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5045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5045A
CN114655045A CN202210421963.3A CN202210421963A CN114655045A CN 114655045 A CN114655045 A CN 114655045A CN 202210421963 A CN202210421963 A CN 202210421963A CN 114655045 A CN114655045 A CN 114655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handle
plate
slow
charg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19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5045B (zh
Inventor
何文静
严朝成
谢政权
饶鑫豪
康兵
彭豪
童鹏
刘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ud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Loud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ud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Loud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104219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50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5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5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5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5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充电头主体由慢充头和快充转接头组成,且慢充头远离电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慢充接头,快充转接头远离慢充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快充接头,快充转接头靠近慢充头的一端外周面固定设有两个关于快充转接头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弧块,两个弧块远离快充接头的一端面中部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直杆,两个直杆远离弧块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调节式滑杆组件,慢充头上对应调节式滑杆组件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穿槽,且调节式滑杆组件活动穿设于穿槽内部。本发明通过慢充头配合快充转接头使用,方便根据实际充电需求来选择快充或慢充,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在提倡的环保、节能、绿色生态地球的趋势,新能源汽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越来越壮大,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汽车是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例如像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其中,电动汽车由于能量利用效率高,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且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集中排放对各种有害排放物的处理也较容易,而且电力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无需担心资源枯竭的问题,使电动汽车得到大量的推广。如此,与电动汽车配套的插电把手也相应地随之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通过插电把手电缆实现充电。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插电把手使用的便利性,通常将其设计为可智能化充电,但由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有快充和慢充两种,而同一充电桩上连接的插电把手有单一的快充和慢充两种,使得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停在相应位置,使用不方便,且同一充电桩不能够满足给多辆车进行同时快充或同时慢充。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通过慢充头配合快充转接头使用,方便根据实际充电需求来选择快充或慢充,而无需选择特定充电位置的充电头进行充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包括充电头主体和与充电头主体一端相连通的电缆,所述充电头主体由慢充头和快充转接头组成,且慢充头远离电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慢充接头,快充转接头远离慢充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快充接头,所述快充转接头靠近慢充头的一端外周面固定设有两个关于快充转接头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弧块,两个弧块远离快充接头的一端面中部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直杆,两个直杆远离弧块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调节式滑杆组件,所述慢充头上对应调节式滑杆组件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穿槽,且调节式滑杆组件活动穿设于穿槽内部。
在慢充头和快充转接头使用过程中利用多段恒流充电方法,对充电速度进行控制,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可由欧姆定律和电功计算公式求得,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Figure BDA0003606881240000031
电池希望在能量损耗较少的情况下最短时间充满,因此目标方程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充电时间和能量损耗。目标方程的所有参数均按无量纲设计,如式(2)所示:
