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2974B - 蒸汽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装置和计算机介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装置和计算机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72974B CN114672974B CN202011549648.6A CN202011549648A CN114672974B CN 114672974 B CN114672974 B CN 114672974B CN 202011549648 A CN202011549648 A CN 202011549648A CN 114672974 B CN114672974 B CN 1146729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element
- steam
- heating
- cavity
- steam gen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2782 phase chan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232 stora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409 ir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62 metallic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7053 inorganic s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3/00—Apparatus for smoothing or removing creases from garments or other textile articles by formers, cores, stretchers, or internal fram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or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衣物处理装置、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液装置;蒸汽喷头;第一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加热件,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第一加热件被配置为对第一腔体供热;第二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包括第二腔体、第二加热件和蓄热部件,第二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第二加热件被配置为对第二腔体供热。本发明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有效提升蒸汽喷头喷出的蒸汽量,提升蒸汽发生装置的出蒸汽效率,并且可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可持续提供大量蒸汽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挂烫机蒸汽产品来说,不同品牌不同配置的产品可实现的熨烫效果差异较大。对于薄面料的衣物,现有挂烫机的蒸汽量基本可以获得较好的熨烫效果。但是,对于毛呢、羽绒等冬天穿着的衣物,其厚度较厚,蒸汽穿透衣物需要较大的推动力,而现有蒸汽所能实现的运动形态无法很好地满足其熨烫需求。因此要实现厚衣物较好的熨烫效果,则需要进一步增大蒸汽量。
通过理论计算可得,对于家电产品的最大功率2200W,其所能实现的最大蒸汽量约为50g/min。对于单一加热件的挂烫机产品来说,受到加热器加热效率及加热器结构的限制,即使加热器的运行功率达到2200W,其所能实现的最大蒸汽量很难超过40g/min。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液装置;蒸汽喷头;第一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加热件,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第一加热件被配置为对第一腔体供热;第二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包括第二腔体、第二加热件和蓄热部件,第二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第二加热件被配置为对第二腔体供热。
本发明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液装置、蒸汽喷头、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其中,供液装置内可存储液体,并为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提供液体。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加热件,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设置,第一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一腔体提供热量,进而加热处于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并产生蒸汽,第一腔体内产生的蒸汽可流向蒸汽喷头。第二加热装置包括第二腔体和第二加热件,第二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设置,第二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二腔体提供热量,进而加热处于第二腔体内的液体并产生蒸汽,第二腔体内产生的蒸汽同样可流向蒸汽喷头。
如此设计,使得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二加热装置配合使用,使得至少存在两个腔体产生蒸汽,使得至少存在两个腔体产生蒸汽为蒸汽喷头提供蒸汽,有效提升蒸汽喷头喷出的蒸汽量,提升蒸汽发生装置的出蒸汽效率。
此外,第二加热装置还包括蓄热部件,在第二加热件为第二腔体供热的同时,蓄热部件可存储第二加热件提供的热量。如此设计,可使得第二加热件提供的热量存储在蓄热部件内,当蒸汽发生装置的运行功率过高而需要关闭第二加热件时,仍可通过存储在蓄热部件的热量加热第二腔体内的液体,进而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可持续提供大量蒸汽量。
本发明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通过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的配合使用,特别是通过第二加热装置中蓄热部件的使用,可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可持续提供大量蒸汽量。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连通器,连通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蒸汽喷头;第三加热件,设置于蒸汽喷头和/或连通器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连通器和第三加热件。其中,连通器用于连通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蒸汽喷头,第三加热件设置于蒸汽喷头和/或连通器内,并可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蒸汽经过时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进而提高自蒸汽喷头喷出的蒸汽温度。
具体地,在蒸汽发生装置使用过程中,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分别可产生蒸汽;而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蒸汽汇聚到连通器内,并通过连通器流向蒸汽喷头。在蒸汽经过第三加热件所在的位置时,第三加热件可进一步加热蒸汽,一方面使得蒸汽流动过程中液化的小液珠再次汽化为蒸汽,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加热蒸汽,提升自蒸汽喷头喷出的蒸汽温度。此外,第三加热件也可在设置于蒸汽喷头与连通器之间管路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电连接,并可获取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控制器与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电连接,并可根据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来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具体地,在蒸汽发生装置使用过程中,控制器可分别获取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而对于蒸汽发生装置而言,需要保证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避免蒸汽发生装置因功率过高而损坏。
因此,控制器可计算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并在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提升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在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工作,进而避免蒸汽发生装置因功率过高而损坏。
具体地,在蒸汽发生装置使用过程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均为间歇工作。因此,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中的一者功率降低或停止工作的间隙,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一温控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被配置为检测第一加热件的温度;第二温控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被配置为检测第三加热件的温度;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加热件的温度调节第一加热件的工作,以及根据第三加热件的温度调节第三加热件的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一温控器可检测第一加热件的温度,控制器获取到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后,可在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降低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者是直接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工作。相应地,第二温控器可检测第三加热件的温度,控制器获取到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后,可在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降低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者是直接控制第三加热件停止工作。
