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2956B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2956B
CN114672956B CN202111598590.9A CN202111598590A CN114672956B CN 114672956 B CN114672956 B CN 114672956B CN 202111598590 A CN202111598590 A CN 202111598590A CN 114672956 B CN114672956 B CN 114672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actuator
coupling
gea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85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72956A (zh
Inventor
朴正然
禹世荣
表俊浩
李泰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672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2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72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2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3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ctric mo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40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the receptacle and an agitator or impeller, e.g. alternatively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friction clutch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4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4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n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2011/002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using an external and axially slidable sleeve for coupling the teeth of both coupling components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外桶,储存水;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外桶,容纳衣物;搅拌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滚筒,搅拌所述衣物;驱动部,结合于外桶,提供用于旋转滚筒和搅拌部中的一个以上的动力;离合器部,设置在驱动部和搅拌部之间,被配置为向滚筒和搅拌部中的一个以上传递所述动力,所述离合器部包括:齿轮部,通过与驱动部啮合而旋转;旋转轴,与齿轮部连接,旋转搅拌部;壳体,结合于滚筒,齿轮部和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于壳体;联接器,被配置为在壳体和驱动部之间升降,以选择性地旋转壳体;移动部,联接器安置于移动部,使联接器升降;致动器,被配置为使移动部升降,致动器被配置为使移动部旋转。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能够单独或同时旋转滚筒和搅拌部的离合器构件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衣物处理装置是指涵盖洗涤衣物(洗涤对象物、烘干对象物)的装置、烘干衣物的装置以及能够兼用于执行衣物的洗涤和烘干的装置的装置。
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分为通过设置在装置的前方面的投放口将衣物投放到装置中的前装式(front load type)以及通过设置在装置的上部面的投放口将衣物投放到装置中的顶装式(top load type)。
此时,现有的顶装式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滚筒,容纳衣物并进行旋转;以及搅拌部,与所述滚筒另行地旋转,以提高洗涤性能。所述搅拌部形成所述滚筒的底部面,或者被配置为从所述滚筒的底部面向上部凸出,从而能够与所述滚筒另行地形成水流。
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通过在提供用于旋转所述滚筒和搅拌部的动力的驱动部配置离合器来控制所述滚筒和所述搅拌部的旋转方向(参见韩国公开特许公报第10-2008-0092023号、韩国授权特许公报第10-0268263号和第10-0274986号、日本授权特许公报第5940423号、美国授权专利公报第4291556号等)。
图1示出代表性的现有衣物处理装置的驱动部结构(韩国公开特许公报第10-2019-0124936号)。
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驱动部7,所述驱动部7固定在储存水的外桶5的下部,以产生旋转磁场。所述驱动部7包括:定子71,产生旋转磁场;转子72,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定子71旋转;以及驱动轴73,结合于所述转子72而旋转。
所述转子72可以被配置为容纳所述定子71的外周面,所述驱动轴73可以朝所述外桶5中容纳的滚筒延伸。
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离合器部,所述离合器部能够将由所述驱动轴73产生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滚筒和在滚筒的底部面另行地旋转的搅拌部。所述离合器部可以包括:齿轮箱74,被配置为与所述驱动轴73啮合;以及旋转轴75,从所述齿轮箱74延伸,用于旋转搅拌部。
由此,如果所述驱动轴73旋转,则所述齿轮箱74旋转,并旋转所述旋转轴75,从而能够旋转所述搅拌部。
另一方面,所述离合器部还可以包括容纳所述齿轮箱74的壳体5。所述壳体5容纳所述齿轮箱74、所述旋转轴75以及所述驱动轴73,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旋转,并且被配置为与所述滚筒结合。由此,所述壳体5可以与所述驱动轴73无关地旋转,所述滚筒可以与所述搅拌部无关地旋转。
所述离合器部还包括将所述壳体5与所述驱动部7选择性地结合的联接器4(coupler)。所述联接器4可以通过选择性地结合所述壳体5和所述转子72来将所述转子72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壳体5。
所述联接器4可以结合于所述壳体5以朝所述转子72下降,或者可以上升而与所述转子72隔开。
如果所述联接器4下降以将所述壳体5和所述转子72结合,则因所述转子72而所述壳体5和所述滚筒可以与所述转子72一起旋转,如果所述联接器4上升以使所述壳体5和所述转子72分离,则可以仅旋转所述搅拌部,或者可以根据齿轮箱74的结构来使所述滚筒与所述搅拌部相反地旋转。
为了控制所述联接器4,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致动器2,用于提供移动所述联接器4的动力;以及移动部3,利用所述致动器2的动力来移动所述联接器4。
所述移动部3可以被配置为支撑所述联接器4,所述致动器2还包括能够直接使所述移动部3移动的媒介部21、22。由此,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通过驱动所述致动器2来使所述移动部3移动,使得所述联接器4进行升降。
通常,所述致动器2由产生旋转力的马达等构成。因此,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所述媒介部21、22可以构成为将由所述致动器2产生的旋转能量转换成能够升降所述移动部3的直线往复运动的多样的结构。
例如,所述媒介部可以包括:水平移动部21,通过所述致动器2的旋转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以及铅直移动部22,能够将所述水平移动部21的往复移动转换为垂直或铅直方向上的往复移动。
由于所述媒介部被配置为将由所述致动器2产生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为了将所述致动器产生的旋转运动扩展为具有足够长度的铅直移动,需要确保所述媒介部具有预定长度以上的长度。这是因为,所述媒介部的长度越长,所述媒介部的末端的位置变化幅度越长。
因此,为了确保所述媒介部的长度,所述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存在有不得不将所述致动器2配置在比所述驱动部7更靠外部的位置的局限。
换言之,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不得不通过将所述致动器2另行地配置在比所述驱动部7的全体直径D1的范围更靠外部的外部区域D2,来确保所述媒介部21、22能够充分地移动所述联接器4的位移。
因此,存在有需要将所述致动器2配置为进一步远离所述联接器4配置以使所述致动器2移动所述联接器4的问题。
另外,由于除了驱动部7占用的体积之外,还额外地需要所述致动器2和媒介部21、22占用的体积,因而存在有与洗涤容积无关地进一步扩大部件安装体积的问题。
由此,为了确保用于安装所述媒介部21、22和所述致动器2的空间,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存在有无法紧凑地安装所述驱动部和离合器部的局限,与之相应地存在有无法确保洗涤容积的缺点。
由于所述致动器2配置在所述驱动部的外部,因此存在有需要分别单独地安装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致动器2的不便。
由于安装所述联接器4、致动器2以及所述媒介部21、22的作业复杂,因此还存在有所述离合器的安装工序复杂且效率低的问题。
另外,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存在有还需要配备用于防止媒介部21、22与驱动部产生干涉的追加的结构的局限。
另外,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存在有在将所述驱动部组装到外桶之后,还需要进行将所述致动器2和媒介部21、22组装或安装到驱动部的追加工序的问题。
另外,由于致动器2单独配置在驱动部的外部,因此,还存在有需要将用于控制所述致动器2的额外的控制线另行地配置或固定到所述驱动部的外部的不便。
另外,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由于所述联接器4和所述致动器2彼此分离并隔开,因此,存在有无法省略连接所述联接器4和所述致动器2的媒介部21、22的局限。
因此,所述致动器2无法直接移动所述联接器4,从而存在有在控制所述联接器4方面上降低可靠性的问题。
此外,存在有无法将由所述致动器2产生的动力完全传递到所述联接器4的问题。尤其是,所述致动器2仅能够按预定角度水平旋转所述媒介部21、22,因而存在有无法全部使用所述致动器2的输出的局限。
另外,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由于所述致动器2按预定角度范围旋转,因此,将传感器部配置为感测所述致动器2或媒介部21、22的角度。
因此,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存在有因通过所述致动器2间接地判断所述联接器4的位置而降低准确度的问题。另外,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等只能通过所述致动器2间接地判断所述联接器4和所述媒介部21、22是否正常工作。
尤其是,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将这种传感器部配置为与致动器2或所述媒介部21、22接触,因此,存在有需要进一步扩大所述致动器2和媒介部21、22的全体体积的局限。
因此,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存在有无法将所述致动器2安装到所述驱动部的内部的根本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能够将由致动器产生的旋转动力完全传递到离合器而不转换成直线或预定角度往复移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通过将由致动器产生的旋转动力完全传递到离合器来省略在所述致动器和离合器之间的特定区间进行往复的媒介部的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省略了将由致动器产生的能量转换为其他直线运动或预定角度往复移动的媒介部的结构,从而能够将所述致动器配置在驱动部的内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致动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离合器结构旋转。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由致动器旋转用于选择性地连接滚筒和驱动部的离合器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外桶,储存水;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桶,用于容纳衣物;搅拌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滚筒,用于搅拌所述衣物;驱动部,结合于所述外桶,提供用于旋转所述滚筒和所述搅拌部中的一个以上的动力;以及离合器部,设置在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搅拌部之间,被配置为向所述滚筒和所述搅拌部中的一个以上传递所述动力,所述离合器部包括:齿轮部,通过与所述驱动部啮合而旋转;旋转轴,与所述齿轮部连接,用于旋转所述搅拌部;壳体,结合于所述滚筒,所述齿轮部和所述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于所述壳体;联接器,被配置为在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部之间升降,以选择性地旋转所述壳体;移动部,所述联接器安置于所述移动部,用于使所述联接器升降;以及致动器,被配置为使所述移动部升降,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为使所述移动部旋转。
所述致动器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产生旋转力或旋转能量(例如,马达等)。由所述致动器产生的旋转能量能够完全传递到所述离合器结构而不转换为往复移动能量等。
所述离合器可以包括:联接器,选择性地连接滚筒和驱动部;以及移动部,支撑所述联接器。所述移动部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致动器。所述移动部可以通过所述致动器旋转并使所述联接器升降。
所述致动器可以通过与驱动轴的外周面上配置的所述移动部直接接触来使所述移动部旋转。
所述致动器可以使所述移动部旋转一圈以上,所述致动器可以使所述移动部向一个方向连续地旋转。
由于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省略了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额外的媒介部,因此,所述致动器可以配置在所述驱动部的内部。
当然,所述致动器也可以使所述移动部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往复旋转。
当然,所述致动器可以使用于旋转所述移动部的额外的传递部旋转。但是,由于所述传递部也通过与所述致动器和所述移动部啮合而旋转,所述传递部的体积较小。因此,所述致动器和所述传递部都可以配置在驱动部的内部。
即使在所述移动部被约束而不旋转时,所述传递部也可以使所述致动器保持原有的状态旋转。因此,能够防止所述致动器受到过度的负载或被损坏。
所述致动器和所述移动部可以安置并配置于位于所述驱动部的内部的外壳。
因此,所述致动器可以与所述移动部接触并使其旋转。
所述传感器部可以共享与所述致动器相同的电路或控制回路。因此,所述传感器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驱动部的内部,并且可以选择性地与所述移动部接触。
所述致动器可以使所述移动部向一个方向旋转,所述移动部可以向一个方向旋转且反复上升和下降。
因此,能够简化用于控制所述致动器的控制方法,并且可以将简单的驱动马达用作所述致动器。
另外,由于所述致动器插入到所述驱动部的内部,可以将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致动器制成模块。因此,能够通过将离合器结构和所述驱动部制成一个模块来提高安装便利性。
另外,可以紧凑地设计包括所述致动器的离合器和驱动部,从而能够缩小驱动部的全体体积,并且能够相应地增加洗涤容积。
本发明具有能够将由致动器产生的旋转动力完全传递到离合器而不转换为直线或预定角度往复移动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通过将由致动器产生的旋转动力完全传递到离合器而省略在所述致动器和离合器之间的特定区间进行往复的媒介部的结构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因省略所述媒介部而能够将所述致动器安装在所述驱动部的内部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能够将所述致动器和所述驱动部制成一个模块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能够缩小所述致动器和所述驱动部全体所占用的体积的效果。
由于所述致动器使所述离合器向一个方向旋转也无妨,因此具有仅利用所述致动器的on/off便能够控制所述离合器的位置的效果。
由于所述致动器配置在所述驱动部的内部,所述传感器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驱动部的内部,其结果,所述传感器部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所述离合器结构来直接感测离合器的位置。
因此,所述传感器部可以与所述致动器完全分离并隔开配置,从而能够提高安装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结构。
图2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
