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5377A - 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5377A
CN114685377A CN202011620669.2A CN202011620669A CN114685377A CN 114685377 A CN114685377 A CN 114685377A CN 202011620669 A CN202011620669 A CN 202011620669A CN 114685377 A CN114685377 A CN 114685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salt
formula
azoxystrobin
dimethylethyla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06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闫涛
赵永长
王龙
潘俊辛
孙自培
郑亚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utri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utri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utri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utrich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06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53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5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5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 C07D23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9/2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9/2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9/46Two or more oxygen, sulphur or nitrogen atoms
    • C07D239/52Two oxygen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2‑氰基苯酚或其盐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中,W为(E)‑2‑(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基团和/或2‑(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基团,所述催化剂为N,N‑二甲基乙胺、N‑甲基二乙胺、N,N‑二甲基乙胺盐和N‑甲基二乙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催化剂回收容易、副反应少、对环境友好,且产物收率和纯度高,特别适合工业生产。
Figure DDA0002876060280000011

Description

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嘧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具有内吸性传导性好,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几乎所有病害都具有保护和铲除作用,使用方式多样,不但可用于茎叶喷雾,也可用于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但是嘧菌酯合成生产却存在着成本高、后处理困难、废水总氮和COD高、产品质量差、收率低等问题。
CN102126955A公开了一种以三乙烯二胺为催化剂合成嘧菌酯的方法,但是,催化剂三乙烯二胺较为昂贵而难以回收,并且催化剂三乙烯二胺水溶性好而导致大部分进入废水中,增加了废水中的COD和总氮,较难处理。同时该方法需要高真空蒸馏去除DMF,易产生焦油,然后加入甲苯和水,操作较为复杂且影响产品颜色和质量。此外催化剂三乙烯二胺容易与式(1-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和2-氰基苯酚或其盐生成特征杂质难以去除而影响产品质量(多为三乙烯二胺类或其衍生物),因此,催化剂三乙烯二胺尽管活性较好,但是也容易发生一些以下这类副反应,体系中会引入新的杂质和导致收率下降,详情如下面反应式。
Figure BDA0002876060260000011
CN109721548A公开了一种以三甲胺为催化剂合成嘧菌酯的方法,由于三甲胺沸点较低(2.87℃)回收困难,并且保存困难,而且在反应过程中易挥发损失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使用三甲胺水溶液会增加三甲胺水溶液的当量,使用三甲胺醇溶液会增加醇衍生的杂质影响产品质量,使用三甲胺盐会增加酸受体的使用而增加成本还会增加废水中的盐量,而且在水中回收三甲胺较为困难,有大量三甲胺残留到水中,增加了废水中的总氮。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因为高温条件下反应,过程中挥发损失需要大当量的三甲胺,间接的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操作复杂、催化剂难以回收、副反应多、含有杂质而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提供一种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催化剂回收容易、副反应少、对环境友好,且产物收率和纯度高,特别适合工业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2-氰基苯酚或其盐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2876060260000021
式中,W为(E)-2-(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基团和/或2-(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基团,所述催化剂为N,N-二甲基乙胺、N-甲基二乙胺、N,N-二甲基乙胺盐和N-甲基二乙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为下述式(1-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2876060260000022
优选地,所述醚化反应在溶剂中进行。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腈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甲苯和/或乙酸丁酯。
