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5865A - 串联轴流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串联轴流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5865A
CN114645865A CN202111549927.7A CN202111549927A CN114645865A CN 114645865 A CN114645865 A CN 114645865A CN 202111549927 A CN202111549927 A CN 202111549927A CN 114645865 A CN114645865 A CN 114645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rectifying
fan
wing
tand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99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45865B (zh
Inventor
山崎雄太
青井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45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5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5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5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7Axial-flow pumps multistag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04D25/16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using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2Bladed diffu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2Bladed diffusers
    • F04D29/544Blade shapes

Abstract

串联轴流风扇包括第一轴流风扇、第二轴流风扇和整流部。第二轴流风扇配置在比第一轴流风扇靠轴向一方的位置,并且隔着整流部与第一轴流风扇串联连接。整流部具有:包围中心轴线的筒状的框体;从框体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整流翼部;以及设置在整流翼部的径向内侧的空送空间。整流翼部至少沿轴向延伸,并随着从轴向另一方朝向轴向一方而向周向另一方倾斜。空送空间是在整流翼部的径向内侧能够供气流流通的一体的空间。

Description

串联轴流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轴流风扇。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将两个轴流风扇沿轴向连接来提高PQ特性的串联轴流风扇。
在两个风扇之间连接有具有多个整流翼片的气流整流装置。当上游风扇旋转时,气流从上游风扇的叶片流到静翼,然后流到整流器叶片。(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1447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整流装置中使用了整流翼片的串联轴流风扇的PQ特性有时由于喘振而在中间区域成为向右上升的特性。在这种区域中,由于压力差和风量双方都因喘振而降低,因此风量有可能因压力差而不稳定而发生较大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串联轴流风扇的PQ特性。
本发明的示例性串联轴流风扇包括:具有第一叶轮的第一轴流风扇;具有第二叶轮的第二轴流风扇;以及整流部。第一叶轮具有第一动翼。第一动翼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向周向一方侧旋转。第二叶轮具有第二动翼。第二动翼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第二轴流风扇配置在比第一轴流风扇靠轴向一方的位置,并且隔着整流部与第一轴流风扇串联连接。整流部具有框体、整流翼部和空送空间。框体呈包围中心轴线的筒状。整流翼部从框体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空送空间设置在整流翼部的径向内侧。整流翼部至少沿轴向延伸,并随着从轴向另一方朝向轴向一方而向周向另一方倾斜。空送空间是在整流翼部的径向内侧能够供气流流通的一体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串联轴流风扇,可以提高PQ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串联轴流风扇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串联轴流风扇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整流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从轴向观察的整流部的结构例的概念图。
图5是示出从轴向观察的整流部的其他结构例的概念图。
图6是示出从径向观察的整流翼部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从径向观察的整流翼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串联轴流风扇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串联轴流风扇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另外,本说明书中,在串联轴流风扇100中,将与中心轴线C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在轴向中,将从后述的第一轴流风扇1朝向第二轴流风扇2的方向称为"轴向一方Da1",将从第二轴流风扇2朝向第一轴流风扇1的方向称为"轴向另一方Da2"。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轴向一方Da1的端部称为"轴向一方端部",将轴向另一方Da2的端部称为"轴向另一方端部"。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的表面中,将朝向轴向一方Da1的面称为"轴向一方端面",将朝向轴向另一方Da2的面称为"轴向另一方端面"。
