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0653B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80653B CN114680653B CN202011635887.3A CN202011635887A CN114680653B CN 114680653 B CN114680653 B CN 114680653B CN 202011635887 A CN202011635887 A CN 202011635887A CN 114680653 B CN114680653 B CN 1146806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king
- heating
- cooking area
- area
- fo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21168 barbecu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36092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peng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47J37/0641—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air fry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64—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支撑组件和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烹饪区域;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的侧方。本发明所提供的烹饪器具,第一加热组件可加热放置在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进而实现对食材的烹饪。由于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的侧方,所以在烹饪放置在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时,第一加热组件位于食材的侧方,在烹饪食材的过程中,食材产生的油脂不会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上,进而避免因油脂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上而产生的油烟,减少烹饪食材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得烹饪器具更加适合在室内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烧烤是大家都很喜欢的烹饪方式。烧烤时多为采用木炭加热,但木炭加热油烟较大,不便于在室内使用。
在相关技术中,为减少烧烤时所长产生的烟气,采用电加热组件加热,但在食材上的油脂滴到电加热组件上时,仍会产生较大的油烟,进而污染室内的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支撑组件和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烹饪区域;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的侧方。
本发明所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支撑组件和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支撑组件上为第一烹饪区域,第一烹饪区域内可放置食材。在第一烹饪区域的侧方设置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第一加热组件可加热放置在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进而实现对食材的烹饪。
由于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的侧方,所以在烹饪放置在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时,第一加热组件位于食材的侧方,在烹饪食材的过程中,食材产生的油脂不会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上,进而避免因油脂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上而产生的油烟,减少烹饪食材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得烹饪器具更加适合在室内使用。
尤其在烹饪肉类食材时,肉类食材自身所具有的油脂会逐渐溶化,进而由肉类食材上滴落,第一加热组件位于肉类食材的侧方,由肉类食材上滴落的油脂不会流动至第一加热组件上,进而避免因油脂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上而产生的油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得用户在室内即可进行烧烤。
第一加热组件为电加热组件。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加热部件;第一壳体设置有至少一侧开口的腔体,开口朝向第一烹饪区域;加热部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加热部件,加热部件可通过第一壳体的开口向第一烹饪区域辐射热量,进而实现对第一烹饪区域内食材进行烹饪。由于加热组件设置在烹饪区域的侧方,在加热部件外设置第一壳体,可在保护加热部件的同时,防止用户与加热部件相接触,进而防止加热部件烫伤用户。
加热部件为发热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还包括反射罩,反射罩设置于加热部件与第一壳体之间,反射罩的反射面朝向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壳体和加热部件之间设置反射罩,使得加热部件向第一壳体辐射的热量可被反射罩反射,进而使得加热部件所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开口传递至第一烹饪区域,提升加热部件的加热效率,减少加热部件的能量损失。并且由于加热部件向第一壳体辐射的热量可被反射罩反射,减少了由加热部件传递至第一壳体的热量,进而在烹饪时降低第一壳体的温度,避免第一壳体因加热部件的高温而变色或变形,延长第一壳体的使用寿命,并且在烹饪时避免第一壳体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提升了烹饪器具在烹饪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反射罩的纵向截面呈弧形,沿加热部件的周向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反射罩的纵向截面呈弧形,使得被反射罩反射的热量可向第一烹饪区域汇聚,进一步提升加热组件的加热效率。
反射罩由加热部件的上方向加热部件的下方延伸,以使加热部件的三侧被反射罩覆盖,加热部件朝向第一壳体的开口一侧未设置反射罩,进而使得反射罩反射出的热量可由第一壳体上的开口辐射至第一烹饪区域内。