图3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驱动部和离合器部的工作原理。
图4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部和驱动部的安装结构。
图5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部即使安装在所述驱动部的内部也能够工作的结构的一实施例。
图6示出所述离合器部的工作原理。
图7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和转子的结构。
图8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与转子结合或分离的情形。
图9示出移动部在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中升降时的情形。
图10示出移动部进行升降的结构。
图11示出用于升降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移动部的结构的一实施例。
图12示出移动部进行升降的图。
图13示出所述移动部的具体的升降方式。
图14示出所述传感器部的一实施例。
图15示出所述联接器随着所述移动部的升降而升降的结构。
图16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图17示出图16所示的离合器结构中的移动部和传感器部的工作方式。
图18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结构中的致动器的一实施例。
图19示出防止所述致动器的损坏的一实施例。
图20示出防止所述致动器的损坏的另一实施例。
图21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结构中的致动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22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结构中的致动器的又一实施例。
图23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结构中的致动器的又一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
1:衣物处理装置;10:箱体;20:外桶;30:滚筒;40:搅拌部;50:供水部;60:排水部;C:离合器部;200:旋转轴;300:壳体;400:联接器;500:移动部;600:外壳;700:恢复部;800:致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即使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赋予相同或相似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用第一次说明代替其说明。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的表述包括复数的表述。另外,在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时,如果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会模糊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主旨,则将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仅用于使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便于理解,不应理解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受附图的限制。
图2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的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箱体10,形成外观;外桶20,容纳在所述箱体10的内部,并储存水;滚筒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桶20,用于容纳衣物;供水部50,被配置为向所述外桶20供应水;以及排水部60,将所述外桶20中的水排出到所述箱体10的外部。
所述箱体10可以在其上部设置有用于投放衣物的投放口12以及用于开闭所述投放口12的门。
在所述箱体10可以设置有用于接收驱动衣物处理装置的命令的输入的控制面板。在所述控制面板可以设置有能够控制后述的驱动部100和离合器c中的一个以上的控制部,或者所述控制面板可以与所述控制部连接。
所述供水部50可以包括:供水阀51,结合于所述箱体10,用于从外部供水源接收供水;供水管52,从所述供水阀51延伸,用于接收供水;洗涤剂盒53,与所述供水管52连通,用于投入洗涤剂;以及供水管54,从所述洗涤剂盒53延伸,用于向所述外桶20供水。所述洗涤剂盒53可以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前方。
所述排水部60可以包括:排出管61,与所述外桶20的下部连通,用于排出所述外桶20的水;排水泵62,与所述排出管61连通,用于将水排出到所述箱体10的外部;以及排水管63,从所述排水泵62延伸到所述箱体10的外部。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所述外桶20固定到所述箱体10的内部的悬架70。所述悬架70可以包括:支撑杆,用于将所述外桶20的一侧与所述箱体10的一面结合;以及阻尼器或弹簧,结合于所述支撑杆,用于衰减振动。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搅拌部40,所述搅拌部4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于所述滚筒30,用于搅拌衣物或形成水流。所述搅拌部40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滚筒30的底部面,并且,可以被配置为朝所述投放口12凸出预定高度。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部100,结合于所述外桶20,提供用于旋转所述搅拌部40和所述滚筒30的动力;以及离合器部c,结合于所述驱动部100,被配置为向所述搅拌部40和所述滚筒30中的一个以上传递所述动力。
所述离合器部c可以设置在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搅拌部40之间,并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所述驱动部100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搅拌部40和所述滚筒30中的一个以上。
所述离合器部c可以被配置为将由所述驱动部100产生的旋转力均传递到所述滚筒30和所述搅拌部40,或者仅传递到所述滚筒30和所述搅拌部40中的任意一个。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离合器部c来确定仅旋转所述滚筒30和所述搅拌部40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使所述滚筒30和所述搅拌部40都旋转。
例如,在洗涤过程中,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所述离合器部c使所述滚筒30和所述搅拌部40沿相反方向旋转,或者仅旋转所述搅拌部40。
另外,在脱水过程中,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所述离合器部c使所述滚筒30和所述搅拌部40一体地旋转。
图3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驱动部和离合器部的工作原理。
参照图3的(a),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驱动部100可以包括:定子110(参照图4),设置在所述外桶20的下部,用于产生旋转磁场;转子120,通过所述定子110旋转;以及驱动轴130,结合于所述转子120而旋转。
所述转子120可以包括:磁力部,在由所述定子110产生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旋转力;转子主体122,所述磁力部结合于所述转子主体122,或者所述转子主体122从所述磁力部延伸;以及安置部121,设置在所述转子主体122的中央,所述驱动轴130固定或结合于所述安置部121。
所述安置部121可以构成为连接所述转子120和所述驱动轴130的衬套部160(bushing)。
所述磁力部可以构成为永久磁铁等。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部c可以包括:壳体300,容纳通过与所述驱动部100啮合而旋转的齿轮部;联接器400,选择性地连接所述壳体300和所述驱动部100,以旋转所述壳体;以及移动部500,用于使所述联接器400移动,使得所述联接器400连接或分离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壳体300。
另外,所述离合器部c还可以包括盖部900,所述盖部900结合于所述外桶20的底部面,容纳并保护所述壳体300、所述移动部500以及所述媒介部600。
所述驱动轴130可以包括:轴主体1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于所述壳体300;第一末端部132,设置在所述轴主体131的上端,能够与齿轮部340结合;以及第二末端部133,设置在所述轴主体131的下端,能够与所述转子120结合。
所述轴主体131可以被配置为长于所述壳体300,所述第二末端部133可以被配置为从所述壳体300向外部露出。
所述壳体300可以包括:引导壳体3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所述驱动轴130;齿轮壳体320,从所述引导壳体310延伸,用于容纳所述齿轮部340;以及旋转壳体330,从所述齿轮壳体320延伸,用于容纳所述旋转轴200。
所述引导壳体310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大于所述驱动轴130的直径,使得所述驱动轴130能够在其内部自由地旋转,所述旋转壳体330也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大于所述旋转轴200的直径,使得所述旋转轴200能够在其内部自由地旋转。其结果,即使所述驱动轴130旋转,所述引导壳体310也可以不与所述驱动轴130一起旋转,并且,即使所述旋转轴200旋转,所述旋转壳体330也可以不与所述旋转轴200一起旋转。
其结果,所述壳体300可以与所述旋转轴200和所述驱动轴130无关地旋转。因此,如果所述滚筒30结合于所述壳体300,则所述滚筒30可以不受所述旋转轴200和所述驱动轴130的旋转的影响。
另一方面,所述齿轮壳体320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大于所述旋转壳体330和所述引导壳体310的直径的宽度,以容纳所述齿轮部340。
因此,当所述齿轮壳体320被所述外桶20的底部面22或轴承壳体26支撑时,整个所述壳体300可以稳定地配置在所述外桶20的下部。
为了容纳所述驱动轴130,所述引导壳体310设置在比所述齿轮壳体320更靠下部的位置,因此,所述滚筒30可以与所述旋转壳体330结合。
所述滚筒30的底部面可以与所述旋转壳体330的外周面结合。由此,如果所述旋转壳体330旋转,则所述滚筒30可以与所述旋转壳体330一起旋转。所述旋转壳体330可以包括与所述滚筒30的底部面结合的滚筒锯齿。
为了使所述滚筒30旋转,需要将所述壳体300选择性地结合于所述驱动部100。即,当所述壳体300通过所述驱动部100旋转时,可以与所述旋转轴200的旋转无关地使所述滚筒30旋转。因此,所述滚筒30可以独立于所述搅拌部40旋转。
所述齿轮部340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齿轮壳体320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末端部132结合或啮合。
所述齿轮部340可以包括:太阳齿轮341,设置在所述第一末端部132的外周面;行星齿轮342,沿所述太阳齿轮341的外围设置有两个以上,并通过与所述太阳齿轮341啮合而旋转;环齿轮343,容纳所述行星齿轮342,构成为环形状,并被配置为在其内周面与所述行星齿轮342啮合;以及齿轮架344(carrier),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齿轮壳体320的内部,以提供所述行星齿轮342的旋转轴。
所述太阳齿轮341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末端部132结合。即,所述太阳齿轮341可以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第一末端部132。
另外,所述太阳齿轮341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末端部132一体地设置。即,可以在所述第一末端部132的外周面设置锯齿,从而可以设置所述太阳齿轮341。
在任何情况下,所述太阳齿轮341可以在外周面设置锯齿,从而能够按与所述驱动轴130相同的rpm旋转。
所述太阳齿轮341的截面可以构成为圆盘形状,所述行星齿轮342的截面也构成为圆盘形状。但是,所述环齿轮343可以构成为环形状。
所述环齿轮343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远大于所述太阳齿轮341的直径。由此,所述行星齿轮342可以在所述太阳齿轮341和所述环齿轮343之间设置有复数个。
所述环齿轮343可以固定在所述壳体300的内周面,也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壳体300另行地旋转。
所述行星齿轮342可以在外周面设置有能够通过与所述太阳齿轮341啮合而旋转的锯齿,所述环齿轮343可以在内周面设置有能够通过与所述行星齿轮342啮合而旋转的锯齿。
所述旋转轴200可以与所述齿轮架344一体地设置,也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齿轮架344结合。所述旋转轴200被被配置为与所述驱动轴130分离。因此,即使所述驱动轴130旋转,所述旋转轴200也可以独立于其旋转,而不直接受其影响。
当所述太阳齿轮341旋转时,所述行星齿轮342与所述太阳齿轮341啮合而与所述太阳齿轮341相反地旋转。此时,所述行星齿轮342还可以与所述环齿轮343啮合。此时,在所述环齿轮343固定于所述齿轮壳体320的情况下,所述行星齿轮342通过作用反作用沿所述太阳齿轮341的外围向与所述太阳齿轮341相同的方向旋转。由此,所述齿轮架344可以向与所述行星齿轮342沿所述太阳齿轮341的外围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所述旋转轴200可以向与所述太阳齿轮341相同的方向旋转。由此,所述搅拌部40可以与所述太阳齿轮341相同地旋转。
根据所述齿轮架344或所述壳体300的约束与否,所述滚筒30可以与所述搅拌部40相反地旋转,或者,即使搅拌部40旋转,所述滚筒30也可能不旋转。
另一方面,在所述壳体300固定于所述驱动部100并与所述驱动轴130相同地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环齿轮343和所述太阳齿轮341沿相同的方向旋转,所述行星齿轮342被固定而不旋转,因此,与所述行星齿轮342的旋转轴连接的所述齿轮架344也与所述驱动轴130相同地旋转。
由此,所述滚筒30可以通过所述旋转壳体330按与所述驱动轴130相同的rpm旋转,所述搅拌部40也可以按与所述驱动轴130相同的rpm旋转。
所述引导壳体310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齿轮壳体320一体地旋转。所述引导壳体310可以结合并固定于所述齿轮壳体320,也可以与所述齿轮壳体320一体地设置。
本发明的离合器部c可以包括能够使所述壳体300和所述驱动部100选择性地连接或结合的联接器400。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联接器400使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壳体300结合是指,处于能够将所述驱动部100的动力传递到所述壳体300的状态。
例如,可以表示所述联接器400使所述壳体300按与所述转子120或所述驱动轴130相同的rpm旋转的状态。
所述壳体300在所述转子120的上部与所述转子120隔开设置,并被配置为容纳所述驱动轴130。
所述联接器400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引导壳体310和所述转子120之间进行往复。
如果所述联接器400上升而使所述引导壳体310和所述安置部121彼此连接,则可以将所述驱动部100的输出完全地传递到所述引导壳体310。
因此,所述壳体300可以按与所述转子120相同的RPM旋转,并且,与所述壳体300结合的滚筒30也可以与所述转子120相同地旋转。此时,所述齿轮架344也与所述驱动轴130一体地旋转,因此,所述搅拌部40也可以与所述转子120相同地旋转。
其结果,所述滚筒30和所述搅拌部40可以一体地旋转,从而执行包括脱水程序在内的洗涤程序、漂洗程序等。
参照图3的(b),当所述联接器400下降时,所述联接器400可以使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引导壳体310彼此分离。此时,所述联接器400可以被配置为完全安置于所述安置部121。
在此情况下,即使所述驱动轴130旋转,所述壳体300也不会通过所述驱动轴130旋转,而是仅有所述齿轮部340旋转,从而可以旋转所述旋转轴200和所述搅拌部40。
因此,所述搅拌部40能够独立于所述滚筒30旋转,并且可以执行除了脱水程序以外的洗涤程序、漂洗程序等。
当然,所述联接器400也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性地结合所述驱动轴130和所述引导壳体310。以下为了说明上的便利,以所述联接器400选择性地连接所述引导壳体310和所述转子120为基准进行说明。
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安置于所述移动部500,以在所述引导壳体310和所述转子120之间进行往复移动。所述移动部50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从致动器800接收动力来使所述联接器400上升并连接所述引导壳体310和所述转子120,并且,可以通过使所述联接器400下降来使所述引导壳体310和所述转子120彼此分离。
另一方面,所述驱动轴130和所述旋转轴200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壳体300的内部容纳的内部轴承150。另外,所述壳体300可以由所述盖部900或所述外桶20的底部面上设置的外部轴承1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离合器部c与所述驱动部100重叠配置来大幅缩小所述离合器部c与所述驱动部100分别单独地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通过将所述离合器部c安装在所述驱动部100的内部来重叠配置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离合器部c,由此能够最小化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离合器部c的全体体积。
