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1208A - 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1208A
CN114711208A CN202210414796.XA CN202210414796A CN114711208A CN 114711208 A CN114711208 A CN 114711208A CN 202210414796 A CN202210414796 A CN 202210414796A CN 114711208 A CN114711208 A CN 114711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pipe
tube
glass tube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47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明
李星星
李云国
陈国华
顾秋月
高洁
王丽
全勇
王斌
李超
胡志芳
鲁素君
杨艳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tong Apple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aotong Apple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tong Apple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aotong Apple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104147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12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1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1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a suction ef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1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for testing toxic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昆虫采集和病虫害生物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包括支撑主体,支撑主体内镶嵌设置有吸气管和吸虫管,吸气管与吸虫管通过支撑主体中部底端安装的生测玻璃管连通,支撑主体的一端连接有吸虫嘴,吸虫嘴与吸虫管一端连通,吸气管远离生测玻璃管的一端连接有吸气装置,吸气装置安装于支撑主体上。本发明中吸气管与吸虫管同时与生测玻璃管连通,吸气管的一端还连接有吸气装置,通过吸气装置可以为吸气管、生测玻璃管以及吸虫管组成的管路机构提供负压,从而将昆虫迅速吸入到生测玻璃管中,且不会对昆虫造成伤害,不仅能够提高采集昆虫的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昆虫的成活率。

Description

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采集和病虫害生物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小型昆虫常包括;蓟马类,如:葱蓟马、瓜蓟马、稻蓟马、西花蓟马、日本蓟马、橙黄蓟马、褐带蓟马、黄带蓟马、普通大蓟马、色蓟马、褐三鬃蓟马、边腹曲管蓟马、褐条网纹蓟马、稻管蓟马、广肩网纹蓟马、蓝黄蓟马、中华管蓟马、柑橘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杜鹃蓟马、禾蓟马、黄胸蓟马、八节黄蓟马、端大蓟马、橘简管蓟马、狭翅简管蓟马;蚜虫类,如:苹果黄蚜、桃蚜、桃粉蚜、苹果绵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玉米蚜;粉虱类,如:烟粉虱、黑刺粉虱、白粉虱以及韭蛆、果蝇等昆虫的幼虫。该类昆虫具有体型微小、产卵量大、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属于典型的R对策型昆虫,该类昆虫在田间因其生物特性和种群抗性而发展迅速,对于农业生产危害较严重。
针对该类昆虫的昆虫毒理学研究较广泛。运用生理生化方法或分子手段研究药物对此类昆虫的中毒机理以及选择性药剂的解毒机理、抗药性机理能对新农药的合成开发以及解决农业害虫的抗性问题提供依据。而在昆虫毒理学的研究中进行毒力测定是基础。生物测定因其针对的是群体而非个体,对于供试虫数要求较大。毒力测定试验需要使用药剂的不同浓度进行处理,一般需要7个浓度,而每个浓度需要4此重复,一次重复至少需要20头昆虫,及一次试验至少需要供试昆虫560头才可保证试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进行测定的方法有药膜法、定量滴定法、浸渍法等,其中以药膜法最为常用。药膜法是指通过供试昆虫在药膜上爬行接触而中毒致死来测定触杀毒力的杀虫剂的生物测定方法,其比较接近实际防治情况、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且几乎所有爬行、飞行昆虫都可适用。具体来说又有容器药膜法、滤纸药膜法、蜡纸粉膜法,其中以容器药膜法最为常用。容器药膜法是指采用干燥的培养皿、三角瓶、玻璃管或其他容器,加入一定量的药液或丙酮(对照),然后均匀地转动容器,使药液在容器中形成一层药膜,待药液干燥后(或丙酮挥发后),放入一定数量试验螨或昆虫进行毒力测定的方法。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常需要在短时间内挑取大量虫态、性别、活力一致的供试昆虫,需要大量重复的挑虫工作,尤其是在测定杀虫剂对田间昆虫种群的毒力时,既需要搜寻采集还需要挑取,测定的时效性难以保证。
