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8690A - 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8690A
CN114658690A CN202210285885.9A CN202210285885A CN114658690A CN 114658690 A CN114658690 A CN 114658690A CN 202210285885 A CN202210285885 A CN 202210285885A CN 114658690 A CN114658690 A CN 114658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wind wheel
splicing
air outlet
vo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58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意想
李煜
梁炼
钟孝芬
李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nzhu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nzhu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nzhu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nzhu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58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86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8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2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驱动件、第一风轮、第二风轮、第一蜗型座与第二蜗型座,所述第一蜗型座内形成有第一蜗型曲线,所述第二蜗型座形成有第二蜗型曲线,所述第一蜗型座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蜗型座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风轮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中,所述第二蜗型座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背离所述第一风轮的一面,所述第二风轮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中,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转动。上述出风结构能够避免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同时转动时在出风结构中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即保证出风结构内部的气流均匀。

Description

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风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离心风机为了满足出风要求,会在离心风机上设两个出风口,且该驱动件在离心风机中使用同一个蜗壳运用双蜗型线,即实现驱动件在同一水平面从两个出风口出风。但是,传统的这种蜗壳结构无法保证蜗壳内的气流均匀,例如:离心风机的两个出风口会出现抢风的现象,同时气流在蜗壳中会产生较大的涡流噪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保证蜗壳内气流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一种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驱动件、第一风轮、第二风轮、第一蜗型座与第二蜗型座,所述第一蜗型座内形成有用于导流的第一蜗型曲线,所述第二蜗型座形成有用于导流的第二蜗型曲线,所述第一蜗型座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蜗型座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风轮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中,所述第二蜗型座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背离所述第一风轮的一面,所述第二风轮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中,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转动。
一种离心风机,包括所述的出风结构,还包括安装本体,所述出风结构装设在安装本体上,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安装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出风结构相对位的进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型座包括第一拼接座与第二拼接座,所述第一拼接座与所述第二拼接座均为蜗型结构,所述第一拼接座上设有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二拼接座上设有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拼接座用于与所述第二拼接座拼接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所述第一风轮的第一装配腔,且所述第一出风部与所述第二出风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蜗型座装设在所述第一拼接座背离所述第一风轮的一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型座还包括多个第一卡环、多个第一卡块与多个第一紧固件,多个第一卡环沿所述第一拼接座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一拼接座上,多个第一卡块沿所述第二拼接座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二拼接座上,且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一卡块卡接配合,沿所述第一拼接座的周向在所述第一拼接座上设有多个第一紧固块,沿所述第二拼接座的周向在所述第二拼接座上设有多个第二紧固块,所述第一紧固块与所述第二紧固块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紧固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蜗型座包括第三拼接座与第四拼接座,所述第三拼接座装设在所述第一拼接座背离所述第一风轮的一面,所述第三拼接座与所述第四拼接座均为蜗型结构,所述第三拼接座上设有第三出风部,所述第四拼接座上设有第四出风部,所述第三拼接座用于与所述第四拼接座拼接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所述第二风轮的第二装配腔,且所述第三出风部与所述第四出风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蜗型座还包括多个第二卡环、多个第二卡块与多个第二紧固件,多个第二卡环沿所述第三拼接座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三拼接座上,多个第二卡块沿所述第四拼接座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四拼接座上,且所述第二