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4027A -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4027A
CN113794027A CN202110924855.3A CN202110924855A CN113794027A CN 113794027 A CN113794027 A CN 113794027A CN 202110924855 A CN202110924855 A CN 202110924855A CN 113794027 A CN113794027 A CN 113794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layer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ersed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48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4027B (zh
Inventor
王晓光
霍国亮
杨柳青
臧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48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4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4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402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1042 priority patent/WO202301597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4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4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01M50/273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82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盖及电子设备,电池盖通过在第一基材层上设置材料层,材料层至少包括第一显色层以及至少一个中间层,至少一个中间层位于第一显色层和第一基材层之间;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第一中间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显色层,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第一显色层之间,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显色层之间,且第二显色层还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和第一基材层之间,这样,能够降低电池盖的制作成本,简化电池盖的制作工艺。

Description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随处可见,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电子设备的美观度,例如电子设备外壳的美观性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目前,电子设备外壳的颜色一般是固定的,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外观颜色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电子设备产品的电池盖会采用变色方案,以增加产品外观竞争力。
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相关技术中,手机的后壳采用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体层、离子储存层以及玻璃层所制成,其中,透明导电层和玻璃层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依次设置有电致变色层、离子导体层和离子储存层,且玻璃层位于透明导电层背离离子导体层的一侧。具体地,手机的后壳变色是通过材料中的离子和电子被注入和抽出所产生的。当透明导电层加上正相直流电压时,离子储存层内的离子被抽出,通过离子导体层,进入电致变色层,实现电致变色层颜色的改变,使系统由原来的初始透明状态变为着色状态。当透明导电层被加上反相直流电压时,电致变色层的离子被抽出,通过离子导体层,又回到离子储存层内,使系统由着色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初始透明状态。
然而,采用上述方案时,手机后壳的制作成本高,且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盖及电子设备,能够降低电池盖的制作成本,简化电池盖的制作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盖,该电池盖至少包括:第一基材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上的材料层;所述材料层至少包括:第一显色层以及至少一个中间层,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显色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包括:第一中间层;
第一中间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显色层,其中,所述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所述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显色层之间;且所述第二显色层还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通过在第一基材层上设置材料层,该材料层包括第一显色层以及位于第一显色层和第一基材层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层,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第一中间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显色层,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第一显色层之间,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显色层之间,且第二显色层还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和第一基材层之间,这样,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处于断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乳白色不透光,电池盖仅显示第一显色层的颜色。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处于通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透明态,且由于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电池盖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和第二显色层两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颜色变化的效果。而且,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降低电池盖的制作成本,简化电池盖的制作工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所述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第一中间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均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电路电连接。
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中的第一电压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电连接,就是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的特性,第一电压控制电路通过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对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施加电压,这样,在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从高雾度状态逐渐变为低雾度的透明状态,在电压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从低雾度的透明状态逐渐变为高雾度状态,即第一电压控制电路用于调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雾度和透光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断电状态下,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低于20%;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高于70%。
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低于20%,即能保证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白色磨砂外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高于70%,即能保证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为透明状态,这样,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断电状态下,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乳白色不透光,电池盖仅显示第一显色层的颜色。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通电状态下,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为透明状态,电池盖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和第二显色层两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颜色变化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还包括:第二中间层;所述第二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二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
第二中间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层、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第四电极层以及第三显色层,其中,所述第三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所述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以及所述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均不相同;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两侧,所述第三显色层位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任意一者背离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一面上。
