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3593B -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03593B
CN114703593B CN202210138384.8A CN202210138384A CN114703593B CN 114703593 B CN114703593 B CN 114703593B CN 202210138384 A CN202210138384 A CN 202210138384A CN 114703593 B CN114703593 B CN 114703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seat cover
weaving
dimensional model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83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03593A (zh
Inventor
吴亚
魏爱思
贺迎军
侯猛
刘振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i Seating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i Seating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i Seating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i Seating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83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359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8622 priority patent/WO20231552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703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3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03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3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12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内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和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根据固定预设位置将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固定预设位置;基于固定预设位置、预设运行参数和预设运行轨迹控制织造针的运行,得到座椅面套,其中,预设运行轨迹以固定预设位置为轨迹框架;本申请中的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减少了座椅面套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进而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内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座椅面套的制备过程中,主要工艺包括面料裁切、裁片缝制、辅件加工缝制等步骤;在需要生产复杂结构的座椅面套的情况下,依照上述工艺步骤生产座椅面套会使得其制造工艺变得复杂,工艺的实现难度成倍增加,从而导致批量生产的产品难以保证一致性;此外,由于每一道工序均会产生面料的边角料,进而会导致原材料的浪费,生产效率低下。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能够减少座椅面套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进而节约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座椅面套三维模型;
对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和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根据所述固定预设位置将所述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预设位置;
基于所述固定预设位置、所述预设运行参数和所述预设运行轨迹控制所述织造针的运行,得到所述座椅面套,其中,所述预设运行轨迹以所述固定预设位置为轨迹框架。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面套制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座椅面套三维模型;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和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固定件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固定预设位置将所述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预设位置;
织造针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固定预设位置、所述预设运行参数和所述预设运行轨迹控制所述织造针的运行,得到所述座椅面套的制备,其中,所述预设运行轨迹以所述固定预设位置为轨迹框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通过导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并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以使得织造针能够基于解析结果,一次性完成座椅面套的编织,形成一体结构的座椅面套,制造工艺简单;在制备过程中,减少了座椅面套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进而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2、本申请的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以适应各种结构的编织,从而降低了座椅面套设计的局限性。
3、本申请的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织造针类型参数和织造针的送纱类型参数以适应座椅面套不同颜色的编织,从而提高了座椅面套设计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中座椅面套固定件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中座椅面套固定件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面套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刺毛条,2-PWP吊紧带,3-型条,4-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或者更多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座椅面套三维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可以是通过三维扫描获取的或者是导入的,如此可以基于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使得织造出的座椅面套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此外,可以自动将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存储于数据库内,以便于在下次织造需求中再次调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也可以是从设备内的数据库中获取的历史三维模型;如此,可以满足批产操作,实现同一种座椅面套的批量生产;相应的,可以针对数据库内的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导入、删除、导出和信息修改等操作。