基于上述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可有效保证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处于一定的温度范围,避免了由于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中任一者的温度过高时,控制器均会控制温度过高的一个加热件的功率降低,或控制该温度过高的加热件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远小于功率阈值,此时即可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时,说明蒸汽发生装置已经处于高功率运行,此时若再开启第二加热件会导致整个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过高而存在危险,因此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工作。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说明蒸汽发生装置处于低功率运行,此时开启第二加热件不会导致整个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过高,因此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通器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进口连通第一腔体;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进口连通第二腔体;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进口连通第一管路的出口和第二管路的出口,第三管路的出口连通蒸汽喷头;其中,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的一者与第三管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另一者与第三管路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通器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其中,第一管路的进口连通第一腔体,第二管路的进口连通第二腔体,第一管路的出口和第二管路的出口连通第三管路的进口,第三管路的出口连通蒸汽喷头。如此设计,使得第一腔体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流向蒸汽喷头,使得第二腔体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流向蒸汽喷头。
此外,在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的交汇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的一者与第三管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另一者与第三管路的延伸方向相同。也即,沿蒸汽的流动方向,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的夹角要小于90°,这样使得第一管路内蒸汽的流动方向和第二管路内蒸汽的流动方向,与第三管路内蒸汽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并且保证了第一管路内的蒸汽与第二管路的蒸汽均存在一个与第三管路延伸方向一致的分速度,使得第一管路内的蒸汽和第二管路内的蒸汽在交汇处产生的阻力较小,从而使蒸汽在交汇处的能量损失明显降低,使各管路间的蒸汽平稳过渡流动,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蒸汽在交汇处发生堵塞情况。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交汇处与第一加热件之间的距离,要大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交汇处与第三加热件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交汇处要靠近第一加热件设置。其目的是:蒸汽在靠近第一加热件的位置汇合,此时的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蒸汽之间碰撞产生冷凝水的几率将降低很多,从而可以更好地维持蒸汽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对于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不同蒸汽量配比,其对应的连通器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的最佳夹角也不一样,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管径尺寸也可根据蒸汽量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最佳的蒸汽汇合效果。对于本技术方案涉及的连通器,其第一管路的管径均大于第二管路的管径,且蒸汽发生装置中可实现的最大蒸汽量的大小也与第一管路的管径直接相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蓄热材料部件、相变材料部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也可以是以下几种的组合应用:蓄热材料部件、相变材料部件。其中,当蓄热部件采用显热蓄热的方式时,可采用蓄热材料部件实现蓄热。
具体地,当蓄热部件采用潜热蓄热的方式时,可采用压铸铝等高比热低密度的材料,其高的比热容可使单位体积的蓄热材料储存更多的能量,从而实现小体积大蓄热量的目的。当蓄热部件采用潜热加显热蓄热的方式时,可采用相变材料的相态变化蓄热,例如固液态间的相变,以及相变材料温度的变化来实现能量的储存。由于本方案的使用场景要求第二加热装置的温度必须超过150℃,则所选用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需大于150℃,此时可选择水合盐、无机盐及其混合物、金属合金及其混合物等相变温度较高的相变材料。
除此之外,还可添加金属泡沫、膨胀石墨等高导热骨架以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加快其能量储存和释放速度,提高系统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设置于第二腔体内;和或蓄热部件设置于第二腔体外,并与第二腔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可以设置在第二腔体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腔体的外部,并保证蓄热部件第二腔体的外壁相接触实现传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任一第一加热装置的第一腔体均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装置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并且保证任意一个第一加热装置的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其中,当设置一个第一加热装置时,可简化蒸汽发生装置的整体结构;当设置有多个第一加热装置时,多个第一加热装置可同时产生蒸汽,进而进一步提升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加热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任一第二加热装置的第二腔体均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加热装置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并且保证任意一个第二加热装置的第二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其中,当设置一个第二加热装置时,可简化蒸汽发生装置的整体结构;当设置有多个第二加热装置时,多个第二加热装置可同时产生蒸汽,进而进一步提升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供液装置包括:储液箱;供液管路,连通储液箱、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通过供液管路连通储液箱、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供液装置包括储液箱、供液管路和驱动部件。其中,储液箱内存储有液体,供液管路的进口连通储液箱设置,供液管路的出口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设置,驱动部件运行可将存储在储液箱内的液体泵送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进而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自动供液。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供液管路包括第一供液管和第二供液管,第一供液管连通储液箱和第一腔体,第二供液管连通储液箱和第二腔体;驱动部件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第一水泵通过第一供液管连通储液箱和第一腔体,第二水泵通过第二供液管连通储液箱和第二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供液管路包括第一供液管和第二供液管,驱动部件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其中,第一供液管连通储液箱和第一腔体,第一水泵通过第一供液管连通储液箱和第一腔体,并可为第一腔体提供液体;第二供液管连通储液箱和第二腔体,第二水泵通过第二供液管连通储液箱和第二腔体,并可为第二腔体提供液体。
也即,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独立的水泵实现供水,使得进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水量可以分别调节,不同水泵之间通过自身的电源板分别控制,相互不受影响,从而保证进入到每个腔体中的液体的流量之间不受干扰。具体地,水泵可采用电磁泵等交流泵,也可采用低压直流泵。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因此,具有上述蒸汽发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具体地,该衣物处理装置可以为挂烫机、蒸汽拖把、蒸汽机、蒸汽饭煲、微蒸烤一体机等与蒸汽相关的产品。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获取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根据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
