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8179A - 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8179A
CN114688179A CN202011630575.3A CN202011630575A CN114688179A CN 114688179 A CN114688179 A CN 114688179A CN 202011630575 A CN202011630575 A CN 202011630575A CN 114688179 A CN114688179 A CN 114688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art
sleeve
connecting rod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05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88179B (zh
Inventor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0116305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8179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1/142670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806A1/zh
Priority to AU2021413465A priority patent/AU2021413465A1/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21016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10776A/ko
Priority to EP21914538.0A priority patent/EP4245644A1/en
Priority to JP2023536013A priority patent/JP2023552894A/ja
Publication of CN114688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179A/zh
Priority to US18/210,021 priority patent/US2023033953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88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6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therwise than only 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20Connecting steering column to steering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6Hooke's joints or other joints with an equivalent intermediate member to which each coupling part is pivotally or slidably connec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12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 links or levers, and cams, or members of at least two of these types
    • F16H37/122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 links or levers, and cams, or members of at least two of these types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oscillating mo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离合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在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时与第一传动部结合且传递扭矩,第二传动部在所述分离位置时与第一传动部分离且断开扭矩的传递;套筒,套筒套设于第二传动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分别与驱动装置和套筒传动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连杆机构摆动,以通过套筒驱动第二传动部在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能够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且成本较低、布置灵活。

Description

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通常设有用于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的车辆转向系统,但是车辆转向系统的功能比较单一,转向系统始终对转向扭矩进行传递,而无法断开转向扭矩的传递,车轮和方向盘始终保持联动,随着车载多媒体功能和自动驾驶功能等新兴功能的完善,车辆转向系统已无法匹配这些新兴功能,导致适用性和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能够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且成本较低、布置灵活。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离合装置的车辆转向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转向系统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在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结合且传递扭矩,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分离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分离且断开扭矩的传递;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套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连杆机构摆动,以通过所述套筒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分别与驱动装置与套筒传动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连杆机构摆动,以通过套筒驱动第二传动部在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这样通过驱动装置能够实现第二传动部的移动,进而可以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
