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2820B -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2820B
CN112262820B CN202011116348.9A CN202011116348A CN112262820B CN 112262820 B CN112262820 B CN 112262820B CN 202011116348 A CN202011116348 A CN 202011116348A CN 112262820 B CN112262820 B CN 112262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over
middle cylinder
whitefly
essential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63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2820A (zh
Inventor
袁海滨
黄钰麟
于婷
黄星
庄安祥
赵敏池
杨春月
程佳
刘硕
马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1163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2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2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2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2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2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0Poisoning, narcotising, or burning insects
    • A01M1/2022Poisoning or narcotising insects by vaporising an insecticide
    • A01M1/2027Poisoning or narcotising insects by vaporising an insecticide without hea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底座、中筒、熏蒸盖和饲养盖和密封装置,底座、中筒和熏蒸盖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熏蒸毒力测定的密闭空间,底座、中筒和饲养盖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繁殖发育的饲养空间,密封装置分别连接于底座、中筒和熏蒸盖之间,或连接于底座、中筒和饲养盖之间。本发明,操作简单、周期较短、试验误差较小、试验结果更为可靠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和室内毒力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粉虱,属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俗称小白蛾子,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上世纪七十年代传入我国,南方地区可在露天大田越冬,北方地区则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作物和杂草上越冬,可孤雌生殖,具有迁飞性,一年可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严重。粉虱体型微小,以若虫和成虫刺吸寄主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褪色、卷曲、萎缩,若虫也可分泌蜜露诱发霉污病干扰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导致植株衰弱枯死;此外,粉虱也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例如B型烟粉虱可传播番茄病毒病。由于粉虱繁殖场所众多、繁殖指数高、寄主范围广泛、生活习性特殊,尤其是在温室大棚极易成灾性爆发,已受到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全世界粉虱类经济害虫有46种,在我国对农业造成危害的粉虱种类有温室白粉虱、烟粉虱、黑刺粉虱、柑桔粉虱、桑粉虱、稻粉虱、螺旋粉虱等。其中烟粉虱凭借产卵量大,对极端环境耐受性强等优势,已在全世界范围迅速扩散。1997年我国广东省植保站首次记载了烟粉虱在东莞发生,时至2000年,已迅速扩展至全国10余个省市区。
虽然广谱杀虫剂,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已被广泛用于防治粉虱,但该类杀虫剂的毒性危害人类健康,杀害有益生物,对环境也造成污染。且随着药剂的持续使用,粉虱的抗药性也日趋严重,例如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苯甲酰苯脲、吡丙草醚)的使用也让粉虱的抗药性逐年递增。为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负面影响,寻找一种新的对环境友好的防治措施是人类目前面临的迫切需求。利用粉虱的天敌如寄生蜂等为粉虱类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生物防治措施。然而据Gerling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温度低于21℃时,寄生蜂的寄生率将大幅度降低。近年来,以植物提取物(主要是精油)为基础的替代化学防治的方法得到了更多的探索,如柠檬桉、百里香、薰衣草等提取出的植物精油,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杀虫活性良好且对人畜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植物精油是丛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树脂、树皮、根、叶内萃取出的特有芳香物,又被称为液体黄金。精油的提取方法多样,蒸馏法是提取精油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使用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吸脂法、浸泽法、榨取法、浸泡法、压缩法等。