优选地,以所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溶剂的用量为1-10重量当量。
优选地,2-氰基苯酚的盐为2-氰基苯酚钾和/或2-羟基苯酚钠。
优选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2-氰基苯酚或其盐的摩尔比为1:0.8-1.5。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以溶液形式使用。
优选地,所述N,N-二甲基乙胺盐为N,N-二甲基乙胺的硫酸盐和/或N,N-二甲基乙胺的盐酸盐。
优选地,所述N-甲基二乙胺盐为N-甲基二乙胺的硫酸盐和/或N-甲基二乙胺的盐酸盐。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0.1-200mol%优选地,所述醚化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5-120℃,时间为2-20h。
优选地,所述醚化反应在碱存在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碱为碳酸钾和/或碳酸钠。
优选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为1:0.5-2。
优选地,将所述醚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水洗后再进行结晶。
优选地,将所述N,N-二甲基乙胺和/或N-甲基二乙胺回收后重复利用。
根据本发明,采用N,N-二甲基乙胺或N-甲基二乙胺催化,解决了三乙烯二胺副反应问题,反应收率比三乙烯二胺高,而且价格便宜。避免了回收三乙烯二胺和DMF时高温高真空蒸馏的操作,从而降低了蒸馏过程中热能消耗,所需设备简单,减少了杂质和焦油生成,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使用的物料相对于三甲胺使用效率高并且更容易回收重复利用,减少了安全风险,减少了废水中总氮、COD和盐的含量,原料和三废成本相对降低,安全环保优势显著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得到的嘧菌酯的1H-NMR图(氘代DMSO作为溶剂)。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8得到的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氧基]苯基]-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的1H-NMR图(氘代DMSO作为溶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提供一种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2-氰基苯酚或其盐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2876060260000041
式中,W为(E)-2-(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基团和/或2-(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基团,所述催化剂为N,N-二甲基乙胺、N-甲基二乙胺、N,N-二甲基乙胺盐和N-甲基二乙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为下述式(1-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2876060260000051
在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为下述式(1-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时,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为下述式(2-1)所示的嘧菌酯,
Figure BDA0002876060260000052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一步便于反应进行,缩短反应时间,优选地,所述醚化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可以为对反应原料溶解性好且对反应原料为惰性的各种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腈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一种或几种。它们中,优选为甲苯和/或乙酸丁酯。
根据本发明,所述溶剂的用量可以根据所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重量来选择,具体地,以所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溶剂的用量为1-10重量当量;优选地,以所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溶剂的用量为1-5重量当量;更优选地,以所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溶剂的用量为1-3重量当量。
根据本发明,作为所述原料可以使用2-氰基苯酚,也可以使用2-氰基苯酚的盐。作为2-氰基苯酚的盐可以为2-氰基苯酚的钾盐和/或2-氰基苯酚的钠盐,例如可以为2-氰基苯酚钾和/或2-羟基苯酚钠。
根据本发明,2-氰基苯酚或其盐的用量可以根据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用量来选择,具体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2-氰基苯酚或其盐的摩尔比可以为1:0.8-1.5;优选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2-氰基苯酚或其盐的摩尔比可以为1:1-1.5;更优选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2-氰基苯酚或其盐的摩尔比可以为1:1-1.2。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以溶液形式使用。所述催化剂以溶液形式使用时,使用的溶剂可以为反应溶剂,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对催化剂溶解较好且对反应原料惰性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为甲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甲基异丁基甲酮等有机溶剂。另外,所述催化剂以溶液形式使用时,催化剂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为1-60重量%。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N,N-二甲基乙胺盐为N,N-二甲基乙胺的硫酸盐和/或N,N-二甲基乙胺的盐酸盐。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N-甲基二乙胺盐为N-甲基二乙胺的硫酸盐和/或N-甲基二乙胺的盐酸盐。
