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4936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4936A
CN114624936A CN202011458677.1A CN202011458677A CN114624936A CN 114624936 A CN114624936 A CN 114624936A CN 202011458677 A CN202011458677 A CN 202011458677A CN 114624936 A CN114624936 A CN 114624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tact
switch
conducted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86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86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4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4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4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5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电致变色模组、控制模块和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驱动电路。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实现了移动终端外观的颜色切换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手机等电子产品外观的追求,产品外壳能够变换颜色成为一个新的需求。目前,产品壳体变色效果较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电致变色模组、控制模块和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驱动电路;
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
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显示不同的颜色。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组和供电电源,所述开关模组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开关模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在不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以使所述供电电源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使所述电致变色层显示不同的颜色。
可选的,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与所述供电电源及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呈现第一颜色状态;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与所述供电电源及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呈现第二颜色状态。
可选的,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触点接地;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电极接地;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电极接地。
可选的,所述开关模组包括同步切换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
可选的,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开关模组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与所述供电电源及所述第一电极断开,所述电致变色层保持所述第一颜色状态。
可选的,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触点接地;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电极接地;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电极接地;
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断开,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断开。
可选的,所述开关模组包括同步切换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
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及所述第一电极均断开,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及所述第二电极均断开。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可选的,还包括稳压器,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器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降压,所述二极管用于对所述稳压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以适配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工作电压。
可选的,还包括稳压器,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组连接;所述稳压器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值进行降压,以适配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工作电压。
可选的,还包括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后壳和中框,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设于所述后壳或所述中框。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路对电致变色模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电致变色层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实现了移动终端外观的颜色切换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电致变色模组的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电致变色模组的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电致变色模组的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电致变色模组的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电致变色模组的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电致变色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电致变色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电致变色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移动终端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电致变色模组10、控制模块100和与所述控制模块100电连接的驱动电路200。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显示不同的颜色。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路对电致变色模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电致变色层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实现了移动终端外观的颜色切换效果。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开关模组20以及供电电源30,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包括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所述开关模组20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30连接,所述开关模组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11以及所述第二电极1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组20在不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以使所述供电电源30对电致变色模组10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使电致变色模组10的电致变色层显示不同的颜色。
可以理解的,第一电极11可理解为是正极,第二电极12可理解为是负极。电致变色模组可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供电电源30可以理解为是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可选地,电致变色层采用的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钛、紫罗碱、稀土酞菁、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等化合物材料,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采用的电致变色材料为聚噻吩SECF材料,该材料被施加+2.5V电压时会由透明色变为蓝色,不加电会保持蓝色。在被施加-2.5V电压后会由蓝色变为透明色。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后壳和中框,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可设于所述后壳或所述中框,从而实现改变终端壳体的后壳的外观颜色效果或是中框的颜色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组20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结合图2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20与所述供电电源30及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以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的电致变色层呈现第一颜色状态。结合图2所示,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20与所述供电电源30及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以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的电致变色层呈现第二颜色状态。可以理解的,以电致变色模组采用的电致变色材料为聚噻吩SECF材料为例,所述第一颜色为蓝色,所述第二颜色为透明色。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的驱动电路通过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可实现电致变色模组10的电致变色层呈现第一颜色状态或第二颜色状态,从而实现了电致变色模组10的颜色切换效果,满足产品的变色需求。并且,该驱动电路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占用主板面积约为14平方毫米左右,占用空间小,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稳压器,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30连接,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组20连接。所述稳压器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30的电压值进行降压,以适配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在本实施例中,稳压器可采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low dropout regulator),降压精准性高,并且成本较低。例如,供电电源30输出的电压值为6V直流电压,通过稳压器可以把电压值降压到2.8V直流电压,以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组20包括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供电电源30连接,所述第二触点22接地,图中以GND表示接地端。可以理解的,供电电源的负极接地。
结合图2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以使所述供电电源30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电极12接地。假设供电电源30提供的电压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此时第一电极11的电势大于第二电极12的电势,因此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能够呈现第一颜色状态。