本发明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首先分别获取蒸汽发生装置中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然后根据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来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进而有效提升蒸汽喷头喷出的蒸汽量,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具体地,而对于蒸汽发生装置而言,需要保证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避免蒸汽发生装置因功率过高而损坏;而在蒸汽发生装置使用过程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均为间歇工作。
因此,本发明根据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在保证蒸汽发证装置安全工作的情况下,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计算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根据总功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蒸汽发生装置而言,需要保证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避免蒸汽发生装置因功率过高而损坏。因此,在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计算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并且根据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来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
特别地,根据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来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一方面可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另一方面可保证蒸汽发生装置的总功率处于一定的范围,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的总功率不会或高,进而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的使用安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总功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总功率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工作;基于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启工作,并控制总功率与第二加热件的总和小于或等于功率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总功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的过程中,判断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开启第二加热件。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时,说明蒸汽发生装置已经处于高功率运行,此时若再开启第二加热件会导致整个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过高而存在危险,因此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工作。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说明蒸汽发生装置处于低功率运行,此时开启第二加热件不会导致整个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过高,因此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此外,在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的情况下,要保证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安全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基于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第一加热件的温度过高,会导致蒸汽发生装置局部过热,使得蒸汽发生装置存在使用危险。因此,在控制蒸汽发生装置工作过程中,获取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并判断第一加热件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若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说明第一加热件的温度过高,此时控制降低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工作,以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平稳安全工作。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件的功率降低,或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远小于功率阈值,此时即可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基于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控制第三加热件停止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第三加热件的温度过高,会导致蒸汽发生装置局部过热,使得蒸汽发生装置存在使用危险。因此,在控制蒸汽发生装置工作过程中,获取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并判断第三加热件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说明第三加热件的温度过高,此时控制降低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控制第三加热件停止工作,以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平稳安全工作。
具体地,当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三加热件的功率降低,或控制第三加热件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远小于功率阈值,此时即可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本发明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上述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蒸汽发生装置工作过程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另一情况下蒸汽发生装置工作过程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蒸汽发生装置中连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连通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连通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
其中,图3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4’连通器,116’第一管路,118’第二管路,120’第三管路。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第二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第二蒸汽发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中连通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连通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连通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
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案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案的流程图。
其中,图6至图1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蒸汽喷头,104第一加热装置,108第二加热装置,110第二腔体,112蓄热部件,114连通器,116第一管路,118第二管路,120第三管路,122第一供液管,124第二供液管,126第一水泵,128第二水泵,130第三加热件,132第二进水口,134第二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6至图1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衣物处理装置、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图3和图9中箭头表示蒸汽流动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液装置、蒸汽喷头102、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
其中,供液装置内可存储液体,并为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提供液体。第一加热装置104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加热件,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102设置,第一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一腔体提供热量,进而加热处于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并产生蒸汽,第一腔体内产生的蒸汽可流向蒸汽喷头102。第二加热装置108包括第二腔体110和第二加热件,第二腔体110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102设置,第二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二腔体110提供热量,进而加热处于第二腔体110内的液体并产生蒸汽,第二腔体110内产生的蒸汽同样可流向蒸汽喷头102。
