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8580B -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8580B
CN114718580B CN202210410210.2A CN202210410210A CN114718580B CN 114718580 B CN114718580 B CN 114718580B CN 202210410210 A CN202210410210 A CN 202210410210A CN 114718580 B CN114718580 B CN 114718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tunnel section
karst cave
supporting
bea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02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8580A (zh
Inventor
姚裕春
陈国栋
任华锋
赵青海
李宁
周和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to CN2022104102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8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8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8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8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8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03Linings or provisions there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ffic tunnels, e.g. with built-in clean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隧道结构包括溶洞内的渣石填筑体,所述渣石填筑体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方设置有隧道节段,多个隧道节段相互连接;所述隧道节段与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可伸长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用于支撑所述隧道节段,所述隧道节段与溶洞顶部还连接有吊拉结构,所述吊拉结构成受拉状态。采用本方案提供的隧道结构,能够避免渣石填筑体地基出现沉降后对隧道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结构,特别是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喀斯特地区可溶岩形成的岩溶空洞存在不确定性,并且通常难以准确探测,对于隧道工程而言,穿越可溶岩遇到岩溶空洞是十分常见的事,并且通常在施工接近溶洞附近位置或进入溶洞时才能有效揭示。如果遇到的岩溶空洞较小,通常采用混凝土对空洞充填处理,当遇到巨型岩溶空洞(直径大于50m的空洞)时,采用混凝土进行全部充填处理则非常不经济、投资巨大,如果只对隧道基础部分采用混凝土填筑或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当巨型溶洞深度较大并存在一定厚度的溶洞堆积物时,地基会出现沉降变形,地基的变形无法有效控制、混凝土基础稳定性无法有效保障,故隧道无法得到一个可靠的地基基础,通常情况下只有重新选择线路,这会造成已施工工程的巨大浪费、大量的地质勘察成果作废、工程时间的延期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巨型溶洞内,隧道地基的变形无法有效控制、混凝土基础稳定性无法有效保障,导致隧道无法得到一个可靠的地基基础,而目前没有方案能够克服地基基础沉降所带来的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包括溶洞内的渣石填筑体,所述渣石填筑体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方设置有隧道节段,多个隧道节段相互连接;所述隧道节段与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可伸长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用于支撑所述隧道节段,所述隧道节段与溶洞顶部还连接有吊拉结构,所述吊拉结构成受拉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回填基础隧道中,采用渣石填筑体作为隧道的地基基础,在隧道节段与渣石填筑体之间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上设置可伸长的支撑体对隧道节段进行支撑,隧道节段的重量由吊拉结构和支撑体承担,形成处于上部受拉、下部支撑的受力状态的隧道结构,当渣石填筑体出现沉降时,承载板也随之下降,通过支撑体的伸长能够将隧道节段支撑在原来的高度,使隧道结构重新回到上部受拉、下部支撑的受力状态,避免渣石填筑体地基基础的沉降直接反应至上部隧道节段上对隧道造成影响。隧道节段还通过成受拉状态的吊拉结构连接于溶洞的顶部,由吊拉结构与承载板共同承担隧道节段的重力。
如果单独采用吊拉结构承担隧道节段的重量,相邻的隧道节段会在内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上下的波动变形且水平变形也难以控制;如果直接由渣石填筑体承担隧道节段的重量,隧道节段的重量全部作用在渣石填筑体上,将加速渣石填筑体的沉降,此种情况下,渣石填筑体沉降后,极难对隧道节段进行修复和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包括可伸出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铰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隧道节段的底部面接触。