这样,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均处于断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乳白色不透光,电池盖仅显示第一显色层的颜色。
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处于通电状态但是第三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处于断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透明态,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乳白色不透光,且由于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电池盖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和第二显色层两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
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处于断电状态但是第三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处于通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乳白色不透光,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透明态,且由于第三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电池盖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和第三显色层两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
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均处于通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均呈现透明态,由于第三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以及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均不相同,电池盖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第二显色层以及第三显色层三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多种颜色变化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第二中间层中的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均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电路电连接。
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中的第二电压控制电路与第三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电连接,就是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的特性,第二电压控制电路通过第三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对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施加电压,这样,在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从高雾度状态逐渐变为低雾度的透明状态,在电压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从低雾度的透明状态逐渐变为高雾度状态,即第二电压控制电路用于调节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雾度和透光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在断电状态下,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低于20%;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高于70%。
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低于20%,即能保证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白色磨砂外观,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高于70%,即能保证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为透明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显色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时,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所述第二显色层之间,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所述第三显色层之间;且所述第三显色层还位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另一者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
或者,所述第二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时,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所述第三显色层之间;且所述第三显色层还位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另一者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um,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小于等于4um;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um,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小于等于4u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显色层、所述第二显色层以及所述第三显色层为有机发光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显色层、所述第二显色层和所述第三显色层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纹理结构。纹理结构能够使得电池盖的外观面具有随光而动、若隐若现的纹理效果,或者能够使得电池盖的外观具有立体浮雕的图案,增强电池盖的立体效果,给用户带来一种特殊的视觉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通过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能够避免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和第四电极层对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雾度和透光度变化状态产生干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5nm,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5nm,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所述第三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5nm,所述第三电极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所述第四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5nm,所述第四电极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材料层还包括:保护膜层;所述保护膜层位于所述第一显色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面上。保护膜层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外部条件或因素对材料层造成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护膜层所采用的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护膜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um,所述保护膜层的厚度小于等于50u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基材层;所述保护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第二基材层同样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外部条件或因素对材料层造成影响,例如避免外部剐蹭或摔打对材料层造成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基材层与所述保护膜层之间通过光学胶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真空镀层;所述真空镀层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真空镀层能够起到增加外观颜色质感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真空镀层为不导电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真空镀层所采用的的材料为铟锡或者硅钛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屏、中框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池盖,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电池盖分别位于所述中框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电池盖,该电池盖通过在第一基材层上设置材料层,该材料层包括第一显色层以及位于第一显色层和第一基材层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层,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第一中间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显色层,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第一显色层之间,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第二显色层之间,且第二显色层还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和第一基材层之间,这样,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处于断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乳白色不透光,电池盖仅显示第一显色层的颜色。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处于通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呈现透明态,且由于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电池盖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和第二显色层两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颜色变化的效果。而且,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降低电池盖的制作成本,简化电池盖的制作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沿着图4中的A-A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沿着图4中的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沿着图4中的A-A方向的再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沿着图4中的A-A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沿着图4中的A-A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盖; 10-材料层; 101-第一显色层;