通过设置连杆机构,在实现驱动装置和第二传动部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的同时,连杆机构能够增大驱动第二传动部移动的力,因此能够降低对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力的要求,从而降低驱动装置的成本。并且,连杆机构能够扩大第二传动部的运动行程,且能够实现驱动装置和第二传动部之间远距离传递驱动力,提高了第二传动部、套筒和驱动机构布置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能够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且成本较低、布置灵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套筒具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第二铰接点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套筒的横截面的中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套筒的横截面为环形,所述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第二铰接点在所述套筒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第三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部相连,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部配合以传递扭矩,且所述第二传动部相对所述第三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可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三传动部构造有空腔,所述第二传动部伸入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三传动部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外周面的一个上设有滑槽且另一个设有滑轨,所述滑槽和所述滑轨均沿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挡传动部的轴向延伸,所述滑轨配合于所述滑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轴部;头部,所述头部连接于所述轴部的朝向所述第一传动部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结合;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中的一个构造有凸缘且另一个构造有凹槽,所述凸缘的横截面和所述凹槽的横截面构造成彼此适配的非圆形;其中,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凸缘伸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凸缘脱离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离合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传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套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部通过第一轴承支撑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传动部通过第二轴承支撑于所述套筒;所述套筒通过第三轴承支撑于所述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套筒,所述弹性件提供将所述第二传动部常推向所述结合位置的弹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且安装于所述套筒内;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且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弹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止抵于所述弹簧座且另一端止抵于所述弹簧套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杆机构通过铰接轴与所述套筒和所述弹簧座铰接,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铰接轴穿过的条形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铰接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筒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摆动连杆,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筒;第二摆动连杆,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筒;纵置连杆,所述纵置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纵置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摆动连杆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出丝杆,所述输出丝杆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输出螺母,所述输出螺母套设于所述输出丝杆且与所述输出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所述一端铰接于所述输出螺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丝杆,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传动丝杆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丝杆啮合;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连且随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输出丝杆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摆动连杆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分别铰接于所述输出螺母的径向两侧,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铰接轴线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铰接轴线重合且垂直于所述输出螺母的轴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纵置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两端之间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两端之间,所述纵置连杆与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铰接处在所述第一摆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纵置连杆与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铰接处在所述第二摆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离合装置;转向盘,所述转向盘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中的一个传动连接;转向器,所述转向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中的另一个传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转向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离合装置,能够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且成本较低、布置灵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能够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且成本较低、布置灵活。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剖视图,其中第二传动部位于结合位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剖视图,其中第二传动部位于分离位置。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传动部位于分离位置。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传动部位于结合位置。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其中第二传动部位于结合位置。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其中第二传动部位于分离位置。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第一传动和第二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离合装置1、