J=kMt+(1-k)Wloss(SOC,I)
式中:kMt代表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1-k)Wloss(SOC,I)代表电池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t为充电时间;k为时间在目标方程中所占的比例系数;M 为度量常数
比例系数k可由极限充电电流变化曲线得到,极限充电电流是指电池在处于某一SOC下,动力开路电压不超过极限值时相应的充电电流,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Figure BDA0003606881240000032
其中:U为动力电池充电截至电压;R(SOC)为电池不同SOC下的直流内阻,Uoc(SOC)为动力电池开路电压。将该曲线上的所有点除以极限电流最大值即可得到比例系数k。
R(SOC)利用直流内阻测试方法得到动力电池不同电流及SOC条件下的直流内阻,直流内阻计算公式如式(4)所示。
Figure BDA0003606881240000041
根据SOC对
Figure BDA0003606881240000042
求平均值即可得到R(SOC)。Uoc(SOC)由电池直流内阻模型求得,直流内阻模型满足:
U(SOC,I)=Uoc(SOC)+IR(SOC,I)
式中:U(SOC,I)为电池端电压。
通过对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建立模型,可以准确的掌握电池的充电速度和控制能耗,对慢充头和快充转接头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导汽车将电池充满,从而延长汽车的电池的使用寿命,保护环境,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对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中可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慢充头配合快充转接头使用,方便根据实际充电需求来选择快充或慢充,而无需选择特定充电位置的充电头进行充电,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式滑杆组件包括有两个分别与对应位置直杆固定连接的圆柱和位于两个圆柱之间的方柱,所述方柱两端中心位置均开设有柱槽,两个圆柱相对一端分别活动插接于对应位置的柱槽内部,所述方柱两侧中部均开设有限制槽,且两个限制槽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两个圆柱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呈十字形交叉设置,所述穿槽内侧对应两个限制槽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限制条,限制条滑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限制槽内部,两个柱槽内周面中部均活动贯穿设有两个关于对应位置柱槽的水平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卡杆,所述卡杆位于方柱外部的一端固定设有定板,卡杆外周面位于定板与方柱对应位置外表面之间的部分活动套设有弹簧二,且弹簧二两端分别与定板以及方柱固定连接,所述圆柱插入柱槽的一端外周面对应卡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四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卡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调整快充转接头的位置,并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快充转接头进行快速限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杆位于柱槽内部的一端和卡孔均设置为半球状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利用快充转接头翻转过程中的扭转力来切换卡紧限定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慢充头外周面固定设有两个防滑胶垫,且两个防滑胶垫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穿槽呈十字形交叉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在握住充电头与待充电设备充电口插接的过程中出现滑脱的情况。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快充接头靠近快充转接头的一端外周面以及慢充接头靠近慢充头的一端外周面均固定套设有绝缘环垫。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充电头在瞬间与充电口接触的时候所产生的电火花给充电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慢充头和快充转接头远离电缆的一端外周面均设置有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有两个呈竖直平行设置的竖板,两个竖板相对侧之间固定设有转杆,所述转杆顶部设置有位于两个竖板相对侧之间的翻转板,所述翻转板面向转杆一侧对应转杆两端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V型耳板,两个V型耳板远离翻转板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穿孔,所述转杆活动穿设于穿孔内部,所述转杆中部活动套设有扭簧,且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翻转板以及对应位置的充电头主体外表面活动贴合,所述翻转板远离电缆的一端内侧固定设有卡柱。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防止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头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口发生脱离。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板面向充电头主体的一侧以及充电头主体外表面对应扭簧两端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引导槽,且扭簧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位置的引导槽内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扭簧在扭转过程中发生位置变化而影响对翻转板下压端的按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板远离卡柱的一端外侧固定设有多组防滑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防止按压翻转板的过程中出现滑脱的情况。