异、能够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并且能够抑制显示不均的发生,从而得到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1.一种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包含:斜向拉伸工序,其一边利用一对抓持工具抓持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一边使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先行,使另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延迟来输送所述膜,从而将所述膜相对于宽度方向向斜向拉伸;修整工序,其对通过所述拉伸工序拉伸所述膜的斜向拉伸膜的端部进行修整;膜收卷工序,其对先行侧的经过了修整的所述斜向拉伸膜的端部即先行侧端部、延迟侧的经过了修整的所述斜向拉伸膜的端部即延迟侧端部、以及所述斜向拉伸膜的非修整区域进行收卷;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先行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为TIN、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为TC、以所述先行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为宽度IN、非修整区域的膜宽度为宽度C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式(1),
式(1):[TC/宽度C]<[TIN/宽度IN]。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延迟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为TOUT、以所述延迟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为宽度OUT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式(2),
式(2):0.8<[TC/宽度C]/[TOUT/宽度OUT]<[TIN/宽度IN]/[TC/宽度C]<4.0。
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修整工序中,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所述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与所述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在±200mm的范围内。
4.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修整工序中,同时或在±3秒以内对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所述先行侧端部和所述延迟侧端部进行修整。
5.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修整工序中,被修整的所述先行侧端部、所述延迟侧端部和所述非修整区域的各宽度满足以下式(3)或式(4),
式(3):15%<(宽度IN/宽度C)×100(%)<40%;
式(4):15%<(宽度OUT/宽度C)×100(%)<40%。
6.根据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修整工序中,在以所述斜向拉伸膜与对该斜向拉伸膜进行支承的支承体的接触宽度为接触宽度A时,满足以下式(5),
式(5):0%<A/(宽度IN+宽度C+宽度OUT)×100(%)<10%。
7.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向拉伸膜的厚度为25μm以下。
8.根据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向拉伸膜的NZ系数小于1.3。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在修整工序时和修整工序后不发生断裂、膜的切断面品质优异、能够生产性高而稳定地进行生产,并且能够抑制显示不均的发生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效果的呈现机构或作用机制,虽然没有明确,但推测如下。
虽然在以往的膜厚中不是大问题,然而由于使膜薄膜化,膜强度降低,如果在修整后在先行侧端部IN、非修整区域C和延迟侧端部OUT范围中以收卷张力T1对膜进行收卷,则在修整工序时和修整工序后的非修整区域C,容易产生以膜的先行侧端部IN为起点的非修整区域C处的断裂。推断这是由于在膜的先行侧端部IN,修整后的张力T2向与膜的取向方向H不同的方向(与取向方向H大致垂直的方向)作用而膜容易破裂(例如,参照图1的(a))。
需要说明的是,在膜的延迟侧端部OUT,由于修整后的张力T3向与膜的取向方向H相同的方向(与取向方向H大致平行的方向)作用因而能够防止膜的断裂。
于是,在本发明中,在修整工序中,以斜向拉伸膜的先行侧端部和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满足所述式(1)的方式进行控制。即,通过以使先行侧端部IN的收卷张力TIN高于非修整区域C的收卷张力Tc的方式进行修整,能够防止以膜的先行侧端部IN为起点的非修整区域C处的断裂,推测膜的切断面品质优异,生产性提高(例如,参照图1的(b))。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中的膜的先行侧端部、非修整区域和延迟侧端部的收卷张力和膜的取向方向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是斜向拉伸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斜向拉伸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表示斜向拉伸拉幅机的轨道图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修整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修整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修整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偏光板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分解表示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斜向拉伸装置;
2 斜向拉伸拉幅机;
3 膜抽出装置;
4a先行侧端部的膜收卷装置;
4b非修整区域的膜收卷装置;
4c延迟侧端部的膜收卷装置;
5、8输送辊;
6 内侧的导轨;
7 外侧的导轨;
9a 先行侧切割刀;
9b 延迟侧切割刀;
10 支承体;
10a 内侧支承体;
10b 外侧支承体;
10c、10d槽部;
11、12导轨开始位置;
13、14导轨结束位置;
15 原料膜或斜向拉伸膜;
90 修整装置;
Ci、Co抓持工具;
A接触宽度;
X先行侧端部中的支承体的顶点;
Y延迟侧端部中的支承体的顶点;
IN 先行侧端部;
C 非修整区域;
OUT 延迟侧端部;
50 偏光板;
52 偏光层;
53位相差膜(斜向拉伸膜);
100有机EL显示装置;
101有机EL元件(显示单元);
301偏光板;
311λ/4位相差膜(斜向拉伸膜);
313 偏光层;
400 液晶显示装置;
401液晶单元(显示单元);
402 偏光板;
411 偏光层;
413λ/4位相差膜(斜向拉伸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包含:斜向拉伸工序,其一边利用一对抓持工具抓持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一边使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先行,使另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延迟来输送所述膜,从而将所述膜相对于宽度方向向斜向拉伸;修整工序,其对通过所述拉伸工序拉伸所述膜的斜向拉伸膜的端部进行修整;膜收卷工序,其对先行侧的经过了修整的所述斜向拉伸膜的端部即先行侧端部、延迟侧的经过了修整的所述斜向拉伸膜的端部即延迟侧端部、以及所述斜向拉伸膜的非修整区域进行收卷;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先行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为TIN、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为TC、以所述先行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为宽度IN、非修整区域的膜宽度为宽度C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式(1),
式(1):[TC/宽度C]<[TIN/宽度IN]。
该特征是通过下述各实施方式共通或对应的技术特征。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以所述延迟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为TOUT、以所述延迟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为宽度OUT的情况下满足所述式(2),在能够防止膜的切断时的不均匀的应力的点是优选的。
优选在所述修整工序中,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所述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与所述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在±200mm的范围内。通过使先行侧端部与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在±200mm的范围内,能够减少设备空间。并且,对于利用夹子夹住膜端部的膜的输送性来说,由于处于端部的限制力高的状态(由于该部位是没有被拉伸的部位因而膜厚),如果以两个阶段进行调节,则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调节之后,膜会向进行了修整一方的相反侧倾斜。因此,会产生第二级修整的切断部的输送稳定性变得不稳定的问题,如上所述,通过使先行侧端部和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在±200mm的范围内,则不会产生所述问题。特别是使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在所述的范围内对薄膜是有效的。
并且,在所述修整工序中,同时或在±3秒以内对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所述先行侧端部和所述延迟侧端部进行修整,这在能够使所述距离差在±200mm的范围内的这一点是优选的。
在所述修整工序中,被修整的所述先行侧端部、所述延迟侧端部和所述非修整区域的各宽度满足所述式(3)或式(4),这使修整后的膜端部的稳定性优异,斜向拉伸膜的生产稳定性也得以提高。
优选在所述修整工序中,在以所述斜向拉伸膜与对该斜向拉伸膜进行支承的支承体的接触宽度为接触宽度A时,满足所述式(5)。在修整工序中,在向斜向拉伸膜赋予张力时,如果膜与对该膜进行支承的支承体的接触多,则支承体提供限制力,因而难以向斜向拉伸膜的修整部传递满足所述式(1)的张力。因此,在修整工序中,通过使膜和支承体满足所述式(5),即能够通过减少膜与支承体的接触,将张力稳定地传递至所述修整部。
并且,所述斜向拉伸膜的厚度为25μm以下,这在能够应对设备的轻量化和柔性化的这一点是优选的。
另外,所述斜向拉伸膜的NZ系数小于1.3,这在改善视野角的这一点是优选的。
以下,对本发明及其构成要素和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方案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以包含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含义使用。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的概要]