第一壳体的截面呈弧形,与反射罩相适配。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透光板和支架;第一透光板与第一壳体相连接,设置于开口处;支架与第一壳体相连接,加热部件与支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透光板,加热组件的热量可透过透光板后辐射至第一烹饪区域,进而实现对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的烹饪。在第一烹饪区域内彭热食材时,透光板还可阻隔食材上的油脂等物质迸溅至加热部件上,进一步减少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进而减少烹饪时对环境的污染,使得烹饪器具更加适合在室内使用。
在第一壳体内设置支架,并且将加热部件固定于支架上,以实现对加热部件的支撑。并且通过支架支撑加热部件,使得加热部件悬空于第一壳体内,不与第一壳体直接接触,进一步降低第一壳体在烹饪时的温度,避免第一壳体烫伤用户。
支架为两个,每个支架均呈L形,支架的下部与第一壳体相连接,以确保支架的稳定性,避免支架晃动,加热部件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支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透光板为玻璃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玻璃板耐高温,不会因发热部分的温度过高而熔化,长期使用也不会因加热部件的高温而变形或变色,延长第一透光板使用寿命的同。并且玻璃板表面光滑,不会在便面上形成难以清洁的物质,进而使得用户对烹饪器具的清洁更加方便。玻璃板的透光率较高,使得加热部件所产生的能量可更充分地传递至第一烹饪区域,进而提升第一加热组件的发热效率。
玻璃板为耐温玻璃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二透光板和第二加热组件;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烹饪区域;第二透光板与第二壳体相连接,设置于第二烹饪区域的上方;第二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二烹饪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烹饪区域,第二烹饪区域内可放置食材,在第二烹饪区域的上方盖设有第二透光板,使得第二烹饪区域成为一个封闭区域。在第二烹饪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组件,食材放置在第二烹饪区域后,第二加热组件可加热第二烹饪区域内的食材,进而实现对第二烹饪区域内食材的烘焙。
在第二烹饪区域上设置第二透光板,在封闭第二烹饪区域的同时,还可便于用户由第二透光板观察第二烹饪区域内的食材的状态,进而使得用户在烹饪食材时更加方便。
由于支撑组件上方设置有开放的第一烹饪区域,支撑组件内设置有可封闭的第二烹饪区域,所以烹饪器具同时具备烧烤和烘焙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抽拉部件,抽拉部件插接于第二壳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抽拉组件,烹饪时,用户将抽拉组件抽出,将食材放在抽拉组件中,然后将抽拉组件推入第二烹饪区域内,第二加热组件即可开始烹饪抽拉组件内的食材,进而便于用户向第二烹饪区域内放置食材。烹饪结束后,用户再将抽拉组件拉出,抽拉组件会将烹饪完成的食材一同带出,以便用户拿取烹饪完成的食材。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透光板为加热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透光板为加热板,第二透光板在封闭第二烹饪区域,以及便于用户由第二透光板观察第二烹饪区域内的食材的状态的同时,还可对第二烹饪区域内的食材进行烹饪,进而提升第二区域内食材的烹饪速率,加快第二区域内食材的烹饪速度,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并且加热板可覆盖区域更大,进而使得第二烹饪区域内的食材受热更加均匀。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开口倾斜设置,以使开口同时朝向第一烹饪区域和第二烹饪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的开口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开口同时朝向第一烹饪区域和第二烹饪区域,使得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加热组件可照射第一烹饪区域的同时,还可透过第二透光板照射第二烹饪区域,进而使得第一加热组件即可加热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也可加热第二烹饪区域内的食材,提升了对第一加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升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减少烹饪器具对能源的浪费。
具体地,在用户进行烧烤时,将需要高温快速烤制的食材放置在第一区域内,将需要文火缓慢烤制的食材放置在第二烹饪区域内,进而在只开启第一加热组件的情况下,即可使得第一烹饪区域和第二烹饪区域同时烹饪食材,有效地提升了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
具体地,在用户在第二烹饪区域内烘焙食材时,也可开启第一加热组件,第一加热组件可辅助第二加热组件对食材进行加热,进一步提升第二烹饪区域内食材的烹饪速度,并且使得食材两面受热,受热更加均匀,提升对食材的烹饪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置物架,第一置物架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置物架用于放置食材,进而便于用户在第一烹饪区域内对食材进行烹饪。
第一置物架可为多根金属条并列的烤架,也可为金属板,多根金属条并列的烤架可用于烤串,金属板可用于煎肉。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反射板,反射板设置于第一置物架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置物架的下方设置反射板,第一加热组件辐射至第一烹饪区域内的热量可加热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第一加热组件向第二烹饪区域辐射的热量可被反射板反射回第一烹饪区域,反射回的热量也可实现对第一烹饪区域内食材的烹饪,进而减少第一加热组件辐射出的热量浪费,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并且食材在放置在第一置物架上时,第一加热组件由食材的侧上方加热食材,反射板反射回第一烹饪区域内的热量由食材的下方加热食材,进而使得食材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的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加热组件,两组第一加热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两组第一加热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的两侧,可由第一烹饪区域的两侧同时加热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使得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受热更加均匀。