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板内侧位于V型耳板与卡柱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设有垫块,且垫块远离翻转板的一侧设置为内凹式弧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利用垫块对翻转板的卡位端翻转角度进行限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慢充头远离快充转接头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电缆防护壳,所述电缆防护壳活动套设于电缆外部,且电缆防护壳与慢充头相对端均为倾斜设置,所述电缆防护壳与慢充头相对端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有固定套设于电缆防护壳外部的齿圈和固定设置于慢充头外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贯穿设有轴杆以及另一端活动贯穿设有插杆,所述轴杆与固定板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轴杆靠近齿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齿圈相啮合的齿轮以及远离齿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插杆远离齿圈的一端固定设有握把,插杆外周面位于握把与固定板之间的位置处活动套设有弹簧一,且弹簧一两端分别与握把以及固定板固定连接,插杆外周面位于固定板与齿圈之间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限制板,所述齿轮面向固定板一侧对应插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插孔,所述插杆靠近齿圈的一端活动插接于其中一个插孔内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实际充电位置来调整连接充电头主体的电缆端部朝向,防止电缆因强制扭转而发生破裂,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可以在充电过程中通过慢充头配合快充转接头使用,方便根据实际充电需求来选择快充或慢充,而无需选择特定充电位置的充电头进行充电,且可以使得同一充电桩上连接的插电把手能够满足多辆车进行同时快充或同时慢充,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2、本发明可以在快充接头或慢充接头完成与电动汽车上对应的充电口插接后,利用卡柱来扣住电动汽车充电口上的外边缘凸出边,以防止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头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口发生脱离,与此同时,也可利用慢充头上防脱机构的卡柱扣住快充转接头上的卡口,即可实现对慢充头与快充转接头对接导通后的防脱保护;
3、本发明通过对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建立模型,可以准确的掌握电池的充电速度和控制能耗,对慢充头和快充转接头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导汽车将电池充满,从而延长汽车的电池的使用寿命,保护环境,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对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中可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4、本发明通过设置转向机构,可以利用转向机构来根据实际充电位置调整连接充电头主体的电缆端部朝向,防止电缆因强制扭转而发生破裂,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充电头主体慢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充电头主体快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防脱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翻转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调节式滑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方柱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圆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充电头主体、2电缆、3慢充头、4快充转接头、5快充接头、6慢充接头、7防脱机构、71竖板、72转杆、73翻转板、74V型耳板、75穿孔、76扭簧、77引导槽、78防滑条、79垫块、710卡柱、8电缆防护壳、9转向机构、91齿圈、92固定板、93轴杆、94插杆、95圆板、 96齿轮、97限制板、98弹簧一、99握把、910插孔、10调节式滑杆组件、 101方柱、102限制槽、103限制条、104柱槽、105定板、106弹簧二、 107卡杆、108圆柱、109卡孔、11弧块、12直杆、13穿槽、14防滑胶垫、 15绝缘环垫、16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实施例1
参照说明书附图1-3和图8-1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包括充电头主体1和与充电头主体1一端相连通的电缆2,充电头主体1由慢充头3和快充转接头4组成,且慢充头3远离电缆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慢充接头6,快充转接头6远离慢充头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快充接头5,快充转接头4靠近慢充头3的一端外周面固定设有两个关于快充转接头4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弧块11,两个弧块11远离快充接头5的一端面中部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直杆12,两个直杆12远离弧块 1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调节式滑杆组件10,慢充头3上对应调节式滑杆组件10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穿槽13,且调节式滑杆组件10活动穿设于穿槽13 内部。