一种植物精油的构成通常高达上百种至上千种成分,一般而言可分为醇类、醛类、酚类、丙酮类、萜烯类。精油由于其有效性强、作用模式多样和对非靶标生物的低毒性,有望被开发成生态友好型生物杀虫剂。因此研究植物精油对害虫的杀虫活性可为精油在田间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然而,精油的挥发性较强,研究人员常常以熏蒸的方式做室内毒力测定试验。通常测定精油对害虫熏蒸活性的方式是将成虫密封在密闭的容器中熏蒸,但是在测定精油对害虫卵和若虫的熏蒸活性时操作较为困难,例如粉虱类害虫的卵和若虫十分微小,粉虱类害虫以卵的卵柄和幼虫的口器刺入植物组织的韧皮部,目前研究人员多以离体叶片培养的方式,如琼脂保湿浸叶法。但此方法所需材料较多,操作步骤复杂,测定周期短于粉虱类害虫卵和若虫进入下一虫龄的发育时间,且叶片摘取之后很容易枯萎、死亡和霉变,试验的保湿成分也会对害虫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粉虱在离开植株的叶片上生存质量大大降低,导致其存活率的下降较为显著,对实验造成的误差较大。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现有试验方法带来的试验误差,目前需要设计一种在活体植物上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熏蒸毒力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熏蒸毒力试验过程中离体叶片培养时枯萎、死亡和霉变以及保湿成分对试验所带来的试验误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包括底座(1)、中筒(2)、熏蒸盖(3)、饲养盖(4)和密封装置,所述底座(1)、中筒(2)和熏蒸盖(3)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熏蒸毒力测定的密闭空间,所述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繁殖发育的饲养空间,所述密封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1)、中筒(2)和熏蒸盖(3)之间,或连接于所述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之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1)、中筒(2)、熏蒸盖(3)和饲养盖(4)的材质分别为高透明聚碳酸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1)为圆柱形管与圆锥形漏斗由上至下一体同轴连接的结合体,所述圆柱形管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0mm,所述圆锥形漏斗的顶部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20mm,所述中筒(2)为圆柱形管,所述中筒(2)的外直径为40mm、内直径为38.8mm、高为100mm,所述熏蒸盖(3)为圆柱形盖体,所述熏蒸盖(3)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6.2mm,所述饲养盖(4)为顶端开口的圆柱形盖体,所述饲养盖(4)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6.2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活体叶片接入口(5),所述底座(1)的侧面开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宽为5mm,所述开口具有一体延伸至所述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通道,所述中筒(2)的侧面开设有接虫口(6),所述中筒(2)的顶部外端设置有宽15mm的第一螺纹(9),所述熏蒸盖(3)的顶部内侧设有两个卡扣(7),所述熏蒸盖(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15mm的第二螺纹(10),所述饲养盖(4)的顶部开设有直径为38mm的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上布置有通气口(8),所述饲养盖(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15mm的第三螺纹(11)。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外直径为6.2mm、内直径为5mm,且所述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为2mm、厚为1mm的海绵垫。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接虫口(6)设置于所述中筒(2)的下端边缘向上延伸10mm处,所述接虫口(6)的直径为4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卡扣(7)分别对称布置于所述熏蒸盖(3)的顶面直径线上,两个所述卡扣(7)之间相距20mm,所述卡扣(7)之间放置有宽10mm的滤纸条,两个所述卡扣(7)分别距离所述熏蒸盖(3)的周向内侧壁10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气口(8)为直径40mm的120目圆形尼龙纱网,所述纱网结合在所述饲养盖(4)的圆形开口的内壁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装置为封口膜,所述封口膜分别密封布置于所述底座(1)、中筒(2)和熏蒸盖(3)之间的连接部位,或所述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之间的连接部位,以及所述活体叶片接入口(5)与寄主植物叶柄的连接部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寄主植物培育至5~6个分支,每个分支至少5叶时,选取生长健壮的叶片将叶柄部位套入底座(1)的活体叶片接入口(5),并用封口膜封住底座(1)侧面上的开口以及活体叶片接入口(5)与叶柄的连接部位;
步骤二、将中筒(2)与底座(1)连接,旋转中筒(2)使得接虫口(6)与底座(1)的侧面上的开口重合;
步骤三、将饲养盖(4)上的第三螺纹(11)与中筒(2)上的第一螺纹(9)重合,并顺时针旋转使其紧密连接;
步骤四、用吸虫管吸取孵化2~3天的30头粉虱成虫接入到接虫口(6)的内部,用封口膜迅速封住接虫口(6);
步骤五、待粉虱在装置中的活体叶片上自然产卵24小时后,将中筒(2)连同饲养盖(4)一并取下,释放掉装置内活体叶片上的所有粉虱,再将中筒(2)连同饲养盖(4)一并连接在底座(1)上,注意连接位置与初始位置相同;
