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8188B -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8188B
CN114608188B CN202210199838.2A CN202210199838A CN114608188B CN 114608188 B CN114608188 B CN 114608188B CN 202210199838 A CN202210199838 A CN 202210199838A CN 114608188 B CN114608188 B CN 114608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ty
target
humidity detection
detection devi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98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08188A (zh
Inventor
刘方胜
吴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98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8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8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8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08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8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加湿设备与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空气流动方向;根据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所述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控制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本方案实现了自动确定加湿设备的出雾区域并自动控制加湿设备。

Description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加湿设备,例如加湿器,一般是由用户手动操控加湿器,来设定加湿器的工作参数,然后加湿器按照该工作参数进行工作,该种方式由于需要用户手动操控加湿器,加湿器的智能程度低,因此,如何实现加湿器的自动控制是相关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加湿设备与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空气流动方向;根据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所述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控制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湿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加湿设备与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湿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空气流动方向;目标出雾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所述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模块,包括:参考湿度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排序单元,用于按照参考湿度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排序,得到目标排序;空气流动方向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将从所述目标排序中首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顺次变化到所述目标排序中末尾的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的方向确定为所述空气流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湿度值获取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获取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在本实施例中,参考湿度值确定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计算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在所述设定时长内的平均湿度值;将在所述设定时长内的平均温度值确定为所对应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出雾区域确定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将所述加湿设备上与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所在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出雾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出雾区域;其中,所述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是指所述目标排序中第一个小于目标湿度值的参考湿度值所来源的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目标湿度值是预先设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湿度值获取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接收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广播的广播信息;从所述广播信息中获取所对应湿度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湿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设备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湿度差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目标湿度值分别与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是根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的;加湿工作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湿度差值,确定所述加湿设备的目标加湿工作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按照所述目标加湿工作参数,控制从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出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加湿工作参数包括目标工作档位和目标加湿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设备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最新的湿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最新的湿度值;停止出雾控制模块,用于若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的最新的湿度值与目标湿度值之间的差值均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所述加湿设备停止出雾,则控制所述加湿设备停止出雾。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在加湿设备所在环境中放置与加湿设备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并根据该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设备所采集到的湿度值来确定空气流动方向,并结合空气流动方向来确定目标出雾区域,然后控制从加湿设备的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实现了结合空气流动方向来自动控制加湿设备当前需要出雾的的出雾区域,而不需要用户手动操控加湿设备来调节,而且,由于按照空气流动方向来确定当前需要进行出雾的目标出雾区域,使得从目标出雾区域所喷出的水雾可以从沿空气流动方向流动,进而可以使所在环境中的不同位置处的湿度值趋于平衡。