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8776A -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8776A
CN114718776A CN202210291187.XA CN202210291187A CN114718776A CN 114718776 A CN114718776 A CN 114718776A CN 202210291187 A CN202210291187 A CN 202210291187A CN 114718776 A CN114718776 A CN 114718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reset
heating temperature
grids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11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月春
范道斌
吴心波
曾笑笑
李素婷
马宗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911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8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8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8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1/00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31/02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for heating
    • F02M31/12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for heating electrically
    • F02M31/125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2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non-liquid fuels, pluralities of fuels, or non-fuel substances added to the combustible mix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9/00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onvertible into other combustion-engine type, not provided for in F02B11/00;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of different typ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s facilitating use of same main engine-parts in different types
    • F02B69/02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onvertible into other combustion-engine type, not provided for in F02B11/00;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of different typ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s facilitating use of same main engine-parts in different types for different fuel types, other than engines indifferent to fuel consumed, e.g. convertible from light to heavy fu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提高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性能。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发动机处于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若监控到的当前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确定当前的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目标差值;基于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目标格栅对的甲醇进行加热。在本申请中确定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并确定出与该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最后基于该加热温度对甲醇进行加热,提高了甲醇的雾化效果,进而提高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甲醇原料来源丰富,生产工艺成熟,且具有燃烧性能良好、污染物排放少、生产成本低以及运输存储方便的优点,被视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车用替代燃料之一。由于甲醇燃料蒸发时吸收热量较多,进而会导致甲醇发动机进气道及气缸温度急剧下降。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寒冷地区,发动机进气歧管内温度大致等于环境温度;在该温度下若采用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甲醇喷射到进气歧管内后会因无法雾化而吸附在壁面上,进而导致混合气过稀,无法正常进入缸内参与燃烧,进而降低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提高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
若监控到的当前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当前的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目标差值;
基于所述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
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线性关系是预设温度差值与加热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
在本申请中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通过确定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并确定出与该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最后基于该加热温度对甲醇进行加热,随着甲醇温度的提高进而提高了甲醇的雾化效果,进而提高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所述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将运行模式跳转至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预设水温、预设负荷、预设转速,进而在发动机满足以上三各条件时可以及时的将发动机的运行模式切换至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进而提高了甲醇燃料的使用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包括:
若所述目标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差值,则所述格栅数量为单个格栅;
若所述目标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则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
在本申请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甲醇的雾化效果,因此设置了第一预设差值,在甲醇温度过低时,可以采用两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进而可以保证发动机的燃烧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格栅数量为单个格栅,则所述单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第一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加热至所述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加热温度。
在本申请中,通过预设了线性关系,进而可以根据目标差值准确的确定出加热温度,在保证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同时,可以避免对甲醇过度加热导致的资源的浪费。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则所述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第二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加热至所述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加热温度。
在本申请中,通过预设了线性关系,进而可以根据目标差值准确的确定出加热温度,在保证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同时,可以避免对甲醇过度加热导致的资源的浪费。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则所述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包括第三预设线性关系和第四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两个格栅中的其中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一加热温度;并,
基于所述第四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两个格栅中的另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二加热温度;
将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和所述第二加热温度作为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其中一个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和所述另一个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第二加热温度。
在本申请中,通过预设了线性关系,进而可以根据目标差值准确的确定出加热温度,在保证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同时,可以避免对甲醇过度加热导致的资源的浪费。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所述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运行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发动机处于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
差值确定模块,用于若监控到的当前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当前的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目标差值;
格栅数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
加热温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线性关系是预设温度差值与加热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加热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执行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之前,还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所述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将运行模式跳转至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数量确定模块执行基于所述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时,被配置为:
若所述目标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差值,则所述格栅数量为单个格栅;
