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4118B - 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04118B
CN114704118B CN202210567068.2A CN202210567068A CN114704118B CN 114704118 B CN114704118 B CN 114704118B CN 202210567068 A CN202210567068 A CN 202210567068A CN 114704118 B CN114704118 B CN 114704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aulking
oil distribution
electromagnet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70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04118A (zh
Inventor
高潮
王志伟
李雨欣
于洁
张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5670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4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04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4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04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4118B/zh
Priority to EP22206627.6A priority patent/EP4283074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04H9/0235Anti-seismic devices with hydraulic or pneumatic damp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03Arrangements for filling cracks or caviti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8Servomotor systems incorporating electrically operated contro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 G01B7/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using change in magnetic propert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包括:缓冲垫;侧板组件,设有两组,且分别连接在缓冲垫的两侧,每一侧板组件包括多孔板、配油结构和顶柱,多孔板在远离缓冲垫的一侧上开设有多排多列顶柱孔,多孔板内设置有多个配油排孔,每一个配油排孔与一排顶柱孔连通,配油结构包括与多个配油排孔一一对应的配油排以及与多个配油排的第一端连通的进油腔,每个配油排上设有与对应排的顶柱孔一一对应的出油孔,配油排可移动地设置在配油排孔中,具有使出油孔与顶柱孔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使出油孔被配油排孔的孔壁遮挡的第二位置,顶柱设有多排多列,并与多排多列顶柱孔一一对应。

Description

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背景技术
结构缝隙常见于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缝隙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应力超限结构破坏导致的裂缝,如结构性裂缝、脆性断裂裂缝、沉降裂缝等;另一类为施工缝隙,由施工需要特别预设的缝隙,如现代结构的防震缝、温度伸缩缝,及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榫卯节点间为便于安装预留的缝隙。尽管部分缝隙对于建筑结构是必须的,但缝隙的存在对结构安全造成潜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梁-柱节点,当节点存在缝隙时,节点刚度及承载力将大幅降低。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纵缝嵌塞与监测复位装置,包括: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多个导向座;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设置;绞线,绕设在导向座上,所述绞线的第一端连接有绞线端座,所述绞线端座与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绞线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的空间且连接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能够收紧及释放所述绞线;弹性组件,设置有四组,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且分别靠近所述第二面板的边角,且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气柱,设有两组,一组气柱的连线与另一组气柱的连线相交成十字,每组所述气柱包括两个气柱,所述第一面板上对应每个所述气柱设有一个气道及与所述气道的第一端连通的气槽,所述气柱为第一端设有开口、第二端封闭的弹性中空柱体,所述第一面板上环绕所述气槽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气柱的第一端嵌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且所述开口与所述气槽相对,所述气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面板抵接,所述气道的第二端设有气嘴,所述气嘴连接有气压表。
