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1049A - 透析液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析液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1049A
CN114761049A CN202080083623.3A CN202080083623A CN114761049A CN 114761049 A CN114761049 A CN 114761049A CN 202080083623 A CN202080083623 A CN 202080083623A CN 114761049 A CN114761049 A CN 114761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dialysate
liquid
stock solution
reverse osm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36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田和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61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1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消毒清洗用管路就能够对原液管路进行净化的透析液供给装置。透析液供给装置1包括反渗透水管路L1、原液管路L3、生成透析液的混合器60、透析液供给管路L5、向反渗透水管路L1供给药液的药液管路L2、与原液管路L3连接的排液管路L4、配置于原液管路L3的原液泵P31、P32、配置于原液管路L3的单向阀V31、V32、以及配置于排液管路L4的排液阀V41、V42、配置于药液管路L2的药液阀V20和控制装置70。控制装置70在生成透析液的情况下,使原液泵P31、P32正转并使药液阀V20及排液阀V41、V42关闭,在对透析液供给装置1进行消毒或清洗的情况下,使原液泵P31、P32反转并使药液阀V20及排液阀V41、V42开放。

Description

透析液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进行透析治疗时供给必要的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透析治疗使用透析装置来进行,该透析装置通过使患者的血液进行体外循环而使透析液流入血液透析器,从而去除血液中的废物、水分。例如,在透析中心、大规模的医院等中,导入有多个透析装置,这些透析装置构成为从透析液供给装置接受透析液的供给而进行透析治疗。
透析液供给装置包括储存净化后的反渗透水的供水箱、储存透析液的原液的原液箱、将透析液的原液和反渗透水混合而生成透析液的混合器、连接供水箱和混合器的供水管路、连接原液箱和混合器的原液管路、储存在混合器中生成的透析液的透析液箱、各种泵和各种阀而构成。此外,透析液供给装置还具备:将对装置的内部进行消毒及清洗的药液向供水箱或透析液箱供给的药液管路,和将供水箱或透析液箱与原液管路的上游侧连接并将从药液管路向供水箱或透析液箱供给的药液向原液管路供给的消毒清洗用管路。
消毒清洗用管路是用于从原液管路的上游侧进行消毒及清洗的管路,在不使用时由阀机构封闭。但是,如果由于阀机构的劣化等而发生泄漏,则存在从消毒清洗用管路泄漏的药液通过原液管路而混入透析液中的危险。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在原液管管路上设置电导率检测机构来监视阀机构的泄漏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7165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为了对原液管路进行消毒清洗而需要消毒清洗用管路,并且,为了监视泄漏而需要在原液管路上设置电导率检测机构,花费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设置消毒清洗用管路就能够对原液管路进行消毒及清洗的透析液供给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透析液供给装置,包括:供给反渗透水的反渗透水管路;供给透析原液的原液管路;混合器,其连接所述反渗透水管路和所述原液管路,将反渗透水和透析原液混合而生成透析液;透析液供给管路,其与所述混合器连接,供给所生成的透析液;药液管路,其向所述反渗透水管路供给药液;排液管路,其与所述原液管路连接;能够正转及反转的原液泵,其配置在所述原液管路中;单向阀,其配置在所述原液管路中的、比与所述排液管路的连接部分更靠透析原液的供给侧的位置;排液阀,其配置在所述排液管路中;药液阀,其配置在所述药液管路中;和控制装置,对于所述控制装置而言,在生成透析液的情况下,使所述原液泵正转并使所述药液阀及所述排液阀关闭,在对透析液供给装置进行消毒或清洗的情况下,使所述原液泵反转并使所述药液阀及所述排液阀开放。
