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9767A - 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及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及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9767A
CN114729767A CN202080080052.8A CN202080080052A CN114729767A CN 114729767 A CN114729767 A CN 114729767A CN 202080080052 A CN202080080052 A CN 202080080052A CN 114729767 A CN114729767 A CN 114729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unit
liquid
valv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00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上雅章
上野明敏
田口秀一
大薗拓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29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97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6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of fluid flow rever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3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thre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3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the indoor fan, e.g. controll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6Several compression cyc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 F25B2400/061Several compression cyc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capacity of the first system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seco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2Intercool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9On-of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25Pressure relie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Abstract

中间机组(80)包括液侧管道(81)、第一阀(18)以及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液侧管道(81)与连接热源机组(10)和利用机组(60)的液体连接管道(4)相连。中间机组(80)的控制器(85)根据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调节第一阀(18)的开度。从中间机组(80)通过液体连接管道(4)被送往利用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由第一阀(18)调节。

Description

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及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及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构成制冷装置的热源机组。该热源机组通过连接管道与利用机组即陈列柜等相连,使制冷剂在该热源机组与利用机组之间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1380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与热源机组相连的利用机组有时因机型不同,其能够允许的制冷剂压力(以下称为允许压力)也会不同。另一方面,从热源机组供往利用机组的制冷剂的压力由热源机组内的减压机构控制。因此,需要根据利用机组的允许压力来改变热源机组内的减压机构的控制,从而有可能导致热源机组的控制变得复杂。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做到在不使热源机组的控制复杂化的情况下,可使各种机型的利用机组与热源机组相连。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中间机组80为对象,所述中间机组80设在热源机组10与利用机组60之间,所述热源机组10和所述利用机组60通过液体连接管道4和气体连接管道5彼此相连而构成制冷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机组80包括液侧管道81、第一阀18、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以及控制器85,所述液侧管道81与所述液体连接管道4相连,所述第一阀18的开度可变且该第一阀18设在所述液侧管道81上,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布置在所述液侧管道81上的比所述第一阀18靠所述利用机组60一侧且检测在该液侧管道8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所述控制器85根据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调节所述第一阀18的开度。
在第一方面中,从热源机组10送出后在液体连接管道4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中间机组80的液侧管道81后被供往利用机组60。如果控制器85根据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来改变第一阀18的开度,则从中间机组80送往利用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就会发生变化。
在第一方面中,流入利用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由中间机组80调节。因此,即使热源机组10不进行考虑到利用机组60的允许压力的控制,也能使允许压力比热源机组10的允许压力低的利用机组60与热源机组10相连接。因此,根据该方面,在不使热源机组10的控制复杂化的情况下,能够使各种机型的利用机组与热源机组10相连。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侧管道82、连接管道83以及第二阀19,所述气侧管道82与所述气体连接管道5相连,所述连接管道83将所述液侧管道81的比所述第一阀18靠所述利用机组60一侧的部分与所述气侧管道82连接起来,所述第二阀19设在所述连接管道83上。
在第二方面中,在连接液侧管道81与气侧管道82的连接管道83上设有第二阀19。在第二阀19开启的状态下,液体连接管道4的位于中间机组80与利用机组60之间的部分通过连接管道83与气体连接管道5连通。因此,在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关闭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液侧管道81中比第一阀18靠利用机组60一侧的部分的制冷剂压力过度上升。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85调节所述第一阀18的开度,以使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在基准压力以下,并且当即使关闭所述第一阀18,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也比基准压力高时,所述控制器85使所述第二阀19开启。
在第三方面中,控制器85控制第一阀18和第二阀19。控制器85控制第一阀18,使得从中间机组80供往利用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实质上保持在基准压力以下。此外,控制器85控制第二阀19,从而在第一阀18关闭的状态下,也能防止液体连接管道4的位于中间机组80与利用机组60之间的部分的内压过度上升。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上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机组80设在室内,且与设在室外的所述热源机组10相连。
在第四方面中,中间机组80布置在室内。因此,在室外气温较高的夏季,液体连接管道4的位于中间机组80与利用机组60之间的部分的周围的气温比室外气温低。因此,在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关闭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液侧管道81的比第一阀18靠利用机组60一侧的部分的制冷剂压力上升。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第一到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中间机组80、热源机组10、利用机组60、液体连接管道4以及气体连接管道5,所述液体连接管道4和所述气体连接管道5连接所述中间机组80、所述热源机组10以及所述利用机组60而形成制冷剂回路6。
在第五方面中,在制冷剂回路6中热源机组10与利用机组60之间布置有中间机组80。中间机组80的液侧管道81与液体连接管道4相连。如果改变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的开度,则从中间机组80通过液体连接管道4送往利用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就会发生变化。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中间机组80、热源机组10、多个利用机组60、液体连接管道4以及气体连接管道5,所述液体连接管道4具有与所述热源机组10相连的液侧干管4a、4b和使相对应的所述利用机组60与所述液侧干管4a、4b相连的多根液侧支管4c,所述气体连接管道5具有与所述热源机组10相连的气侧干管5a、5b和使相对应的所述利用机组60与所述气侧干管5a、5b相连的多根气侧支管5c,所述中间机组80的所述液侧管道81与所述液体连接管道4的所述液侧干管4a、4b相连,所述中间机组80的所述气侧管道82与所述气体连接管道5的所述气侧干管5a、5b相连。
