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1467B -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1467B
CN114721467B CN202110201682.2A CN202110201682A CN114721467B CN 114721467 B CN114721467 B CN 114721467B CN 202110201682 A CN202110201682 A CN 202110201682A CN 114721467 B CN114721467 B CN 114721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tructure
rotation
rotating shaft
switch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16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1467A (zh
Inventor
许家豪
陈有裕
李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l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721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1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1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1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双转轴模块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外壳、第一切换件与第二切换件。第一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一凸轮结构与第二凸轮结构,第二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三凸轮结构与第四凸轮结构。外壳具有第五凸轮结构与第六凸轮结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彼此平行地穿设于外壳。第一切换件与第二切换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外壳且位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以使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进行序列旋转。

Description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例如笔记本电脑等具有可折叠机体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已相当常见。用户可通过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随时随地处理及收发数据,已为现代人在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品。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两个机体之间是通过转轴模块来达到相对枢转的效果。为了提高机体的旋转程度,采用双转轴连接机体以使其能达到0度至360度的翻转效果已能从现有众多产品中得知。然而,在机体进行相对旋转的过程中,受限于转轴模块的作动及切换顺序,其仍会使机体在展开时产生非摊平的状态。换句话说,摊平状态下的转轴模块仍会存在段差(step),而使两机体并非位于同一平面,致使对使用者造成使用上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其能在旋转过程中使彼此摊平的机体位于同一平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双转轴模块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外壳、第一切换件与第二切换件。第一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一凸轮结构与第二凸轮结构,第二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三凸轮结构与第四凸轮结构。外壳具有第五凸轮结构与第六凸轮结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彼此平行地穿设于外壳。第一切换件与第二切换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外壳且位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第一切换件的动作路径分别与第一凸轮结构及第三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相交,第二切换件的动作路径分别与第二凸轮结构及第四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相交,第五凸轮结构位于第二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且第六凸轮结构位于第四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以使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进行序列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双转轴模块,其中双转轴模块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而彼此相对旋转开阖。双转轴模块,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外壳、第一切换件与第二切换件。第一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一凸轮结构与第二凸轮结构,第二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三凸轮结构与第四凸轮结构。外壳具有第五凸轮结构与第六凸轮结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彼此平行地穿设于外壳。第一切换件与第二切换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外壳且位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第一切换件的动作路径分别与第一凸轮结构及第三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相交,第二切换件的动作路径分别与第二凸轮结构及第四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相交,第五凸轮结构位于第二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且第六凸轮结构位于第四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以使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进行序列旋转,且在所述序列旋转的过程中,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具备展开摊平且位于同一平面的状态。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切换件阻挡第三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五凸轮结构阻挡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且第六凸轮结构阻挡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仅第一转轴具备旋转裕度,且具备仅沿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凸轮结构,以使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第三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时,第六凸轮结构阻挡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第二切换件阻挡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中,第二转轴具备仅沿第一方向的旋转裕度,且第一转轴具备仅沿第一方向的旋转裕度,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第四凸轮结构,以使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轮结构移离第一切换件的一端,而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的动作路径上,以当第三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三凸轮结构驱动第一切换件移向第一转轴。