两组第一加热组件相对第一烹饪区域对称分布,进一步提升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受热的均匀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置物架,第二置物架的两侧分别搭接于两组第一加热组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置物架的两侧分别搭接于两组第一加热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烹饪区域的上方,烹饪完成的食材可放置在第二置物架上进行保温。
由于第二置物架的两侧搭接于两组第一加热组件的上方,使得第二置物架位于第一烹饪区域的上方,由于第一烹饪区域内的热量会逐渐上升,进而利用上升的热量对放置在第二置物架上的食材进行保温。
由于第二置物架的两侧搭接于两组第一加热组件的上方,使得两组第一加热组件内的加热部件均不会直接向第二置物架上的食材辐射热量,进而避免烹饪完成的食材被二次烹饪而影响食材的口感。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包括风管和风机,风管的两端均与第二壳体相连接,并与第二烹饪区域相连通,风机设置于风管上,以驱动风管内的空气流动,进而使得第二烹饪区域内可形成循环热风。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风管相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朝向第一烹饪区域,进而实现对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进行热风烘烤,使得烹饪器具的功能更加丰富。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旋钮、第二旋钮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分别与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相连接,以控制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工作,第一旋钮与控制组件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第二旋钮与第二加热组件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
通过第一旋钮控制第一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以及通过第二旋钮控制第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进而使得对第一烹饪区域和第二烹饪区域内温度的控制更加精准。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包括第一烹饪区域和第二烹饪区域,第一烹饪区域为开放式烹饪区域,第二烹饪区域为封闭式烹饪区域。
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的侧方,所以在烹饪放置在第一烹饪区域内的食材时,第一加热组件位于食材的侧方,在烹饪食材的过程中,食材产生的油脂不会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上,进而避免因油脂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上而产生的油烟。
由于第一烹饪区域为开放式烹饪区域,并且在烹饪时不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所以第一烹饪区域适于在室内进行使用,尤其在第一烹饪区域内烹饪肉类食材时,肉类食材自身所具有的油脂会逐渐溶化,进而由肉类食材上滴落,第一加热组件位于肉类食材的侧方,由肉类食材上滴落的油脂不会流动至第一加热组件上,进而避免因油脂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上而产生的油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得用户在室内即可进行烧烤。
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烹饪区域,第二烹饪区域内可放置食材,在第二烹饪区域的上方盖设有第二透光板,使得第二烹饪区域成为一个封闭区域。在第二烹饪区域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组件,食材放置在第二烹饪区域后,第二加热组件可加热第二烹饪区域内的食材,进而实现对第二烹饪区域内食材的烘焙。
显然,本申请所提供的烹饪器具,使得用户即可在室内进行烧烤,例如烤串或煎肉,也可进行烘焙,使得烹饪器具的功能更加丰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沿A-A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支撑组件,102第一烹饪区域,104第二壳体,106第二烹饪区域,108第二透光板,110第二加热组件,112抽拉部件,200第一加热组件,202第一壳体,204加热部件,206反射罩,208第一透光板,210支架,212开口,300第一置物架,400反射板,500第二置物架,600第一旋钮,700第二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支撑组件100和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200;支撑组件100上设置有第一烹饪区域102;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200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102的侧方。
在该实施例中,包括支撑组件100和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200,支撑组件100上为第一烹饪区域102,第一烹饪区域102内可放置食材。在第一烹饪区域102的侧方设置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200,第一加热组件200可加热放置在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进而实现对食材的烹饪。
由于第一加热组件200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102的侧方,所以在烹饪放置在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时,第一加热组件200位于食材的侧方,在烹饪食材的过程中,食材产生的油脂不会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200上,进而避免因油脂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200上而产生的油烟,减少烹饪食材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得烹饪器具更加适合在室内使用。
尤其在烹饪肉类食材时,肉类食材自身所具有的油脂会逐渐溶化,进而由肉类食材上滴落,第一加热组件200位于肉类食材的侧方,由肉类食材上滴落的油脂不会流动至第一加热组件200上,进而避免因油脂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200上而产生的油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得用户在室内即可进行烧烤。