在第六方面中,多个利用机组60通过液体连接管道4和气体连接管道5与热源机组10相连。中间机组80与液体连接管道4的液侧干管4a、4b和气体连接管道5的气侧干管5a、5b相连。从热源机组10流入液体连接管道4的液侧干管4a、4b的制冷剂通过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后,被分配给多个利用机组60。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的管道系统图;
图2是示出控制器、各种传感器以及制冷剂回路的构成设备之间的关系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制冷运转时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情况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4是示出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情况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5是示出制冷设备机组处于暂停冷却状态时的制冷剂回路的状态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器控制第一阀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由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器控制的第二阀的开度与制冷剂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Pk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由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液压控制器控制的第二阀的开度与制冷剂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Pk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中间机组的构成设备与液压控制器之间的关系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意图限制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
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能够进行冷却对象的冷却和室内的空气调节。在此所说的冷却对象包括冷藏库、冷冻库、陈列柜等设备内的空气。下面将上述设备称为制冷设备。
-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制冷装置1包括设在室外的热源机组10、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的空调机组50、对库内空气进行冷却的制冷设备机组60、中间机组80以及主控制器100。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包括一台热源机组10、多台制冷设备机组60以及多台空调机组50。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装置1所包括的制冷设备机组60或空调机组50的台数也可以是一台。
在制冷装置1中,由热源机组10、制冷设备机组60、空调机组50、中间机组80以及连接上述机组10、50、60、80的连接管道2、3、4、5,构成制冷剂回路6。
在制冷剂回路6中,通过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6中的制冷剂为二氧化碳。制冷剂回路6构成为进行制冷剂达到临界压力以上的制冷循环。
在制冷剂回路6中,多台空调机组50通过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和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与热源机组10相连。在制冷剂回路6中,多台空调机组50彼此并联。
在制冷剂回路6中,多台制冷设备机组60通过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和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与热源机组10相连。在制冷剂回路6中,多台制冷设备机组60彼此并联。
在制冷剂回路6中,中间机组80与连接热源机组10和制冷设备机组60的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和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相连。换言之,中间机组80布置在制冷剂回路6中位于热源机组1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之间。
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包括一根第一液侧干管4a、一根第二液侧干管4b以及与制冷设备机组60相同数量的液侧支管4c。第一液侧干管4a是设在中间机组80的热源机组10侧的管道。第二液侧干管4b是设在中间机组80的制冷设备机组60侧的管道。
具体而言,第一液侧干管4a连接热源机组10与中间机组80。第二液侧干管4b的一端与中间机组80相连。第二液侧干管4b的另一端与各液侧支管4c的一端相连。各液侧支管4c的另一端与所对应的制冷设备机组60相连。
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包括一根第一气侧干管5a、一根第二气侧干管5b以及与制冷设备机组60相同数量的气侧支管5c。第一气侧干管5a是设在中间机组80的热源机组10侧的管道。第二气侧干管5b是设在中间机组80的制冷设备机组60侧的管道。
具体而言,第一气侧干管5a连接热源机组10与中间机组80。第二气侧干管5b的一端与中间机组80相连。第二气侧干管5b的另一端与各气侧支管5c的一端相连。各气侧支管5c的另一端与所对应的制冷设备机组60相连。
-热源机组-
热源机组10具有室外风扇12和室外回路11。室外回路11具有压缩要素C、流路切换机构30、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膨胀阀14、气液分离器15、过冷却热交换器16以及中间冷却器17。热源机组10还具有室外控制器101。
〈压缩要素〉
压缩要素C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压缩要素C具有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是由电动机驱动压缩机构的旋转式压缩机。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构成为压缩机构的转速可变的可变排量压缩机。
压缩要素C进行双级压缩。高级侧压缩机即第一压缩机21构成第一压缩部。低级侧压缩机即第二压缩机22和第三压缩机23构成第二压缩部。
在第一压缩机21上,连接有第一吸入管21a和第一喷出管21b。在第二压缩机22上,连接有第二吸入管22a和第二喷出管22b。在第三压缩机23上,连接有第三吸入管23a和第三喷出管23b。在压缩要素C中,第二喷出管22b和第三喷出管23b与第一吸入管21a相连。
第二吸入管22a通过管道与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的第一气侧干管5a相连。第二压缩机22通过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与制冷设备机组60连通。第二压缩机22是与制冷设备机组60对应的制冷设备侧压缩机。第三吸入管23a与空调机组50连通。第三压缩机23是与空调机组50对应的室内侧压缩机。
压缩要素C包括第二旁通管24b和第三旁通管24c。第二旁通管24b是用于使制冷剂绕过第二压缩机22流动的管道。第二旁通管24b的一端与第二吸入管22a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喷出管22b相连。第三旁通管24c是用于使制冷剂绕过第三压缩机23流动的管道。第三旁通管24c的一端与第三吸入管23a相连,另一端与第三喷出管23b相连。
〈流路切换机构〉
流路切换机构30是切换制冷剂回路6中制冷剂的流通路径的机构。流路切换机构30具有第一管道31、第二管道32、第三管道33、第四管道34、第一三通阀TV1以及第二三通阀TV2。第一管道31的流入端和第二管道32的流入端与第一喷出管21b相连。压缩要素C的喷出压力作用在第一管道31和第二管道32上。第三管道33的流出端和第四管道34的流出端与第三压缩机23的第三吸入管23a相连。压缩要素C的吸入压力作用在第三管道33和第四管道34上。
第一三通阀TV1具有第一阀口P1、第二阀口P2以及第三阀口P3。第一三通阀TV1的第一阀口P1与高压流路即第一管道31的流出端相连。第一三通阀TV1的第二阀口P2与低压流路即第三管道33的流入端相连。第一三通阀TV1的第三阀口P3与室内气侧流路35的一端相连。室内气侧流路35的另一端与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相连。
第二三通阀TV2具有第一阀口P1、第二阀口P2以及第三阀口P3。第二三通阀TV2的第一阀口P1与高压流路即第二管道32的流出端相连。第二三通阀TV2的第二阀口P2与低压流路即第四管道34的流入端相连。第二三通阀TV2的第三阀口P3与室外气体侧流路36相连。
第一三通阀TV1和第二三通阀TV2是电动式三通阀。各三通阀TV1、TV2分别在第一状态(图1中以实线示出的状态)与第二状态(图1中以虚线示出的状态)之间切换。在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三通阀TV1、TV2中,第一阀口P1与第三阀口P3连通,且第二阀口P2关闭。在处于第二状态的各三通阀TV1、TV2中,第二阀口P2与第三阀口P3连通,且第一阀口P1关闭。
〈室外热交换器〉
室外热交换器13构成热源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13是翅片管式空气热交换器。室外风扇12布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3的附近。室外风扇12输送室外空气。室外热交换器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风扇12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室外热交换器13的气体端与室外气体侧流路36相连。室外热交换器13的液体端与室外流路O相连。
〈室外流路〉