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步骤220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在俯视视角下加湿设备上出雾区域的设置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步骤240之前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加湿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加湿设备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加湿设备120和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110(图1中示例性示出了三个湿度检测装置110),各湿度检测装置110分别与加湿设备120通信连接。其中,湿度检测装置110与加湿设备120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连接、WIFI连接、Zigbee连接等,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湿度检测装置110可以是湿度传感器,或者其他集成了湿度检测功能的设备,例如集成温度检测和湿度检测功能的设备(例如温湿度计)。加湿设备120可以是加湿器,或者其他集成了加湿功能的设备,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基于湿度检测装置110与加湿设备120之间的通信连接,加湿设备120可以获取到各湿度检测装置110所检测到的湿度值,进而,加湿设备120可以按照本申请的方法来对自身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由与湿度检测装置110和与加湿设备120均通信连接的目标电子设备(例如网关、路由器等)来执行本申请的方法,即各湿度检测装置110将所检测到的湿度值实时上报到目标电子设备中,由电子设备按照本申请的方法确定加湿设备的目标出雾区域,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加湿设备120从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之后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加湿设备120,以使加湿设备120执行该控制指令。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细节进行详细阐述: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具备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例如加湿设备或者与加湿设备通信连接的智能家居设备(例如网关、路由器等),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加湿设备与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参照图2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210至24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210,获取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
该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可以与加湿设备放置在同一室内环境,例如同一房间。该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放置在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可选的,可以是该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彼此之间间隔放置。在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可以围绕加湿设备放置。
各个湿度检测装置可以按照设定的周期进行湿度采集,从而,得到各个时刻所采集到的湿度值。由于该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放置在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从而,根据所获取到各湿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湿度值可以知晓环境中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处的湿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10,包括:接收各湿度检测装置广播的广播信息;从广播信息中获取所对应湿度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湿度值。在本实施例中,各湿度检测装置主动将所采集到的湿度值作为广播信息进行广播,从而,在接收到湿度检测装置的广播消息后,可以对应从广播消息中获取到该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湿度值。
其中,广播消息可以携带湿度检测装置的网络地址,例如,若湿度检测装置可以基于自身的蓝牙模块来广播广播消息,则广播消息中携带该湿度检测装置的蓝牙地址。
进一步的,为了进行湿度检测装置的识别,即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确定该广播消息来源于哪一湿度检测装置,在步骤210之前,将各湿度检测装置的网络地址(例如蓝牙地址)保存在电子设备(例如加湿设备)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将湿度检测装置的网络地址和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相关联上,可以预先设定各个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并将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与网络地址进行关联存储,从而,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根据广播消息所携带的网络地址,不仅可以确定广播消息来源于哪一湿度检测装置,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广播消息所来源于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
在一些实施中,可以预先在电子设备上输入各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并存储在电子设备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终端所运行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应用界面上输入各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然后终端将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发送到电子设备上进行存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湿度检测装置相对于加湿设备的位置。例如,若围绕加湿设备放置了四个湿度检测装置,该四个湿度检测装置分别位于加湿设备的东、南、西和北四个方向,所存储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湿度检测装置位于加湿设备的东面(西面、南面、西面或北面)的信息。
步骤220,根据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空气流动方向。
即使在同一室内环境中,由于空气的流动,在同一室内环境中的不同位置出的湿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该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可能存在差异。一般空气是从湿度较大的区域向湿度较小的区域流动。由于通过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可以确定至少两个不同位置的湿度值,从而,基于不同位置处的湿度值,可以将不同位置处的湿度值进行大小排序,进而基于湿度值的排序可以确定所在环境中的空气流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220,包括:
步骤310,根据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各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各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最新的湿度值作为该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10,包括:获取各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10,包括:根据各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计算各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的平均湿度值;将在设定时长内的平均温度值确定为所对应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因湿度值发生突变导致所确定的空气流动方向不准确,基于每一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进行均值计算,将各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的平均湿度值作为该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以此保证基于各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所确定的空气流动方向的准确性。设定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设定时长例如一分钟,两分钟等,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步骤320,按照参考湿度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对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排序,得到目标排序。
步骤330,基于各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将从目标排序中从首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顺次变化到目标排序中末尾的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的方向确定为空气流动方向。
如上所描述,各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可以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上,该安装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从而,在确定目标排序后,结合各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信息和目标排序来确定空气流动方向。
举例来说,若在四个位置放置了湿度检测装置,具体的,在位置P1放置了湿度检测装置A1、在位置P2放置了湿度检测装置A2、在位置P3放置了湿度检测装置A3、在位置P4放置了湿度检测装置A4;假设湿度检测装置A1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为S1、湿度检测装置A2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为S2、湿度检测装置A3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为S3、湿度检测装置A4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为S4,若按照参考湿度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对该四个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排序所得到的目标排序为:湿度检测装置A1—湿度检测装置A2—湿度检测装置A3—湿度检测装置A4,则所确定的空气流动方向为位置P1→位置P2→位置P3→位置P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各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将任意两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进行差值计算,然后根据该差值来确定目标排序。举例来说,若参考湿度值S1与参考湿度值S2的差值为T1,参考湿度值S2与参考湿度值S3的差值为T2,参考湿度值S3与参考湿度值S4的差值为T3,其中,T1>T2>T3,且T3大于零,则可以确定目标排序为:湿度检测装置A1—湿度检测装置A2—湿度检测装置A3—湿度检测装置A4。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20之前,可以先基于各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最大湿度值和最小湿度值(或者确定最大参考湿度值和最小参考湿度值),然后,计算最大湿度值与最小湿度值之间的差值(或计算最大参考湿度值与最小参考湿度值之间的差值),若该差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则表明所在环境中不同位置的湿度值相差较大,则此时可以执行步骤220及其后续的步骤;反之,若该差值不大于第一差值阈值,则表明所处环境中不同位置的湿度值相差不大,此时可以控制加湿设备上的全部出雾区域按照设定的加湿工作参数进行工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20之前,可以基于各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湿度值,判断是否全部的湿度值(或者参考湿度值)均小于目标湿度值,若为是,则执行步骤220;若为否,则可以控制加湿设备上的全部出雾区域按照设定的加湿工作参数进行工作。
请继续参阅图2,步骤230,根据空气流动方向确定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
在本申请中,加湿设备上可以设置多个出雾区域,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所确定当前的空气流动方向来确定当前需要进行出雾的出雾区域。其中,所确定当前需要出雾的出雾区域即为目标出雾区域。其中,所确定的目标出雾区域可以是加湿设备上的一个出雾区域,也可以是两个及以上数量的出雾区域,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出雾区域可以设置在加湿设备的上端面,也可以设置在加湿设备的侧面上,或者,同时在加湿设备的上端面和侧面上均设置出雾区域,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加湿设备上所设置的多个出雾区域可以是周向设置,也可以是沿加湿器的轴向设置,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在俯视视角下加湿设备上出雾区域的设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加湿设备的上端面上周向等间距布设了出雾区域B1、出雾区域B2、出雾区域B3和出雾区域B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加湿设备所在的室内环境中,可以分别正对各出雾区域放置一个湿度检测装置,如图4所示,相对出雾区域B1放置一个湿度检测装置A1,相对出雾区域B2放置一个湿度检测装置A2,相对出雾区域B3放置一个湿度检测装置A3,相对出雾区域B4放置一个湿度检测装置A4。
如上所描述,空气一般是从湿度较大的区域向湿度较小的区域流动,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空气的流动方向,为了使加湿设备所喷出的水雾沿着空气流动方向流向室内环境中的其他区域,因此,可以基于所确定的空气流动方向,确定空气流动方向上的起点区域,将加湿设备上靠近空气流动方向上的起点区域上出雾区域确定为目标出雾区域,这样,将控制加湿设备从目标出雾区域出雾后,所喷出的水雾可以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进行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30,包括:将加湿设备上与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所在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出雾区域,确定为目标出雾区域;其中,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是指目标排序中第一个小于目标湿度值的参考湿度值所来源的湿度检测装置;目标湿度值是预先设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确定在各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均小于目标湿度值的情况下,才执行步骤220,则在步骤230中,目标湿度检测装置也可以认为是加湿设备上参考湿度值最大的湿度检测装置。在该种情况下,空气流动方向可以指示参考湿度值最大的湿度检测装置,从而,在步骤230中,将空气流动方向所指示参考湿度值最大的湿度检测装置作为目标湿度检测装置。
继续图4对应的举例,若基于空气流动方向确定参考湿度值最大的湿度值检测装置是湿度检测装置A1,则可以将与湿度检测装置A1相对应的出雾区域确定为目标出雾区域,即将出雾区域B1确定为目标出雾区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空气流动方向所指示的参考湿度值最大的湿度检测装置,进一步确定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与该最大参考湿度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设定阈值的湿度检测装置(为便于描述,将该湿度检测装置称为参考湿度检测装置),将与该参考湿度值最大的湿度检测装置和与该参考湿度检测装置相对的出雾区域确定为目标出雾区域。
继续图4对应的举例,若基于空气流动方向确定参考湿度值最大的湿度监测装置是湿度检测装置A1,且确定湿度检测装置A2为参考湿度检测装置,则可以将与湿度检测装置A1相对应的出雾区域和与湿度检测装置A2相对应的出雾区域确定为目标出雾区域,即将出雾区域B1和出雾区域B2确定为目标出雾区域。