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的用量可以根据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用量来选择,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0.1-200mol%;更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1-100mol%;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10-50mol%。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醚化反应在碱存在下进行。通过使用碱作为酸接受体能够进一步促进反应进行。作为所述碱优选使用无机碱,更优选为碳酸钾和/或碳酸钠。
根据本发明,所述碱的用量可以根据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用量来选择,具体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为1:0.5-2;优选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为1:0.8-1.8;更优选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为1:0.9-1.5。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醚化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5-120℃,时间为2-20h;更优选地,所述醚化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95-110℃,时间为2-10h。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醚化反应完成后,仅通过将所述醚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水洗后再进行结晶,即可得到本发明所需目标化合物,其后处理极其简单,特别适合工业制备。
上述水洗中水的用量可以为醚化反应所使用溶剂的0.2-1体积,优选为0.3-0.8体积,更优选为0.4-0.6体积。
上述结晶可以采用本领域通常使用的各种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为降温结晶等。
此外,本发明的催化剂N,N-二甲基乙胺(沸点36-38℃)和N-甲基二乙胺(沸点63-65℃)沸点适中,能与醚化反应常规溶剂比如甲苯和乙酸丁酯等很好分离,因此可以通过蒸馏回收重复利用,减少了废水中的COD和总氮,省去了高温高真空蒸馏的操作,减少了安全风险,统一了溶剂,减少了杂质和焦油的生成,操作简便,所需设备简单,产物收率和纯度高。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N,N-二甲基乙胺和/或N-甲基二乙胺回收后重复利用。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通过安捷伦1200型号液相色谱仪器(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产),采用液相色谱定量测试方法,定量分析结晶后的嘧菌酯的含量。
嘧菌酯的收率如下式所定义:
Y=(m1×p1/M1)/(m2×p2/M2)×100%
其中Y:嘧菌酯的收率
m1:嘧菌酯的重量
p1:嘧菌酯的纯度
M1:嘧菌酯的分子量
m2:以化合物式(2)的重量
p2:以化合物式(2)的纯度
M2:以化合物式(2)的分子量实施例1
实施例1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乙酸异丙酯150g,(E)-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5.31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26.47g(0.22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30.71g(0.22mol,纯度99重量%),N,N-二甲基乙胺1.48g(0.02mol,纯度99重量%),搅拌升温至100℃,保温7h,中控取样合格,降温至65-70℃加入水70g搅拌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嘧菌酯的乙酸异丙酯溶液231.2g,含量为34.57%(w/w),理论值的99.1%。将嘧菌酯溶液缓慢降温至0℃结晶,保温0.5h,过滤得到嘧菌酯粗品,加入甲醇85g,搅拌升温至68℃保温1h后,缓慢降温至0℃保温0.5h,过滤,9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固体79.92g,经过核磁和质谱鉴定其结构为嘧菌酯(其核磁谱图如图1所示),其含量98.56重量%,收率97.66%。
实施例2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乙酸丁酯150g,(E)-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5.31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33.69g(0.28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39.09g(0.28mol,纯度99重量%),N,N-二甲基乙胺1.48g(0.02mol,纯度99重量%),搅拌升温至100℃,保温3h,中控取样合格,降温至65-70℃加入水70g搅拌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嘧菌酯的乙酸丁酯溶液228.2g,含量为35.17%(w/w),理论值的99.5%。将嘧菌酯溶液缓慢降温至0℃结晶,保温0.5h,过滤得到嘧菌酯粗品,加入甲醇85g,搅拌升温至68℃保温1h后,缓慢降温至0℃保温0.5h,过滤,9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固体80.70g,经过核磁和质谱鉴定其结构为嘧菌酯,其含量98.82重量%,收率97.87%。
实施例3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乙酸丁酯150g,(E)-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5.31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26.47g(0.22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30.71g(0.22mol,纯度99重量%),N,N-二甲基乙胺5.92g(0.08mol,纯度99重量%),搅拌升温至100℃,保温2.5h,中控取样合格,降温至65-70℃加入水70g搅拌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嘧菌酯的乙酸丁酯溶液231.9g,含量为34.36%(w/w),理论值的98.8%。将嘧菌酯溶液缓慢降温至0℃结晶,保温0.5h,过滤得到嘧菌酯粗品,加入甲醇85g,搅拌升温至68℃保温1h后,缓慢降温至0℃保温0.5h,过滤,9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固体79.74g,经过核磁和质谱鉴定其结构为嘧菌酯,其含量98.39重量%,收率97.27%。