在本发明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中,包含:斜向拉伸工序,其一边利用一对抓持工具抓持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一边使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先行,使另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延迟来输送所述膜,从而将所述膜相对于宽度方向向斜向拉伸;修整工序,其对通过所述拉伸工序拉伸所述膜的斜向拉伸膜的端部进行修整;膜收卷工序,其对先行侧的经过了修整的所述斜向拉伸膜的端部即先行侧端部、延迟侧的经过了修整的所述斜向拉伸膜的端部即延迟侧端部、以及所述斜向拉伸膜的非修整区域进行收卷;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先行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为TIN、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为TC、以所述先行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为宽度IN、非修整区域的膜宽度为宽度C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式(1),
式(1):[TC/宽度C]<[TIN/宽度IN]。
并且,在本发明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中,在以所述延迟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为TOUT、以所述延迟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为宽度OUT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式(2),在能够防止膜的切断时的不均匀的应力的这一点是优选的,
式(2):0.8<[TC/宽度C]/[TOUT/宽度OUT]<[TIN/宽度IN]/[TC/宽度C]<4.0。
更优选的是,满足以下式(2-1)的关系。
式(2-1):1.0<[TC/宽度C]/[TOUT/宽度OUT]<[TIN/宽度IN]/[TC/宽度C]<3.0。
所述“先行侧端部IN”是指在膜宽度方向的两端中后述的抓持工具的行走距离短的一方的端部、即膜的内侧部分。
所述“延迟侧端部OUT”是指在膜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中后述抓持工具的行走距离长的一方的端部、即膜的外侧部分。
所述“非修整区域C”是指除去所述先行侧端部IN和所述延迟侧端部OUT之外的、没有被修整的膜的区域。
在这里,图4是表示斜向拉伸拉幅机的轨道图形的示意图,左右的抓持工具Ci、Co在将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图4中的A位置)至拉伸结束时的位置(图4的B)连结的非对称的轨道Ri和Ro上行走。由于图4的轨道图形是向右旋转的情况,因此内周侧是轨道Ri侧,外周侧是Ro侧。并且,在轨道图形向左旋转的情况下所述Ri和Ro变为相反方向。
并且,所述“先行侧端部的收卷张力(TIN)”是指在修整工序后的膜收卷工序中,对经过了修整的所述先行侧端部进行收卷时的张力。
所述“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TC)”是指在修整工序后的膜收卷工序中,对所述非修整区域进行收卷时的张力。
另外,所述“延迟侧端部的收卷张力(TOUT)”是指在修整工序后的膜收卷工序中,对所述延迟侧端部进行收卷时的张力。
作为所述各收卷张力(TIN、TC、TOUT)的测定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对施加于辊的载荷进行测定的方法,具体地说,能够列举在辊的轴承部安装载荷传感器而测量施加于辊的载荷,即测量膜的张力的方法。
作为载荷传感器,能够使用拉伸型或压缩型的公众所知的载荷传感器。除此之外,也能够适用于公众所知的各种测定方法。
所述“先行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宽度IN)”是指所述修整工序中的、经过了修整的先行侧端部的膜宽度。即,从经过了修正的先行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最端部到进行了修整的位置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宽度方向”是指进行了修整的膜的短边方向、即膜横向的端至端的方向。
所述“延迟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宽度OUT)”是指所述修整工序中的、经过了修整的延迟侧端部的膜宽度。即,经过了修整的延迟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最端部至切断位置的距离。
所述“非修整区域的膜宽度(宽度C)”是指所述修整工序中的、经过了修整的非修整区域的膜宽度。即,经过了修整的非修整区域的宽度方向的最两端部之间的距离。
并且,在本发明的所述修整工序中,被修整的所述先行侧端部、所述延迟侧端部和所述非修整区域的各宽度(宽度IN、宽度C、宽度OUT)满足下述式(3)或式(4),这在修整后的膜端部的稳定性优异并且斜向拉伸膜的生产稳定性也得以提高的这一点是优选的。
式(3):15%<(宽度IN/宽度C)×100(%)<40%;
式(4):15%<(宽度OUT/宽度C)×100(%)<40%。
[斜向拉伸装置]
图2和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中使用的斜向拉伸装置的图。但是,这仅为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在图2和图3中,附图标记表示以下的部件、装置等。1:斜向拉伸装置;2:斜向拉伸拉幅机;3:膜抽出装置;4a:先行侧端部的膜收卷装置;4b:非修整区域的膜收卷装置;4c:延迟侧端部的膜收卷装置;5、8:输送辊;6:内侧的导轨;7:外侧的导轨;9a:先行侧切割刀;9b:延迟侧切割刀;11、12:导轨开始位置;13、14:导轨结束位置;15:长膜(原料膜)或斜向拉伸膜。
<成膜工序>
在本发明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所述斜向拉伸工序前具有对含有树脂的长膜(以下称为“原料膜”)进行成膜的工序。
成膜工序根据树脂的种类等而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详情后述。
在本发明中,“长”是指,相对于膜的宽度具有至少5倍程度以上的长度的类型,优选为具有10倍或其以上的长度,具体地说,具有卷绕为辊状保管或输送程度的长度的类型(膜辊)。
<斜向拉伸工序>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斜向拉伸工序是从与拉伸后的膜的收卷方向不同的特定方向从膜抽出装置抽出,通过利用斜向拉伸拉幅机的抓持工具抓持所述原料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来输送并且将原料膜斜向拉伸,向相对于膜的宽度方向超过0°小于90°的任意角度赋予面内慢轴的工序。
在这里,相对于膜的宽度方向的角度是指膜面内的角度。由于慢轴通常表现为拉伸方向或与拉伸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因此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通过在相对于与膜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超过0°而小于90°的角度中,任意地设定所期望的角度而进行拉伸,来制造具有这样的慢轴的斜向拉伸膜。
(抽出装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膜抽出装置3优选为以相对于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以规定角度使膜送出的方式而能够滑动和旋转。并且,膜抽出装置3优选为能够滑动,通过输送方向变更装置使所述膜向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送出。通过使所述膜抽出装置3和输送方向变更装置像这样构成,能够精细控制膜的送出位置和角度、膜厚,能够得到光学值的变化小的斜向拉伸膜。并且,通过使所述膜抽出装置3和输送方向变更装置能够移动,能够有效地防止抓持工具对膜的咬入不良的情况。
对于被抽出的膜来说,虽然可以与前述成膜工序连续连接,但优选为抽出在成膜工序中被卷绕制作为辊状的膜。通过使成膜工序和斜向拉伸工序独立,装置变得紧凑。并且,在抽出卷绕的辊时,能够通过将旧膜和新膜连续连接来确保高生产性。作为连接膜的手段可以使用公众所知的方式,能够列举出接合胶带、热焊接、超音波焊接、激光焊接等,优选通过热焊接接合。
(输送辊)
输送辊5是将从所述抽出装置3抽出的膜送至导轨开始位置11、12的辊。
所述输送辊5的数量不是特定的。并且,可以在输送辊的配置前后或多个输送辊之间,设置用于进行膜的静电消除的静电消除装置。所述静电消除装置能够使用与后述的修整工序中使用的静电消除装置相同的装置。
(斜向拉伸拉幅机)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为了赋予原料膜斜向的取向而使用斜向拉伸拉幅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斜向拉伸拉幅机优选为通过使轨道图形多样变化,而能够自由地设定膜的取向角的膜拉伸装置。另外,优选为能够使膜的取向轴在膜宽度方向范围左右均等地高精度取向,并且能够以高精度对膜厚、阻滞进行控制的膜拉伸装置。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斜向拉伸拉幅机的轨道图形的一例的示意图。但是,这仅为一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原料膜的抽出方向D1与拉伸后的斜向拉伸膜的卷绕方向D2不同,而形成抽出角度θi。抽出角度θi能够在超过0°小于90°的范围内,设定为所期望的任意角度。
通过左右的抓持工具在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图4中A的位置)抓持原料膜的两端,而原料膜伴随抓持工具的行走而行走。对于左右的抓持工具来说,在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图4中A的位置),在相对于膜的前进方向(抽出方向D1)大致垂直的方向相对的左右的抓持工具Ci和Co在左右非对称的轨道Ri和Ro上行走,在拉伸结束时的位置(图4中B的位置)松开抓持的膜。
此时,在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图4中A的位置)相对的左右抓持工具伴随着在左右非对称的轨道Ri和Ro上行走,在Ri侧行走的抓持工具Ci相对于在Ro侧行走的抓持工具Co成为前进的位置关系。
即,在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膜的抓持工具的抓持开始位置)A在相对于膜的抽出方向D1成大致垂直的方向相对的抓持工具Ci和Co在位于膜拉伸结束时的位置B的状态下,连结该抓持工具Ci和Co的直线相对于相对膜的卷绕方向D2成大致垂直的方向仅倾斜角度θL。
这样,膜被斜向拉伸向θL的方向。在这里大致垂直是指,在90±1°的范围内。
所述斜向拉伸拉幅机能够将原料膜加热至能够拉伸的任意温度。所述斜向拉伸拉幅机具备加热区域、用于输送膜的抓持工具行走的左右一对的轨道、在该轨道上行走的多个抓持工具。利用抓持工具抓持依次向拉幅机的入口部供给的膜的两端,将膜引导至加热区域内,在拉幅机的出口部从抓持工具释放膜。从抓持工具释放的膜在收卷工序中被收卷。一对轨道分别具有没有尽头的连续轨道,在拉幅机的出口部松开膜的抓持的抓持工具走过外侧而依次返回至入口部。
需要说明的是,拉幅机的轨道图形是左右非对称的形状,与赋予需要制造的斜向拉伸膜的取向角θ和拉伸倍率等对应,该轨道图形能够手动或自动调整。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斜向拉伸拉幅机中,由于能够自由地设定各轨道部和轨道连结部的位置、任意变更轨道图形。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拉幅机的抓持工具与前后的抓持工具保持一定间隔,以一定速度行走。
所述抓持工具的行走速度能够适当选择,通常在1~100m/分的范围内。如果在高速生产条件下,由于内周侧的取向角的倾斜变得更大,因而切开时的划痕或凹陷的技术问题变得更加显著。因此,在行走速度为4~75m/分的范围实施本发明能更好地提高本发明的效果,在所述行走速度为10~50m/分的范围内实施则能够更进一步使本发明的效果提高。
左右一对抓持工具的行走速度的差通常为行走速度的%以下,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1%以下。这是由于如果在拉伸工序出口处膜的左右前进速度存在差的话,拉伸工序出口处会产生褶皱、倾斜,左右抓持工具的速度差期望实质上为相同速度。在一般的拉幅机装置等中,与驱动链条的链轮的齿的周期、驱动电机的频率等对应,存在秒以下的指令中产生的速度不均,时常会产生数%的不均,但这些均不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速度差。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斜向拉伸拉幅机中,特别是在膜的输送倾斜的部位,在限制抓持工具轨迹的轨道中,时常期望大的弯曲率。从避免突然弯曲导致的抓持工具彼此的干涉或者局部的应力集中的目的来看,期望在弯曲部处抓持工具的轨迹为描绘一条曲线。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原料膜在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图4中A的位置)处,其两端被左右的抓持工具依次抓持,伴随着抓持工具的行走而行走。在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图4中A的位置),在相对于膜前进方向D1呈大致垂直方向相对的左右抓持工具在左右非对称的轨道上行走,通过具有预热区域、拉伸区域、热固定区域的加热区域。