第一传动部100、凸缘110、
第二传动部200、轴部220、头部230、凹槽240、
套筒300、第一铰接点310、第二轴承320、第三轴承330、弹簧座340、
驱动机构400、第二铰接点410、驱动装置430、传动机构440、输出丝杆441、输出螺母442、传动丝杆443、第一传动齿轮444、第二传动齿轮445、连杆机构450、第一摆动连杆451、第二摆动连杆452、纵置连杆453、条形孔455、铰接轴460、
第三传动部500、空腔510、第四轴承520、
壳体600、第一轴承610、弹簧套620、
弹性件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1。
如图1-图10所示,离合装置1包括第一传动部100、第二传动部200、套筒300和驱动机构400。
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可以构造成轴状结构,第二传动部200在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结合位置时与第一传动部100结合且传递扭矩,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分离位置时与第一传动部100分离且断开扭矩的传递。套筒300套设于第二传动部200。驱动机构400包括驱动装置430和连杆机构450,连杆机构450分别与驱动装置430与套筒300传动连接,驱动装置430驱动连杆机构450摆动,以通过套筒300驱动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结合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举例而言,套筒300与第二传动部200能够沿第二传动部200的轴向同步运动且能够沿第二传动部200的周向相对转动,即套筒300和第二传动部200能够沿第二传动部200的轴向同步运动且能够沿第二传动部200的周向相对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1,通过将第二传动部200在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结合位置时与第一传动部100结合且传递扭矩,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分离位置时与第一传动部100分离且断开扭矩的传递,即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结合位置时,可以实现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之间同步转动,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分离位置处时,可以实现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单独转动,换言之,第一传动部100转动时,第二传动部200可以转动或者不转动。同理,第二传动部200转动时,第一传动部100可以转动或者不转动,如图4和图8所示。
例如,在离合装置1应用于车辆转向系统的示例中,第二传动部200在结合位置时,车辆转向系统可以正常将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力矩传递到转向器上。
第二传动部200在分离位置时,转向盘与转向器的连接被断开,此时转动转向盘,转向器不会被驱动而跟随转向盘运动,但转向盘仍然可带动组合开关、时钟弹簧、角度传感器等部件正常运行,此状态下的转向盘可作为车辆驾驶的模拟器使用,可对车载设备或外部设备输出转向盘转角信号,例如,此时转向盘可以用于车载多媒体的控制器,进行赛车游戏等。且此时转向器的运动同样也不会带动转向盘跟随运动,例如车辆处于遥控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状态时,转向器运动控制整车转向,而转向盘可以不跟随转向器一起转动,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和乘坐舒适性。
另外,套筒300套设于第二传动部200,驱动机构400包括驱动装置430和连杆机构450,连杆机构450分别与驱动装置430与套筒300传动连接,驱动装置430驱动连杆机构450摆动,以通过套筒300驱动第二传动部200在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这样通过驱动装置430能够实现第二传动部200的移动,进而可以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
此外,通过设置连杆机构450,在实现驱动装置430和第二传动部200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的同时,连杆机构450能够增大驱动第二传动部200移动的力,因此能够降低对驱动装置430输出的驱动力的要求,从而降低驱动装置430的成本。并且,连杆机构450能够扩大第二传动部200的运动行程,且能够实现驱动装置430和第二传动部200之间远距离传递驱动力,并利用连杆机构450传力方向的多样性,在实现驱动套筒300及第二传动部200按预定路径移动的同时,能够降低对驱动装置430的位置要求,提高驱动装置430布置的灵活性。
通过套筒300的设置,既能够实现套筒300和第二传动部200沿第二传动部200的轴向同步移动,又能够实现驱动装置430和第二传动部200沿第二传动部200的周向相同转动,从而既能够通过套筒300驱动第二传动部200轴向移动,由使第二传动部200的转动不受套筒300的影响。
如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1能够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且成本较低、布置灵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连杆机构450与套筒300具有第一铰接点310和第二铰接点410,第一铰接点310和第二铰接点410之间的连线穿过套筒300的横截面的中心。
举例而言,套筒300的某一个横截面所在的平面同时经过第一铰接点310和第二铰接点410,第一铰接点310和第二铰接点410之间的连线穿过该横截面的中心,并且第一铰接点310到该横截面的中心的距离与第二铰接点410到该横截面的中心的距离可以相同。
这样第一铰接点310和套筒300之间的力臂与第二铰接点410和套筒300之间的力臂位于同一直线,即离合装置1整体的力矩可以关于其中心轴线对称,进而有利于消除使套筒300的运动方向偏离其延伸方向的力矩,即有利于消除套筒300的翻转力矩,保证套筒300沿其延伸方向进行运动,增加第二传动部200运动的流畅性,避免第二传动部200运动时出现卡死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套筒300的横截面为环形,例如圆环形。第一铰接点310和第二铰接点410在套筒30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这样套筒300的形状规则,便于生产加工和拆装更换。而且此时套筒300的整体受力均匀,一方面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另一方面进一步地保证了第二传动部200运动的流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离合装置1还包括第三传动部500。
第三传动部500也可以构成轴状结构,第二传动部200与第三传动部500相连,第二传动部200与第三传动部500配合以传递扭矩,即第二传动部200与第三传动部500之间可以同步转动以传递扭矩,且第二传动部200相对第三传动部500在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即轴向可移动)。其中,第三传动部500可以与转向盘固定。