支撑体与承载板连接固定,能够实现当承载板产生一定的不均匀变形时,也能保证支撑体的稳定性;另外支撑体顶部的顶板与支撑柱间采用铰结形式,顶板与隧道节段的底部面接触,即使支撑体产生倾斜,也能确保支撑体顶部的顶板与隧道节段的底部始终处于有效的全面积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渣石填筑体由弃渣石堆积得到。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弃渣石,采用弃渣石对溶洞进行填充,取材方便,且经济环保。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隧道节段下方的所述支撑体共同提供的支撑力为该隧道节段所受重力的5~10%。
支撑体仅承担隧道节段所受重力的5~10%,受力较小,对支撑体的结构要求不高,能够降低成本,且便于调整。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隧道节段的受力均匀,实际施工中多使该隧道节段下方所有的支撑体均匀地分担该隧道节段所受重力的5~1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承载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承载板的厚度不小于0.5m,所述承载板的宽度超出隧道节段两侧各不少于2m,多个所述承载板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
承载板厚度不小于0.5m、宽度超出隧道节段两侧各不少于2m,承载板的长度为10~20m,能够承受来自支撑体的较大作用力。渣石填筑体出现变形后,承载板表现为整体的下移,避免渣石填筑体局部不均匀沉降直接反应至上部隧道节段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承载板设置有限位墩,所述限位墩与所述承载板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墩设置于所述隧道节段两侧并与所述隧道节段贴合,每个所述隧道节段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墩。
通过沿隧道纵向成排设置的限位墩,能够避免隧道节段出现水平方向的位移,防止隧道产生水平方向的不利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隧道节段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框架结构,所述底板与所述框架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框架结构设置有轻型复合材料板,所述框架结构与所述轻型复合材料板组合形成隧道节段的顶部与侧墙。
隧道节段的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利于满足与支撑体直接接触所需要的刚度和强度。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强度,能够用于与吊拉结构连接,并传递吊拉结构对隧道节段提供的拉力。框架结构设置有轻型复合材料板,框架结构与轻型复合材料板形成隧道节段的顶部与侧墙,能够使隧道节段具有较小的重量,减小吊拉结构、支撑体以及承载板的受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吊拉结构的上端锚入溶洞顶部的稳定基岩不少于10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体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通过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支撑体对隧道节段的支撑力,便于对支撑体进行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与所述渣石填筑体的顶面平齐。
承载板的顶面与渣石填筑体的顶面平齐,相当于承载板嵌在渣石填筑体内,能够减小承载体的位移。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的构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开挖隧道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石对溶洞底部进行填筑形成渣石填筑体;
S2:将吊拉结构的上端锚固进溶洞顶部的稳定基岩;待渣石填筑体的沉降稳定后,在渣石填筑体顶部浇筑承载板;
S3:在承载板上施工隧道节段;
S4:将隧道节段抬高,之后再将吊拉结构与隧道节段进行连接,并对吊拉结构进行张拉,将隧道节段悬空吊起至设计高程,并在承载板上设置支撑体;
S5:调整隧道节段下方的支撑体,使支撑体与隧道节段的底部接触,并由该隧道节段下方的支撑体共同承担该隧道节段所受重力的5~10%;
S6:若渣石填筑体产生沉降,则调整伸长支撑体的长度,使隧道节段下方支撑体的受力满足S5中的要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1中,通过分层填筑得到渣石填筑体,每层的填筑厚度为0.5~1m,直至渣石填筑体的顶部达到设计高程。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了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在承载板上设置有支撑体,通过调整支撑体的长度能够解决因渣石填筑体地基产生新的沉降时,致使隧道节段无法获得有效支撑力而发生下沉,或者致使隧道节段只承受上部拉力作用产生竖向反复波动变形的技术难题。通过设置吊拉结构可以避免渣石填筑体地基沉降时隧道节段产生向下的不利变形,并利于实现支撑体提供较小的支撑力即可满足隧道节段的较好受力状态。
2、提供了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的构造方法,按照该施工方法,能有效实现结构构造的合理施工和渣石填筑体地基沉降后变形受力的有效调整,施工方便、质量易控、渣石填筑体地基变形后隧道节段的受力状态调整方便、利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隧道节段与吊拉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吊拉结构、承载板与限位墩相对隧道节段的分布示意图。