步骤S2: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和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包括座椅面套固定件和座椅面套编织部,座椅面套固定件为座椅面套的骨架,座椅面套固定件包括但不限于刺毛条1、PWP吊紧带2、型条3和拉链4等,座椅面套固定件的种类以及数量的选择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和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做过多限定;座椅面套编织部为织造针织造的部分,即面料部分,座椅面套编织部可以是由一根织造针编织而成,也可以是多根织造针同时织造而成,具体情况可以基于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复杂程度进行选择,进而在保证织造效率的同时降低织造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选取多种座椅面套固定件,并将座椅面套固定件与座椅面套编织部编织成一体化结构,形成自动化编织而成的一体化座椅面套,从而减少座椅面套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进而节约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中的刺毛条1、PWP吊紧带2、型条3和拉链4在三维模型上的位置如图2-3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包括单根织造针的运行速率和单根织造针的弯纱深度;故而,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凹凸参数解析,得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上的平面凹凸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上的平面凹凸系数包括但不限于平滑角度、弯曲弧度、倒角弧度、环状结构位置和条带状结构位置等。
步骤S22:基于平面凹凸系数进行织造针运行参数分析,得到单根织造针的运行速率和单根织造针的弯纱深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根织造针在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不同凹凸系数的位置编织的情况下,织造针的运行速率和织造针的弯纱深度不一致;织造针的运行速率包括织造针的下落速度、织造针的位移速度和织造针的送纱速度;改变织造针的下落速度和织造针的位移速度可以改变织造针的织造密度,通过改变织造针的织造密度和织造针的送纱速度,可以改变座椅面套编织部的结构密度,从而改变座椅面套编织部的组织结构;改变织造针的位移速度还可以改变单位长度内同一根织造针的针距,通过改变织造针的送纱速度、单位长度内织造针的针距和织造针的弯纱深度可以完成不同造型的面套织造,进而完成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上凹凸部分的编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改变送纱种类改变织物组织结构,通过改变织物组织结构和弯纱深度可以在织物反面编织出条带状结构,所述条带状结构可以作为座椅面套与座椅发泡之间的固定纽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织造密度包括横向织造密度和纵向织造密度,改变织造密度包括将横向织造密度从14针/cm改变成10针/cm以及将纵向织造密度从18针/cm改变成14针/cm,从而降低座椅面套编织部的结构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织造针的送纱速度从3000r/s改变成2600r/s,从而降低座椅面套编织部的结构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织造针的弯纱深度从2.5mm改变成2mm,从而形成内凹结构的编织。
步骤S23: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色彩装饰参数解析,得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上的色彩装饰分布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可以是多彩的,也可以是印有特定标识的,所述特定标识包括但不限于logo和图案,具体标识可以依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色彩装饰分布参数包括色彩分布参数和装饰线分布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通过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色彩装饰参数解析,并未获取到任何色彩分布参数,也就是说导入或获取的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不包括色彩分布参数,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31:发出警示并弹出询问弹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出警示可以是发出声音警示,询问弹窗可以是让用户确定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是否错误,在用户确定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没有错误的情况下,确定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色彩分布为全体白色。
S24:基于色彩装饰分布参数进行织造针运行参数分析,得到织造针类型参数和织造针的送纱类型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织造针的类型包括织造针的针头大小和织造针的针头类型,织造针的送纱类型包括织造针的送纱色彩类型和织造针与纱线的线圈大小;通过改变织造针的类型能够适应于不同形状线条的织造,进而实现不同装饰线的织造;通过改变织造针的送纱类型参数能够适应于不同色彩的织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织造针与纱线的线圈大小从3mm改变成2.7mm,从而形成特定的装饰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5: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中的任一点为织造针的模拟起始位置,基于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进行多次模拟运行,得到多组模拟运行轨迹和对应的针织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预设时间内进行模拟运行,以减少模拟运行的时间,从而降低计算机的工作量,每一组模拟运行轨迹包括模拟运行的起点、模拟运行的路线和模拟运行的终点,优选地,模拟运行的起点选择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中的面套边沿;模拟运行轨迹可以包括多根织造针的运行轨迹,也就是通过多根织造针协同运行完成的织造轨迹,织造针的运行数量越多,模拟运行轨迹对应的针织时间越短;具体织造针的数量选择可以依据人为设定,也可以基于具体需求进行计算,所述具体需求可以是织造时间最快或织造成本最低;如此,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和时间。
步骤S26:基于针织时间对多组模拟运行轨迹进行排序;
步骤S27:根据排序结果从多组模拟运行轨迹中确定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排序确定过程可以包括下述两种情况:
(一)在具体需求为织造时间最快的情况下:将所有模拟运行轨迹对应的针织时间进行从左至右的递增排序;
将最左侧的模拟运行轨迹确定为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二)在具体需求为织造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将使用相同数量织造针的多组模拟运行轨迹对应的针织时间从左至右的递增排序;
获取多组最左侧的模拟运行轨迹和多组模拟运行轨迹对应的织造针数量;
基于织造针数量和针织时间进行成本收益计算,得到多组成本收益计算结果;
根据成本收益计算结果从多组模拟运行轨迹中确定预设运行轨迹;如此,可以在保证制备成本的情况下,选取时间最短的预设运行轨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8:在织造针的运行过程中,获取多个织造针的实时运行轨迹;