步骤六、将重新连接好装置的寄主植物移入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5~27℃,光照条件设置为14L:10D,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
步骤七、每天观察装置内的粉虱生长发育情况,待其发育至所需试验的虫龄,将中筒(2)连同饲养盖(4)一并取下,用飞线镊子剔除掉非试验所需的虫龄个体,每片活体叶片上只保留30头实验所需的粉虱;
步骤八、将中筒(2)与底座(1)连接,在熏蒸盖(3)的两个卡扣(7)上放置滤纸条,将试验前用丙酮稀释好的植物精油按试验所需的剂量滴加在滤纸条中间,待丙酮挥发完全后迅速将熏蒸盖(3)上的第二螺纹(10)与中筒(2)上的第一螺纹(9)重合并顺时针旋紧,迅速用封口膜将熏蒸盖(3)与中筒(2)的结合部位以及中筒(2)与底座(1)的结合部位密封,检查接虫口(6)以及活体叶片接入口(5)与寄主植物叶柄部位是否密封完全,若有缝隙,用封口膜再次将其完全密封;
步骤九、将密封好装置的植株继续放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待粉虱进入下一虫龄时取下装置,观察粉虱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做好记录。
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①本发明采用质量轻便的聚碳酸酯(PC)作为制作材料,大大减轻了装置的总体质量,避免了因装置过重对活体叶片机械压力的损伤;②聚碳酸酯(PC)为高透明材料,有利于活体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和便于对粉虱类害虫生长发育的观察;③装置的规格大小略大于大部分粉虱寄主植物叶片的大小,为粉虱的饲养和密闭熏蒸提供了足够的空间;④装置分为底座、中筒、盖子三部分,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试验操作,且密封装置采用封口膜,密封效果良好;⑤底座底端的活体叶片接入口与底座侧面上的开口联通,此设计巧妙,方便了活体叶片向装置内部的接入;⑥活体叶片接入口上安装有质地轻薄柔软的海绵垫,缓解了活体叶片接入口口壁材质过硬对叶柄机械压力的损伤,避免了装置对活体叶片正常生长所带来的影响;⑦中筒上接虫口的设置十分方便供试昆虫向装置内部的接入,且很好的避免了接入时昆虫逃逸等问题的发生;⑧饲养盖顶部开设有通气口,保证了供试的活体叶片和昆虫生长发育所需的正常环境;⑨熏蒸盖的盖顶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卡扣,方便安装和更换试验时所需的滤纸条。⑩本发明利用活体植物来饲养粉虱,较接近自然环境,测定植物精油对装置内粉虱的熏蒸毒力时,叶片仍生长在活体植物上,避免叶片离开植株后的枯萎、死亡和霉变对粉虱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结构的拆分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熏蒸盖拆除外周结构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使用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卵和若虫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与毒性比较结果;
图5为本发明使用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与毒性比较结果。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中筒,3、熏蒸盖,4、饲养盖,5、活体叶片接入口,6、接虫口,7、卡扣,8、通气口,9、第一螺纹,10、第二螺纹,11、第三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并且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中,包括底座1、中筒2、熏蒸盖3、饲养盖4和密封装置,底座1、中筒2和熏蒸盖3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熏蒸毒力测定的密闭空间,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繁殖发育的饲养空间,密封装置分别连接于底座1、中筒2和熏蒸盖3之间,或连接于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之间。
底座1、中筒2、熏蒸盖3和饲养盖4的材质分别为高透明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PC)材质极大减轻了装置的整体质量,以避免装置过重对活体叶片的机械压力,且便于活体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以及对粉虱类害虫生长发育的观察。
本发明密封装置是封口膜,用于密封底座1、中同2上的接虫口6、中筒2和熏蒸盖3之间的连接部位,或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之间的连接部位,以及密封活体叶片接入口与寄主植物叶柄的连接部位。
进一步优选的,底座1为圆柱形管与圆锥形漏斗由上至下一体同轴连接的结合体,圆柱形PC管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0mm,圆锥形漏斗的顶部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20mm,底座1上端与中筒2下端结合。中筒2为圆柱形PC管,中筒2的外直径为40mm、内直径为38.8mm、高为100mm,中筒2上端可以分别与熏蒸盖3和饲养盖4结合。熏蒸盖3为圆柱形PC盖体,熏蒸盖3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6.2mm,饲养盖4为顶端开口的圆柱形PC盖体,饲养盖4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16.2为mm。
进一步优选的,底座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活体叶片接入口5,底座1的侧面开有一个开口,开口的宽为5mm,开口具有一体延伸至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通道,便于活体叶片套入底座1中,中筒2的侧面开设有接虫口6,中筒2的顶部外端设置有宽15mm的第一螺纹9,熏蒸盖3的顶部内侧设有两个卡扣7,熏蒸盖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15mm的第二螺纹10,饲养盖4的顶部开设有直径为38mm的圆形开口,圆形开口设置为通气口8,饲养盖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15mm的第三螺纹11。第一螺纹9,第二螺纹10,第三螺纹11的设置是为了便于中筒2分别与熏蒸盖3和饲养盖4的紧密连接。