另外,可以将所述离合器部c安装在所述驱动部100的内部,以将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离合器部c制成一个模块。
图4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部c和驱动部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部c还可以包括向所述移动部500提供动力的致动器800。
所述致动器8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在所述驱动部100的内部。另外,所述致动器8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驱动部100重叠配置。
因此,由于不存在有所述致动器800与所述驱动部100额外地占用的空间,可以非常紧凑地设计所述离合器部c和所述驱动部100。
另外,通过大幅缩小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离合器部c与所述驱动部100额外地占用的空间,能够更长地确保所述外桶20的高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洗涤容积。
另外,可以通过将包括所述致动器800的所述离合器部c进行模块化来组装到所述驱动部100,也可以通过将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离合器部c进行模块化来安装于所述外桶20。因此,能够简化安装工序。
所述定子110可以包括:芯111,固定于所述外桶20,所述驱动轴130贯穿所述芯111;固定筋112,从所述芯111的外周面以放射状延伸,用于卷绕线圈;极靴113(poleshoe),设置在所述固定筋112的自由端,能够与所述转子120相向;以及端子114(terminal),固定于所述芯111,向所述线圈供应电流。
在所述芯111可以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外桶20的底部面或轴承壳体26结合的安装部115。所述安装部115可以构成为柱形状,并从所述芯111朝所述外桶20的底部面延伸。
所述端子114可以被配置为受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部控制,以向所述线圈供应三相电流等,使得所述转子120旋转。
所述极靴113的截面面积可以被配置为大于所述固定筋112的截面面积,并且可以通过所述极靴113防止所述线圈向外部脱离。
所述致动器8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在所述芯111的内部。因此,可以使用所述定子110的内部空间来安装所述致动器800,并且可以共享所述定子110所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部c还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所述移动部500的升降与否的传感器部900。此时,所述传感器部900也可以配置在所述驱动部100的内部,所述传感器部900也可以安装在所述芯111的内部。
其结果,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都可以配置在所述芯111的内部。因此,所述传感器部900也可以使用所述定子110的内部空间来安装,并且可以共享所述定子110所占用的空间。
另一方面,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移动部500或所述联接器400直接接触,以感测所述移动部500或所述联接器400的上升与否。因此,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被配置为彼此隔开和彼此分离。
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安置于所述移动部500,并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部500一起升降。所述联接器400可以被配置为容纳于所述移动部500。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部c还可以包括外壳600(case),所述外壳600结合于所述驱动部100,容纳所述移动部500,使得所述移动部500能够在其中升降。因此,所述联接器400也容纳于所述外壳600,并且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移动部500升降。
所述外壳600可以安装在所述芯111的内部。因此,所述外壳600可以使用所述定子110的内部空间来安装,并且可以共享所述定子110所占用的空间。
其结果,所述离合器部c的结构可以使用所述定子110的内部空间来安装,并且可以共享所述定子110所占用的空间。因此,省略或缩小了所述离合器部c与所述驱动部100额外地占用的空间,从而能够大幅缩小所述外桶20和所述驱动部100之间的空间。
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所述外桶20的高度,并且,能够进一步缩小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外桶20的间隔。
其结果,所述离合器部c可以全部配置在所述驱动部的直径D1内。所述离合器部c可以全部安装在所述芯111的内周面的直径D3中。其结果,所述离合器部c的全体直径可以被配置为小于所述芯直径D3。
另外,所述离合器部c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驱动部100的高度重叠。即,所述离合器部c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定子110所占用的高度重叠。
其结果,可以最大程度地使用所述定子110占用的空间来安装所述离合器部c。由此,能够最小化所述离合器部c与所述驱动部100额外地占用的体积。
另外,可以将所述离合器部c结合或安装于所述定子110,并安装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将所述离合器部c和所述驱动部100制成一个模块。由此,能够大大简化所述离合器部c和所述驱动部100的安装工序。
图5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部c即使安装在所述驱动部100的内部也能够工作的结构的一实施例。
所述外壳600可以包括:容纳主体610,引导所述移动部500和所述联接器400的升降;结合部630,从所述容纳主体610延伸,结合并固定于所述定子110;以及升降筋640,设置在所述容纳主体610的一面,能够支撑所述移动部500。
当然,只要所述升降筋640固定于所述外壳600并能够支撑所述移动部500,所述升降筋640可以配置在任何位置。
所述容纳主体610可以构成为圆筒形状或管形状。
所述容纳主体610可以被配置为容纳在所述移动部500的内部,以引导所述移动部500的升降。
所述升降筋640可以从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外周面凸出设置,并且可以沿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外周面彼此隔开配置有复数个。所述升降筋640可以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移动部500的荷重。
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包括:移动主体510,支撑所述联接器400,并通过所述致动器800旋转;以及升降引导部520,被配置为支撑于所述升降筋640,用于使所述移动主体510升降。
所述移动主体510可以构成为容纳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圆筒形状或管形状。
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一面支撑于所述升降筋640的上端。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被配置为由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一面凸出或凹入而被安置于所述升降筋640的上端。
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沿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内周面设置。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内周面上配置的高度不同。由此,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在沿所述升降筋640滑动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移动主体510上升或下降。
所述移动部500还可以包括能够通过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而旋转的齿轮齿530。所述齿轮齿530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一面接收由所述致动器800产生的动力。
所述齿轮齿530可以设置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外周面,并且可以沿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外围设置。所述齿轮齿530可以在其表面上具有锯齿形状,以与所述致动器800直接啮合。
由此,可以省略用于连接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移动部500的额外的媒介部,所述致动器800可以直接使所述移动部500旋转。
因此,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使所述移动部500旋转一圈以上,并且,可以将所述致动器800的所有输出完全传递到所述移动部500。
另一方面,所述齿轮齿530可以被配置为从所述移动主体510向外部更厚地凸出,以加强所述移动部500的刚性或增加结合力。
另外,所述齿轮齿530也可以被配置为比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厚度更厚。
所述移动部50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表面向外部凸出的接触部540,以能够与所述传感器部900接触。
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移动部500直接接触,以感测所述移动部500的位置。由此,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致动器800分离配置,并且能够更准确地感测所述移动部500的位置。
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包括安置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联接器主体410。所述联接器主体410可以容纳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内部,并可以构成为圆筒形状或管形状。
在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上部可以设置有扩展支撑部411,所述扩展支撑部411安置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顶面,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下部可以包括能够固定到所述转子120的转子结合部412。
所述扩展支撑部411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大于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直径,所述转子结合部412可以具有锯齿或齿轮齿等,以能够增强与所述转子120的结合力。
所述转子120的衬套部160可以构成为能够与所述转子结合部412啮合的形状。
所述联接器主体410可以在与所述移动主体510一起升降的过程中使所述转子结合部412与所述衬套部160分离或结合。
所述转子结合部412不仅可以配置在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下部面,还可以配置在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下部的外周面。由此,不仅可以与所述转子120的衬套部160的上端结合,还可以与衬套部160的侧面结合。
所述联接器400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与所述壳体300结合的轴结合部420。所述轴结合部420可以被配置为容纳在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内部,并且可以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引导壳体310的外周面。
所述轴结合部420可以构成为圆筒形状或管形状,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小于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直径。所述轴结合部420可以从所述转子结合部412朝所述扩展支撑部411延伸设置。
在所述轴结合部420的内周面可以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引导壳体310的外周面啮合的结合螺纹421,在所述引导壳体310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结合螺纹421啮合的锯齿。
所述轴结合部420还可以结合于所述转子120的安置部121的内周面。即,在所述转子120的衬套部160的内周面可以设置有能够通过与所述结合螺纹421啮合而旋转的锯齿。
当所述联接器400上升时,所述轴结合部420可以连接所述转子120和所述装卸壳体330,所述装卸壳体330可以与所述转子120一起旋转。
当所述联接器400下降时,所述轴结合部420可以从所述装卸壳体330分离,所述装卸壳体330可以不受所述转子120的限制。
在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内周面和所述轴结合部420的外周面之间可以设置有容纳槽430。
在所述容纳槽430中可以容纳有用于恢复所述联接器400的位置的恢复部700。所述恢复部700可以被配置为其一端可以与所述壳体300接触,而另一端可以与所述联接器400接触。所述恢复部700可以由弹性材料构成,并被配置为产生恢复力。
因此,当所述联接器400上升时,所述恢复部700可以被压缩,当所述移动部500下降时,所述恢复部700可以将所述联接器400推向所述移动部500,使得所述联接器400下降。
另一方面,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高度可以被配置为高于所述轴结合部420的高度。由此,能够防止所述恢复部700向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外部脱离。
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安置于所述外壳600。
由此,可以将所述致动器800、所述传感器部900、所述联接器400以及移动部500全部安装到所述外壳600。因此,所述外壳600可以由一个离合器部c的模块构成。
据此,能够仅通过将所述外壳600结合到所述驱动部100来完成所述离合器部c的安装。
另外,由于所述外壳600配置在所述定子芯111的内部,因而所述离合器部c的结构可以全部配置在所述芯111的内部。因此,能够省略或缩小所述离合器部c与所述驱动部100额外地占用的体积或高度。
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所述外桶20的高度,并且能够更紧凑地配置所述外桶20和所述驱动部100的间隔。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包括动力生成部810,所述动力生成部810产生用于旋转所述移动部500的动力。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可以与所述移动部500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旋转所述移动部500。
所述致动器800还可以包括传递部820,所述传递部820将所述动力生成部810的输出传递到所述移动部500。所述传递部820可以被配置为,相较于所述动力生成部810更加扩大与所述移动部500的接触面积。所述传递部820可以构成为能够在切线方向上与所述移动部500的外周面啮合并旋转的蜗轮形态。
所述外壳600还可以包括外部主体620,所述外部主体620设置在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外部,用于防止所述致动器800、所述传感器部900、所述移动部500、所述联接器400中的至少一个向外部露出。
所述外部主体620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容纳主体610平行,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大于所述容纳主体610的直径。在所述外部主体620和所述容纳主体610之间可以确保能够安置或安装所述致动器800、所述传感器部900、所述移动部500中的至少一个的空间。
另一方面,尽管所述外部主体620的直径大于所述容纳主体610的直径,但是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芯111的内周面隔开。由此,能够使空气在所述外部主体620和所述芯111的内周面之间流动,从而能够防止所述驱动部100过热。
另外,如果去除所述外部主体620中安装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的空间,所述外部主体620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芯111的内周面更加隔开。
所述结合部630可以从所述外部主体620以放射状延伸设置有复数个。所述结合部630可以从所述外部主体620朝所述芯111的内周面延伸,并且可以与所述芯111结合,以将所述外壳600固定到所述定子110的内部。
以所述容纳主体610为基准,所述结合部630可以按将360度除以其数量的角度恒定地彼此隔开。由此,所述结合部630可以分散支撑所述外壳600的荷重。
所述外壳600还可以包括容纳所述移动部500、所述致动器800、所述传感器部900中的一个以上的上部盖660,以防止所述移动部500、所述致动器800、所述传感器部900脱离或改变其安装位置。