结合图3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以使所述供电电源30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电极11接地。假设供电电源30提供的电压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此时第一电极11的电势小于第二电极12的电势,因此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能够呈现第二颜色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组20包括同步切换的第一开关23和第二开关24,所述第一开关23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触点21和所述第一电极11之间,所述第二开关24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触点22和所述第二电极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23为单刀双掷开关,从而实现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触点21和所述第一电极11之间。所述第二开关24为单刀双掷开关,从而实现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触点22和所述第二电极12之间。通过第一开关23和第二开关24的切换从而实现驱动电路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开关模组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驱动电路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占用主板面积约为14平方毫米左右,占用空间小,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结合图2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23向左闭合与所述第一触点21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从而使所述供电电源30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所述第二开关24向左闭合与所述第二触点22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从而使所述第二电极12接地。假设供电电源30提供的电压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此时第一电极11的电势大于第二电极12的电势,因此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能够呈现第一颜色状态。
结合图3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23向右闭合与所述第二触点22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11接地。所述第二开关24向右闭合与所述第一触点21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从而使所述供电电源30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假设供电电源30提供的电压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此时第一电极11的电势小于第二电极12的电势,因此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能够呈现第二颜色状态。
参见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二极管40,所述二极管40的正极与所述供电电源30连接,所述二极管40的负极与所述开关模组20连接。所述开关模组20还包括第三工作状态。也即所述开关模组20包括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以及第三工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二极管40采用肖特基二极管,具有耐压低,恢复速度快、时间短等优点。肖特基二极管可以对供电电源30进行降压,以适配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
结合图4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20与所述供电电源30及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以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的电致变色层呈现第一颜色状态。
结合图6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20与所述供电电源30及所述第一电极11断开,电致变色模组10相当于没有接入电路,肖特基二极管可以把第一电极11的电压维持在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电压,因此可以将电致变色模组10保持所述第一颜色状态。
结合图5所示,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20与所述供电电源30及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以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的电致变色层呈现第二颜色状态。从而实现驱动电致变色模组10在第一颜色状态和第二颜色状态之间切换并且保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二极管40和稳压器50,所述稳压器50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30连接,所述稳压器50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40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40的负极与所述开关模组20连接。所述稳压器50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30的电压值进行降压,所述二极管40用于对所述稳压器50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以适配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在本实施例中,稳压器50可以采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lowdropout regulator),降压精准性高,并且成本较低。例如,供电电源30输出的电压值为6V直流电压,通过稳压器50可以把电压值降压到2.8V直流电压,二极管40可以进一步把稳压器50输出的2.8V直流电压降压到2.5V直流电压,以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组20包括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供电电源30连接,所述第二触点22接地,图中以GND表示接地端。可以理解的,供电电源的负极接地。
结合图4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以使所述二极管40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从而使供电电源30与第一电极11导通。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电极12接地。假设二极管40降压后的电压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此时第一电极11的电势大于第二电极12的电势,因此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能够呈现第一颜色状态。
结合图6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一电极11断开,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二电极12断开,以使所述开关模组20与所述供电电源30及所述第一电极11断开。电致变色模组10相当于没有接入电路,肖特基二极管可以把第一电极11的电压维持在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电压,因此可以将电致变色模组10保持所述第一颜色状态。
结合图5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以使二极管40的负极与第二电极12导通,从而使所述供电电源30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电极11接地。假设二极管40降压后的电压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此时第一电极11的电势小于第二电极12的电势,因此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能够呈现第二颜色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组20包括同步切换的第一开关23和第二开关24,所述第一开关23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触点21和所述第一电极11之间,所述第二开关24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触点22和所述第二电极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23为单刀双掷开关,从而实现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触点21和所述第一电极11之间。所述第二开关24为单刀双掷开关,从而实现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触点22和所述第二电极12之间。通过第一开关23和第二开关24的切换从而实现驱动电路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结合图4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23向左闭合与所述第一触点21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使二极管40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从而使所述供电电源30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所述第二开关24向左闭合与所述第二触点22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从而使第二电极12接地。假设二极管40降压后的电压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此时第一电极11的电势大于第二电极12的电势,因此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能够呈现第一颜色状态。
结合图6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一电极11断开,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二电极12断开,以使所述开关模组20与所述供电电源30及所述第一电极11断开。电致变色模组10相当于没有接入电路,肖特基二极管可以把第一电极11的电压维持在开关模组2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电压,因此可以将电致变色模组10保持所述第一颜色状态。
结合图5所示,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23向右闭合与所述第二触点22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22与所述第一电极11导通,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11接地。所述第二开关24向右闭合与所述第一触点21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21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使二极管40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从而使所述供电电源30与所述第二电极12导通。假设二极管40降压后的电压满足电致变色模组10的工作电压,此时第一电极11的电势小于第二电极12的电势,因此在所述开关模组2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电致变色模组10能够呈现第二颜色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电致变色模组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7至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1和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61、电致变色层62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63。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EC)是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层61、电致变色层62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6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电致变色层62可以包括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钛、紫罗碱、稀土酞菁、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等化合物材料。第一透明导电层6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63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TO)、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锡掺杂的氧化铟、氟掺杂的氧化锡等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可以理解为是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61的内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和所述电致变色层62相对所述第一电极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电极1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被引出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0外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和所述电致变色层62相对所述第一电极11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的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电极1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电连接。