卡环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配合,沿所述第三拼接座的周向在所述第三拼接座上设有多个第三紧固块,沿所述第四拼接座的周向在所述第四拼接座上设有多个第四紧固块,所述第三紧固块与所述第四紧固块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紧固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本体包括安装座与安装盖,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安装座内设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蜗型座拼接固定,所述安装盖盖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的上方,且所述安装盖与所述第一蜗型座拼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为底部朝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倾斜,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风轮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上以及所述第二风轮装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上时,所述第一风轮经过所述驱动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套设配合,所述第二风机经过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套设配合,且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沿所述驱动件的轴向对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二蜗型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装设在所述安装槽处,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形成有导线腔。
上述出风结构在使用时,首先根据离心风机的尺寸和形状,确定第一蜗型座与第二蜗型座的尺寸大小,然后根据所需装设的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确定第一蜗型座内的第一蜗型曲线以及第二蜗型座内的第二蜗型曲线。进一步地,将第二蜗型座装设在第一蜗型座背离第一风轮的一面,即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能够处于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出风,从而使得第一风轮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不会对第二风轮的转动产生影响。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转动,第一风轮所产生的气流会随第一蜗型曲线导出第一出风口,第二风轮所产生的气流会随第二蜗型曲线导出第二出风口。相较于传统的蜗型出风结构,上述出风结构能够避免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同时转动时在出风结构中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即保证出风结构内部的气流均匀。
上述离心风机在使用时,首先根据安装本体的尺寸和形状,确定第一蜗型座与第二蜗型座的尺寸大小,然后根据所需装设的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确定第一蜗型座内的第一蜗型曲线以及第二蜗型座内的第二蜗型曲线。进一步地,将第二蜗型座装设在第一蜗型座背离第一风轮的一面,即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能够处于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出风,从而使得第一风轮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不会对第二风轮的转动产生影响。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转动,第一风轮所产生的气流会随第一蜗型曲线导出第一出风口,第二风轮所产生的气流会随第二蜗型曲线导出第二出风口。相较于传统的蜗型出风结构,上述离心风机能够避免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同时转动时在离心风机中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即保证出风结构内部的气流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中一视角所示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视角所示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100、驱动件,200、第一风轮,300、第二风轮,400、第一蜗型座,410、第一出风口,420、第一拼接座,421、第一紧固块,430、第二拼接座,431、第二紧固块,440、第一卡环,450、第一卡块,500、第二蜗型座,510、第二出风口,520、第三拼接座,521、第三紧固块,530、第四拼接座,531、第四紧固块,540、第二卡环,550、第二卡块,600、安装本体,601、进风口,610、安装座,620、安装盖,700、导线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驱动件100、第一风轮200、第二风轮300、第一蜗型座400与第二蜗型座500,所述第一蜗型座400内形成有用于导流的第一蜗型曲线,所述第二蜗型座500形成有用于导流的第二蜗型曲线,所述第一蜗型座400设有第一出风口410,所述第二蜗型座500设有第二出风口510,所述第一风轮200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400中,所述第二蜗型座500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400背离所述第一风轮200的一面,所述第二风轮300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500中,所述驱动件100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风轮200与所述第二风轮300转动。
上述出风结构在使用时,首先根据离心风机的尺寸和形状,确定第一蜗型座400与第二蜗型座500的尺寸大小,然后根据所需装设的第一风轮200与第二风轮300,确定第一蜗型座400内的第一蜗型曲线以及第二蜗型座500内的第二蜗型曲线。进一步地,将第二蜗型座500装设在第一蜗型座400背离第一风轮200的一面,即第一风轮200与第二风轮300能够处于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出风,从而使得第一风轮200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不会对第二风轮300的转动产生影响。通过驱动件100带动第一风轮200与第二风轮300转动,第一风轮200所产生的气流会随第一蜗型曲线导出第一出风口410,第二风轮300所产生的气流会随第二蜗型曲线导出第二出风口510。相较于传统的蜗型出风结构,上述出风结构能够避免第一风轮200与第二风轮300同时转动时在出风结构中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即保证出风结构内部的气流均匀。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离心风机,包括所述的出风结构,还包括安装本体600,所述出风结构装设在安装本体600上,所述第一出风口410与所述第二出风口510均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安装本体600上设有与所述出风结构相对位的进风口601。