步骤240,控制从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出雾。
通过控制从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出雾,从而,可以使从目标出雾区域所喷出的水雾,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进行流动,进而使所在室内环境中各个位置处的湿度值趋于平衡,即不同位置处的湿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的第二阈值。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在加湿设备所在环境中放置与加湿设备通信连接的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并根据该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设备所采集到的湿度值来确定空气流动方向,并结合空气流动方向来确定目标出雾区域,然后控制从加湿设备的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实现了结合空气流动方向来自动控制加湿设备当前需要出雾的的出雾区域,而不需要用户手动操控加湿设备来调节,而且,由于按照空气流动方向来确定当前需要进行出雾的目标出雾区域,使得从目标出雾区域所喷出的水雾可以从沿空气流动方向流动,进而可以使所在环境中的不同位置处的湿度值趋于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40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各湿度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最新的湿度值;若各湿度检测装置的最新的湿度值与目标湿度值之间的差值均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加湿设备停止出雾,则控制加湿设备停止出雾。
其中,该目标湿度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具体的,可以在终端的APP的用户界面上来设定该目标湿度值,并发送到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存储该目标湿度值。进一步的,用户还可以在终端的APP的用户界面上更改已设定的目标湿度值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按照更新后的目标湿度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继续出雾。
当根据各湿度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最新的湿度值,确定各湿度检测装置的最新的湿度值与目标湿度值的差值均小于设定阈值,则表明此时所在环境中的不同位置处的湿度值基本达到目标湿度值,此时环境中的湿度值趋于平衡,在此种情况下,表明环境中的湿度基本达到用户想要的湿度值(即目标湿度值),则此时控制加湿设备停止出雾,从而,可以避免环境中的湿度值过高,造成过度加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加湿设备停止出雾后,可以继续获取各湿度监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最新的湿度值,并结合最新的湿度值判断各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最新的湿度值(或者各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与目标湿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若差值不小于设定阈值的湿度检测装置的数量大于数量阈值,则重复执行上述步骤220-240的过程,继续控制加湿设备进行出雾。可以理解的是,该数量阈值小于所放置湿度监测装置的总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24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510,计算目标湿度值分别与各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是根据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的。步骤520,根据各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湿度差值,确定加湿设备的目标加湿工作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40,包括:按照目标加湿工作参数,控制从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出雾。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设定的目标湿度阈值与各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来确定加湿设备的加湿工作参数。加湿工作参数包括工作档位和加湿时长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工作档位用于指示出雾区域在单位时间内的出雾量,加湿时长也可以理解为出雾时长。其中,目标加湿工作参数是指基于各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湿度差值所确定加湿设备的加湿工作参数,对应的,将目标加湿工作参数中的工作档位称为目标工作档位,将目标加湿工作参数中的加湿时长称为目标加湿时长。对应的,目标加湿工作参数包括目标工作档位和目标加湿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定湿度差值与加湿工作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基于该对应关系,来将当前的湿度差值所对应的加湿工作参数确定为目标加湿工作参数。例如,设定湿度差值范围与加湿工作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则在确定的各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湿度差值之后,确定湿度差值所在的湿度差值范围,然后将湿度差值所在的湿度差值范围对应的加湿工作参数确定为目标加湿工作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定当湿度差值小于湿度差值阈值的湿度检测装置的数量、湿度差值不小于湿度差值阈值的数量与加湿工作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在计算得到各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湿度差值之后,统计湿度差值小于湿度差值阈值的湿度检测装置的数量,以及湿度差值不小于湿度差值阈值的数量,并确定对应的目标加湿工作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加湿工作参数包括工作档位,可以设定若全部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湿度差值均小于湿度差阈值,则确定目标工作档位为一级工作档位;若存在至少一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湿度差值不小于湿度差阈值,则确定目标工作档位为二级工作档位,其中,在一级工作档位下,出雾区域在单位时间内的出雾量大于在二级工作档位下对应的出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定加湿设备的工作模式,其中,加湿设备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自动工作模式和普通工作模式,当加湿设备的工作模式为自动工作模式,则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来基于各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湿度值来确定空气流动方向进而确定目标出雾区域(和确定目标加湿工作参数),并自动控制加湿设备按照所确定的目标出雾区域(和目标加湿工作参数)进行出雾。反之,若加湿设备工作在普通工作模式,则获取为加湿设备所设定的工作参数信息,其中,工作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所选定的选定出雾区域、工作档位和加湿时长中的至少一项,从而,按照所设定的工作参数信息控制加湿设备工作。