另外,将与中心轴线CA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在径向中,将接近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径向内侧的端部称为"径向内端部",将径向外侧的端部称为"径向外端部"。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径向内侧的侧面称为"径向内侧面",将朝向径向外侧的侧面称为"径向外侧面"。
另外,将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周向上的端部称为"周向端部"。另外,将周向一方Dc1的端部称为"周向一方端部",将周向另一方Dc2的端部称为"周向另一方端部"。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周向的侧面称为"周向侧面"。而且,将朝向周向一方Dc1的侧面称为"周向一方侧面",将朝向周向另一方Dc2的侧面称为"周向另一方侧面"。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环状"除了包括在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周向的整个区域内无断缝地连续连接的形状之外,还包括在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整个区域的一部分上具有一个以上断缝的形状。另外,也包括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而在与中心轴线CA交叉的曲面中描绘闭合曲线的形状。
另外,在方位、线以及面中的任意一个与其他任意一个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括两者延长到何处都完全不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另外,"垂直"及"正交"不仅包括两者相互以90度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及实质上正交的状态。即,"平行"、"垂直"以及"正交"分别包含两者的位置关系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差的状态。
另外,这些只是用于说明的名称,并不意味着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方向及名称等。
<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串联轴流风扇100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2是串联轴流风扇100的立体图。另外,图1示出用包含图2的双点划线A-A且与轴向垂直的假想平面切断的串联轴流风扇100的剖面结构。
<1-1.串联轴流风扇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串联轴流风扇100具备:具有第一叶轮11的第一轴流风扇1;具有第二叶轮21的第二轴流风扇2;以及整流部3。串联轴流风扇100是前级的第一轴流风扇1和后级的第二轴流风扇2夹着整流部3串联连接的送风装置。串联轴流风扇100从第一轴流风扇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的开口吸入气流F,从第二轴流风扇2的轴向一方端部的开口送出气流F。第二轴流风扇2配置在比第一轴流风扇1靠轴向一方Da1的位置,并且隔着整流部3与第一轴流风扇1串联连接。
整流部3对从第一轴流风扇1向轴向一方Da1送出的气流F进行整流。第二轴流风扇2吸引由整流部3整流后的气流F。整流后的气流F的旋转成分少,容易在第二轴流风扇2中沿轴向流动。由此,从第二轴流风扇2送出的气流F的压力及风量增加。其结果是,能够增加串联轴流风扇100吸引或送出的空气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串联轴流风扇100的送风效率。
<1-2.第一轴流风扇>
接着,参照图1及图2说明第一轴流风扇1的结构。
如上所述,第一轴流风扇1具有第一叶轮11。第一叶轮11安装在第一马达部12的后述的第一转子121上。例如,第一叶轮11具有有盖筒状的第一叶轮基座112。第一叶轮基座112覆盖第一转子12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及径向外侧面。另外,第一叶轮11还具有第一动翼111。第一动翼111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CA为中心向周向一方Dc1侧旋转。即,在驱动第一轴流风扇1时,第一叶轮11向周向一方Dc1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动翼111从第一叶轮基座112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另外,不限于该示例,也可以是第一叶轮11不具有第一叶轮基座112,第一动翼111配置在第一转子121的径向外侧面。
在轴向上,第一动翼111随着朝向轴向另一方Da2而朝向旋转方向前方(即周向一方Dc1)延伸。另外,在第一动翼111的至少轴向另一方Da2侧的部分,第一动翼111的径向外端部随着朝向轴向另一方Da2而朝向径向内侧。即,从轴向观察,第一动翼111的最靠轴向另一方Da2侧的部分比第一动翼111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更靠径向内侧。
另外,第一轴流风扇1还具有第一马达部12和第一外壳13。
第一马达部12具有第一轴1211、第一转子121和第一定子122。第一轴1211沿中心轴线CA在轴向上延伸。在第一轴121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安装有第一转子121。第一转子121能够与第一轴1211一起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旋转。第一定子122与第一转子121在径向上对置,根据通电使第一转子121旋转。
通过第一马达部12使第一叶轮11与第一转子121一起旋转,第一动翼111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旋转。由此,第一轴流风扇1在第一轴流风扇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吸引串联轴流风扇100的轴向另一方Da2侧的空气。另外,第一轴流风扇1产生向轴向一方Da1侧流动的气流F,将该气流F从第一轴流风扇1的轴向一方端部送出。
接着,第一外壳13具有第一托架部131、第一轴承保持架132、第一外壳筒部133和第一静翼134。