目前供试小型昆虫的挑取主要使用毛笔挑取法及传统吸虫管法,毛笔挑取法是指选择一定型号的毛笔沾水后,利用笔尖上水的附着力及笔尖的作用力将供试昆虫挑入制备好的药膜容器之中。该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1)毛笔上的水可能会破坏虫体表面的结构,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如粉虱类昆虫的体表蜡质;(2)利用毛笔挑虫,速度较慢,难以在短时间内开展多处理、多重复、多虫量的毒力测定试验;(3)由于利用毛笔挑虫的试验者熟练程度、用力大小等因素的差异,难以保证所挑试验螨或昆虫成活率的一致性,造成试验误差,影响试验结果;(4)由于生物测定的测试的对象是该生物群体而非个体,每个处理需虫量较大,挑取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计数误差。传统吸虫管法则是通过人吸取提供吸力,吸取昆虫,长时间不断的用嘴提供吸力容易疲惫且吸虫管直接放入嘴中不卫生。挑虫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小型昆虫毒力测定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在保证供试昆虫存活率的前提上,采集迅速、毒力测定效率高的采集和毒力测定一体的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内镶嵌设置有吸气管和吸虫管,所述吸气管与吸虫管通过支撑主体中部底端安装的生测玻璃管间接连通,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连接有吸虫嘴,所述吸虫嘴与吸虫管远离生测玻璃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吸气管远离生测玻璃管的一端连接有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安装于支撑主体上远离吸虫嘴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主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吸气装置设置于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装置包括柔性气室,所述柔性气室的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与吸气管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阀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内的气体流向为由吸气管流向柔性气室,所述第二单向阀中的气体流向为由柔性气室流向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中部内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挡块,所述主管内位于挡块的一侧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径与主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内管靠近挡块的一端与挡块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内滑动设置有软膜片,所述软膜片的直径大于挡块内侧所围成圆的直径,所述软膜片的直径大于内管的内径,所述软膜片的直径小于主管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吸虫嘴包括嘴管,所述嘴管的一端与支撑主体螺纹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毛刷。
进一步的,所述生测玻璃管为底部封口结构,所述生测玻璃管的顶端开口通过橡胶适配头与支撑主体底端的安装槽连接,所述橡胶适配头一端的橡胶卡口套设在生测玻璃管的顶端开口上,另一端的螺纹卡口与支撑主体底端的安装槽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虫管远离吸虫嘴的一端连接有延长软管并伸入到生测玻璃管的底部,所述吸气管远离吸气装置的一端管口设置有尼龙网。
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药膜制作:根据供试虫体种类、大小及数量选择生测玻璃管的尺寸,将配置的不同浓度的药液吸取至生测玻璃管中,旋转生测玻璃管,使得药液和管壁充分接触,倒掉药液,将生测玻璃管放置于通风处,使药液中溶剂充分挥发并在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药膜;
s2、试虫采集:将步骤s1中制备完成的生测玻璃管通过橡胶适配头与支撑主体底端的安装槽连接,完成组装,将吸虫嘴对准目标并通过按压和放松柔性气室对昆虫进行吸取,直至吸取到足够数量供试昆虫,吸取完毕后用尼龙网覆盖生测玻璃管的管口并用橡皮筋固定,之后将生测玻璃管倒置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
s3、试验结果观察与数据处理:按照试验设计的饲养条件、观察时间、死亡判断标准及试验有效性规则进行结果观察及数据处理。
进一步的,试虫采集的具体步骤为:
a1、进行小型昆虫采集时,先将吸虫嘴安装于支撑主体上,再取出橡胶适配头,将生测玻璃管的管口塞入橡胶卡口中,再将橡胶适配头的螺纹卡口与支撑主体上的安装槽螺纹连接,最后将吸气装置安装于支撑主体的卡槽内并与吸气管连接,至此装置组装完成;