预热区域是指,在加热区域入口部,抓持两端的抓持工具的间隔保持一定而行走的区间。
并且,拉伸区域是指,抓持两端的抓持工具的间隔逐渐拉开,直至成为规定间隔的区间。
此时,虽然像上述那样进行斜向拉伸,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必要在斜向拉伸前后向横向拉伸。
热固定区域是指,在拉伸区域之后抓持工具的间隔再次成为一定的期间,两端的抓持工具保持彼此平行行走的区间。
通过热固定区域之后,也可以通过区域内的温度被设定为构成膜的热可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下的区间(冷却区域)。
此时,考虑冷却导致的膜的收缩,可以采用预先使相对的抓持工具间隔变窄的轨道图形。
各区域的温度相对于热可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来说,优选设定为预热区域的温度为Tg~Tg+30℃、拉伸区域的温度(拉伸温度)为Tg~Tg+50℃、热固定区域的温度为Tg-40~Tg+50℃、冷却区域的温度为Tg-80~Tg℃。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控制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可以在拉伸区域在宽度方向给予温度差。在拉伸区域在宽度方向赋予温度差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在宽度方向使将温风送入恒温室内的喷嘴的开度不同的调整方法或将加热器ー或热风发生装置排列于宽度方向而进行加热控制等的公众所知的手法。预热区域、拉伸区域、热固定区域和冷却区域的长度能够适当选择,相对于拉伸区域的长度来说,预热区域的长度通常为25~150%,热固定区域的长度通常为50~200%,冷却区域的长度通常为25~150%。
所述斜向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W/W0)优选为在1.1~3.0,更优选为在1.5~2.8的范围内。拉伸倍率如果在该范围内则能够使宽度方向厚度不均变小,因而是优选的。在斜向拉伸拉幅机的拉伸区域中,如果在宽度方向使拉伸温度不同则能够进一步使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为良好水平。需要说明的是,W0为拉伸前原料膜的宽度,W为拉伸后斜向拉伸膜的宽度。
<修整工序>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修整工序是将所述的斜向拉伸工序后的斜向拉伸膜的两端部利用修整装置修整(切断)的工序。
斜向拉伸膜的两端部由于在斜向拉伸工序中抓持工具导致产生的变形,而需要切除形状不稳定的两端部分。
并且,在本发明的修整工序中,在将后述的膜收卷工序中的所述先行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作为TIN,将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作为TC,将所述先行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作为宽度IN,以及将非修整区域的膜宽度作为宽度C时,满足下述式(1)。
式(1):[TC/宽度C]<[TIN/宽度IN]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修整工序的修整装置的示意图,图5(a)是从输送方向观察时的正面图,图5(b)是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修整装置是使斜向拉伸膜15的两端部沿着输送方向(图5(b)中箭头F方向)进行修整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修整装置并不限于图5所示的修整装置90,也可以是能够在输送方向对斜向拉伸膜的两端部进行修整的装置。具体地说,能够列举出剪切、皮革剪裁、纵切、热能切割、超声波切割,激光切割等。
如图5所示,修整装置90具备分别配置在斜向拉伸拉幅机2的内侧的导轨6和外侧的导轨7的延长线上(参照图2和图3。)的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以及用于从下侧支承斜向拉伸膜15支承体10而构成。
先行侧切割刀9a配置于斜向拉伸膜15的内侧中的上侧,延迟侧切割刀9b配置于斜向拉伸膜15的外侧中的上侧。
优选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为被轴支承而能够旋转的圆形刀片。在这里,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以能够根据斜向拉伸膜15的输送而被动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而能够自由旋转,后述的支承体10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电机,以与斜向拉伸膜15的输送速度一致的方式根据斜向拉伸膜15的输送而被旋转驱动。
并且,可以以使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以及支承体10双方与斜向拉伸膜15的输送速度大致一致的方式进行旋转驱动。并且,也可以对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以及支承体10的一方或双方进行逆旋转驱动。
作为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可以是所谓的碟形刀片或碗型刀片、其他形状的圆形刀片中的任意一个,在这里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为碟形刀片。
作为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制或陶瓷制,但优选使用超硬合金或高速钢。从切渣的产生量和切断面的平滑度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超硬合金构成的超硬刀片。
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的直径优选为90~150mm的范围内,厚度优选为1~5mm的范围内。
激光式的切断装置优选为能够照射与激光光束照射方向垂直方向的切断面形状为圆形的激光光束的类型。并且,也优选使用在激光光束照射方向前方设置焦点,朝向该焦点使所述圆形的径缩径而能够照射激光光束的类型。作为使该激光的圆形的径缩径的构件,并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平镜、棱镜、反射镜等一般使用的构件。
作为所述激光并没有被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众所知的激光。例如能够列举出CO2激光、YAG激光、UV激光等。在照射所述激光光束时,激光光束照射时间、照射强度、光斑直径没有被特别限制,能够在膜加热时照射部不会熔化、变形的范围内适当选择激光照射条件,作为所述照射手段,可以通过一次照射加热,也可以通过多次照射加热。优选所述激光照射的输出在例如为1W~300W,优选为5W~50W的范围照射。
所述支承体10是从下侧支承斜向拉伸膜15的部件,例如优选为辊状。支承体10如所述那样,通过驱动电机以与斜向拉伸膜15的输送速度一致的方式被旋转驱动。
并且,图5所示的支承体10沿着斜向拉伸膜15的宽度方向构成为长尺状,在支承体10,在与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能够插入的槽部10c和槽部10d,在修整斜向拉伸膜15时,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插入各槽部10c和10d。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以斜向拉伸膜15和支承该斜向拉伸膜15的支承体10的接触宽度为接触宽度A时,优选满足下述式(5)。
式(5):0%<A/(宽度IN+宽度C+宽度OUT)×100(%)<10%
更优选为满足式(5-1)的关系。
式(5-1):1%<A/(宽度IN+宽度C+宽度OUT)×100(%)<5%
在这里,所述“接触宽度”是指,支承体10和斜向拉伸膜15接触的宽度(长度),图5(a)中的符号A所示的宽度。
从优选满足上述的式(5)来看,作为支承体,更优选为例如图6所示的形态。图6是本发明的修整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a)为从输送方向观察时的正面图,图6(b)为立体图。
在图6所示的修整装置90中,所述式(5)所表示的A/(宽度IN+宽度C+宽度OUT)×100为10%的情况,在图5所示的修整装置90中,所述式(5)所表示的A/(宽度IN+宽度C+宽度OUT)×100为100%的情况。
在图6所示的修整装置90中,以沿着斜向拉伸膜15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在与先行侧切割刀9a对应的位置设置内侧支承体10a,在与延迟侧切割刀9b对应的位置设置外侧支承体10b。并且,两个支承体10a和10b与斜向拉伸膜15接触的接触宽度A满足所述式(5)。
作为所述支承体10(内侧支承体10a和外侧支承体10b)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或橡胶,特别优选为金属。并且,在支承体10、10a和10b为金属的情况下,优选为其表面为镜面、带槽或者磨砂加工,更优选为镜面加工。优选该情况的支承体10、10a和10b的表面为Ra(算术平均粗糙度)为10nm以下,并且不存在气孔或凸起。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所述修整工序中,优选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所述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和所述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为±200mm的范围内。
图6(b)是表示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和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为0mm情况的图,图7为表示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和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为小于+200mm情况的图。
在这里,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是指,如图6(b)和图7所示,在设置于先行侧端部的内侧支承体10a中,轴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中的顶点X。并且,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是指,如图6(b)和图7所示,在设置于延迟侧端部的外侧支承体10b中,轴向垂直的高度高向中的顶点Y。
因此,“所述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和所述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是指,所述顶点X和所述顶点Y的间隔中沿输送方向F的最短距离m。
并且,“距离差在±200mm的范围内”是指,以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即顶点X)作为基准,将相对于膜的输送方向F相反的方向定义为正(+)侧,将膜的输送方向F定义为负(-)侧,从顶点X相对于膜的输送方向F向相反方向的200mm的位置至向膜的输送方向F的200mm的位置的范围。
优选同时或者±3秒以内修整所述斜向拉伸膜的先行侧和延迟侧。由此,能够使所述距离差在±200mm的范围内。
在图6(b)中,顶点X和顶点Y中沿输送方向F的最短距离为0mm,内侧支承体10a和外侧支承体10b在输送方向中配置于相同位置。
另一方面,在图7中,顶点X和顶点Y中沿输送方向F的最短距离m小于+200mm,内侧支承体10a和外侧支承体10b在输送方向F中配置于错开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被修整的所述先行侧端部、所述延迟侧端部和所述非修整区域的各宽度(宽度IN、宽度C、宽度OUT)满足下述式(3)或式(4)使修整后的膜端部的稳定性优异,并且提高斜向拉伸膜的生产稳定性。
式(3):15%<(宽度IN/宽度C)×100(%)<40%
式(4):15%<(宽度OUT/宽度C)×100(%)<40%