进一步的,调节式滑杆组件10包括有两个分别与对应位置直杆12固定连接的圆柱108和位于两个圆柱108之间的方柱101,方柱101两端中心位置均开设有柱槽104,两个圆柱108相对一端分别活动插接于对应位置的柱槽104内部,方柱101两侧中部均开设有限制槽102,且两个限制槽102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两个圆柱108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呈十字形交叉设置,穿槽 13内侧对应两个限制槽102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限制条103,限制条103 滑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限制槽102内部,两个柱槽104内周面中部均活动贯穿设有两个关于对应位置柱槽104的水平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卡杆 107,卡杆107位于方柱101外部的一端固定设有定板105,卡杆107外周面位于定板105与方柱101对应位置外表面之间的部分活动套设有弹簧二 106,且弹簧二106两端分别与定板105以及方柱101固定连接,圆柱108 插入柱槽104的一端外周面对应卡杆107的位置处开设有四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卡孔109。
需要说明的是,(1)弹簧二106在初始状态下时,卡杆107远离定板 105的一端始终位于柱槽104内部;(2)限制条103与限制槽102的接触面之间呈紧密贴合状态,使得方柱101可以暂停在限制条103的任何位置。
其中,当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快充电(具体参见说明书附图3)时,可以将快充转接头4以调节式滑杆组件10为中心轴翻转至与慢充头3呈共线设置状态,在此状态下,可利用卡杆107卡在圆柱108上对应位置的卡孔109内部,使快充转接头4不会随意发生偏转,然后将快充转接头4向慢充头3的方向推动,使方柱101沿着限制条103进行直线移动,直至快充转接头4靠近慢充头3的一端完全套在慢充接头6上,让慢充头3与快充转接头4之间导通,此时,将快充转接头4上的快充接头5插至电动汽车上的快充充电口内即可;
当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慢充电(具体参见说明书附图2)时,只需将与慢充头3呈导通设置的快充转接头4向远离慢充头3的一端进行直线移动,待快充转接头4与慢充头3上的慢充接头6完全分离后,将快充转接头4以调节式滑杆组件10为中心轴翻转一定角度(此处以翻转90°为基准),同理,在此状态下,可利用卡杆107卡在圆柱108上对应位置的卡孔109内部,使翻转一定角度后的快充转接头4不会随意发生偏转,然后将快充转接头4向慢充头3的方向推动,使方柱101沿着限制条103进行直线移动,由于限制条103与限制槽102的接触面之间呈紧密贴合状态,使得方柱101可以暂停在限制条103的任何位置(也即不影响慢充电过程的位置),此时,将快慢充头3上的,慢充接头6插至电动汽车上的慢充充电口内即可。
上述充电过程通过慢充头3配合快充转接头4使用,方便根据实际充电需求来选择快充或慢充,而无需选择特定充电位置的充电头进行充电,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在慢充头和快充转接头使用过程中利用多段恒流充电方法,对充电速度进行控制,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可由欧姆定律和电功计算公式求得,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Figure BDA0003606881240000131
电池希望在能量损耗较少的情况下最短时间充满,因此目标方程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充电时间和能量损耗。目标方程的所有参数均按无量纲设计,如式(2)所示:
J=kMt+(1-k)Wloss(SOC,I)
式中:kMt代表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1-k)Wloss(SOC,I)代表电池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t为充电时间;k为时间在目标方程中所占的比例系数;M 为度量常数
比例系数k可由极限充电电流变化曲线得到,极限充电电流是指电池在处于某一SOC下,动力开路电压不超过极限值时相应的充电电流,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Figure BDA0003606881240000141
其中:U为动力电池充电截至电压;R(SOC)为电池不同SOC下的直流内阻,Uoc(SOC)为动力电池开路电压。将该曲线上的所有点除以极限电流最大值即可得到比例系数k。
R(SOC)利用直流内阻测试方法得到动力电池不同电流及SOC条件下的直流内阻,直流内阻计算公式如式(4)所示。
Figure BDA0003606881240000142
根据SOC对
Figure BDA0003606881240000143
求平均值即可得到R(SOC)。Uoc(SOC)由电池直流内阻模型求得,直流内阻模型满足:
U(SOC,I)=Uoc(SOC)+IR(SOC,I)
式中:U(SOC,I)为电池端电压。
通过对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建立模型,可以准确的掌握电池的充电速度和控制能耗,对慢充头和快充转接头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导汽车将电池充满,从而延长汽车的电池的使用寿命,保护环境,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对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中可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在本实施例中,卡杆107位于柱槽104内部的一端和卡孔109均设置为半球状结构,此过程中,弹簧二106在初始状态下时,卡杆107始终位于柱槽104内部的部分为其上的半球状结构部分,可以方便利用快充转接头4翻转过程中的扭转力来向外挤卡杆107并拉伸弹簧二106,随后又利用弹簧二 106的回复力让卡杆107自动卡至对应位置的卡孔109内部,从而实现快速切换卡紧限定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慢充头3外周面固定设有两个防滑胶垫14,且两个防滑胶垫14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穿槽13呈十字形交叉设置,可以防止在握住充电头与待充电设备(即电动汽车)充电口插接的过程中出现滑脱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快充接头5靠近快充转接头4的一端外周面以及慢充接头6靠近慢充头3的一端外周面均固定套设有绝缘环垫15,由于电动汽车充电时的功率较大,在瞬间与充电口接触的时候会有电火花产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采用该设计来防止充电头在瞬间与充电口接触时所产生的电火花给充电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实施例2
参照说明书附图1-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慢充头3和快充转接头4远离电缆2的一端外周面均设置有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防脱机构7,防脱机构7包括有两个呈竖直平行设置的竖板71,两个竖板71相对侧之间固定设有转杆72,转杆72顶部设置有位于两个竖板 71相对侧之间的翻转板73,翻转板73面向转杆72一侧对应转杆72两端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V型耳板74,两个V型耳板74远离翻转板73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穿孔75,转杆72活动穿设于穿孔75内部,转杆72中部活动套设有扭簧76,且扭簧76的两端分别与翻转板73以及对应位置的充电头主体 1外表面活动贴合,翻转板73远离电缆2的一端内侧固定设有卡柱710。