如此设计,使得第一加热装置104与第二加热装置108配合使用,使得至少存在两个腔体产生蒸汽,使得至少存在两个腔体产生蒸汽为蒸汽喷头102提供蒸汽,有效提升蒸汽喷头102喷出的蒸汽量,提升蒸汽发生装置的出蒸汽效率。
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加热装置108还包括蓄热部件112,在第二加热件为第二腔体110供热的同时,蓄热部件112可存储第二加热件提供的热量。如此设计,可使得第二加热件提供的热量存储在蓄热部件112内,当蒸汽发生装置的运行功率过高而需要关闭第二加热件时,仍可通过存储在蓄热部件112的热量加热第二腔体110内的液体,进而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可持续提供大量蒸汽量。
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通过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的配合使用,特别是通过第二加热装置108中蓄热部件112的使用,可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可持续提供大量蒸汽量。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液装置、蒸汽喷头102、第一加热装置104、第二加热装置108和连通器114。
其中,供液装置内可存储液体,第一加热装置104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加热件,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蒸汽喷头102设置和蓄热部件112,第一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一腔体提供热量;第二加热装置108包括第二腔体110、第二加热件和蓄热部件112,第二腔体110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102设置,第二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二腔体110提供热量,在第二加热件为第二腔体110供热的同时,蓄热部件112可存储第二加热件提供的热量。
此外,如图1和图9所示,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连通器114和第三加热件130。其中,连通器114连通第一腔体、第二腔体110和蒸汽喷头102,第三加热件130设置于蒸汽喷头102和/或连通器114内,并可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110内的蒸汽经过时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进而提高自蒸汽喷头102喷出的蒸汽温度。此外,第三加热件130也可在设置于蒸汽喷头102与连通器114之间管路内。
具体地,如图9所示,在蒸汽发生装置使用过程中,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分别可产生蒸汽;而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110内的蒸汽汇聚到连通器114内,并通过连通器114流向蒸汽喷头102。在蒸汽经过第三加热件130所在的位置时,第三加热件130可进一步加热蒸汽,一方面使得蒸汽流动过程中液化的小液珠再次汽化为蒸汽,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加热蒸汽,提升自蒸汽喷头102喷出的蒸汽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连通器114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路116、第二管路118和第三管路120。其中,第一管路116的进口连通第一腔体,第二管路118的进口连通第二腔体110,第一管路116的出口和第二管路118的出口连通第三管路120的进口,第三管路120的出口连通蒸汽喷头102。如此设计,使得第一腔体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一管路116和第三管路120流向蒸汽喷头102,使得第二腔体110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二管路118和第三管路120流向蒸汽喷头102。
此外,在第一管路116与第二管路118的交汇处,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中的一者与第三管路12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另一者与第三管路120的延伸方向相同。也即,沿蒸汽的流动方向,第一管路116与第二管路118之间的夹角要小于90°,这样使得第一管路116内蒸汽的流动方向和第二管路118内蒸汽的流动方向,与第三管路120内蒸汽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并且保证了第一管路116内的蒸汽与第二管路118的蒸汽均存在一个与第三管路120延伸方向一致的分速度,使得第一管路116内的蒸汽和第二管路118内的蒸汽在交汇处产生的阻力较小,从而使蒸汽在交汇处的能量损失明显降低,使各管路间的蒸汽平稳过渡流动,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蒸汽在交汇处发生堵塞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的交汇处与第一加热件之间的距离,要大于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的交汇处与第三加热件130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的交汇处要靠近第一加热件设置。其目的是:蒸汽在靠近第一加热件的位置汇合,此时的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蒸汽之间碰撞产生冷凝水的几率将降低很多,从而可以更好地维持蒸汽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对于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不同蒸汽量配比,其对应的连通器114的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之间的最佳夹角也不一样,其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的管径尺寸也可根据蒸汽量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最佳的蒸汽汇合效果。对于本实施例涉及的连通器114,其第一管路116的管径均大于第二管路118的管径,且蒸汽发生装置中可实现的最大蒸汽量的大小也与第一管路116的管径直接相关。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具有如上述实施例一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液装置、蒸汽喷头102、第一加热装置104、第二加热装置108、连通器114和控制器。
其中,供液装置内可存储液体,第一加热装置104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加热件,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蒸汽喷头102设置和蓄热部件112,第一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一腔体提供热量;第二加热装置108包括第二腔体110、第二加热件和蓄热部件112,第二腔体110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102设置,第二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二腔体110提供热量,在第二加热件为第二腔体110供热的同时,蓄热部件112可存储第二加热件提供的热量。
此外,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控制器与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电连接,并可根据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130的运行功率,来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具体地,在蒸汽发生装置使用过程中,控制器可分别获取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运行功率,而对于蒸汽发生装置而言,需要保证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避免蒸汽发生装置因功率过高而损坏。
因此,控制器可计算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总功率,并在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提升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在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总功率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工作,进而避免蒸汽发生装置因功率过高而损坏。
具体地,在蒸汽发生装置使用过程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均为间歇工作。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中的一者功率降低或停止工作的间隙,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具有如上述实施例一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液装置、蒸汽喷头102、第一加热装置104、第二加热装置108、连通器114、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
其中,供液装置内可存储液体,第一加热装置104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加热件,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蒸汽喷头102设置和蓄热部件112,第一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一腔体提供热量;第二加热装置108包括第二腔体110、第二加热件蓄热部件112,第二腔体110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102设置,第二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二腔体110提供热量,在第二加热件为第二腔体110供热的同时,蓄热部件112可存储第二加热件提供的热量。