第一加热组件200为电加热组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和图4所示,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200包括第一壳体202和加热部件204;第一壳体202设置有至少一侧开口212的腔体,开口212朝向第一烹饪区域102;加热部件204设置于第一壳体202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2内设置有加热部件204,加热部件204可通过第一壳体202的开口212向第一烹饪区域102辐射热量,进而实现对第一烹饪区域102内食材进行烹饪。由于加热组件设置在烹饪区域的侧方,在加热部件204外设置第一壳体202,可在保护加热部件204的同时,防止用户与加热部件204相接触,进而防止加热部件204烫伤用户。
加热部件204为发热管。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4和图5所示,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200还包括反射罩206,反射罩206设置于加热部件204与第一壳体202之间,反射罩206的反射面朝向开口212。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202和加热部件204之间设置反射罩206,使得加热部件204向第一壳体202辐射的热量可被反射罩206反射,进而使得加热部件204所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设置在第一壳体202的开口212传递至第一烹饪区域102,提升加热部件204的加热效率,减少加热部件204的能量损失。并且由于加热部件204向第一壳体202辐射的热量可被反射罩206反射,减少了由加热部件204传递至第一壳体202的热量,进而在烹饪时降低第一壳体202的温度,避免第一壳体202因加热部件204的高温而变色或变形,延长第一壳体202的使用寿命,并且在烹饪时避免第一壳体202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提升了烹饪器具在烹饪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4和图5所示,反射罩206的纵向截面呈弧形,沿加热部件204的周向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反射罩206的纵向截面呈弧形,使得被反射罩206反射的热量可向第一烹饪区域102汇聚,进一步提升加热组件的加热效率。
反射罩206由加热部件204的上方向加热部件204的下方延伸,以使加热部件204的三侧被反射罩206覆盖,加热部件204朝向第一壳体202的开口212一侧未设置反射罩206,进而使得反射罩206反射出的热量可由第一壳体202上的开口212辐射至第一烹饪区域102内。
第一壳体202的截面呈弧形,与反射罩206相适配。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4和图5所示,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200还包括第一透光板208和支架210;第一透光板208与第一壳体202相连接,设置于开口212处;支架210与第一壳体202相连接,加热部件204与支架21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202的开口212处设置有透光板,加热组件的热量可透过透光板后辐射至第一烹饪区域102,进而实现对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的烹饪。在第一烹饪区域102内彭热食材时,透光板还可阻隔食材上的油脂等物质迸溅至加热部件204上,进一步减少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进而减少烹饪时对环境的污染,使得烹饪器具更加适合在室内使用。
在第一壳体202内设置支架210,并且将加热部件204固定于支架210上,以实现对加热部件204的支撑。并且通过支架210支撑加热部件204,使得加热部件204悬空于第一壳体202内,不与第一壳体202直接接触,进一步降低第一壳体202在烹饪时的温度,避免第一壳体202烫伤用户。
支架210为两个,每个支架210均呈L形,支架210的下部与第一壳体202相连接,以确保支架210的稳定性,避免支架210晃动,加热部件204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支架210上。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透光板208为玻璃板。
在该实施例中,玻璃板耐高温,不会因发热部分的温度过高而熔化,长期使用也不会因加热部件204的高温而变形或变色,延长第一透光板208使用寿命的同。并且玻璃板表面光滑,不会在便面上形成难以清洁的物质,进而使得用户对烹饪器具的清洁更加方便。玻璃板的透光率较高,使得加热部件204所产生的能量可更充分地传递至第一烹饪区域102,进而提升第一加热组件200的发热效率。
玻璃板为耐温玻璃板。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壳体104、第二透光板108和第二加热组件110;第二壳体104设置有第二烹饪区域106;第二透光板108与第二壳体104相连接,设置于第二烹饪区域106的上方;第二加热组件110设置于第二烹饪区域106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04内设置有第二烹饪区域106,第二烹饪区域106内可放置食材,在第二烹饪区域106的上方盖设有第二透光板108,使得第二烹饪区域106成为一个封闭区域。在第二烹饪区域106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组件110,食材放置在第二烹饪区域106后,第二加热组件110可加热第二烹饪区域106内的食材,进而实现对第二烹饪区域106内食材的烘焙。
在第二烹饪区域106上设置第二透光板108,在封闭第二烹饪区域106的同时,还可便于用户由第二透光板108观察第二烹饪区域106内的食材的状态,进而使得用户在烹饪食材时更加方便。
由于支撑组件100上方设置有开放的第一烹饪区域102,支撑组件100内设置有可封闭的第二烹饪区域106,所以烹饪器具同时具备烧烤和烘焙的功能。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组件100还包括抽拉部件112,抽拉部件112插接于第二壳体104上。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0还包括抽拉组件,烹饪时,用户将抽拉组件抽出,将食材放在抽拉组件中,然后将抽拉组件推入第二烹饪区域106内,第二加热组件110即可开始烹饪抽拉组件内的食材,进而便于用户向第二烹饪区域106内放置食材。烹饪结束后,用户再将抽拉组件拉出,抽拉组件会将烹饪完成的食材一同带出,以便用户拿取烹饪完成的食材。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二透光板108为加热板。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透光板108为加热板,第二透光板108在封闭第二烹饪区域106,以及便于用户由第二透光板108观察第二烹饪区域106内的食材的状态的同时,还可对第二烹饪区域106内的食材进行烹饪,进而提升第二区域内食材的烹饪速率,加快第二区域内食材的烹饪速度,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品质。并且加热板可覆盖区域更大,进而使得第二烹饪区域106内的食材受热更加均匀。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4所示,开口212倾斜设置,以使开口212同时朝向第一烹饪区域102和第二烹饪区域106。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2的开口212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开口212同时朝向第一烹饪区域102和第二烹饪区域106,使得第一壳体202内的第一加热组件200可照射第一烹饪区域102的同时,还可透过第二透光板108照射第二烹饪区域106,进而使得第一加热组件200即可加热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也可加热第二烹饪区域106内的食材,提升了对第一加热组件200所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进而提升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减少烹饪器具对能源的浪费。