下面,结合一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说明。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加湿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加湿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温湿度计(图6中示例性示出了3个)、加湿器和终端。各温湿度计可以将自身所采集到的湿度值发送到加湿器。用户可以在终端的用户界面上设定目标湿度值,然后,加湿器可以按照本申请的方法来基于各温湿度计所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空气流动方向、并进而确定目标出雾区域,以及根据各温湿度计所采集到的湿度值和在终端上设定的目标湿度值来确定加湿器的目标工作档位和目标加湿时长,最后按照所确定的目标出雾区域、目标工作档位和目标加湿时长自动控制加湿器工作。进一步的,加湿器还可以将各个温湿度计所采集到的湿度值发送到终端,并在终端的用户界面中进行显示。进一步的,温湿度计还可以采集环境中的温度值,温湿度计也可以将该温度值通过加湿器发送到终端,并在终端中进行显示,从而便于用户知晓环境中各位置处的湿度值和温度值。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图7对应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由加湿设备执行,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701,判断是否绑定室内蓝牙温湿度计;若为否,则控制加湿器按照上一工作档位工作;若为是,则执行步骤702。具体的,可以通过APP将蓝牙温湿度计的蓝牙地址下发到加湿设备,从而,将加湿设备与蓝牙温湿度计进行绑定。
步骤702,通过APP设置目标湿度值和开启加湿设备的自动工作模式。
步骤703,判断是否每个蓝牙温湿度传感器对应的参考湿度值均达到目标湿度值;若为否,则执行步骤704和步骤705;若为是,则控制加湿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下,加湿设备停止出雾,之后,各蓝牙温湿度计按照设定的采集周期进行湿度采集,然后根据各蓝牙温湿度新采集到的湿度值,判断是否存在一个蓝牙温湿度计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与目标湿度值之间的差值比例小于3%,如果是,则控制加湿设备的目标工作档位为最低工作档位,以此避免加湿设备频繁地开关机,导致出现抖雾的情况。
具体的,加湿设备可以通过所存储各蓝牙温湿度计的蓝牙地址来扫描获取相应蓝牙温湿度计广播出来的广播信息,并从广播信息中获取所对应蓝牙温湿度计所采集到的湿度值。
蓝牙温湿度计对应的参考湿度值可以是将该蓝牙温湿度计将最近1分钟内所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进行均值计算,得到平均湿度值,将该平均湿度值作为该蓝牙温湿度计对应的参考湿度值。
对于各蓝牙湿度计,可以将目标湿度值与该蓝牙湿度计所对应参考湿度值,得到湿度差值,然后计算湿度差值与目标湿度值之间的比值,将该比值作为该蓝牙温湿度计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与目标湿度值之间的差值比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定湿度差值阈值,并将湿度差值与湿度差值阈值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存在一个蓝牙温湿度传感器对应的湿度差值小于湿度差值阈值,若为是,在确定加湿设备的目标工作档位为最低工作档位。
步骤704,判断每个蓝牙温湿度计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与目标湿度值之间的差值比例是否小于3%。若为是,则确定加湿设备的目标工作档位为最低工作档位;若为否,则确定加湿设备的目标工作档位为最高工作档位,其中,在最高工作档位下,加湿设备的出雾区域在单位时间内的出雾量大于在最低工作档位下的出雾量。
步骤705,计算任意两蓝牙温湿度计所对应参考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之后,并根据湿度差值的大小确定空气流动方向,并进而根据空气流动方向确定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
具体的,假设放置了四个蓝牙温湿度计,分别为蓝牙温湿度计C1、C2、C3和C4,并计算蓝牙温湿度计C1所对应参考湿度值与蓝牙温湿度计C2所对应参考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为D1,蓝牙温湿度计C2所对应参考湿度值与蓝牙温湿度计C3所对应参考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为D2,蓝牙温湿度计C3所对应参考湿度值与蓝牙温湿度计C4所对应参考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为D3,其中,D1>D2>D3,则确定空气流动方位为蓝牙温湿度计C1所在位置→蓝牙温湿度计C2所在位置→蓝牙温湿度计C3所在位置→蓝牙温湿度计C4所在位置。并确定目标出雾区域为加湿设备上与蓝牙温湿度计C1所在位置相对的出雾区域。
之后,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出雾区域和目标工作档位来控制加湿设备工作,之后,返回到步骤703,并重复上述步骤703及其之后的步骤。
通过如上的过程,在加湿设备处于自动工作模式下,可以按照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来自动确定加湿设备的目标出雾区域和目标工作档位,并按照目标出雾区域和目标工作档位控制加湿设备工作。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加湿设备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加湿设备与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如图8所示,该加湿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湿度值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模块820,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空气流动方向;目标出雾区域确定模块830,用于根据空气流动方向确定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控制模块840,用于控制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模块820,包括:参考湿度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各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排序单元,用于按照参考湿度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对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排序,得到目标排序;空气流动方向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各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将从目标排序中首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顺次变化到目标排序中末尾的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的方向确定为空气流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湿度值获取模块810进一步被配置为:获取各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在本实施例中,参考湿度值确定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各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计算各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的平均湿度值;将在设定时长内的平均温度值确定为所对应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出雾区域确定模块830进一步被配置为:将加湿设备上与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所在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出雾区域,确定为目标出雾区域;其中,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是指目标排序中第一个小于目标湿度值的参考湿度值所来源的湿度检测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湿度值获取模块810进一步被配置为:接收各湿度检测装置广播的广播信息;从广播信息中获取所对应湿度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湿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设备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湿度差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目标湿度值分别与各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是根据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的;加湿工作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湿度差值,确定加湿设备的目标加湿工作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按照目标加湿工作参数,控制从加湿设备上的目标出雾区域出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加湿工作参数包括目标工作档位和目标加湿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设备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最新的湿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湿度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最新的湿度值;停止出雾控制模块,用于若各湿度检测装置的最新的湿度值与目标湿度值之间的差值均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加湿设备停止出雾,则控制加湿设备停止出雾。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910和存储器920,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910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中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