步骤S29:对实时运行轨迹与预设运行轨迹进行比较,得到实时运行轨迹与预设运行轨迹之间的运行轨迹差;
步骤S210:在运行轨迹差不满足预设轨迹差条件的情况下,在预设时间内,重新基于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进行多次模拟运行和运行轨迹确定的步骤,得到织造针当前的偏差运行轨迹;
步骤S211:基于织造针当前的偏差运行轨迹控制织造针运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织造针的实时运行轨迹进行监控,并在织造针的实时运行轨迹与预设运行轨迹出现偏差的情况下及时规划新的偏差运行轨迹,进而保证座椅面套的织造成功率;在预设时间段内,在织造针的运行轨迹差始终不满足预设轨迹差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座椅面套制备设备停止运行,并发出警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应用于座椅面套制备设备,所述座椅面套制备设备包括制备腔,故而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2:获取预设的制备腔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
步骤S213:基于预设的制备腔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构建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
步骤S214:根据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模型数据解析,获取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
步骤S215:基于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将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以预设角度位置导入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
步骤S216:在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边沿与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和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当前的相对位置确定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预设角度位置可以是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垂直方向,通过将座椅面套三维模型预先放置在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中,保证座椅面套的大小未超出制备腔的大小,进而提高了设备容错率和设备制备的精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7:在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边沿与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将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转动预设角度,得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和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更新的相对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和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相对位置,提高了座椅面套制备设备的运用效率,降低了座椅面套制备设备的制造尺寸要求,节约成本;例如:制备腔为正方形,座椅面套或许可以斜放编织,而不能正放编织;如此可以减小对制备腔的大小限制,节约设备制造成本,且利于设备的后期维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边沿与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在预设范围内,发出警示;此时,说明座椅面套无法在该座椅面套制备设备编织,提醒用户更换模型尺寸或更换座椅面套制备设备。
步骤S3:根据固定预设位置将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固定预设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固定预设位置后,便于织造针基于座椅面套固定件所形成的座椅面套大体框架进行织造,同时可以基于具体需求选择一种或多种座椅面套固定件;通过将座椅面套固定件提前放置并通过座椅面套制备设备的编织,形成一体化的座椅面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基于固定预设位置控制座椅面套制备设备转运座椅面套固定件;
步骤S32:获取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实时位置;
步骤S33:基于实时位置和固定预设位置进行误差计算,得到实时位置与固定预设位置的位置误差;
步骤S34:在位置误差在预设的位置误差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座椅面套制备设备将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实时位置;
步骤S35:在位置误差不在预设位置误差范围内的情况下,发出警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运过程中,预设位置误差范围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实时判断转运过程是否出现故障,提高了座椅面套编织过程中的容错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座椅面套位置固定件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座椅面套固定件能够到达固定预设位置,形成座椅面套的编织过程中的初步骨架;在座椅面套固定件未到达固定预设位置的情况下,发出警示,该警示可以是提醒用户出现故障,等待用户进行检查操作后重新转运座椅面套固定件。
步骤S4:基于固定预设位置、预设运行参数和预设运行轨迹控制织造针的运行,得到座椅面套,其中,预设运行轨迹以固定预设位置为轨迹框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在固定预设位置的座椅面套固定件为座椅面套的轨迹框架,以预设运行参数和预设运行轨迹围绕轨迹框架控制织造针的运行,从而实现座椅面套固定件和座椅面套编织部一体化成型,形成自动化编织而成的一体化座椅面套,从而减少座椅面套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进而节约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1:获取多个织造针的实时运行参数;
步骤S42:基于实时运行参数与预设运行参数进行误差计算,得到实际运行参数与预设运行参数的运行参数差;
步骤S43:在运行参数差不在预设运行参数差值范围内的情况下,调整实时运行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织造针运行参数的及时调整,提高了座椅面套编织过程中的容错率,降低了一体化座椅面套的残次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面套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通过导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并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以使得织造针能够基于解析结果,一次性完成座椅面套的编织,形成一体结构的座椅面套,制造工艺简单;在制备过程中,减少了座椅面套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进而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2、本申请的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以适应各种结构的编织,从而降低了座椅面套设计的局限性。