a2、轻压吸气装置的柔性气室,将吸虫嘴对准目标小型昆虫;
a3、松开柔性气室,利用柔性气室回弹产生的吸力将目标小型昆虫吸入到生测玻璃管中;
a4、重复步骤a2和a3,直至生测玻璃管中有适量的小型昆虫;
a5、从支撑主体上取下生测玻璃管,堵住生测玻璃管的管口,用尼龙网覆盖管口后,再用橡皮筋固定,然后取空的生测玻璃管塞入橡胶适配头的橡胶卡口进行采集;
a6、重复步骤a1至a5,直至完成采集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支撑主体内镶嵌设置有吸气管和吸虫管,吸气管与吸虫管同时与生测玻璃管连通,吸气管的一端还连接有吸气装置,通过吸气装置可以为吸气管、生测玻璃管以及吸虫管组成的管路机构提供负压,从而将目标小型昆虫迅速吸入到生测玻璃管中,且不会对昆虫造成伤害,因此不仅能够提高采集昆虫的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昆虫的成活率,满足试验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吸虫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吸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橡胶适配头的结构示意图。
1-支撑主体、2-吸气管、3-吸虫管、4-生测玻璃管、5-吸虫嘴、51-嘴管、52-毛刷、6-吸气装置、61-柔性气室、62-第一单向阀、621-主管、622-挡块、623-内管、624-软膜片、63-第二单向阀、7-橡胶适配头、71-橡胶卡口、72-螺纹卡口、8-延长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6,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所述支撑主体1内镶嵌设置有吸气管2和吸虫管3,所述吸气管2与吸虫管3通过支撑主体1中部底端安装的生测玻璃管4间接连通,所述支撑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吸虫嘴5,所述吸虫嘴5与吸虫管3远离生测玻璃管4的一端连通,所述吸气管2远离生测玻璃管4的一端连接有吸气装置6,所述吸气装置6安装于支撑主体1上远离吸虫嘴5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支撑主体1上设置有卡槽,吸气装置6设置于卡槽内,所述吸气装置6包括柔性气室61,所述柔性气室61的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62与吸气管2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阀63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62内的气体流向为由吸气管2流向柔性气室61,所述第二单向阀63中的气体流向为由柔性气室61流向外界。
柔性气室61为橡胶材质的一体结构,通过按压和放松柔性气室61,在吸气管2、生测玻璃管4以及吸虫管3内形成负压,从而将目标小型昆虫顺利吸入到生测玻璃管4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62与第二单向阀63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单向阀62包括主管621,所述主管621的中部内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挡块622,所述主管621内位于挡块622的一侧设置有内管623,所述内管623的外径与主管621的内径相同,所述内管623靠近挡块622的一端与挡块622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内滑动设置有软膜片624,所述软膜片624的直径大于挡块622内侧所围成圆的直径,所述软膜片624的直径大于内管623的内径,所述软膜片624的直径小于主管621的内径,因此当软膜片624与挡块622接触时,气体可以从挡块622之间的间隔内通过,当软膜片624紧贴内管623时,通道封闭,气体无法通过,从而实现单向贯通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虫嘴5包括嘴管51,嘴管51采用PVC材质,所述嘴管51的一端与支撑主体1螺纹连接,便于进行拆卸和更换,另一端设置有毛刷52,便于对昆虫进行笼络收集。
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测玻璃管4为底部封口结构,所述生测玻璃管4的顶端开口通过橡胶适配头7与支撑主体1底端的安装槽连接,所述橡胶适配头7一端的橡胶卡口71套设在生测玻璃管4的顶端开口上,另一端PVC材质的螺纹卡口72与支撑主体1底端的安装槽螺纹连接,一个生测玻璃管采集完成后,可以直接将该生测玻璃管从橡胶卡口71内拔出并换上新的生测玻璃管,整个过程不需要取下橡胶适配头,即可完成生测玻璃管的更换操作,十分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虫管3远离吸虫嘴5的一端连接有延长软管8并伸入到生测玻璃管4的底部,所述吸气管2远离吸气装置6的一端管口设置有尼龙网,可以防止昆虫被吸入到吸气管2中。
实施例2
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药膜制作:根据供试虫体种类、大小及数量选择生测玻璃管4的尺寸,将配置的不同浓度的药液吸取至生测玻璃管4中,旋转生测玻璃管4,使得药液和管壁充分接触,倒掉药液,将生测玻璃管4放置于通风处,使药液中溶剂充分挥发并在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药膜;
