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7097U -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7097U
CN218387097U CN202222399655.3U CN202222399655U CN218387097U CN 218387097 U CN218387097 U CN 218387097U CN 202222399655 U CN202222399655 U CN 202222399655U CN 218387097 U CN218387097 U CN 218387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sing
stator
guiding por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96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平
胡善显
孙兴林
周慧珠
孙叶琳
骆兰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n Technology Shenzhe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n Technology Shenzhe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n Technology Shenzhe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n Technology Shenzhe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996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7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7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7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电机座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导叶,导叶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导叶沿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相邻导叶限定出第一风道,导叶包括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沿周向间隔分布,并限定出导风腔;高速风机与电机均包括电机座。本实用新型加大了导叶周向上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导叶在气流碰撞时的振动,有利于减小噪音,并且导叶背风侧靠近出风口的区域更靠近相邻导叶进风侧靠近出风口的区域,能够减小空压区及气流的紊流,降低气流在第一风道内的能量损失,从而能够提高风机的风压及风速。

Description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背景技术
电机座中的导叶起到对气流轴向导向的作用,电机应用于高速风机时,高速气流与导叶的壁面产生摩擦,使导叶产生高频振动,并形成噪音,另外,导叶的背风侧具有空压区,气流在空压区内螺旋形成的紊流,造成气流的冲击损失,影响气流导出后的轴向度,降低了风机的风压及风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座,能够降低导叶的噪音,并提高风机的风压及风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机座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的高速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座,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导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导叶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导叶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邻所述导叶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导叶包括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导风部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导风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并限定出导风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座,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的电机座将导叶在周向上分为两部分,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之间具有导风腔,加大了导叶周向上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导叶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可以降低导叶在气流碰撞时的振动,有利于减小噪音,并且导叶背风侧靠近出风口的区域更靠近相邻导叶进风侧靠近出风口的区域,能够减小空压区及气流的紊流,降低气流在第一风道内的能量损失,从而能够提高风机的风压及风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限定出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贴附,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限定出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沿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相互背离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壳体周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分布的第一弯折段与第一轴流段,所述第二导风部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分布的第二弯折段与第二轴流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弯折,所述第一轴流段与所述第二轴流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贴附,所述第一轴流段与所述第二轴流段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位于导叶的迎风侧,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一轴流段连接处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二轴流段连接处的曲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包括:
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座;
定子,所述第一壳体环设于所述定子的外部,所述导风腔的一侧贯通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并形成开口,所述定子连接有引出线,所述引出线穿设于所述导风腔与所述开口;