并且,在本发明中的修整工序中,优选在斜向拉伸膜的温度高于室温的条件下进行修整。也就是直至切割刀与膜接触之前,通过对与切割刀接触的膜的位置进行加热,而能够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斜向拉伸膜的修整,而膜片或切渣难以附着于切割刀。
优选在切断前通过CO2激光照射装置或热发生装置加温来进行所述温度的调节。所述热发生装置只要是能够将输送的树脂膜加热至规定的温度的装置则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红外线加热器或者使加热的一定温度的空气循环,而作为规定的温度。
优选所述修整装置与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拉伸方向对应而具有跟随机构。在所述斜向拉伸拉幅机中,为了得到相对于膜的宽度方向而取向轴具有必要倾斜的斜向拉伸膜,能够任意设定拉伸方向和卷绕方向。因此,也期望本发明的修整装置具有伴随向所述拉伸方向和卷绕方向的输送而动作的机构。
像这样,通过修整装置具有所述追随机构,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斜向拉伸膜两端的切断。特别是像本发明这样,在对应先行侧端部和延迟侧端部的宽度而改变修整张力的情况下,在改变拉伸方向和收卷方向的倾斜角度时,由于不需要取下修整装置以及再重新构筑,因而生产性优异。
作为所述追随机构的具体例,例如,能够列举出包含输送辊8以及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如果固定于能够从13、14的导轨终端位置移动至膜收卷装置4a、4b和4c的板状的上面,或者固定于能够移动的轨道的上面则能够移动的一个单元。也就是说,只要具有能够一起从13、14的导轨的终端位置移动至膜收卷装置4a、4b和4c等的方法,则没有特别限定。
并且,优选所述修整装置具有能够确定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拉伸方向和切割刀的前进方向的角度的位置的机构。通过具有这样的确认机构,而能够更简便地伴随修整装置向拉伸方向的输送而动作。
作为所述确认机构的具体例,是将光源设置于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使从光源射出的光在设置于膜收卷装置4a、4b和4c或者加热区域2等的传感器检出而确认其位置的机构。作为光源为激光等,可以是市贩的类型,并没有被特别限定。
并且,所述修整装置如图2和图3所图示那样,可以设置在输送辊8之间,也可以设置在输送辊8之间的任意位置。
所述输送辊8的数量没有被特别规定,并且,在输送辊的配置途中,可以设置粘贴保护斜向拉伸膜的保护片的工序。并且,在卷绕膜之前,可以设置在膜左右两端部通过压纹圈和支承辊实施加工而在膜端部赋予压纹部(无图示)的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输送辊配置途中,配置能够线上测量的膜厚仪和光学测量机等。并且,可以在输送辊的配置前后或多个输送辊之间,设置用于对斜向拉伸膜进行静电消除的静电消除装置。
对于静电消除装置来说,能够以再次抽出原卷时的带电电位为±2kV以下的方式,通过卷绕时利用静电消除装置或强制带电装置赋予反向电位的构成进行,也能够是通过1~150Hz正负交替变换的静电消除器对强制带电电位进行静电消除的构成。并且,能够代替上述的静电消除器,利用产生离子风的电离器或静电消除棒。在这里,电离器静电消除通过向从压纹加工装置经过输送辊卷绕的膜吹附离子风来进行。离子风利用静电消除器产生。作为静电消除器,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公众所知的类型。
<膜收卷工序>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膜收卷工序(以下,也单独称为“收卷工序”。)是收卷所述修整工序后的斜向拉伸膜的工序,具体地说,是使修整工序后的斜向拉伸膜中的修整的先行侧端部、延迟侧端部和非修整区域各自独立而收卷卷绕的工序。
以下对膜收卷工序中使用的收卷装置进行说明。
(收卷装置)
如图2和图3所示,修整工序中修整的先行侧端部、非修整区域和延迟侧端部的膜分别通过先行侧端部的膜收卷装置4a、非修整区域的膜收卷装置4b和延迟侧端部的膜收卷装置4c各自独立而被收卷。
通过这些收卷装置4a、4b和4c以相对于斜向拉伸拉幅机出口以规定角度收卷膜的方式形成,而能够精细控制膜的收卷位置和角度,而能够得到膜厚、光学值偏差小的斜向拉伸膜。因此,能够有效防止膜的褶皱的产生。
优选膜收卷装置4b为能够卷绕膜的辊。
各膜收卷装置4a和4c可以为能够卷绕膜的辊,也可以仅收卷,并没有特别限定。
在这里,在本发明的收卷工序中,在将修整后的所述先行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作为TIN,将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作为TC,将所述先行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作为宽度IN,以及将非修整区域的膜宽度作为宽度C时,以满足下述式(1)的方式,收卷先行侧端部、延迟侧端部和非修整区域的各膜。
式(1):[TC/宽度C]<[TIN/宽度IN]
并且,在将所述延迟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作为TOUT、所述延迟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作为宽度OUT时,优选以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的方式收卷。
式(2):0.8<[TC/宽度C]/[TOUT/宽度OUT]<[TIN/宽度IN]/[TC/宽度C]<4.0
具体地说,所述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TC在0.01~0.2N/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02~0.15N/mm,特别优选在0.03~0.1N/mm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所述数值能够根据使用的厚度、树脂而进行适当变更。
作为将所述收卷张力TIN、收卷张力TC和收卷张力TOUT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的方法,能够列举出以测定施加于辊的载荷,即测定膜的张力,而使其值处于上述范围内的方式,通过一般的PID控制方式对收卷辊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的方法。作为测定所述载荷的方法,能够列举出将载荷传感器安装于辊的轴承部,来测定施加于辊的载荷,即膜的张力的方法。作为载荷传感器,能够使用拉伸型或压缩型的公众所知的载荷传感器。
拉伸后的斜向拉伸膜被抓持工具松开抓持,而从拉幅机出口排出,在修整膜的两端(两侧)之后,将其分割为修整的先行侧端部、延迟侧端部和非修整区域而各自独立并依次被收卷装置收卷。非修整区域能够被依次卷绕成为卷绕体。
像这样卷绕的膜的非修整区域能够作为斜向拉伸膜在偏光板或有机EL显示装置等的各种产品中使用。
并且,在卷绕之前,为了防止膜彼此间的堵塞,可以与遮蔽膜叠合同时卷绕,也可以在斜向拉伸膜的至少一方,可以优选为一边在双方的端部层压胶带等一边卷绕。作为遮蔽膜,只要是能够保护上述膜类型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膜、基乙烯膜、聚丙烯膜等。
成膜卷绕时的静电消除可以使用切割工序中记载的静电消除方法以及静电消除装置。
<原料膜中使用的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原料膜,没有被特别限定,只要是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膜均可,例如,在将拉伸后的膜在光学用途中使用的情况下,优选相对于所期望的波长具有透明性质的树脂构成的膜。
作为这样的树脂,能够列举出聚碳酸酯类树脂(PC)、聚酯纤维类树脂、具有脂环构造的烯烃聚合物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COP)、聚酯砜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基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纤维素酯类树脂等。
聚碳酸酯类树脂是指,碳酸和乙二醇或二价苯酚的聚酯纤维,具有-O-CO-O-的碳酸酯键的高分子,双酚和碳酸酯的高分子最为实用,可市购于帝人株式会社Panlite、PUREACE,株式会社钟化Elmech,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lupilon等。
当然,由于将具有芴基的单体共聚得到的聚合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189632号公报)显示位相差的逆波长分散,因此这样的聚碳酸酯也能够根据用途随意使用。
作为聚酯纤维类树脂,能够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并且,由于将具有芴基的单体共聚得到的聚合物显示位相差的逆波长分散,因而这样的聚酯纤维也能够根据用途随意使用。
作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例如,能够优选使用使萘二甲酸的低级烷基酯和乙二醇缩聚制造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市售品,能够优选使用Teonex(帝人公司制造)等。
作为环烯烃类树脂,只要是具有环状烯烃(环烯烃)构成的单体单元的树脂则没有特别限定。环烯烃类树脂可以是环烯烃聚合物(COP)或者环烯烃共聚物(COC)的任意一个。环烯烃共聚物是指,环状烯烃和乙烯等的烯烃的共聚物即非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类树脂。
作为上述环状烯烃,存在多环式的环状烯烃和单环式的环状烯烃。作为这样多环式的环状烯烃,能够列举出降冰片烯、甲基降冰片烯、二甲基降冰片烯、乙基降冰片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丁基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二氢二环戊二烯、甲基二环戊二烯、二甲基二环戊二烯、四环十二碳烯、甲基四环十二碳烯、二甲基环十四碳烯、三环戊二烯、四环戊二烯等。并且,作为单环式的环状烯烃,能够列举出环丁烯、环戊烯、环辛烯、环辛二烯、环八烯、环十二烷等。
环烯烃类树脂能够作为市售品入手,例如,日本瑞翁公司制造的“ZEONOR”、JSR公司制造的“ARTON”、宝理塑料公司制造的“TOPAS”,三井化学公司制造的“APEL”等。
其他,作为构成原料膜的树脂,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06-45369号公报记载的树脂组成物或日本特开2016-108544号公报记载的烷氧基肉桂酸酯基聚合体。
在环烯烃树脂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与例如日本特开平9-221577号公报、特开平10-287732号公报中记载的、可以与特定的烃类树脂或公众所知的热可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橡胶聚合体、有机微粒子、无机微粒子等配合,也可以包含特定的波长分散剂、糖酯化合物、抗氧化剂、剥离促进剂、橡胶粒子、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
<原料膜的成膜法>
作为原料膜的成膜方法,存在以下所示的溶液流延成膜法或熔融流延成膜法。以下,对各成膜法进行说明。
(溶液流延成膜法)
在溶液流延成膜法中,进行使树脂和添加剂溶解于溶剂而调制涂料的工序、使涂料在带状或鼓状的金属支承体上流延的工序、使流延的涂料作为流延膜(网)干燥的工序、将金属支承体从网剥离的工序;将网拉伸或者保持其宽度的工序、另外进行使网干燥的工序、卷绕成品膜的工序。
优选流延工序的金属支承体为表面进行镜面加工的类型,优选使用通过不锈钢钢带或铸件对表面进行镀层加工的鼓形部件。金属支承体的表面温度设定为-50℃~溶剂沸腾但不会起泡的温度以下。由于支承体温度高的情况下网的干燥速度能够变快,因而是优选的,然而过于高的话则会存在网起泡、平面性劣化的情况。
作为优选的支承体温度,在0~100℃中适当决定,更优选为5~30℃。或者,在由于冷却使网老化而含有较多残留溶剂的状态下从鼓形部件剥离也是优选的方法。虽然没有特别限制控制金属支承体的温度的方法,但是存在吹附温风或冷风的方法或使温水与金属支承体的内侧接触的方法。由于使用温水能够高效地进行热传导,而金属支承体的温度到达一定的时间缩短,因而是优选的。
在使用温风的情况下,考虑到溶剂的蒸发潜热导致网的温度降低,存在使用溶剂沸点以上的温风,并且使用比防止起泡目的温度高的风的情况。
特别是,优选改变流延至剥离间支承体的温度和干燥风的温度来进行更高效的干燥。
成膜的树脂膜为了表现出良好的平面性,优选为将金属支承体从网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在所期望的范围。在这里,残留溶剂量通过下述式定义。
残留溶剂量(质量%或%)={(M-N)/N}×100
需要说明的是,M为网或膜在制造中或制造后的任意时点采取的样本的质量(g),N为使M在115℃下加热一小时之后的质量(g)。