s2、试虫采集:将步骤s1中制备完成的生测玻璃管4通过橡胶适配头7与支撑主体1底端的安装槽连接,完成组装,将吸虫嘴5对准目标并通过按压和放松柔性气室61对昆虫进行吸取,直至吸取到足够数量供试昆虫,吸取完毕后用尼龙网覆盖生测玻璃管4的管口并用橡皮筋固定,之后将生测玻璃管4倒置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
s3、试验结果观察与数据处理:按照试验设计的饲养条件、观察时间、死亡判断标准及试验有效性规则进行结果观察及数据处理。
进一步的,试虫采集的具体步骤为:
a1、进行小型昆虫采集时,先将吸虫嘴5安装于支撑主体1上,再取出橡胶适配头7,将生测玻璃管4的管口塞入橡胶卡口71中,再将橡胶适配头7的螺纹卡口72与支撑主体1上的安装槽螺纹连接,最后将吸气装置6安装于支撑主体1的卡槽内并与吸气管2连接,至此装置组装完成;
a2、轻压吸气装置6的柔性气室61,将吸虫嘴5对准目标小型昆虫;
a3、松开柔性气室61,利用柔性气室61回弹产生的吸力将目标小型昆虫吸入到生测玻璃管4中,因吸气管2的前端设置有尼龙网,且吸虫管3的一端设置有延长软管8,小型昆虫进入生测玻璃管4后不会被吸入吸气管2中,吸气装置6中柔性气室6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62和第二单向阀63,按压和松开柔性气室61时吸气管2中只会有空气被吸入,因此可以连续工作;
a4、重复步骤a2和a3,直至生测玻璃管4中有适量的小型昆虫;
a5、从支撑主体1上取下生测玻璃管4,堵住生测玻璃管4的管口,用尼龙网覆盖管口后,再用橡皮筋固定,然后取空的生测玻璃管4塞入橡胶适配头7的橡胶卡口71进行采集;
a6、重复步骤a1至a5,直至完成采集工作。
对比试验:
试验选择烟粉虱进行采集试验,分别采用实施例1的装置以及实施例2的方法,毛笔法以及传统吸虫管对供试昆虫采集与毒力测定。
试验一:分别使用3种采集装置和方法对供试昆虫成虫进行采集并转移至生测玻璃管4,每种方法采集100头,重复三次,记录采集耗费的时间和转移至玻璃管的时间。
试验二:分别使用3种采集装置和方法对供试昆虫成虫进行采集后转移至生测玻璃管4中,每种方法采集100头,重复三次,记录转移后供试昆虫的虫体损坏率和24h后死亡率。
试验三:分别使用3种采集装置和方法对供试昆虫成虫进行采集并进行毒力测定,每种方法采集20头进行测定,并重复三次。药剂选择螺虫乙酯(拜耳公司生产,有效成分含量为24%,剂型为悬浮剂),先将螺虫乙酯加清水进行溶解稀释,进行预试验,根据结果,将本试验所用药剂的浓度范围确定为10%-90%的校正死亡率浓度。在此范围内将供试药剂的母液稀释成5个不同的梯度浓度,以清水作为试验对照,每个浓度值均设置3个重复。将稀释好的药剂倒满指形管(直径3cm,高6cm),使指形管内壁充分接触药液,10s后倒掉药液,然后在室温下将指形管垂直悬挂晾干,使之内壁形成药膜。将羽化24h内的烟粉虱成虫移入有药膜的指形管,每个指形管分别移入20头,待其在有药膜的管内自由爬行1h后转移至干净无药的指形管,封住管口并饲喂10%的蜂蜜水。将各处理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温度25℃,湿度60%-70%,光照强度60%,光周期为L:D=14:10),24h后检查并记录各浓度处理下烟粉虱成虫存活情况,观察时轻拍指形管管壁,用细毛笔轻触虫体,2次不动则记录为死亡。
表1不同采集方法的采集效率比较
Figure BDA0003605220100000111
注:表中采集时间为平均值±标准误。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表示差异显著。差异显著性采用DPS 7.5进行计算。
不同采集方法的采集效率如表1所示。其中使用毛笔法进行采集的时间显著高于本发明与传统吸虫管(P<0.05),而本发明与传统吸虫管的采集时间差异不显著。但本发明的生测玻璃管充当了暂时储存的容器,在采集足够数量后无需二次转移,省去了转移的时间,因而本发明的转移时间显著低于另外两种方式的转移时间。传统吸虫管的储虫装置需要重新拆卸后转移,毛笔法为了避免笔尖水的影响也需要暂时储存在储虫装置后再转移至生测玻璃管,导致两种采集方式的转移时间均较长。
表2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烟粉虱成虫损伤率及死亡率
Figure BDA0003605220100000121
注:表中成虫损伤率和死亡率为平均值±标准误。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同表示差异显著。差异显著性采用DPS 7.5进行计算。
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烟粉虱成虫损伤率及死亡率如表2所示。在三种采集方式中以本发明采集后的成体损伤率最低,为4.21%,并且显著低于其余两种采集方式(P<0.05)。除此之外,采集24h后的死亡率也以本发明最低,为6.24%,显著低于其余两种采集方式(P<0.05)。其原因可能一为毛笔尖水堵塞昆虫体壁气孔、粘连其翅膀导致虫体受损;二为毛笔法和传统吸虫管均需要重新转移至生测玻璃管,转移中通过物理震动等方式导致虫体受损。
表3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烟粉虱成虫对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
Figure BDA0003605220100000122
Figure BDA0003605220100000131