102-第一中间层; 1021-第一电极层; 1022-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
1023-第二电极层; 1024-第二显色层; 103-第二中间层;
1031-第三电极层; 1032-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 1033-第四电极层;
1034-第三显色层; 104-保护膜层; 20-第一基材层;
30-第二基材层; 40-粘接层; 50-真空镀层;
200-手机; 21-显示屏; 211-开孔;
22-中框; 221-边框; 222-金属中板;
23-电路板; 24-电池; 25a-前置摄像组件;
25b-后置摄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销售点(Point of sales,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耳机、或车载前装、行车记录仪、安防设备等具有壳体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200为上述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200可以为曲面屏手机也可以为平面屏手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平面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手机200的整体结构和拆分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200的显示屏21可以为水滴屏、刘海屏、全面屏或者挖孔屏(参见图1所示),例如,显示屏21上开设有开孔211,下述描述以挖孔屏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2所示,手机200可以包括:显示屏21、中框22和电池盖100,显示屏21和电池盖100分别位于中框22的两侧。另外,手机200还可以包括位于中框22和电池盖100之间的电池24,其中,电池24可以设在中框22朝向电池盖100的一面上(如图2所示),或者电池24可以设置在中框22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例如中框22朝向电池盖100的一面可以具有电池仓(图中未示出),电池24安装在电池仓中。在一些其它的示例中,手机20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23,其中,电路板23可以设置在中框22上,例如,电路板23可以设置在中框22朝向电池盖100的一面上(如图2所示),或者电路板23可以设置在中框22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显示屏21和电池盖100分别位于中框22的两侧。
其中,电池24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和电路板23相连,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池24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并为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显示屏21、摄像模组以及通信模块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24容量,电池24循环次数,电池24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电路板23的处理器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当手机200为平面屏手机时,显示屏2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当手机200为曲面屏手机时,显示屏21可以为OLED显示屏。应当理解的是,显示屏21可以包括显示器和触控器件,显示器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内容,触控器件用于接收用户在显示屏21上输入的触摸事件。
继续参照图2,中框22可以包括金属中板222和边框221,边框221围绕金属中板222的外周设置一周。一般地,边框221可以包括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围成方环结构的边框。其中,金属中板22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铝板、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压铸板、钛合金或镁合金等。边框221可以为金属边框,也可以为陶瓷边框,还可以为玻璃边框。当边框221为金属边框时,金属边框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压铸板或钛合金等。其中,金属中板222和边框221之间可以卡接、焊接、粘合或一体成型,或者金属中板222与边框221之间可以通过注塑固定相连。
顶边框和底边框相对设置,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相对设置,顶边框分别与左侧边框的一端和右侧边框的一端呈圆角连接,底边框分别与左侧边框的另一端和右侧边框的另一端呈圆角连接,从而共同形成一圆角矩形区域。后壳接地面设置于圆角矩形区域内,并分别与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以及右侧边框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后壳接地面可以为手机200的电池盖100。
电池盖100可以为金属后壳,也可以为玻璃后壳,还可以为塑料后壳,或者,还可以为陶瓷后壳,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电池盖100的材质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手机200的电池盖100可以与边框221相连形成一体成型(Unibody)后壳,例如手机200可以包括:显示屏21、金属中板222和后壳,后壳可以为边框221和电池盖100一体成型(Unibody)形成的后壳,这样电路板23和电池24位于金属中板222和后壳围成的空间中。
其中,为了实现拍摄功能,手机200还可以包括:摄像组件,摄像组件可以设置在中框22上,且摄像组件的摄像头朝向显示屏21或者朝向电池盖100。摄像组件可以为前置摄像组件25a,也可以为后置摄像组件25b,或者,摄像组件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摄像组件为前置摄像组件25a,另一个摄像组件为后置摄像组件25b(参见图3所示)。
具体地,后置摄像组件25b可以设置在金属中板222朝向电池盖100的一面上,显示屏21上开设有开孔211,后置摄像组件25b的镜头与开孔211相对应。电池盖100上可以开设可供后置摄像组件25b的部分区域安装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当然,后置摄像组件25b也可以安装在电池盖100朝向金属中板222的一面上。前置摄像组件25a可以设在金属中板222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或者前置摄像组件25a可以设在金属中板222朝向电池盖100的一面上,或者,前置摄像组件25a还可以设在电池盖100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金属中板222上开设可供前置摄像组件25a的镜头端裸露的开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前置摄像组件25a和后置摄像组件25b的设置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描述。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00内设置的前置摄像组件25a和后置摄像组件25b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N个,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盖100,该电池盖100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基材层2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材层20上的材料层10,其中,材料层10至少可以包括:第一显色层101以及至少一个中间层(例如第一中间层102或第二中间层103),而且,至少一个中间层可以位于第一显色层101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中间层可以包括:第一中间层102,其中,第一中间层102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021、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第二电极层1023以及第二显色层1024,其中,第二显色层1024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101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
而且,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中的其中一者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与第一显色层101之间,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中的另一者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显色层1024之间,且第二显色层1024还位于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中的另一者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的具体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层1021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与第一显色层101之间,第二电极层1023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显色层1024之间,且第二显色层1024位于第二电极层1023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图中未示出)第二电极层1023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与第一显色层101之间,第一电极层1021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显色层1024之间,且第二显色层1024位于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