其中,第一通孔13的数量及位置与第一电极11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第一电极11的形状、数量可根据电致变色模组的变色速度、颜色效果等要求相应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第二透明导电层63和所述电致变色层62上开设第一通孔13,使第一电极11可以穿过第一通孔13被引出第二透明导电层63或是穿过第一通孔13与第一透明导电层61电连接,利用电致变色模组的内部空间,减少了电致变色模组占用的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无需采取向外引出并折弯的方式,减少了电致变色模组占用的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衬底层64,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可选地,第一衬底层64可以采用PET膜(聚酯薄膜)等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及第一衬底层64,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所述电致变色层62以及所述第一衬底层64相对所述第一电极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电极1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被引出至所述第一衬底层64外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层64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所述电致变色层62以及所述第一衬底层64相对所述第一电极11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的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电极1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时,所述第一电极11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的边缘位置。将第一电极11设于第一透明导电层61的边缘位置,可以减少第一电极11对电致变色模组的颜色显示效果的影响。
参见图7所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还可以包括保护层65、第二衬底层66、光学胶层67以及盖板68。其中,保护层65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层64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保护层65既可以加强电致变色模组的结构强度,又可以作为装饰层起到外观装饰作用,提高产品的美观性。第二衬底层66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第二衬底层66可以采用PET膜(聚酯薄膜)等材料。光学胶层67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层66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光学胶层67可以采用OCA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等适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粘胶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可以理解的,第一衬底层64膜层可以镀有第一透明导电层61,第二衬底层50可以镀有第二透明导电层63。中间附加可通电变色的电致变色层62,进而复合形成电致变色模组。盖板68设于所述光学胶层67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盖板68可以采用透明基底材料,包括玻璃、树脂、透明塑料薄膜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时,所述第一通孔13延伸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的表面,从而实现第一电极1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61之间的电连接。或者第一通孔13也可以延伸至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的内部,也即第一通孔13穿透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导电层61,同样能够实现第一电极1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61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内穿设有第一引线131。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时,所述第一引线131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极11引出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0外部。可以理解的,第一引线13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1电连接,另一端穿出第二透明导电层63,从而将所述第一电极11引出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0外部。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时,所述第一引线13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1和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可以理解的,第一引线13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透明导电层61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电极1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61之间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线131的材料可以包括铜箔和导电银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极11的材料包括铜箔和导电银浆中的至少一种。铜箔和导电银浆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引线131和第一电极11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材料,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的孔径不大于所述第一电极11的最大外径尺寸,以保证第一电极1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61电连接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可以是长条形结构,宽度范围可以是0.5~3mm。第一通孔13对应于第一电极11的正中位置设置。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通孔13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2,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可理解为是电致变色模组的正负极。所述第二电极12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可以理解为是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61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极12自第二透明导电层63内部被引出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外部。可以理解的,可通过打孔引线的方式将第二电极12引出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外部。
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衬底层64和第二衬底层50,第一衬底层64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所述第二衬底层50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及所述第二衬底层50,所述第二衬底层50的表面被剥离至将所述第一电极11的一端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露出。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所述电致变色层62、第二透明导电层63以及所述第一衬底层64相对所述第一电极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电极1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被引出至所述第一衬底层64外部。所述第二电极12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及所述第一衬底层64,所述第一衬底层64的表面被剥离至将所述第二电极12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露出。
通过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所述电致变色层62、第二透明导电层63以及所述第一衬底层64相对所述第一电极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3,使第一电极11可以穿过第一通孔13被引出至第一衬底层64,利用电致变色模组的内部空间,减少了电致变色模组占用的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无需采取向外引出并折弯的方式,减少了电致变色模组占用的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第一衬底层64和第二衬底层50,第一衬底层64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所述第二衬底层50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62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及所述电致变色层62,所述第二衬底层50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被剥离至将所述第一电极11的一端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露出。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和所述第一衬底层64相对所述第一电极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电极1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被引出至所述第一衬底层64外部。所述第二电极12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及所述电致变色层62,所述第一衬底层64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被剥离至将所述第二电极12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露出。