由此,既可以实现第二传动部200和第三传动部500之间同步转动,即实现第二传动部200和第三传动部500之间扭矩的传递,又可以实现第二传动部200和第三传动部500在第二传动部200的轴向(第三传动部500的轴向)独立运动,即第二传动部200沿其轴向移动时,第三传动部500不移动,从而第二传动部200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可切换时,转向盘可以持续与第三传动部500同步转动,又保证了转向盘在第三传动部500的轴向上位置稳定,从而可以利用转向盘输入转向扭矩,且无论第二传动部200轴向如何移动,第二传动部500均可以消除该移动,从而包括转向盘轴向不会发生移动。
进一步地,第三传动部500构造有空腔510,第二传动部200伸入空腔510内,第三传动部500的内周面和第二传动部200的外周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滑槽且另一个上设有滑轨,滑槽和滑轨均沿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的轴向延伸,滑槽配合于滑轨。其中,滑槽和滑轨可以为相互配合的花键。且第一传动部100的轴向、第二传动部200的轴向和第三传动部500可以相互平行。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第二传动部200和第三传动部500之间传递扭矩,又可以使第二传动部200和第三传动部500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且加工方便,工艺难度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9所示,第二传动部200包括轴部220和头部230。头部230连接于轴部220的朝向第一传动部100的一端,例如头部230和轴部220之间可以焊接固定,其中,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结合位置时,头部230与第一传动部100结合;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分离位置时,头部230与第一传动部100分离。
举例而言,头部230横截面积可以大于轴部220的横截面积。这样第二传动部200位于结合位置时,通过头部230的设置,提高第二传动部200和第一传动部100之间传递扭矩的稳定传递。且通过轴部220的设置,能够降低第二传动部200的生产成本,减小第二传动部200所需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离合装置1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中的一个构造有凸缘110且另一个构造有凹槽240,凸缘110的横截面和凹槽240的横截面构造成彼此适配的非圆形,例如,凸缘110形成在头部230的朝向第一传动部100的端面,凹槽240形成在第一传动部100的朝向头部230的端面,凸缘110的横截面和凹槽240的横截面可以构造成十字形、矩形、楔形、圆弧形、渐开线曲线或其他曲线形式。
其中,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结合位置时,凸缘110伸入凹槽240;第二传动部200在所述分离位置时,凸缘110脱离凹槽240。这样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处于结合状态时,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连接稳定,以便于能够稳定地传递扭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4、图7-图8所示,离合装置1还包括壳体600,第一传动部100的至少一部分、第二传动部200的至少一部分和套筒300设于壳体600内,例如,第一传动部100的一部分、第二传动部200、套筒300、第三传动部500的一部分均可以设于壳体600内。驱动机构400安装于壳体600外。
通过设置壳体600,一方面为驱动机构400提供了安装位置,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与外界的直接接触面积,降低了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的损坏几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4、图7-图8所示,第一传动部100通过第一轴承610支撑于壳体600,第二传动部200通过第二轴承320支撑于套筒300,套筒300通过第三轴承330支撑于壳体600,第三传动部500的远离第二传动部200的一端可以通过第四轴承520支撑于壳体600内。
例如,第三轴承330可以为滑动轴承,以减少套筒300和壳体600之间的滑动摩擦。这样第一传动部100和壳体600之间连接稳定的同时便于相对转动,且套筒300和第二传动部200之间连接稳定的同时便于相对转动,且套筒300和壳体600之间连接稳定的同时便于相对移动,且第三传动部500和壳体600之间连接稳定的同时便于相对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套筒300的内周面和第二传动部200的外周面可以构成有台阶等结构,从而在离合装置1的轴向上限定套筒300、第二传动部200和第二轴承320的相对位置,保证套筒300和第二传动部200之间可以同时沿离合装置1的轴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4、图7-图8所示,离合装置1还包括弹性件700,弹性件700作用于套筒300,弹性件700提供将第二传动部200常推向所述结合位置的弹力。这样一方面增加第二传动部200向所述结合位置移动的推力,进而提高了第二传动部200向所述结合位置移动的流畅性;另一方面第二传动部200位于所述结合位置时,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之间的接触更紧密,连接稳定、无需能耗,且进一步地减小了配合间隙。
进一步地,离合装置1还包括弹簧座340和弹簧套620。弹簧座340套设于第二传动部200且安装于套筒300内,弹簧套620套设于第二传动部200且安装于壳体600内,其中,弹性件700为套设于第二传动部200的弹簧,弹性件700的一端止抵于弹簧座340且另一端止抵于弹簧套620内。例如,弹簧座340的中心轴线、弹簧套620的中心轴线、弹性件700的中心轴线和第二传动部200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
这样一方面,便于实现弹性件700提供将第二传动部200常推向所述结合位置的弹力;另一方面,第二传动部200整体的力矩可以保持关于其中心轴线对称,进而有利于保证第二传动部200的运动方向和其延伸方向一致性,从而保证第二传动部200运动流畅。另外,通过弹簧座340和弹簧套620的设置,不仅保证了弹性件700的弹力能够传递到套筒300和壳体600,且弹性件700的位置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连杆机构450通过铰接轴460与套筒300和弹簧座340铰接,壳体600设有供铰接轴460穿过的条形孔455,如此便于铰接轴460的安装。
这样连杆机构450与套筒300以及弹簧座340之间连接稳定,且易于实现连杆机构450相对于套筒300和弹簧座340摆动。另外,铰接轴460能够固定弹簧座340与套筒300的相对位置,这样可以利用铰接轴460同时固定弹簧座340与套筒300的轴向位置,使弹性件700的弹力更加可靠且准确作用于套筒300。此外,条形孔455的设置,不仅便于铰接轴460穿过壳体600与套筒300铰接,且铰接轴460可以沿条形孔455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满足驱动第二传动部200移动时铰接轴460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机构400还包括传动机构440。驱动装置430铰接于壳体600,驱动装置430通过传动机构440与连杆机构450传动连接,连杆机构450分别与传动机构440、壳体600和套筒300铰接。
如此,驱动机构400采用传动机构440将驱动装置430的驱动力传递到连杆机构450,驱动力的传递稳定,且驱动力作用于传动机构440后,传动机构440输出力的方向可以与驱动装置430的驱动力的方向不同,因此传动机构440输出力的方向能够更满足连杆机构450移动的需求,提高了驱动机构400布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连杆机构450包括第一摆动连杆451、第二摆动连杆452和纵置连杆453。第一摆动连杆451的一端铰接于传动机构440,第一摆动连杆451的另一端铰接于套筒300。第二摆动连杆452的一端铰接于传动机构440,第二摆动连杆452的另一端铰接于套筒300。纵置连杆453的一端铰接于壳体600,纵置连杆453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摆动连杆451和第二摆动连杆452。