3、本申请的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织造针类型参数和织造针的送纱类型参数以适应座椅面套不同颜色的编织,从而提高了座椅面套设计的美观性。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座椅面套制备装置100,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模型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座椅面套三维模型;
解析模块120,用于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和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固定件控制模块130,用于根据固定预设位置将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固定预设位置;
织造针控制模块140,用于基于固定预设位置、预设运行参数和预设运行轨迹控制织造针的运行,得到座椅面套的制备,其中,预设运行轨迹以固定预设位置为轨迹框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析模块包括:
凹凸参数解析单元,用于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凹凸参数解析,得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上的平面凹凸系数;
第一运行参数分析单元,用于基于平面凹凸系数进行织造针运行参数分析,得到单根织造针的运行速率和单根织造针的弯纱深度。
色彩装饰参数解析单元,用于对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色彩装饰参数解析,得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上的色彩装饰分布参数;
第二运行参数分析单元,用于基于色彩装饰分布参数进行织造针运行参数分析,得到织造针类型参数和织造针的送纱类型参数。
模拟轨迹运行单元,用于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中的任一点为织造针的模拟起始位置,基于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进行多次模拟运行,得到多组模拟运行轨迹和对应的针织时间;
排序单元,用于基于针织时间对多组模拟运行轨迹进行排序;
预设运行轨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排序结果从多组模拟运行轨迹中确定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实时运行轨迹获取单元,用于在织造针的运行过程中,获取多个织造针的实时运行轨迹;
运行轨迹差比较单元,用于对实时运行轨迹与预设运行轨迹进行比较,得到实时运行轨迹与预设运行轨迹之间的运行轨迹差;
偏差运行轨迹确定单元,用于在运行轨迹差不满足预设轨迹差条件的情况下,在预设时间内,重新基于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进行多次模拟运行和运行轨迹确定的步骤,得到织造针当前的偏差运行轨迹;
偏差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织造针当前的偏差运行轨迹控制织造针运行。
制备腔解析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制备腔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
制备腔三维构建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制备腔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构建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
模型数据解析单元,用于根据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模型数据解析,获取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
预设导入单元,用于基于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将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以预设角度位置导入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
固定预设位置确定单元,用于在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边沿与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和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当前的相对位置确定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
预设转动单元,用于在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边沿与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将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转动预设角度,得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和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更新的相对位置;
第一警示单元,用于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边沿与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在预设范围内,发出警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控制模块包括:
转运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固定预设位置控制座椅面套制备设备转运座椅面套固定件;
第一实时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实时位置;
第一误差计算单元,用于基于实时位置和固定预设位置进行误差计算,得到实时位置与固定预设位置的位置误差;
固定控制单元,用于在位置误差在预设的位置误差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座椅面套制备设备将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实时位置;
第二警示单元,用于在位置误差不在预设位置误差范围内的情况下,发出警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织造针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实时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织造针的实时运行参数;
第二误差计算单元,用于基于实时运行参数与预设运行参数进行误差计算,得到实际运行参数与预设运行参数的运行参数差;
运行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在运行参数差不在预设运行参数差值范围内的情况下,调整实时运行参数。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座椅面套三维模型;
对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和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根据所述固定预设位置将所述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预设位置;
基于所述固定预设位置、所述预设运行参数和所述预设运行轨迹控制所述织造针的运行,得到所述座椅面套,其中,所述预设运行轨迹以所述固定预设位置为轨迹框架;
对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包括:
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中的任一点为织造针的模拟起始位置,基于所述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进行多次模拟运行,得到多组模拟运行轨迹和对应的针织时间;
基于所述针织时间对所述多组模拟运行轨迹进行排序;