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三状态时,第一切换件阻挡第一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二切换件阻挡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仅第二转轴具备旋转裕度,且具备沿第一方向与沿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三凸轮结构,以使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第一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第四凸轮结构,以使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四状态时,第六凸轮结构阻挡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一切换件阻挡第一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中,第二转轴具备仅沿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而第一转轴具备仅沿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三凸轮结构,以使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第一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四凸轮结构移离第二切换件的一端,而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以当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二凸轮结构驱动第二切换件移向第二转轴。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五状态时,第五凸轮结构阻挡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第二切换件阻挡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且第六凸轮结构阻挡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中仅第一转轴具备旋转裕度,且具备仅沿第一方向的旋转裕度,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凸轮结构,以使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的旋转裕度与第二转轴的旋转裕度之和小于或等于2。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双转轴模块还包括第三切换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外壳且抵接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轴还具有第七凸轮结构,第二转轴还具有第八凸轮结构,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旋转过程中,第三切换件受第七凸轮结构或第八凸轮结构的驱动而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移动。
基于上述,在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双转轴模块中,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外壳具有对应的凸轮结构,以作为让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旋转开阖之用,其中再于外壳内设置能在转轴之间往复移动的多个切换件,以进一步地让第一、第二转轴随着切换件的干涉与否而产生序列式旋转,并在旋转至其中一状态时,折叠式电子装置的机体呈现彼此摊平且位于同一平面,亦即,本实施例通过切换件对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作动顺序予以限制,以让在开展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能对用户提供较佳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图2A与图2B以不同视角示出双转轴模块的示意图;
图3A是双转轴模块的俯视图;
图3B至图3F是折叠式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A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双转轴模块的部分构件示意图;
图4B至图4F是双转轴模块于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图2A与图2B以不同视角示出双转轴模块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1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包括第一机体11、第二机体12与一对双转轴模块100,其中双转轴模块100连接在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之间,以使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通过双转轴模块100而彼此相对旋转开阖。由于所述一对双转轴模块100是同结构呈对称地设置于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之间,因此后续仅以其中一侧的双转轴模块100作为例示以进行描述。
请再参考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双转轴模块100包括第一转轴110、第二转轴120、外壳150、第一切换件130与第二切换件140。第一转轴110具有呈一体结构的轴部111与支架113,其中支架113组装至第一机体11。第二转轴120具有呈一体结构的轴部121与支架123,其中支架123组装至第一机体11。再者,第一转轴110的轴部111沿轴向X1依序穿设于外壳150与部件112、114、115、116、117、118,其中部件116例如是扭力部件,其用以对轴部111提供以轴向X1旋转时所需的扭力。同样地,第二转轴120的轴部121是沿轴向X2依序穿设于外壳150与部件122、124、115、126、127、128,其中部件126例如是扭力部件,其用以对轴部121提供以轴向X2旋转时所需的扭力。
另外,第一转轴110还具有位于部件112上且沿轴向X1彼此背对的第一凸轮结构C1与第二凸轮结构C2,第二转轴120还具有位于部件122上且沿轴向X2彼此背对的第三凸轮结构C3与第四凸轮结构C4。外壳150具有第五凸轮结构C5与第六凸轮结构C6,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是彼此平行地穿设于外壳150,即轴向X1平行轴向X2。第一切换件130与第二切换件140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外壳150且位于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之间。
更重要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件130的动作路径分别与第一凸轮结构C1及第三凸轮结构C3的动作路径相交,第二切换件140的动作路径分别与第二凸轮结构C2及第四凸轮结构C4的动作路径相交,第五凸轮结构C5位于第二凸轮结构C2的动作路径上,且第六凸轮结构C6位于第四凸轮结构C4的动作路径上,以使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进行序列旋转,其中第一切换件130的动作路径与第二切换件140的动作路径实质上正交于第一转轴110的轴向X1与第二转轴120的轴向X2,后续会有详细说明。