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外直径为6.2mm、内直径为5mm,且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为2mm、厚为1mm的海绵垫。海绵垫的设置是为了缓冲活体叶片叶柄与接入口之间的机械压力。
接虫口6设置于中筒2的下端边缘向上延伸10mm处,接虫口6的直径为4mm。接虫口的设置是为了便于粉虱类害虫向装置内部的接入,且避免了接入后容易逃脱装置的问题。
卡扣7分别对称布置于熏蒸盖3的顶面直径线上,两个卡扣7之间相距20mm,卡扣7之间放置有宽10mm的滤纸条,两个卡扣7分别距离熏蒸盖3的周向内侧壁10mm。卡扣7的设置是为便于放置熏蒸毒力测定时所需的滤纸条。
通气口8为直径40mm的120目圆形尼龙纱网,纱网结合在所述饲养盖4的圆形开口的内壁上。通气口8上纱网的设置方便了装置内部与外界大气通风,便于活体叶片的呼吸作用和粉虱类害虫生长发育更加接近自然状态,且防止了粉虱类害虫的逃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寄主植物培育至5~6个分支,每个分支至少5叶时,选取生长健壮的叶片将叶柄部位套入底座1的活体叶片接入口5,并用封口膜封住底座1侧面上的开口以及活体叶片接入口5与叶柄的连接部位;
步骤二、将中筒2与底座1连接,旋转中筒2使得接虫口6与底座1的侧面上的开口重合;
步骤三、将饲养盖4上的第三螺纹11与中筒2上的第一螺纹9重合,并顺时针旋转使其紧密连接;
步骤四、用吸虫管吸取孵化2~3天的30头粉虱成虫接入到接虫口6的内部,用封口膜迅速封住接虫口6;
步骤五、待粉虱在装置中的活体叶片上自然产卵24小时后,将中筒2连同饲养盖4一并取下,释放掉装置内活体叶片上的所有粉虱,再将中筒2连同饲养盖4一并连接在底座1上,注意连接位置与初始位置相同;
步骤六、将重新连接好装置的寄主植物移入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5~27℃,光照条件设置为14L:10D,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
步骤七、每天观察装置内的粉虱生长发育情况,待其发育至所需试验的虫龄,将中筒2连同饲养盖4一并取下,用飞线镊子(优捷伦AT-15JP)剔除掉非试验所需的虫龄个体,每片活体叶片上只保留30头实验所需的粉虱;
步骤八、将中筒2与底座1连接,在熏蒸盖3的两个卡扣7上放置滤纸条,将试验前用丙酮稀释好的植物精油按试验所需的剂量滴加在滤纸条中间,待丙酮挥发完全后迅速将熏蒸盖3上的第二螺纹10与中筒2上的第一螺纹9重合并顺时针旋紧,迅速用封口膜将熏蒸盖3与中筒2的结合部位以及中筒2与底座1的结合部位密封,检查接虫口6以及活体叶片接入口5与寄主植物叶柄部位是否密封完全,若有缝隙,用封口膜再次将其完全密封;
步骤九、将密封好装置的植株继续放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待粉虱进入下一虫龄时取下装置,观察粉虱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做好记录。
本发明测定的具体操作流程实例如下:
(一)试验装置为:
以高透明轻便的聚碳酸酯(PC)为材质的底座1、中筒2、熏蒸盖3、饲养盖4和以封口膜为材质的密封装置,底座1为圆柱形管与圆锥形漏斗由上至下一体同轴连接的结合体,圆柱形PC管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0mm,圆锥形漏斗的顶部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20mm,底座1上端与中筒2下端结合。中筒2为圆柱形PC管,中筒2的外直径为40mm、内直径为38.8mm、高为100mm,中筒2上端可以分别与熏蒸盖3和饲养盖4结合。熏蒸盖3为圆柱形PC盖体,熏蒸盖3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6.2mm,饲养盖4为顶端开口的圆柱形PC盖体,饲养盖4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6.2mm。
底座1、中筒2和熏蒸盖3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熏蒸毒力测定的密闭空间,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繁殖发育的饲养空间。
底座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活体叶片接入口5,底座1的侧面开有一个开口,开口的宽为5mm,开口具有一体延伸至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通道,便于活体叶片套入底座1中,中筒2的侧面开设有接虫口6,中筒2的顶部外端设置有宽15mm的第一螺纹9,熏蒸盖3的顶部内侧设有两个卡扣7,熏蒸盖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15mm的第二螺纹10,饲养盖4的顶部开设有直径为38mm的圆形开口,圆形开口设置为通气口8,饲养盖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15mm的第三螺纹11。第一螺纹9,第二螺纹10,第三螺纹11的设置是为了便于中筒2分别与熏蒸盖3和饲养盖4的紧密连接。
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外直径为6.2mm、内直径为5mm,且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为2mm、厚为1mm的海绵垫。
接虫口6设置于中筒2的下端边缘向上延伸10mm处,接虫口6的直径为4mm。
卡扣7分别对称布置于熏蒸盖3的顶面直径线上,两个卡扣7之间相距20mm,卡扣7之间放置有宽10mm的滤纸条,两个卡扣7分别距离熏蒸盖3的周向内侧壁10mm。
通气口8为直径40mm的120目圆形尼龙纱网,纱网结合在所述饲养盖4的圆形开口的内壁上。
(二)供试试验材料:
供试植物精油:供试精油为蒙古蒿精油。于蒙古蒿花期采集到新鲜的地上部分,将蒙古蒿植物样品在室温阴凉处干燥,粉碎后用固液比为1:1的水浸泡12h,然后用Clevenger型水蒸气蒸馏仪对粉碎后的野艾蒿样品进行3h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的精油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储存在密封的棕色小瓶中,并于4℃的冰箱中保存。