实施例4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乙酸丁酯150g,(E)-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5.31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26.47g(0.22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25.13g(0.18mol,纯度99重量%),N,N-二甲基乙胺2.96g(0.04mol,纯度99重量%),搅拌升温至100℃,保温4h,中控取样合格,降温至65-70℃加入水70g搅拌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嘧菌酯的乙酸丁酯溶液222.67g,含量为35.68%(w/w),理论值的98.5%。将嘧菌酯溶液缓慢降温至0℃结晶,保温0.5h,过滤得到嘧菌酯粗品,加入甲醇85g,搅拌升温至68℃保温1h后,缓慢降温至0℃保温0.5h,过滤,9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固体79.81g,经过核磁和质谱鉴定其结构为嘧菌酯,其含量98.15重量%,收率97.11%。
实施例5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乙酸异丙酯150g,(E)-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5.31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26.47g(0.22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30.71g(0.22mol,纯度99重量%),N-甲基二乙胺3.52g(0.04mol,纯度99重量%),搅拌升温至100℃,保温5h,中控取样合格,降温至65-70℃加入水70g搅拌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嘧菌酯的乙酸异丙酯溶液227.72g,含量为34.67%(w/w),理论值的97.88%。将嘧菌酯溶液缓慢降温至0℃结晶,保温0.5h,过滤得到嘧菌酯粗品,加入甲醇85g,搅拌升温至68℃保温1h后,缓慢降温至0℃保温0.5h,过滤,9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固体79.76g,经过核磁和质谱鉴定其结构为嘧菌酯,其含量98.28重量%,收率97.18%。
实施例6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乙酸丁酯150g,(E)-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5.31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26.47g(0.22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30.71g(0.22mol,纯度99重量%),N,N-二甲基乙胺1.48g(0.02mol,纯度99重量%),搅拌升温至100℃,保温6-7h,中控取样合格,降温至85-95℃,-0.05Mpa蒸馏出溶剂45g。降温至65-70℃加入乙酸丁酯50g水70g搅拌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嘧菌酯的乙酸丁酯溶液226.5g,含量为35.12%(w/w),理论值的98.6%。将嘧菌酯溶液缓慢降温至0℃结晶,保温0.5h,过滤得到嘧菌酯粗品,加入甲醇85g,搅拌升温至68℃保温1h后,缓慢降温至0℃保温0.5h,过滤,9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固体79.63g,经过核磁和质谱鉴定其结构为嘧菌酯,其含量98.36重量%,收率97.11%,回收的45g溶剂定量分析N,N-二甲基乙胺浓度3.04%,0.0187mol,回收率93.50%)。
实施例7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乙酸丁酯95g,(E)-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5.31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26.47g(0.22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30.71g(0.22mol,纯度99重量%),N,N-二甲基乙胺乙酸丁酯溶液55g(0.02mol,浓度2.66%),搅拌升温至100℃,保温6-7h,中控取样合格,降温至65-75℃。降温至65-70℃加入水70g搅拌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嘧菌酯的乙酸丁酯溶液224.76g,含量为35.42%(w/w),理论值的98.7%。将嘧菌酯溶液缓慢降温至0℃结晶,保温0.5h,过滤得到嘧菌酯粗品,加入甲醇85g,搅拌升温至68℃保温1h后,缓慢降温至0℃保温0.5h,过滤,9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固体80.02g,经过核磁和质谱鉴定其结构为嘧菌酯,含量98.29重量%,收率97.51%。
实施例8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乙酸丁酯95g,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71.8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26.47g(0.22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30.71g(0.22mol,纯度99重量%),N,N-二甲基乙胺乙酸丁酯溶液55g(0.02mol,浓度2.66%),搅拌升温至100℃,保温6-7h,中控取样合格,降温至65-75℃。降温至65-70℃加入水70g搅拌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氧基]苯基]-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的乙酸丁酯溶液236.6g,含量为36.07%(w/w),理论值的98.1%。将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氧基]苯基]-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的乙酸丁酯溶液升温负压-0.095MPa控制温度100℃以下脱去乙酸丁酯,得到黄色固体87.8g,经过核磁鉴定其结构为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氧基]苯基]-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其核磁谱图如图2所示),含量96.89重量%,收率97.80%。