图3A是双转轴模块的俯视图。图3B至图3F是折叠式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在此,图3B至图3F分别是图3A的双转轴模块沿剖面A-A与剖面B-B的剖视图,且将相同状态者示出于同一图。同时,图3B至图3F一并将所示状态下的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的旋转裕度予以标示在旁。
请先参考图3A与图3B,上述的第一切换件130、第一凸轮结构C1与第三凸轮结构C3位于第一操作平面,而所述第一操作平面即是剖面A-A。第二切换件140、第二凸轮结构C2、第四凸轮结构C4、第五凸轮结构C5与第六凸轮结构C6位于第二操作平面,而所述第二操作平面即是剖面B-B。由图3A可清楚得知,第一操作平面(剖面A-A)与第二操作平面(剖面B-B)是同以第一转轴110的轴向X1与第二转轴120的轴向X2为其法线。
详细来说,请参考图3B,所示为双转轴模块100的第一状态,此时第一切换件130阻挡第三凸轮结构C3沿第一方向D1旋转,第五凸轮结构C5阻挡第二凸轮结构C2沿第一方向D1旋转,且第六凸轮结构C6阻挡第四凸轮结构C4沿第二方向D2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100仅第一转轴110具备旋转裕度,且所具备的旋转裕度是仅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裕度,其中第一方向D1(图示逆时钟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D2(图示顺时钟方向)。
换句话说,在第一状态时的双转轴模块100,也就代表折叠式电子装置10的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是呈现相互闭阖的状态,在此将其开阖角度定义为0度。
需注意的是,此时第一切换件130的一端(图标结构右端)抵接于第一凸轮结构C1,以使第一切换件130的另一端(图标结构左端)阻挡第三凸轮结构C3沿第一方向D1旋转。也就是说,对第一切换件130而言,其结构右端受到第一凸轮结构C1的阻挡而无法向图中右方移动,进而导致第一切换件130的左端卡置在第三凸轮结构C3沿第一方向D1的动作路径上而达到阻挡效果。
如此一来,对于第一转轴110而言,其第一凸轮结构C1虽无任何阻挡而可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旋转,但因第五凸轮结构C5对第二凸轮结构C2沿第一方向D1的旋转造成阻挡,因此最终导致第一转轴110仅具备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裕度。对第二转轴120而言,其无论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皆存在被阻挡的情形,因此第二转轴120并不具备任何旋转裕度。
接着,请参考图3C,所示为承续图3B的后一步动作,也就是第一机体11及第一转轴110沿第二方向D2旋转90度后的第二状态,在此将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的开阖角度定义为90度。在第二状态时,第六凸轮结构C6阻挡第四凸轮结构C4沿第二方向D2旋转,第二切换件140阻挡第二凸轮结构C2沿第二方向D2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100中,第二转轴120具备仅沿第一方向D1的旋转裕度,且第一转轴110具备仅沿第一方向D1的旋转裕度。
在第二状态时,第二切换件140的一端(图标结构左端)抵接于第四凸轮结构C4,以使第二切换件140的另一端(图标结构右端)阻挡第二凸轮结构C2沿第二方向D2旋转。换句话说,此时对于第一转轴110而言,其沿第二方向D2受到第二切换件140的阻挡,故只剩能沿第一方向D1的旋转裕度,也就是从图3C转换至图3B的状态。
还需注意的是,第一凸轮结构C1移离第一切换件130的一端(图标结构右端),而第一切换件130的另一端(图标结构左端)位于第三凸轮结构C3沿第一方向D1的动作路径上,以当第三凸轮结构C3沿第一方向D1旋转时,第三凸轮结构C3驱动第一切换件130移向第一转轴110。换句话说,此时虽如图3C下方图示所示第一切换件130仍位于第三凸轮结构C3沿第一方向D1的动作路径上,但由于彼此结构是以楔形轮廓抵接,且更重要的是第一切换件130的结构右端已不受第一凸轮结构C1的阻挡,故第二机体12与第二转轴120仍能顺利地沿第一方向D1旋转,并将第一切换件130往右推向第一转轴110,而转换至图3D的第三状态。
接着请参考图3D,承续图3C的后一步动作而使第二机体12第二转轴120沿第一方向D1续转90度,以形成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是彼此摊平且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三状态,在此将其开阖角度定义为180度。在第三状态时,第一切换件130阻挡第一凸轮结构C1沿第一方向D1旋转,第二切换件140阻挡第二凸轮结构C2沿第二方向D2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100仅第二转轴120具备旋转裕度,且其所具备的是沿第一方向D1与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裕度。
此时,第一切换件130的一端(图标结构左端)抵接于第三凸轮结构C3,以使第一切换件130的另一端(图标结构右端)阻挡第一凸轮结构C1沿第一方向D1旋转。第二切换件140的一端(图标结构左端)抵接于第四凸轮结构C4,以使第二切换件140的另一端(图标结构右端)阻挡第二凸轮结构C2沿第二方向D2旋转。
换句话说,在所述第三状态,对第一转轴110而言,其沿第一方向D1的旋转裕度受第一切换件130的阻挡而抵消。同时,其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裕度也因受第二凸轮结构C2的阻挡而被抵消。对第二转轴120而言,其并未受到任何阻挡,因此其可沿第二方向D2旋转而转换至图3C所示的第二状态,也可沿第一方向D1旋转而转换至图3E的第四状态。
还需提及的是,如图3D所示,由于在所示180度的第三状态下,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得以相对摊平并维持在同一平面,因此能避免机体之间产生的段差(step)而造成使用者操作时的不便,据以克服前述问题而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感。
接着,请参考图3E,在第四状态时,第六凸轮结构C6阻挡第四凸轮结构C4沿第一方向D1旋转,第一切换件130阻挡第一凸轮结构C1沿第一方向D1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100中,第二转轴120具备仅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裕度,而第一转轴110具备仅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裕度。在此将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的开阖角度定义为270度。
进一步地说,第一切换件130的一端(图标结构左端)抵接于第三凸轮结构C3,以使第一切换件130的另一端(图标结构右端)阻挡第一凸轮结构C1沿第一方向D1旋转。第四凸轮结构C4移离第二切换件140的一端(图标结构左端),而第二切换件140的另一端(图标结构右端)位于第二凸轮结构C2的动作路径上,以当第二凸轮结构C2沿第二方向D2旋转时,第二凸轮结构C2驱动第二切换件140移向第二转轴120。
换句话说,对于第一转轴110而言,其沿第一方向D1的旋转裕度受到第一切换件130的阻挡而抵消,而其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裕度则因第二切换件140不再被第四凸轮结构C4阻挡而得以顺利执行。对于第二转轴120而言,其沿第一方向D1的旋转裕度受到第六凸轮结构C6的阻挡而抵消,而其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裕度并未受阻档而得以顺利执行,即是第二机体12(或第二转轴120)从图3E转换至图3D。
最后,请参考图3F的第五状态,其承续图3E而使第一机体11与第一转轴110续行旋转90度而成。在此将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的开阖角度定义为360度,也就是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翻转而与图3B所示呈现完全相反的状态。在第五状态时,第五凸轮结构C5阻挡第二凸轮结构C2沿第二方向D2旋转,第二切换件140阻挡第四凸轮结构C4沿第二方向D2旋转,且第六凸轮结构C6阻挡第四凸轮结构C4沿第一方向D1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100中仅第一转轴110具备旋转裕度,且所具备的是仅沿第一方向D1的旋转裕度。