此外,优选的是,透析液供给装置还具备储存反渗透水的供水箱,该供水箱与所述反渗透水管路的上游侧连接,所述药液管路与所述供水箱的底部连接,经由该供水箱向所述透析液供给管路供给药液。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透析液供给装置,无需设置消毒清洗用管路就能够进行原液管路的消毒及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析液供给装置的概略结构图,是表示正生成透析液的状态的图。
[图2]是透析液供给装置的框图。
[图3]实施方式的透析液供给装置的概略结构图,是表示对透析液供给装置进行消毒或清洗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析液供给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图。
透析液供给装置1具备供水箱T10、反渗透水管路L1、药液管路L2、原液箱T31、T32、原液管路L3、排液管路L4、混合器60、透析液箱T50、透析液供给管路L5以及控制装置70。
供水箱T10储存反渗透水。供水箱T10例如配置在以地面为基准约1.5m~2.0m左右的规定高度。在供水箱T10的内部设置有分隔壁11。通过该分隔壁11,供水箱T10的内部被分隔为用于将反渗透水的水位保持为恒定水位的恒定水位部T10a、和接受从恒定水位部T10a溢流的反渗透水的储存部T10b。
此外,供水箱T10具有用于将储存部T10b内的液体输送至恒定水位部T10a的输送管路L10。在输送管路L10上配置有供水泵P10,通过使供水泵P10动作,将储存部T10b的水输送到恒定水位部T10a,使恒定水位部T10a的水位始终保持恒定。此外,在供水箱T10的储存部T10b配置有水位传感器LS11、LS12。
反渗透水管路L1从反渗透水(以下记载为RO水)的供给源接受供水而供给RO水。反渗透水管路L1具备向供水箱T10供给RO水的上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1、和向下游侧(后述的混合器60侧)供给储存在供水箱T10中的RO水的下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2、L13。
上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1的上游侧与RO水的供给源连接,下游侧与供水箱T10的储存部T10b的底部连接。在上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1上配置有供水截止阀V10。此外,从该上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1分支出将储存在供水箱T10中的水排出的排出管路L111,在该排出管路L111上配置有排水阀V15。
下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2、L13的上游侧分别与供水箱T10的恒定水位部T10a的底部连接。在下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2、L13上分别配置有流量计FS12、FS13以及供水阀V12、V13。流量计FS12、FS13分别对在下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2、L13中流通的水的流量进行测定。供水阀V12、V13分别对下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2、L13的流路进行开闭。
药液管路L2向反渗透水管路L1供给消毒液、清洗液等药液。在本实施方式中,药液管路L2经由供水箱T10向下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2、L13供给药液。更详细而言,药液管路L2的下游侧与供水箱T10的输送管路L10连接。在药液管路L2上配置有药液泵P20和药液阀V20。
药液泵P20将在药液管路L2中流通的药液经由输送管路L10、供水箱T10向下游侧反渗透水管路L12、L13送出。药液阀V20对药液管路L2进行开闭。
原液箱T31、T32分别储存不同种类的透析原液。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液箱T31中储存有作为透析原液的B原液,在原液箱T32中储存有作为透析原液的A原液。作为A原液,例如可举出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乙酸酐钠、葡萄糖等的原液。此外,作为B原液,例如可举出含有碳酸氢钠等的原液。
原液管路L3具备上游侧与原液箱T31连接且下游侧与混合器60连接的第1原液管路L31、和上游侧与原液箱T32连接且下游侧与混合器60连接的第2原液管路L32。
在第1原液管管路L31及第2原液管管路L32上分别配置有单向阀V31、V32及原液泵P31、P32。单向阀V31、V32配置在第1原液管路L31及第2原液管路L32中的原液箱T31、T32的附近。单向阀V31、V32在第1原液管路L31及第2原液管路L32中防止液体流入原液箱T31、T32侧。