上述现有技术能够在兼顾缝隙嵌塞的同时,具有缝隙变形监测、缝隙震后复位的功能。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忽略了缝隙的两侧壁并非绝对平整的问题,无法适用于缝隙侧壁不平整时的嵌塞,因此适用范围较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纵缝嵌塞与监测复位装置无法适用于缝隙侧壁不平整时的嵌塞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于缝隙侧壁不平整时的嵌塞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包括:缓冲垫;侧板组件,设有两组,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缓冲垫的两侧,每一所述侧板组件包括多孔板、配油结构和顶柱,所述多孔板在远离所述缓冲垫的一侧上开设有多排多列顶柱孔,所述多孔板内设置有多个配油排孔,每一个所述配油排孔与一排所述顶柱孔连通,所述配油结构包括与多个所述配油排孔一一对应的配油排以及与多个所述配油排的第一端连通的进油腔,所述进油腔连接有进油嘴,每个所述配油排上设有与对应排的顶柱孔一一对应的出油孔,所述配油排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配油排孔中,具有使所述出油孔与所述顶柱孔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出油孔被所述配油排孔的孔壁遮挡的第二位置,所述顶柱设有多排多列,并与多排多列所述顶柱孔一一对应,所述顶柱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顶柱孔中;电磁铁,设有多组,每组所述电磁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电磁铁,且两个所述电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缓冲垫的两侧;控制器,分别与每个所述电磁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配油排孔贯穿所述多孔板,所述配油排的长度大于所述配油排孔的长度,所述配油结构还包括封堵多个所述配油排的第二端的封板。
可选地,所述多孔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多孔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深度与所述电磁铁的厚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电磁铁设有四组,且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多孔板的四个角处。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多孔板上,每个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缓冲垫的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电磁铁分别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多孔板内还设有:
回油支道,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排顶柱孔之间,所述顶柱孔通过卸油道与所述回油支道连通;
回油主道,设置在多条所述回油支道的同一侧,且与所述回油支道连通,所述回油主道的一端连接回油嘴,所述回油嘴伸出所述多孔板。
可选地,所述顶柱包括实心的柱体及实心的柱帽,所述柱体的直径与所述出油孔直径相等,所述柱帽为半球形。
可选地,所述缓冲垫具有中空腔,所述缓冲垫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中空腔相通的气孔,所述缓冲垫的侧壁为波纹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嵌塞复位方法,应用于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所述嵌塞复位方法包括:
S1.压缩所述缓冲垫以使所述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总厚度小于待嵌塞缝隙的宽度;
S2.将所述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嵌入缝隙,并放松对所述缓冲垫的压缩,缓冲垫的弹性力使顶柱与缝隙侧壁抵触;
S3.调整配油排在配油排孔中的位置为第一位置;
S4.对各个电磁铁通电,使相对的两个电磁铁的极性相同,并记录每一组电磁铁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顶柱自适应调整的监视值;
S5.进油嘴外接油泵,向进油腔输入液压油,液压油经出油孔进入顶柱孔,顶柱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向外移动,当所述监视值发生变化时,调整配油排在配油孔中的位置为第二位置,撤离油泵,封堵进油嘴;
S6.保持相对的一组电磁铁的极性相同,记录每一组电磁铁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缝隙节点建筑构件变形监测的初始值,同时记录各个电磁铁磁力的实时值作为终止复位支顶的回溯值;
当缝隙发生位形变化后,所述嵌塞复位方法还包括:
S7.通过调节相对的一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极性来调整两组侧板组件之间的间距;