处理器9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9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9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9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9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9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9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9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设备与放置在不同位置的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空气流动方向,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按照参考湿度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排序,得到目标排序;基于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将从所述目标排序中首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顺次变化到所述目标排序中末尾的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的方向确定为所述空气流动方向;
根据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所述加湿设备上多个出雾区域中的目标出雾区域,包括:将所述加湿设备上与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所在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出雾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出雾区域;其中,所述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是指所述目标排序中第一个小于目标湿度值的参考湿度值所来源的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目标湿度值是预先设定的;
控制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包括:
获取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包括:
根据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在设定时长内采集到的多个湿度值,计算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在所述设定时长内的平均湿度值;
将在所述设定时长内的平均温度值确定为所对应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包括:
接收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广播的广播信息;
从所述广播信息中获取所对应湿度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湿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之前,还包括:
计算目标湿度值分别与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之间的湿度差值,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参考湿度值是根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所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的;
根据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湿度差值,确定所述加湿设备的目标加湿工作参数;
所述控制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包括:
按照所述目标加湿工作参数,控制从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出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加湿工作参数包括目标工作档位和目标加湿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目标加湿工作参数,控制从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出雾之后,还包括:
获取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采集到的最新的湿度值;
若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的最新的湿度值达到目标湿度值,则控制所述加湿设备停止出雾。
7.一种加湿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设备与放置在不同位置的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湿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
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空气流动方向,包括: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分别采集到的湿度值,确定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对应的参考湿度值;按照参考湿度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至少两个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排序,得到目标排序;基于各所述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将从所述目标排序中首个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顺次变化到所述目标排序中末尾的湿度检测装置所在的安装位置的方向确定为所述空气流动方向;
目标出雾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确定所述加湿设备上多个出雾区域中的目标出雾区域,包括:将所述加湿设备上与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所在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出雾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出雾区域;其中,所述目标湿度检测装置是指所述目标排序中第一个小于目标湿度值的参考湿度值所来源的湿度检测装置;所述目标湿度值是预先设定的;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加湿设备上的所述目标出雾区域进行出雾。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99838.2A 2022-03-02 2022-03-02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08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9838.2A CN114608188B (zh) 2022-03-02 2022-03-02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9838.2A CN114608188B (zh) 2022-03-02 2022-03-02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8188A CN114608188A (zh) 2022-06-10