图标:1-渣石填筑体;2-承载板;3-隧道节段;31-底板;32-框架结构;33-轻型复合材料板;4-支撑体;5-吊拉结构;6-限位墩;7-溶洞顶部;8-溶洞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在溶洞底部8设置有由弃渣石堆积而成的渣石填筑体1,在渣石填筑体1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板2,承载板2上设置有可伸长的支撑体4,支撑体4上支撑有隧道节段3,多个隧道节段3相互连接。隧道节段3与溶洞顶部7之间连接有成受拉状态的吊拉结构5,通过吊拉结构5与支撑体4共同承担隧道节段3的重力,如图4所示,支撑体4与吊拉结构5均分布均匀地与隧道节段3进行连接。吊拉结构5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锚索结构。
由于渣石填筑体1本身会出现沉降变形,因此,不宜使隧道节段3的过多重力传递至渣石填筑体1;若隧道节段3的全部重量均由吊拉结构5承担,在内部车辆载荷的作用下,相邻的隧道节段3之间会产生上下的波动变形,且隧道节段3间的水平变形也难以控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由支撑体4承担隧道节段3重量的5~10%,隧道节段3与支撑体4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通过支撑受力避免隧道节段3竖向产生波动变形。为了避免隧道节段3在水平方向出现位移,可在承载板2上固定设置限位墩6,使限位墩6与隧道节段3的两侧接触,每节隧道节段3的一侧至少设置两个限位墩6,以约束隧道节段3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再进一步,可将承载板2嵌在渣石填筑体1中,如,使承载板2的顶面与渣石填筑体1的顶面平齐。为了解决承载板2在产生不均匀变形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支撑体4的稳定性,可将支撑体4固定连接于承载板2;为了保证支撑体4在出现倾斜的状态下仍能与隧道节段3进行有效的全面积接触,可采用铰接的方式将支撑体4的顶部与隧道节段3的底部进行连接。
由于吊拉结构5承受了隧道节段3较大部分的重力,为了吊拉结构5的稳定,可将吊拉结构5的上端锚入溶洞顶部7稳定基岩不少于10米。为了使隧道节段3的重力更加均匀、分散地传递至渣石填筑体1,以减小渣石填筑体1在承载板2作用力下出现的变形,可使承载板2的两侧均超出隧道节段3的两侧各至少2m。承载板2的长度可在10~20m进行取值。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体4可以采用液压千斤顶,支撑体4包括缸体与推杆,在推杆的顶部铰接有顶板。缸体与承载板2固定连接,能够实现当承载板产生一定的不均匀变形时,也能保证支撑体的稳定性;顶板与隧道节段3的底部面接触且固定连接,即使支撑体产生倾斜,也能确保支撑体顶部的顶板与隧道节段的底部始终处于有效的全面积接触。如图4所示,支撑体4沿隧道纵向成排均匀设置在承载板2与隧道节段3之间,在渣石填筑体1出现沉降后,承载板2随之降低,通过增加液压千斤顶的推杆的伸出量,即可使支撑体4再次与隧道节段3的底部接触,支撑体4后期的伸长量(将支撑体4设置于承载板2与隧道节段3之间并与隧道节段3底部接触后,仍能够实现的伸长量)应大于预估地基沉降量的1.1倍。当然,在实际情况中,渣石填筑体1的变形是十分缓慢的,承载板2的下降过程也十分漫长,可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液压千斤顶输出压力的变化,了解渣石填筑体1的沉降过程,当液压千斤顶的输出压力减小后,则说明承载板2出现了沉降,此时可控制液压千斤顶的推杆伸出,使隧道节段3下方的液压千斤顶的输出压力之和稳定在该隧道节段3所受重力的5~10%,实现自动调整液压千斤顶的伸出量。在隧道节段3的侧面设置通孔以供支撑体4的控制管线穿入,以便人员在隧道节段3内能够获取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其它具有伸长功能的现有支撑装置作为支撑体4,以实现承载板2下降后能够通过支撑体4的伸长继续为隧道节段3提供支撑。
由于支撑体4与承载板2的接触面积小,对承载板2的强度与刚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承载板2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板2的厚度不小于0.5m。设置于承载板2上的限位墩6可与承载板2作为一体结构,通过浇筑成型。相应地,隧道节段3与支撑体4接触的表面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与刚度。若隧道节段3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导致吊拉结构5以及渣石填筑体1的负载过大,因此,为了减轻隧道节段3的重量,如图3所示,可采用框架结构32与轻型复合材料板33的组合组成隧道节段3的顶部以及侧墙,对于有一定强度与刚度要求的隧道节段3底部,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底板31。供支撑体4的控制管线通过的通孔设置在轻型复合材料板33上。框架结构32可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与底板31浇筑成为一体结构,吊拉结构5的下端与框架结构32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渣石填筑体1可以采用隧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石对溶洞进行填筑后得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的构造方法,用于前述实施例中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开挖隧道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石对溶洞底部8进行填筑形成渣石填筑体1。在填筑时,若采用较大尺寸的废弃渣石对溶洞进行填筑,会导致渣石填筑体1中存在较大的空隙,渣石填筑体1的顶部会发生较大的沉降变形,因此,为了避免渣石填筑体1中存在较大的空隙,可对溶洞进行分层填筑,每一层的厚度为0.5~1m,能够有效避免在填筑时使用较大尺寸的渣石,进而有效避免渣石填筑体1中出现较大空隙;更进一步地,在每一层渣石填筑完成后,可对渣石进行压实等操作。