原液泵P31、P32由能够正转和反转的泵构成。在使原液泵P31、P32正转的情况下,在第1原液管路L31及第2原液管路L32中,液体被向混合器60侧送出。在使原液泵P31、P32反转的情况下,在第1原液管路L31及第2原液管路L32中,液体被向原液箱T31、T32侧送出。
排液管路L4具备与第1原液管路L31连接的第1排液管路L41、和与第2原液管路L32连接的第2排液管路L42。
第1排液管路L41连接于第1原液管路L31中的单向阀V31与原液泵P31之间。换言之,单向阀V31配置在第1原液管路L31中的、比与第1排液管路L41的连接部分更靠透析原液的供给侧(原液箱T31侧)的位置。在第1排液管路L41配置有排液阀V41。排液阀V41对第1排液管路L41进行开闭。
第2排液管路L42连接于第2原液管路L32中的单向阀V32与原液泵P32之间。换言之,单向阀V32配置在第2原液管路L32中的、比与第2排液管路L42的连接部分更靠透析原液的供给侧(原液箱T32侧)的位置。在第2排液管路L42上配置有排液阀V42。排液阀V42对第2排液管路L42进行开闭。
混合器60配置在比供水箱T10靠下方的位置,构成为能够将B原液以及A原液均匀地混合到从供水箱T10通过落差压而供给的RO水中。具体而言,混合器60具备使RO水与B原液混合的第1混合部61、使由第1混合部61混合的RO水以及B原液与A原液混合的第2混合部62、以及将第1混合部61与第2混合部62连接的流出管63。
透析液箱T50储存在混合器60中生成的透析液。在透析液箱T50配置有液位传感器LS51、LS52、LS53。液位传感器LS51、LS52、LS53对储存于透析液箱T50中的透析液的液位进行检测。
透析液供给管路L5将在混合器60中生成的透析液向外部供给。透析液供给管路L5具备将混合器60(第2混合部62)与透析液箱T50连接的第1透析液供给管路L51、将透析液箱T50与作为透析液的供给目的地的透析装置等连接的第2透析液供给管路L52。
第1透析液供给管路L51将在混合器60中生成的透析液供给至透析液箱T50。在第1透析液供给管路L51上配置有透析液供给阀V51。透析液供给阀V51对第1透析液供给管路L51进行开闭。
第2透析液供给管路L52将储存于透析液箱T50的透析液供给至透析装置等。在第2透析液供给管路L52上配置有送液泵P50。送液泵P50送出储存于透析液箱T50的透析液。
控制装置70由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动作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控制装置70检测从流量计FS12、FS13、水位传感器LS11、LS12、液位传感器LS51、LS52、LS53等各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及操作者的操作等,并基于这些信号控制供水截止阀V10、供水泵P10、药液泵P20、药液阀V20、送液泵P50、原液泵P31、P32、排液阀V41、V42、透析液供给阀V51等各种泵及阀等。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70控制原液泵P31及原液泵P32,以生成的透析液成为一定的混合比率的方式调整B原液及A原液的注入量。
此外,控制装置70控制各种泵及各种阀的动作,将透析液供给装置1的运转模式切换为透析液生成运转模式、前清洗运转模式、消毒运转模式、酸清洗运转模式、后清洗·排出运转模式而进行运转。
在这些运转模式中,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生成透析液的透析液生成运转模式、净化各管路的消毒运转模式及酸清洗运转模式。
如图1所示,在透析液生成运转模式下,控制装置70使供水截止阀V10、第1供水阀V12、第2供水阀V13及透析液供给阀V51为打开状态,使排水阀V15、药液阀V20及排液阀V41、V42为关闭状态。此外,使供水泵P10动作,并且使原液泵P31及原液泵P32正转。由此,在第1混合部61中混合RO水和B原液,进而在第2混合部62中,在由第1混合部61混合的RO水和B原液的混合液体中混合A原液,生成以规定的混合比混合的透析液。在透析装置中,在必须供给透析液的透析治疗中,按照透析液生成运转模式运转透析液供给装置1,连续地生成透析液并进行供给。
消毒运转模式是用消毒液对反渗透水管路L1、第1原液管路L31及第2原液管路L32进行消毒的模式。在消毒运转模式中,构成为将药液管路L2的上游侧与消毒液的供给源连接。
如图3所示,在消毒运转模式下,控制装置70使供水截止阀V10、药液阀V20、排液阀V41、V42为打开状态,使排水阀V15及透析液供给阀V51为关闭状态。此外,使供水泵P10及药液泵P20动作。由此,作为药液的消毒液经由输送管路L10供给至供水箱T10,并且RO水被供给至供水箱T10,消毒液与RO水混合而生成消毒液。此外,使原液泵P31及原液泵P32反转。通过这样控制,生成的消毒液分别经由第1混合部61及第2混合部62流入第1原液管路L31及第2原液管路L32,流入的消毒液分别经由第1排液管路L41及第2排液管路L42排出。此外,此时,通过单向阀V31及单向阀V32防止消毒液向原液箱T31及原液箱T32流入。