在膜干燥工序中,采用一般的辊干燥方式(使网交互通过上下配置的多个辊干燥的方式)或通过拉幅法输送网来干燥的方式。
(熔融流延成膜法)
熔融流延成膜法是将含有树脂和增塑剂等的添加剂的树脂组成物加热熔融至表现出流动性的温度,之后,使具有流动性的熔融物流延来形成膜的方法。通过熔融流延形成的方法能够分类为熔融挤出(成形)法、冲压成形法、膨胀法、射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拉伸成形法等。在这之中,能够得到机械强度和表面精度等优异的膜的熔融压出法是优选的。并且,在熔融压出法中使用的多个原材料通常优选预先混炼并颗粒化。
颗粒化可以通过公众所知的方法进行。例如,能够通过加料机向挤出机提供干燥树脂或增塑剂、其他的他添加剂,通过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的挤出机进行混炼,从模挤出为股状,进行水冷或风冷并进行切割来颗粒化。
添加剂可以在提供给挤出机之前与树脂混合,也可以分别通过个别加料机向挤出机提供添加剂和树脂。并且,为了将粒子和抗氧化剂等少量的添加剂混合均匀,优选事前与树脂混合。
优选挤出机能够抑制剪切力,以树脂不会劣化(分子量低下、着色、产生胶滞体等)的方式实现颗粒化并尽量在低温下加工。例如,在双螺杆挤出机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深槽型的旋钮,使其向同方向旋转。从混炼的均匀性来看,优选为咬合型。
使用以上方法得到的颗粒进行成膜。当然,也能够不进行颗粒化,通过加料机将原材料的粉末维持原状地向挤出机提供,而直接进行膜的成膜。
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型的挤出机,以挤出时的熔融温度为200~300℃的程度挤出上述颗粒,通过叶盘型的过滤器等将异物除去之后,从T模流延为膜状,通过冷却辊和弹性接触辊将膜夹紧,使其在冷却辊上固化。
在从供料斗向挤出机导入上述颗粒时,优选在真空下或减压下或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来防止氧化分解等。
对于挤出流量来说,优选导入齿轮泵等来稳定地进行。并且,对于异物的除去中使用的过滤器来说,优选使用不锈钢纤维烧结过滤器。由于不锈钢纤维烧结过滤器是在使不锈钢纤维体作出复杂交织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压缩并使接触部位烧结一体化的过滤器,因此能够通过纤维的粗度和压缩量改变密度,而调整过滤精度。
增塑剂或粒子等的添加剂可以预先与树脂混合,也可以挤出机的中途混入。为了均匀添加,优选使用静态混合器等的混合装置。
优选通过冷却辊和弹性接触辊将膜夹紧时,接触辊侧的膜温度为膜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Tg+110℃以下。在这样的目的中使用的具有弹性体表面的辊能够使用公众所知的辊。
弹性接触辊也称为夹压旋转体。作为弹性接触辊能够使用市售的类型。
优选从冷却辊剥离膜时,能够控制张力而防止膜的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各成膜法成膜的原料膜可以为单层或两层以上的层压膜。层压膜能够通过共挤出成型法、共流延成形法、膜层压法、涂布法等公众所知的方法得到。在这之中,优选共挤出成型法、共流延成形法。
<原料膜的规格>
本发明的拉伸前原料膜的厚度优选为在10~200μm,更优选为在20~100μm的范围内。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向后述的拉伸区域提供的原料膜的流动方向(输送方向)的厚度不均σm来说,从使后述的斜向拉伸拉幅机入口处的膜的收卷张力保持一定、使取向角和阻滞的光学特性稳定的观点来看,为小于0.30μm,优选为小于0.25μm,更优选为小于0.20μm。如果原料膜的流动方向的厚度不均σm为0.30μm以上的话,则存在斜向拉伸膜的阻滞和取向角的光学特性的偏差变大的情况。
并且,作为原料膜,可以提供具有宽度方向的厚度梯度的膜。对于原料膜的厚度梯度来说,为了使后续工序的拉伸完成的位置处的膜厚最均匀,能够通过实验性地拉伸各种厚度梯度的膜,根据经验求出。原料膜的厚度梯度例如能够以厚度中厚侧端部的厚度比厚度中薄侧端部厚0.5~3%程度的方式进行调整。
原料膜的宽度没有被特别限定,能够在600~2500mm,优选为在800~2000mm的范围内。
原料膜的斜向拉伸时的拉伸温度下的优选弹性模量用杨氏模量表示,为0.01MPa以上5000MPa以下,更优选为0.1MPa以上500MPa以下。如果弹性模量过低,拉伸时、拉伸后的收缩率变低,则褶皱难以消除。并且,如果弹性模量过高,则拉伸时施加的张力变大,则保持膜的两侧缘部分的强度需要变高,则相对于后续工序的拉幅机的负荷变大。
作为原料膜,可以使用无取向的类型,也可以预先提供在纵向或横向具有取向的膜。并且,根据需要而原料膜的取向的宽度方向的分布为弓形,也就是可以弯曲。简而言之,能够以后续工序的拉伸完成位置处的膜的取向成为所期望的取向的方式调整原料膜的取向状态。
<斜向拉伸膜的规格>
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斜向拉伸膜(即非修整区域的膜)从厚度能够与设备的轻量化和柔性化对应的观点来看优选为25μm以下,更优选为1~20μm的范围内。
并且,虽然本发明的斜向拉伸膜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在1500~3000mm,优选在1700~2400mm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斜向拉伸膜的NZ系数小于1.3,从能够提高视野角的效果的点来看是优选的。
在本申请中,“NZ系数”是指,在将位相差膜的面内的最大(慢轴方向)的折光率、位相差膜面内将与慢轴呈直角的方向(超前相位轴方向)的折光率以及厚度方向的位相差膜的折光率分别作为nx、ny、nz时,通过NZ系数=(nx-nz)/(nx-ny)定义的值。即,为Ro和Rt的比(Rt/Ro+0.5)的值。
作为将NZ系数调制为上述范围内的手段,能够列举出加入添加材,或者改变材料的配合比,改变膜的成膜方法(流延方法、拉伸温度、倍率、成膜速度等)等的手段。
并且,在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斜向拉伸膜中,优选取向角θ相对于卷绕方向,例如在大于0°小于90°的范围内倾斜,在宽度至少为1300mm的情况下,宽度方向的、面内阻滞Ro的偏差在3nm以下,取向角θ的偏差小于0.6°。
即,在斜向拉伸膜中,面内阻滞Ro的偏差在宽度方向至少为1300mm的情况下,为3nm以下,优选为1nm以下。通过使面内阻滞Ro的偏差在上述范围,在使斜向拉伸膜与偏光层贴合而作为圆偏光板,将其适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时,能够抑制全黑显示时的外部光反射光的漏出导致的颜色不均。并且,在将斜向拉伸膜例如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用的位相差膜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成为显示品质良好的类型。
并且,在所述斜向拉伸膜中,取向角θ的偏差在宽度方向至少为1300mm的情况下,小于0.6°,优选为小于0.4°。如果使取向角θ的偏差为0.6°以上的长尺状的斜向拉伸膜与偏光层贴合而作为圆偏光板,将其安装于有机EL显示装置等的画像显示装置的话,则存在产生漏光,而使明暗对比度下降的情况。
并且,所述斜向拉伸膜的面内阻滞Ro根据使用的显示装置的设计来选择最适当的值。需要说明的是,所述Ro是面内慢轴方向的折光率nx和在面内与所述慢轴正交方向的折光率ny的差与膜的平均厚度d相乘的值(Ro=(nx-ny)×d)。
<偏光板>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偏光板50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偏光板50将偏光板保护膜51、偏光层(也单称为“偏光子”。)52、位相差膜53以该顺序层叠构成。偏光板保护膜51例如通过纤维素酯膜构成,也可以通过其他透明的树脂膜(例如环烯烃类树脂)构成。并且,偏光板保护膜51也可以通过补偿视野角扩大等的光学特性的光学补偿膜构成。
作为偏光层52,能够使用将涂布了碘或二色性染料的聚乙烯醇拉伸得到的薄膜。偏光层的层厚为5~40μm,优选为5~30μm,特别优选为5~20μm。
位相差膜53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斜向拉伸膜构成。位相差膜53的慢轴在膜面内,相对于矩形的膜的外形的一边(例如边53a)倾斜10~8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边53a是与长尺状的斜向拉伸膜的宽度方向对应的边。在膜面内相对于边53a的慢轴的倾斜角的期望范围为30~60°,更期望为45°。并且,位相差膜53的慢轴和偏光层52的吸收轴(或者透射轴)构成的角度例如为10~80°,期望为15~75°,更期望为30~60°,进一步期望为45°。
在与位相差膜53的偏光层52相反的面上,可以配合用途适当地设置其他的层(例如固化涂层、低折光率层、反射防止层、液晶(正C型板)。并且,在位相差膜53的偏光层52侧的面可以设置易粘合层。
本实施方式的偏光板50可以是以长尺状的偏光板保护膜51、长尺状的偏光层52、长尺状的位相差膜53(长尺状的斜向拉伸膜)的顺序层叠的长尺状的偏光板,也可以是将长尺状的偏光板50沿着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切断的薄片状的偏光板。
偏光板50能够通过一般的方法制作。例如,能够通过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UV粘合剂)粘合偏光层52和位相差膜53,来制作偏光板50。并且,碱皂化处理的位相差膜53可以使用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水胶)而贴合于将聚乙烯醇系膜在碘溶液中浸渍拉伸制作的偏光层52的一方的面。并且,对于偏光层52和偏光板保护膜51的粘合来说,能够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或水胶。
(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组成)
作为偏光板用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组成物,已知利用光自由基聚合的光自由基聚合性组成物,利用光阳离子聚合的光阳离子聚合性组成物,以及合用光自由基聚合和光阳离子聚合的混合型组成物。
作为光自由基聚合性组成物,已知特开2008-009329号公报所记载的以特定比例包含含有羟基或羧基等的极性基团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以及不含有极性基团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组成物等。特别是,优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是具有能够自由基聚合的乙烯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具有能够自由基聚合的乙烯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优选例子中,包含具有(间)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在具有(间)丙烯酰基的化合物的例中,包含N置换(间)丙烯酰胺类化合物、(间)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等。(间)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或者甲酰胺的意思。
并且,作为光阳离子聚合性组成物,能够列举出日本特开2011-028234号公报所公开那样的,含有(α)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β)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对于波长大于(γ)380nm的光表现出最大吸收的光敏剂、以及(δ)萘系光敏剂的各成分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组成物。但是,也可以使用此以外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
(1)预处理工序
预处理工序是在位相差膜和偏光板保护膜(在这里统称为“保护膜”)中与偏光层粘合的面进行易粘合处理的工序。作为易粘合处理,能够列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等。
(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工序)
作为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工序,在偏光层和保护膜的至少一方的粘合面涂布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在偏光层或保护膜的表面直接涂布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情况下,该涂布方法没有特殊限制。例如,能够利用刮刀、线棒、模具涂布机、逗号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各种湿式涂布方式。并且,将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涂布(流延)于偏光层和保护膜之间后,也能够利用辊等加压使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均匀涂抹的方法。