S2:将吊拉结构5的上端锚固进溶洞顶部7的稳定基岩;待弃渣渣石填筑体1的沉降稳定后,在渣石填筑体1顶部浇筑承载板2。本步骤中吊拉结构5的上端锚固与承载板2的浇筑并无先后之分,均为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的独立施工。吊拉结构5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钢索。
S3:在承载板2上施工隧道节段3。在底板31与框架结构32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先将底板31与框架结构32中的内部钢筋绑扎在一起,之后再依次对底板31与框架结构32进行浇筑,待框架结构32施工完成后,即可在框架结构32上安装轻型复合材料板33,轻型复合材料板33可采用常用的层板或PVC板,并在轻型复合材料板33上开设供控制管线穿过的通孔。
S4:将隧道节段3抬高,之后再将吊拉结构5与隧道节段3进行连接,并对吊拉结构5进行张拉,将隧道节段3悬空吊起至设计高程,隧道节段3连接的吊拉结构5的锁定张拉力之和为隧道节段3的重力;在承载板2上设置支撑体4。将隧道节段3抬高可采用在隧道节段3底部设置承载物的方式。在承载板2上设置支撑体4仅能在将隧道节段3抬高之后进行。
S5:调整隧道节段3下方的支撑体4,使支撑体4承的顶部与隧道节段3的底部相接触,并由该隧道节段3下方的支撑体共同承担该隧道节段3所受重力的5~10%。具体地,可通过设置传感器监测支撑体4的受力,再根据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调整支撑体4对隧道节段3的支撑力。
S6:若渣石填筑体1产生沉降,调整支撑体4的长度,使隧道节段3下方支撑体4的受力满足S5中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溶洞内的渣石填筑体(1),所述渣石填筑体(1)的顶部设置有承载板(2),所述承载板(2)上方设置有隧道节段(3),多个隧道节段(3) 相互连接;所述隧道节段(3)与所述承载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可伸长的支撑体(4),所述支撑体连接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支撑体对隧道节段的支撑力,便于对支撑体进行调整;所述支撑体(4)用于支撑所述隧道节段(3),所述隧道节段(3)与溶洞顶部(7)还连接有吊拉结构(5),所述吊拉结构(5)成受拉状态;所述支撑体(4)与所述承载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4)包括可伸出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铰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隧道节段(3)的底部面接触;每个所述隧道节段(3)下方的所述支撑体(4)共同提供的支撑力为该隧道节段(3)所受重力的 5~10%;所述隧道节段(3)包括底板(31)以及与所述底板(31)固定连接的框架结构(32),所述底板(31)与所述框架结构(3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框架结构(32)设置有轻型复合材料板(33),所述框架结构(32)与所述轻型复合材料板(33)组合形成隧道节段(3)的顶部与侧墙。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承载板(2)的厚度不小于 0.5m,所述承载板(2)的宽度超出隧道节段(3)两侧各不少于 2m,多个所述承载板(2)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设置有限位墩(6),所述限位墩(6)与所述承载板(2)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墩(6)设置于所述隧道节段(3)两侧并与所述隧道节段(3)贴合,每个所述隧道节段(3)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墩(6)。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渣石填筑体(1)由弃渣石堆积得到。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拉结构(5)的上端锚入溶洞顶部(7)的稳定基岩不少于 10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开挖隧道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石对溶洞底部(8)进行填筑形成渣石填筑体(1);
S2:将吊拉结构(5)的上端锚固进溶洞顶部(7)的稳定基岩;待渣石填筑体(1)的沉降稳定后,在渣石填筑体(1)顶部浇筑承载板(2);
S3:在承载板(2)上施工隧道节段(3);
S4:将隧道节段(3)抬高,之后再将吊拉结构(5)与隧道节段(3)进行连接,并对吊拉结构(5)进行张拉,将隧道节段(3)悬空吊起至设计高程,并在承载板(2)上设置支撑体(4);
S5:调整隧道节段(3)下方的支撑体(4),使支撑体(4)与隧道节段(3)的底部接触,并由该隧道节段(3)下方的支撑体(4)共同承担该隧道节段(3)所受重力的 5~10%;
S6:若渣石填筑体(1)产生沉降,则调整伸长支撑体(4)的长度,使隧道节段(3)下方支撑体(4)的受力满足 S5 中的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6 所述的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 S1 中,通过分层填筑得到渣石填筑体(1),每层的填筑厚度为 0.5~1m,直至渣石填筑体(1)的顶部达到设计高程。
