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7034B - 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7034B
CN114637034B CN202210096650.5A CN202210096650A CN114637034B CN 114637034 B CN114637034 B CN 114637034B CN 202210096650 A CN202210096650 A CN 202210096650A CN 114637034 B CN114637034 B CN 1146370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data
differential data
dynamic
pseud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66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7034A (zh
Inventor
沈正中
余华芬
胡正伟
冯杨民
杨子健
刘立
初理伟
王凯时
赵练翔
王路
陈少飞
张亮
王星星
林键
蔡瑞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0966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70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7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7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7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7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划分为虚拟格网;获取标准差分数据;并划分;叠加地理围栏;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判断两个身份信息是否都符合要求;若是,则判断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D或RTK;若是RTD,则对动态伪距差分数据进行处理;释放伪距差分处理结果;若是RTK,则对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对应的结果;若否,则予以拒绝。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实现对差分数据的动态网格化处理,并可支持使用伪距差分与载波相位差分服务,能够按需释放对应的数据,对服务器资源的性能要求低。

Description

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差分数据生成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指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卫星导航是指采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常见的GPS导航,北斗星导航等均为卫星导航。目前市场应用的卫星导航定位的差分数据格网多为静态格网,网格化虚拟参考站空间分布是均匀固定的,差分数据不能根据地形、地貌的变化及电离层的活跃度自行调整,且格网资源始终存在不能按需释放,对服务器资源的性能要求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方法,实现对差分数据的动态网格化处理,并可支持使用伪距差分与载波相位差分服务,能够按需释放对应的数据,对服务器资源的性能要求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包括:
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
获取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的标准差分数据;
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在所述格网化差分数据上叠加地理围栏,以得到动态差分数据;
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
判断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是否都符合要求;
若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D格式数据;
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D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D格式数据,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K格式数据;
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K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当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K格式数据,则生成拒绝信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包括:
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按照设定的数据格网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地理围栏是用于约定用户是否可以作业的范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包括:
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一解码结果;
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
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移除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以得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
对所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支撑伪距差分的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包括:
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二解码结果;
对所述第二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二载波相位相关数据;
对所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包括:
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以使得接入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形成的尺度虚拟格网的最后一个用户得到释放的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后,将所有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同步释放。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之后,还包括:
以相邻区域的地理围栏为边界,设定缓冲区。
本发明还提供了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包括:
区域划分单元,用于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的标准差分数据;
数据划分单元,用于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叠加单元,用于在所述格网化差分数据上叠加地理围栏,以得到动态差分数据;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
信息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是否都符合要求;
RTD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D格式数据;
差分电文生成单元,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D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第一释放单元,用于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RTK判断单元,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D格式数据,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K格式数据;
差分数据生成单元,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K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第二释放单元,用于当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拒绝单元,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K格式数据,则生成拒绝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并依据标准差分数据划分为格网化差分数据,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理围栏,并在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终端所使用的数据不同对应生成不同的差分数据,以实现对差分数据的动态网格化处理,并可支持使用伪距差分与载波相位差分服务,能够按需释放对应的数据,对服务器资源的性能要求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的差分电文生成单元的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的差分数据生成单元的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该服务器与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服务器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的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后,加上地理围栏,约定用户是否可以作业,且在对管理员身份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校验通过后,根据终端对应的服务不同进行对应动态网格化数据的森称,并在释放处理结果时,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自动调整,并且支持动态释放,以使得用户同时使用伪距差分与载波相位差分服务,实现基于地理围栏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跨区域互联互通的解决方案,对卫星导航定位的跨区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至S240。
S110、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
在本实施例中,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一定尺度虚拟格网,以形成若干个动态网点,动态网点内设置有虚拟站点,当移动站用户接入该动态格网点时,该虚拟站点同时具备“一对多”能力。当接入动态网点的最后一个用户释放后,资源同步释放,做到普通PC同步支撑万级用户的服务接入。自适应动态网格化虚拟参考站技术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自动调整虚拟格网,并且支持动态生成对应的差分数据。
S120、获取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的标准差分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标准差分数据是指由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所得位于对应的虚拟格网内的数据。
S130、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格网化差分数据是指根据设定的数据格网进行划分标准差分数据所得到的结果。