这样,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处于断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呈现乳白色不透光,电池盖100仅显示第一显色层101的颜色。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处于通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呈现透明态,且由于第二显色层1024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101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电池盖100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101和第二显色层1024两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颜色变化的效果。而且,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降低电池盖100的制作成本,简化电池盖100的制作工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其中,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第一电压控制电路,第一中间层102中的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均与第一电压控制电路电连接。
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中的第一电压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电连接,就是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的特性,第一电压控制电路通过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对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施加电压,这样,在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从高雾度状态逐渐变为低雾度的透明状态,在电压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从低雾度的透明状态逐渐变为高雾度状态,即第一电压控制电路用于调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的雾度和透光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在断电状态下,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的透光率可以低于20%,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在通电状态下,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的透光率可以高于70%。
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的透光率低于20%,即能保证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呈现白色磨砂外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的透光率高于70%,即能保证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为透明状态,这样,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在断电状态下,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呈现乳白色不透光,电池盖100仅显示第一显色层101的颜色。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在通电状态下,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为透明状态,电池盖100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101和第二显色层1024两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颜色变化的效果。
参照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中间层还可以包括:第二中间层103,第二中间层103位于第一中间层102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或者,第二中间层103位于第一中间层102和第一显色层101之间。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6所示,第二中间层103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层1031、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第四电极层1033以及第三显色层1034,其中,第三显色层1034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101所显示的颜色以及第二显色层1024所显示的颜色均不相同。
而且,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可以分别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两侧,第三显色层1034位于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中的任意一者背离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一面上。示例性地,第三显色层1034可以位于第三电极层1031背离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一面上,或者,第三显色层1034可以位于第四电极层1033背离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一面上。
这样,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以及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均处于断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呈现乳白色不透光,电池盖100仅显示第一显色层101的颜色。
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处于通电状态但是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处于断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呈现透明态,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呈现乳白色不透光,且由于第二显色层1024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101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电池盖100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101和第二显色层1024两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
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处于断电状态但是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处于通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呈现乳白色不透光,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呈现透明态,且由于第三显色层1034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101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电池盖100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101和第三显色层1034两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
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以及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均处于通电状态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均呈现透明态,由于第三显色层1034所显示的颜色与第一显色层101所显示的颜色以及第二显色层1024所显示的颜色均不相同,电池盖100能够显示第一显色层101、第二显色层1024以及第三显色层1034三种颜色叠加后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多种颜色变化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机电池盖变色时,颜色变化单一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压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二中间层103中的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均与第二电压控制电路电连接。
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中的第二电压控制电路与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电连接,就是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的特性,第二电压控制电路通过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对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施加电压,这样,在电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从高雾度状态逐渐变为低雾度的透明状态,在电压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从低雾度的透明状态逐渐变为高雾度状态,即第二电压控制电路用于调节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雾度和透光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在断电状态下,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透光率可以低于20%。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在通电状态下,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透光率可以高于70%。