具体地,在用户进行烧烤时,将需要高温快速烤制的食材放置在第一区域内,将需要文火缓慢烤制的食材放置在第二烹饪区域106内,进而在只开启第一加热组件200的情况下,即可使得第一烹饪区域102和第二烹饪区域106同时烹饪食材,有效地提升了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
具体地,在用户在第二烹饪区域106内烘焙食材时,也可开启第一加热组件200,第一加热组件200可辅助第二加热组件110对食材进行加热,进一步提升第二烹饪区域106内食材的烹饪速度,并且使得食材两面受热,受热更加均匀,提升对食材的烹饪品质。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6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置物架300,第一置物架300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102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置物架300用于放置食材,进而便于用户在第一烹饪区域102内对食材进行烹饪。
第一置物架300可为多根金属条并列的烤架,也可为金属板,多根金属条并列的烤架可用于烤串,金属板可用于煎肉。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6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反射板400,反射板400设置于第一置物架300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置物架300的下方设置反射板400,第一加热组件200辐射至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热量可加热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第一加热组件200向第二烹饪区域106辐射的热量可被反射板400反射回第一烹饪区域102,反射回的热量也可实现对第一烹饪区域102内食材的烹饪,进而减少第一加热组件200辐射出的热量浪费,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并且食材在放置在第一置物架300上时,第一加热组件200由食材的侧上方加热食材,反射板400反射回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热量由食材的下方加热食材,进而使得食材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的品质。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200包括两组第一加热组件200,两组第一加热组件200分别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102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两组第一加热组件200分别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102的两侧,可由第一烹饪区域102的两侧同时加热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使得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受热更加均匀。
两组第一加热组件200相对第一烹饪区域102对称分布,进一步提升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受热的均匀性。
实施例十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置物架500,第二置物架500的两侧分别搭接于两组第一加热组件200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置物架500的两侧分别搭接于两组第一加热组件200上,并位于第一烹饪区域102的上方,烹饪完成的食材可放置在第二置物架500上进行保温。
由于第二置物架500的两侧搭接于两组第一加热组件200的上方,使得第二置物架500位于第一烹饪区域102的上方,由于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热量会逐渐上升,进而利用上升的热量对放置在第二置物架500上的食材进行保温。
由于第二置物架500的两侧搭接于两组第一加热组件200的上方,使得两组第一加热组件200内的加热部件204均不会直接向第二置物架500上的食材辐射热量,进而避免烹饪完成的食材被二次烹饪而影响食材的口感。
实施例十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烹饪器具还包括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包括风管和风机,风管的两端均与第二壳体104相连接,并与第二烹饪区域106相连通,风机设置于风管上,以驱动风管内的空气流动,进而使得第二烹饪区域106内可形成循环热风。
实施例十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烹饪器具还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风管相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朝向第一烹饪区域102,进而实现对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进行热风烘烤,使得烹饪器具的功能更加丰富。
实施例十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旋钮600、第二旋钮700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分别与第一加热组件200和第二加热组件110相连接,以控制第一加热组件200和第二加热组件110工作,第一旋钮600与控制组件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加热组件200的加热功率,第二旋钮700与第二加热组件110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加热组件110的加热功率。
通过第一旋钮600控制第一加热组件200的加热功率,以及通过第二旋钮700控制第二加热组件110的加热功率,进而使得对第一烹饪区域102和第二烹饪区域106内温度的控制更加精准。
实施例十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包括第一烹饪区域102和第二烹饪区域106,第一烹饪区域102为开放式烹饪区域,第二烹饪区域106为封闭式烹饪区域。
第一加热组件200设置于第一烹饪区域102的侧方,所以在烹饪放置在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的食材时,第一加热组件200位于食材的侧方,在烹饪食材的过程中,食材产生的油脂不会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200上,进而避免因油脂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200上而产生的油烟。