具体地,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按照设定的数据格网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按照设定的数据格网进行划分差分数据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S140、在所述格网化差分数据上叠加地理围栏,以得到动态差分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理围栏是用于约定用户是否可以作业的范围。动态差分数据是指加上用户是否可对该差分数据进行作业,请求释放的要求之后的数据。
该地理围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地理围栏可依据虚拟格网的位置来约定,比如地理围栏内侧可用于作业,以请求释放对应的数据,还是地理围栏外侧可用,以请求释放对应的数据。
S150、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请求释放处理结果,需要两类用户都需要授权,管理员的身份授权,是为了对用户进行管理,而用户的身份授权是为了能够有权利在路由也就是该虚拟格网对应的挂载点使用处理结果,两种用户只有授权验证通过后才能登录。
S160、判断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是否都符合要求。
当管理员身份信息符合要求时,可进入用户的接入,由管理员确定哪个用户可接入到对应的虚拟格网的路由器,进而获取到挂载点,以借助挂载点使用所释放的处理结果。而用户身份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决定了用户是否可以从挂载点使用到对应的处理结果。用户接入时只有身份验证通过后,使用有固定的服务地址和端口即路由,在路由下用户可以选择某一挂载点,方可接入使用。
S170、若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中至少一个不符合要求,则生成未授权的通知信息至终端;
S180、若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D(实时动态码相位差分技术,Real Time Differential)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终端所能使用的数据类型不同,一般包括RTK(实时差分定位,Real-time kinematic)终端以及RTD终端,因此,当挂载点的终端要使用数据时,需要对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满足终端使用的对应的数据。
S190、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D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北斗差分电文是指RTD终端所要使用的差分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上述的步骤S190可包括步骤S191~S194。
S191、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一解码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解码结果是指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后形成的结果,而对差分数据采用RTCM3.2电文解码技术进行解码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S192、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是指对第一解码结果中的载波相位的数据进行筛选出来的结果。
S193、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移除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以得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是指第一解码结果移除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后剩下的数据。
S194、对所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支撑伪距差分的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标准的RTCM3.2点位不支持能独立支撑市面上主流的北斗设备,而在本实施例中,对动态差分数据该RTCM3.2电文重新进行解码,并对解码后的电文中的载波相位数据移除,获取支撑伪距差分的北斗差分电文。
对RTCM协议中MSM消息的改造,实现了支持RTCM3协议下的伪距差分,实现市面主要北斗终端设备的兼容;兼容性强,支持绝大部分市面北斗卫星接收机设备。
S200、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以使得接入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形成的尺度虚拟格网的最后一个用户得到释放的处理结果后,将所有处理结果同步释放。
S210、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D格式数据,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K格式数据;
S220、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K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载波相位差分数据是指供RTK终端使用的差分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的步骤S220可包括步骤S221~S223。
S221、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二解码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221与步骤S19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222、对所述第二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二载波相位相关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221与步骤S19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223、对所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223与步骤S19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230、当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具体地,当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载波差分处理结果,以使得接入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形成的尺度虚拟格网的最后一个用户得到释放的处理结果后,将所有处理结果同步释放。
S240、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K格式数据,则生成拒绝信息。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支持海量用户同时使用伪距差分与载波相位差分服务,基于地理围栏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跨区域互联互通的解决方案对卫星导航定位的跨区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自2008年以来为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用户提供精准RTK服务的ZJCORS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当前已由原静态格网切换为自主研发的动态格网技术,实现了普通PC机同步支撑万级用户的接入需求,系统授权的3600余个授权账户应用反馈良好。
上述的差分数据动态网格化方法,通过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并依据标准差分数据划分为格网化差分数据,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理围栏,并在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终端所使用的数据不同对应生成不同的差分数据,以实现对差分数据的动态网格化处理,并可支持使用伪距差分与载波相位差分服务,能够按需释放对应的数据,对服务器资源的性能要求低。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包括步骤S310-S450。其中步骤S310-S35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10-S150类似,步骤S370-S45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60-S24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所增加的步骤S360。
S360、以相邻区域的地理围栏为边界,设定缓冲区。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区是指用于终端跨区域作业时也就是从当前的虚拟格网跨到另一虚拟格网时进行缓冲所用的,避免终端的频繁上线和下线,位于该缓冲区的终端是处于未离线状态的,仅是进行挂载点的切换。
面向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漫游服务的应用需求,以邻界区域的地理围栏为边界,设置一定的缓冲区,以消除用户在跨区域作业时频繁的上线下线,做到网络通讯条件、观测条件良好情况下的无缝无感漫游应用。实现稳定性高,延迟小,尤其是在跨区域格网切换时是无感的。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对应于以上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300。该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300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的单元,该装置可以被配置于服务器中。具体地,请参阅图5,该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300包括区域划分单元301、数据获取单元302、数据划分单元303、叠加单元304、信息获取单元305、信息判断单元307、RTD判断单元308、差分电文生成单元309、第一释放单元310、RTK判断单元311、差分数据生成单元312、第二释放单元313以及拒绝单元314。
区域划分单元301,用于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数据获取单元302,用于获取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的标准差分数据;数据划分单元303,用于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叠加单元304,用于在所述格网化差分数据上叠加地理围栏,以得到动态差分数据;信息获取单元305,用于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信息判断单元307,用于判断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是否都符合要求;RTD判断单元308,用于若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D格式数据;差分电文生成单元309,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D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第一释放单元310,用于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RTK判断单元311,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D格式数据,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K格式数据;差分数据生成单元312,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K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第二释放单元313,用于当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载波差分处理结果;拒绝单元314,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K格式数据,则生成拒绝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释放单元310,用于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以使得接入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形成的尺度虚拟格网的最后一个用户得到释放的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后,将所有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同步释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划分单元303,用于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按照设定的数据格网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差分电文生成单元309包括第一解码子单元3091、第一过滤子单元3092、移除子单元3093以及第一编码子单元3094。