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透光率低于20%,即能保证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呈现白色磨砂外观,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透光率高于70%,即能保证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为透明状态。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的具体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6所示,第一电极层1021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与第一显色层101之间,第二电极层1023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显色层1024之间。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图中未示出)第二电极层1023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与第一显色层101之间,第一电极层1021位于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显色层1024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中间层103位于第一中间层102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时,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中的其中一者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与第二显色层1024之间,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中的另一者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和第三显色层1034之间,且第三显色层1034还位于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中的另一者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
也就是说,当第二中间层103位于第一中间层102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时,第三电极层1031可以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与第二显色层1024之间,第四电极层1033可以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和第三显色层1034之间,且第三显色层1034位于第四电极层1033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或者,当第二中间层103位于第一中间层102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时,第四电极层1033可以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与第二显色层1024之间,第三电极层1031可以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和第三显色层1034之间,且第三显色层1034位于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中间层103位于第一中间层102和第一显色层101之间时,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中的其中一者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与第一显色层101之间,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中的另一者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和第三显色层1034之间,且第三显色层1034还位于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中的另一者和第一电极层1021之间。
也就是说,当第二中间层103位于第一中间层102和第一显色层101之间时,第三电极层1031可以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与第一显色层101之间,第四电极层1033可以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和第三显色层1034之间,且第三显色层1034还位于第四电极层1033和第一电极层1021之间。或者,当第二中间层103位于第一中间层102和第一显色层101之间时,第四电极层1033可以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与第一显色层101之间,第三电极层1031可以位于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和第三显色层1034之间,且第三显色层1034还位于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一电极层1021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所采用的材料为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具体地,聚合物分散液晶是液晶以微米量级的小微滴分散在有机固态聚合物基体内,由于由液晶分子构成的小微滴的光轴处于自由取向,其折射率与基体的折射率不匹配,当光通过基体时被微滴强烈散射而呈不透明的乳白状态或半透明状态。施加电场可调节液晶微滴的光轴取向,当两者折射率相匹配时,呈现透明态。除去电场,液晶微滴又恢复最初的散光状态,从而进行显示。
也就是说,在PDLC体系中,向列相液晶以微米尺寸的液滴均匀分散在固态有机聚合物基体内,在不加电压下,每一个小液滴的光轴呈择优取向,而所有微粒的光轴呈无序取向状态。由于液晶是强的光学和介电各向异性的材料,其有效折射率不与基体的折射率匹配(相差较大),入射光线可被强烈散射而呈不透明或半透明乳白态。施加外电场时,相列液晶分子光轴方向统一沿电场方向,液晶微粒的寻常折射率与基体的折射率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匹配,光线可透过基体而呈透明或半透明态。除去外电场,液晶微粒在基体弹性能的作用下又恢复到最初的散射状态,因此,聚合物分散液晶膜在电场的作用下具有电控光开关特性。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1um,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4um。例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的厚度可以为1um,3um或4u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1um,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4um。例如,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厚度可以为1um,3um或4u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色层101、第二显色层1024以及第三显色层1034可以为有机发光层。示例性地,第一显色层101、第二显色层1024以及第三显色层1034可以为RGB有机发光层。
另外,第一显色层101、第二显色层1024以及第三显色层1034可以是真空镀膜层、丝印油墨层、紫外线(Ultraviolet,UV)转印胶水层或UV涂布层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色层101、第二显色层1024和第三显色层1034中的至少一者上可以设有纹理结构。具体地,可以是仅第一显色层101上设有纹理结构,可以是仅第二显色层1024上设有纹理结构,可以是仅第三显色层1034上设有纹理结构,可以是第一显色层101和第二显色层1024上设有纹理结构,可以是第一显色层101和第三显色层1034上设有纹理结构,可以是第二显色层1024和第三显色层1034上设有纹理结构,也可以是第一显色层101、第二显色层1024和第三显色层1034上均设有纹理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容易理解的是,纹理结构可以是平面纹理,可以是立体图案浮雕纹理,也可以是平面纹理和立体图案浮雕纹理相结合。其中,平面纹理结构能够使得电池盖100的外观面具有随光而动、若隐若现的纹理效果(例如凯夫拉纹理效果),立体图案浮雕纹理结构能够使得电池盖100的外观具有立体浮雕的图案,增强电池盖100的立体效果,给用户带来一种特殊的视觉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极层1021、第二电极层1023、第三电极层1031以及第四电极层1033为透明导电层。通过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以及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为透明导电层,能够避免第一电极层1021和第二电极层1023以及第三电极层1031和第四电极层1033对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雾度和透光度变化状态产生干涉。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层1021、第二电极层1023、第三电极层1031以及第四电极层1033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需要说明的是,氧化铟锡是一种混合物,由90%In2O3和10%SnO2混合而成,主要用于制作液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触摸屏、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抗静电镀膜、透明传导镀、各种光学镀膜等。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021、第二电极层1023、第三电极层1031以及第四电极层1033所采用的材料还可以为纳米银浆或金属氧化物等透明导电材料。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021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5nm,第一电极层1021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20nm。例如,第一电极层1021的厚度可以为5nm,10nm或20n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同样,第二电极层1023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5nm,第二电极层1023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20nm。例如,第二电极层1023的厚度可以为5nm,10nm或15nm等。第三电极层1031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5nm,第三电极层1031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20nm。例如,第三电极层1031的厚度可以为6nm,10nm或15nm等。第四电极层1033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5nm,第四电极层1033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20nm。例如,第四电极层1033的厚度可以为8nm,10nm或15nm等。