若所述目标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则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格栅数量为单个格栅,则所述单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第一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模块执行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时,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加热至所述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加热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则所述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第二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模块执行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时,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二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加热至所述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加热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则所述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包括第三预设线性关系和第四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模块执行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时,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三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两个格栅中的其中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一加热温度;并,
基于所述第四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两个格栅中的另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二加热温度;
将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和所述第二加热温度作为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其中一个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和所述另一个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第二加热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执行确定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所述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之前,还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运行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格栅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第一预设线性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第二预设线性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第三预设线性关系和第四预设线性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发明人研究发现,甲醇原料来源丰富,生产工艺成熟,且具有燃烧性能良好污染物排放少生产成本低和运输存储方便等优点,被视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车用替代燃料之一。由于甲醇燃料具有汽化潜热大的理化特性,燃料蒸发时吸收热量较多,进而导致甲醇发动机进气道及气缸温度急剧下降。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寒冷地区,发动机进气歧管内温度大致等于环境温度;在该温度下若采用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甲醇喷射到进气歧管内后会因无法雾化而吸附在壁面上,进而导致混合气过稀,无法正常进入缸内参与燃烧,进而降低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性能。而且吸附在壁面上的甲醇液滴会流入到曲轴箱中,加速机油乳化,进而导致了机油的浪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概括为:在发动机处于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首先确定当前的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目标差值;并基于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最后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图中包括: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格栅、进气管;
其中:在发动机处于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若监控到的当前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确定当前的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目标差值;基于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其中,线性关系是预设温度差值与加热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目标格栅对进气管中的甲醇进行加热。
本申请中的描述中仅就单个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格栅、进气管加以详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示出的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格栅、进气管仅表示本申请中的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格栅、进气管的操作。对单个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格栅、进气管进行详述是为了说明方便,而非暗示对温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格栅、进气管的数量、类型或是位置等具有限制。应当注意,如果向图示环境中添加附加模块或从其中去除个别模块,不会改变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的底层概念。
此外,本申请提出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不仅适用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还适用于任何有双燃料发动机控制需求的装置。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其中:
步骤201中:在发动机处于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
步骤202中:若监控到的当前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确定当前的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目标差值;
步骤203中:基于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
步骤204中: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其中,线性关系是预设温度差值与加热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步骤205中: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
在本申请中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通过确定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并确定出与该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最后基于该加热温度对甲醇进行加热,提高了甲醇的雾化效果,进而提高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性能。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下面对图2中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双燃料发动机可以通过甲醇和柴油共同作为燃料为发动机提供动力,也可以仅采用柴油作为燃料提供动力,在本申请中,为了避免在柴油运行模式下对甲醇进行加热导致的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之前,需要确定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
例如:发动机当前水温为50摄氏度,预设水温为70摄氏度;当前负荷为70,预设负荷为50;当前转速为100转/秒,预设转速为90转/秒,则此时运行模式没有达到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的要求。若发动机当前水温为82摄氏度,预设水温为70摄氏度;当前负荷为70,预设负荷为50;当前转速为100转/秒,预设转速为90转/秒,则需要将运行模式跳转至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发动机可能处于的模式包括:怠速模式、启动模式、运行模式、停机模式;在发动机处于怠速模式、启动模式、停机模式时无需对甲醇进行加热,因此在确定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发动机处于运行模式,避免了在怠速模式、启动模式、停机模式下对发动机的水温、负荷、转速进行判断导致的资源的浪费。
在本申请中,考虑到环境温度过低时,需要对甲醇进行加热的温度也更高,若仅采用一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的话,则对格栅的加热性能要求更高,因此本申请中,为了降低成本,如图3所示,在进气管入口处安装两个进气加热格栅;在目标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差值时,采用单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在目标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采用两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
例如:第一预设差值为20,目标差值为10,则采用单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即可;若第一预设差值为20,目标差值为25,则需要采用两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才可保证发动机在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下的燃烧性能。
当然需要知道的是,在极寒地区,若两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的温度不够的话,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自行确定格栅的数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分情况对确定加热温度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1、格栅数量为单侧格栅
在本申请中,为了精准的确定出加热温度,因此在格栅数量为单个格栅时,单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如图4所示的第一预设线性关系;在确定加热温度时,根据该第一预设线性关系根据目标差值确定出加热温度,然后控制目标格栅(即单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至所述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该加热温度。
再具体实施时,该单个格栅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两个格栅中的任意一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
例如:目标差值为5,从图4中可确定出加热温度为5,则控制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直至格栅的温度为5。