所述上部盖660可以包括:盖主体662,被配置为遮蔽所述外壳600的上端;以及固定卡钩661,设置在所述盖主体662的外周面,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壳600。
所述盖主体662可以包括孔,通过该孔可以从所述盖主体662的内部拉出所述移动部500和所述联接器400,或者将所述移动部500和所述联接器400插入到所述盖主体662的内部,并且,所述盖主体662可以被配置为遮蔽所述外壳600的上端。
所述固定卡钩661可以在所述盖主体662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外壳600还可以包括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固定卡钩661结合的结合卡钩601。
所述盖主体662可以构成为圆盘形状。
所述上部盖660还可以包括将所述盖主体662结合到所述芯111的内部的上部固定部663。复数个所述上部固定部663可以从所述盖主体662以放射状延伸,并且可以彼此隔开配置。所述上部固定部663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结合部630的上端结合,并且可以构成为与所述结合部630对应的数量。
另一方面,在所述结合部630和所述驱动部100之间可以确保供空气能够流动的贯通区间。由此,能够最大化所述驱动部100的散热效果。
此时,可以排除在特定结合部630和与其邻近的结合部630之间安装致动器800和传感器部900的情形。由此,能够通过确保更多的贯通区间来最大化所述驱动部100的散热效果。
例如,在设置有三个所述结合部630的情况下,所述上部固定部663也可以设置有三个。
所述上部固定部663可以包括:第一上部固定部663a,从所述盖主体662朝所述芯111延伸;第二上部固定部663b,与所述第一上部固定部663a隔开,并从所述盖主体662朝所述芯111延伸;以及第三上部固定部663c,与所述第一上部固定部663a和所述第二上部固定部663b隔开,并从所述盖主体662朝所述芯111延伸。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部固定部663a和所述第二上部固定部663b之间,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上部固定部663b和所述第三上部固定部663c之间。
由此,在所述第一上部固定部663a和所述第三上部固定部663c之间可以确保贯穿所述外壳600而设置的空间。由此,能够防止驱动部100过热。
另外,与图示不同地,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集中配置在所述第一上部固定部663a和所述第二上部固定部663b之间。
由此,能够更多地确保贯穿所述外壳600和所述驱动部100之间的面积。因此,能够更加最大化所述驱动部100的散热效果。
图6示出所述离合器部c的工作原理(剖面)。
参照图6的(a),在作为所述壳体300的下部的装卸壳体的外周面可以结合有所述联接器400。具体而言,所述引导壳体310的外周面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联接器400的内周面接触。
在所述引导壳体310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装卸锯齿,所述装卸锯齿能够与设置在所述联接器400的轴结合部420的内周面的结合螺纹421啮合。
由此,所述引导壳体310和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始终保持结合的状态。当所述联接器400旋转时,所述引导壳体310可以通过装卸锯齿从所述结合螺纹421接收力而旋转。
所述联接器400可以沿所述引导壳体310的长度方向升降。
所述外壳600可以结合于所述外桶20,或者可以结合于所述驱动部100,所述外壳600也可以配置在所述引导壳体310的外部。
所述外壳600的下端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引导壳体310的下端平行,并且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引导壳体310的下端更靠上部的位置。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配置在所述引导壳体310的侧面。所述致动器800可以安置于所述外壳600,并且,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引导壳体310的外周面隔开配置。
在所述致动器800由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和传递部820构成的情况下,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和所述传递部820可以与所述引导壳体310的一侧隔开预定距离而配置。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部500啮合,以升降所述移动部500。
所述移动部500可以配置在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引导壳体310的外周面之间,并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联接器400。所述引导壳体310的下端可以与所述衬套部160隔开配置。
所述衬套部160的外侧可以与所述转子120结合,内侧可以与所述驱动轴130结合。
移动部500可以通过所述致动器800上升,从而将所述联接器400与所述衬套部160隔开。因此,即使所述转子120旋转,所述转子120的旋转力也不会传递到所述壳体300。
在此状态下,如果所述转子120旋转,则因所述衬套部160和所述驱动轴130旋转而使所述太阳齿轮341、所述行星齿轮342等的齿轮部340旋转,但是所述壳体300可以不旋转。
其结果,所述搅拌部可以旋转,而所述滚筒可以不旋转。
参照图6的(b),可以通过驱动所述致动器800来使所述移动部500下降。因此,所述联接器400可以下降并与所述衬套部160结合。
此时,所述联接器400的下端与所述衬套部160结合,从而可以连接所述壳体300和所述衬套部160。
因此,当所述转子120旋转时,所述衬套部160可以旋转,使得所述联接器400旋转。此时,由于所述联接器400和所述壳体300彼此锯齿结合,所述联接器400可以使所述壳体300旋转,并且可以旋转所述滚筒30。
当然,由于所述转子120旋转时所述驱动轴130始终旋转,因此,所述滚筒30和所述搅拌部40可以按相同的rpm和相同的方向旋转。
因此,在所述联接器400结合于所述壳体300的状态下,由于所述联接器400以能够装卸于所述衬套部160或所述转子120的方式设置,这可以被认为所述联接器400选择性地旋转所述壳体300。
图7示出所述联接器与所述转子隔开和分离的结构。
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包括:联接器主体410,容纳于所述移动部500;以及轴结合部420,容纳在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内部,与所述壳体300的外周面结合。
如前所述,由于所述轴结合部420在其内部设置有结合螺纹421,能够防止其在所述壳体300中空转。所述结合螺纹42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300的外周面的装卸锯齿可以与所述驱动轴130的方向平行。
在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下端可以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衬套部160结合的转子结合部412。
所述转子结合部412和所述衬套部160可以以凹凸形态彼此结合。
换言之,只要所述转子结合部412和所述衬套部160能够彼此啮合以避免发生打滑,所述转子结合部412和所述衬套部160可以构成为任何形态。
例如,所述转子结合部412可以包括结合槽4122,所述结合槽4122朝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内侧或用于容纳所述恢复部700的容纳槽430凹陷预定深度。所述结合槽4122的深度或长度可以与所述容纳槽430的宽度对应。
所述结合槽4122可以沿所述转子结合部412的外围彼此隔开配置有复数个。其结果,在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下端可以包括从每个所述结合槽4122之间凸出形成的结合凸起4121。
所述结合凸起4121可以被配置为分隔复数个所述结合槽4122。
另一方面,所述衬套部160可以包括:衬套主体161,结合于所述转子120,被配置为与所述转子120一起旋转;以及联接结合部(coupling unit)162,设置在所述衬套主体161的内部,与所述转子结合部412结合。
所述联接结合部162可以设置在所述衬套主体161的中央,并且可以在其内周面设置有轴贯通孔164,使得所述驱动轴130能够贯穿所述轴贯通孔164。
所述联接结合部162可以具有与所述联接器主体410的直径对应的直径,可以包括能够插入到所述结合槽4122的安置凸起1621。
所述安置凸起1621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结合槽4122的位置和数量对应,以能够插入到所述结合槽4122中,在所述安置凸起1621之间可以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结合凸起4121的安置槽1622。
所述安置槽1622的宽度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结合凸起4121的宽度对应,所述安置凸起1621的宽度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结合槽4122的宽度对应。
由此,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在进行升降的过程中与所述衬套部160接触,并且,可以啮合并结合于所述衬套部160。
其结果,所述衬套部160的旋转力可以传递到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借助所述转子结合部412来预防所述联接器400在所述转子120中空转。
所述衬套部160还可以包括使所述联接结合部162凸出的联接支撑部163,以使所述联接器400和所述联接结合部162更迅速地结合,并加强所述联接结合部162的刚性。
所述联接支撑部163可以从所述衬套主体161凸出设置,并且可以构成为环形状。在所述联接支撑部163的内侧可以形成有所述联接结合部162。
所述衬套部160还可以包括从其外周面与所述驱动轴130平行地凸出的加强筋1611。所述加强筋1611可以加强所述衬套部160的刚性,并且可以增加与所述转子120的结合力。
所述衬套部160还可以包括转子固定部1612和紧固槽165中的一个以上,所述转子固定部1612可以结合或插入到所述转子120,与所述转子120结合的紧固构件可以贯穿所述紧固槽165。
图8示出所述联接器与所述转子隔开和分离的情形。
参照图8的(a),当所述移动部500上升时,所述联接器400上升,并按压所述恢复部700。所述恢复部700配置在所述联接器400和所述壳体300,当所述恢复部700被按压时,可以执行用于推开所述联接器400的作用。
当所述联接器400上升时,所述联接器400的转子结合部412可以与所述衬套部160的联接结合部162隔开。
因此,当所述转子120旋转时,可以仅有所述衬套部160旋转,而所述联接器400不旋转。
参照图8的(b),当使所述移动部500上升的力消失或所述移动部500下降时,所述联接器400可以朝所述衬套部160移动。
当所述联接器400与所述衬套部160接触时,在所述恢复部700的作用,所述转子结合部412可以向所述联接结合部162移动。
因此,随着所述转子120旋转,当所述转子结合部412与所述联接结合部162暂时啮合时,所述恢复部700能够进一步推开所述转子结合部412,使得所述转子结合部412插入到所述联接结合部162。
如果所述转子结合部412与所述联接结合部162啮合,则在所述转子120旋转时,所述联接器400可以通过所述衬套部160旋转而使所述引导壳体310旋转。
图9示出移动部和联接器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进行升降的结构。
参照图9的(a),在所述外壳600的内部容纳有所述移动部500,在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安置所述联接器400。
所述外壳600的容纳主体610和外部主体620可以被所述上部盖660遮蔽,所述移动部500和所述联接器400可以从所述上部盖660露出。
所述外壳600和所述上部盖660可以以彼此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所述上部盖660可以通过所述固定卡钩66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外壳600的外周面上设置的槽或结合卡钩601。
所述结合卡钩601和所述固定卡钩661可以配置在每个所述结合部630之间。
当所述致动器800使所述移动部500在所述外壳600的内部上升时,所述联接器400可以朝所述上部盖660的上部移动。在此情况下,由于所述联接器400处于与所述转子120隔开的状态,因此,可以执行所述搅拌部40旋转的洗涤程序或漂洗程序。
参照图9的(b),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使所述移动部500下降。所述联接器400朝所述外壳600的下部移动。在此情况下,所述联接器400与所述转子120结合,因此,可以执行所述搅拌部40和所述滚筒30一起旋转的脱水程序。
当然,即使在所述洗涤程序或漂洗程序中,如果所述搅拌部40和所述滚筒30一起旋转,则所述联接器400和所述移动部500也可以下降。
如果所述移动部500下降,则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内周面可以在所述外壳600露出。
图10示出所述移动部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进行升降的结构。
参照图10的(a),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容纳于所述外壳600,并且安置在所述外壳600的底部面。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部500的外周面上设置的齿轮齿530啮合。
所述致动器800也可以处于所述动力生成部810与所述齿轮齿530啮合的状态。
在设置有所述传递部820的情况下,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可以与所述传递部820啮合,所述传递部820可以与所述齿轮齿530啮合。所述传递部820可以构成为具有在降低所述动力生成部810的rpm的情况下还能够增加扭矩的齿轮比或直径。
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感测到所述移动部500在所述外壳600中处于下降的状态。所述移动部5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以能够接触的方式设置,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通过反复与所述移动部500接触/分离来感测所述移动部500的位置。
例如,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感测与所述移动部500分离的状态,并且,控制所述传感器部900或从所述传感器部接收信号的控制部可以计算出所述移动部500在所述外壳600中处于下降的状态,并且所述联接器400处于与所述驱动部100结合的状态。
所述移动部500的升降移动部520可以在所述移动部500的一面上以其高度可变的方式延伸。所述升降移动部520可以在所述移动部500的内周面上在上端和下端之间移动并延伸。
如图所示,当固定于所述外壳600的升降筋640支撑位于所述移动部500的上端的升降移动部520时,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在所述外壳600中保持下降的状态。
当驱动所述致动器800时,可以使所述移动部500向一个方向旋转。
参照图10的(b),当所述移动部500旋转时,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在所述升降筋640的上端滑动移动。此时,由于所述升降引导部520以其高度可变的方式延伸,因此,在所述移动部500中从上端向下端延伸的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其结果,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在旋转的过程中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并上升。
此时,当所述移动部500上升到特定高度以上时,从所述移动部500凸出的接触部540可以与所述传感器部900接触。
由此,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感测到所述移动部500上升到特定高度以上的情况,所述控制部可以计算出所述联接器400与所述驱动部100分离的情形。
当所述致动器800再次被驱动时,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再次下降而返回到如图10的(a)所示的状态。
所述移动部500的齿轮齿530可以沿所述移动部500的外围设置。因此,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使所述移动部500旋转一圈以上,并且可以使所述移动部500向一个方向连续地旋转。
在此过程中,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反复上升和下降,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反复与所述驱动部100分离和结合。
其结果,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被配置为,所述致动器800能够直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将产生的旋转能量完全地传递到所述移动部500,而不转换成直线运动/预定角度的往复旋转运动。
其结果,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省略将由所述致动器800产生的旋转能量转换为旋转能量以外的其他能量的额外的媒介部。
因此,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移动部500的间隔也可以相应地更加靠近或彼此接触,从而能够将所述致动器800完全地安装在所述驱动部100的内部。
图11示出所述移动部能够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进行升降的一实施例。
参照图11的(a),所述外壳600可以包括:容纳主体610,用于引导所述移动部500的升降;外部主体620,设置在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外部,用于遮蔽所述移动部500;以及结合部630,从所述外部主体620向外周面延伸。
所述外部主体620可以包括:安置主体624,从所述容纳主体610向外部延伸,并位于所述移动部500的下部;遮蔽主体621,从所述安置主体624的外周面延伸,以容纳所述移动部500的外周面;安装主体625,从所述遮蔽主体621向外部延伸,提供用于安装致动器800或传感器部900的空间;以及阻隔主体622,从所述安装主体625的外部延伸,以遮蔽所述致动器800或所述传感器部900。