室外流路O包括室外第一管o1、室外第二管o2、室外第三管o3、室外第四管o4、室外第五管o5、室外第六管o6、室外第七管o7以及室外第八管o8。
室外第一管o1的一端与室外热交换器13的液体端相连。室外第二管o2的一端和室外第三管o3的一端分别与室外第一管o1的另一端相连。室外第二管o2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5的顶部相连。
室外第四管o4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5的底部相连。室外第五管o5的一端和室外第三管o3的另一端分别与室外第四管o4的另一端相连。室外第六管o6的一端和室外第八管o8的一端分别与室外第五管o5的另一端相连。
室外第八管o8的另一端与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的第一液侧干管4a相连。室外第八管o8是供气液分离器15的下游的液态制冷剂流动的液管。室外第六管o6的另一端与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相连。室外第七管o7的一端连接在室外第六管o6的中途。室外第七管o7的另一端连接在室外第二管o2的中途。
〈室外膨胀阀〉
在室外回路11的室外第一管o1上,设有室外膨胀阀14。室外膨胀阀14是根据来自主控制器100的脉冲信号由脉冲电机驱动来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
〈气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15构成贮存制冷剂的容器。气液分离器15设在室外膨胀阀14的下游。在气液分离器15中,制冷剂被分离成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气液分离器15的顶部与室外第二管o2的另一端和后述的排气管37的一端相连。
〈中间注入回路〉
室外回路11包括中间注入回路49。中间注入回路49是将由室外膨胀阀14减压后的制冷剂供往第一压缩部21与第二压缩部22、23之间的中间压力部的回路。中间注入回路49包括排气管37和注入管38。
注入管38的一端连接在室外第五管o5的中途。注入管38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第一吸入管21a相连。在注入管38上,设有减压阀40。减压阀40是开度可变的膨胀阀。
排气管37构成为供气液分离器15中的气态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15流入第一压缩部21与第二压缩部22、23之间的流路。具体而言,排气管37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5的顶部相连。排气管37的另一端连接在注入管38的中途。在排气管37上,连接有排气阀39。排气阀39是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
〈过冷却热交换器〉
室外回路11包括过冷却热交换器16。过冷却热交换器16是对由气液分离器15分离出来的制冷剂(主要是液态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却热交换器。过冷却热交换器16连接在气液分离器15与第一阀18之间。过冷却热交换器16具有高压侧流路即第一流路16a和低压侧流路即第二流路16b。在过冷却热交换器16中,在第一流路16a中流动的高压制冷剂与在第二流路16b中流动的被减压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在过冷却热交换器16中,在第一流路16a中流动的制冷剂被冷却。第一流路16a连接在供室外回路11中的液态制冷剂流动的液管即室外第四管o4的中途。
第二流路16b是供对在第一流路16a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制冷剂流动的流路。第二流路16b包括在中间注入回路49中。具体而言,第二流路16b连接在注入管38上的比减压阀40靠下游侧的位置。第二流路16b供由减压阀40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动。
〈中间冷却器〉
中间冷却器17与中间流路41相连。中间流路41的一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第二喷出管22b和第三压缩机23的第三喷出管23b相连。中间流路41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第一吸入管21a相连。换言之,中间流路41的另一端与压缩要素C的中间压力部相连。
中间冷却器17是翅片管式空气热交换器。在中间冷却器17的附近,布置有冷却风扇17a。中间冷却器17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冷却风扇17a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油分离回路〉
室外回路11包括油分离回路42。油分离回路42具有油分离器43、第一回油管44、第二回油管45以及第三回油管46。
油分离器43与第一压缩机21的第一喷出管21b相连。油分离器43从压缩要素C喷出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油。
第一回油管44的流入端与油分离器43连通。第一回油管44的流出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第二吸入管22a相连。第二回油管45的流入端与油分离器43连通。第二回油管45的流出端与中间流路41的流入端相连。
第三回油管46具有主回油管46a、制冷设备侧分支管46b以及室内侧分支管46c。主回油管46a的流入端与油分离器43连通。主回油管46a的流出端与制冷设备侧分支管46b的流入端和室内侧分支管46c的流入端相连。制冷设备侧分支管46b的流出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壳体内的贮油部连通。室内侧分支管46c的流出端与第三压缩机23的壳体内的贮油部连通。
在第一回油管44上,连接有第一油量调节阀47a。在第二回油管45上,连接有第二油量调节阀47b。在制冷设备侧分支管46b上,连接有第三油量调节阀47c。在室内侧分支管46c上,连接有第四油量调节阀47d。
已由油分离器43分离出来的油通过第一回油管44返回第二压缩机22。已由油分离器43分离出来的油通过第二回油管45返回第三压缩机23。已由油分离器43分离出来的油通过第三回油管46返回第二压缩机22和第三压缩机23的各壳体内的贮油部。
〈止回阀〉
室外回路11具有第一止回阀CV1、第二止回阀CV2、第三止回阀CV3、第四止回阀CV4、第五止回阀CV5、第六止回阀CV6、第七止回阀CV7、第八止回阀CV8以及第九止回阀CV9。上述止回阀CV1~CV9允许制冷剂沿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并禁止制冷剂沿着与该箭头相反的方向流动。
第一止回阀CV1连接在第一喷出管21b上。第二止回阀CV2连接在第二喷出管22b上。第三止回阀CV3连接在第三喷出管23b上。第四止回阀CV4连接在室外第二管o2上。第五止回阀CV5连接在室外第三管o3上。第六止回阀CV6连接在室外第六管o6上。第七止回阀CV7连接在室外第七管o7上。第八止回阀CV8连接在第二旁通管24b上。第九止回阀CV9连接在第三旁通管24c上。
〈传感器〉
热源机组10具有各种传感器。各种传感器包括高压压力传感器71、中压压力传感器72、第一低压压力传感器73、第二低压压力传感器74以及液态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5。
高压压力传感器71检测第一压缩机21的喷出制冷剂的压力(高压制冷剂的压力HP)。中压压力传感器72检测中间流路41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换言之,检测第一压缩机21与第二压缩机22和第三压缩机23之间的制冷剂的压力(中压制冷剂的压力MP)。第一低压压力传感器73检测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2的吸入制冷剂的压力(第一低压制冷剂的压力LP1)。第二低压压力传感器74检测被吸入第三压缩机23的吸入制冷剂的压力(第二低压制冷剂的压力LP2)。液态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5检测气液分离器15中的液态制冷剂的压力(液态制冷剂压力RP)。
-空调机组-
空调机组50是设在室内的利用机组。空调机组50进行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空调机组50具有室内风扇52和室内回路51。室内回路51的液体端与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相连。室内回路51的气体端与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相连。
室内回路51从液体端朝向气体端依次具有室内膨胀阀53和室内热交换器54。室内膨胀阀53是第一利用膨胀阀。室内膨胀阀53是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
室内热交换器54是翅片管式空气热交换器。室内风扇52布置在室内热交换器54的附近。室内风扇52输送室内空气。室内热交换器54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风扇52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空调机组50具有室内控制器102。空调机组50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在空调机组50所包括的温度传感器中,包括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传感器和检测在室内回路5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传感器。
-主控制器-
如图2所示,主控制器100由热源机组10的室外控制器101和各空调机组50的室内控制器102构成。构成主控制器100的室外控制器101和各室内控制器102通过通信线连接而能够相互进行通信。
室外控制器101和各室内控制器102包括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微型计算机、和存储装置(具体而言是半导体存储器),该存储装置中存储有用于指示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主控制器100根据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制冷装置1的各种设备。
室外控制器101控制压缩要素C,以使高压压力传感器71的检测值(高压制冷剂的压力HP)达到制冷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以上。室外控制器101控制室外膨胀阀14,以使气液分离器15的制冷剂压力(具体而言是液态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5的检测值)小于制冷剂的临界压力。