S8.调整各电磁铁的磁力至所述回溯值,观察每一组电磁铁之间的斥力并重复步骤S7,直至每一组电磁铁之间的斥力到达所述初始值。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通过在两个侧板组件之间设置缓冲垫,可以通过在整个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左右两侧对侧板组件施加压力,从而压缩缓冲垫,当整个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厚度小于待嵌塞的缝隙的宽度时,可以将该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很轻松地嵌塞入缝隙中;当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嵌塞到缝隙后,放松对侧板组件的压力,也即放松对缓冲垫的压缩,缓冲垫的弹性力使侧板组件的顶柱与缝隙侧壁抵触;之后调整配油排的位置,使其在配油排孔中的位置为第一位置,此时配油排上的出油孔与顶柱孔连通;之后对各个电磁铁通电,使相对的两个电磁铁的极性相同,并记录每一组电磁铁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顶柱自适应调整的监视值;之后对进油嘴外接油泵,向进油腔输入液压油,液压油经出油孔进入顶柱孔,顶柱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向外移动,从而能够使顶柱与缝隙的两侧壁抵紧,当缝隙的侧壁不平整时,不同位置的顶柱向外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因此可以适用于缝隙侧壁不平整时的嵌塞,当监视值发生变化时说明此时顶柱的位置受缝隙侧壁的限定不能继续移动,液压油的作用力导致缓冲垫要发生压缩从而导致一组电磁铁中的两个电磁铁位置发生变化,此时说明顶柱的位置调整到位,因此调整配油排在配油孔中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出油孔被配油排孔的孔壁遮挡,撤离油泵,封堵进油嘴,避免对缓冲垫进一步压缩,同时使顶柱在自适应调整后实现锁闭,顶柱不会过度支顶缝隙侧壁;之后保持相对的一组电磁铁的极性相同,记录每一组电磁铁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缝隙节点建筑构件变形监测的初始值,同时记录各个电磁铁磁力的实时值作为终止复位支顶的回溯值;当缝隙发生位形变化后,先通过调节相对的一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极性来调整两组侧板组件之间的间距,此时可以使电磁铁以较大的磁力相斥或相吸,带动两组侧板组件之间的间距调整;之后调整各电磁铁的磁力至所述回溯值,观察每一组电磁铁之间的斥力并重复调节电磁铁以较大的磁力相斥或相吸,直至每一组电磁铁之间的斥力到达所述初始值,说明缝隙间距回到了变形之前,构件复位。因此,该嵌缝监测伺服装置不仅具有嵌缝、监测、复位等功能,又对凹凸不平、蜂窝麻面等非平面的复杂缝隙侧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多孔板的仰视图;
图4为多孔板的侧视图;
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8为图3的D-D剖视图;
图9为图4的E-E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缓冲垫;101、气孔;2、侧板组件;201、多孔板;2011、顶柱孔;2012、配油排孔;2013、第一限位槽;2014、第二限位槽;2015、回油支道;2016、卸油道;2017、回油主道;2018、回油嘴;202、配油结构;2021、配油排;20211、出油孔;2022、进油腔;2023、进油嘴;2024、封板;203、顶柱;2031、柱体;2032、柱帽;3、电磁铁;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结构缝隙常见于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缝隙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应力超限结构破坏导致的裂缝,如结构性裂缝、脆性断裂裂缝、沉降裂缝等;另一类为施工缝隙,由施工需要特别预设的缝隙,如现代结构的防震缝、温度伸缩缝,及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榫卯节点间为便于安装预留的缝隙。尽管部分缝隙对于建筑结构是必须的,但缝隙的存在对结构安全造成潜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梁-柱节点,当节点存在缝隙时,节点刚度及承载力将大幅降低。
而现有技术公开的纵缝嵌塞与监测复位装置忽略了缝隙的两侧壁并非绝对平整的问题,无法适用于缝隙侧壁不平整时的嵌塞,因此适用范围较窄。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嵌缝监测伺服装置,该嵌缝监测伺服装置能够适应于缝隙侧壁不平整时的嵌塞。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9所示,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包括:缓冲垫1、侧板组件2、电磁铁3、控制器4。
其中,缓冲垫1具有弹性;侧板组件2设有两组,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缓冲垫1的两侧,每一所述侧板组件2包括多孔板201、配油结构202和顶柱203,所述多孔板201在远离所述缓冲垫1的一侧上开设有多排多列顶柱孔2011,所述多孔板201内设置有多个配油排孔2012,每一个所述配油排孔2012与一排所述顶柱孔2011连通,结合图9,顶柱孔2011由多孔板201的远离缓冲垫1的一侧延伸至配油排孔2012处,所述配油结构202包括与多个所述配油排孔2012一一对应的配油排2021以及与多个所述配油排2021的第一端连通的进油腔2022,所述进油腔2022连接有进油嘴2023,每个所述配油排2021上设有与对应排的顶柱孔2011一一对应的出油孔20211,所述配油排202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配油排孔2012中,具有使所述出油孔20211与所述顶柱孔2011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出油孔20211被所述配油排孔2012的孔壁遮挡的第二位置,所述顶柱203设有多排多列,并与多排多列所述顶柱孔2011一一对应,所述顶柱20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顶柱孔2011中;电磁铁3设有多组,每组所述电磁铁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电磁铁3,且两个所述电磁铁3分别设置在所述缓冲垫1的两侧;控制器4分别与每个所述电磁铁3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