供试昆虫:供试昆虫为温室白粉虱,采集与室外的温室大棚,于实验室人工气候培养箱中纯化繁殖5代以上,转至室内的黄瓜、番茄、茄子、烟草、雪莲果上饲养并建立种群。
供试寄主植物:供试寄主为番茄(新亚蔬六号),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催芽育苗后,将番茄苗移至温室花盆中,用尼龙纱网罩住,防止其他昆虫危害。在试验期间,每隔2天浇一次水,每隔一周用美乐棵家庭园艺浓缩营养液(果蔬型)追一次肥,培养至番茄期间不喷洒任何农药,番茄植株生长良好。待番茄植株生长至5~6个分支,每个分支上至少有5片时,选取生长良好,叶片面积不小于10cm2的叶片进行试验。
(三)试验操作:
1、测定本发明装置在活体番茄植株上安装和不安装两种条件下粉虱生长发育各龄期形态大小和发育历期试验操作:选取6片生长健康新鲜的番茄叶片,将本发明装置的底座、中筒、饲养盖安装于供试叶片上,并用封口膜将活体叶片接入口与叶柄结合部位密封,旋转中筒使接虫口与底座侧壁上的开口重合;用吸虫管吸取孵化2~3天内的30头粉虱成虫接入到接虫口内部,并用封口膜迅速封住接虫口;待粉虱在装置中的活体叶片上自然产卵24小时后,将中筒连同饲养盖一并取下,释放掉装置内活体叶片上的所有粉虱,每片叶保留10头卵,多余的卵用飞线镊子(优捷伦AT-15JP)剔除掉,其中3片叶重新连接好装置,另外3片叶完全取下装置不在安装,作为对照组;最后将寄主植物移入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5~27℃,光照条件设置为14L:10D,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定期观察各处理组的粉虱生长发育情况,并对各虫态虫龄的形态大小做好记录。
2、利用本发明装置在活体番茄植株上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卵的熏蒸毒力试验操作:装置的连接方法与上述试验操作1相同,待粉虱卵发育至将要孵化前的黑卵状态,将中筒连同饲养盖一并取下,用飞线镊子(优捷伦AT-15JP)剔除掉非试验所需的虫龄个体,每片活体叶片上只保留30头黑卵;将中筒与底座连接,在熏蒸盖的两个卡口上放置滤纸条,用试验前用丙酮稀释好的植物精油按试验所需的剂量滴加在滤纸条中间,对照组用丙酮作为空白对照,待丙酮挥发30秒后迅速将熏蒸盖与中筒连接旋紧,并用封口膜将装置的结合部位密封,每个处理重复9次;将密封好装置的植株继续放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三天后取下装置,观察粉虱卵的孵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3、利用本发明装置在活体番茄植株上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若虫的熏蒸毒力试验操作:装置的连接方法与上述试验操作1相同,待粉虱卵发育至2龄若虫状态,将中筒连同饲养盖一并取下,用飞线镊子(优捷伦AT-15JP)剔除掉非试验所需的虫龄个体,每片活体叶片上只保留30头2龄若虫,再重复上述试验操作2,每个处理重复9次,三天后取下装置,观察粉虱2龄若虫的蜕皮情况并做好记录,若成功蜕皮发育成3龄若虫则视为存活,若未发生蜕皮或虫体干瘪变色则视为死亡。
4、利用本发明装置在活体番茄植株上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成虫的熏蒸毒力试验操作:装置的连接方法与上述试验操作1相同,待粉虱产卵24小时后,将中筒连同饲养盖一并取下,每片活体叶片上只保留30头卵,多余的卵用飞线镊子(优捷伦AT-15JP)剔除掉,再次重复上述试验操作1;待粉虱羽化成成虫后,再重复试验操作2,每个处理重复9次,每隔2小时观察粉虱成虫的存活情况并做好记录。
5、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9统计粉虱各虫龄的形态大小和发育历期,以及植物精油对粉虱熏蒸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再利用SPSS 26.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上述试验操作1各处理的粉虱形态大小和发育历期采用Student's t测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对上述试验操作2、3、4各处理的粉虱校正死亡率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P<0.05)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精油与试虫之间的毒力相关性采用Probitb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1、温室白粉虱卵和各龄期若虫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形态大小比较:
表1 为卵和各龄期若虫在是否安装本发明装置条件下形态大小比较
Figure GDA0003477483840000101
Figure GDA0003477483840000111
注:表中数值为平均值±标准误(SE),t检验结果中p≥0.05时表示差异性
两种不同条件下温室白粉虱卵和各龄期若虫形态大小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使用本发明和不使用本发明装置两种条件下,粉虱卵和若虫各龄期的形态大小体长与体宽经Student's t检验后的p值均远大于0.05,差异性不显著,说明本发明装置对粉虱生长发育时的形态大小没有显著性影响。
2、温室白粉虱卵和各龄期若虫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育历期比较:
表2 各虫龄在使用本发明装置和不使用条件下发育历期比较
Figure GDA0003477483840000112
注:表中数值为平均值±标准误(SE),t检验结果中p≥0.05时表示差异性不显著。
两种不同条件下温室白粉虱各虫龄发育历期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使用本发明和不使用本发明装置两种条件下,粉虱各虫龄的发育历期经Student's t检验后的p值:卵期p=0.4010,2龄若虫p=0.2968,3龄若虫p=0.3368,其p值均远大于0.05,差异性不显著;1龄若虫p=0.01,4龄若虫p=0.0492,卵到成虫p=0.0002,其p值小于0.05,差异性显著。说明本发明装置对粉虱卵期、2龄若虫、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性影响,且发育历期最短在2龄若虫期为2.65天;而对1龄若虫、4龄若虫、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具有显著性影响。