室外控制器101控制过冷却热交换器16的冷却能力。具体而言,室外控制器101控制减压阀40,以使从过冷却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成为过冷却状态。
室内控制器102控制空调机组50的运转,以使被吸入所对应的空调机组50的空气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具体而言,室内控制器102控制室内膨胀阀53和室内风扇52。
-制冷设备机组-
制冷设备机组60例如是设在便利店等的店内的冷藏陈列柜。制冷设备机组60是设在室内且对陈列柜内的空气(库内空气)进行冷却的利用机组。制冷设备机组60具有制冷设备风扇62和制冷设备回路61。制冷设备回路61的液体端与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的液侧支管4c相连。制冷设备回路61的气体端与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的气侧支管5c相连。
制冷设备回路61从液体端朝向气体端依次具有制冷设备膨胀阀63和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制冷设备膨胀阀63由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构成。
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是翅片管式空气热交换器。制冷设备风扇62布置在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的附近。制冷设备风扇62输送库内空气。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制冷设备风扇62输送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制冷设备机组60具有制冷设备控制器103。制冷设备机组60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在制冷设备机组60所包括的温度传感器中,包括检测库内空气温度的传感器和检测在制冷设备回路6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传感器。
如图2所示,制冷设备控制器103包括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微型计算机、和存储装置(具体而言是半导体存储器),该存储装置中存储有用于指示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制冷设备控制器103不与室外控制器101和室内控制器102进行通信。
制冷设备控制器103根据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制冷设备膨胀阀63和制冷设备风扇62。制冷设备控制器103调节制冷设备膨胀阀63的开度,以使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达到规定的目标值。此外,当库内空气的温度进入设定温度范围后,制冷设备控制器103使制冷设备机组60成为暂停冷却状态。在该暂停冷却状态下,制冷设备风扇62工作,而制冷设备膨胀阀63关闭。
-中间机组-
中间机组80是与热源机组10、空调机组50以及制冷设备机组60分开的独立机组。中间机组80包括液侧管道81、气侧管道82以及连接管道83。中间机组80还包括收纳液侧管道81、气侧管道82以及连接管道83的壳体,未图示。中间机组8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一起设在室内。
液侧管道81的一端与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的第一液侧干管4a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的第二液侧干管4b相连。这样一来,液侧管道81与连接热源机组10和制冷设备机组60的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的液侧干管4a、4b相连。
在液侧管道81上,从其一端朝向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阀18和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因此,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布置在液侧管道81上的比第一阀18靠制冷设备机组60一侧的位置处。
第一阀18是开度可变的调节阀。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阀18是包括驱动阀瓣的脉冲电机的电子膨胀阀。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检测在液侧管道8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实质上等于从液侧管道81流入第二液侧干管4b的制冷剂的压力。
气侧管道82的一端与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的第一气侧干管5a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的第二气侧干管5b相连。这样一来,气侧管道82与连接热源机组10和制冷设备机组60的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的气侧干管5a、5b相连。
连接管道83的一端与液侧管道81相连,另一端与气侧管道82相连。连接管道83的一端与液侧管道81的比第一阀18靠第二液侧干管4b一侧的部分相连。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管道83的一端与液侧管道81的比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靠第二液侧干管4b一侧的部分相连。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管道83的一端也可以与液侧管道81的位于第一阀18与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之间的部分相连。
在连接管道83上,设有第二阀19。第二阀19是开度可变的调节阀。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阀19是包括驱动阀瓣的脉冲电机的电子膨胀阀。
中间机组80具有液压控制器85。液压控制器85通过通信线与第一阀18、第二阀19以及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相连。液压控制器85是根据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控制第一阀18和第二阀19的控制器。
如图2所示,液压控制器85包括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微型计算机、和存储装置(具体而言是半导体存储器),该存储装置中存储有用于指示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液压控制器85不与室外控制器101、室内控制器102以及制冷设备控制器103进行通信。
-制冷装置的运转动作-
下面说明制冷装置1的运转动作。制冷装置1可执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是空调机组50对室内进行制冷的运转。制热运转是空调机组50对室内进行制热的运转。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中,制冷设备机组60分别处于工作状态和暂停冷却状态中的一个状态。
〈制冷运转〉
下面参照图3说明制冷装置1的制冷运转。在此,以制冷设备机组60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为例,来说明制冷运转。
在图3所示的制冷运转中,通过在制冷剂回路6中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散热器(气体冷却器)发挥作用,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和室内热交换器54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
在图3所示的制冷运转中,第一三通阀TV1设为第二状态,第二三通阀TV2设为第一状态。此外,室外膨胀阀14、制冷设备膨胀阀63、室内膨胀阀53、减压阀40以及第一阀18的开度被适当调节。此外,室外风扇12、冷却风扇17a、制冷设备风扇62以及室内风扇52工作。此外,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工作。
在第二压缩机22和第三压缩机23中被分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中间冷却器17中向室外空气散热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向室外空气散热,然后在通过室外膨胀阀14时被减压,而成为压力比第二压力(临界压力)低的制冷剂。该制冷剂通过气液分离器15,然后在过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在过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室外第八管o8,剩余部分流入室外第六管o6。
流入室外第六管o6的制冷剂流经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然后被分配给多个空调机组50。在各空调机组50中,流入室内回路51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内膨胀阀53时被减压,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54从室内空气中吸热而蒸发。各空调机组50向室内空间送出已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被冷却后的空气。从各空调机组50的室内热交换器54中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并汇合起来以后流入室外回路11,然后被吸入第三压缩机23后再次被压缩。
流入室外第八管o8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的第一液侧干管4a流入中间机组80的液侧管道81。流入液侧管道81的制冷剂在通过第一阀18时被减压,然后通过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的第二液侧干管4b和液侧支管4c后,被分配给多个制冷设备机组60。