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烟粉虱成虫对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如表3所示。三种方法采集后再进行毒力测定,所得毒力回归方程中以本发明的相关系数最高。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采用的装置和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吸虫管和毛笔法的采集效果。在对烟粉虱成虫的采集实验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采集效率最高,采集得昆虫的虫体损坏率最低。传统吸虫管由于储虫装置的设置需要拆卸以转移昆虫,导致了其效率较低。除此之外,传统的吸虫管由于依靠人嘴提供吸力,不仅不卫生,且由于结构的不合理,每吸一次虫都会对集虫管内的昆虫造成一次吸力,因此使用该方法采集到的烟粉虱死亡率较高。而毛笔法采集主要利用笔尖水的张力吸住昆虫给,水分会粘连昆虫翅膀和堵塞气孔导致昆虫的死亡,两种方法的缺点均严重影响了生物测定的准确性,会导致毒力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较低。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装置能保证采集时的快速高效,保证采集对象的成活率,并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规避了传统采集方式的诸多不利因素,能为生物测定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内镶嵌设置有吸气管和吸虫管,所述吸气管与吸虫管通过支撑主体中部底端安装的生测玻璃管间接连通,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连接有吸虫嘴,所述吸虫嘴与吸虫管远离生测玻璃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吸气管远离生测玻璃管的一端连接有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安装于支撑主体上远离吸虫嘴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吸气装置设置于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装置包括柔性气室,所述柔性气室的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与吸气管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阀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内的气体流向为由吸气管流向柔性气室,所述第二单向阀中的气体流向为由柔性气室流向外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中部内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挡块,所述主管内位于挡块的一侧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径与主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内管靠近挡块的一端与挡块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内滑动设置有软膜片,所述软膜片的直径大于挡块内侧所围成圆的直径,所述软膜片的直径大于内管的内径,所述软膜片的直径小于主管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虫嘴包括嘴管,所述嘴管的一端与支撑主体螺纹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毛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测玻璃管为底部封口结构,所述生测玻璃管的顶端开口通过橡胶适配头与支撑主体底端的安装槽连接,所述橡胶适配头一端的橡胶卡口套设在生测玻璃管的顶端开口上,另一端的螺纹卡口与支撑主体底端的安装槽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虫管远离吸虫嘴的一端连接有延长软管并伸入到生测玻璃管的底部,所述吸气管远离吸气装置的一端管口设置有尼龙网。
8.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药膜制作:根据供试虫体种类、大小及数量选择生测玻璃管的尺寸,将配置的不同浓度的药液吸取至生测玻璃管中,旋转生测玻璃管,使得药液和管壁充分接触,倒掉药液,将生测玻璃管放置于通风处,使药液中溶剂充分挥发并在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药膜;
s2、试虫采集:将步骤s1中制备完成的生测玻璃管通过橡胶适配头与支撑主体底端的安装槽连接,完成组装,将吸虫嘴对准目标并通过按压和放松柔性气室对昆虫进行吸取,直至吸取到足够数量供试昆虫,吸取完毕后用尼龙网覆盖生测玻璃管的管口并用橡皮筋固定,之后将生测玻璃管倒置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
s3、试验结果观察与数据处理:按照试验设计的饲养条件、观察时间、死亡判断标准及试验有效性规则进行结果观察及数据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试虫采集的具体步骤为:
a1、进行小型昆虫采集时,先将吸虫嘴安装于支撑主体上,再取出橡胶适配头,将生测玻璃管的管口塞入橡胶卡口中,再将橡胶适配头的螺纹卡口与支撑主体上的安装槽螺纹连接,最后将吸气装置安装于支撑主体的卡槽内并与吸气管连接,至此装置组装完成;
a2、轻压吸气装置的柔性气室,将吸虫嘴对准目标小型昆虫;
a3、松开柔性气室,利用柔性气室回弹产生的吸力将目标小型昆虫吸入到生测玻璃管中;
a4、重复步骤a2和a3,直至生测玻璃管中有适量的小型昆虫;
a5、从支撑主体上取下生测玻璃管,堵住生测玻璃管的管口,用尼龙网覆盖管口后,再用橡皮筋固定,然后取空的生测玻璃管塞入橡胶适配头的橡胶卡口进行采集;
a6、重复步骤a1至a5,直至完成采集工作。