举例而言,第一摆动连杆451和第二摆动连杆452可以位于套筒300的相对两侧。且每个摆动连杆的与纵置连杆453连接位置到该摆动连杆的与套筒300铰接位置的距离,可以小于每个摆动连杆的与纵置连杆453连接位置到该摆动连杆的与传动机构440铰接位置的距离。
设置两个摆动连杆作用于套筒300,能够使套筒300整体的受力更加均匀,进而提高套筒300运动的稳定性。另外,通过纵置连杆453的设置,有利于使第一摆动连杆451和第二摆动连杆452同步运动,且第一摆动连杆451的两端和第二摆动连杆452的两端可以以纵置连杆453为支点进行摆动,每个摆动连杆都能够形成为类似于“跷跷板”的结构,以使连杆机构450作用于套筒300的力可以大于驱动装置430的驱动力。此外,连杆机构450的设置,驱动装置430无需与套筒300直连,有利于减小驱动机构400整体沿离合装置1轴向的体积。
更进一步地,传动机构440包括输出丝杆441输出螺母442,输出丝杆441与驱动装置430传动连接,输出螺母442套设于输出丝杆441且与输出丝杆441螺纹配合,第一摆动连杆451的所述一端和第二摆动连杆452的所述一端铰接于输出螺母442。
例如,驱动装置430可以带动输出丝杆441做旋转运动,由于输出丝杆441和输出螺母442螺纹配合,因此输出丝杆441转动时,输出螺母442沿输出丝杆441的轴向移动,此时输出螺母442带动两个摆动连杆摆动,进而带动套筒300和第二传动部200沿离合装置1的轴向运动,以实现将驱动装置430的转动转化为第二传动部200的直线往复运动。
如图10所示,传动机构440还包括传动丝杆443、第一传动齿轮444和第二传动齿轮445。驱动装置430为电机,传动丝杆443与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其中,通过电机的电机轴的转动方向(即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即可控制套筒300沿离合装置1轴向的移动方向。第一传动齿轮444与传动丝杆443啮合,第二传动齿轮445与第一传动齿轮444相连且随第一传动齿轮444转动,第二传动齿轮445与输出丝杆441啮合。
举例而言,第一传动齿轮444和第二传动齿轮445可以同轴转动,例如第一传动齿轮444和第二传动齿轮445可以一体成型,第一传动齿轮444的中心轴线和第二传动齿轮445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第一传动齿轮444的直径和第二传动齿轮445的直径可以不相同,且第一传动齿轮444的齿型和第二传动齿轮445的齿型可以为斜齿轮。
如此,经过第一传动齿轮444和第二传动齿轮445的传递,驱动装置430输出的驱动转速和驱动扭矩,与输出丝杆441接受到的转速和扭矩不同,例如输出丝杆441的转速可以低于驱动装置430输出的驱动转速,且输出丝杆441的扭矩可以高于驱动装置430输出的驱动扭矩,此时连杆机构450运动速度较缓且受到的驱动力较高,有利于提高连杆机构450运动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第一摆动连杆451和第二摆动连杆452分别铰接于输出螺母442的径向两侧,第一摆动连杆451的铰接轴线和第二摆动连杆452的铰接轴线重合且垂直于输出螺母442的轴向。
其中,第一摆动连杆451和输出螺母442之间的力臂与第二摆动连杆452和输出螺母442之间的力臂位于可以同一直线,且该直线与输出螺母442的轴向垂直。这样输出螺母442带动第一摆动连杆451和第二摆动连杆452摆动时,第一摆动连杆451和第二摆动连杆452受到输出螺母442的力矩相同,进而能够保证第一摆动连杆451和第二摆动连杆452运动同步且相对位置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纵置连杆453铰接于第一摆动连杆451的两端之间和第二摆动连杆452的两端之间,纵置连杆453与第一摆动连杆451的铰接处在第一摆动连杆45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和纵置连杆453与第二摆动连杆452的铰接处在第二摆动连杆452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这样第一摆动连杆451的运动幅度和第二摆动连杆452的运动幅度相同,便于套筒300的运动方向与其轴向方向一致,以提高离合装置1运动流畅。且每个摆动连杆均易于形成“跷跷板”结构。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向系统,所述车辆转向系统包括离合装置1、转向盘和转向器。
转向盘与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中的一个传动连接,转向器与第一传动部100和第二传动部200中的另一个传动连接。例如,转向盘通过第三传动部500与第二传动部200中的一个传动连接且实现扭矩的传递,转向器与第一传动部100传动连接且实现扭矩的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转向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离合装置1,能够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且成本较低、布置灵活。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的车辆转向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转向系统,能够实现转向扭矩的传递和断开,且成本较低、布置灵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装置1、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在结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结合且传递扭矩,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分离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分离且断开扭矩的传递;
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套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连杆机构摆动,以通过所述套筒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套筒具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第二铰接点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套筒的横截面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横截面为环形,所述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第二铰接点在所述套筒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部相连,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部配合以传递扭矩,且所述第二传动部相对所述第三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可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部构造有空腔,所述第二传动部伸入所述空腔内;
所述第三传动部的内周面和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外周面中的一个上设有滑槽且另一个上设有滑轨,所述滑槽和所述滑轨均沿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的轴向延伸,所述滑轨配合于所述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
轴部;
头部,所述头部连接于所述轴部的朝向所述第一传动部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结合;