CN202210410210.2A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Active CN114718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0210.2A CN114718580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0210.2A CN114718580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8580A CN114718580A (zh) 2022-07-08
CN114718580B true CN114718580B (zh) 2023-07-11

Family

ID=8224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0210.2A Active CN114718580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85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1968A (zh) * 2019-12-29 2020-05-05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岩溶空洞隧道大变形框架防落石结构及构筑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1848A1 (fr) * 1993-02-19 1994-08-24 Jean Marie Beauthier Procédé pour la construction d'ouvrages sous un talus de support d'une voie ferrée ou analogue
US5791097A (en) * 1995-05-26 1998-08-11 Winston; Paul K. Earth tremor suppressing cab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buildings bridges and homes
JP2000110478A (ja) * 1998-10-02 2000-04-18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湾曲ケーブルボルトを用いたフォアパイル工法
CN206917655U (zh) * 2017-07-03 2018-01-23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深厚回填土内桩基式暗挖隧道
CN209339959U (zh) * 2019-01-23 2019-09-03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跨越松软地带的隧道构造
CN111396095A (zh) * 2020-04-21 2020-07-1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简支拱明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11993A (zh) * 2020-04-21 2020-07-14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穿越巨型溶洞大厅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2324459A (zh) * 2020-10-29 2021-02-05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穿越断层及软岩大变形区段的让压衬砌结构
CN215292504U (zh) * 2021-06-02 2021-12-24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穿越大型岩溶空腔顶板的隧道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79781A (de) * 1966-08-18 1969-10-15 Heierli Walter Dipl Ing Uberschüttetes Bauwerk
DE3730574A1 (de) * 1987-09-11 1989-03-23 Signode System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abschliessen des spaltraumes zwischen einem letzten streckenausbaurahmen und dem gebirge beim vortrieb von strecken
JP3901585B2 (ja) * 2002-06-03 2007-04-04 イーエムエス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補強構造体構築方法
JP2008190165A (ja) * 2007-02-02 2008-08-21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不静定構造物の支持構造
RU2370597C2 (ru) * 2007-12-24 2009-10-20 Сергей Витальевич Кармадонов Демпфер неравномерных осадок здания, сооружения
CN108330762A (zh) * 2018-01-31 2018-07-27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应对超厚回填路基沉降的结构调整系统及方法
CN208136632U (zh) * 2018-04-19 2018-11-23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治理路基沉降的起升调整机构及系统
CN109630137B (zh) * 2019-01-31 2019-10-01 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高位穿越巨型溶腔的回填处理施工方法
CN111411994A (zh) * 2020-04-21 2020-07-14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穿越巨型溶洞的桥梁跨越分离式承载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06362A (zh) * 2020-07-02 2020-09-25 天津大学 一种隧道施工用溶洞处治方法