由于第一烹饪区域102为开放式烹饪区域,并且在烹饪时不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所以第一烹饪区域102适于在室内进行使用,尤其在第一烹饪区域102内烹饪肉类食材时,肉类食材自身所具有的油脂会逐渐溶化,进而由肉类食材上滴落,第一加热组件200位于肉类食材的侧方,由肉类食材上滴落的油脂不会流动至第一加热组件200上,进而避免因油脂滴落在第一加热组件200上而产生的油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得用户在室内即可进行烧烤。
第二壳体104内设置有第二烹饪区域106,第二烹饪区域106内可放置食材,在第二烹饪区域106的上方盖设有第二透光板108,使得第二烹饪区域106成为一个封闭区域。在第二烹饪区域106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组件110,食材放置在第二烹饪区域106后,第二加热组件110可加热第二烹饪区域106内的食材,进而实现对第二烹饪区域106内食材的烘焙。
显然,本申请所提供的烹饪器具,使得用户即可在室内进行烧烤,例如烤串或煎肉,也可进行烘焙,使得烹饪器具的功能更加丰富。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发明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烹饪区域,所述第一烹饪区域内可放置食材;
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所述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烹饪区域的侧方;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烹饪区域;
第二透光板,所述第二透光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烹饪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可照射所述第一烹饪区域的同时,还可透过所述第二透光板照射所述第二烹饪区域;
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烹饪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至少一侧开口的腔体,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烹饪区域;
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还包括:
反射罩,所述反射罩设置于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反射罩的反射面朝向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罩的纵向截面呈弧形,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周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还包括:
第一透光板,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设置于所述开口处;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支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抽拉部件,所述抽拉部件插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光板为加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开口同时朝向所述第一烹饪区域和所述第二烹饪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置物架,所述第一置物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烹饪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置物架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组第一加热组件包括:
两组第一加热组件,所述两组第一加热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烹饪区域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置物架,所述第二置物架的两侧分别搭接于所述两组第一加热组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35887.3A CN114680653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35887.3A CN114680653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80653A CN114680653A (zh) | 2022-07-01 |
CN114680653B true CN114680653B (zh) | 2024-06-21 |
Family
ID=82134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35887.3A Active CN114680653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8065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090948U (zh) * | 2018-07-27 | 2019-07-12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电烤机 |
CN209996068U (zh) * | 2019-03-12 | 2020-01-31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电烤机 |
CN110859525A (zh) * | 2019-12-18 | 2020-03-06 | 中山卡士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21651B1 (ko) * | 2006-07-28 | 2007-05-23 | 김진석 | 다기능 구이기 |
DE102007008303A1 (de) * | 2007-02-16 | 2008-08-21 | Paschal-Werk G. Maier Gmbh | Schalungselement mit Identifizierungsmittel |
JP2009080742A (ja) * | 2007-09-27 | 2009-04-16 | Brother Ind Ltd |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
JP4257378B1 (ja) * | 2007-10-02 | 2009-04-22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Rfidタグの検知方法,rfidタグ検知システム |
DK2225702T3 (en) * | 2007-12-19 | 2015-12-14 | Koninkl Philips Nv | Identification of objects using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rfid tags |