进一步地说,第二切换件140的一端(图标结构右端)抵接于第二凸轮结构C2,以使第二切换件140的另一端(图标结构左端)阻挡第四凸轮结构C4沿第二方向D2旋转。换句话说,此时对于第一转轴110而言,其沿第二方向D2的旋转裕度受第五凸轮结构C5的阻挡而抵消,而仅余沿第一方向D1的旋转裕度,也就是能使其从图3F的第五状态转换至图3E的第四状态。对于第二转轴120而言,其第四凸轮结构C4同时被第二切换件140与第六凸轮结构C6阻挡,而不再具备任一方向的旋转裕度。也就是说,对于折叠式电子装置10而言,在图3F所示状态下,其仅能驱动第一机体11(第一转轴110)沿第一方向D1旋转。
此外,若欲将第一机体11与第二机体12从完全翻转的第五状态转换至完全闭阖的第一状态,则仅需将上述步骤反向执行(从图3F依序至图3B)即可,在此便不再赘述。
从上述图3B至图3F所示的状态变化可清楚得知,通过第一切换件130与第二切换件140相对于所述凸轮结构的搭配,也就是前述这些构件的移动(旋转)路径存在彼此对应的搭配关系,而使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得以产生序列旋转,同时,第一转轴110的旋转裕度与第二转轴120的旋转裕度之和小于或等于2,而使序列旋转得以顺利进行。
图4A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双转轴模块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图4B至图4F是双转轴模块于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4A省略外壳250以利于识别第一切换件130、第二切换件140与第三切换件160。请先参考图4A与图4B,在本实施例中,双转轴模块还包括第三切换件160,与第一切换件130、第二切换件140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外壳250且抵接于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的至少其中之一。进一步地说,第一转轴110还具有第七凸轮结构C71,第二转轴120还具有第八凸轮结构C81、C82,在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的旋转过程中,第三切换件160受第七凸轮结构C71或第八凸轮结构C81、C82的驱动而在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之间移动。
详细而言,请参考图4B至图4F,其与前述图3B至图3F的变化状态一致,且图4B至图4F相当于图3A的双转轴模块沿剖面C-C的剖视图。由于第一切换件130与第二切换件140已于前述叙明,故在此仅针对第三切换件160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切换件160具有凸部C72,用以对应第一转轴110的第七凸轮结构C71,且第三切换件160还具有凸部C83,用以对应第二转轴120的第八凸轮结构C81、C82。
首先,在图4B所示的第一状态,此时第三切换件160的凸部C72抵接于第一转轴110的部件112,而凸部C83抵接在部件122的第八凸轮结构C81。接着,在图4C所示的第二状态,第一转轴110因沿第二方向D2旋转而使部件112改以第七凸轮结构C71对应凸部C72但存在间隙。接着,在图4D中,由于第二机体12与第二转轴120沿第一方向D1旋转而驱使第三切换件160移向第一转轴110,也就是因部件122旋转而使凸部C83移离第八凸轮结构C82,同时第三切换件160也因移向第一转轴110而使凸部C72抵接至第七凸轮结构C71。
接着,在图4E中,第二转轴120续沿第一方向D1旋转而使第八凸轮结构C81相对于第三切换件160的凸部C83且保持间隙。最终,在图4F中,部件112因沿第二方向D2旋转而使凸部C72移离第七凸轮结构C71,并将第三切换件160推向第二转轴120,而使凸部C83抵接至第八凸轮结构C81。在此,第三切换件160用以配合前述第一切换件130与第二切换件140的转换过程而抵接于第一转轴110(的部件112)与第二转轴120(的部件122),藉以使双转轴模块得以具备较为稳定的转换效果,也就是第三切换件160能搭配第一切换件130或第二切换件140而抵接至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以避免切换过程产生受力不均的情形。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双转轴模块与应用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外壳具有对应的凸轮结构,作为让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旋转开阖之用,其中再于外壳内设置能在转轴之间往复移动的多个切换件,以进一步地让第一、第二转轴随着切换件的干涉与否而产生序列式旋转,并在旋转至其中一状态时,折叠式电子装置的机体呈现彼此摊平且位于同一平面,而便于使用者的操作。再者,这些切换件中除作为产生序列旋转的对应搭配之外,还进一步地利用切换件之间的搭配抵接至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以提高切换过程的稳定度。
据此,本实施例通过切换件对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作动顺序予以限制,以让在开展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能对用户提供较佳的使用感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4)

1.一种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一凸轮结构与第二凸轮结构;
第二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三凸轮结构与第四凸轮结构;
外壳,具有第五凸轮结构与第六凸轮结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彼此平行地穿设于所述外壳;以及
第一切换件与第二切换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动作路径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轮结构及所述第三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相交,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动作路径分别与所述第二凸轮结构及所述第四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相交,所述第五凸轮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且所述第六凸轮结构位于所述第四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以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进行序列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三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五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且所述第六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仅所述第一转轴具备旋转裕度,且具备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三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六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且所述第二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中,所述第二转轴具备仅沿第一方向的旋转裕度,且所述第一转轴具备仅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四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结构移离所述第一切换件的一端,而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