所述外壳600可以在所述安装主体625包括马达安装部650和传感器安装部670,所述致动器可以安置于所述马达安装部650,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安装部670。
所述马达安装部650可以包括用于安置动力生成部810的驱动安置部651,并且,可以包括用于支撑传递部820的一端的第一支撑部652以及用于支撑传递部的另一端的第二支撑部653。
所述传递部820可以被配置为,其两端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65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653,以与所述移动部500啮合。
所述传感器安装部67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根据传感器部900的形状来安置传感器部的各个结构。
所述传感器部900被配置为能够使电流在复数个导电板中流动,其可以构成为开关形态,从而当复数个导电板彼此接触时能够通电。
例如,在所述传感器部900包括三个导电板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安装部670可以包括用于固定第一端子的第一安装部671、用于固定第二端子的第二安装部672以及用于固定第三端子的第三安装部673。
所述结合部630可以从所述外部主体620以放射状延伸设置有复数个。
作为一例,所述结合部630可以包括:第一结合部631,从所述外部主体620向外部延伸,并固定到所述芯111;第二结合部632,与所述第一结合部631隔开,并固定到所述芯111;以及第三结合部633,与所述第一结合部6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632隔开,并固定到所述芯111。
以所述容纳主体610为基准,所述第一结合部631、所述第二结合部632以及所述第三结合部633可以按相同的间隔彼此隔开配置。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二结合部632和所述第三结合部633之间,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结合部631和所述第三结合部633之间。因此,在所述第一结合部6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632之间可以不设置额外的结构。
在所述外壳600中,所述第一结合部6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632之间可以省略所述阻隔主体622和所述安装主体625。由此,在所述第一结合部6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632之间可以设置有连通空间627,以供所述驱动部100散热。
当然,可以在所述阻隔主体622和所述芯111之间设置有连通空间627。但是,由于所述遮蔽主体621在第一结合部6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632之间相当于外周面,因此能够更宽地构成所述连通空间627。
与附图中所示不同地,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仅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部6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632之间。即,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仅集中配置在特定结合部630和与所述特定结合部630邻近的另一结合部630之间,而在其余结合部630之间可以更宽地确保安装主体625、阻隔主体622被省略的连通空间627。
所述结合卡钩601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600的外表面。例如,所述结合卡钩601可以设置在所述阻隔主体622的外周面,或者可以设置在所述遮蔽主体621的外周面。
另一方面,所述外壳600可以包括升降筋640,所述升降筋640支撑所述移动部500,使得所述移动部500能够进行升降。只要能够支撑所述移动部500,所述升降筋640可以设置在所述容纳主体610、所述安置主体624、所述遮蔽主体621中的任一处。
参照图11的(b),在所述升降筋640设置于所述容纳主体610的情况下,其可以从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外周面凸出而设置。所述升降筋640可以被配置为其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容纳主体610的高度。
所述升降筋640可以沿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外围按预定角度彼此隔开而配置。例如,在设置有n个所述升降筋640的情况下,所述升降筋640可以按360度/n的角度彼此隔开而配置。
由此,能够防止所述移动部500倾斜。
参照图11的(c),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内周面能够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
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低点支撑部521和配置在比所述低点支撑部521更靠下部的位置的高点支撑部523。
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可以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下端邻近设置,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可以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上端邻近设置。
当所述移动主体510处于低点时,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可以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当所述移动主体510处于高点时,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可以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
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和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可以彼此隔开配置,以使其不在驱动轴方向上彼此重叠。
由此,当所述移动部500旋转时,所述升降筋640可以从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向所述低点支撑部521移动,并可以从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向所述高点支撑部523移动。
所述升降引导部520还可以包括上升支撑部522和下降支撑部524,分别用于使所述低点支撑部和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彼此连接。
当所述移动主体510从低点向高点移动时,所述上升支撑部522可以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当所述移动主体510从高点向低点移动时,所述下降支撑部524可以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
在所述高点支撑部523的两侧配置有所述低点支撑部521的情况下,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包括:上升支撑部522,从所述高点支撑部523的一端连接到所述低点支撑部521的一端;以及下降支撑部524,从所述高点支撑部523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低点支撑部521的另一端。
另外,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可以从所述下降支撑部524的一端延伸到所述高点支撑部523的另一端。
具体而言,在所述移动部500被被配置为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可以被认为还包括:上升支撑部522,从所述低点支撑部521朝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延伸;以及下降支撑部524,从所述高点支撑部523朝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延伸。
由此,随着所述低点支撑部521、所述上升支撑部522、所述高点支撑部523以及所述下降支撑部524依次被安置到所述升降筋640,所述移动主体510可以上升和下降。
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联接器400的联接器支撑部550。
所述联接器支撑部550可以在所述升降引导部520上有复数个彼此隔开并延伸设置,复数个所述联接器支撑部550的上端高度可以相同地设定。
由此,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安置于所述联接器支撑部550,并且可以与所述移动主体510一起升降。
图12示出所述移动部进行升降的图。
虽然作为一例仅示出靠近所述致动器800的升降筋640,但是,所述升降筋640可以构成为复数个。例如,所述升降筋640可以设置有三个,并且,可以在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外周面上按120度间隔彼此隔开配置。所述升降引导部520也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升降筋640对应。例如,所述升降引导部520也可以设置有三个,并且可以沿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内周面延伸设置。
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包括在其外周面通过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而旋转的齿轮齿接触部540。
所述齿轮齿530可以包括:低点齿轮齿531,当所述移动部500处于低点时,所述低点齿轮齿531能够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以及高点齿轮齿533,当所述移动部500处于高点时,所述高点齿轮齿533能够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所述低点齿轮齿531可以设置在所述高点齿轮齿533的下部,或者可以被配置为其轴向长度短于所述高点齿轮齿533的轴向长度。
所述齿轮齿530还可以包括:上升齿轮齿532,当所述移动部500从所述低点向高点移动时,所述上升齿轮齿532能够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以及下降齿轮齿534,当所述移动部500从所述高点向低点移动时,所述下降齿轮齿534能够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
参照图12的(a),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可以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当然,在所述低点支撑部521设置有复数个的情况下,复数个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可以全部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与所述低点齿轮齿531接触。
所述移动部500可以通过所述致动器80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参照图12的(b),所述升降筋640的上端可以从所述低点支撑部521依次支撑所述上升支撑部522和所述高点支撑部523的下端。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从所述低点齿轮齿531依次与上升齿轮齿532和所述高点齿轮齿533接触。
当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安置到所述升降筋640的上部时,所述移动部500可以上升到最高位置。
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接触部540接触,从而感测到所述移动部500处于高点。
另一方面,当所述致动器800进一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时,所述升降筋640的上端可以从所述高点支撑部523依次支撑所述下降支撑部524和所述低点支撑部521的下端。由此,可以返回到上述图12的(a)的状态。
当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安置到所述升降筋640的上部时,所述移动部500可以下降到最低位置。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从所述高点齿轮齿533依次与所述下降齿轮齿534和所述低点齿轮齿531接触。
当所述移动部500下降时,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接触部540隔开。由此,所述控制部可以感测到所述移动部500处于低点。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由所述控制部控制,使得所述移动部500在旋转的同时进行升降。
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可以构成为第一长度以上,使得所述移动部500的上升高度能够保持预定时间。所述第一长度可以是即使所述移动部500连续地旋转也能够使其停留第一时间的长度。
例如,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可以构成为能够停留0.5秒以上的长度。
另一方面,所述低点支撑部521也可以构成为第二长度以上,使得所述移动部500的下降高度能够保持预定时间。所述第二长度可以是即使所述移动部500连续地旋转也能够使其停留第二时间的长度。
所述第二时间可以是0.5秒。
另一方面,所述上升支撑部522的倾斜可以比所述下降支撑部524的倾斜更加平缓。
在所述移动部500按均匀的速度旋转的情况下,所述上升支撑部522的长度可以被配置为长于所述下降支撑部524的长度。
由此,所述移动部500可以缓慢地上升。
因此,能够引导所述联接器400稳定地从所述转子120分离,并且,所述致动器800可以稳定地支撑所述联接器400和所述移动部500的荷重且使他们上升。另外,所述联接器400能够稳定地克服所述恢复部700的弹力而上升。
另一方面,所述齿轮齿530也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升降引导部520的形状和长度对应。
但是,所述齿轮齿530的布置可以不与所述升降引导部520的布置准确地一致。考虑到与所述致动器800的接点,所述齿轮齿530可以与所述升降引导部520错开配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低点齿轮齿531、所述上升齿轮齿532、所述高点齿轮齿533、所述下降齿轮齿534等的长度和倾斜也可以与所述低点支撑部521、所述上升支撑部522、所述高点支撑部523、所述下降支撑部524等的长度和倾斜对应。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传感器部900可以被配置为感测所述联接器400或所述移动部500的高度或位置。
换言之,本发明的传感器部900并不是通过与所述致动器800接触或感测所述致动器800的位置来间接地感测或计算所述联接器400的位置。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传感器部90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联接器400或所述移动部500直接接触来感测所述联接器或所述移动部的高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传感器部900感测到的所述联接器400或所述移动部500的位置或高度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传感器部900能够更准确地感测所述联接器400是否将所述壳体300与所述转子120结合或分离。
另外,即使致动器800受到限制或损坏,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传感器部900也能够准确地感测所述联接器400的位置。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传感器部900与所述致动器800无关地工作,将传感器部900与所述致动器800隔开配置也无妨。因此,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致动器800隔开,并感测所述联接器400或所述移动部500的升降与否。
另外,由于将所述传感器部900和所述致动器800隔开也无妨,即使所述芯111的内部或所述外壳600的内部的空间相对较窄,也可以将所述传感器部900和所述致动器800顺利地分开安装。
其结果,由于将所述传感器部900和所述致动器800隔开配置也无妨,能够有效地使用所述驱动部100的内部的空间。
图13集中地示出移动部500上升和下降的情形。
参照图13的(a),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处于下降的状态而位于第二高度II。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处于与所述齿轮齿530中的所述低点齿轮齿531啮合的状态。所述升降筋640可以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低点支撑部521的下端。
当驱动所述致动器800时,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使所述移动部50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使所述移动部50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具体而言,所述致动器800可以通过与所述低点齿轮齿531啮合而旋转。此时,所述致动器800可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以使所述低点支撑部521的底面在所述升降筋640的上端滑动移动。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通过进一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来啮合至所述低点齿轮齿531的另一端并旋转,所述上升支撑部522的底面可以安置在所述升降筋640的上部。所述升降筋640可以支撑所述上升支撑部522的与所述低点支撑部521连接的一端。