2、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
1)在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时,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如图5所示的第二预设线性关系;在确定加热温度时,根据该第二预设线性关系根据目标差值确定出加热温度,然后控制目标格栅(即两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至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该加热温度。
例如:差值为10,从图5确定出加热温度为2.4,则控制两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直至两个格栅的温度达到2.4。
2)在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时,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如图6所示的第三预设线性关系和第四预设线性关系;在确定加热温度时,根据该第三预设线性关系确定出其两个格栅中其中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一加热温度,并基于该第四预设线性关系确定出两个格栅中另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二加热温度;然后控制其中一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至该格栅的温度到达第一加热温度,并控制另一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直至该格栅的温度达到第二加热温度。
例如:车辆中设置有格栅A,格栅B,此时的目标差值为10,根据第三预设线性关系确定出格栅A的加热温度为15,根据第四预设线性关系确定出格栅B的加热温度为5.2,则控制格栅A对甲醇进行加热直至格栅A的温度达到15,控制格栅B对甲醇进行加热,直至格栅B的温度达到5.2。
3、格栅数量为n个格栅
1)在格栅数量为n个格栅时,n个格栅均采用同一线性关系;在确定加热温度时,根据该同一线性关系根据目标差值确定出加热温度,然后控制目标格栅(即n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至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该加热温度。
例如:差值为10,从根据线性关系确定出加热温度为2,则控制n个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直至n个格栅的温度达到2。
2)在格栅数量为n个格栅时,n个格栅可以均有各自对应的线性关系;在确定加热温度时,根据格栅各自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出每个格栅对应的加热温度,并控制格栅达到各自对应的加热温度。
例如:车辆中设置有格栅A,格栅B,……,格栅N,此时的目标差值为10,根据格栅A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出格栅A的加热温度为4,根据格栅B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出格栅B的加热温度为3,……,根据格栅N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出格栅N的加热温度为2,则控制格栅A对甲醇进行加热直至格栅A的温度达到4,控制格栅B对甲醇进行加热,直至格栅B的温度达到3,……,控制格栅N对甲醇进行加热,直至格栅N的温度达到2。
综上,本申请中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通过确定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并确定出与该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最后基于该加热温度对甲醇进行加热,提高了甲醇的雾化效果,进而提高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燃烧性能。
如图7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提出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发动机处于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
差值确定模块,用于若监控到的当前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当前的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目标差值;
格栅数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
加热温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线性关系是预设温度差值与加热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加热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执行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之前,还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所述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将运行模式跳转至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数量确定模块执行基于所述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时,被配置为:
若所述目标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差值,则所述格栅数量为单个格栅;
若所述目标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则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格栅数量为单个格栅,则所述单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第一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模块执行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时,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加热至所述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加热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则所述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第二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模块执行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时,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二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加热至所述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加热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则所述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包括第三预设线性关系和第四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模块执行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时,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三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两个格栅中的其中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一加热温度;并,
基于所述第四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两个格栅中的另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二加热温度;
将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和所述第二加热温度作为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其中一个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和所述另一个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第二加热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执行确定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所述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之前,还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运行模式。
在介绍了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和装置之后,接下来,介绍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可以至少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法中的步骤。
下面参照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图8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示,电子设备以通用电子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的总线。
总线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的程序/实用工具,这样的程序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电子设备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电子设备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进行。并且,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36通过总线与用于电子设备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理解,尽管图8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的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然而,本申请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电子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电子设备上部分在远程电子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电子设备或服务端上执行。在涉及远程电子设备的情形中,远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电子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电子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装置的若干单元或子单元,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申请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
若监控到的当前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当前的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目标差值;
基于所述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
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线性关系是预设温度差值与加热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所述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将运行模式跳转至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包括:
若所述目标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差值,则所述格栅数量为单个格栅;