上述离心风机在使用时,首先根据安装本体600的尺寸和形状,确定第一蜗型座400与第二蜗型座500的尺寸大小,然后根据所需装设的第一风轮200与第二风轮300,确定第一蜗型座400内的第一蜗型曲线以及第二蜗型座500内的第二蜗型曲线。进一步地,将第二蜗型座500装设在第一蜗型座400背离第一风轮200的一面,即第一风轮200与第二风轮300能够处于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出风,从而使得第一风轮200转动时所产生的气流不会对第二风轮300的转动产生影响。通过驱动件100带动第一风轮200与第二风轮300转动,第一风轮200所产生的气流会随第一蜗型曲线导出第一出风口410,第二风轮300所产生的气流会随第二蜗型曲线导出第二出风口510。相较于传统的蜗型出风结构,上述离心风机能够避免第一风轮200与第二风轮300同时转动时在离心风机中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即保证出风结构内部的气流均匀。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型座400包括第一拼接座420与第二拼接座430,所述第一拼接座420与所述第二拼接座430均为蜗型结构,所述第一拼接座420上设有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二拼接座430上设有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拼接座420用于与所述第二拼接座430拼接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所述第一风轮200的第一装配腔,且所述第一出风部与所述第二出风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410,所述第二蜗型座500装设在所述第一拼接座420背离所述第一风轮200的一面。具体地,第一拼接座420与第二拼接座430拼接完成,可以形成具有空腔结构的第一蜗型座400。例如:第一拼接座420与第二拼接座430拼接后可形成蜗型腔,此时第一风轮200经过第一装配腔装设在第一蜗型座400中,第一风轮200的其中一端面与第一拼接座420相对位。第二拼接座430上开口处(指第一装配腔在第二拼接座430上的腔口)进行收边处理,第一风轮200的另一端面与该开口处周向对位。上述这种装配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第一风轮200所产生的气流能够充分按照第一蜗型曲线从第一蜗型座400上的第一出风口410流出,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第一风轮200在第一装配腔内的转动稳定性。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型座400还包括多个第一卡环440、多个第一卡块450与多个第一紧固件,多个第一卡环440沿所述第一拼接座420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一拼接座420上,多个第一卡块450沿所述第二拼接座430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二拼接座430上,且所述第一卡环440与所述第一卡块450卡接配合,沿所述第一拼接座420的周向在所述第一拼接座420上设有多个第一紧固块421,沿所述第二拼接座430的周向在所述第二拼接座430上设有多个第二紧固块431,所述第一紧固块421与所述第二紧固块431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紧固配合。具体地,第一紧固件为螺栓或紧固销。在第一拼接座420与第二拼接座430进行拼接时,首先通过第一卡环440与第一卡块450卡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一拼接座420与第二拼接座430的初步定位。然后,通过第一紧固件对第一紧固块421与第二紧固块431进行固定,从而完成第一拼接座420与第二拼接座430的拼接固定。进一步地,通过卡接对位以及紧固两种方式相配合实现第一拼接座420与第二拼接座430的拼接,保证了第一拼接座420与第二拼接座430的拼接效果。另外,通过在第一拼接座420上加设第一紧固座以及在第二拼接座430上加设第二紧固座,从而更加便于第一紧固件进行紧固。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蜗型座500包括第三拼接座520与第四拼接座530,所述第三拼接座520装设在所述第一拼接座420背离所述第一风轮200的一面,所述第三拼接座520与所述第四拼接座530均为蜗型结构,所述第三拼接座520上设有第三出风部,所述第四拼接座530上设有第四出风部,所述第三拼接座520用于与所述第四拼接座530拼接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所述第二风轮300的第二装配腔,且所述第三出风部与所述第四出风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出风口510。具体地,第三拼接座520与第四拼接座530拼接完成,可以形成具有空腔结构的第二蜗型座500。例如:第三拼接座520与第四拼接座530拼接后可形成蜗型腔,此时第二风轮300经过第二装配腔装设在第二蜗型座500中,第二风轮300的其中一端面与第三拼接座520相对位。第四拼接座530上开口处(指第二装配腔在第二拼接座430上的腔口)进行收边处理,第二风轮300的另一端面与该开口处周向对位。上述这种装配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第二风轮300所产生的气流能够充分按照第二蜗型曲线从第二蜗型座500上的第二出风口510流出,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第二风轮300在第二装配腔内的转动稳定性。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蜗型座500还包括多个第二卡环540、多个第二卡块550与多个第二紧固件,多个第二卡环540沿所述第三拼接座520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三拼接座520上,多个第二卡块550沿所述第四拼接座530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四拼接座530上,且所述第二卡环540与所述第二卡块550卡接配合,沿所述第三拼接座520的周向在所述第三拼接座520上设有多个第三紧固块521,沿所述第四拼接座530的周向在所述第四拼接座530上设有多个第四紧固块531,所述第三紧固块521与所述第四紧固块531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紧固配合。具体地,第二紧固件为螺栓或紧固销。在第三拼接座520与第四拼接座530进行拼接时,首先通过第二卡环540与第二卡块550卡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三拼接座520与第四拼接座530的初步定位。然后,通过第二紧固件对第三紧固块521与第四紧固块531进行固定,从而完成第三拼接座520与第四拼接座530的拼接固定。进一步地,通过卡接对位以及紧固两种方式相配合实现第三拼接座520与第四拼接座530的拼接,保证了第三拼接座520与第四拼接座530的拼接效果。另外,通过在第三拼接座520上加设第三紧固座以及在第四拼接座530上加设第四紧固座,从而更加便于第二紧固件进行紧固。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本体600包括安装座610与安装盖620,所述安装座610上设有所述进风口601,所述安装座610内设有与所述进风口601连通的进风腔,所述安装座610与所述第一蜗型座400拼接固定,所述安装盖620盖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500的上方,且所述安装盖620与所述第一蜗型座400拼接固定。具体地,在进行安装本体600与出风结构的拼装时,根据安装需要可以在出风结构上加设辅助固定板,以便于安装本体600与出风结构的拼接固定。