WO2009105893A1 (en) * | 2008-02-28 | 2009-09-03 | Ontario Die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die use or yield |
US20110132533A1 (en) * | 2008-08-06 | 2011-06-09 | Koegl Martin | Form-liner having improved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y |
JP4738452B2 (ja) * | 2008-08-06 | 2011-08-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CN202136198U (zh) * | 2011-06-17 | 2012-02-08 | 宋老亮 | 一种电热烙烤铛 |
CN103797498B (zh) * | 2011-09-12 | 2016-10-12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Rfid标签以及自动识别系统 |
CN103117770A (zh) * | 2013-01-24 | 2013-05-22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rfid系统中多标签防碰撞方法 |
CN103760820B (zh) * | 2014-02-15 | 2015-11-18 | 华中科技大学 | 数控铣床加工过程状态信息评价装置 |
CN205522244U (zh) * | 2016-01-25 | 2016-08-31 |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 具有模具自动识别功能的快速换模系统 |
DE102016008103A1 (de) * | 2016-07-01 | 2018-01-04 | Steakdragon GmbH & Co. KG | Mobiles Grillgerät mit Oberhitze |
CN109907663B (zh) * | 2019-04-19 | 2024-03-22 |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烤箱 |
EP3708043B1 (de) * | 2019-05-13 | 2022-11-30 | Walter Werkzeuge Salzburg GmbH | Grillgerät |
CN110840281A (zh) * | 2019-11-21 | 2020-02-28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13283259B (zh) * | 2021-07-19 | 2021-10-08 | 江西博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的多标签射频识别系统及方法 |
CN115358249A (zh) * | 2022-08-23 | 2022-11-18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主动式rfid系统频段适配方法及装置 |
CN116434372B (zh) * | 2023-06-12 | 2023-08-18 | 昆明理工大学 | 用于变工况设备的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工况识别系统 |
CN116502661B (zh) * | 2023-06-29 | 2023-08-29 | 河北祥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识别验证方法、溯源系统以及屠宰的追溯系统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11635887.3A patent/CN1146806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090948U (zh) * | 2018-07-27 | 2019-07-12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电烤机 |
CN209996068U (zh) * | 2019-03-12 | 2020-01-31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电烤机 |
CN110859525A (zh) * | 2019-12-18 | 2020-03-06 | 中山卡士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80653A (zh) | 2022-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93797B1 (ko) | 히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 |
CN100506135C (zh) | 带耐温玻璃盖的电烧烤炉 | |
CN108158428A (zh) | 一种烤箱及其烤牛排的方法 | |
US11992152B2 (en) | Rotisserie grill | |
CN112754265A (zh) |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锅 | |
US3938495A (en) | Grilling apparatus with supporting surface | |
CN114680653B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702350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电烤箱 | |
CN104274065B (zh) | 多功能炊具 | |
CN208228847U (zh) | 一种电烧烤机 | |
Probert et al. | Designs, thermal performances and other factors concerning cooking equipment and associated facilities | |
KR200495549Y1 (ko) | 서랍형 전기오븐 | |
CN208808237U (zh) | 一种烤箱 | |
RU2727785C1 (ru) |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мультимангал" | |
CN2282394Y (zh) | 多用途全自动煎烤盘 | |
KR200441569Y1 (ko) | 전기식 로스터 | |
JPS6226032Y2 (zh) | ||
CN212630602U (zh) | 一种无油烟防烤焦的烧烤装置 | |
CN218606206U (zh) | 一种使用安全的多功能食物处理机 | |
RU2064286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еплов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 |
CN213524877U (zh) | 一种用于煤气卡式炉的烧烤器具 | |
CN214906074U (zh) | 多功能料理机 | |
CN114190786A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电烤箱 | |
CN218355808U (zh) | 一种煎烤机 | |
CN212521494U (zh) | 一种多功能电热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