在各制冷设备机组60中,流入制冷设备回路61的制冷剂在通过制冷设备膨胀阀63时被减压,然后在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从库内空气中吸热而蒸发。各制冷设备机组60向库内空间送出已在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中被冷却后的空气。
从各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中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并汇合起来以后流入中间机组80的气侧管道82,通过该气侧管道82后经由第一气侧干管5a流入室外回路11。然后,制冷剂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2后再次被压缩。
〈制热运转〉
参照图4来说明制冷装置1的制热运转。在此,以制冷设备机组60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为例,来说明制热运转。
在如图4所示的制热运转中,在制冷剂回路6中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室内热交换器54作为散热器(气体冷却器)发挥作用,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和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在制热运转中,也可以执行使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的动作和使室外热交换器13暂停的动作。
在图4所示的制热运转中,第一三通阀TV1设为第一状态,第二三通阀TV2设为第二状态。此外,室外膨胀阀14、制冷设备膨胀阀63、室内膨胀阀53、减压阀40以及第一阀18的开度被适当调节。此外,室外风扇12、制冷设备风扇62以及室内风扇52工作,冷却风扇17a暂停。此外,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工作。
在第二压缩机22和第三压缩机23中被分别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中间冷却器17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流过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后,被分配给多个空调机组50。在各空调机组50中,流入室内回路51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向室内空气散热,然后在通过室内膨胀阀53后流入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各空调机组50向室内空间送出已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被加热后的空气。
从各空调机组50流入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的制冷剂在汇合后通过室外回路11的室外第七管o7而流入气液分离器15,然后在过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在过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室外第五管o5,剩余部分流入室外第三管o3。
流入室外第五管o5的制冷剂随后依次通过室外第八管o8和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的第一液侧干管4a而流入中间机组80的液侧管道81。流入液侧管道81的制冷剂在通过第一阀18时被减压,然后通过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的第二液侧干管4b和液侧支管4c后,被分配给多个制冷设备机组60。
在各制冷设备机组60中,流入制冷设备回路61的制冷剂在通过制冷设备膨胀阀63时被减压,然后在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从库内空气中吸热而蒸发。各制冷设备机组60向库内空间送出已在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中被冷却后的空气。
从各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中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并汇合起来以后流入中间机组80的气侧管道82,通过该气侧管道82后经由第一气侧干管5a流入室外回路11。然后,制冷剂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2后再次被压缩。
流入室外第三管o3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14时被减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在室外热交换器13从室外空气中吸热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13中流出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三压缩机23后再次被压缩。
〈制冷设备机组的暂停冷却状态〉
当库内空气不需要冷却时,制冷设备机组60成为暂停冷却状态。具体而言,在各制冷设备机组60中,当被吸入制冷设备机组60的库内空气的温度低于规定的目标范围的下限值时,制冷设备控制器103关闭制冷设备膨胀阀63,将制冷设备机组60从工作状态切换到暂停冷却状态。在该暂停冷却状态下,制冷设备风扇62继续工作。当关闭制冷设备膨胀阀63后,就不再从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向制冷设备机组60供给制冷剂,在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中停止对空气进行冷却。
此外,当被吸入制冷设备机组60的库内空气的温度超过规定的目标范围的上限值时,制冷设备控制器103便使制冷设备膨胀阀63开启,将制冷设备机组60从暂停冷却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当制冷设备机组60从暂停冷却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后,在制冷设备热交换器64中重新开始对空气进行冷却。
如果当第二压缩机22工作时所有制冷设备机组60都成为暂停冷却状态,则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中的制冷剂压力就会下降,其结果是,第一低压压力传感器73的检测值降低。于是,当第一低压压力传感器73的检测值低于规定的第一基准值时,室外控制器101就使第二压缩机22停止运转。
另一方面,如果当第二压缩机22停止运转时至少一个制冷设备机组60从暂停冷却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则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中的制冷剂压力就会上升,其结果是,第一低压压力传感器73的检测值上升。于是,当第一低压压力传感器73的检测值超过规定的第二基准值时,室外控制器101就使第二压缩机22工作。
-液压控制器的控制动作-
下面说明中间机组80的液压控制器85所进行的控制动作。
液压控制器85为了将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回路61中的制冷剂压力保持在制冷设备回路61能够允许的制冷剂压力以下,对第一阀18和第二阀19进行控制。制冷设备回路61能够允许的制冷剂压力为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为6MPa(Pu=6MPa)。需要说明的是,在液压控制器85的控制动作的说明中所示出的压力值仅为一例。
在此,当制冷设备机组60处于工作状态时,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比制冷设备回路61的入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略高。这是因为当制冷剂在第二液侧干管4b和液侧支管4c中流动的过程中,制冷剂的压力会逐渐降低。另一方面,正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器85控制第一阀18和第二阀19的开度,以使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低于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因此,通过使液压控制器85控制第一阀18和第二阀19,从而使得流入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回路61的制冷剂的压力保持在小于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的值上。
〈对于第一阀的控制〉
参照图6的流程图来说明液压控制器85控制第一阀18的开度的动作。液压控制器85每隔规定的时间(例如30秒)就反复进行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动作。
在步骤ST1的处理中,液压控制器85读取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并将该检测值Pk与第一基准压力PL1进行比较。第一基准压力PL1比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低(PL1<Pu)。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基准压力PL1为4.5MPa。
在步骤ST1的处理中,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在第一基准压力PL1以下时(Pk≤PL1),液压控制器85进行步骤ST2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超过第一基准压力PL1时(Pk>PL1),液压控制器85进行步骤ST3的处理。
在步骤ST2的处理中,液压控制器85使第一阀18成为完全开启状态。也就是说,在步骤ST2的处理中,液压控制器85将第一阀18的开度设为最大值。
在步骤ST3的处理中,液压控制器85将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与第二基准压力PL2进行比较。第二基准压力PL2比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低且比第一基准压力PL1高(PL1<PL2<Pu)。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基准压力PL2为5.2MPa。
在步骤ST3的处理中,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在第二基准压力PL2以上时(PL2≤Pk),液压控制器85进行步骤ST4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低于第二基准压力PL2时(Pk<PL2),液压控制器85进行步骤ST5的处理。