当所述致动器800进一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时,所述致动器800通过与所述上升齿轮齿532啮合而旋转,所述升降筋640可以从所述上升支撑部522的一端底面滑动移动至所述上升支撑部522的与所述高点支撑部523连接的所述上升支撑部的另一端底面,并在此过程中支撑所述上升支撑部522。
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和所述低点支撑部521之间的高度差可以被设定为所述第一高度I和所述第二高度II的差异。
所述上升支撑部522可以从上述一端到另一端被所述升降筋640的上部支撑,并且沿着所述上升支撑部522的倾斜,所述移动部可以上升至第一高度I。
参照图13的(b),所述致动器800可以进一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与所述高点齿轮齿533啮合,所述高点支撑部523的底面可以被所述升降筋640的上端支撑。
当所述致动器800的旋转停止时,所述移动部500可以保持所述第一高度I。
另外,即使所述致动器800进一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也可以保持所述第一高度I,直至所述高点支撑部523的与所述上升支撑部522连接的一端和与所述下降支撑部524连接的另一端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
当所述移动部500到达所述第一高度I时,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产生驱动所述致动器800的信号。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通过再次旋转所述移动部500而与所述下降齿轮齿534啮合,所述升降筋640可以支撑所述下降支撑部524的底面。
当所述致动器800通过与所述下降齿轮齿534啮合而旋转时,所述升降筋640可以从所述下降支撑部524的与所述高点支撑部523连接的一端滑动移动至与所述低点支撑部521连接的另一端,并支撑所述下降支撑部524。因此,所述移动部500可以从所述第一高度I下降到所述第二高度II。
其结果,当所述致动器800与所述低点齿轮齿531啮合时,所述移动部500可以返回到上述图13的(a)的状态。
当所述致动器800的旋转停止时,所述移动部500可以保持所述第二高度II。
另外,当所述致动器800进一步旋转并通过与所述低点齿轮齿531啮合而旋转时,所述移动部500可以保持所述第二高度II,直至从所述低点支撑部521的一端到所述低点支撑部521的另一端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
当所述移动部500到达所述第二高度时,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产生停止所述致动器800的驱动的信号。
由此,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使所述移动部500向相同方向连续旋转,并且在此过程中使所述移动部500反复上升和下降。另外,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使所述移动部500向相同方向旋转一圈以上。
当设置有N个所述升降引导部520时,所述移动部500可以在旋转一圈的过程中反复N次上升和下降。
所述第一高度可以相当于所述移动部500的高点。
或者,所述第一高度可以相当于所述联接器400从所述转子120分离的高度。即,所述第一高度可能不是高点。
所述第二高度可以相当于所述移动部500的低点。
或者,所述第二高度可以相当于所述联接器400与所述转子120结合的高度。即,所述第二高度可以相当于比所述第一高度更低的高度。另外,所述第二高度也可能不是低点。
图14示出所述传感器部的一实施例。
参照图14,当所述移动部500到达第一高度或高点以及第二高度或低点中的任一个时,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移动部接触或分离。
即,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通过与所述移动部500接触或分离的on/off信号或二进制信号,明确地识别所述联接器400的高点和低点。
换言之,即使所述传感器部900设置有一个,也可以通过ON/OFF信号感测所述联接器400的高点和低点。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部500的上端和下端隔开,并且能够与所述移动部的侧面接触。
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被配置为,当所述移动部500到达高点和低点中的任一个时,与所述移动部接触,当所述移动部500到达高点和低点中的其余一个时,与所述移动部分离。
参照图14的(a),所述移动部500可以位于低点。可以处于所述升降引导部520中的所述低点支撑部521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的状态。
当所述移动部500位于低点时,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移动部500隔开。但是,当所述移动部500离开低点而位于高点时,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移动部500接触。
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由能够使电流流动的复数个导电板构成。
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包括:第二端子920,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移动部500接触;以及第一端子910,相较于所述第二端子920与所述移动部500更远地隔开,并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二端子920接触。
所述第一端子910和所述第二端子920可以按相同的高度配置。
所述第一端子910和所述第二端子920可以构成为开关形态,使当彼此接触时电流流动,而彼此隔开时电流不流动。
由此,从所述传感器部900接收信号的控制部可以通过电信号的on/off来感测和计算移动部500的状态。
当所述移动部500位于低点时,所述第二端子920可以保持与所述移动部500隔开的状态。具体而言,所述第二端子920可以保持与所述移动部500的侧面隔开预定距离的状态。
当然,当所述移动部500位于低点时,所述第二端子920也可以位于比所述移动部500的顶面更靠上部的位置。
参照图14的(b),当所述移动部500上升时,所述接触部540可以按压所述传感器部900。
具体而言,当所述移动部500位于高点时,所述接触部540可以配置在按压所述传感器部900的位置。当所述传感器部900的安装位置被确定时,可以自动确定所述接触部540从所述移动部500凸出的位置。
换言之,所述接触部540可以从所述移动主体510凸出,使当所述移动部500位于第一高度I时按压所述传感器部900。
所述接触部540可以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外周面凸出而设置。
所述接触部540也可以配置在当所述移动部500从低点离开时能够与所述传感器部900接触的位置。
所述接触部540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所述传感器部900的安装位置而改变。
当所述移动部500上升至第一高度I时,所述第二端子920可以被所述接触部540按压而朝所述第一端子910弯曲,所述第二端子920可以与所述第一端子910接触。由此,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通过电流产生ON信号。
另一方面,所述接触部540的上端和下端中的任一端可以开放,或者可以设置有贯穿内部的通孔543。由此,即使以所述接触部540从所述移动主体510凸出的方式注塑成型,也能够防止在冷却时所述接触部540的形状改变或厚度改变。
所述第二端子920还可以包括朝所述移动主体510弯曲的弯曲部a,以能够更有效地与所述接触部540接触。由此,当所述移动部500到达第一高度I时,可以引导所述第二端子920的接触,从而能够增加传感器部900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被配置为与向所述致动器800供电的电路连接而接受供电。另外,所述传感器部900也可以被配置为切断向所述致动器800的供电。当所述传感器部900从与所述移动部500分离的状态接触或从与所述移动部500接触的状态分离时,可以切断所述致动器800的供电。
由此,所述移动部500的旋转被阻止,从而可以在目标位置停止。所述目标位置可以是高点(上死点)和低点(下死点)中的至少一个。
当然,所述传感器部900也可以被配置为从用于向所述驱动部100供电的电路接受供电而被控制。
图15示出所述联接器随着所述移动部的升降而升降的结构。
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安置于所述移动部500或容纳在所述移动部500的内部,以与所述移动部500一起升降。
参照图15的(a),所述移动部500的所述低点齿轮齿531被配置为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所述联接器400与所述移动部500一起配置在低点。
当所述低点支撑部521被所述升降肋640支撑时,所述联接器400也可以位于低点或第二高度,使得所述联接器400与所述转子120结合。由于所述联接器400始终结合于所述壳体300,所述联接器400可以使所述转子120和所述壳体300结合。
在此情况下,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处于与所述移动部500完全隔开的状态,并且可以产生OFF信号。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所述传感器部900的信号计算出处于所述联接器400使所述驱动部100和所述壳体300彼此结合的状态。
参照图15的(b),当所述移动部500通过所述致动器800旋转时,所述致动器800开始与所述上升齿轮齿532啮合,从而使所述致动器800可以与所述高点齿轮齿533啮合。
此时,当所述高点支撑部523被所述升降肋640支撑时,所述联接器400可以与所述移动部500一起配置在高点。所述联接器400可以保持与所述壳体300结合的状态,但是与所述转子120隔开。
因此,所述联接器400可以将所述壳体300和所述转子120分离。
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接触部540接触,所述控制部可以感测到所述移动部500和所述联接器400处于高点并与所述转子120分离。
另一方面,所述接触部540可以包括从所述移动主体510凸出的第一接触部541。
当所述移动主体510处于高点时,所述第一接触部541可以与所述传感器部900接触。因此,可以将所述第一接触部541定义为高点接触部。
另一方面,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上部支撑所述联接器400,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下部需要确保与所述外壳600的隔开距离。因此,所述接触部540优选地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侧面凸出,所述第一接触部541也优选地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凸出。
当所述移动主体510位于高点或第一高度时,所述第一接触部541可以配置在能够与所述传感器部900接触的位置。在另一方面,当所述移动主体510位于高点时,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接触部541接触。另外,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固定到所述外壳600,使得当所述移动主体510位于高点时,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位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
所述接触部540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接触部541向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上端延伸的第二接触部542。所述第二接触部542可以向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可以以与所述下降支撑部524的倾斜对应的倾斜延伸。
如果所述传感器部900开始与所述第一接触部541接触,则所述第二接触部542可以使所述传感器部900保持与所述移动部500接触的状态,直至所述传感器部900下降到预定高度或下降到低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
这是为了从所述移动部500位于高点时开始保持传感器部900的信号,直至所述移动部500即将位于低点或所述联接器400即将开始与所述驱动部100结合,从而准确地感测所述移动部500位于低点时或所述联接器400与所述驱动部100结合而能够使所述壳体300旋转的时间点。
换言之,当所述传感器部900的信号为on时,控制部感测为高点,从而可以感测为所述联接器400从所述驱动部100分离而仅有所述搅拌部能够旋转的状态。从此时开始,由于处于即使所述移动部500下降,也仅有所述搅拌部能够旋转直至所述联接器400与所述驱动部100结合的状态,因此,所述传感器部900通过所述第二接触部使信号保持on状态。
随后,如果所述移动主体510进一步下降,使得所述传感器部900从所述接触部542脱离而使所述传感器部的信号变为off状态,则所述控制部可以计算出所述联接器400下降并与所述驱动部100结合。
换言之,所述第二接触部542可以被认为是用于保持所述传感器部900的信号直至所述联接器开始结合或安置于所述驱动部100的结构。
另外,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保持与所述移动部500分离的状态,直至从所述第二高度上升到所述第一高度。即,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接触部540隔开,直至所述移动部500上升到所述第一高度而使所述传感器部900与所述第一接触部541接触。
由此,只有在所述移动部500位于第一高度或高点时,所述传感器部900才可以开始产生on信号。由此,所述传感器部900能够确实地感测到所述联接器400与驱动部100隔开而使所述壳体300与所述驱动部100分离。
具体而言,从图15的(b)的状态开始,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接触部540接触并产生on信号。
另外,直至即将达到所述图15的(a)的状态,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第二接触部542接触,当所述移动部500进一步下降时,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与所述第二接触部542分离或位于比所述第二接触部542更靠上部的位置,从而产生off信号。
其结果,控制部可以通过所述传感器部900的on/off信号准确地感测所述联接器400是否确实地结合到所述驱动部100。
当然,虽未图示,但是,所述接触部540还可以包括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接触部542沿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上端平行地延伸。由此,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保持与所述接触部540接触的状态,直至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上端低于所述传感器部900。
但是,如果所述移动主体510在其上端即将低于所述传感器部900为止不下降,则可以省略所述第三接触部。
图16示出所述移动部和外壳的另一实施例。
所述外壳600可以包括:安置主体624,从所述容纳主体610的下端扩展,以容纳并支撑所述移动主体510;以及外部主体620,从所述安置主体624与所述容纳主体610平行地延伸。
由此,所述移动主体510可以配置在所述外部主体620和所述容纳主体610之间并稳定地旋转。
所述外壳600可以包括安装部,其在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外部与所述结合部630隔开,用于安置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
所述安装部可以包括:马达安装部650,与所述结合部630隔开配置,用于安置致动器800;以及传感器安装部670,与所述马达安装部650隔开配置,用于安置所述传感器部900。
由此,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在所述外壳600内彼此隔开配置。所述传感器部900可以独立于所述致动器800被控制,并且可以被配置为直接感测所述移动部500的位置。
所述外壳600可以与所述驱动部100结合,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所述移动部500。所述外壳600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移动部500旋转时使所述移动部500升降。
所述移动部500的升降引导部5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外围以可变高度延伸。
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被配置为从所述移动主体510凸出或凹陷而在其下部形成台阶,从而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
例如,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构成为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内周面凸出的筋形态。
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可以包括:上升支撑部522,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一面或内周面沿所述移动主体510的旋转方向从上部到下部倾斜地延伸,并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以及下降支撑部524,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一面或内周面沿所述移动主体的旋转方向从下部向上部倾斜地延伸,并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