对比例1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甲苯150g,(E)-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5.31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26.47g(0.22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30.71g(0.22mol,纯度99重量%),三甲胺甲醇溶液14.3g(0.08mol,浓度33%),搅拌升温至80℃,保温7-8h,中控取样合格,降温至65-70℃加入水70g搅拌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嘧菌酯的甲苯溶液235.6g,含量为32.22%(w/w),理论值的94.1%。将嘧菌酯溶液减压蒸馏至瓶内110℃脱去甲苯,停止蒸馏,降温至70℃,加入甲醇70g、水5g,继续搅拌,保持温度70-80℃,1h后缓慢降温至0℃,保持2h,过滤,利用冷甲醇(10g*2)洗涤两次,干燥得到淡黄色嘧菌酯75.66g,含量98.26重量%,收率92.17%。
对比例2
向5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DMF150g,(E)-2-[2-[6-氯嘧啶-4-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65.31g(0.20mol,纯度98重量%),2-氰基苯酚26.47g(0.22mol,纯度99重量%),碳酸钾30.71g(0.22mol,纯度99重量%),升温至60℃,加入三乙烯二胺0.45g(0.004mol,纯度99重量%)于10gDMF溶液,搅拌升温至80℃,保温2-3h,中控取样合格。负压控制温度100℃以内脱去DMF,加入150g甲苯和200g水,然后将两相混合物加热至70-80℃搅拌4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嘧菌酯的甲苯溶液235.5g,含量为33.12%(w/w),理论值的96.70%。将嘧菌酯溶液减压蒸馏至瓶内110℃,停止蒸馏,降温至70℃,加入甲醇70g,水5g,继续搅拌,保持温度70-80℃,1h后缓慢降温至0℃,保持2h,过滤,利用冷甲醇(10g*2)洗涤两次,干燥得到淡黄色嘧菌酯77.54g,含量98.37重量%,收率94.57%。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2-氰基苯酚或其盐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式(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2876060250000011
式中,W为(E)-2-(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基团和/或2-(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基团,
所述催化剂为N,N-二甲基乙胺、N-甲基二乙胺、N,N-二甲基乙胺盐和N-甲基二乙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为下述式(1-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2876060250000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醚化反应在溶剂中进行;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腈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甲苯和/或乙酸丁酯;
优选地,以所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溶剂的用量为1-10重量当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2-氰基苯酚的盐为2-氰基苯酚钾和/或2-羟基苯酚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2-氰基苯酚或其盐的摩尔比为1:0.8-1.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以溶液形式使用;
优选地,所述N,N-二甲基乙胺盐为N,N-二甲基乙胺的硫酸盐和/或N,N-二甲基乙胺的盐酸盐;
优选地,所述N-甲基二乙胺盐为N-甲基二乙胺的硫酸盐和/或N-甲基二乙胺的盐酸盐;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0.1-200mol%。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醚化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5-120℃,时间为2-20h。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醚化反应在碱存在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碱为碳酸钾和/或碳酸钠;
优选地,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为1:0.5-2。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醚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水洗后再进行结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N,N-二甲基乙胺和/或N-甲基二乙胺回收后重复利用。
CN202011620669.2A 2020-12-31 2020-12-31 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6853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0669.2A CN114685377A (zh) 2020-12-31 2020-12-31 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0669.2A CN114685377A (zh) 2020-12-31 2020-12-31 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5377A true CN114685377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3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0669.2A Pending CN114685377A (zh) 2020-12-31 2020-12-31 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537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2639A (zh) * 2006-10-09 2009-09-02 先正达有限公司 嘧菌酯的制备