此外,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连通器114和第三加热件130。连通器114用于连通第一腔体、第二腔体110和蒸汽喷头102,第三加热件130设置于蒸汽喷头102和/或连通器114内,并可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110内的蒸汽经过时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进而提高自蒸汽喷头102喷出的蒸汽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一温控器可检测第一加热件的温度,控制器获取到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后,可在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降低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者是直接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工作。相应地,第二温控器可检测第三加热件130的温度,控制器获取到第三加热件130的温度后,可在第三加热件130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降低第二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者是直接控制第三加热件130停止工作。
基于上述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可有效保证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处于一定的温度范围,避免了由于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中任一者的温度过高时,控制器均会控制温度过高的一个加热件的功率降低,或控制该温度过高的加热件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总功率远小于功率阈值,此时即可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总功率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时,说明蒸汽发生装置已经处于高功率运行,此时若再开启第二加热件会导致整个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过高而存在危险,因此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工作。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说明蒸汽发生装置处于低功率运行,此时开启第二加热件不会导致整个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过高,因此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具有如上述实施例一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供液装置、蒸汽喷头102、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
其中,供液装置内可存储液体,第一加热装置104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加热件,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蒸汽喷头102设置和蓄热部件112,第一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一腔体提供热量,在第二加热件为第二腔体110供热的同时,蓄热部件112可存储第二加热件提供的热量;第二加热装置108包括第二腔体110和第二加热件,第二腔体110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102设置,第二加热件运行可为第二腔体110提供热量。
此外,如图6所示,供液装置包括储液箱、供液管路和驱动部件。其中,储液箱内存储有液体,供液管路的进口连通储液箱设置,供液管路的出口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110设置,驱动部件运行可将存储在储液箱内的液体泵送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110内,进而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110自动供液。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液管路包括第一供液管122和第二供液管124,驱动部件包括第一水泵126和第二水泵128。其中,第一供液管122连通储液箱和第一腔体,第一水泵126通过第一供液管122连通储液箱和第一腔体,并可为第一腔体提供液体;第二供液管124连通储液箱和第二腔体110,第二水泵128通过第二供液管124连通储液箱和第二腔体110,并可为第二腔体110提供液体。
也即,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110通过独立的水泵实现供水,使得进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110的水量可以分别调节,不同水泵之间通过自身的电源板分别控制,相互不受影响,从而保证进入到每个腔体中的液体的流量之间不受干扰。具体地,水泵可采用电磁泵等交流泵,也可采用低压直流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蓄热部件112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也可以是以下几种的组合应用:蓄热材料部件、相变材料部件。其中,当蓄热部件112采用显热蓄热的方式时,可采用蓄热材料部件实现蓄热。
具体地,当蓄热部件112采用显热蓄热的方式时,可采用压铸铝等高比热低密度的材料,其高的比热容可使单位体积的蓄热材料储存更多的能量,从而实现小体积大蓄热量的目的。当蓄热部件112采用潜热加显热蓄热的方式时,可采用相变材料的相态变化蓄热,例如固液态间的相变,以及相变材料温度的变化来实现能量的储存。由于本方案的使用场景要求第二加热装置108的温度必须超过150℃,则所选用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需大于150℃,此时可选择水合盐、无机盐及其混合物、金属合金及其混合物等相变温度较高的相变材料。
除此之外,还可添加金属泡沫、膨胀石墨等高导热骨架以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加快其能量储存和释放速度,提高系统加热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具有如上述实施例一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蓄热部件112可以设置在第二腔体110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腔体110的外部,并保证蓄热部件112第二腔体110的外壁相接触实现传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加热装置104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并且保证任意一个第一加热装置104的第一腔体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102。其中,当设置一个第一加热装置104时,可简化蒸汽发生装置的整体结构;当设置有多个第一加热装置104时,多个第一加热装置104可同时产生蒸汽,进而进一步提升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二加热装置108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并且保证任意一个第二加热装置108的第二腔体110连通供液装置和蒸汽喷头102。其中,当设置一个第二加热装置108时,可简化蒸汽发生装置的整体结构;当设置有多个第二加热装置108时,多个第二加热装置108可同时产生蒸汽,进而进一步提升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功率阈值小于产品的额定功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功率阈值小于2200W。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加热装置104还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122与第一水泵126相连通,第一出气口通过连通器114与蒸汽喷头102相连通;第二加热装置108还包括第二进水口132和第二出气口134,第二进水口132通过第二供液管124与第二水泵128相连通,第二出气口134通过连通器114与蒸汽喷头102相连通。
实施例六:
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因此,具有上述蒸汽发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具体地,该衣物处理装置可以为挂烫机、蒸汽拖把、蒸汽机、蒸汽饭煲、微蒸烤一体机等与蒸汽相关的产品。
实施例七:
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可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其中,如图12所示,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2,获取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
步骤204,获取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
步骤206,根据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
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首先分别获取蒸汽发生装置中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然后根据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来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进而有效提升蒸汽喷头喷出的蒸汽量,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具体地,而对于蒸汽发生装置而言,需要保证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避免蒸汽发生装置因功率过高而损坏,而在蒸汽发生装置使用过程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均为间歇工作。因此,本实施例根据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在保证蒸汽发证装置安全工作的情况下,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实施例八:
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可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其中,如图13所示,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获取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