参见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材料层10还可以包括:保护膜层104,保护膜层104位于第一显色层101背离第一基材层20的一面上。保护膜层104能够起到保护第一显色层101作用,避免外部条件或因素对第一显色层101的颜色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层104可以为透明膜层。示例性地,保护膜层104所采用的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PET塑料分子结构高度对称,具有一定的结晶取向能力,故而具有较高的成膜性和成性。PET塑料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和耐候性,非晶态的PET塑料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另外PET塑料具有优良的耐磨耗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及电绝缘性。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层104所采用的的材料还可以为环烯烃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COP)。COP是双环庚烯(降冰片烯)在金属茂催化剂作用下开环异位聚合,再发生加氢反应而形成非晶态均聚物,可应用于医学用光学部件和高端药品包装材料,COP具有高透明、低双折射率、低吸水、高刚性、高耐热以及水蒸汽气密性好等优点。
或者,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层104所采用的的材料还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PI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耐高温达400℃以上,且具有高绝缘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膜层104还可以为其它具有保护作用的材料所形成的膜层,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膜层104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15um,保护膜层104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50um。例如,保护膜层104的厚度可以15um,25um或38u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参见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基材层30,保护膜层104位于第二基材层30和第一显色层101之间。此时,第二基材层30同样能够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外部条件或因素对材料层10造成影响,例如避免外部剐蹭或摔打对材料层10造成损坏。
其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基材层30可以为玻璃材质。或者,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材层30还可以为其它透明材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在断电状态下,其内部的液晶分子构成的小微滴的光轴处于自由取向,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折射率与第二基材层30的折射率不匹配,当光通过第二基材层30时被微滴强烈散射,因而使得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呈不透明的乳白状态或半透明状态。
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在通电状态下,电场可调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内部的液晶微滴的光轴取向,当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的折射率与第二基材层30的折射率相匹配时,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呈现透明态,这样即可通过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22和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032实现电池盖100的颜色变化。
另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基材层30与保护膜层104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层40相连。其中,粘接层40可以为透明材质所形成的粘接层。例如,第二基材层30与保护膜层104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OCA光学胶是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例如镜头等)的特种粘胶剂。OCA光学胶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OCA光学胶是触摸屏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是将光学亚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再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粘接层40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15um,粘接层40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50um。例如,粘接层40的厚度可以15um,25um或50u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参见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100还可以包括:真空镀层50,真空镀层50位于至少一个中间层和第一基材层20之间。其中,真空镀层50能够起到增加外观颜色质感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真空镀层50可以为不导电层。示例性地,真空镀层50所采用的的材料可以为铟锡或者硅钛氧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真空镀层50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50nm,真空镀层50的厚度可以小于等于600nm。例如,真空镀层50的厚度可以80nm,200nm或400n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电池盖,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基材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上的材料层;
所述材料层至少包括:第一显色层以及至少一个中间层,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显色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包括:第一中间层;第一中间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显色层,其中,所述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所述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不相同;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显色层之间;
且所述第二显色层还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者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所述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第一中间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均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电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断电状态下,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低于20%;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高于7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还包括:第二中间层;所述第二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二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
第二中间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层、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第四电极层以及第三显色层,其中,所述第三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与所述第一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以及所述第二显色层所显示的颜色均不相同;
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两侧,所述第三显色层位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任意一者背离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一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压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第二中间层中的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均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电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在断电状态下,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低于20%;
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透光率高于70%。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显色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时,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所述第二显色层之间,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所述第三显色层之间;
且所述第三显色层还位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另一者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
或者,所述第二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层和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时,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与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所述第三显色层之间;