需要说明的是,(1)为了避免翻转板73在翻转过程中沿转杆72发生偏移,可将翻转板73面向对应位置竖板71的一侧设置成与竖板71表面活动贴合;(2)卡柱710远离转杆72的一侧底端呈圆弧设置;(3)为了提高快充转接头4与慢充头3之间对接的稳定性,可在快充转接头4靠近慢充头3一端外周面对应防脱机构7的位置处开设与卡柱710底端相适配的卡口16。
其中,快充接头5或慢充接头6插入至电动汽车上对应的充电口内部过程中,在即将完成插接之间,需向下按压翻转板73上远离卡柱710的一端,使翻转板73以转杆72为中心轴发生翻转,并向下压缩扭簧76,让卡柱710 向上翘起,待快充接头5或慢充接头6完成与电动汽车上对应的充电口插接后,解除对翻转板73的下压力,使翻转板73在扭簧76的回复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恰好可以利用卡柱71O来扣住电动汽车充电口上的外边缘凸出边,以防止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头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口发生脱离;
与此同时,在进行快充充电的过程中,可在将快充转接头4以调节式滑杆组件10为中心轴翻转至与慢充头3呈共线设置状态,并将快充转接头4 向慢充头3的方向推动至快充转接头4靠近慢充头3的一端完全套在慢充接头6上后,利用慢充头3上防脱机构7的卡柱710扣住快充转接头4上的卡口16,即可实现对慢充头3与快充转接头4对接导通后的防脱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板73面向充电头主体1的一侧以及充电头主体1 外表面对应扭簧76两端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引导槽77,且扭簧7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位置的引导槽77内部,可使得扭簧76在被下压的过程中,扭簧 76的两端只能在引导槽77内进行滑动,从而避免扭簧76在扭转过程中发生位置变化而影响对翻转板73下压端的按压。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板73远离卡柱71O的一端外侧固定设有多组防滑条78,该防滑条78可以为橡胶条或条板状凸起,其目的是为了增大按压翻转板73过程中与手指之间的接触摩擦力,以防止按压翻转板73的过程中出现滑脱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板73内侧位于V型耳板74与卡柱710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设有垫块79,且垫块79远离翻转板73的一侧设置为内凹式弧面,可利用垫块79对翻转板73的卡位端翻转角度进行限定,且垫块79上的内凹式弧面与对应位置的快充转接头4外周面以及慢充头3外周面相贴合。
实施例3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图6-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慢充头3远离快充转接头4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电缆防护壳8,电缆防护壳8活动套设于电缆2外部,且电缆防护壳8与慢充头3 相对端均为倾斜设置,电缆防护壳8与慢充头3相对端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转向机构9,转向机构9包括有固定套设于电缆防护壳8外部的齿圈91和固定设置于慢充头3外部的固定板92,固定板92一端贯穿设有轴杆93以及另一端活动贯穿设有插杆94,轴杆93与固定板92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轴杆93靠近齿圈9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齿圈91相啮合的齿轮96以及远离齿圈9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板95,插杆94远离齿圈91的一端固定设有握把99,插杆94外周面位于握把99与固定板92之间的位置处活动套设有弹簧一98,且弹簧一98两端分别与握把99以及固定板92固定连接,插杆94外周面位于固定板92与齿圈91之间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限制板97,齿轮96面向固定板92一侧对应插杆94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插孔910,插杆94靠近齿圈91的一端活动插接于其中一个插孔910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1)在插杆94靠近齿圈91的一端插接于齿轮96上的插孔910内部时,限制板97与固定板92呈相离设置,此时弹簧一98处于压缩状态,而在插杆94恰好与插孔910完全分离时,限制板97面向固定板 92的一侧与固定板92表面相贴合;(2)为了方便驱动齿轮96转动,可在圆板95的外周面开设多个内凹式槽口或者直接在圆板95表面包覆硅胶垫层,从而防止转动圆板95的过程中与手指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其中,当待充电的电动汽车的停车位置不佳时,可以向远离齿圈91的一端拉动握把99,使插杆94靠近齿圈91的一端脱离齿轮96上对应位置的插孔910后,拧动圆板95,以带动轴杆93转动,从而驱动齿轮96转动,由于慢充头3远离快充转接头4的一端与电缆防护壳8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齿轮96与齿圈91相啮合,使得齿轮96在转动的过程中,会驱动齿圈91 转动,从而带动电缆防护壳8偏转,其具体偏转角度可以根据实际停车的偏离位置进行调整,在调整好偏转角度后,松开握把99,使插杆94靠近齿圈 91的一端在弹簧一98的回复力作用下插入齿轮96上对应位置的插孔910 内部,可实现电缆防护壳8调整后的位置进行固定,让充电过程中的电缆2 