两个侧板组件2之间设置缓冲垫1,缓冲垫1兼顾阻尼与连接两个侧板组件2的功能,可增加建筑节点的阻尼,提升耗能能力及地震过程中节点抗冲击能力,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在整个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左右两侧对侧板组件2施加压力,从而压缩缓冲垫1,当整个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厚度小于待嵌塞的缝隙的宽度时,可以将该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很轻松地嵌塞入缝隙中;当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嵌塞到缝隙后,放松对侧板组件2的压力,也即放松对缓冲垫1的压缩,缓冲垫1的弹性力使侧板组件2的顶柱203与缝隙侧壁抵触;之后调整配油排2021的位置,使其在配油排孔2012中的位置为第一位置,此时配油排2021上的出油孔20211与顶柱孔2011连通;之后对各个电磁铁3通电,使相对的两个电磁铁3的极性相同,并记录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顶柱203自适应调整的监视值;之后对进油嘴2023外接油泵,向进油腔2022输入液压油,液压油经出油孔20211进入顶柱孔2011,顶柱203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向外移动,从而能够使顶柱203与缝隙的两侧壁抵紧,当缝隙的侧壁不平整时,不同位置的顶柱203向外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因此可以适用于缝隙侧壁不平整时的嵌塞,当监视值发生变化时说明此时顶柱203的位置受缝隙侧壁的限定不能继续移动,液压油的作用力导致缓冲垫1要发生压缩从而导致一组电磁铁3中的两个电磁铁3位置发生变化,此时说明顶柱203的位置调整到位,因此调整配油排2021在配油孔中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出油孔20211被配油排孔2012的孔壁遮挡,撤离油泵,封堵进油嘴2023,避免对缓冲垫1进一步压缩,同时使顶柱203在自适应调整后实现锁闭,顶柱203不会过度支顶缝隙侧壁;之后保持相对的一组电磁铁3的极性相同,记录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缝隙节点建筑构件变形监测的初始值,同时记录各个电磁铁3磁力的实时值作为终止复位支顶的回溯值;当缝隙发生位形变化后,先通过调节相对的一组电磁铁3的磁力大小与极性来调整两组侧板组件2之间的间距,此时可以使电磁铁3以较大的磁力相斥或相吸,带动两组侧板组件2之间的间距调整;之后调整各电磁铁3的磁力至所述回溯值,观察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并重复使电磁铁3以较大的磁力相斥或相吸,直至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到达所述初始值,说明缝隙间距回到了变形之前,构件复位。因此,该嵌缝监测伺服装置不仅具有嵌缝、监测、复位等功能,又对凹凸不平、蜂窝麻面等非平面的复杂缝隙侧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需要说明的是,配油排2021的外径与配油排孔2012的孔径相等,相邻的两个配油排2021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配油排孔2012的间距相等。结合图1和图2,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顶柱孔2011为一排顶柱孔2011,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顶柱孔2011为一列顶柱孔2011,对应的,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顶柱203为一排顶柱203,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顶柱203为一列顶柱20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油排孔2012贯穿所述多孔板201,所述配油排2021的长度大于所述配油排孔2012的长度,所述配油结构202还包括封堵多个所述配油排2021的第二端的封板2024,如图2所示,封板2024为长条形板材,可以通过焊接或者是密封胶粘接固定连接在配油排2021的第二端处。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时,先使配油排2021穿过配油排孔2012,之后将封板2024固定连接在排油排的第二端处,将配油排2021的第二端封堵,安装方式比较简单,且能够避免配油排2021从配油排孔2012中滑出。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加工时就使配油排2021的第二端封闭,也即每个配油排2021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多孔板2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2013,所述电磁铁3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2013中。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多孔板201上设置第一限位槽2013,便于对电磁铁3的安装固定。具体地,一个多孔板201上第一限位槽2013的数量与电磁铁3的组数相等,第一限位槽2013的截面尺寸与电磁铁3的截面尺寸一致。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不设置第一限位槽2013,电磁铁3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多孔板201上。