(2)贴合工序
通过上述的方法涂布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之后,利用贴合工序进行处理。在该贴合工序中,例如,在之前的涂布工序中在偏光层的表面涂布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情况下,在该处叠合保护膜。并且,在保护膜的表面涂布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情况下,在该处叠合偏光层。并且,在使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流延于偏光层和保护膜之间的情况下,在该状态下叠合偏光层和保护膜。并且,通常在该状态下,利用加压辊等从两面的保护膜侧夹持加压。加压辊的材质能够使用金属或橡胶等。配置于两面的加压辊可以是相同材质,也可以是不同材质。
(3)固化工序
在固化工序中,向未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照射紫外线,使包含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例如环氧化合物或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或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例如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等)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层固化,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使叠合的偏光层和保护膜粘合。在偏光层的两面贴合保护膜的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使保护膜叠合于偏光层两面的状态下,照射紫外线,使两面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同时固化是有利的。
对于紫外线的照射条件来说,只要是能够使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固化的条件,则能够采用任意合适的条件。紫外线的照射量优选为累积光量50~1500mJ/cm2的范围,更优选为100~500mJ/cm2的范围。
在连续生产线上进行偏光板的制造工序的情况下,虽然生产线速度根据粘合剂的固化时间改变,然而优选为1~500m/min的范围,更优选为5~300m/min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0~100m/min的范围。如果生产线速度在1m/min以上,则能够确保生产性,或者能够抑制保护膜的损坏,而能够制作耐久性优异的偏光板。并且,如果生产线速度在500m/min以下,则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充分,具备目标硬度,而能够形成粘合性优异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层。
<有机EL显示装置>
图9是分解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例即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有机EL显示装置100通过在作为显示单元的有机EL元件101上经由粘合层201形成偏光板301而构成。有机EL元件101为在使用玻璃或聚酰亚胺等的基板111上依次具有金属电极112、发光层113、透明电极(ITO等)114、密封层115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电极112可以通过反射电极和透明电极构成。
偏光板301从有机EL元件101侧依次层叠λ/4位相差膜311、粘合层312、偏光层313、粘合层314、保护膜315而构成,偏光层313被λ/4位相差膜311和保护膜315夹持。通过以偏光层313的透射轴(或者吸收轴)与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斜向拉伸膜构成的λ/4位相差膜311的慢轴的夹角为约45°(或者135°)的方式使两者贴合来构成偏光板301(圆偏光板)。需要说明的是,偏光板301的保护膜315、偏光层313、λ/4位相差膜311分别与图8的偏光板50的偏光板保护膜51、偏光层52、位相差膜53对应。
优选在上述的保护膜315层叠固化层。固化层具有不仅能够防止有机EL显示装置的表面划痕,也能够防止偏光板301的翘曲的效果。另外,固化层上可以具有反射防止层。上述有机EL元件101自身的厚度为1μm程度。
在上述的结构中,如果在金属电极112和透明电极114施加电压的话,则相对于发光层113,从金属电极112和透明电极114中成为阴极的电极注入电子,从成为阳极的电极注入空穴,通过两者在发光层113复合,而产生与发光层113的发光特性对应的可见光的发光。在发光层113产生的光直接或通过金属电极112反射之后,经由透明电极114和偏光板301向外部射出。
一般来说,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透明基板上依次层叠金属电极和发光层和透明电极而形成发光体即元件(有机EL元件)。在这里,发光层是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例如已知三苯胺衍生物等构成的空穴注入层和蒽等荧光性的有机固体构成的发光层的层叠体或这样的发光层和苝衍生物等构成的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或这些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等多种组合的结构。
有机EL显示装置利用通过向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施加电压,向发光层注入空穴和电子,通过这些空穴和电子的复合产生的能量激发荧光物质,被激发的荧光物质再回到基态时放射出光的原理而发光。中间复合的机制与一般的二极管同样,从此情况而能够预想到,电流和发光强度相对于施加电压而伴随整流性表现出强非线性性。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为了获取发光层的发光,至少一方的电极必须是透明的,通常使氧化铟锡(ITO)等的透明导电体形成的透明电极作为阳极使用。另一方面,在使电子注入变得容易而提高发光效率的情况下,在阴极使用功函数小的物质是重要的,通常使用Mg-Ag、Al-Li等的金属电极。
在这样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发光层由厚度为10nm程度的极薄膜形成。因此,发光层也与透明电极同样,使光几乎完全透射。其结果为,由于非发光时从透明基板的表面入射、透射透明电极和发光层而在金属电极反射的光再次向透明基板的表面侧射出,因而从外部目视确认时,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看起来像镜面一样。
本实施方式的圆偏光板适用于这样的,特别是外部光反射存在问题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即,在有机EL元件101的非发光时,通过室内照明等从有机EL元件101的外部入射的外部光被偏光板301的偏光层313吸收一半,剩余一半作为线偏振光透射,入射至λ/4位相差膜311。由于入射至λ/4位相差膜311的光与偏光层313的透射轴和λ/4位相差膜311的慢轴以45°(或者135°)交差,因而通过透射λ/4位相差膜311而变换为圆偏振光。
从λ/4位相差膜311射出的圆偏振光在有机EL元件101的金属电极112进行镜面反射时,相位倒转180度,作为反向旋转的圆偏振光反射。由于该反射光通过入射至λ/4位相差膜311,而变换为与偏光层313的透射轴垂直(与吸收轴平行)的线偏振光,因而全部被偏光层313吸收,不存在射出至外部的情况。也就是说,能够利用偏光板301,来降低有机EL元件101的外部光反射。
<液晶显示装置>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其他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在液晶单元401的一方的面侧配置偏光板402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400。
液晶单元401是利用一对基板夹持液晶层的显示单元。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液晶单元401在偏光板402的相反侧,设置了与偏光板402在正交偏振状态下配置的其他偏光板、照明液晶单元401的背光,在图10中,省略它们的图示。
并且,液晶显示装置400可以相对于偏光板402在液晶单元401相反侧具有前窗403。前窗403成为液晶显示装置400的外罩,例如由玻璃盖片构成。在前窗403和偏光板402之间,填充例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构成的充填材404。在没有充填材404的情况下,由于前窗403和偏光板402之间形成空气层,因而存在前窗403和偏光板402与空气层的界面反射导致的显示图像的可视性降低的情况。但是,由于通过上述的充填材404,而前窗403和偏光板402之间不会形成空气层,因而能够回避上述界面的光的反射导致的显示图像的可视性降低。
偏光板402具有使规定的线偏振光透射的偏光层411。在偏光层411一方的面侧(液晶单元401的相反侧),经由粘合层412,以λ/4位相差膜413、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构成的固化层414的顺序层叠。并且,在偏光层411的另一方的面侧(液晶单元401侧),经由粘合层415与保护膜416贴合。
偏光层411例如是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聚乙烯醇膜,通过高倍率拉伸得到的偏光层。偏光层411经过碱处理(也称为皂化处理)之后,λ/4位相差膜413经由粘合层412贴合于一方的面侧,保护膜416经由粘合层415贴合于另一方的面侧。需要说明的是,偏光板402的保护膜416、偏光层411、λ/4位相差膜413分别与图8的偏光板50的偏光板保护膜51、偏光层52、位相差膜53对应。粘合层412、415例如是聚乙烯醇粘合剂(PVA粘合剂,水胶)构成的层,也可以是紫外线固化型的粘合剂(UV粘合剂)构成的层。
λ/4位相差膜413是相对于透射光赋予波长的1/4程度的面内位相差的层,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斜向拉伸膜构成。并且,λ/4位相差膜413的慢轴和偏光层411的吸收轴的夹角角度(交差角)例如为30~60°,更期望为45°。由此,从偏光层411射出的线偏振光通过λ/4位相差膜413变换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
固化层414(也称为固化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例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构成。
保护膜416例如由纤维素类树脂(纤维素类聚合物)、丙烯酸树脂、环状聚烯烃(COP)、聚碳酸酯(PC)构成的树脂膜构成。保护膜416虽然可以单独作为保护偏光层411的内面侧的膜而设置,也可以作为兼有所期望的光学补偿功能的位相差膜的光学膜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对于相对于液晶单元401(液晶单元)而配置在偏光板402的相反侧的其他偏光板来说,通过两个光学膜夹持偏光层的表面构成,作为上述的偏光层和光学膜,能够使用与偏光板402的偏光层411和保护膜416同样的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λ/4位相差膜413的粘合层412侧设置用于使λ/4位相差膜413的粘合性提高的易粘合层。易粘合层通过在λ/4位相差膜413的粘合层412侧进行易粘合处理而形成。作为易粘合处理,存在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处理、火焰处理、火焰硅烷处理、辉光处理、臭氧处理、底涂剂涂布处理等,实施其中的至少一种即可。在这些易粘合处理中,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作为易粘合处理是优选的。