在步骤ST4的处理中,液压控制器85使第一阀18成为完全关闭状态。也就是说,在步骤ST4的处理中,液压控制器85实质上将第一阀18的开度设为零。
在步骤ST5的处理中,液压控制器85根据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调节第一阀18的开度。具体而言,液压控制器85进行调节第一阀18的开度的PID控制,以使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达到第三基准压力PL3。第三基准压力PL3比第一基准压力PL1高且比第二基准压力PL2低(PL1<PL3<PL2)。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基准压力PL3为4.8MPa。需要说明的是,液压控制器85也可以采用PID控制以外的控制方式来调节第一阀18的开度。
正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液压控制器85调节第一阀18的开度,以使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在第二基准压力PL2以下。其结果是,从中间机组80通过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被供往处于工作状态的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保持在比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低的压力上。
〈对于第二阀的控制〉
参照图7来说明液压控制器85控制第二阀19的开度的动作。
液压控制器85每隔规定的时间(例如1秒)就读取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并且,液压控制器85将第二阀19的开度设为与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相应的开度。
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比第四基准压力PL4低时(Pk<PL4),液压控制器85就使第二阀19成为完全关闭状态。换言之,在该情况下,液压控制器85实质上将第二阀19的开度设为零。第四基准压力PL4比第二基准压力PL2高且比允许压力Pu低(PL2<PL4<Pu)。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基准压力PL4为5.4MPa。
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在第五基准压力PL5以上时(PL5≤Pk),液压控制器85就使第二阀19成为完全开启状态。换言之,在该情况下,液压控制器85将第二阀19的开度设为最大值。第五基准压力PL5比第四基准压力PL4高且比允许压力Pu低(PL4<PL5<Pu)。本实施方式的第五基准压力PL5为5.8MPa。
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在第四基准压力PL4以上且第五基准压力PL5以下时(PL4≤Pk≤PL5),液压控制器85将第二阀19的开度设为与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成正比的值。
具体而言,液压控制器85将第二阀19的开度设为与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和第四基准压力PL4之差(Pk-PL4)成正比的值。此外,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实质上等于第四基准压力PL4(Pk=PL4)时,液压控制器85将第二阀19的开度实质上设为零,而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等于第五基准压力PL5(Pk=PL5)时,液压控制器85将第二阀19的开度设为最大。
如上所述,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在第二基准压力PL2以上时(PL2≤Pk),液压控制器85使第一阀18成为完全关闭状态。另一方面,第四基准压力PL4比第二基准压力PL2高(PL2<PL4)。因此,当即使关闭第一阀18,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也比第二基准压力PL2高时,液压控制器85就使第二阀19开启。
-作用于制冷设备机组的制冷设备膨胀阀的制冷剂压力-
当制冷设备机组60处于工作状态时,液压控制器85调节第一阀18的开度,以使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在第二基准压力PL2以下。因此,当制冷设备机组60处于工作状态时,作用于制冷设备膨胀阀63的制冷剂压力保持在比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低的压力上。
另一方面,当库内空气的温度进入设定温度范围后,制冷设备控制器103关闭制冷设备膨胀阀63,将制冷设备机组60从工作状态切换到暂停冷却状态。当所有制冷设备机组60都成为暂停冷却状态时,第二液侧干管4b和各液侧支管4c中的制冷剂压力上升,其结果是,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上升。并且,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上升到第二基准压力PL2以上时,液压控制器85关闭第一阀18。
如上所述,当所有制冷设备机组60都成为暂停冷却状态时,所有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膨胀阀63和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成为关闭状态。在该状态下,制冷剂被封闭在制冷剂回路6中的位于制冷设备膨胀阀63与第一阀18之间的部分(图5中用粗线示出的部分)。并且,当第二液侧干管4b和各液侧支管4c周围的气温相对较高时,被封闭在制冷剂回路6中制冷设备膨胀阀63与第一阀18之间的部分(图5中用粗线示出的部分)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因此,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则作用于制冷设备膨胀阀63的制冷剂压力可能超过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中,液压控制器85控制第二阀19的开度。具体而言,当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超过第四基准压力PL4时,液压控制器85就使第二阀19开启。第二阀19开启后,存在于第二液侧干管4b和各液侧支管4c中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连接管道83向气侧管道82和气体连接管道5流出,其结果是,第二液侧干管4b和各液侧支管4c中的制冷剂压力降低。
如上所述,在包括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的制冷装置1中,即使所有制冷设备机组60都成为暂停冷却状态时,作用于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膨胀阀63的制冷剂压力也保持在比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低的压力上。
在此,第二阀19原则上是在所有制冷设备机组60都成为暂停冷却状态且第二压缩机22停止运转时才开启的。并且,如果当第一压缩机21和第三压缩机23工作时第二阀19开启,则存在于第二液侧干管4b和各液侧支管4c中的制冷剂会被第一压缩机21抽吸进去。具体而言,存在于第二液侧干管4b和各液侧支管4c中的制冷剂依次通过连接管道83、气侧管道82以及气体连接管道5流入室外回路11以后,通过第二旁通管24b后与从第三压缩机23喷出的制冷剂汇合,接着通过中间冷却器17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压缩机21、22、23都停止运转的状态下,液压控制器85有时也会使第二阀19开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压缩机21起动,并让第一压缩机21抽吸存在于第二液侧干管4b和各液侧支管4c中的制冷剂。在该情况下,存在于第二液侧干管4b和各液侧支管4c中的制冷剂在通过中间冷却器17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在成为单相气体状态以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的。
-实施方式的特征(1)-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设在热源机组1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之间,热源机组10和制冷设备机组60通过液体连接管道4和气体连接管道5彼此相连而构成制冷装置1。中间机组80包括液侧管道81、第一阀18、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以及液压控制器85。液侧管道81与液体连接管道4相连。第一阀18是设在液侧管道81上的开度可变的阀。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布置在液侧管道81上的比第一阀18靠制冷设备机组60一侧,且检测在液侧管道8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液压控制器85根据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来调节第一阀18的开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中,从热源机组10送出后在液体连接管道4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中间机组80的液侧管道81后被供往制冷设备机组60。如果液压控制器85改变液侧管道81上的第一阀18的开度,则通过第一阀18后的制冷剂的压力就会发生变化。如果液压控制器85根据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来改变第一阀18的开度,则从中间机组80送往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就会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中,流入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由中间机组80调节。因此,即使热源机组10不进行考虑到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的控制,也能使允许压力比热源机组10的允许压力低的制冷设备机组60与热源机组10相连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不使热源机组10的控制复杂化的情况下,能够使各种机型的制冷设备机组与热源机组10相连。