在另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电磁铁3还可以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缓冲垫1的两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参考图2和图8,所述多孔板201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014,所述缓冲垫1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2014中,所述第一限位槽2013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2014的槽底处,所述第一限位槽2013的深度与所述电磁铁3的厚度相等。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多孔板201上设置第二限位槽2014,便于对缓冲垫1的安装固定,同时通过将第一限位槽2013设置在第二限位槽2014的槽底处,第一限位槽2013的深度与电磁铁3的厚度相等,当电磁铁3固定在第一限位槽2013后,电磁铁3的端面与第二限位槽2014的槽底平齐,不会对缓冲垫1的安装造成干涉。
具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缓冲垫1的数量仅设置一个,对应的,一个多孔板201上的第二限位槽2014的数量为一个,结合图2和图8,缓冲垫1的两端的底板为类似正方形的板,第二限位槽2014的形状、大小与底板的形状、大小一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铁3设有四组,且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多孔板201的四个角处。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四组电磁铁3,且分别设置在靠近多孔板201的四个角处,可以完成缝隙节点的多点同步变形监测,同时可根据检测值完成基于磁力的节点复位。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电磁铁3的数量可以设置更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4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多孔板201上,每个所述控制器4与设置在所述缓冲垫1的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电磁铁3分别电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两个控制器4,便于监测记录每个电磁铁3的磁力值,同时通过将控制器4设置在多孔板201上,当将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嵌塞到缝隙后,控制器4也随着固定,整个嵌缝监测伺服装置集成一体。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4可以只设置一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多孔板201内还设有回油支道2015和回油主道2017。其中,回油支道2015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排顶柱孔2011之间,所述顶柱孔2011通过卸油道2016与所述回油支道2015连通;回油主道2017设置在多条所述回油支道2015的同一侧,且与所述回油支道2015连通,所述回油主道2017的一端连接回油嘴2018,所述回油嘴2018伸出所述多孔板201。在该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回油嘴2018外接回油收纳装置,且回油支道2015和回油主道2017的设置限定了顶柱203的移动范围,当顶柱203向外移动到卸油道2016不再被顶柱203遮挡时,配油排2021中的液压油通过油孔、顶柱孔2011、卸油道2016流到回油支道2015中,最终汇流到回油主道2017中,通过回油嘴2018流到回油收纳装置中,此时顶柱203失去液压油的压力,不能继续向外移动,因此,顶柱203内端的移动范围为配油排孔2012与卸油道2016之间,同时,通过设置回油支道2015和回油主道2017,能够对液压油进行回收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顶柱203内端指顶柱203的靠近配油排孔2012的一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参考图2,所述顶柱203包括实心的柱体2031及实心的柱帽2032,所述柱体2031的直径与所述出油孔20211直径相等,所述柱帽2032为半球形。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柱帽2032为半球形,能够与不同缝隙的侧壁相抵触,且顶柱203为实心的结构,自身不易变形,不会因顶柱203自身变形影响节点变形监测与支顶复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垫1具有中空腔,所述缓冲垫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中空腔相通的气孔101,所述缓冲垫1的侧壁为波纹形。结合图2,缓冲垫1的顶部和底部均由底板封闭,缓冲垫1的每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气孔101,当缓冲垫1受冲击时排气,缓冲垫1的刚度大于弹簧的刚度且具有弹性,可通过自身弹性复位吸气,实现气垫效果,可以增加建筑节点的阻尼,提升耗能能力及地震过程中节点抗冲击能力。
具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缓冲垫1由芳族聚酰胺增强材料制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嵌塞复位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所述嵌塞复位方法包括:
S1.压缩所述缓冲垫1以使所述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总厚度小于待嵌塞缝隙的宽度。具体地,可以通过在整个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左右两侧对侧板组件2施加压力,从而压缩缓冲垫1,当整个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厚度小于待嵌塞的缝隙的宽度时,可以将该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很轻松地嵌塞入缝隙中。