CN202210414796.XA 2022-04-20 2022-04-20 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47112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4796.XA CN114711208A (zh) 2022-04-20 2022-04-20 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4796.XA CN114711208A (zh) 2022-04-20 2022-04-20 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1208A true CN114711208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4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4796.XA Pending CN114711208A (zh) 2022-04-20 2022-04-20 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1208A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4454A (ja) * 2003-10-22 2005-05-19 Kunio Ishizaka 不要小動物駆除装置
CN2845448Y (zh) * 2005-12-22 2006-12-13 云南农业大学 吸虫管
CN201911210U (zh) * 2010-12-31 2011-08-03 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负高压吸虫器
CN103229756A (zh) * 2013-04-23 2013-08-07 福建农林大学 吸虫枪及其使用方法
CN204682294U (zh) * 2015-04-29 2015-10-07 中国计量学院 负压吸虫器
CN205401065U (zh) * 2016-03-23 2016-07-27 杨君 一种自压式自来水管控系统
CN205667283U (zh) * 2016-03-18 2016-11-02 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一种用于采集蚊子幼虫的简易装置
CN206227438U (zh) * 2016-11-30 2017-06-09 南京财经大学 一种储粮害虫取样器
CN107173360A (zh) * 2017-07-26 2017-09-19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小绿叶蝉采集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CN108037243A (zh) * 2017-12-07 2018-05-15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一种用于微小生物的采集与测定一体化农药室内毒力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CN207948671U (zh) * 2018-02-07 2018-1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稻飞虱分离捕捉装置
CN208768786U (zh) * 2018-09-07 2019-04-23 西北大学 一种手持式自动吸虫管
CN209201938U (zh) * 2018-12-03 2019-08-06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昆虫采集装置
CN110122451A (zh) * 2019-05-30 2019-08-16 西南大学 叶螨类微小型害虫敏感性田间快速检测试剂盒及使用方法
CN209594791U (zh) * 2019-02-27 2019-11-08 孙俊杰 一种防眼镜起雾口罩
CN110859170A (zh) * 2019-12-02 2020-03-06 优尔爱(常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水生昆虫卵、幼虫、蛹的采集装置
KR20200073426A (ko) * 2018-12-14 2020-06-24 대한민국(농촌진흥청장) 미소해충 생물검정용 흡충기
CN211322710U (zh) * 2019-09-27 2020-08-25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采集粉虱或小型与微小型昆虫活体样本的电动吸虫器
CN211793902U (zh) * 2020-03-17 2020-10-30 天津赞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昆虫快速收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4454A (ja) * 2003-10-22 2005-05-19 Kunio Ishizaka 不要小動物駆除装置
CN2845448Y (zh) * 2005-12-22 2006-12-13 云南农业大学 吸虫管
CN201911210U (zh) * 2010-12-31 2011-08-03 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负高压吸虫器
CN103229756A (zh) * 2013-04-23 2013-08-07 福建农林大学 吸虫枪及其使用方法
CN204682294U (zh) * 2015-04-29 2015-10-07 中国计量学院 负压吸虫器
CN205667283U (zh) * 2016-03-18 2016-11-02 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一种用于采集蚊子幼虫的简易装置