此外,在此,还可通过使透析液供给阀V51处于打开状态并使送液泵P50动作,进行透析液箱T50和透析液供给管路L5的消毒。
酸清洗运转模式是用酸清洗液清洗反渗透水管路L1、第1原液管路L31及第2原液管路L32的模式。在酸清洗运转模式中构成为将药液管路L2的上游侧与酸清洗液的供给源连接。仅是与药液管路L2连接的药液从消毒液变为酸清洗液,酸清洗运转模式的控制装置70的控制方法与消毒运转模式相同。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透析液供给装置1,起到以下的效果。
(1)透析液供给装置1包括:供给反渗透水的反渗透水管路L1、供给透析原液的原液管路L3、将反渗透水和透析原液混合而生成透析液的混合器60、与混合器60连接并供给所生成的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管路L5、将药液供给到反渗透水管路L1的药液管路L2、与原液管路L3连接的排液管路L4、设置于原液管路L3中并可正转和反转的原液泵P31、P32、设置于原液管路L3中的比与排液管路L4的连接部分更靠透析原液的供给侧的单向阀V31、V32、设置于排液管路L4中的排液阀V41、V42、设置于药液管路L2中的药液阀V20、和控制装置70,其中,使控制装置70进行如下控制:在生成透析液的情况下,使原液泵P31、P32正转并关闭药液阀V20和排液阀V41、V42,在对透析液供给装置1进行清洗或消毒的情况下,使原液泵P31、P32反转并打开药液阀V20和排液阀V41、V42。由此,在对透析液供给装置1进行消毒或清洗的情况下,使与药液混合的反渗透水在混合器60及原液管路L31、L32中流通后,经由排液管路L41、L42而排出。此外,此时,通过单向阀V31、V32,防止与药液混合的反渗透水流入原液箱T31、T32。因此,无需另外设置消毒清洗用管路就能够对原液管路L3进行净化。
(2)此外,构成为包括连接于反渗透水管路L1的上游侧并储存反渗透水的供水箱T10,将药液管路L2连接于供水箱T10的底部,经由供水箱T10向反渗透水管路L1供给药液。由此,在进行透析液供给装置1的消毒或清洗的情况下,能够在供水箱T10中混合并生成药液和RO水,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透析液供给装置1的消毒或清洗。
此外,通过将药液管路L2连接于供水箱T10的底部(供给管路L10),在生成透析液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防止药液从药液管路L2混入到供水箱T10中。即,通过将向供水箱T10供给消毒液的药液管路L2配置在比供水箱T10靠下方的位置,在生成不希望混入消毒液的透析液的状况下,防止消毒液因重力而从药液管路L2混入供水箱T10。
以上,对本发明的透析液供给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在反渗透水管路L1上设置供水箱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不在反渗透水管路上设置供水箱,而直接向混合器供给RO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透析液供给装置
60混合器
L1反渗透水管路
L2药液管路
L3原液管路
L4排液管路
L5透析液供给管路
P31原液泵
P32原液泵
P50送液泵
T50透析液箱
V20药液阀
V31单向阀
V32单向阀
V41排液阀
V42排液阀

Claims (2)

1.透析液供给装置,包括:
供给反渗透水的反渗透水管路;
供给透析原液的原液管路;
混合器,其连接所述反渗透水管路和所述原液管路,将反渗透水和透析原液混合而生成透析液;
透析液供给管路,其与所述混合器连接,供给所生成的透析液;
药液管路,其向所述反渗透水管路供给药液;
排液管路,其与所述原液管路连接;
能够正转及反转的原液泵,其配置在所述原液管路中;
单向阀,其配置在所述原液管路中的、比与所述排液管路的连接部分更靠透析原液的供给侧的位置;
排液阀,其配置在所述排液管路中;
药液阀,其配置在所述药液管路中;和
控制装置,
对于所述控制装置而言,在生成透析液的情况下,使所述原液泵正转并使所述药液阀及所述排液阀关闭,在对透析液供给装置进行消毒或清洗的情况下,使所述原液泵反转并使所述药液阀及所述排液阀开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液供给装置,其还具备储存反渗透水的供水箱,所述供水箱与所述反渗透水管路的上游侧连接,
所述药液管路与所述供水箱的底部连接,经由该供水箱向所述透析液供给管路供给药液。
CN202080083623.3A 2019-12-04 2020-12-04 透析液供给装置 Pending CN1147610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9515 2019-12-04
JP2019219515A JP7327127B2 (ja) 2019-12-04 2019-12-04 透析液供給装置