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中的一个构造有凸缘且另一个构造有凹槽,所述凸缘的横截面和所述凹槽的横截面构造成彼此适配的非圆形;
其中,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凸缘伸入所述凹槽;
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凸缘脱离所述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第一传动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传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套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通过第一轴承支撑于所述壳体;
所述第二传动部通过第二轴承支撑于所述套筒;
所述套筒通过第三轴承支撑于所述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套筒,所述弹性件提供将所述第二传动部常推向所述结合位置的弹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且安装于所述套筒内;
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且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弹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止抵于所述弹簧座且另一端止抵于所述弹簧套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通过铰接轴与所述套筒和所述弹簧座铰接,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铰接轴穿过的条形孔。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铰接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筒铰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第一摆动连杆,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筒;
第二摆动连杆,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传动机构,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筒;
纵置连杆,所述纵置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纵置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摆动连杆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输出丝杆,所述输出丝杆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输出螺母,所述输出螺母套设于所述输出丝杆且与所述输出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所述一端铰接于所述输出螺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
传动丝杆,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传动丝杆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
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丝杆啮合;
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连且随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输出丝杆啮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连杆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分别铰接于所述输出螺母的径向两侧,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铰接轴线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铰接轴线重合且垂直于所述输出螺母的轴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置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两端之间和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两端之间,所述纵置连杆与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铰接处在所述第一摆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纵置连杆与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铰接处在所述第二摆动连杆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19.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装置;
转向盘,所述转向盘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中的一个传动连接;
转向器,所述转向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中的另一个传动连接。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
CN202011630575.3A 2020-12-30 2020-12-30 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1146881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0575.3A CN114688179B (zh) 2020-12-30 2020-12-30 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AU2021413465A AU2021413465A1 (en) 2020-12-30 2021-12-29 Clutch apparatus,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KR1020237021016A KR20230110776A (ko) 2020-12-30 2021-12-29 클러치 장치, 차량 조향 시스템, 및 차량
EP21914538.0A EP4245644A1 (en) 2020-12-30 2021-12-29 Clutch apparatus,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PCT/CN2021/142670 WO2022143806A1 (zh) 2020-12-30 2021-12-29 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JP2023536013A JP2023552894A (ja) 2020-12-30 2021-12-29 クラッチ装置、車両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US18/210,021 US20230339531A1 (en) 2020-12-30 2023-06-14 Clutch apparatus,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0575.3A CN114688179B (zh) 2020-12-30 2020-12-30 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179A true CN114688179A (zh) 2022-07-01
CN114688179B CN114688179B (zh) 2023-09-05