例如:安装座610与第一蜗型座400固定式,可以在第一蜗型座400的底面增设固定板,以便于安装座610与第一蜗型座400对位贴合。另外,当安装盖620盖设住第二蜗型座500时,可以在第一蜗型座400上增设辅助固定板,以便于安装盖620与第一蜗型座400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610为底部朝所述安装座610的顶部倾斜,所述安装座610的底部与所述进风口601相对位。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使得气流经过进风口601进入到进风腔后,由于安装座610的底部朝向进风口601,使得气流能够更加均匀的与第一风轮200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风轮200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400上以及所述第二风轮300装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500上时,所述第一风轮200经过所述驱动件100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驱动件100套设配合,所述第二风机经过所述驱动件10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100套设配合,且所述第一风轮200与所述第二风轮300沿所述驱动件100的轴向对位设置。具体地,驱动件100为伺服电机或双向电机。通过驱动件100为第一风轮200和/或第二风轮300提供动力,从而保证第一出风口410与第二出风口510的出风效果。进一步地,根据驱动件100两端尺径不同可以灵活改变第一风轮200安装口径的大小以及第二风轮300安装口径的大小,以保证第一风轮200、第二风轮300与驱动件100三者的安装效果。
结合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二蜗型座500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装设在所述安装槽处,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形成有导线腔700。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避免导线装设对出风结构的工作造成影响或阻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包括:驱动件、第一风轮、第二风轮、第一蜗型座与第二蜗型座,所述第一蜗型座内形成有用于导流的第一蜗型曲线,所述第二蜗型座形成有用于导流的第二蜗型曲线,所述第一蜗型座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蜗型座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风轮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中,所述第二蜗型座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背离所述第一风轮的一面,所述第二风轮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中,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转动。
2.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还包括安装本体,所述出风结构装设在安装本体上,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安装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出风结构相对位的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型座包括第一拼接座与第二拼接座,所述第一拼接座与所述第二拼接座均为蜗型结构,所述第一拼接座上设有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二拼接座上设有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拼接座用于与所述第二拼接座拼接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所述第一风轮的第一装配腔,且所述第一出风部与所述第二出风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蜗型座装设在所述第一拼接座背离所述第一风轮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型座还包括多个第一卡环、多个第一卡块与多个第一紧固件,多个第一卡环沿所述第一拼接座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一拼接座上,多个第一卡块沿所述第二拼接座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二拼接座上,且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一卡块卡接配合,沿所述第一拼接座的周向在所述第一拼接座上设有多个第一紧固块,沿所述第二拼接座的周向在所述第二拼接座上设有多个第二紧固块,所述第一紧固块与所述第二紧固块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紧固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型座包括第三拼接座与第四拼接座,所述第三拼接座装设在所述第一拼接座背离所述第一风轮的一面,所述第三拼接座与所述第四拼接座均为蜗型结构,所述第三拼接座上设有第三出风部,所述第四拼接座上设有第四出风部,所述第三拼接座用于与所述第四拼接座拼接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所述第二风轮的第二装配腔,且所述第三出风部与所述第四出风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型座还包括多个第二卡环、多个第二卡块与多个第二紧固件,多个第二卡环沿所述第三拼接座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三拼接座上,多个第二卡块沿所述第四拼接座的周向装设在所述第四拼接座上,且所述第二卡环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配合,沿所述第三拼接座的周向在所述第三拼接座上设有多个第三紧固块,沿所述第四拼接座的周向在所述第四拼接座上设有多个第四紧固块,所述第三紧固块与所述第四紧固块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紧固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本体包括安装座与安装盖,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安装座内设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蜗型座拼接固定,所述安装盖盖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的上方,且所述安装盖与所述第一蜗型座拼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底部朝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倾斜,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风轮装设在所述第一蜗型座上以及所述第二风轮装设在所述第二蜗型座上时,所述第一风轮经过所述驱动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套设配合,所述第二风机经过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套设配合,且所述第一风轮与所述第二风轮沿所述驱动件的轴向对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二蜗型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装设在所述安装槽处,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形成有导线腔。