第一托架部131配置在第一轴流风扇1的轴向一方端部。第一托架部131具有第一底盖部1311、第一轴承保持架保持部1312和第一外壁部1313。第一底盖部1311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环状,沿径向延伸。在第一底盖部1311的径向内端部配置有第一轴承保持架保持部1312。第一轴承保持架保持部1312呈向轴向另一方Da2延伸的筒状,保持第一轴承保持架132。在第一底盖部1311的径向外端部设有向轴向另一方Da2突出的环状的第一外壁部1313。第一底盖部131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与第一转子121的轴向一方端部在轴向上对置。
第一轴承保持架132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插通并固定在第一轴承保持架保持部1312的内侧。第一轴承保持架132支撑第一马达部12和基板(省略符号)。例如,第一定子122固定于第一轴承保持架132的径向外侧面。此外,第一轴承保持架132通过多个第一轴承1321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轴1211。例如,在第一轴承保持架132的径向内侧面固定有多个第一轴承1321的外圈。多个第一轴承1321的内圈固定于第一轴1211的径向外侧面。
第一外壳筒部133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内部收纳有第一叶轮11及第一马达部12。另外,第一托架部131及第一轴承保持架132配置在比第一外壳筒部13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外壳筒部133的轴向一方端部经由整流部3与第二外壳筒部233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在轴向上连接。
第一静翼134配置在比第一托架部13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配置在比第一外壳筒部13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静翼134的径向内端部与第一外壁部1313的径向外侧面连接,第一静翼134的径向外端部与第一外壳筒部133的径向内侧面连接。第一静翼134配置在比第一动翼111靠轴向一方Da1侧的位置,且配置在比整流部3的后述的整流翼部32靠轴向另一方Da2侧的位置。第一轴流风扇1具有第一静翼134。在轴向上,第一静翼134至少在轴向上延伸,随着朝向轴向一方Da1而朝向第一动翼111的旋转方向前方(即周向一方Dc1)延伸。从轴向观察,第一静翼134向与第一动翼111相反的方向倾斜。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一轴流风扇1中产生噪音。
<1-3.第二轴流风扇>
接着,参照图1及图2,说明第二轴流风扇2的结构。
如上所述,第二轴流风扇2具有第二叶轮21。第二叶轮21安装在第二马达部22的后述的第二转子221上。例如,第二叶轮21具有有盖筒状的第二叶轮基座212。第二叶轮基座212覆盖第二转子22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及径向外侧面。另外,第二叶轮21还具有第二动翼211。第二动翼211能够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向周向一方Dc1侧旋转。即,在驱动第二轴流风扇2时,第二叶轮21向周向一方Dc1旋转。在周向上,通过使第二叶轮21向与第一叶轮11相同的方向旋转,串联轴流风扇100能够作为串联风扇发挥功能。但是,不限于该示例,在驱动第二轴流风扇2时,第二叶轮21也可以向周向另一方Dc2旋转。在周向上,通过使第二叶轮21向与第一叶轮11相反的方向旋转,串联轴流风扇100能够作为反转风扇发挥功能。
第二动翼211从第二叶轮基座212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另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也可以是第二叶轮21不具有第二叶轮基座212,第二动翼211配置在第二转子221的径向外侧面。
在轴向上,第二动翼211随着朝向轴向另一方Da2而朝向旋转方向前方(即周向一方Dc1)延伸。另外,在第二动翼211的至少轴向另一方Da2侧的部分,第二动翼211的径向外端部随着朝向轴向另一方Da2而朝向径向内侧。即,第二动翼211的最靠轴向另一方Da2侧的部分比第二动翼211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更靠径向内侧(参照后述的图6及图7的虚线L1、L2)。
另外,第二轴流风扇2还具有第二马达部22和第二外壳23。
第二马达部22具有第二轴2211、第二转子221和第二定子222。第二轴2211沿中心轴线CA在轴向上延伸。在第二轴221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安装有第二转子221。第二转子221能够与第二轴2211一起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旋转。第二定子222与第二转子221在径向上对置,根据通电使第二转子221旋转。
通过第二马达部22使第二叶轮21与第二转子221一起旋转,第二动翼211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旋转。由此,第二轴流风扇2在第二轴流风扇2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吸引整流部3内的气流F。第二轴流风扇2产生向轴向一方Da1侧流动的气流F,将该气流F从第二轴流风扇2的轴向一方端部送出。
接着,第二外壳23具有第二托架部231、第二轴承保持架232、第二外壳筒部233和第二静翼234。
第二托架部231配置在第二轴流风扇2的轴向一方端部。第二保持架部231具有第二底盖部2311、第二轴承保持架保持部2312和第二外壁部2313。第二底盖部2311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环状,沿径向延伸。在第二底盖部2311的径向内端部配置有第二轴承保持架保持部2312。第二轴承保持架保持部2312呈向轴向另一方Da2延伸的筒状,保持第二轴承保持架232。在第二底盖部2311的径向外端部设有向轴向另一方Da2突出的环状的第二外壁部2313。第二底盖部231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与第二转子221的轴向一方端部在轴向上对置。
第二轴承保持架232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插通并固定在第二轴承保持架保持部2312的内侧。第二轴承保持架232支撑第二马达部22和基板(符号省略)。例如,在第二轴承保持架232的径向外侧面上固定有第二定子222。另外,第二轴承保持架232通过多个第二轴承2321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轴2211。例如,在第二轴承保持架232的径向内侧面固定有多个第二轴承2321的外圈。多个第二轴承2321的内圈固定于第二轴2211的径向外侧面。