S2.将所述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嵌入缝隙,并放松对所述缓冲垫1的压缩,缓冲垫1的弹性力使顶柱203与缝隙侧壁抵触。具体地,通过放松对侧板组件2地压力来放松对缓冲垫1的压缩。
S3.调整配油排2021在配油排孔2012中的位置为第一位置,此时配油排2021上的出油孔20211与顶柱孔2011连通。
S4.对各个电磁铁3通电,使相对的两个电磁铁3的极性相同,并记录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顶柱203自适应调整的监视值。具体地,控制器4可以通过控制对电磁铁3通入的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电磁铁3的极性,可以在第一限位槽2013或者是电磁铁3与多孔板201接触的面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器4与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通过监测压力传感器的值来监控斥力值,当电磁铁3的电流大小不变,两个电磁铁3之间的间距也不发生变化时,斥力值保持不变。
S5.进油嘴2023外接油泵,向进油腔2022输入液压油,液压油经出油孔20211进入顶柱孔2011,顶柱203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向外移动,当所述监视值发生变化时,调整配油排2021在配油孔中的位置为第二位置,撤离油泵,封堵进油嘴2023。当顶柱203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向外移动,能够使顶柱203与缝隙的两侧壁抵紧,当缝隙的侧壁不平整时,不同位置的顶柱203向外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因此可以适用于缝隙侧壁不平整时的嵌塞,当监视值发生变化时说明此时顶柱203的位置受缝隙侧壁的限定不能继续移动,液压油的作用力导致缓冲垫1要发生压缩从而导致一组电磁铁3中的两个电磁铁3位置发生变化,此时说明顶柱203的位置调整到位,因此调整配油排2021在配油孔中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出油孔20211被配油排孔2012的孔壁遮挡,撤离油泵,封堵进油嘴2023,避免对缓冲垫1进一步压缩,同时使顶柱203在自适应调整后实现锁闭,顶柱203不会过度支顶缝隙侧壁。
S6.保持相对的一组电磁铁3的极性相同,记录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缝隙节点建筑构件变形监测的初始值,同时记录各个电磁铁3磁力的实时值作为终止复位支顶的回溯值。
当缝隙发生位形变化后,所述嵌塞复位方法还包括:
S7.通过调节相对的一组电磁铁3的磁力大小与极性来调整两组侧板组件2之间的间距。具体地,通过控制对电磁铁3通入的电流的大小与方向来调节电磁铁3的磁力大小与极性,此时可以使电磁铁3以较大的磁力相斥或相吸,带动两组侧板组件2之间的间距快速调整,结合图1和图2,当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嵌塞入缝隙后,进油嘴2023和回油嘴2018均位于缝隙的外侧,定义嵌缝监测伺服装置设有进油嘴2023和回油嘴2018的一端为伸出端,则嵌入到缝隙中的一端为嵌入端,当构件发生水平扭转时,则靠近嵌入端的每组相对的两个电磁铁3之间的间距变大时,靠近伸出端的每组相对的电磁铁3之间的间距会缩小,在复位时,使靠近嵌入端的每组相对的电磁铁3以较大的磁力相吸,同时使靠近伸出端的每组相对的电磁铁3以较大的磁力相斥,从而动两组侧板组件2之间的间距快速调整,侧板组件2在移动的过程中支顶构件复位。
S8.调整各电磁铁3的磁力至所述回溯值,观察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并重复步骤S7,直至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到达所述初始值。当各个电磁铁3的磁力调整至回溯值,且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到达所述初始值,说明构件已经复位到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垫(1);
侧板组件(2),设有两组,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缓冲垫(1)的两侧,每一所述侧板组件(2)包括多孔板(201)、配油结构(202)和顶柱(203),所述多孔板(201)在远离所述缓冲垫(1)的一侧上开设有多排多列顶柱孔(2011),所述多孔板(201)内设置有多个配油排孔(2012),每一个所述配油排孔(2012)与一排所述顶柱孔(2011)连通,所述配油结构(202)包括与多个所述配油排孔(2012)一一对应的配油排(2021)以及与多个所述配油排(2021)的第一端连通的进油腔(2022),所述进油腔(2022)连接有进油嘴(2023),每个所述配油排(2021)上设有与对应排的顶柱孔(2011)一一对应的出油孔(20211),所述配油排(202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配油排孔(2012)中,具有使所述出油孔(20211)与所述顶柱孔(2011)连通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出油孔(20211)被所述配油排孔(2012)的孔壁遮挡的第二位置,所述顶柱(203)设有多排多列,并与多排多列所述顶柱孔(2011)一一对应,所述顶柱(20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顶柱孔(2011)中;
电磁铁(3),设有多组,每组所述电磁铁(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电磁铁(3),且两个所述电磁铁(3)分别设置在所述缓冲垫(1)的两侧;