CN202210285885.9A 2022-03-23 2022-03-23 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Pending CN114658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5885.9A CN114658690A (zh) 2022-03-23 2022-03-23 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5885.9A CN114658690A (zh) 2022-03-23 2022-03-23 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8690A true CN114658690A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3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5885.9A Pending CN114658690A (zh) 2022-03-23 2022-03-23 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869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8879A1 (de) * 2007-04-23 2008-10-3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Lüfter für dunstabzugshaube
CN202432610U (zh) * 2011-12-28 2012-09-12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840532A (zh) * 2016-05-30 2016-08-10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盘管风机结构
EP3208466A1 (de) * 2016-02-22 2017-08-23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Reinigungsgebläse mit kunststoffgehäuse sowie verwendung eines rotationsformverfahrens zur herstellung eines einteiligen gehäuses
CN107246398A (zh) * 2017-06-05 2017-10-13 梁世欢 双风道风机
CN211901020U (zh) * 2020-01-13 2020-11-10 浙江银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引风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8879A1 (de) * 2007-04-23 2008-10-3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Lüfter für dunstabzugshaube
CN202432610U (zh) * 2011-12-28 2012-09-12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EP3208466A1 (de) * 2016-02-22 2017-08-23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Reinigungsgebläse mit kunststoffgehäuse sowie verwendung eines rotationsformverfahrens zur herstellung eines einteiligen gehäuses
CN105840532A (zh) * 2016-05-30 2016-08-10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盘管风机结构
CN107246398A (zh) * 2017-06-05 2017-10-13 梁世欢 双风道风机
CN211901020U (zh) * 2020-01-13 2020-11-10 浙江银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引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2175B2 (en) Compact fan
US7654792B2 (en) Blower
BR0115868B1 (pt) conjunto de ventilador centrìfugo, método para fabricação de rotor centrìfugo e método de montagem do conjunto de ventilador centrìfugo.
US20110116928A1 (en) Open-hub centrifugal blower assembly
BRPI0711849B1 (pt) conjunto de ventilador axial e ventilador axial
US2976352A (en) Blower unit
US10113551B2 (en) Axial flow fan
US11041508B2 (en) Air mover
US3322331A (en) Air impeller and housing units
JP6603448B2 (ja) 遠心インペラ及び遠心ブロワ
US20050265828A1 (en) Housing for axial flow heat-dissipating fan
US7255533B2 (en) Centrifugal fan
CN114658690A (zh) 离心风机及出风结构
WO2019123680A1 (ja) 送風機
CN218387097U (zh)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JP2002188594A (ja) 送風ファ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061324B (zh) 轴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7080970B2 (en) Housing for axial flow heat-dissipating fan
US11578731B2 (en) Asymmetrical double-outlet blower
CN111237877A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8347601U (zh) 旋转式无叶风扇
JP3805609B2 (ja) 電動送風機
US11913460B2 (en) Exhaust fan
CN212454884U (zh) 便携式风扇装置
CN217380949U (zh) 风道装置、风道盖板和电气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3 Guangjiao Industrial Avenue, Guangjiao Community,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300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Minzhu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No.1, south 2nd Road, Guangjiao Industrial Zon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Minzhu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