第二外壳筒部233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内部收纳有第二叶轮21及第二马达部22。另外,第二托架部231及第二轴承保持架232配置在比第二外壳筒部23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二外壳筒部233的轴向一方端部经由整流部3与第一外壳筒部133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在轴向上连接。
第二静翼234配置在比第二托架部23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配置在比第二外壳筒部23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二静翼234的径向内端部与第二外壁部2313的径向外侧面连接,第二静翼234的径向外端部与第二外壳筒部233的径向内侧面连接。第二静翼234配置在比第二动翼211靠轴向一方Da1的位置。第二静翼234至少沿轴向延伸,随着朝向轴向一方Da1而朝向第二动翼211的旋转方向前方(即周向一方Dc1)延伸。从轴向观察,第二静翼234向与第二动翼211相反的方向倾斜。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二轴流风扇2中产生噪音。
<1-4.整流部>
接着,参照图1至图3,说明整流部3的结构。图3是示出整流部3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整流部3配置在第一轴流风扇1的第一外壳13与第二轴流风扇2的第二外壳23的连结部。整流部3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铝,但不限于该例,也可以是其他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树脂材料等。
整流部3具有框体31、整流翼部32和空送空间33。框体31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筒状。整流翼部32从框体31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空送空间33设置在整流翼部32的径向内侧。整流翼部32至少沿轴向延伸,并随着从轴向另一方Da2朝向轴向一方Da1而向周向另一方Dc2倾斜。空送空间33是在整流翼部32的径向内侧能够供气流F流通的一体的空间。
通过在配置于第一轴流风扇1和第二轴流风扇2之间的整流部3的框体31的径向内侧面设置整流翼部32,与未设置整流翼部32的结构相比,串联轴流风扇100的PQ特性及送风效率提高。另外,通过在整流翼部32的径向内侧设置空送空间33,能够进一步提高串联轴流风扇100的PQ特性。
框体31设置在第一轴流风扇1的第一外壳13和第二轴流风扇2的第二外壳23之间。框体3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与第一外壳13的轴向一方端部连接,框体31的轴向一方端部与第二外壳23的轴向另一方端部连接。框体31、第一外壳13和第二外壳23形成在轴向上连续连接的风洞。
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部3既不是第一轴流风扇1的一部分,也不是第二轴流风扇2的一部分。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整流部3也可以不是第一轴流风扇1和第二轴流风扇2中的一个风扇的一部分,但是另一个风扇的一部分。换言之,优选整流部3是与第一轴流风扇1和第二轴流风扇2中的至少任一个不同的部件即可。这样一来,能够不使串联轴流风扇100的部件复杂化。因此,能够提高串联轴流风扇100的设计自由度。
<1-4-1.整流翼部>
接着,参照图3至图7,对整流翼部32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示出从轴向观察的整流翼部32的配置例的概念图。图5是示出从轴向观察的整流翼部32的其他配置例的概念图。图6是示出从径向观察的整流翼部32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从径向观察的整流翼部32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及图5中,圆形的粗虚线L1示出第二叶轮21旋转时的第二动翼211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的从轴向观察到的轨迹。比虚线L1细的圆形的虚线L2示出第二叶轮21旋转时的第二动翼211的最靠轴向另一方Da2侧的部分的从轴向观察到的轨迹。即,第二动翼211的最靠轴向另一方Da2侧的部分位于比第二动翼211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图4及图5中,整流翼部32的径向内端部比虚线L1靠径向内侧,即,配置在比第二动翼211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整流翼部32的径向内端部既可以是与第二动翼211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相同的径向位置,也可以配置在比第二动翼211的最靠径向外侧的部分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另外,在图4及图5中,整流翼部32位于虚线L2的径向外侧。即,整流翼部32配置在比第二动翼211的最靠轴向另一方Da2侧的部分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这样,能够抑制空送空间33内的气流F的紊乱,因此不易产生PQ特性的喘振。而且,能够提高PQ特性。另外,喘振是轴流风扇的排气侧和吸气侧的压力差及风量双方都降低的现象。
整流翼部32为多个,在框体31的径向内侧面沿周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多个整流翼部3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这样,至少朝向轴向一方Da1的整流翼部32间的气流F能够在周向上无偏地整流。因此,气流F不易紊乱。
但是,整流翼部32的排列不限于图4的示例。例如,如图5所示,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整流翼部32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以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间隔排列。在整流翼部32等间隔地排列的情况下,若在各个整流翼部32中以相同的时刻产生噪音,则有时会由于共振而导致噪音与整流翼部32的数量相应地增大。因此,通过使沿周向排列的整流翼部32的至少一部分的间隔为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间隔,使产生噪音的时刻错开,能够抑制上述那样的噪音的共振。