所述升降筋640可以沿所述容纳主体610的外围彼此隔开预定距离而设置有复数个,所述上升支撑部522和所述下降支撑部524也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升降筋640的数量和布置对应。
复数个所述升降筋640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以所述容纳主体610为基准,复数个升降筋640可以彼此隔开相同角度,并支撑所述移动部500以避免所述移动部500倾斜,所述上升支撑部522和所述下降支撑部524也可以与所述升降筋640对应地配置,使得所述移动部500以不倾斜的方式升降。
图17示出所述升降支撑部520进行升降的样态。
当所述上升支撑部522被所述升降筋640支撑并滑动移动时,所述移动主体510可以上升,当所述下降支撑部524被所述升降筋640并滑动移动时,所述移动主体510可以下降。
所述升降引导部520还可以包括:低点支撑部521,设置在所述上升支撑部522的下部和所述下降支撑部524之间,以将所述移动主体的高度保持预定时间;以及高点支撑部523,设置在所述上升支撑部522的上部和所述下降支撑部524的上部之间,以将所述移动主体510的高度保持预定时间。
当所述升降筋640被所述低点支撑部521支撑时,所述移动主体510可以保持下降的状态,当所述升降筋640被所述高点支撑部523支撑时,所述移动主体510可以保持上升的状态。
所述低点支撑部521可以被配置为与地面平行地延伸预定距离以上,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所述移动主体510上升的状态。所述联接器400可以与所述移动主体510一起上升,以连接所述壳体300和所述驱动部100。
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可以被配置为比所述低点支撑部521更长。由此,能够使所述移动部500稳定地保持上升的状态。
所述低点支撑部521、所述上升支撑部522、所述高点支撑部523以及所述下降支撑部524可以以筋形态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内周面凸出设置。
另一方面,所述移动部500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联接器400的联接器支撑部550。所述联接器支撑部550可以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上部凸出设置,并且可以构成为从所述升降引导部520向上部延伸的筋形态。
所述联接器支撑部550可以比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上端更加凸出,以支撑所述联接器400。所述联接器支撑部550可以沿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外围彼此隔开设置有复数个,从而能够防止所述联接器400倾斜。
所述移动部500还可以包括齿轮齿530,其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一面被配置为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以旋转所述移动主体510。
由于所述致动器800安置于所述马达安装部650而使其安装高度被固定,因此,所述齿轮齿530可以沿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外围其宽度或高度可变地构成,使得即使所述移动主体510升降,也能够持续地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
所述齿轮齿530可以被配置为,其宽度或高度在与所述上升支撑部522和低点支撑部521对应的点处增大,而在与所述下降支撑部524和所述高点支撑部523对应的点处减小。
由此,与所述移动部500的升降无关地,所述齿轮齿530可以保持与所述致动器800啮合的状态。
所述齿轮齿530可以在所述接触部540的外表面或表面构成为锯齿的形态。
所述接触部540可以被配置为,当所述移动主体510从所述外壳600上升时,与所述传感器部900接触,当所述移动主体510从所述外壳600下降时,与所述传感器部900隔开。
所述接触部540可以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外表面凸出,并且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传感器部900选择性地接触。所述移动部500不仅可以执行使所述联接器400升降的动力传递部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执行与传感器部接触的凸轮(cam)的作用。
图18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致动器的实施例。
参照图18的(a),所述致动器800可以包括:动力生成部810,安置于所述外壳;以及传递部820,与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和所述移动部500啮合设置,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
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可以包括:驱动马达811,产生用于旋转所述移动部500的动力;以及动力轴812,通过所述驱动马达811旋转。
所述传递部820可以安置于所述马达安装部650,并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传递齿轮822与所述移动部500的齿轮齿530啮合,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外壳600和所述上部盖660中的至少一个结合,从而与所述传递部820啮合。
所述动力轴812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移动部500的齿轮齿530啮合而直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但是,由于动力轴812的直径小于所述移动部500的齿轮齿530,即使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具有足够的输出,旋转所述移动部500以使其上升的扭矩仍然可能不足。
为此,所述传递部820可以被配置为,虽然按低于所述动力轴812的rpm旋转,但进一步增加其扭矩。所述传递部820可以通过与所述动力轴812和所述移动部500啮合而旋转,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大于所述动力轴812的直径。
所述动力轴812还可以包括通过与所述传递部820啮合而旋转的轴齿轮813。所述轴齿轮813可以构成为蜗轮形态,其沿所述动力轴812的长度方向构成为螺纹形态。由此,所述动力轴812产生的输出可以以强的扭矩传递到所述传递部820。
所述传递部820可以包括通过与所述驱动马达啮合而旋转的传递主体821。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构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在其外周面包括与所述动力轴812啮合而旋转的轴结合部8211。
所述轴结合部8211可以构成为通过与所述轴齿轮813啮合而旋转的锯齿。
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通过与所述移动部500直接啮合而使所述移动部500旋转。但是,为了向所述移动部500传递更大的扭矩,所述传递部820还可以包括传递齿轮822,所述传递齿轮822结合于所述传递主体821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
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构成为与所述移动部500的一面接触并旋转的蜗轮。
由此,由所述动力生成部810产生的动力被进一步放大扭矩并传递到所述移动部500的齿轮齿530,从而能够克服所述移动部500和所述联接器400的荷重,以使所述移动部500旋转并进行升降。
当然,这仅是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可以通过与所述移动部500的齿轮齿530直接接触来使所述移动部500旋转并进行升降。
所述传递部820可以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切线方向上配置,并且可以与所述移动主体510的底面平行地配置。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可以在所述移动主体510的高度方向上配置。
由此,可以将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和所述传递部820在不同方向上设置,从而能够增加所述致动器800的安装自由度。
参照图18的(b),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和所述传递部820也可以彼此平行地配置。由此,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小所述致动器800所占用的全体体积。
另一方面,当所述移动部500被约束而处于无法旋转的状态时,存在有所述致动器800被损坏的风险。例如,可能会发生虽然所述动力生成部810欲要旋转所述动力轴812,但是所述移动部500被所述壳体300等约束而无法旋转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述动力轴812也被约束,则存在有所述动力生成部810被损坏的风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形,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传递主体821。
图19示出防止所述致动器的损坏的实施例。
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结合于所述传递主体821,使得在所述移动部500被约束时,所述传递齿轮822能够反复地与所述传递主体821分离和结合。
即,当所述移动部500被约束时,可以通过使所述传递主体821以所述传递齿轮822为基准空转来防止所述动力生成部810被约束的情形。
参照图19的(a),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包括:轴结合部8211,通过与所述轴齿轮813啮合而旋转;结合槽8212,设置于所述轴结合部8211,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结合槽8212;容纳主体8213,形成所述传递主体821的本体,并在其内部容纳所述传递齿轮822的一部分;以及轴支撑部8214,用于支撑所述传递齿轮822的齿轮轴8224。
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包括:齿轮轴8224,形成旋转中心;蜗轮8223,容纳所述齿轮轴8224,并且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部500的齿轮齿530啮合;以及结合卡钩8222,从所述蜗轮8223延伸到所述结合槽8212,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结合槽8212。
所述结合卡钩8222可以从所述蜗轮8223的一端朝所述传递主体821延伸有复数个,并且可以以所述齿轮轴8224为基准对称地设置。
所述结合卡钩8222可以在所述容纳主体8213的内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结合槽8212,所述结合卡钩8222的末端可以构成为卡钩形状,以插入到所述结合槽8212。
所述结合卡钩8222可以被配置为朝所述传递主体821的外周面具有弹性。由此,随着所述结合卡钩8222插入到所述传递主体821而彼此变窄,然后随着所述结合卡钩8222在所述结合槽8212中张开而结合。
参照图19的(b),所述结合卡钩8222的末端可以被配置为其外表面o比内表面i更短,并且其外表面o可以构成为曲面。所述外表面o可以沿所述容纳主体8213的内周面滑动移动。
所述结合卡钩8222的侧面s可以构成为滑动面,以使其能够在所述结合槽8212的内表面滑动移动。所述侧面s可以构成为从所述外表面o朝内表面i凸出的曲面形状。
在所述传递主体821向I方向旋转而所述蜗轮822不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结合卡钩8222可以向齿轮轴8224全部移动而脱离所述结合槽8212。
随后,如果所述传递主体821在所述动力生成部810的作用下持续旋转,则所述结合卡钩8222的外表面o先是沿所述传递主体821的内周面滑动移动,然后当再次与所述结合槽8212相向时,可以再次插入并结合到所述结合槽8212。
当所述移动部500处于被约束的状态时,所述结合卡钩8222可以向齿轮轴8224全部移动而再次脱离所述结合槽8212,并且所述过程可以反复地执行。
由此,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与所述传递齿轮822无关地空转,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动力生成部810被损坏。
图20示出能够防止所述致动器的损坏的另一实施例。
参照图20的(a),所述致动器800可以包括:所述动力生成部810,产生用于升降移动部的动力或旋转力;以及传递部820,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动力生成部810旋转。
另外,所述传递部82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致动器800旋转,以执行旋转所述移动部500的媒介部的作用。
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可以包括:驱动马达811,产生用于旋转所述移动部500的动力;动力轴812,通过所述驱动马达811旋转;以及轴齿轮813,设置在所述动力轴812的外周面。
所述传递部820可以包括:传递主体821,通过与所述轴齿轮813啮合而旋转;以及传递齿轮822,结合于所述传递主体,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移动部啮合而旋转。
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大于所述动力轴812或所述轴齿轮813的直径。另外,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小于所述传递主体821的直径。
由此,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按低于所述动力轴812的rpm旋转,并且,可以产生大于动力轴812的扭矩。
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于所述传递主体821。由此,在所述移动部500被约束或所述传递齿轮822被约束而无法旋转的情况下,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通过与所述传递齿轮822无关地旋转来防止过度的负荷作用于所述驱动马达811。由此,能够防止所述动力生成部810被损坏。
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包括:结合卡钩822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传递主体821;以及齿轮轴8224,从所述结合卡钩8222延伸。
所述结合卡钩8222可以构成为圆盘形状,并且,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传递主体821相向并结合。
所述齿轮轴8224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结合卡钩8222一起旋转,并且被配置为其外周面能够与所述移动部的齿轮齿530啮合。在所述齿轮轴8224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能够使所述齿轮齿530旋转的蜗轮8223或锯齿。
参照图20的(b),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构成为圆盘形状,并在其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轴齿轮813啮合而旋转的轴结合部8211。所述轴结合部8211可以构成为锯齿。
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在其中央包括能够支撑所述齿轮轴8224的轴支撑部8214。所述轴支撑部8214可以执行所述齿轮轴8224的旋转中心的作用。
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包括与所述传递齿轮822的一部分结合和分离的装卸部8215。所述装卸部8215可以贯穿所述传递主体821而供所述传递齿轮822的一部分插入,或者从所述传递主体821凸出并插入到所述传递齿轮822。
即,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通过所述装卸部8215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于所述传递齿轮822。
以所述轴支撑部8214为基准,所述装卸部8215可以按预定角度彼此隔开而设置有复数个,并且可以按相同的距离与所述轴支撑部8214隔开而配置。
参照图20的(c),所述传递齿轮822可以包括紧固部8226,所述紧固部822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装卸部8215结合。所述紧固部8226可以被配置为插入到所述装卸部8215或容纳所述装卸部8215。
所述紧固部8226可以构成为与所述装卸部8215对应的数量,或者可以构成为少于所述装卸部8215的数量,并且可以构成为一个。
在所述紧固部8226设置有复数个的情况下,复数个所述紧固部8226可以按相同的间隔彼此隔开配置。
在所述装卸部8215构成为贯通孔的情况下,所述紧固部8226可以构成为能够插入到所述装卸部8215的凸起形状。
在移动部500或所述传递部820不受约束的情况下,所述紧固部8226和所述装卸部8215可以彼此结合,并在所述驱动马达811的作用下旋转。
但是,当阈值扭转外力被施加到所述紧固部8226和所述装卸部8215时,所述紧固部8226和所述装卸部8215可以彼此分离。
例如,在所述移动部500或所述传递部820被约束而使所述移动部500不能响应于所述动力生成部810旋转的情况下,可以被认为在所述紧固部8226和所述装卸部8215之间产生阈值扭转外力。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装卸部8215可以反复进行从所述紧固部8226脱离并旋转后再次与所述紧固部8226结合的情形。
由此,能够防止所述动力生成部810受到约束。
图21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结构中的致动器的另一实施例。
以下,将省略与前述的结构重复的结构的说明,并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致动器800可以被配置为直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