动作路径上,以当所述第三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三凸轮结构驱动所述第一切换件移向所述第一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在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一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仅所述第二转轴具备旋转裕度,且具备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一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四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在第四状态时,所述第六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一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一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中,所述第二转轴具备仅沿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而所述第一转轴具备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一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凸轮结构移离所述第二切换件的一端,而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以当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凸轮结构驱动所述第二切换件移向所述第二转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在第五状态时,所述第五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切换件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且所述第六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中仅所述第一转轴具备旋转裕度,且具备仅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裕度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裕度之和小于或等于2。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切换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且抵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至少其中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转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还具有第七凸轮结构,所述第二转轴还具有第八凸轮结构,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三切换件受所述第七凸轮结构或所述第八凸轮结构的驱动而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移动。
18.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
一双转轴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以使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双转轴模块而彼此相对旋转开阖,所述双转轴模块包括:
第一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一凸轮结构与第二凸轮结构;
第二转轴,具有沿其轴向彼此背对的第三凸轮结构与第四凸轮结构;
外壳,具有第五凸轮结构与第六凸轮结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彼此平行地穿设于所述外壳;以及
第一切换件与第二切换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动作路径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轮结构及所述第三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相交,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动作路径分别与所述第二凸轮结构及所述第四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相交,所述第五凸轮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且所述第六凸轮结构位于所述第四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以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进行序列旋转,且在所述序列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具备展开摊平且位于同一平面的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三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五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且所述第六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仅所述第一转轴具备旋转裕度,且具备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三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六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且所述第二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中,所述第二转轴具备仅沿第一方向的旋转裕度,且所述第一转轴具备仅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四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结构移离所述第一切换件的一端,而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动作路径上,以当所述第三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三凸轮结构驱动所述第一切换件移向所述第一转轴。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一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仅所述第二转轴具备旋转裕度,且具备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彼此摊平而同一平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三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一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四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四状态时,所述第六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一切换件阻挡所述第一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中,所述第二转轴具备仅沿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而所述第一转轴具备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一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凸轮结构移离所述第二切换件的一端,而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结构的动作路径上,以当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凸轮结构驱动所述第二切换件移向所述第二转轴。