PCT/JP2020/045321 WO2021112245A1 (ja) 2019-12-04 2020-12-04 透析液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1049A true CN114761049A (zh) 2022-07-15

Family

ID=76219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3623.3A Pending CN114761049A (zh) 2019-12-04 2020-12-04 透析液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27127B2 (zh)
CN (1) CN114761049A (zh)
WO (1) WO20211122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2461B2 (ja) * 1999-06-30 2008-11-19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透析装置の洗浄方法
JP3971559B2 (ja) * 2000-10-02 2007-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並列プロセッ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処理装置
JP3971659B2 (ja) 2002-06-14 2007-09-05 日機装株式会社 透析液供給装置
JP6171455B2 (ja) 2013-03-25 2017-08-02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透析液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87613A (ja) 2021-06-10
JP7327127B2 (ja) 2023-08-16
WO2021112245A1 (ja)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4995B2 (ja) 透析治療用セントラル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消毒方法
US9895479B2 (en)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use in dialysis
US20170281847A1 (en) Regenerative peritoneal dialysis system
US20180021501A1 (en) Peritoneal dialysate preparation and sensor system
JPH06125983A (ja) 医学的処理装置を制御するシステム
JP2002539896A (ja) 透析システムの方法、装置及び構成要素
JP7145174B2 (ja) 浄水装置および浄水装置における少なくとも1つの流体特性を制御する方法
CN110582308B (zh) 生产微生物受控流体的系统和方法
US20180021500A1 (en) Peritoneal dialysat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system
CN109589466A (zh) 腹膜透析液温度调节系统
CN114761049A (zh) 透析液供给装置
JP2003260131A (ja) 透析システムおよび透析システムの清浄度維持方法
EP3466461A1 (en) Peritoneal dialysate purity control system
JP7129757B2 (ja)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滅菌方法
US20230256150A1 (en) Thermal disinfection system for a medical apparatus
JP7104320B2 (ja) 次亜塩素酸ナトリウム活性化装置
EP3466459A1 (en) Peritoneal dialysate preparation and sensor system
JP2018134626A (ja)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JP7280750B2 (ja) 薬液供給装置及び血液浄化システム
EP4052738A1 (en) Peritoneal dialysis fluid from drinking water
JP2021514252A (ja) 透析機
JP6987861B2 (ja) 透析機械及び透析機械のための洗浄方法
CN107660161B (zh) 再装填器流出物pH值的管理
NZ746233A (en) Peritoneal dialysate preparation and sensor system
JP2004351037A (ja) 殺菌方法および殺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