本发明的致动器800可以配置在所述驱动部100的内部,并且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移动部500直接接触。在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移动部500之间可以省略另行地旋转的媒介部。
具体而言,所述致动器800可以包括:驱动马达811,产生所述移动部500的旋转力;以及动力轴812,通过所述驱动马达旋转。
所述动力轴812可以通过与所述移动部500直接接触来旋转所述移动部500。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致动器800也可以将旋转能量完全传递到所述移动部500而不转换成直线运动或往复运动。
所述移动部500可以设置有沿其外周面与所述动力轴812啮合而旋转的齿轮齿530。所述动力轴812可以在外周面设置有被配置为与所述齿轮齿530啮合的轴齿轮813。
所述轴齿轮813可以设置在所述动力轴812的外周面,并且,可以将所述动力轴812的长度方向设置为预定长度以上。所述轴齿轮813可以构成为蜗轮。
由此,所述移动部500可以按比所述轴齿轮813本身的rpm更低的rpm旋转,并且,可以将比由所述动力轴812产生的扭矩更强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移动部500。
所述动力轴812的长度方向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部500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平行。换言之,所述动力轴812可以被配置为其一面通过与所述移动部5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而旋转。
因此,所述动力轴812本身可以利用由所述驱动马达811产生的旋转力通过所述轴齿轮813来使所述移动部500旋转。
由此,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部c可以省略用于将由所述致动器800产生的动力或旋转力、旋转能量传递给所述移动部500的额外的媒介部结构。
因此,能够减小所述离合器部c的体积,并且能够将所述致动器800紧凑地配置在所述驱动部100的内部。
图22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结构中的致动器的又一实施例。
以下,将省略与前述的结构重复的结构的说明,并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所述驱动马达811或所述动力轴812可以被配置为与所述驱动轴130平行。
所述动力轴812可以设置有其直径大于所述动力轴812的直径的轴齿轮813。所述轴齿轮813可以构成为圆盘形状,并且,在其外周面可以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移动部500的齿轮齿530啮合的锯齿。
所述轴齿轮813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大于所述动力轴812的直径,以允许所述动力轴812与所述移动部500隔开。
因此,与所述动力轴812与所述移动部500接触时相比,所述驱动马达811可以与所述移动部500更远地隔开,并且所述驱动马达811可以更容易地散热。
图23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离合器结构中的致动器的又一实施例。
以下,将省略与前述的结构重复的结构的说明,并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离合器部c还可以包括传递部820,所述传递部820与所述致动器800和所述移动部500都啮合并通过所述致动器旋转,从而使所述移动部旋转。
所述致动器800可以包括:驱动马达811,产生所述旋转力;以及动力轴812,通过所述驱动马达旋转。
所述传递部820可以包括传递主体821,所述传递主体821从所述动力轴812接收旋转力,从而使所述移动部旋转。
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固定于所述外壳600的固定轴825结合。
所述传递主体821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移动部500啮合而旋转。
所述传递部820还可以包括辅助主体823,所述辅助主体823与所述动力轴812和所述传递主体821啮合设置,以传递所述动力轴812的动力。
所述辅助主体823可以构成为呈圆盘形状的齿轮。
所述辅助主体823可以被配置为其直径小于所述传递主体821的直径。
在所述动力轴812可以设置有轴齿轮813,所述轴齿轮813构成为其直径大于所述动力轴812的直径的圆盘形状的齿轮。在此情况下,所述辅助主体823可以与所述轴齿轮813和所述传递主体821都啮合而设置。
所述辅助主体823可以设置有复数个且彼此啮合。即使所述致动器800与所述移动部500隔开配置,也可以通过所述传递主体821和所述辅助主体823将由所述致动器800产生的旋转能量传递到所述移动部500。
即使所述动力轴812和所述轴齿轮813与所述移动部500隔开,所述致动器800也可以通过所述辅助主体823和所述传递主体821来使所述移动部500旋转。
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在所述外壳600中安装所述致动器800的自由度,并且,由所述动力轴812产生的rpm和扭矩可以通过所述辅助主体823和所述传递主体821转换为多样的齿轮比并传递到所述移动部500。
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散热由所述致动器800产生的热量,并提高所述致动器800的安装自由度。另外,通过进一步增加所述传感器部900和所述致动器800的隔开间隔,能够更容易地安装所述传感器部900。
另外,所述驱动马达811和所述传递主体821之间的间隔可以通过所述辅助主体823被配置为更大。因此,能够提高所述致动器800整体的安装自由度,并且能够减小所述移动部500的径向厚度。
本发明可以变形为多样的形式实施,其权利要求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因此,如果变形的实施例包括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结构要素,则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桶,储存水;
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桶,用于容纳衣物;
搅拌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滚筒,用于搅拌所述衣物;
驱动部,结合于所述外桶,提供用于旋转所述滚筒和所述搅拌部中的一个以上的动力;以及
离合器部,设置在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搅拌部之间,被配置为向所述滚筒和所述搅拌部中的一个以上传递所述动力,
所述离合器部包括:
齿轮部,通过与所述驱动部啮合而旋转;
旋转轴,与所述齿轮部连接,用于旋转所述搅拌部;
壳体,结合于所述滚筒,所述齿轮部和所述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于所述壳体;
联接器,被配置为在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部之间升降,以选择性地旋转所述壳体;
移动部,所述联接器安置于所述移动部,用于使所述联接器升降;以及
致动器,被配置为使所述移动部升降,
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移动部旋转一圈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移动部向一个方向连续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移动部接触来使所述移动部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包括:
驱动马达,产生旋转力;以及
动力轴,通过所述驱动马达旋转,
所述动力轴通过与所述移动部接触来使所述移动部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沿外周面设置有齿轮齿,所述移动部通过使所述齿轮齿与所述动力轴啮合而旋转,
所述动力轴在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齿轮齿啮合的轴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轴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移动部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上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传递部,被配置为与所述致动器和所述移动部啮合并通过所述致动器旋转,从而使所述移动部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包括:
驱动马达,产生旋转力;以及
动力轴,通过所述驱动马达旋转,
所述传递部包括:
传递主体,从所述动力轴接收所述旋转力,从而使所述移动部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部还包括辅助主体,所述辅助主体被配置为与所述动力轴和所述传递主体啮合,以传递所述动力轴的动力,
所述辅助主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传递主体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部包括:
传递齿轮,结合于所述传递主体,通过与所述移动部啮合而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齿轮包括:
结合卡钩,结合于所述传递主体;
齿轮轴,从所述结合卡钩向所述移动部的外周面延伸;以及
齿轮部,设置在所述齿轮轴的外周面,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部的外周面啮合,
所述齿轮轴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移动部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上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马达或所述动力轴被配置为与所述齿轮轴的长度方向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卡钩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传递主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卡钩结合于所述传递主体,以在所述移动部被约束时,所述结合卡钩能够反复地与所述传递主体分离和结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结合于所述驱动部,容纳所述移动部以使所述移动部能够旋转,
所述外壳被配置为,在所述移动部旋转时使所述移动部升降。
CN202111598590.9A 2020-12-24 2021-12-24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114672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82850 2020-12-24
KR1020200182850A KR102480297B1 (ko) 2020-12-24 2020-12-24 의류처리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2956A CN114672956A (zh) 2022-06-28
CN114672956B true CN114672956B (zh) 2023-12-29

Family

ID=8207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8590.9A Active CN114672956B (zh) 2020-12-24 2021-12-24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05159A1 (zh)
KR (1) KR102480297B1 (zh)
CN (1) CN114672956B (zh)
AU (1) AU2021290376B2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4490A2 (fr) * 1978-03-23 1979-10-03 Seb S.A. Mécanisme d'inversion de marche pour machine à laver, et machine équipée d'un tel mécanisme
JPH1071296A (ja) * 1996-06-27 1998-03-17 Sutaaraito Kogyo Kk 電気洗濯機に於ける制動装置
KR19990066656A (ko) * 1998-01-31 1999-08-16 윤종용 직결식 세탁기의 모터-클러치 조립체
CN105274784A (zh) * 2014-06-30 2016-01-2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驱动装置
CN105463770A (zh) * 2014-08-29 2016-04-06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KR20170082437A (ko) * 2016-01-06 2017-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의 클러치 어셈블리
CN110409129A (zh) * 2018-04-28 2019-11-05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滚筒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KR20190124937A (ko) * 2018-04-27 201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KR20200082340A (ko) * 2018-12-28 2020-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3769B (zh) * 2014-07-31 2019-06-28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4490A2 (fr) * 1978-03-23 1979-10-03 Seb S.A. Mécanisme d'inversion de marche pour machine à laver, et machine équipée d'un tel mécanisme
JPH1071296A (ja) * 1996-06-27 1998-03-17 Sutaaraito Kogyo Kk 電気洗濯機に於ける制動装置
KR19990066656A (ko) * 1998-01-31 1999-08-16 윤종용 직결식 세탁기의 모터-클러치 조립체
CN105274784A (zh) * 2014-06-30 2016-01-2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驱动装置
CN105463770A (zh) * 2014-08-29 2016-04-06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KR20170082437A (ko) * 2016-01-06 2017-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의 클러치 어셈블리
KR20190124937A (ko) * 2018-04-27 201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CN110409129A (zh) * 2018-04-28 2019-11-05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滚筒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KR20200082340A (ko) * 2018-12-28 2020-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290376A1 (en) 2022-07-14
AU2021290376B2 (en) 2023-08-17
KR102480297B1 (ko) 2022-12-23
US20220205159A1 (en) 2022-06-30
KR20220091791A (ko) 2022-07-01
CN114672956A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3348B2 (en) Washing machine having buoyancy clutch
KR101054408B1 (ko) 세탁기
CN109837702B (zh) 洗衣机
CN114672956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9837701B (zh) 洗衣机
KR102289758B1 (ko) 세탁기용 구동장치
CN114672955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4672957A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2480298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16888320A (zh) 衣物处理设备
KR200486603Y1 (ko) 세탁물 상승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세탁기
EP3556927B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KR102552905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US11913158B2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KR100442250B1 (ko) 세탁기
US12000077B2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KR102443565B1 (ko) 세탁기
KR100917910B1 (ko) 전자동 세탁기 및 그 모터
KR101015243B1 (ko) 세탁기
EP2112261B1 (en) Household-type clothes washing machine with improved washing tub
CN113564875A (zh)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