转轴,所述定子环设于所述转轴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还包括弹性件、限位件与两个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分布的支撑件,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件抵接,部分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定子的外部并穿设于所述支撑件,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均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定子的一端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壳体抵接,另一个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定子的一端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与所述限位件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高速风机,包括:
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
叶轮,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部分所述转轴穿出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叶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座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电机座的仰视图;
图3为导叶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电机座的剖视图;
图5为导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示出的导风筒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风机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机座100,第一壳体110,安装部111,第二壳体120,开口121,导叶130,第一导风部131,第二导风部132,导风腔133,第一风道140,进风口150,出风口160;定子200,转轴300;弹性件400;限位件500;支撑件600;导风筒700,第三壳体710,第四壳体720,导风隔板730,第二风道740;叶轮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机座100,电机座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与导叶130,第二壳体120环设于第一壳体110的外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在径向上间隔设置,导叶130位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导叶130用于对气流进行导向;导叶130设置有多个,多个导叶130沿第一壳体110的周向间隔分布,导叶130在径向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邻的导叶130限定出第一风道140,进入第一风道140的气流在导叶130的导向下沿轴向吹出。进一步的,导叶130包括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至少部分的第一导风部131与至少部分的第二导风部132沿第一壳体110的周向间隔分布,并限定出导风腔133。
通常,气流受导叶130的导向由进风侧逐渐向出风侧流动,在气流的速度较高时,气流不易变向,导叶130背风侧靠近出风口160的区域容易产生空压区,气流在空压区内容易产生紊流,且气流与导叶130之间的碰撞加大,气流在第一风道140内产生的冲击损失,导致气流在出风口160处的风压及风速降低。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导叶130在周向上分为两部分,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之间具有导风腔133,加大了导叶130周向上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导叶130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可以降低导叶130在气流碰撞时的振动,有利于减小噪音,并且导叶130背风侧靠近出风口160的区域更靠近相邻导叶130进风侧靠近出风口160的区域,能够减小空压区及气流的紊流,降低气流在第一风道140内的能量损失,从而能够提高风机的风压及风速。
高速气流进入第一风道140后,首先与导叶130的迎风侧接触,并在导叶130的导向下逐渐沿轴向流动,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风部131位于导叶130的迎风侧,第一导风部131在第一壳体110周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二导风部132在第一壳体110周向上的厚度;通过加大导叶130迎风侧的厚度,可以降低高速气流冲击第一导风部131时所导致的第一导风部131的振动,有利于减小噪音。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10的两端与第二壳体120之间分别限定出进风口150与出风口160,第一风道140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150、出风口160连通,气流经进风口150进入第一风道140内,在位于第一风道140内的导叶130的导向下从出风口160排出,并沿轴向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朝向进风口150的一端在第一壳体110的周向上相互贴附,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朝向出风口160的一端在第一壳体110的周向上相互间隔。从而,导风腔133在朝向进风口150的一侧封闭,避免气流进入导风腔133内形成紊流,并造成气流能量损失,并且导叶130在出风口160的一侧整体厚度加大,可以减小空压区及紊流,提高气流的风压及风速。
在另一实施例中,沿进风口150朝向出风口160的方向,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相互背离的表面在第一壳体110周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加大导叶130在出风侧的厚度,有效减小导叶130的空压区,以及紊流造成的气流能量损失。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相互背离的表面之间间距的变化可以是,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的厚度相同,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相互靠近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之间增大;或者,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相互靠近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导风部132的厚度不变,第一导风部131的厚度逐渐增大;或者,第二导风部132的厚度不变,第一导风部131与第二导风部132相互靠近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导风部131的厚度均逐渐增大。
从进风口150进入的气流在周向上具有一定的分速度,为便于导叶130对气流的导向并保证气流吹出后的轴向度,导叶130靠近进风口150的区域设置为弯折状,导叶130靠近出风口160的区域设置为直线状并沿轴向延伸;从而,气流在进入第一风道140后,首先受进风侧的导叶130的导向并逐渐减小气流周向上的速度,以将气流逐渐沿轴向引出,随着气流的不断流动,气流最终受出风侧导叶130的导向沿轴流动并从出风口160吹出。