3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五状态时,所述第五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二凸轮结构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切换件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且所述第六凸轮结构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第一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的双转轴模块中仅所述第一转轴具备旋转裕度,且具备仅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裕度,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凸轮结构,以使所述第二切换件的另一端阻挡所述第四凸轮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3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裕度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裕度之和小于或等于2。
3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轴模块还包括:
第三切换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且抵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至少其中之一。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还具有第七凸轮结构,所述第二转轴还具有第八凸轮结构,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三切换件受所述第七凸轮结构或所述第八凸轮结构的驱动而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移动。
CN202110201682.2A 2021-01-04 2021-02-23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Active CN114721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0048A TWI767491B (zh) 2021-01-04 2021-01-04 雙轉軸模組與折疊式電子裝置
TW110100048 2021-0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1467A CN114721467A (zh) 2022-07-08
CN114721467B true CN114721467B (zh) 2024-03-26

Family

ID=82234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1682.2A Active CN114721467B (zh) 2021-01-04 2021-02-23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1467B (zh)
TW (1) TWI76749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4325Y (zh) * 2008-12-12 2009-09-2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式转轴
CN209838932U (zh) * 2018-02-13 2019-12-24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4691B (zh) * 2014-09-10 2016-10-21 洪進興 限位轉軸結構
TWI647390B (zh) * 2016-09-23 2019-01-11 連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ulti-section switching pivot
TWI656433B (zh) * 2017-02-08 2019-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4325Y (zh) * 2008-12-12 2009-09-23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式转轴
CN209838932U (zh) * 2018-02-13 2019-12-24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7491B (zh) 2022-06-11
CN114721467A (zh) 2022-07-08
TW202227923A (zh) 2022-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1067B (zh) 转轴模块与电子装置
WO2020029062A1 (zh) 转轴连接机构和可折叠的设备
CN110159648B (zh)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08397474B (zh) 转轴模块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3790211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KR20190110244A (ko) 폴딩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US20050235458A1 (en) Hing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radiotelephone
CN110045788B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JP2009264460A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WO2014120120A1 (en) Moveable keyboard lattic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38932U (zh)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17502265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721467B (zh)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US20060154701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1403301U (zh) 具有活动门的笔记本电脑
TWI71790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2954919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JP5019216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子機器のヒンジ構造
CN113138626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4439845B (zh) 转轴机构
WO2024016742A1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以及轴盖组件
TWM581358U (zh) A multi-axis hinge that can generate multiple stages of switching rotation
CN110377109B (zh) 转轴结构与电子装置
CN117128229B (zh) 折叠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8213964U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