步骤304,获取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
步骤306,计算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
步骤308,根据总功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
对于蒸汽发生装置而言,需要保证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避免蒸汽发生装置因功率过高而损坏。因此,本实施例在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计算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并且根据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来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
特别地,根据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来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一方面可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另一方面可保证蒸汽发生装置的总功率处于一定的范围,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的总功率不会或高,进而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的使用安全。
此外,在控制第二加热件工作的情况下,要保证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安全使用。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根据总功率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的过程中,判断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开启第二加热件。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时,说明蒸汽发生装置已经处于高功率运行,此时若再开启第二加热件会导致整个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过高而存在危险,因此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工作。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说明蒸汽发生装置处于低功率运行,此时开启第二加热件不会导致整个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过高,因此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上述实施例六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在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若第一加热件的温度过高,会导致蒸汽发生装置局部过热,使得蒸汽发生装置存在使用危险。因此,在控制蒸汽发生装置工作过程中,获取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并判断第一加热件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若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说明第一加热件的温度过高,此时控制降低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工作,以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平稳安全工作。
具体地,当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加热件的功率降低,或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的总功率远小于功率阈值,此时即可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在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若第三加热件的温度过高,会导致蒸汽发生装置局部过热,使得蒸汽发生装置存在使用危险。因此,在控制蒸汽发生装置工作过程中,获取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并判断第三加热件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说明第三加热件的温度过高,此时控制降低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控制第三加热件停止工作,以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平稳安全工作。
具体地,当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三加热件的功率降低,或控制第三加热件停止工作。此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远小于功率阈值,此时即可控制第二加热件开始工作,使蒸汽发生装置一直保持最大功率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量从而增大蒸汽发生装置的持续蒸汽量。
实施例九:
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本发明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因此,具有上述技术方案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具体实施例一:
蒸汽熨烫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电熨斗干烫操作繁琐、熨烫效果不佳的问题,其使用操作简单,无需过多的学习即可实现理想的熨烫效果。然而,不同品牌不同配置的挂烫机来说,其可实现的熨烫效果差异较大。对于薄面料的衣物,现有挂烫机的蒸汽量基本可以获得较好的熨烫效果。但是,对于毛呢、羽绒等冬天穿着的衣物,其厚度较厚,蒸汽穿透衣物需要较大的推动力,而现有蒸汽所能实现的运动形态无法很好地满足其熨烫需求。即要实现厚衣物较好的熨烫效果,则需要进一步增大蒸汽量。
通过理论计算可得,对于家电产品的最大功率2200W,其所能实现的最大蒸汽量约为50g/min。对于单一加热器挂烫机产品(即存在第一加热件的挂烫机产品),受到加热器加热效率及加热器结构的限制,即使加热器的运行功率达到2200W,其所能实现的最大蒸汽量很难超过40g/min。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高端挂烫机产品,往往配套有第三加热件130(即存在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挂烫机产品,将第三加热件130作为烫头加热器使用),而第三加热件130也将占用一定的功率。
通过对市场上蒸汽发生装置的功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带有二次加热的挂烫机,其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约为1500至1700W,第三加热件130的运行功率约为500至700W。因此,对于配套有第三加热件130的蒸汽发生装置,目前市场上所能实现的持续最大蒸汽量均低于40g/min。
基于此,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在现有二次加热的基础上,至少增加至少一个蓄热加热装置(即第二加热装置108),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分别通过两个或多个供水系统进行供水控制,从而减小供水系统间的干扰。该蒸汽发生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利用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加热间歇,来控制第二加热装置108工作,利用第二加热装置108实现能量储存,从而实现持续较长时间的大蒸汽量,提升熨烫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出的带有蓄热功能的蒸汽发生装置,相对于相关技术中蒸汽发生装置,至少增加了至少一个蓄热式的第二加热装置108和至少一个水泵。根据家用电器产品的总功率要求,本方案中提及的蒸汽发生装置,其整机在运行过程中任何时候的总功率不超过2200W。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在蒸汽发生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很长时间只有一个加热件处于接通状态的运行工况,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总功率远低于额定功率。基于此,实施例提出了的带有蓄热功能的蒸汽发生装置。该蒸汽发生装置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由第一温控器检测第一加热件的温度,由第二温控器检测第三加热件130的温度,当第一加热件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或第三加热件130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二加热件通电加热。对于该蒸汽发生装置,其最大优势是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的总功率,来调整第二加热件的运行功率,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功率最大化,同时使第二加热件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时间最小化。
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对于第二加热装置108,其蓄热部件112的蓄热方式可为显热蓄热或潜热加显热蓄热。其中,显热蓄热一般采用压铸铝等高比热低密度的材料,其高的比热容可使单位体积的蓄热材料储存更多的能量,从而实现小体积大蓄热量的目的。而潜热加显热蓄热的方式是利用相变材料的相态变化,例如固液态间的相变,以及相变材料温度的变化来实现能量的储存。
由于本方案的使用场景要求蓄热加热器的温度必须超过150℃,则所选用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需大于150℃,此时可选择水合盐、无机盐及其混合物、金属合金及其混合物等相变温度较高的相变材料。除此之外,还可添加金属泡沫、膨胀石墨等高导热骨架以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加快其能量储存和释放速度,提高系统加热效率。此外,本方案中涉及的第二加热装置108的个数不局限于一个,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增减。