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一导风部131包括沿第一壳体110的轴向分布的第一弯折段1311与第一轴流段1312,第二导风部132包括沿第二壳体120的轴向分布的第二弯折段1321与第二轴流段1322,第一弯折段1311与第二弯折段1321靠近进风侧设置,第一轴流段1312与第二轴流段1322靠近出风侧设置,第一弯折段1311与第二弯折段1321沿第一壳体110的周向弯折,以弱化气流的周向速度,并将气流逐渐沿轴向导出,第一轴流段1312与第二轴流段13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壳体110的轴向平行,以保证气流从出风口160吹出后的轴向度。
进一步的,第一弯折段1311与第二弯折段1321在第一壳体110的周向上相互贴附,第一轴流段1312与第二轴流段1322在第一壳体110的周向上相互间隔。一方面,导风腔133朝向进风口150的一侧封闭,可避免气流进入导风腔133内形成紊流,另一方面,整个第一弯折段1311与第二弯折段1321均相互贴附,可以提升导叶130整体的结构强度,并降低导叶130的振动幅度,减小噪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131位于导叶130的迎风侧,第二导风部132位于导叶130的背风侧,第一弯折段1311与第一轴流段1312连接处的曲率大于第二弯折段1321与第二轴流段1322连接处的曲率;从而,位于背风侧的第二弯折段1321向第二轴流段1322的过渡较为平滑,气流容易沿第二弯折段1321向第二轴流段1322流动,导叶130的背风侧不易产生空压区,可以降低气流的流动损失。
可以想到的是,导叶13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一体连接,电机座100以注塑等方式一体成型;或者,导叶130与第一壳体110之间以及导叶13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110的外壁或者第二壳体120的内壁设置有供导叶130插入的槽体或者其他与导叶130形成配合的凹凸结构,通过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与导叶130的相互装配形成电机座100,便于导叶13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加工,能够降低电机座的加工成本。
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座100,导风腔133沿第一壳体110的径向延伸并贯通至第二壳体120的外侧,以在所述第二壳体120的外侧形成开口121,电机还包括定子200与转轴300,第一壳体110环设于定子200的外部,定子200环设于转轴300的外部,定子200连接有引出线,引出线穿设于导风腔133与开口121内,并从开口121处引出,引出线与外部电源接通后,为转轴300的转动提供动力。
通常,定子200中绕组的引出线从定子200轴向的端部引出,当定子200端部需与其他部件配合安装时,引出线的连接导致定子200与其他部件的组装较为复杂,且增大了装配难度;本实施例中,由于导叶130内部具有导风腔133,引出线可以直接利用导风腔133引线,并从开口121处引出,实现侧部引线,在保证第一风道140内气流的风压、风速的前提下,克服了由于电机引出线的引出导致定子200装配复杂的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转轴300、定子200与导叶130的径向、轴向、周向相同,上述的径向、轴向、周向均能够以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转轴300、定子200或导叶130为参照。第二壳体120的开口121与导风腔133连通,可以简化电机座100的制作工艺,电机座100能够以注塑等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有利于降低电机座100的加工成本。
另外,为便于引出线引出,可在第一壳体110上设置径向贯通的通孔,通孔与开口121分别连通于导风腔133的两侧,使位于第一壳体110内部的定子200的引出线从通孔处引入导风腔133内。
如图6所示,电机还包括弹性件400、限位件500与两个沿转轴300的轴向间隔分布的支撑件600,弹性件4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件600抵接,部分转轴300位于定子200的外部,露出于定子200外部的转轴300穿设于支撑件600内并与支撑件600转动连接,支撑件600、弹性件400与限位件500均容置于第一壳体110内,支撑件600的外壁在径向上与第一壳体110的内壁抵接,支撑件600的内壁与转轴300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10在背向定子200的一端设有安装部111,安装部111供转轴300穿设,并向支撑件600提供抵持作用,其中一个支撑件600背向定子200的一端在转轴300的轴向上与安装部111抵接,另一个支撑件600朝向定子200的一端在转轴300的轴向上与限位件500抵接,限位件500与第一壳体110的内壁配合,实现在轴向上对弹性件400与两个支撑件600的限位。
具体的,支撑件600、限位件500、弹性件400与转轴300装配时,依次将其中一个支撑件600、弹性件400与另一个支撑件600置入第一壳体110内,在弹性件400的弹性力作用下,两个支撑件600轴向上的间距可以发生变化,便于限位件500装入第一壳体110内;限位件500装入第一壳体110后,在弹性件400的弹性力作用下,两个支撑件600分别与安装部111、限位件500抵接,使支撑件600稳固安装于第一壳体110内。
可以想到的是,支撑件600可选择为轴承,两个轴承相互配合可以防止转轴300的轴向攒动,限位件500可选择为卡簧。
参照图6与图7,电机还包括导风筒700,导风筒700连接于电机座100朝向出风口160的一端,导风筒700包括第三壳体710、第四壳体720与导风隔板730,第四壳体720环设于第三壳体710的外部,导风隔板730位于第三壳体710与第四壳体720之间,导风隔板730径向上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壳体710的外壁与第四壳体720的内壁,导风隔板730设置有多个,多个导风隔板730沿周向间隔分布,导风隔板730沿轴向延伸,相邻的导风隔板730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740,导风隔板730与导叶130的数量与排布相同,每一第一风道140均与一个第二风道740连通,从出风口160口引出的气流进入第二风道740内,并从第二风道740排出。
第三壳体710环设于定子200的外部,能够固定部分的定子200,保证定子200的安装强度,并且通过增加第二风道740,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流的轴向度。另外,导风隔板730在轴向上与导叶130抵接,并将导风腔133朝向导风隔板730的一侧封堵,一方面,便于固定引出线,另一方面,避免增加导叶130出风侧的强度,降低振动与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筒700可以通过粘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于电机座100的端部。以螺纹连接为例,螺纹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三壳体710,和/或,螺纹紧固件穿设于第二壳体120与第四壳体720,螺纹紧固件锁紧后即可实现导风筒700与电机座100的装配;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装配导风筒700与电机座100,便于导风筒700与电机座100的拆装及后期维护。