Family

ID=82134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0575.3A Active CN114688179B (zh) 2020-12-30 2020-12-30 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8179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9121A (en) * 1989-07-07 1991-04-23 Nippon Seiko Kabushiki Kaisha Telescopic steering column device
US20040206199A1 (en) * 2003-04-17 2004-10-21 Koyo Seiko Co., Ltd.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2874109A (zh) * 2012-10-16 2013-01-16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操纵拉杆快速解脱和连接的装置
CN103732474A (zh) * 2011-08-06 2014-04-16 戴姆勒股份公司 转向轴装置
CN104843056A (zh) * 2014-07-08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车辆以及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方法
CN106969061A (zh) * 2016-01-13 2017-07-21 创科(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自接合离合器
CN109229199A (zh) * 2017-07-11 2019-01-1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多功能转向柱、机动车和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
CN209739140U (zh) * 2018-09-11 2019-12-06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履带车辆方向盘式单向离合转向装置
CN211336154U (zh) * 2019-11-29 2020-08-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1869498U (zh) * 2019-11-29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1869497U (zh) * 2019-11-29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1969570U (zh) * 2019-11-29 2020-11-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9121A (en) * 1989-07-07 1991-04-23 Nippon Seiko Kabushiki Kaisha Telescopic steering column device
US20040206199A1 (en) * 2003-04-17 2004-10-21 Koyo Seiko Co., Ltd.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3732474A (zh) * 2011-08-06 2014-04-16 戴姆勒股份公司 转向轴装置
CN102874109A (zh) * 2012-10-16 2013-01-16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操纵拉杆快速解脱和连接的装置
CN104843056A (zh) * 2014-07-08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车辆以及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方法
CN106969061A (zh) * 2016-01-13 2017-07-21 创科(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自接合离合器
CN109229199A (zh) * 2017-07-11 2019-01-1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多功能转向柱、机动车和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
CN209739140U (zh) * 2018-09-11 2019-12-06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履带车辆方向盘式单向离合转向装置
CN211336154U (zh) * 2019-11-29 2020-08-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1869498U (zh) * 2019-11-29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1869497U (zh) * 2019-11-29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1969570U (zh) * 2019-11-29 2020-11-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179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69498U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02987258U (zh) 车辆的转向装置
US20230339531A1 (en) Clutch apparatus,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CN211869497U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100569553C (zh) 拖拉机的传动系统
CN102514613A (zh) 客车的转向系统
CN114688179A (zh) 离合装置、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103573855A (zh) 一种机电式自动变速器离合器的执行机构
US6832661B2 (en) Delashing mechanism for fixed parallel based gear pairs
WO2022214049A1 (zh) 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及车辆
US20220212714A1 (en) Steer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2874624B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车辆
CN114560008B (zh) 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2616251U (zh) 一种双变速箱同步换档装置
CN114684249B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949704U (zh) 一种中心距可调的齿轮传动机构
CN114684246B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4684250B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2992094U (zh) 一种齿轮传动升降装置
CN210077087U (zh) 双侧升降柜及其升降驱动机构
CN112874626B (zh) 车辆、车辆转向系统及其离合机构
US4049102A (en) Clutch shifting mechanism
KR200273958Y1 (ko) 일체형인터미디트조향축구조
CN114123631A (zh) 电控动力断续装置
CN114684251A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