-实施方式的特征(2)-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包括气侧管道82、连接管道83以及第二阀19。气侧管道82与气体连接管道5相连。连接管道83将液侧管道81上的比第一阀18靠制冷设备机组60一侧的部分与气侧管道82连接起来。第二阀19设在连接管道83上。
在此,在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膨胀阀63和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这二者都关闭的状态下,则成为下述状态:制冷剂被封闭在液体连接管道4的位于中间机组8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之间的部分。如果在液体连接管道4周围的气温较高时陷入该状态,则液体连接管道4的内压上升,制冷设备机组60有可能破损。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中,在连接液侧管道81与气侧管道82的连接管道83上设有第二阀19。在第二阀19开启的状态下,液体连接管道4的位于中间机组8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之间的部分通过连接管道83与气体连接管道5连通。因此,在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膨胀阀63和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这二者都关闭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液体连接管道4的内压过度上升,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制冷设备机组60破损。
-实施方式的特征(3)-
在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中,液压控制器85调节第一阀18的开度,以使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在第二基准压力PL2以下。此外,当即使关闭第一阀18,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也超过“比第二基准压力PL2高的第四基准压力PL4”时,液压控制器85使第二阀19开启。
在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中,液压控制器85控制第一阀18和第二阀19。液压控制器85控制第一阀18,使得从中间机组80供往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实质上保持在第二基准压力PL2以下。此外,液压控制器85控制第二阀19,从而在第一阀18关闭的状态下,也能防止液体连接管道4的位于中间机组8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之间的部分的内压过度上升。
-实施方式的特征(4)-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设在室内,且与设在室外的热源机组10相连。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布置在室内。因此,在室外气温较高的夏季,液体连接管道4的位于中间机组8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之间的部分的周围的气温比室外气温低。因此,在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膨胀阀63和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这二者都关闭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液体连接管道4的位于中间机组8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之间的部分的内压上升。
此外,中间机组80有时布置在与制冷设备机组60相同的室内空间。通常,制冷设备机组60设在由空调机组50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空间。例如即使在夏季外部气温相对较高时,设有中间机组80和制冷设备机组60的室内空间的气温也比室外气温低。因此,如果将中间机组80设在室内,则在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膨胀阀63和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这二者都关闭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液体连接管道4的位于中间机组8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之间的部分的内压上升。
-实施方式的特征(5)-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包括中间机组80、热源机组10、制冷设备机组60、液体连接管道4以及气体连接管道5。液体连接管道4和气体连接管道5连接中间机组80、热源机组10以及制冷设备机组60而形成制冷剂回路6。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中,在制冷剂回路6中热源机组10与制冷设备机组60之间布置有中间机组80。中间机组80的液侧管道81与液体连接管道4相连。如果改变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的开度,则从中间机组80通过液体连接管道4送往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剂的压力就会发生变化。
-实施方式的特征(6)-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包括中间机组80、热源机组10、制冷设备机组60、液体连接管道4以及气体连接管道5。液体连接管道4具有与热源机组10相连的液侧干管4a、4b和使相对应的制冷设备机组60与液侧干管4a、4b相连的多根液侧支管4c。气体连接管道5具有与热源机组10相连的气侧干管5a、5b和使相对应的制冷设备机组60与气侧干管5a、5b相连的多根气侧支管5c。中间机组80的液侧管道81与液体连接管道4的液侧干管4a、4b相连。中间机组80的气侧管道82与气体连接管道5的气侧干管5a、5b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中,多个制冷设备机组60通过液体连接管道4和气体连接管道5与热源机组10相连。中间机组80与液体连接管道4的液侧干管4a、4b和气体连接管道5的气侧干管5a、5b相连。从热源机组10流入液体连接管道4的液侧干管4a、4b的制冷剂通过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后,被分配给多个制冷设备机组60。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上述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的第二阀19也可以是选择性地在完全关闭状态与完全开启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关阀。本变形例的第二阀19是包括驱动阀瓣的螺线管的电磁阀。
如图8所示,如果第二阀19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达到第五基准压力PL5(Pk=PL5),则本变形例的液压控制器85就将第二阀19从完全关闭状态切换到完全开启状态。此外,如果第二阀19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时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Pk达到第四基准压力PL4(Pk=PL4),则本变形例的液压控制器85就将第二阀19从完全开启状态切换到完全关闭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基准压力PL4和第五基准压力PL5的值与第二阀19为开度可变的调节阀时相同。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器85中,第四基准压力PL4也可以设为比第二基准压力PL2略低的值(PL4<PL2)。在该情况下,第四基准压力PL4也被设为比第一基准压力PL1高的值(PL1<PL4)。在本变形例的中间机组80中,第二阀19可能在第一阀18成为完全关闭状态之前就开始开启。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上述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可以包括压力输入部86。压力输入部86是为了向液压控制器85输入与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相关的信息,而供作业者操作的部件。作为压力输入部86例如有拨码开关、用于输入数字的数字键盘。
如图9所示,在本变形例的中间机组80中,压力输入部86通过通信线等与液压控制器85电连接。输入到压力输入部86中的信息被发送到液压控制器85,并被记录到液压控制器85的存储装置中。输入压力输入部86的信息可以是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Pu的值,也可以是与该允许压力Pu对应的编号等符号。
本变形例的液压控制器85根据输入到压力输入部86中的信息来设定基准压力PL1~PL5,并使用设定好的基准压力PL1~PL5来控制第一阀18和第二阀19的开度。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间机组80中,也可以省略气侧管道82、连接管道83以及第二阀19。例如,制冷装置1设在夏季气温不太高的寒冷地区时,在所有制冷设备机组60的制冷设备膨胀阀63和中间机组80的第一阀18都关闭的状态下,第二液侧干管4b和各液侧支管4c中的制冷剂压力有时也保持在制冷设备机组60的允许压力以下。因此,在构成设置在寒冷地区的制冷装置1的中间机组80中,可以省略气侧管道82、连接管道83以及第二阀19。本变形例的中间机组80仅与液体连接管道4相连,而不与气体连接管道5相连。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也可以包括热源机组10和制冷设备机组60,而省略空调机组50。该变形例的制冷装置1专门进行库内的冷却。此外,在构成该变形例的制冷装置1的热源机组10中,省略第三压缩机23。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