对于本实施例提出的蒸汽发生装置,其水量的控制调节可采用多个水泵进行分别控制。其中,水泵可以是电磁泵等交流泵,也可以是低压直流泵。不同水泵之间通过电源板分别控制,相互不受影响,从而保证进入到每个加热装置中的水的流量之间不受干扰,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也即,如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蒸汽发生装置仅存在第一加热件和第三加热件130,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温控器等器件的限制将出现超温断开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蒸汽发生装置的运行功率。运行过程中受到温控器等器件的限制将出现超温断开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功率。本实施例在现有具有二次加热功能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增加至少一个第二加热装置108,并且该第二加热装置108中第二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可根据系统运行工况进行调整,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功率达到最大化。与此同时,该蒸汽发生装置中,不同加热装置之间的供水是通过不同水泵分别控制的,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不同加热装置进水的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二:
绿色环保的生活驱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向着无洗涤剂、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由于蒸汽具有其独特的清洁消毒功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的蒸汽发生器主要分为两类:常压蒸汽发生器和高压蒸汽发生器。相对于高压蒸汽发生器,常压蒸汽发生器具有安全性高、制造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常压蒸汽发生器所能产生的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较低,已无法很好地满足衣物熨烫、厨房等家居清洁、消毒等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衣物熨烫及家居消毒清洁,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用的Y型的连通器114,应用于具有多个加热装置的蒸汽发生装置。
针对现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量不足的问题,本实施例在现有蒸汽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增加若干个第二加热装置108以实现整机系统功率最大化,从而实现整机持续大蒸汽量或短时间超大蒸汽量。对于该蒸汽发生装置,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与第三加热件130之间是通过Y型的连通器114连接,而对于第一加热装置104或第二加热装置108超过一个时,无法与第三加热件130直接连接,因此需要添加三通管或多通管等接头连接。本实施例以最简单的具有一个第二加热装置108的蒸汽发生装置为例,进行专利细节阐述。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连通器主要有T型的连通器114’。对于T型的连通器114’,蒸汽从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进入到第三管路120’中,由于第二管路118’内蒸汽流动方向与第三管路120’垂直,因此第二管路118’内的蒸汽与第一管路116’的蒸汽汇合到第三管路120’上,其流动方向将改变90°。对于T型的连通器114’,第二管路118’的蒸汽经过交汇处后将发生较大的能量损失,从而大大降低第三管路120’内蒸汽的动能,导致蒸汽在第三管路120’内冷凝的概率急剧上升。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相对于T型的连通器114’,本实施例提出的Y型的连通器114中,其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的夹角小于90°,此时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的蒸汽在三通交汇处均存在一个与第三管路120方向一致的分速度,从而使其在交汇处的能量损失明显小于T型的连通器114’。即采用Y型的连通器114可使各管路间的蒸汽平稳过渡流动,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蒸汽在接头处发生堵塞情况。
除此之外,对于实施例中提到的Y型的连通器114,其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此时蒸汽刚从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中流出,仍保留着较大的过热度,即使不同管路的蒸汽混合,也将大大降低蒸汽冷凝发生的概率。
通过实验测试发现,对于第一加热装置104和第二加热装置108不同蒸汽量配比,其对应的Y型的连通器114的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的最佳夹角也不一样,其第一管路116和第二管路118的管径尺寸也可根据各管路中的蒸汽量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最佳的蒸汽汇合效果。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的Y型的连通器114,其第一管路116的管径均大于第二管路118的管径,且系统中可实现的最大蒸汽量的大小也与第一管路116的管径直接相关。
也即,本实施例提出了采用Y型的连通器114现有的T型的连通器114’可以实现蒸汽在管路中更好地汇合。在Y型的连通器114中,由于多个加热装置的出口蒸汽流动方向大致是一致的,因此每股蒸汽在Y型的连通器114中汇合所产生的阻力损失较小,可以更好地保持蒸汽原有的动压,从而实现更好的熨烫、清洁、消毒功能。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所涉及的Y型的连通器114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第一加热装置104,其目的是:蒸汽在靠近第一加热装置104处汇合,此时的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蒸汽之间碰撞产生冷凝水的几率将降低很多,从而可以更好地维持蒸汽压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液装置;
蒸汽喷头;
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供液装置和所述蒸汽喷头,所述第一加热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腔体供热;
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包括第二腔体、第二加热件和蓄热部件,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供液装置和所述蒸汽喷头,所述第二加热件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腔体供热;
连通器,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蒸汽喷头;
第三加热件,设置于所述蒸汽喷头和/或所述连通器内;
其中,所述供液装置内存储液体,并为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提供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和所述第三加热件电连接,并可获取所述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所述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所述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控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加热件的温度;
第二温控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三加热件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件的温度调节所述第一加热件的工作,以及根据所述第三加热件的温度调节所述第三加热件的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器包括: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
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所述第三管路的出口连通所述蒸汽喷头;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部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蓄热材料部件、相变材料部件;和/或
所述蓄热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和/或
所述蓄热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外,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任一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所述第一腔体均连通所述供液装置和所述蒸汽喷头;和/或
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任一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所述第二腔体均连通所述供液装置和所述蒸汽喷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装置包括:
储液箱;
供液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箱、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通过所述供液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箱、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液管路包括第一供液管和第二供液管,所述第一供液管连通所述储液箱和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供液管连通所述储液箱和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通过所述第一供液管连通所述储液箱和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水泵通过所述第二供液管连通所述储液箱和所述第二腔体。
9.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