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上述的电机,还包括叶轮800,转轴300的一端从第一壳体110的安装部111穿出并与叶轮800连接,叶轮800位于第二壳体120的内部,转轴300转动时带动叶轮800转动,使外部空气进入第二壳体120内并在叶轮800的转动下产生气流,气流通过进风口150进入第一风道140内,经过导叶130的导向从出风口160处进入第二风道740后排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电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导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导叶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导叶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邻所述导叶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导叶包括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导风部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导风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并限定出导风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限定出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贴附,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限定出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沿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二导风部相互背离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壳体周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分布的第一弯折段与第一轴流段,所述第二导风部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分布的第二弯折段与第二轴流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弯折,所述第一轴流段与所述第二轴流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贴附,所述第一轴流段与所述第二轴流段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上相互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位于导叶的迎风侧,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一轴流段连接处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二轴流段连接处的曲率。
8.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座;
定子,所述第一壳体环设于所述定子的外部,所述导风腔的一侧贯通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并形成开口,所述定子连接有引出线,所述引出线穿设于所述导风腔与所述开口;
转轴,所述定子环设于所述转轴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弹性件、限位件与两个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分布的支撑件,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件抵接,部分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定子的外部并穿设于所述支撑件,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均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件背向所述定子的一端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壳体抵接,另一个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定子的一端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与所述限位件抵接。
10.高速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机;
叶轮,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部分所述转轴穿出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叶轮连接。
CN202222399655.3U 2022-09-09 2022-09-09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Active CN218387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9655.3U CN218387097U (zh) 2022-09-09 2022-09-09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9655.3U CN218387097U (zh) 2022-09-09 2022-09-09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7097U true CN218387097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7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9655.3U Active CN218387097U (zh) 2022-09-09 2022-09-09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70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357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续新技术(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357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续新技术(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95318A (en) Diagonal fan
KR101019832B1 (ko) 원심 송풍기
KR900005758B1 (ko) 자동차용 교류발전기의 냉각장치
JPS5977240A (ja) 軸流換気装置
US10113551B2 (en) Axial flow fan
CN110685932B (zh) 用于车辆、尤其用于电动车的具有轴流式风机的冷却模块
CN218387097U (zh)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JP3516909B2 (ja) 遠心送風機
CN114233680A (zh) 组合式扇叶及组合出风装置
WO2024051357A1 (zh) 电机座、电机及高速风机
CN215521386U (zh)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JP2698849B2 (ja) ファン用ハウジング
US20180149158A1 (en) Centrifugal blower
CN113775570A (zh)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WO2024051360A1 (zh) 电机及风机
WO2024051359A1 (zh) 电机及高速风机
CN218377042U (zh) 电机及高速风机
US20190040874A1 (en) Centrifugal Impeller and Centrifugal Blower
CN215596000U (zh)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3339287B (zh) 涡轮压缩机
US4886415A (en) Fan with an essentially square housing
CN218509794U (zh) 电机及风机
JP2000069714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11911425A (zh)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EP4390146A1 (en) Diffuser assembly, electric fan, and clean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