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所具有的利用侧机组并不限于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调机组5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中,利用侧机组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制冷剂对水进行加热或冷却。在该变形例的利用侧机组中,设有使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
以上对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方式和具体情况进行各种改变。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和替换。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对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及包括中间机组的制冷装置很有用。
-符号说明-
1 制冷装置
4 液体连接管道
4a 第一液侧干管
4b 第二液侧干管
4c 液侧支管
5 气体连接管道
5a 第一气侧干管
5b 第二气侧干管
5c 气侧支管
10 热源机组
18 第一阀
19 第二阀
48 制冷剂压力传感器
60 制冷设备机组(利用机组)
80 中间机组
81 液侧管道
82 气侧管道
83 连接管道
85 液压控制器(控制器)

Claims (6)

1.一种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其是设在热源机组(10)与利用机组(60)之间的中间机组(80),所述热源机组(10)和所述利用机组(60)通过液体连接管道(4)和气体连接管道(5)彼此相连而构成制冷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机组(80)包括液侧管道(81)、第一阀(18)、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以及控制器(85),
所述液侧管道(81)与所述液体连接管道(4)相连,
所述第一阀(18)的开度可变且该第一阀(18)设在所述液侧管道(81)上,
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布置在所述液侧管道(81)上的比所述第一阀(18)靠所述利用机组(60)一侧且检测在该液侧管道(8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
所述控制器(85)根据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调节所述第一阀(18)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机组(80)包括气侧管道(82)、连接管道(83)以及第二阀(19),
所述气侧管道(82)与所述气体连接管道(5)相连,
所述连接管道(83)将所述液侧管道(81)的比所述第一阀(18)靠所述利用机组(60)一侧的部分与所述气侧管道(82)连接起来,
所述第二阀(19)设在所述连接管道(8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85)调节所述第一阀(18)的开度,以使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在基准压力以下,并且当即使关闭所述第一阀(18),所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也比基准压力高时,所述控制器(85)使所述第二阀(19)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机组(80)设在室内,且与设在室外的所述热源机组(10)相连。
5.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中间机组(80)、热源机组(10)、利用机组(60)、液体连接管道(4)以及气体连接管道(5),
所述液体连接管道(4)和所述气体连接管道(5)连接所述中间机组(80)、所述热源机组(10)以及所述利用机组(60)而形成制冷剂回路(6)。
6.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间机组(80)、热源机组(10)、多个利用机组(60)、液体连接管道(4)以及气体连接管道(5),
所述液体连接管道(4)具有与所述热源机组(10)相连的液侧干管(4a、4b)和使相对应的所述利用机组(60)与所述液侧干管(4a、4b)相连的多根液侧支管(4c),
所述气体连接管道(5)具有与所述热源机组(10)相连的气侧干管(5a、5b)和使相对应的所述利用机组(60)与所述气侧干管(5a、5b)相连的多根气侧支管(5c),
所述中间机组(80)的所述液侧管道(81)与所述液体连接管道(4)的所述液侧干管(4a、4b)相连,
所述中间机组(80)的所述气侧管道(82)与所述气体连接管道(5)的所述气侧干管(5a、5b)相连。
CN202080080052.8A 2019-11-18 2020-06-26 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及制冷装置 Pending CN1147297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7898A JP6835184B1 (ja) 2019-11-18 2019-11-18 冷凍装置用の中間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装置
JP2019-207898 2019-11-18
PCT/JP2020/025138 WO2021100234A1 (ja) 2019-11-18 2020-06-26 冷凍装置用の中間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9767A true CN114729767A (zh) 2022-07-08

Family

ID=74661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0052.8A Pending CN114729767A (zh) 2019-11-18 2020-06-26 用于制冷装置的中间机组及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8498A1 (zh)
EP (1) EP4047289A4 (zh)
JP (1) JP6835184B1 (zh)
CN (1) CN114729767A (zh)
WO (1) WO20211002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2510A (zh) * 2021-03-17 2021-06-04 常州市威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温度值和湿度值的电子膨胀阀多段线性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9139B2 (ja) * 2000-07-26 2008-05-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949832B2 (ja) * 2014-05-30 2016-07-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EP3306214B1 (en) * 2015-06-01 2023-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control device
JP6621017B2 (ja) 2016-02-02 2019-12-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WO2017179166A1 (ja) * 2016-04-14 2017-10-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GB2567332B (en) * 2016-07-27 2021-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521731B1 (en) * 2016-09-30 2022-06-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47289A1 (en) 2022-08-24
US20220268498A1 (en) 2022-08-25
JP2021081114A (ja) 2021-05-27
JP6835184B1 (ja) 2021-02-24
WO2021100234A1 (ja) 2021-05-27
EP4047289A4 (en) 2022-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4749B2 (ja) 冷凍装置
CN114270113B (zh)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CN114174732A (zh)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JP7116346B2 (ja)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CN114080529B (zh) 冷冻装置
JP6777215B1 (ja)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US20220268498A1 (en) Intermediate unit for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14341571B (zh) 制冷装置
CN114127479B (zh) 制冷装置
CN116097049B (zh)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CN114341569B (zh)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CN111919073B (zh) 制冷装置
JP7485995B1 (ja) 熱源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装置
JP7381850B2 (ja)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WO2021059635A1 (ja) 冷凍装置
JP2022083173A (ja) 熱源システムおよび冷凍装置
JP2022083089A (ja) 熱源システムおよび冷凍装置
CN116997755A (zh)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CN117043524A (zh)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