3、利用本发明测定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卵和若虫的熏蒸活性:
表3 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卵和若虫的熏蒸毒力回归方程
Figure GDA0003477483840000113
Figure GDA0003477483840000121
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卵和若虫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与毒性比较结果如图4和表3所示,精油对卵和若虫均具有毒性。经图4可以看出,随着精油浓度的递增,卵和若虫的校正死亡率随之递增。经表3可以看出,卵和若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927μL/L和0.887μL/L,通过比较可见,当在相同的精油浓度条件下,对若虫具有更好的熏杀效果。此外,两者的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表明回归分析时的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相关系数R2均接近于1,表明精油与试虫之间具有显著的毒力相关性。经上述数据分析进一步说明,利用本发明可以很好的测定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卵和若虫的熏蒸活性。
4、利用本发明测定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熏蒸活性:
表4 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熏蒸毒力回归方程
Figure GDA0003477483840000122
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与毒性比较结果如图5和表4所示,精油对成虫具有较好的毒性。经图5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随着精油浓度的递增,成虫的校正死亡率随之递增;在相同的精油浓度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成虫的校正死亡率随之逐渐增大。经表4可以看出,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依次递减,其中在熏蒸1小时内半数致死浓度LC50最大为0.451μL/L,在熏蒸8小时内半数致死浓度LC50最小为0.068μL/L。此外,两者的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表明回归分析时的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相关系数R2均接近于1,表明精油与试虫之间具有显著的毒力相关性。经上述数据分析进一步说明,利用本发明可以很好的测定蒙古蒿精油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的熏蒸活性。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采用的装置和方法在试验过程中科学高效,易于操作,本发明的装置可有效地将供试粉虱控制在活体植株的叶片上,且本装置对粉虱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大小与自然条件下相比没有显著性影响,对粉虱卵、2龄和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与自然条件下相比没有显著性影响,说明在本发明装置内饲养的粉虱类昆虫发育状态接近于自然条件下。利用本发明试验所得的毒力回归方程也较好的反映了精油对粉虱卵、若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熏蒸活性。综上所述,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科学性,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上述对在活体植物上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方法以及结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和结构只要稍加调整,如装置的规格大小、寄主植物种类以及植物精油种类的选择等,便可对叶蝉、叶螨、蚜虫、蓟马等害虫进行室内的熏蒸毒力测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以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中筒(2)、熏蒸盖(3)、饲养盖(4)和密封装置,所述底座(1)、中筒(2)和熏蒸盖(3)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熏蒸毒力测定的密闭空间,所述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由下至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并闭合形成提供粉虱类害虫繁殖发育的饲养空间,所述密封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1)、中筒(2)和熏蒸盖(3)之间,或连接于所述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之间,所述底座(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活体叶片接入口(5),所述底座(1)的侧面开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宽为5mm,所述开口具有一体延伸至所述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通道,所述中筒(2)的侧面开设有接虫口(6),所述中筒(2)的顶部外端设置有宽15mm的第一螺纹(9),所述熏蒸盖(3)的顶部内侧设有两个卡扣(7),所述熏蒸盖(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15mm的第二螺纹(10),所述饲养盖(4)的顶部开设有直径为38mm的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上布置有通气口(8),所述饲养盖(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