CN102126955A (zh) * 2005-04-26 2011-07-20 先正达有限公司 用dabco作催化剂制备嘧菌酯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新型中间体
CN102516122A (zh) * 2011-11-08 2012-06-27 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 环境友好的制备邻羟基苯甲腈的dmf溶液的方法、邻羟基苯甲腈的dmf溶液及其应用
CN105246878A (zh) * 2013-05-28 2016-01-13 切米诺瓦有限公司 制备4,6-双(芳氧基)嘧啶衍生物的方法
CN105566231A (zh) * 2015-12-30 2016-05-11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Suzuki反应制备嘧菌酯的方法
CN109721548A (zh) * 2017-10-31 2019-05-07 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嘧菌酯的制备方法
CN110294716A (zh) * 2018-03-23 2019-10-01 帕潘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嘧菌酯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955A (zh) * 2005-04-26 2011-07-20 先正达有限公司 用dabco作催化剂制备嘧菌酯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新型中间体
CN101522639A (zh) * 2006-10-09 2009-09-02 先正达有限公司 嘧菌酯的制备
CN102516122A (zh) * 2011-11-08 2012-06-27 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 环境友好的制备邻羟基苯甲腈的dmf溶液的方法、邻羟基苯甲腈的dmf溶液及其应用
CN105246878A (zh) * 2013-05-28 2016-01-13 切米诺瓦有限公司 制备4,6-双(芳氧基)嘧啶衍生物的方法
CN105566231A (zh) * 2015-12-30 2016-05-11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Suzuki反应制备嘧菌酯的方法
CN109721548A (zh) * 2017-10-31 2019-05-07 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嘧菌酯的制备方法
CN110294716A (zh) * 2018-03-23 2019-10-01 帕潘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嘧菌酯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席月月等: "新型含嘧啶环二芳基醚类Pin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药学学报》, vol. 48, no. 8, pages 1266 - 127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4961B2 (en)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abigatran
CN101528700B (zh) 用于制备伊马替尼的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08586178B (zh) 腈及其相应胺的制造方法
CA2044551C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bstituted and unsubstituted-2, 3-pyridinedicarboxylates from chloromaleate or chlorofumurate or mixtures thereof
US5618965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romatic nitriles
JP3756205B2 (ja) 芳香族ニトリルの製造方法
EA036663B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азоксистробина
US5239077A (en) Highly pure amidoximes
KR20140013232A (ko) N-(2-히드록시에틸)니코틴아미드 및 니코란딜의 제조방법
CN114685377A (zh) 嘧菌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894188B (zh) 一种2-取代卤代吡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910124A (zh) 光学活性3-氨基吡咯烷盐、其制造方法以及3-氨基吡咯烷的光学拆分方法
KR20000006107A (ko) 피리딘-2,3-디카복실레이트화합물의제조를위한방법및중간체
KR100574350B1 (ko) 2-아미노피리딘 유도체의 제조방법
CN106748725B (zh) 一种4-氯-2-氟-苯丙酸的制备方法
JPH02149550A (ja) N―(2―カルボキシ―3’,4’―ジメトキシ―シンナモイル)―アンスラニル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294768B (zh) 一种通过2,6-二乙基-4-甲基苯丙二酸酯合成唑啉草酯的方法
JPH07285920A (ja) 新規なアミノ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法
CN105732375B (zh) 一种没食子酸合成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的方法
CN111440173B (zh) 一种pi3k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11848423B (zh) 3-氧代环丁基氨基甲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
CN104447527A (zh) 一种制备吡啶-2,3-二羧酸酯化合物的方法
CN108929304B (zh) 一种反式2-取代基-5-羧基-1,3-二氧六环的制备方法
CN115260092B (zh) 一种2-氯烟酰胺及其n取代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US4904816A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nilinofumarate via chloromaleate or chlorofumarate or mixtures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