根据排序结果从所述多组模拟运行轨迹中确定所述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包括单根织造针的运行速率和单根织造针的弯纱深度;对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包括:
对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凹凸参数解析,得到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上的平面凹凸系数;
基于所述平面凹凸系数进行织造针运行参数分析,得到所述单根织造针的运行速率和所述单根织造针的弯纱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还包括织造针类型参数和织造针的送纱类型参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色彩装饰参数解析,得到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上的色彩装饰分布参数;
基于所述色彩装饰分布参数进行织造针运行参数分析,得到所述织造针类型参数和所述织造针的送纱类型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织造针的运行过程中,获取多个所述织造针的实时运行轨迹;
对所述实时运行轨迹与所述预设运行轨迹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实时运行轨迹与所述预设运行轨迹之间的运行轨迹差;
在所述运行轨迹差不满足预设轨迹差条件的情况下,在预设时间内,重新基于所述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进行多次模拟运行和运行轨迹确定的步骤,得到织造针当前的偏差运行轨迹;
基于所述织造针当前的偏差运行轨迹控制所述织造针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应用于座椅面套制备设备,所述制备设备包括制备腔,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包括:
获取预设的制备腔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
基于所述预设的制备腔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构建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
根据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模型数据解析,获取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
基于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尺寸信息和形状信息将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以预设角度位置导入所述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
在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边沿与所述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在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和所述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当前的相
对位置确定所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边沿与所述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不在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转动预设角度,得到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和所述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更新的相对位置;
若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的边沿与所述制备腔三维空间模型的边沿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在所述预设范围内,发出警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固定预设位置将所述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预设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固定预设位置控制所述座椅面套制备设备转运所述座椅面套固定件;
获取所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实时位置;
基于所述实时位置和固定预设位置进行误差计算,得到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固定预设位置的位置误差;
在所述位置误差在预设的位置误差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座椅面套制备设备将所述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实时位置;
在所述位置误差不在预设位置误差范围内的情况下,发出警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织造针的实时运行参数;
基于所述实时运行参数与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进行误差计算,得到所述实时运行参数与所述预设运行参数的运行参数差;
在所述运行参数差不在预设运行参数差值范围内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实时运行参数。
9.一种座椅面套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座椅面套三维模型;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座椅面套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座椅面套固定件的固定预设位置、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和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固定件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固定预设位置将所述座椅面套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预设位置;
织造针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固定预设位置、所述预设运行参数和所述预设运行轨迹控制所述织造针的运行,得到所述座椅面套的制备,其中,所述预设运行轨迹以所述固定预设位置为轨迹框架;
所述解析模块包括:
模拟轨迹运行单元,用于以座椅面套三维模型中的任一点为织造针的模拟起始位置,基于所述织造针的预设运行参数进行多次模拟运行,得到多组模拟运行轨迹和对应的针织时间;
排序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针织时间对所述多组模拟运行轨迹进行排序;
预设运行轨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排序结果从所述多组模拟运行轨迹中确定所述织造针的预设运行轨迹。
CN202210138384.8A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703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8384.8A CN114703593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PCT/CN2022/078622 WO2023155241A1 (zh) 2022-02-15 2022-03-01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8384.8A CN114703593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3593A CN114703593A (zh) 2022-07-05
CN114703593B true CN114703593B (zh) 2023-06-23

Family