15mm的第三螺纹(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筒(2)、熏蒸盖(3)和饲养盖(4)的材质分别为高透明聚碳酸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圆柱形管与圆锥形漏斗由上至下一体同轴连接的结合体,所述圆柱形管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0mm,所述圆锥形漏斗的顶部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20mm,所述中筒(2)为圆柱形管,所述中筒(2)的外直径为40mm、内直径为38.8mm、高为100mm,所述熏蒸盖(3)为圆柱形盖体,所述熏蒸盖(3)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6.2mm,所述饲养盖(4)为顶端开口的圆柱形盖体,所述饲养盖(4)的外直径为41.2mm、内直径为40mm、高为16.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外直径为6.2mm、内直径为5mm,且所述活体叶片接入口(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宽为2mm、厚为1mm的海绵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虫口(6)设置于所述中筒(2)的下端边缘向上延伸10mm处,所述接虫口(6)的直径为4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7)分别对称布置于所述熏蒸盖(3)的顶面直径线上,两个所述卡扣(7)之间相距20mm,所述卡扣(7)之间放置有宽10mm的滤纸条,两个所述卡扣(7)分别距离所述熏蒸盖(3)的周向内侧壁1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8)为直径40mm的120目圆形尼龙纱网,所述纱网结合在所述饲养盖(4)的圆形开口的内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为封口膜,所述封口膜分别密封布置于所述底座(1)、中筒(2)和熏蒸盖(3)之间的连接部位,或所述底座(1)、中筒(2)和饲养盖(4)之间的连接部位,以及所述活体叶片接入口(5)与寄主植物叶柄的连接部位。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寄主植物培育至5~6个分支,每个分支至少5叶时,选取生长健壮的叶片将叶柄部位套入底座(1)的活体叶片接入口(5),并用封口膜封住底座(1)侧面上的开口以及活体叶片接入口(5)与叶柄的连接部位;
步骤二、将中筒(2)与底座(1)连接,旋转中筒(2)使得接虫口(6)与底座(1)的侧面上的开口重合;
步骤三、将饲养盖(4)上的第三螺纹(11)与中筒(2)上的第一螺纹(9)重合,并顺时针旋转使其紧密连接;
步骤四、用吸虫管吸取孵化2~3天的30头粉虱成虫接入到接虫口(6)的内部,用封口膜迅速封住接虫口(6);
步骤五、待粉虱在装置中的活体叶片上自然产卵24小时后,将中筒(2)连同饲养盖(4)一并取下,释放掉装置内活体叶片上的所有粉虱,再将中筒(2)连同饲养盖(4)一并连接在底座(1)上,注意连接位置与初始位置相同;
步骤六、将重新连接好装置的寄主植物移入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5~27℃,光照条件设置为14L:10D,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
步骤七、每天观察装置内的粉虱生长发育情况,待其发育至所需试验的虫龄,将中筒(2)连同饲养盖(4)一并取下,用飞线镊子剔除掉非试验所需的虫龄个体,每片活体叶片上只保留30头实验所需的粉虱;
步骤八、将中筒(2)与底座(1)连接,在熏蒸盖(3)的两个卡扣(7)上放置滤纸条,将试验前用丙酮稀释好的植物精油按试验所需的剂量滴加在滤纸条中间,待丙酮挥发完全后迅速将熏蒸盖(3)上的第二螺纹(10)与中筒(2)上的第一螺纹(9)重合并顺时针旋紧,迅速用封口膜将熏蒸盖(3)与中筒(2)的结合部位以及中筒(2)与底座(1)的结合部位密封,检查接虫口(6)以及活体叶片接入口(5)与寄主植物叶柄部位是否密封完全,若有缝隙,用封口膜再次将其完全密封;
步骤九、将密封好装置的植株继续放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待粉虱进入下一虫龄时取下装置,观察粉虱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做好记录。
CN202011116348.9A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Active CN112262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6348.9A CN112262820B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6348.9A CN112262820B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2820A CN112262820A (zh) 2021-01-26
CN112262820B true CN112262820B (zh) 2022-04-05

Family

ID=74338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6348.9A Active CN112262820B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28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8525A (zh) * 2021-11-11 2022-03-11 西南大学 一种柑桔全爪螨田间快速精准选药的方法
WO2024215002A1 (ko) * 2023-04-13 2024-10-17 한국화학연구원 초파리 흡입 노출용 실험 장치 및 초파리 흡입 노출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81174A1 (en) * 1998-08-27 2000-02-27 John T. Thomas Bee fumigant dispenser arrangement
WO2003062824A1 (en) * 2002-01-23 2003-07-31 Boditech Inc. Lateral flow quantitative assay method and strip and laser-induced fluoerescence detection device therefor