像这样,在偏光板402相对于液晶单元401位于目视确认侧,偏光板402的λ/4位相差膜413在相对于偏光层411位于液晶单元401的相反侧的液晶显示装置400的结构中,从液晶单元401射出而透过目视确认侧的偏光层411的线偏振光在λ/4位相差膜413变换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因此,在观察者带着偏光太阳镜观察液晶显示装置400的显示图像的情况下,无论偏光层411的透射轴和偏光太阳镜的透射轴为何种角度,均能够使与偏光太阳镜的透射轴平行的光的成分导入观察者的眼中而使其能够观察显示图像。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操作在室温(25℃)进行。并且,只要没有特殊说明,“%”和“部”分别表示“质量%”和“质量份”。
[斜向拉伸膜1的制造]
<原料膜B1的制作>
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熔融流延成膜法)制造作为原料膜B1的脂环式烯烃聚合物类树脂膜(COP膜)。
在氮气氛围下,在脱水的环己烷500质量份中,将1-己烯1.2质量份、二丁醚0.15质量份、三异丁基铝0.30质量份在室温下投入反应器混合之后,一边保持在45℃,一边使三环[4.3.0.12,5]癸烷-3,7-二烯(双环戊二烯,以下大致记为DCP)20质量份、1,4-甲烷-1,4,4a,9a-四氢芴(以下大致记为MTF)140质量份以及8-甲基-四环[4.4.0.12,5.17,10]-十二烷-3-烯(以下大致记为MTD)40质量份构成的降冰片烯系单体混合物和六氯化钨(0.7%甲苯溶液)40质量份两小时连续添加聚合。向聚合溶液添加丁基缩水甘油醚1.06质量份和异丙醇0.52质量份之后聚合催化剂灭活而使聚合反应停止。
接下来,向得到的含有开环聚合体的反应溶液100质量份添加环己烷270质量份,进一步作加氢催化剂添加镍-铝催化剂(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制造)5质量份,利用氢加压至5MPa而一边搅拌一边加温至温度200℃之后,使其反应四小时,而得到含有20%的DCP/MTF/MTD开环聚合体氢化聚合物的反应溶液。
通过过滤除去加氢催化剂之后,分别使柔性聚合物(株式会社可乐丽制造;Septon2002)和抗氧化剂(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造;Irganox1010)添加溶解至所得的溶液(均为每聚合体100质量份对应0.1质量份)。接下来,使用圆筒型浓缩干燥器(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造)从溶液除去溶剂即环己烷和其他的挥发性成分,将氢化聚合物以熔融状态从挤出机呈股状挤出,冷却后颗粒化并收卷。从聚合后的溶液中的残留降冰片烯类组成(气相色谱法)计算聚合体中的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共聚合比率时,DCP/MTF/MTD=10/70/20几乎与结构成分相等。该开环聚合体氢添加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31,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2.5,氢添加率为99.9%,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34℃。
使用使空气流通的热风干燥器将得到的开环聚合体氢添加物的颗粒在70℃干燥两小时来除去水分。接下来,使用具有衣架型T模的短轴挤出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制:旋钮径90mm,T模模唇部部的材质为碳化钨,与熔融树脂剥离的强度44N)将所述颗粒熔融挤出成型,作为原料膜B1得到厚度为50μm、残留溶剂量为10ppm的脂环式烯烃聚合物类树脂膜(COP膜)。
<斜向拉伸工序>
使用本发明的斜向拉伸装置通过以下所述的方法将上述工序中得到的原料膜B1拉伸,得到斜向拉伸膜1。
首先,使膜的抽出方向和卷绕方向的夹角角度(转动角)为47°。接下来,用第一夹子(轨道的内周侧)和第二夹子(轨道的外周侧)抓持从膜抽出装置送出的原料膜B1的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抓持原料膜时,利用闭合器动作使第一、第二夹子的夹杆抓持原料膜。并且,夹子抓持时,以同时用第一、第二夹子同时地抓持原料膜的两端,并且相对于膜的横向平行的轴,使连接两端抓持位置的线平行的方式抓持。
接下来,利用使通过上述第一、第二夹子抓持的未拉伸的原料膜通过加热区域内的预热区域、拉伸区域和热固定区域进行加热,在宽度方向进行拉伸,而得到斜向拉伸膜。需要说明的是,加热以及拉伸时的膜输送速度为15m/分,拉伸温度与厚度对应,在Tg+10~Tg+30℃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实施。
并且,使拉伸前后的膜的拉伸倍率为两倍,拉伸后的膜的厚度为25μm,宽度为1530mm。所述拉伸后的膜的厚度是指以膜宽度方向每20mm间隔测定的平均膜厚。
并且,拉伸后膜的以膜宽度方向每50mm间隔测定的平均取向角为45°。
<修整工序>
将通过所述斜向拉伸工序得到的斜向拉伸膜1送至修整装置,来修整该斜向拉伸膜1的两端。
作为修整装置,使用所述的图5所示的装置,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的圆形刀片,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以根据斜向拉伸膜的输送而被动旋转的方式旋转自由地被轴支承,支承体10通过驱动电机以与斜向拉伸膜的输送速度一致的方式根据斜向拉伸膜的输送而旋转驱动。作为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的材料为超级钢,直径为100mm。
并且,支承体(支持辊)10沿着膜的宽度方向构成长尺状,作为支承体10的材料为金属制。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使用的支承体不实施镜面加工或磨砂加工。
并且,在使膜和支承体的接触宽度作为接触宽度A时,A/(宽度IN+宽度C+宽度OUT)×100(%)的值如下述表I所示那样设置。
使用这样的修整装置,将膜的先行侧端部、非修整区域和延迟侧端部的各宽度(宽度IN,宽度c,宽度OUT)和斜向拉伸膜1的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和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修整为下述表I所示那样。
<膜收卷工序>
通过膜收卷装置分别收卷所述修整工序中修整的斜向拉伸膜的先行侧端部、非修整区域和延迟侧端部。
在这里,以使斜向拉伸膜的先行侧端部、非修整区域和延迟侧端部的各收卷张力(TIN,Tc,TOUT)如下述表I所示的方式控制施加于辊的载荷而收卷膜。
[斜向拉伸膜2~15和19~21的制造]
在所述斜向拉伸膜1的制造中,除了变更以下点之外同样地进行。
在斜向拉伸工序中,以拉伸后的斜向拉伸膜的厚度、膜的宽度如下述表I所示的方式进行拉伸。需要说明的是,在斜向拉伸膜2、20和21的制造中,使用以使原料膜B1的厚度分别为30μm、90μm、24μm(即,斜向拉伸膜厚度的两倍的厚度)的方式制作的类型。
在修整工序中,膜的先行侧端部、非修整区域和延迟侧端部的各宽度(宽度IN,宽度c,宽度OUT)和斜向拉伸膜的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和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修整为下述表I所示那样。
在膜收卷工序中,以斜向拉伸膜的先行侧端部、非修整区域和延迟侧端部的各收卷张力(TIN,Tc,TOUT)如下述表I所示的方式收卷膜。
[斜向拉伸膜16和18的制造]
在所述斜向拉伸膜2~15和19~21的制造中,除了变更以下的点以外同样地进行。
作为修整装置的支承体(支持辊),使用金属制并镜面加工的辊(下述表I中,表述为“支承体A”。),并且,在使膜和支承体的接触宽度为接触宽度A时,以A/(宽度IN+宽度C+宽度OUT)×100(%)的值如下述表I所示的方式设定。
[斜向拉伸膜17的制造]
在所述斜向拉伸膜2~15和19~21的制造中,除了变更以下的点以外同样地进行。
修整装置的支承体(支持辊)使用金属制并磨砂加工的辊(下述表I中,表述为“支承体B”。),并且,在使膜和支承体的接触宽度为接触宽度A时,以A/(宽度IN+宽度C+宽度OUT)×100(%)的值为下述表I所示的方式设定。
[斜向拉伸膜22的制造]
在所述斜向拉伸膜2~15和19~21的制造中,除了变更以下的点之外同样地进行。
将先行侧切割刀9a和延迟侧切割刀9b的修整方法变更为使用CO2激光照射装置(波长10.6μm,激光出力30W)而切断膜的方法。
[斜向拉伸膜23的制造]
在所述斜向拉伸膜13的制造中,除了使用以下的原料膜B2以外同样地进行。
<原料膜B2的制作>
(环烯烃树脂)
作为环烯烃树脂,使用以下这样合成的氯烯烃树脂COP1。
(环烯烃树脂COP1的合成)
将50g上述结构式所示的8-甲氧羰基-8-甲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碳烯、2.3g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的1-己烯和100g甲苯放入用氮气置换的反应容器中,加热到80℃。向该混合物加入三乙基铝(0.6mol/L)的甲苯溶液0.09ml,甲醇变性WCl6的甲苯溶液(0.025mol/L)0.29ml,使其以80℃反应三小时而得到聚合体。
接下来,将得到的开环共聚物溶液加入至高压釜,进一步加入100g甲苯。相对于单体装料量添加2500ppm氢化催化剂即RuHCl(CO)[P(C6H5)]3,在使氢气压为9~10MPa、160~165℃的条件下进行三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使多余的甲醇溶液沉淀得到氢添加剂。得到的开环聚合体的氢添加剂即环烯烃树脂CO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67℃、重量平均分子量(Mw)=13.5×104、分子量分布(Mw/Mn)=3.06。
(微粒子分散液的调制)
将12质量份的微粒子(AEROSILR972V,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和88质量份的乙醇在溶解器中搅拌混合五十分钟之后,在MantonGaulin均质机中分散,调制成微粒子分散液。
接下来,向在溶解槽中搅拌的二氯甲烷(100质量份)缓慢添加100质量份的微粒子分散液。另外,以二次粒子的粒径为规定大小的方式在磨碎机中进行分散。将其用日本精线株式会社制造的FINE MET NF过滤,调制微粒子添加液。
(主涂料的调制)
对下述成分的主涂料进行调制。首先向加压溶解槽添加二氯甲烷和乙醇。在加入了二氯甲烷的加压溶解槽内,一边搅拌一边投入环烯烃树脂COP1、微粒子添加液。对其进行加热,一边搅拌一边使树脂溶解,使用安积滤纸株式会社制造的安积滤纸No.244进行过滤,对主涂料进行调制。
〈主涂料的成分〉
(原料膜B2的成膜)
使用上述涂料,通过溶液流延成膜法,制成膜厚为50μm的原料膜B2。也就是说,涂料从流延模流延至以80m/min的速度驱动的SUS316制的厚度2mm的支承体上,在支承体上使涂料干燥而形成流延膜之后,将通过支承体的移动而输送的上述流延膜从支承体剥离而得到原料膜B2。
表1
[圆偏振光板1~23的制作]
在所述斜向拉伸膜1~23的制造中,使用膜收卷工序中收卷的膜的非修整区域,如以下这样分别制作圆偏振光板1~23。
将厚度120μm的聚乙烯醇膜单轴拉伸(温度110℃、拉伸倍率为五倍),在碘0.075g、碘化钾5g、水100g构成的水溶液中浸渍60秒,接下来浸渍于碘化钾6g、硼酸7.5g、水100g构成的68℃的水溶液。将浸渍后的膜水洗、干燥而得到偏光层。
接下来,以聚乙烯醇5%水溶液为黏合剂,将制作的斜向拉伸膜1贴合于上述偏光层的一面。此时,以偏光层的透射轴与斜向拉伸膜1的慢轴成45°的方式进行贴合。而且,使经过了碱皂化处理的柯尼卡美能达粘性膜KC4UAH(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同样地贴合于偏光层的另一方的面而制作圆偏振光板1。在圆偏振光板2~23中,也使用各斜向拉伸膜2~22而同样地制作。
[有机EL显示装置1~23的制作]
通过溅射法在玻璃基板上对厚度80nm的铬构成的反射电极进行成膜。接下来,通过溅射法在反射电极上以40nm的厚度对ITO(氧化铟锡)进行成膜作为阳极。接下来,通过溅射法在阳极上以80nm的厚度对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进行成膜作为空穴输送层。之后,使用荫罩,在空穴输送层上以100nm的膜厚形成RGB不同的发光层。
另外,通过真空沉积法在发光层上对钙以4nm的厚度进行成膜使其作为电子能够高效注入的功函数低的第一阴极。之后,在第一阴极上对铝以2nm的厚度进行成膜使其作为第二阴极。在这里,在作为第二阴极使用的铝通过溅射法对在其之上形成的透明电极进行成膜时,具有防止第一阴极的钙化学变质的作用。这样,得到了有机发光层。
接下来,通过溅射法在阴极上以80nm的厚度对透明导电膜进行成膜。在这里,使用ITO作为透明导电膜。另外,通过使用CVD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透明导电膜上以200nm对氮化硅进行成膜而成为绝缘膜。由此制作出有机EL元件。上述制作的有机EL元件的大小为1296mm×784mm。
通过黏合剂将上述那样制作的圆偏振光板1~23以每100m的间隔多片、斜向拉伸膜的面与有机EL元件的绝缘膜的面相对的方式固定于上述制作的有机EL元件的绝缘膜上。由此,制作有机EL显示装置1~23。
[评价]
<断裂频率>
根据下述的基准对连续从所述原料膜的抽出工序至所述膜收卷工序加工100000m时的、膜的断裂频率进行评价。认为等级2~4是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基准)