第一解码子单元3091,用于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一解码结果;第一过滤子单元3092,用于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移除子单元3093,用于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移除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以得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第一编码子单元3094,用于对所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支撑伪距差分的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差分数据生成单元312包括第二解码子单元3121、第二过滤子单元3122以及第二编码子单元3123。
第二解码子单元3121,用于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二解码结果;第二过滤子单元3122,用于对所述第二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二载波相位相关数据;第二编码子单元3123,用于对所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300是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设定单元306。
设定单元306,用于以相邻区域的地理围栏为边界,设定缓冲区。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300和各单元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300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如图10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计算机设备500可以是服务器,其中,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参阅图10,该计算机设备5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501连接的处理器502、存储器和网络接口505,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和内存储器504。
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可存储操作系统5031和计算机程序5032。该计算机程序5032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一种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
该处理器5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以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500的运行。
该内存储器504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中的计算机程序503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5032被处理器5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一种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
该网络接口505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网络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500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5032,以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获取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的标准差分数据;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在所述格网化差分数据上叠加地理围栏,以得到动态差分数据;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是否都符合要求;若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D格式数据;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D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D格式数据,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K格式数据;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K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当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载波差分处理结果;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K格式数据,则生成拒绝信息。
其中,所述地理围栏是用于约定用户是否可以作业的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按照设定的数据格网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对所述述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一解码结果;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移除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以得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对所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支撑伪距差分的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二解码结果;对所述第二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二载波相位相关数据;对所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以使得接入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形成的尺度虚拟格网的最后一个用户得到释放的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后,将所有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同步释放。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在实现所述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步骤之后,还实现如下步骤:
以相邻区域的地理围栏为边界,设定缓冲区。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5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步骤。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获取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的标准差分数据;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在所述格网化差分数据上叠加地理围栏,以得到动态差分数据;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是否都符合要求;若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D格式数据;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D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D格式数据,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K格式数据;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K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当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载波差分处理结果;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K格式数据,则生成拒绝信息。
其中,所述地理围栏是用于约定用户是否可以作业的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按照设定的数据格网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一解码结果;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移除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以得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对所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支撑伪距差分的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二解码结果;对所述第二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二载波相位相关数据;对所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步骤时,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以使得接入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形成的尺度虚拟格网的最后一个用户得到释放的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后,将所有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同步释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述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步骤之后,还实现如下步骤:
以相邻区域的地理围栏为边界,设定缓冲区。
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
获取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的标准差分数据;
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在所述格网化差分数据上叠加地理围栏,以得到动态差分数据;
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
判断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是否都符合要求;
若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D格式数据;