优选整流翼部32的数量为第一静翼134的数量以上。通过设置更多的整流翼部32,能够进一步提高整流部3中的气流F的整流效果。另外,由于整流翼部32设置在包围中心轴线CA的筒状的框体31的径向内侧面,因此从中心轴线CA离开。因此,容易增加整流翼部32的配置数量。但是,该示例并不排除整流翼部32的数量小于第一静翼134的数量的结构。
另外,优选整流翼部32的数量和第一动翼111及第二动翼211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翼部的数量互为质数。在两个以上的整流翼部32与上述至少任一个翼部以相同的时刻在周向上交叉的情况下,在两个以上的整流翼部32中以相同的时刻产生噪音。在同一时刻产生的噪音有时因共振而增大。因此,通过使第一动翼111及第二动翼211中的至少某一方的翼部的数量和整流翼部32的数量互为质数,使产生噪音的时刻错开,能够抑制如上所述的噪音的共振。但是,该结构不排除整流翼部32的数量与第一动翼111的数量及第二动翼211的数量双方都不互为质数的结构。
接着,如上所述,整流翼部32至少在轴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整流翼部32的轴向上的长度小于框体31的轴向上的长度(参照图1)。例如,在轴向上,整流翼部32的轴向另一方端部的位置与框体3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的位置相同。整流翼部32的轴向一方端部比框体31的轴向一方端部靠轴向一方Da1。
整流翼部32的轴向一方Da1侧的部分向与第一静翼134相同的方向倾斜。例如,第一静翼134至少沿轴向延伸,随着从轴向另一方Da2朝向轴向一方Da1而向周向另一方Dc2倾斜。由于第一静翼134及整流翼部32在轴向上沿相同的周向倾斜,因此由第一静翼134整流后的气流F不会碰到整流翼部32而紊乱,而是沿着整流翼部32流动。并且,气流F被第二叶轮21向轴向一方Da1加速。因此,可以得到更高的PQ特性。
另外,如图3等所示,整流翼部32从框体31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整流翼部32的周向宽度随着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而逐渐变窄。这样,在整流翼部32附近流动的气流F不易产生紊乱,因此能够有助于PQ特性的提高。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整流翼部32具有第一弯曲部321。第一弯曲部321配置在整流翼部32的轴向一方端部。在从径向观察的剖视图中,第一弯曲部321具有朝向轴向一方Da1且周向另一方Dc2突出的曲面。通过使整流翼部32的轴向一方Da1侧的前端部从径向看带有圆角,能够提高PQ特性。但是,图6及图7的示例并不排除整流翼部32不具有第一弯曲部321的结构。
优选如图7所示,整流翼部32具有第二弯曲部322。第二弯曲部322配置在整流翼部32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在从径向观察的剖视图中,第二弯曲部322具有朝向轴方向另一方Da2突出的曲面。通过使整流翼部32的轴向另一方端部从径向看带有圆角,能够进一步提高PQ特性。
<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8及图9,说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及第二变形例。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串联轴流风扇100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串联轴流风扇100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另外,图8及图9分别对应于用包含图2的双点划线A-A且与轴向垂直的假想平面切断的串联轴流风扇100的剖面结构。另外,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有时省略其说明。
<2-1.第一变形例>
在第一变形例中,至少一个整流翼部32的轴向长度比框体31的轴向长度长。例如,如图8所示,整流翼部32的轴向上的长度也可以比框体31的轴向上的长度长。另外,整流翼部32的轴向一方端部也可以比框体31的轴向一方端部更靠轴向一方Da1。另外,整流翼部32的轴向另一方端部也可以比框体3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更靠轴向另一方Da2。另外,这些关系在图8中应用于所有的整流翼部32。但是,并不限于图8的示例,上述关系也可以应用于一部分整流翼部32,而不应用于剩余的一部分整流翼部32。上述至少一个整流翼部32的轴向端部能够进入第一轴流风扇1和/或第二轴流风扇2的内部。由此,不易产生从整流翼部32流向第一轴流风扇1的气流F的紊乱和/或从第二轴流风扇2流向整流翼部32的气流F的紊乱。因此,能够有助于提高串联轴流风扇100的PQ特性。
但是,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参照图1)及其第一变形例(参照图8)的示例,至少一个整流翼部32的轴向上的长度也可以与框体31的轴向上的长度相同。另外,在轴向上,整流翼部32的轴向一方端部的位置也可以与框体31的轴向一方端部的位置相同。
<2-2.第二变形例>
在第二变形例中,串联轴流风扇100还具有内壁部41。例如在图9中,第一轴流风扇1具有内壁部41。内壁部41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内壁部41安装于第一托架部131的轴向一方端面。内壁部41被收纳在框体31中,配置在比整流翼部3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空送空间33设置在比内壁部4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第二变形例中,空送空间33在整流翼部32的径向内侧呈环状扩展。另外,在图9中,整个内壁部41被收纳在框体31中。但是,不限于该示例,也可以在框体31中收纳内壁部41的一部分。即,在轴向上,内壁部41的轴向一方端部及轴向另一方端部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从框体31伸出。在该情况下,例如,内壁部4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也可以收纳在第一轴流风扇1的第一外壳筒部133中。另外,内壁部41的轴向一方端部也可以收纳在第二轴流风扇2的第二外壳筒部233中。这样,能够抑制从第一轴流风扇1朝向第二轴流风扇2的气流F的一部分在整流部3的框体31内向径向内侧流入。因此,气流F的一部分不会滞留在中心轴线CA附近,能够朝向第二轴流风扇2流动。