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弯曲,而非强制扭转,从而避免电缆2因强制扭转而发生破裂,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包括充电头主体(1)和与充电头主体(1)一端相连通的电缆(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主体(1)由慢充头(3)和快充转接头(4)组成,且慢充头(3)远离电缆(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慢充接头(6),快充转接头6远离慢充头(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快充接头(5),所述快充转接头(4)靠近慢充头(3)的一端外周面固定设有两个关于快充转接头(4)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弧块(11),两个弧块(11)远离快充接头(5)的一端面中部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直杆(12),两个直杆(12)远离弧块(1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调节式滑杆组件(10),所述慢充头(3)上对应调节式滑杆组件(10)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穿槽(13),且调节式滑杆组件(10)活动穿设于穿槽(13)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式滑杆组件(10)包括有两个分别与对应位置直杆(12)固定连接的圆柱(108)和位于两个圆柱(108)之间的方柱(101),所述方柱(101)两端中心位置均开设有柱槽(104),两个圆柱(108)相对一端分别活动插接于对应位置的柱槽(104)内部,所述方柱(101)两侧中部均开设有限制槽(102),且两个限制槽(102)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两个圆柱(108)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呈十字形交叉设置,所述穿槽(13)内侧对应两个限制槽(102)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限制条(103),限制条(103)滑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限制槽(102)内部,两个柱槽(104)内周面中部均活动贯穿设有两个关于对应位置柱槽(104)的水平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卡杆(107),所述卡杆(107)位于方柱(101)外部的一端固定设有定板(105),卡杆(107)外周面位于定板(105)与方柱(101)对应位置外表面之间的部分活动套设有弹簧二(106),且弹簧二(106)两端分别与定板(105)以及方柱(101)固定连接,所述圆柱(108)插入柱槽(104)的一端外周面对应卡杆(107)的位置处开设有四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卡孔(1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107)位于柱槽(104)内部的一端和卡孔(109)均设置为半球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慢充头(3)外周面固定设有两个防滑胶垫(14),且两个防滑胶垫(14)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穿槽(13)呈十字形交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充接头(5)靠近快充转接头(4)的一端外周面以及慢充接头(6)靠近慢充头(3)的一端外周面均固定套设有绝缘环垫(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慢充头(3)和快充转接头(4)远离电缆(2)的一端外周面均设置有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防脱机构(7),所述防脱机构(7)包括有两个呈竖直平行设置的竖板(71),两个竖板(71)相对侧之间固定设有转杆(72),所述转杆(72)顶部设置有位于两个竖板(71)相对侧之间的翻转板(73),所述翻转板(73)面向转杆(72)一侧对应转杆(72)两端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V型耳板(74),两个V型耳板(74)远离翻转板(73)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穿孔(75),所述转杆(72)活动穿设于穿孔(75)内部,所述转杆(72)中部活动套设有扭簧(76),且扭簧(76)的两端分别与翻转板(73)以及对应位置的充电头主体(1)外表面活动贴合,所述翻转板(73)远离电缆(2)的一端内侧固定设有卡柱(7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73)面向充电头主体(1)的一侧以及充电头主体(1)外表面对应扭簧(76)两端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引导槽(77),且扭簧(7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位置的引导槽(77)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73)远离卡柱(710)的一端外侧固定设有多组防滑条(7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73)内侧位于V型耳板(74)与卡柱(710)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设有垫块(79),且垫块(79)远离翻转板(73)的一侧设置为内凹式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慢充头(3)远离快充转接头(4)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电缆防护壳(8),所述电缆防护壳(8)活动套设于电缆(2)外部,且电缆防护壳(8)与慢充头(3)相对端均为倾斜设置,所述电缆防护壳(8)与慢充头(3)相对端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转向机构(9),所述转向机构(9)包括有固定套设于电缆防护壳(8)外部的齿圈(91)和固定设置于慢充头(3)外部的固定板(92),所述固定板(92)一端贯穿设有轴杆(93)以及另一端活动贯穿设有插杆(94),所述轴杆(93)与固定板(92)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轴杆(93)靠近齿圈(9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齿圈(91)相啮合的齿轮(96)以及远离齿圈(9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板(95),所述插杆(94)远离齿圈(91)的一端固定设有握把(99),插杆(94)外周面位于握把(99)与固定板(92)之间的位置处活动套设有弹簧一(98),且弹簧一(98)两端分别与握把(99)以及固定板(92)固定连接,插杆(94)外周面位于固定板(92)与齿圈(91)之间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限制板(97),所述齿轮(96)面向固定板(92)一侧对应插杆(94)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插孔(910),所述插杆(94)靠近齿圈(91)的一端活动插接于其中一个插孔(910)内部。