通过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和所述第一衬底层64相对所述第一电极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3,使第一电极11可以穿过第一通孔13被引出至第一衬底层64,利用电致变色模组的内部空间,减少了电致变色模组占用的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无需采取向外引出并折弯的方式,减少了电致变色模组占用的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12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时,所述第二电极12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63的边缘位置。将第二电极12设于第二透明导电层63的边缘位置,可以减少第二电极12对电致变色模组的颜色显示效果的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内穿设有第一引线131。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61时,所述第一引线131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极11引出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0外部。可以理解的,第一引线13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1电连接,另一端穿出第二透明导电层63,从而将所述第一电极11引出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0外部。可选地,第一衬底层64的被剥离部分的表面可以设置用于与第一引线131连通的第一馈点132,所述第一电极1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被引出至所述第一衬底层64外部的第一馈点132导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线131的材料可以包括铜箔和导电银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极11的材料包括铜箔和导电银浆中的至少一种。铜箔和导电银浆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当然,在其他例子中,第一引线131和第一电极11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材料,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可以采用印刷工艺加工形成。所述第二电极12可以采用印刷工艺加工形成。可选地,印刷工艺可以包括丝印工艺或移印工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印刷工艺,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丝印铜鼓网版晒图案印在被承印物上,具有手感良好,且可以大平面印刷等优点。移印是通过硅橡胶铸成的移印头将钢凹版(或感光胶凹版)上的图文转移印刷到承印物上,可用于平面或各种成型物印刷,具有适合大小产品以及各种怪异的异形产品等优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可采用激光打孔工艺或模具打孔工艺加工形成,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变色模组、控制模块和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驱动电路;
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
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显示不同的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模组和供电电源,所述开关模组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开关模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开关模组在不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以使所述供电电源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从而使所述电致变色层显示不同的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与所述供电电源及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呈现第一颜色状态;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与所述供电电源及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呈现第二颜色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触点接地;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电极接地;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电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包括同步切换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开关模组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开关模组与所述供电电源及所述第一电极断开,所述电致变色层保持所述第一颜色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触点接地;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电极接地;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以使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电极接地;
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断开,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组包括同步切换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可切换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导通;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导通,以使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导通;
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及所述第一电极均断开,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及所述第二电极均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器,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器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降压,所述二极管用于对所述稳压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以适配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工作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器,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组连接;所述稳压器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值进行降压,以适配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工作电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包括后壳和中框,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设于所述后壳或所述中框。
CN202011458677.1A 2020-12-10 2020-12-10 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4624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8677.1A CN114624936A (zh) 2020-12-10 2020-12-10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8677.1A CN114624936A (zh) 2020-12-10 2020-12-10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4936A true CN114624936A (zh) 2022-06-14

Family

ID=8189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8677.1A Pending CN114624936A (zh) 2020-12-10 2020-12-10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493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8538A (en) * 2007-12-26 2009-07-01 Ind Tech Res Inst Display device
TW201423245A (zh) * 2012-12-14 2014-06-16 Tintable Smart Material Co Ltd 電致變色元件維持透光度之控制電路與方法
CN107621738A (zh) * 2017-10-19 2018-0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80054538A1 (en) * 2016-08-18 2018-02-22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chromic scanning backing material
CN108646498A (zh) * 2018-05-08 2018-10-12 深圳市德安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CN110032019A (zh) * 2019-05-31 2019-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8538A (en) * 2007-12-26 2009-07-01 Ind Tech Res Inst Display device
TW201423245A (zh) * 2012-12-14 2014-06-16 Tintable Smart Material Co Ltd 電致變色元件維持透光度之控制電路與方法
US20180054538A1 (en) * 2016-08-18 2018-02-22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chromic scanning backing material
CN107621738A (zh) * 2017-10-19 2018-0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646498A (zh) * 2018-05-08 2018-10-12 深圳市德安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及电致变色玻璃
CN110032019A (zh) * 2019-05-31 2019-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9764B2 (en) Multi-col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EP1010035B1 (en) Novel addressing scheme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CN101317128B (zh) 发电显示器装置、移动终端及运行该显示器装置的方法
US6445374B2 (en) Rear electrode structures for displays
TWI434100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US7158276B1 (en) Pressure sensitive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60028707A1 (en)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deposition-type display device
US20050056531A1 (en) Keypad with illumination structure
CN110740592A (zh) 壳体、电子设备
CN110727154A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US5877888A (en) Single and double sided electrochromic displays
CN206627735U (zh) 一种电子产品及其保护镜片
CN114624936A (zh) 移动终端
CN112462561B (zh) 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4690505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9050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90504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24934A (zh) 电致变色模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2865234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58370A (zh) 电致变色模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09281120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装置
CN113794027A (zh)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CN207764693U (zh) 装饰膜和电子装置
KR20030019015A (ko) 투과형 유기 전계발광 디스플레이를 적용한 폴더형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2013117599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