控制器(4),分别与每个所述电磁铁(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排孔(2012)贯穿所述多孔板(201),所述配油排(2021)的长度大于所述配油排孔(2012)的长度,所述配油结构(202)还包括封堵多个所述配油排(2021)的第二端的封板(20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2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2013),所述电磁铁(3)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201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201)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014),所述缓冲垫(1)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2014)中,所述第一限位槽(2013)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2014)的槽底处,所述第一限位槽(2013)的深度与所述电磁铁(3)的厚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3)设有四组,且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多孔板(201)的四个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多孔板(201)上,每个所述控制器(4)与设置在所述缓冲垫(1)的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电磁铁(3)分别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201)内还设有:
回油支道(2015),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排顶柱孔(2011)之间,所述顶柱孔(2011)通过卸油道(2016)与所述回油支道(2015)连通;
回油主道(2017),设置在多条所述回油支道(2015)的同一侧,且与所述回油支道(2015)连通,所述回油主道(2017)的一端连接回油嘴(2018),所述回油嘴(2018)伸出所述多孔板(201)。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203)包括实心的柱体(2031)及实心的柱帽(2032),所述柱体(2031)的直径与所述出油孔(20211)直径相等,所述柱帽(2032)为半球形。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1)具有中空腔,所述缓冲垫(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中空腔相通的气孔(101),所述缓冲垫(1)的侧壁为波纹形。
10.一种嵌塞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嵌缝监测伺服装置,所述嵌塞复位方法包括:
S1.压缩所述缓冲垫(1)以使所述嵌缝监测伺服装置的总厚度小于待嵌塞缝隙的宽度;
S2.将所述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嵌入缝隙,并放松对所述缓冲垫(1)的压缩,缓冲垫(1)的弹性力使顶柱(203)与缝隙侧壁抵触;
S3.调整配油排(2021)在配油排孔(2012)中的位置为第一位置;
S4.对各个电磁铁(3)通电,使相对的两个电磁铁(3)的极性相同,并记录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顶柱(203)自适应调整的监视值;
S5.进油嘴(2023)外接油泵,向进油腔(2022)输入液压油,液压油经出油孔(20211)进入顶柱孔(2011),顶柱(203)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向外移动,当所述监视值发生变化时,调整配油排(2021)在配油孔中的位置为第二位置,撤离油泵,封堵进油嘴(2023);
S6.保持相对的一组电磁铁(3)的极性相同,记录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的实时值作为缝隙节点建筑构件变形监测的初始值,同时记录各个电磁铁(3)磁力的实时值作为终止复位支顶的回溯值;
当缝隙发生位形变化后,所述嵌塞复位方法还包括:
S7.通过调节相对的一组电磁铁(3)的磁力大小与极性来调整两组侧板组件(2)之间的间距;
S8.调整各电磁铁(3)的磁力至所述回溯值,观察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并重复步骤S7,直至每一组电磁铁(3)之间的斥力到达所述初始值。
CN202210567068.2A 2022-05-24 2022-05-24 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Active CN114704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7068.2A CN114704118B (zh) 2022-05-24 2022-05-24 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EP22206627.6A EP4283074A1 (en) 2022-05-24 2022-11-10 Caulking monitoring servo apparatus and caulking restor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7068.2A CN114704118B (zh) 2022-05-24 2022-05-24 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4118A CN114704118A (zh) 2022-07-05
CN114704118B true CN114704118B (zh) 2022-08-19

Family

ID=82175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7068.2A Active CN114704118B (zh) 2022-05-24 2022-05-24 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4283074A1 (zh)