CN112065444A (zh) * 2020-08-19 2020-12-11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溶洞暗河环境隧道施工的连续梁施工方法
CN113503166B (zh) * 2021-03-31 2023-07-07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中下部溶洞的加强处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1848A1 (fr) * 1993-02-19 1994-08-24 Jean Marie Beauthier Procédé pour la construction d'ouvrages sous un talus de support d'une voie ferrée ou analogue
US5791097A (en) * 1995-05-26 1998-08-11 Winston; Paul K. Earth tremor suppressing cab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buildings bridges and homes
JP2000110478A (ja) * 1998-10-02 2000-04-18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湾曲ケーブルボルトを用いたフォアパイル工法
CN206917655U (zh) * 2017-07-03 2018-01-23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深厚回填土内桩基式暗挖隧道
CN209339959U (zh) * 2019-01-23 2019-09-03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跨越松软地带的隧道构造
CN111396095A (zh) * 2020-04-21 2020-07-1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简支拱明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11993A (zh) * 2020-04-21 2020-07-14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穿越巨型溶洞大厅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2324459A (zh) * 2020-10-29 2021-02-05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穿越断层及软岩大变形区段的让压衬砌结构
CN215292504U (zh) * 2021-06-02 2021-12-24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穿越大型岩溶空腔顶板的隧道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特殊地质条件下山区六道分离式隧道施工方案研究;郭占北;;科技广场(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8580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1011A (zh) 一种复合锚定板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4718580B (zh) 一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基础隧道结构及构造方法
CN202865855U (zh) 稳定板式锚固桩支挡结构
CN110644509A (zh) 一种竖向锚拉衡重式桩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1305257A (zh) 一种陡坡卸荷式超高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及构造方法
CN204919602U (zh) 一种复合锚定板挡土墙
CN211816193U (zh) 一种锚拉式钢板桩支护结构
CN108360534A (zh) 一种抗变形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923290B1 (ko) 교량의 교대구조
CN211547803U (zh) 一种预应力监测可调的衡重式组合挡土墙
CN208328968U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循环荷载的上桩下锚新型基础
CN208219666U (zh) 一种抗变形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08996052U (zh) 基坑锚定墙拉锚支护形成的支护结构及采用的钻具
CN110792097A (zh) 一种预应力监测可调的衡重式组合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CN111676740B (zh) 路堑地段无砟轨道抗上拱路基结构的施工及设计方法
CN107100179B (zh) 轻型组合支挡结构及治理大范围高填方边坡工程的方法
CN215977350U (zh) 一种浅表土层区光伏支架预制桶形基础
CN105756083B (zh) 高挡土墙结构
CN111395062B (zh) 一种等载置换轻质土帮宽路基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
CN108661039B (zh) 一种大型履带吊施工平台地基的处理工艺
CN102444131B (zh) 基坑支护方法
CN214423356U (zh) 对夹式斜拉基础结构
CN213867917U (zh) 一种悬挑井的连接结构及具有悬挑井的水池
CN219671413U (zh) 一种应用于深厚软土地层的减沉抗倾复合抗滑桩墙结构
CN212742621U (zh) 一种卸荷式桩板挡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