CN205401065U (zh) * 2016-03-23 2016-07-27 杨君 一种自压式自来水管控系统
CN206227438U (zh) * 2016-11-30 2017-06-09 南京财经大学 一种储粮害虫取样器
CN107173360A (zh) * 2017-07-26 2017-09-19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小绿叶蝉采集装置以及采集方法
CN108037243A (zh) * 2017-12-07 2018-05-15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一种用于微小生物的采集与测定一体化农药室内毒力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CN207948671U (zh) * 2018-02-07 2018-1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稻飞虱分离捕捉装置
CN208768786U (zh) * 2018-09-07 2019-04-23 西北大学 一种手持式自动吸虫管
CN209201938U (zh) * 2018-12-03 2019-08-06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昆虫采集装置
KR20200073426A (ko) * 2018-12-14 2020-06-24 대한민국(농촌진흥청장) 미소해충 생물검정용 흡충기
CN209594791U (zh) * 2019-02-27 2019-11-08 孙俊杰 一种防眼镜起雾口罩
CN110122451A (zh) * 2019-05-30 2019-08-16 西南大学 叶螨类微小型害虫敏感性田间快速检测试剂盒及使用方法
CN211322710U (zh) * 2019-09-27 2020-08-25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采集粉虱或小型与微小型昆虫活体样本的电动吸虫器
CN110859170A (zh) * 2019-12-02 2020-03-06 优尔爱(常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水生昆虫卵、幼虫、蛹的采集装置
CN211793902U (zh) * 2020-03-17 2020-10-30 天津赞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昆虫快速收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华南农业大学: "《植物化学保护》", 31 January 1994, 农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nsen et al. The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gastro-intestinal parasites of ruminants in Africa: A handbook
Janzen Interactions of seeds and their insect predators/parasitoids in a tropical deciduous forest
CN103875608B (zh)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安全性评价方法
CN108902052A (zh) 一种棉蚜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
CN114711208A (zh) 集快速采集及毒力测定一体的昆虫收集装置和使用方法
CN207948671U (zh) 一种便携式稻飞虱分离捕捉装置
CN207948637U (zh) 多单元组合式果蝇采食量精确测定的果蝇饲养装置
CN108037243B (zh) 一种用于微小生物的采集与测定一体化农药室内毒力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CN210168794U (zh) 一种单苗饲养柑橘木虱的简易装置
CN104067988B (zh) 一种研究昆虫对高秆作物嗅觉定向行为的嗅觉仪
CN111149768A (zh) 一种用于昆虫和螨类爬行能力测定装置及方法
CN109329239B (zh) 一种蓟马类害虫快速准确采集装置及方法
CN110915764A (zh) 一种通过纱网大棚控制中蜂蜂王隔离交尾的方法
CN203233912U (zh) 蓟马试虫采集分装专用器
CN112262820B (zh)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08244058A (zh) 一种用于观察研究的养虫设备
CN211983351U (zh) 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
CN108651391B (zh) 一种快速繁殖鸡皮刺螨的装置和方法
CN210690514U (zh) 一种适合于快速检测瓜蚜对杀虫剂敏感度的装置
CN210222030U (zh) 一种实蝇类成虫胃毒的毒力测定装置
CN108040986A (zh) 一种用于测量益虫和害虫比例的方法
CN109845705B (zh) 一种小型寄生蜂成虫胃毒、触杀毒力测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7784035U (zh) 粘虫蛹羽化及成虫饲养产卵装置
CN117356526A (zh) 一种鸡皮刺螨人工饲血装置及方法
CN210540373U (zh) 一种双翅目医学昆虫标本展示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