CN202210421963.3A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 Active CN114655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1963.3A CN114655045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1963.3A CN114655045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5045A true CN114655045A (zh) 2022-06-24
CN114655045B CN114655045B (zh) 2023-05-26

Family

ID=8203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1963.3A Active CN114655045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504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6312A1 (en) * 2001-08-17 2003-02-20 Sheng-Hsin Liao Adapting head having a charging mechanism
JP2016015876A (ja) * 2014-06-13 2016-01-28 株式会社キューヘン 急速充電装置
CN107264332A (zh) * 2017-07-25 2017-10-20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充电的转换接头、用于向车辆充电的充电系统
CN108909493A (zh) * 2018-07-06 2018-11-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交直流充电导引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WO2019010822A1 (zh) * 2017-07-13 2019-01-17 东莞市隆佳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快充转接头及快充线缆结构
CN210142150U (zh) * 2019-04-02 2020-03-13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口检测工具盒
CN211238744U (zh) * 2020-03-10 2020-08-1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及电动汽车
CN214153367U (zh) * 2020-11-13 2021-09-07 苏州怡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转换接头
CN216128155U (zh) * 2021-11-21 2022-03-25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6312A1 (en) * 2001-08-17 2003-02-20 Sheng-Hsin Liao Adapting head having a charging mechanism
JP2016015876A (ja) * 2014-06-13 2016-01-28 株式会社キューヘン 急速充電装置
WO2019010822A1 (zh) * 2017-07-13 2019-01-17 东莞市隆佳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快充转接头及快充线缆结构
CN107264332A (zh) * 2017-07-25 2017-10-20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充电的转换接头、用于向车辆充电的充电系统
CN108909493A (zh) * 2018-07-06 2018-11-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交直流充电导引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210142150U (zh) * 2019-04-02 2020-03-13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口检测工具盒
CN211238744U (zh) * 2020-03-10 2020-08-1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及电动汽车
CN214153367U (zh) * 2020-11-13 2021-09-07 苏州怡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转换接头
CN216128155U (zh) * 2021-11-21 2022-03-25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5045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2818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
CN11465504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智能插电把手
CN110620304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自动分离装置
CN205610875U (zh) 一种可拆卸蓝牙耳机电池结构
CN201549566U (zh) 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
CN202142894U (zh) 多功能太阳能手机电池充电器
CN211579140U (zh) 一种多功能线盘
CN209844583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手机无线充电器
CN210710166U (zh) 一种方便收卷充电管的充电桩
CN103883992B (zh) 快速拆装结构及具有该拆装结构的自行车灯
CN206640351U (zh) 一种给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CN208125886U (zh) 一种断路器测试装置
CN207782462U (zh) 一种可拆型太阳能移动电源
CN220457153U (zh) 一种适配不同型号电池充电的军民两用充电器
CN204966554U (zh) 一种通用型电池仓及电池通用型相机机顶闪光灯
CN210430951U (zh) 一种双充无线充电座
CN202957632U (zh) 车载电瓶供电装置
CN20857645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桩插头
CN214673330U (zh) 一种多功能插排
CN213831366U (zh) 一种带指示的新能源车充电枪
CN220483103U (zh) 一种防雨型电瓶车充电器
CN219204112U (zh) 充电器
CN203848222U (zh) 快速拆装结构及具有该拆装结构的自行车灯
CN210957859U (zh) 一种无人机用供电电源
CN204300711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应急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