优选串联轴流风扇100还包括内翼部42。例如在图9中,第一轴流风扇1还具有内翼部42。内翼部42从内壁部41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内翼部42配置在比整流翼部32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内翼部42为多个,在内壁部41的径向外侧面沿周向排列。内翼部42至少沿轴向延伸。优选内翼部42从径向观察时向与整流翼部32相同的方向倾斜。例如,内翼部42随着从轴向另一方Da2朝向轴向一方Da1而向周向另一方Dc2倾斜。另外,在径向上,在内翼部42与整流翼部32之间设有空送空间33。这样一来,能够使气流F从第一轴流风扇1向第二轴流风扇2顺畅地流动。另外,并不限定于图9的示例,内翼部42也可以省略。
另外,在上述第二变形例中,内壁部41及内翼部42是第一轴流风扇1的一部分。但是,并不限于该示例,内壁部41及内翼部42也可以是第二轴流风扇2的一部分。例如,内壁部41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支撑部与第二外壳筒部233连接。或者,内壁部41及内翼部42也可以是整流部3的一部分。例如,内壁部41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支撑部与框体31连接。
<3.其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能够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任意组合。
本发明可用于两个轴流风扇串联连接的装置。

Claims (15)

1.一种串联轴流风扇,包括:
具有第一叶轮的第一轴流风扇;
具有第二叶轮的第二轴流风扇;以及
整流部,
所述第一叶轮具有第一动翼,所述第一动翼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向周向一方侧旋转,
所述第二叶轮具有第二动翼,所述第二动翼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第二轴流风扇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轴流风扇靠轴向一方侧的位置,并且隔着所述整流部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串联连接;
所述整流部具有:
包围所述中心轴线的筒状的框体;
从所述框体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整流翼部;以及
设于所述整流翼部的径向内侧的空送空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翼部至少沿轴向延伸,且随着从轴向另一方朝向轴向一方而向周向另一方倾斜,
所述空送空间是在所述整流翼部的径向内侧能够供气流流通的一体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流风扇还具有静翼,所述静翼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动翼靠轴向一方侧且比所述整流翼部靠轴向另一方侧的位置,
所述静翼至少沿轴向延伸,且随着从轴向另一方朝向轴向一方而向周向另一方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翼部的数量为所述静翼的数量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翼部具有配置于所述整流翼部的轴向一方端部的第一弯曲部,
在从径向观察的剖视图中,所述第一弯曲部具有朝向轴向一方且周向另一方突出的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翼部具有配置在所述整流翼部的轴向另一方端部的第二弯曲部,
在从径向观察的剖视图中,所述第二弯曲部具有朝向轴向另一方突出的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翼部的周向宽度随着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而逐渐变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翼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动翼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动翼的数量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翼部互为质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整流翼部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所述整流翼部的至少一部分以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间隔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翼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动翼的最靠轴向另一方侧的部分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是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及所述第二轴流风扇中的至少任一个不同的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整流翼部在轴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框体在轴向上的长度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流风扇还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内壁部,
所述内壁部收纳在所述框体中,且配置在比所述整流翼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空送空间设置在所述内壁部的径向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流风扇还具有从所述内壁部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内翼部,
所述内翼部配置在比所述整流翼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联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叶轮沿周向一方旋转。
CN202111549927.7A 2020-12-18 2021-12-17 串联轴流风扇 Active CN1146458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0024 2020-12-18