且所述第三显色层还位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四电极层中的另一者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um,所述第一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小于等于4um;
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um,所述第二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厚度小于等于4um。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色层、所述第二显色层以及所述第三显色层为有机发光层。
11.根据权利要求4-10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色层、所述第二显色层和所述第三显色层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纹理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4-11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14.根据权利要求4-13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5nm,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
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5nm,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
所述第三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5nm,所述第三电极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
所述第四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5nm,所述第四电极层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层还包括:保护膜层;所述保护膜层位于所述第一显色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层所采用的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um,所述保护膜层的厚度小于等于50um。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基材层;所述保护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层与所述保护膜层之间通过光学胶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镀层;所述真空镀层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镀层为不导电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镀层所采用的的材料为铟锡或者硅钛氧。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显示屏、中框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电池盖,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电池盖分别位于所述中框的两侧。
CN202110924855.3A 2021-08-12 2021-08-12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94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4855.3A CN113794027B (zh) 2021-08-12 2021-08-12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091042 WO2023015975A1 (zh) 2021-08-12 2022-05-05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4855.3A CN113794027B (zh) 2021-08-12 2021-08-12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4027A true CN113794027A (zh) 2021-12-14
CN113794027B CN113794027B (zh) 2023-01-10

Family

ID=79181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4855.3A Active CN113794027B (zh) 2021-08-12 2021-08-12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4027B (zh)
WO (1) WO20230159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5975A1 (zh) * 2021-08-12 2023-02-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7367A (ja) * 2009-03-16 2010-09-30 Toppan Forms Co Ltd 全固体型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CN210222442U (zh) * 2019-01-12 2020-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612158A (zh) * 2020-12-30 2021-04-06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导电层内封边的电致调光后盖、电子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12159A (zh) * 2020-12-30 2021-04-06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电致调光功能后盖、电子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14957U (zh) * 2017-08-18 2018-03-1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调光膜和调光装置
CN208862905U (zh) * 2018-10-17 2019-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及移动终端
US11032407B2 (en) * 2019-08-07 2021-06-08 Furcifer Inc. Back cover for mobile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appearance
CN214311196U (zh) * 2021-02-24 2021-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变色膜片、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5120865U (zh) * 2021-05-28 2021-12-10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双炫光膜的通电变色电子设备保护壳和电子设备
CN113794027B (zh) * 2021-08-12 2023-01-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7367A (ja) * 2009-03-16 2010-09-30 Toppan Forms Co Ltd 全固体型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CN210222442U (zh) * 2019-01-12 2020-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612158A (zh) * 2020-12-30 2021-04-06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导电层内封边的电致调光后盖、电子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12159A (zh) * 2020-12-30 2021-04-06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电致调光功能后盖、电子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5975A1 (zh) * 2021-08-12 2023-02-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5975A1 (zh) 2023-02-16
CN113794027B (zh)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51426A1 (ja)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TWI408583B (zh) 薄型化觸控裝置
CN101441342B (zh) 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
CN109116656A (zh) 电子设备、电致变色部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20100006347A1 (en) Cover lens with touch sensing function
CN103676266B (zh) 具有低反射静电屏蔽的显示器
CN204679980U (zh) 显示屏及终端
CN201097040Y (zh) 超薄触摸屏液晶显示器
CN210072572U (zh) 触控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966113B (zh)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膜材以及膜材的制备方法
CN108803112A (zh) 双面液晶显示面板、双面显示器
CN113794027B (zh)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CN102236446B (zh) 薄型化触控装置
CN1832501A (zh) 多功能电子装置
US8829791B2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CN110456579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015976A1 (zh) 摄像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065876A9 (zh) 后盖、电子设备和后盖的制备方法
CN108983524B (zh) 电致变色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085727B (zh) 一种轻薄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20171525U (zh) 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EP4175428A1 (en) Back cover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79486U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终端设备
CN219040505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543902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