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D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D格式数据,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K格式数据;
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K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当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K格式数据,则生成拒绝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包括:
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按照设定的数据格网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围栏是用于约定用户是否可以作业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包括:
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一解码结果;
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
对所述第一解码结果移除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以得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
对所述非载波相位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支撑伪距差分的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包括:
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RTCM3.2电文解码,以得到第二解码结果;
对所述第二解码结果进行电文过滤,以得到第二载波相位相关数据;
对所述第一载波相位相关数据进行RTCM3.2电文编码,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包括:
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以使得接入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形成的尺度虚拟格网的最后一个用户得到释放的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后,将所有伪距差分处理结果同步释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之后,还包括:
以相邻区域的地理围栏为边界,设定缓冲区。
8.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划分单元,用于根据电离层活动剧烈程度与地形变化将服务的覆盖区域面动态划分为虚拟格网;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发布计算的标准差分数据;
数据划分单元,用于对所述标准差分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格网化差分数据;
叠加单元,用于在所述格网化差分数据上叠加地理围栏,以得到动态差分数据;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
信息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是否都符合要求;
RTD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管理员身份信息以及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身份信息都符合要求,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D格式数据;
差分电文生成单元,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D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北斗差分电文,形成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第一释放单元,用于当伪距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所述伪距差分处理结果;
RTK判断单元,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D格式数据,则判断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否是RTK格式数据;
差分数据生成单元,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是RTK格式数据,则对所述动态差分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载波相位差分数据,形成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第二释放单元,用于当载波差分定位结束后,释放载波差分处理结果;
拒绝单元,用于若接入虚拟格网的路由的终端所请求释放的数据不是RTK格式数据,则生成拒绝信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96650.5A 2022-01-26 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370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6650.5A CN114637034B (zh) 2022-01-26 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6650.5A CN114637034B (zh) 2022-01-26 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7034A CN114637034A (zh) 2022-06-17
CN114637034B true CN114637034B (zh) 2024-05-10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6943A (zh) * 2014-09-22 2015-01-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伪距离和多普勒组合差分定位系统及方法
KR20200084651A (ko) * 2019-01-03 2020-07-13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의사거리 측정치 및 이중차분 반송파 측정치를 이용한 전리층 보정정보 생성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694030A (zh) * 2020-04-26 2020-09-22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格网虚拟观测值的bds局域差分方法及系统
CN111708061A (zh) * 2020-06-04 2020-09-25 东南大学 基于动态格网的多参考站差分定位信息生成方法
WO2020244668A1 (zh) * 2019-06-06 2020-12-10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6943A (zh) * 2014-09-22 2015-01-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伪距离和多普勒组合差分定位系统及方法
KR20200084651A (ko) * 2019-01-03 2020-07-13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의사거리 측정치 및 이중차분 반송파 측정치를 이용한 전리층 보정정보 생성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20244668A1 (zh) * 2019-06-06 2020-12-10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94030A (zh) * 2020-04-26 2020-09-22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格网虚拟观测值的bds局域差分方法及系统
CN111708061A (zh) * 2020-06-04 2020-09-25 东南大学 基于动态格网的多参考站差分定位信息生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droid平台下实时BDS+GPS双系统广域差分定位技术研究;李杰;秘金钟;李得海;周万振;祝士杰;;测绘通报;20171225(第12期);全文 *
不规则格网的伪距差分方法研究;陈冲;谷守周;陈秉柱;秘金钟;魏盛桃;;遥感信息;20191220(第06期);全文 *
数据差分格网化在CORS系统中的研究;张乙志,刘立,温旭,许超钤,初理伟;测绘地理信息;20200430;第45卷(第2期);全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31011B (zh) 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
US20020198657A1 (en) GPS correc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ignals
CN113050139B (zh) 基于格网化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
CN107426695A (zh) 基于广播的网格化差分数据播发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8761501A (zh) Ppp差分改正数的播发方法及系统、定位终端
CN111225441B (zh) 一种适用于保密环境的动态格网化网络rtk定位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JP6218445B2 (ja) 測位補強装置及び測位補強システム及び測位補強方法
WO2022037453A1 (zh) 一种获得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09317A (zh) 多源动态格网化网络rtk定位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54931A (zh) 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37034B (zh) 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4198181A1 (zh) 一种网络辅助的卫星导航定位方法及终端、网络侧设备
CN115993623B (zh) 一种自适应选星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37034A (zh) 差分数据动态格网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24519B (zh) 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CN113050138A (zh) 基于格网化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方法
CN107247280B (zh) 一种定位认证和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767556A (zh) 定位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777211B (zh) 电离层延迟修正参数的传递方法、装置及导航卫星
CN112764071B (zh) 一种差分定位系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CN114740513B (zh) 一种gnss定位方法及装置
EP368906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ng and resolving inadvertent interference with a third-party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6243351B (zh) 一种高精度gnss定位终端的图层化行为数据脱敏方法
CN112255650B (zh) 一种定位方法、设备,服务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06244A (zh) 大区域工程测量用高精度卫星定位质量检核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