ID=8216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8384.8A Active CN114703593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03593B (zh)
WO (1) WO20231552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8433A (zh) * 2022-08-23 2022-10-18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
CN115422735A (zh) * 2022-08-30 2022-12-02 广州吉中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坐垫的面套打板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22638D0 (en) * 1988-09-27 1988-11-02 Gen Motors Corp Knitting method
GB9422650D0 (en) * 1994-11-10 1995-01-04 Gen Motors Corp A knitting method
DE19847331A1 (de) * 1998-10-09 2000-04-20 Keiper Recaro Gmbh Co Verfahren zum Anbringen von Befestigungselementen an einem gestrickten Sitzbezug und Sitzbezug mit Befestigungselementen
DE10013492B4 (de) * 2000-03-20 2009-01-15 Cetex Institut für Textil- und Verarbeitungsmaschinen gemeinnützige GmbH Fahrzeugsitz
JP4340447B2 (ja) * 2003-01-30 2009-10-07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座席および車両
JP2008242516A (ja) * 2007-03-23 2008-10-09 Aichi Prefecture 織物の3次元モデル構築方法及び織物の3次元モデル構築装置
WO2010053937A1 (en) * 2008-11-04 2010-05-1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at trim cover
WO2016144971A1 (en) * 2015-03-09 2016-09-15 Fritze Torsten A Composite product formed of a seamless continuous knit prefor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FR3049241B1 (fr) * 2016-03-25 2018-03-23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 recouvrement d’un composant automobile
CN109518339B (zh) * 2018-01-30 2021-02-02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三维预制体的多针织造方法
IT201800003741A1 (it) * 2018-03-19 2019-09-19 Freni Brembo Spa Metodo per realizzare una preforma fibrosa e una preforma fibrosa così ottenuta
CN108717727B (zh) * 2018-05-29 2022-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体结构的识别与建模方法
US10532675B2 (en) * 2018-05-31 2020-01-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seat trim cover with integrally knitted attachment features
US10843600B2 (en) * 2018-07-12 2020-11-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seat trim covers including integrally-knit back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vehicle seat trim covers
EP3792107B1 (de) * 2019-06-18 2023-04-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tzverkleid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itzverkleidung
CN112131724A (zh) * 2020-09-09 2020-12-25 江南大学 一种针织成形产品的三维设计仿真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3593A (zh) 2022-07-05
WO2023155241A1 (zh)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03593B (zh) 一种座椅面套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CN2892919Y (zh) 刺绣机和刺绣系统
GB2051153A (en) Warp-knit Lace Stri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10629425B (zh) 一种立体刺绣制造方法
CN105483923B (zh) 一种纬编任意调线间隔提花织物的设备及生产方法
US2021020730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mbroidery pattern or quilting pattern of cloth for interior panel of vehicle
US86463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achine stitched flat wiring harness
US20210047764A1 (en) Advanced Stitch Placement with Backing Shifting
Del Valle et al. PunchPrint: Creating Composite Fiber-Filament Craft Artifacts by Integrating Punch Needle Embroidery and 3D Printing
CN106723567A (zh) 基于服装cad纸样技术的可视图形化吓数工艺编制方法
CN210765756U (zh) 一种多色花网布
KR20010098978A (ko) 단추구멍 재봉기
CN107700024B (zh) 兼具有植绒和绣花效果的提花织物的生产工艺
CN102619016B (zh) 用于借助设计装置设计在横机上制造的成型针织品的方法
US1984332A (en) Sewing machine
CN109537174A (zh) 一种自动连续锁眼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8711401U (zh) 一种配置独立挑线机构的刺绣机
CN109763253B (zh) 一种超长3d假发专用经编机及使用方法
Sofronova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digital stitch lines in machine embroidery
CN112356439A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纬平针针织面料制备方法
CN115613236A (zh) 挑线机构和配置该挑线机构的刺绣机
ITMI962555A1 (it) Tessuto lavorato a maglia e procedimento per la sua realizzazione
CN116090201B (zh) 少梳经编针织物的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
US4546715A (en) Overcasting attachment for a sewing machine
JPH0633986U (ja) メリヤス用べら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