CN (1) CN11470411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17253A (ja) * 2009-12-02 2011-06-16 Munehiro Kozu 免震ゴムシート
CN209958818U (zh) * 2019-05-21 2020-01-17 青海民族大学 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
CN211114163U (zh) * 2019-09-25 2020-07-28 胡志杰 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
CN111779342A (zh) * 2020-07-20 2020-10-16 长江师范学院 一种相邻建筑防摆动减震保护方法
CN112229138A (zh) * 2020-09-12 2021-01-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强密封效果的冰箱门封胶条
CN112443171A (zh) * 2020-11-06 2021-03-05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传统木结构梁柱节点缝隙嵌塞装置及嵌塞方法
CN214117035U (zh) * 2020-12-24 2021-09-03 陈跃 一种现场施工的简易型变形缝结构
CN114086794A (zh) * 2022-01-24 2022-02-25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纵缝嵌塞与监测复位装置及纵缝嵌塞复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14143A1 (en) * 2016-06-06 2017-12-14 Worksafe Technologies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s comprising a load-bearing surface having a polymeric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17253A (ja) * 2009-12-02 2011-06-16 Munehiro Kozu 免震ゴムシート
CN209958818U (zh) * 2019-05-21 2020-01-17 青海民族大学 一种古建筑的加固装置
CN211114163U (zh) * 2019-09-25 2020-07-28 胡志杰 一种建筑学防震缝防碰撞装置
CN111779342A (zh) * 2020-07-20 2020-10-16 长江师范学院 一种相邻建筑防摆动减震保护方法
CN112229138A (zh) * 2020-09-12 2021-01-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强密封效果的冰箱门封胶条
CN112443171A (zh) * 2020-11-06 2021-03-05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传统木结构梁柱节点缝隙嵌塞装置及嵌塞方法
CN214117035U (zh) * 2020-12-24 2021-09-03 陈跃 一种现场施工的简易型变形缝结构
CN114086794A (zh) * 2022-01-24 2022-02-25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纵缝嵌塞与监测复位装置及纵缝嵌塞复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83074A1 (en) 2023-11-29
CN114704118A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2391B2 (en) Adhesive joint and adhesion process
CN114704118B (zh) 嵌缝监测伺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CN106812225A (zh) 一种自复位耗能支撑
CN108222064B (zh) 一种具备自复位功能的剪力销栓连接柱的装配整体式地下框架结构
KR100887160B1 (ko) 다중접속 탄성장치를 이용한 구조물 내진보강공법
JP2002088907A (ja) 高層壁式建物
CN114704119B (zh) 弹性自适应缝隙嵌塞复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CN213837256U (zh) 一种采用新结构上横框组件的单元幕墙
CN113123454B (zh) 一种连柱式双耗能-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3216390A (zh) 采用内套筒灌浆连接的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及安装方法
CN115247454B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框架结构
CN114688944B (zh) 自适应嵌缝监测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CN114705113B (zh) 缝隙嵌塞监测复位装置及嵌塞复位方法
CN114776076B (zh) 弹性自适应嵌缝装置及嵌塞方法
CN114704120A (zh) 液压嵌缝装置及嵌塞方法
CN113107105B (zh) 带消能减震的混凝土结构的阻尼器及其布置与使用方法
CN212689245U (zh) 一种隔震滑板支座
KR102106502B1 (ko) 면진 성능을 가진 한옥의 주두 및 그 설치방법
CN113195843A (zh) 具有纤维复合绳的绳网立面
CN111219006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板的板缝胶条防水装置
CN110469038A (zh) 一种抗震砌块及装配型预应力干砌暗锁抗震体系
CN210216171U (zh) 一种桥梁预应力先张张拉装置
CN208329271U (zh) 一种抗震墙体结构
CN112982377A (zh) 一种新型预制桩
CN107842135B (zh) 一种无需墙体的护墙板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