JP2020210024A JP2022096823A (ja) 2020-12-18 2020-12-18 直列軸流ファ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5865A true CN114645865A (zh) 2022-06-21
CN114645865B CN114645865B (zh) 2024-04-26

Family

ID=81991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9927.7A Active CN114645865B (zh) 2020-12-18 2021-12-17 串联轴流风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6021A1 (zh)
JP (1) JP2022096823A (zh)
CN (1) CN11464586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0200A (en) * 1991-07-09 1995-11-28 Abb Flakt Aktiebolag Guide vanes for axial fans
US20070048123A1 (en) * 2005-08-24 2007-03-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housing
US20080138201A1 (en) * 2006-12-08 2008-06-12 Wei-Yi Lin Flow-guiding device and fan assembly
CN101529099A (zh) * 2006-11-22 2009-09-09 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 串联配置轴流风扇
WO2010081294A1 (zh) * 2009-01-14 2010-07-22 Qin Biao 轴流式电子散热风扇
CN103334945A (zh) * 2007-08-08 2013-10-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串联式风扇及其扇框结构
CN109538504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串联式轴流风扇
CN112012963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轴流风扇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6689B2 (ja) * 2007-04-17 2013-09-1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冷却ファン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0200A (en) * 1991-07-09 1995-11-28 Abb Flakt Aktiebolag Guide vanes for axial fans
US20070048123A1 (en) * 2005-08-24 2007-03-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housing
CN101529099A (zh) * 2006-11-22 2009-09-09 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 串联配置轴流风扇
US20080138201A1 (en) * 2006-12-08 2008-06-12 Wei-Yi Lin Flow-guiding device and fan assembly
CN103334945A (zh) * 2007-08-08 2013-10-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串联式风扇及其扇框结构
WO2010081294A1 (zh) * 2009-01-14 2010-07-22 Qin Biao 轴流式电子散热风扇
CN109538504A (zh) * 2017-09-21 2019-03-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串联式轴流风扇
CN112012963A (zh) * 2019-05-31 2020-12-01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轴流风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96823A (ja) 2022-06-30
CN114645865B (zh) 2024-04-26
US20220196021A1 (en)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4390B2 (ja) 羽根先端に合致する張出シュラウドとファン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ファン装置
US10584718B2 (en) Impeller and blower
CN105992877B (zh) 轴流鼓风机
CN106062380B (zh) 送风装置
US20220106966A1 (en) Diagonal fan with outlet guide vane device
JP2001501284A (ja) 軸流ファン
JP6698962B1 (ja) 遠心ファンおよび回転電機
US20180258947A1 (en) Axial fan
CN112840128B (zh) 具有经优化的斜流式叶轮的斜流式通风机
EP3505769B1 (en) Multiblade centrifugal fan
EP3803129B1 (en) Impeller-air intake interface for a centrifugal fan, and centrifugal fan therewith
EP3109482A1 (en) Air-blowing device
CN114645865B (zh) 串联轴流风扇
US11261871B2 (en) Dual stage blower assembly
JP2002201944A (ja) 軸流ファン
CN110630536A (zh) 风扇和电力机械总成及其方法
JP2010106708A (ja) 遠心式多翼ファン
CN113944653A (zh) 离心压缩机
EP4098886A1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JP2018150933A (ja) 軸流ファン
JP2020133462A (ja) 送風機の静翼の構造
CN115638135A (zh) 轴流风扇
JPH11289716A (ja) 電動機用冷却ファン
JP7416161B2 (ja)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JP7413973B2 (ja) 送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