若所述目标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则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格栅数量为单个格栅,则所述单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第一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加热至所述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加热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则所述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为第二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加热至所述目标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加热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格栅数量为两个格栅,则所述两个格栅对应的线性关系包括第三预设线性关系和第四预设线性关系;
所述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两个格栅中的其中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一加热温度;并,
基于所述第四预设线性关系确定所述两个格栅中的另一个格栅对应的第二加热温度;
将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和所述第二加热温度作为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
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其中一个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和所述另一个格栅的温度到达所述第二加热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大于预设水温、所述发动机负荷大于预设负荷、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大于预设转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运行模式。
8.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发动机处于甲醇柴油双运行模式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
差值确定模块,用于若监控到的当前的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当前的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目标差值;
格栅数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差值,确定加热甲醇使用的格栅数量;
加热温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格栅数量对应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加热温度;其中,所述线性关系是预设温度差值与加热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加热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加热温度控制所述目标格栅对甲醇进行加热。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291187.XA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718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1187.XA CN114718776A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1187.XA CN114718776A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8776A true CN114718776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0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1187.XA Pending CN114718776A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877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6922A (zh) * 2022-12-10 2023-03-07 宁波杰森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柴油生产加工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6292017A (zh) * 2023-05-19 2023-06-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甲醇增程器发动机的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6357485A (zh) * 2023-05-30 2023-06-3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气加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46153A1 (en) * 2007-12-21 2009-06-2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Heating device for fuel
CN104763562A (zh) * 2015-03-27 2015-07-08 天津大学 双燃料发动机中醇类燃料加热系统与方法
CN106704012A (zh) * 2017-01-10 2017-05-24 长安大学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8869063A (zh) * 2018-05-28 2018-11-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156093A (zh) * 2019-12-31 2020-05-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醇类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46153A1 (en) * 2007-12-21 2009-06-2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Heating device for fuel
CN104763562A (zh) * 2015-03-27 2015-07-08 天津大学 双燃料发动机中醇类燃料加热系统与方法
CN106704012A (zh) * 2017-01-10 2017-05-24 长安大学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8869063A (zh) * 2018-05-28 2018-11-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156093A (zh) * 2019-12-31 2020-05-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醇类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6922A (zh) * 2022-12-10 2023-03-07 宁波杰森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柴油生产加工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6292017A (zh) * 2023-05-19 2023-06-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甲醇增程器发动机的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6292017B (zh) * 2023-05-19 2023-08-1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甲醇增程器发动机的加热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6357485A (zh) * 2023-05-30 2023-06-3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气加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357485B (zh) * 2023-05-30 2023-09-1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气加热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18776A (zh)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762362B2 (en)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dynamic channel communication
US11238055B2 (en)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eventseries processing
JP4768082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運用管理装置
US20090281846A1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data-center management
US9293914B2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that includes a generator controller
CN113418655B (zh) 压差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Goiri et al. Coolair: Temperature-and variation-aware management for free-cooled datacenters
WO2014018555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media for energy usage simulators
US20180316517A1 (en)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user interactivity analytics
JP5794531B2 (ja) 電力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13294256A (zh) 一种废气再循环控制阀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
CN115929520A (zh) 一种进气温度调节系统、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238477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仿真方法
Mast et al. A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based approach for optimized operation scheduling of energy plants
Yang et al. Model-based predictive control and dithering control for an integrated gasoline engine and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system
CN114335602B (zh) 水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sch et al. ICT-Energy concepts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JP2004287921A (ja) エネルギ提供手段の運用支援システム
CN117549799A (zh) 燃料电池关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752088B1 (ko) 에너지 관리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단일 구조의 산업용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에너지관리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Bourassa LBNL's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Center: Continuously Improving Energy and Water Management
CN114718742A (zh) 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562350A (zh) 基于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Liu et al. Continuously improving energy and water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