等级1:连续100000m中断裂频率为10次以上
等级2:连续100000m中断裂频率为4次以上~低于10次
等级3:连续100000m中断裂频率为1~3次
等级4:连续100000m中断裂频率为0次
<颜色>
在上述制作的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基于以下的基准,对全黑显示时的颜色进行评价。认为等级2~4是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基准)
等级1:10片中能够看到6片以上屏幕上的颜色略有不同或10片中能够看到1片以上屏幕上的颜色显著不同。
等级2:10片中能够看到3~5片屏幕上的颜色略有不同。
等级3:10片中能够看到1~2片屏幕上的颜色略有不同。
等级4:10片中都无法看到屏幕上的颜色差异。
表2
如上述结果所示,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斜向拉伸膜的膜的断裂频率与比较例的情况相比非常少,能够有效防止修整工序后的断裂,能够生产性高而稳定地进行生产。并且,可知在使用这样的斜向拉伸膜制作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品质也为良好。

Claims (8)

1.一种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包含:斜向拉伸工序,其一边利用一对抓持工具抓持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一边使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先行,使另一方的抓持工具相对延迟来输送所述膜,从而将所述膜相对于宽度方向向斜向拉伸;修整工序,其对通过所述拉伸工序拉伸所述膜的斜向拉伸膜的端部进行修整;膜收卷工序,其对先行侧的经过了修整的所述斜向拉伸膜的端部即先行侧端部、延迟侧的经过了修整的所述斜向拉伸膜的端部即延迟侧端部、以及所述斜向拉伸膜的非修整区域进行收卷;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先行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为TIN、非修整区域的收卷张力为TC、以所述先行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为宽度IN、非修整区域的膜宽度为宽度C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式(1),
式(1):[TC/宽度C]<[TIN/宽度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延迟侧端部的收卷张力为TOUT、以所述延迟侧端部的膜端部宽度为宽度OUT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式(2),
式(2):0.8<[TC/宽度C]/[TOUT/宽度OUT]<[TIN/宽度IN]/[TC/宽度C]<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修整工序中,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所述先行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与所述延迟侧端部的修整开始位置的距离差在±200m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修整工序中,在±3秒以内对所述斜向拉伸膜的所述先行侧端部和所述延迟侧端部进行修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修整工序中,被修整的所述先行侧端部、所述延迟侧端部和所述非修整区域的各宽度满足以下式(3)或式(4),
式(3):15%<(宽度IN/宽度C)×100(%)<40%;
式(4):15%<(宽度OUT/宽度C)×100(%)<4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修整工序中,在以所述斜向拉伸膜与对该斜向拉伸膜进行支承的支承体的接触宽度为接触宽度A时,满足以下式(5),
式(5):0%<A/(宽度IN+宽度C+宽度OUT)×100(%)<1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向拉伸膜的厚度为25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向拉伸膜的NZ系数小于1.3。
CN202210020483.6A 2021-01-12 2022-01-10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764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2666A JP2022107944A (ja) 2021-01-12 2021-01-12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21-002666 2021-0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4161A CN114764161A (zh) 2022-07-19
CN114764161B true CN114764161B (zh) 2023-12-22

Family

ID=8236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0483.6A Active CN114764161B (zh) 2021-01-12 2022-01-10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07944A (zh)
KR (1) KR20220102122A (zh)
CN (1) CN114764161B (zh)
TW (1) TWI80407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31208A (ja) * 2010-12-24 2012-07-12 Nippon Zeon Co Ltd フィルム耳の切取回収装置、長尺の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ィルム耳の巻回体の製造方法
JP2014097561A (ja) * 2012-11-16 2014-05-29 Nippon Shokubai Co Ltd フィルム端部の処理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768729A (zh) * 2012-11-06 2015-07-0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长条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CN107428070A (zh) * 2015-03-20 2017-12-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912449D0 (en) * 2009-07-17 2009-08-26 Rasmussen O B Method of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f a laminate comprising an oriented and fine-waved film, and resultant products
WO2013118187A1 (ja) 2012-02-09 2013-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979216B2 (ja) 2012-02-21 2016-08-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126456B1 (ja) * 2012-02-29 2013-01-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5003368A (ja) 2013-06-21 2015-01-0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トリミング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31208A (ja) * 2010-12-24 2012-07-12 Nippon Zeon Co Ltd フィルム耳の切取回収装置、長尺の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ィルム耳の巻回体の製造方法
CN104768729A (zh) * 2012-11-06 2015-07-0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长条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JP2014097561A (ja) * 2012-11-16 2014-05-29 Nippon Shokubai Co Ltd フィルム端部の処理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7428070A (zh) * 2015-03-20 2017-12-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4070B (zh) 2023-06-01
TW202237377A (zh) 2022-10-01
JP2022107944A (ja) 2022-07-25
KR20220102122A (ko) 2022-07-19
CN114764161A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9601B (zh)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WO2014073020A1 (ja)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該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TWI570463B (zh)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JP6798195B2 (ja)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088718B1 (ja)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システム
JP5825426B2 (ja)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WO2013118172A1 (ja)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202979A (ja)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126456B1 (ja)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8693590B (zh) 光学膜、偏光板、显示装置以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14764161B (zh) 斜向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WO2014156416A1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862687B2 (ja)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825427B2 (ja)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9128467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34387A (ja)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979216B2 (ja)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6132893A1 (ja)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22168834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999004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862686B2 (ja) 長尺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208771A (ja)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