US10603700B2 (en) * 2014-05-12 2020-03-31 Kevin John Stevens Device for phyto-ecological monitoring
CN108918785B (zh) * 2018-08-06 2024-01-1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运用活体植物测定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方法
CN111149775A (zh) * 2020-02-21 2020-05-15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活体植物测定粉虱寄生蜂生长发育指标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616108B (zh) * 2020-06-29 2024-07-09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烟粉虱野外便携采集及饲养为一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2820A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ill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 of temperate regions and their control
Hassan et al. Standard methods to test the side‐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s and mites developed by the IOBC/WPRS Working Group ‘Pesticides and Beneficial Organisms’
CN112262820B (zh) 一种测定植物精油对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EP281565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ests by using smoke from biomass power plant in sealed space
CN107980729A (zh) 一种室内繁育粉蚧及班氏跳小蜂的方法
Lim Sericulture training manual
Andersen et al. Low-chill apple cultivars for North Florida and North Central Florida
Coit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bnormal shedding of young fruits of the Washington navel oranges
CN103880563A (zh) 一种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and et al. Bacterial wilt of cucurbits
Simmons et al. Fig insects in California
Kamalakannan et al. Mushrooms–A hidden treasure
Hamasaki et al. Fresh basil production guidelines for Hawai'i
Singh Studies on insect pests of tomato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easonal incidence and management of serpentine leaf miner 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
Arshadi et al. Endophytic characteristic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Beauveria on bean plant
(EFSA)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t al. Thaumatotibia leucotreta. Pest Report to support ranking of EU candidate priority pests
Anderson Evaluating low tunnel plastics for day-neutral strawberry (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 production in Minnesota
CN112098638B (zh) 一种测定农药对壁蜂幼虫毒力的方法
Ascencio-Alvarez et al. Tomato irregular ripening in the culiacan valley, Mexico
Hamasaki et al. Bulb onion production in Hawaii
CN107736307B (zh) 一种利用甘薯饲养蕈蚊的方法
Purohit Influence of abiotic & biotic factors on the life cycle of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1775.(Lepidoptera: Noctuidae)
Allsopp et al. Is Haplothrips clarisetis Priesner (Thysanoptera: Tubulifera) an Economic Threat to Table Grapes in the Lower Orange River Production Region of South Africa?
Khttab et al. Effects of cert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population fluctuations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 squash fields at Assiut Governorate.
Silaban Application of Botanical Insecticides on The Mortality Rate of Tobacco Cutworm (Spodoptera litura) in Indian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