10.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
获取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所述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和所述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控制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三加热件的总功率;
根据所述总功率控制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总功率控制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二加热件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总功率大于或等于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停止工作;
基于所述总功率小于所述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开启工作,并控制所述总功率与所述第二加热件的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功率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加热件的温度;
基于所述第一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所述第一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停止工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加热件的温度;
基于所述第三加热件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所述第三加热件的运行功率,或控制所述第三加热件停止工作。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49648.6A CN114672974B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蒸汽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装置和计算机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49648.6A CN114672974B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蒸汽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装置和计算机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72974A CN114672974A (zh) | 2022-06-28 |
CN114672974B true CN114672974B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2069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49648.6A Active CN114672974B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蒸汽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装置和计算机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72974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0570A (zh) * | 2008-12-31 | 2009-05-27 | 徐万群 | 一种多次汽化的蒸汽挂烫机 |
EP2826909A1 (en) * | 2013-07-19 | 2015-01-21 |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team generation unit in a laundry dry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laundry dryer |
CN205443724U (zh) * | 2016-03-28 | 2016-08-10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挂烫机 |
CN106049011A (zh) * | 2016-07-29 | 2016-10-26 |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 蒸汽发生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
CN106592179A (zh) * | 2015-10-16 | 2017-04-26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蒸汽功能的干衣机及蒸汽控制方法 |
CN106989378A (zh) * | 2017-03-31 | 2017-07-28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加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蒸汽加热设备 |
WO2020010513A1 (en) * | 2018-07-10 | 2020-01-16 | Jung Gmbh Apparatebau | Apparatus for baking bakery products including steam generator |
CN211575078U (zh) * | 2020-01-22 | 2020-09-2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发生器和衣物处理装置 |
-
2020
- 2020-12-24 CN CN202011549648.6A patent/CN1146729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0570A (zh) * | 2008-12-31 | 2009-05-27 | 徐万群 | 一种多次汽化的蒸汽挂烫机 |
EP2826909A1 (en) * | 2013-07-19 | 2015-01-21 |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team generation unit in a laundry dry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laundry dryer |
CN106592179A (zh) * | 2015-10-16 | 2017-04-26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蒸汽功能的干衣机及蒸汽控制方法 |
CN205443724U (zh) * | 2016-03-28 | 2016-08-10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挂烫机 |
CN106049011A (zh) * | 2016-07-29 | 2016-10-26 |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 蒸汽发生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
CN106989378A (zh) * | 2017-03-31 | 2017-07-28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加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蒸汽加热设备 |
WO2020010513A1 (en) * | 2018-07-10 | 2020-01-16 | Jung Gmbh Apparatebau | Apparatus for baking bakery products including steam generator |
CN211575078U (zh) * | 2020-01-22 | 2020-09-2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发生器和衣物处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72974A (zh) | 2022-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73803U (zh) | 蒸汽挂烫机改进结构 | |
CN205878113U (zh) |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设置有该蒸汽发生器的电蒸锅 | |
CN109750479A (zh) | 一种蒸汽喷头及蒸汽熨烫机 | |
CN114672974B (zh) | 蒸汽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装置和计算机介质 | |
CN111853746A (zh) | 一种蒸汽发生器和熨烫机 | |
CN214341727U (zh) | 烹饪设备 | |
CN210540812U (zh) |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蒸汽烹饪功能的烹饪电器 | |
CN108209823A (zh) | 一种洗碗机加热器新型结构 | |
KR200241537Y1 (ko) | 세탁소용 다리미의 스팀발생용 보일러 | |
CN21428447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4626106U (zh) | 挂烫机 | |
CN202056846U (zh) | 熨斗用快速蒸汽产生器及其熨斗 | |
CN204919150U (zh) | 一种电烫斗 | |
CN212815908U (zh) | 一种烹饪设备用的水路系统及烹饪设备 | |
CN214678598U (zh) | 一种快速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烹饪设备 | |
CN114251637A (zh) | 蒸汽发生装置和控制方法、电器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1625114A (zh) | 清洁机器的蒸汽产生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9222629B (zh) | 一种电蒸箱的控制方法 | |
CN114251640B (zh) | 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方法、装置、蒸汽器具及存储介质 | |
CN211609624U (zh) | 防喷水式蒸汽清洁机 | |
CN103836715B (zh) | 一种太阳能燃气复合能源热水系统 | |
CN114568924B (zh) | 蒸汽发生装置、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家用电器 | |
CN217149656U (zh) | 挂烫机 | |
CN201588122U (zh) | 一种熨刷改进结构 | |
CN113152049B (zh) | 蒸汽发生装置、衣物处理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