CN114608188B true CN114608188B (zh) 2024-02-23

Family

ID=81860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9838.2A Active CN114608188B (zh) 2022-03-02 2022-03-02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0818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7553A (ja) * 1993-12-28 1995-08-01 Air Cycle Sangyo Kk エアサイクル住宅における一方向通気装置
GB9823389D0 (en) * 1998-10-27 1998-12-23 Js Humidifiers Plc Humidifiers
JP2013194946A (ja) * 2012-03-16 2013-09-30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415746A (zh) * 2011-03-11 2013-11-27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湿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4165431A (zh) * 2014-05-15 2014-11-26 宁波亿超消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定向导流的加湿器
CN109237701A (zh) * 2018-08-13 2019-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控制方法及加湿器
CN110715406A (zh) * 2018-07-12 2020-01-21 深圳博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智能空调
CN210602102U (zh) * 2019-09-02 2020-05-22 郑州市日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湿度的空气加湿器
CN113432275A (zh) * 2021-06-23 2021-09-2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623815A (zh) * 2021-07-31 2021-11-09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3739304A (zh) * 2021-11-01 2021-12-03 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47091A1 (en) * 2017-07-14 2021-08-12 EBTRON Inc. Airstream senso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7553A (ja) * 1993-12-28 1995-08-01 Air Cycle Sangyo Kk エアサイクル住宅における一方向通気装置
GB9823389D0 (en) * 1998-10-27 1998-12-23 Js Humidifiers Plc Humidifiers
CN103415746A (zh) * 2011-03-11 2013-11-27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湿度的系统和方法
JP2013194946A (ja) * 2012-03-16 2013-09-30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165431A (zh) * 2014-05-15 2014-11-26 宁波亿超消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定向导流的加湿器
CN110715406A (zh) * 2018-07-12 2020-01-21 深圳博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智能空调
CN109237701A (zh) * 2018-08-13 2019-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控制方法及加湿器
CN210602102U (zh) * 2019-09-02 2020-05-22 郑州市日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湿度的空气加湿器
CN113432275A (zh) * 2021-06-23 2021-09-2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623815A (zh) * 2021-07-31 2021-11-09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3739304A (zh) * 2021-11-01 2021-12-03 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8188A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4162B2 (en) Controller, indoor environment adjustment system, and indoor environment adjustment method
US20190190741A1 (en)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with commissioning device
CN108040318B (zh) 一种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2265B (zh) 基于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的室内环境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0131846B (zh) 一种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2738740B (zh) 消息推送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2013033211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issioning a Sensor
CN10916342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08188B (zh) 加湿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13827B (zh) 一种滤网脏堵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0299075B2 (en) Posi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021227A1 (en) Network system,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specifying device
CN112511576A (zh) 一种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13633223A (zh) 清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11334043B2 (en) Operating terminal and facility device control system
CN113904890B (zh) 一种砧板消毒机的联动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30123290A1 (en) Voice speech device, voice speech system, and voice speech method
CN110736240B (zh) 控制空调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14814725A (zh) 设备定位的方法、装置、定位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590979A (zh) 一种遥控器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647866A (zh) 清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944571A (zh) 基于内外机高度加速多联机无线组网的方法
CN114264054B (zh) 室内湿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33161B (zh) 一种基于室内定位的物联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524354B (zh) 一种化工区域的空气污染溯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