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8007B - 燃烧器和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和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8007B
CN114608007B CN202011415112.5A CN202011415112A CN114608007B CN 114608007 B CN114608007 B CN 114608007B CN 202011415112 A CN202011415112 A CN 202011415112A CN 114608007 B CN114608007 B CN 114608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cover
burner
outle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51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08007A (zh
Inventor
李昱澎
王文煜
胡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51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800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9547 priority patent/WO202212160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8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8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08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8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04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23D14/58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70Baffles or like flow-disturb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 F24C3/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on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burners using fluid fuels or solid fuels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 F23D2900/14Special features of gas burners
    • F23D2900/14062Special features of gas burners for cooking ranges having multiple flame 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其中,燃烧器包括:第一出火组件,第一出火组件包括第一出火部;第二出火组件,第一出火组件设于第二出火组件的周侧,第二出火组件包括第二出火部;扰流结构,扰流结构设置于第一出火组件和第二出火组件之间,扰流结构被配置为能够改变第一出火部和第二出火部的部分出火方向。通过设置扰流结构来改变第一出火部和第二出火部的部分出火方向,实现了燃烧器火力分布集中度的调整,进而满足了多种不同烹饪场景的用火需求。

Description

燃烧器和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器和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直流火燃气灶或旋流火燃气灶来加热烹饪器具。其中,直流火燃气灶的火焰范围较广,但高温烟气与锅底的换热不够充分,故热效率不高。而使用旋流火燃气灶虽然可使火力分布比较集中,但二次空气供给容易不足,一氧化碳的排放量较大,且旋流火燃气灶并不适用于火力分布需求均匀的烹饪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第一出火组件,第一出火组件包括第一出火部;第二出火组件,第一出火组件设于第二出火组件的周侧,第二出火组件包括第二出火部;扰流结构,扰流结构设置于第一出火组件和第二出火组件之间,扰流结构被配置为能够改变第一出火部和第二出火部的部分出火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燃烧器包括第一出火组件、第二出火组件和扰流结构。其中,第一出火组件包括第一出火部,第一出火组件设于第二出火组件的周侧,第二出火组件包括第二出火部,第一出火部和第二出火部能够形成内外两环火焰,可从不同位置对烹饪器具进行加热。扰流结构设置于第一出火组件和第二出火组件之间,扰流结构能够改变第一出火部的部分出火方向,还能够改变第二出火部的部分出火方向。
也即,本发明提供的燃烧器通过设置扰流结构来改变第一出火部和第二出火部的部分出火方向,实现了燃烧器火力分布集中度的调整,进而满足了多种不同烹饪场景的用火需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燃烧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扰流结构包括:导流腔,导流腔包括进气部和出气部,出气部位于第一出火部和第二出火部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扰流结构还包括:导流部,导流部设置于导流腔,导流部由进气部向出气部延伸;其中,导流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部沿导流腔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多个导流部呈螺旋状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部为凸筋,相邻凸筋之间为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气部和出气部相连通;或导流部为凹槽,凹槽的两端分别与进气部和出气部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出气部包括:多个缝隙,多个缝隙与导流腔相连通,且多个缝隙呈螺旋状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缝隙为弧形缝隙或者直线形缝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扰流结构还包括:盖体,盖体与第一出火组件相连接,出气部开设于盖体的周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出气部为环形槽或者环形缺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出火组件包括:第一分火器,第一分火器包括第一进口;第一火盖,第一火盖与第一分火器相连接,第一火盖和第一分火器围合成第一腔体;其中,第一出火部设置于第一火盖,第一出火部和第一进口均与第一腔体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与第一火盖、第一分火器相连接,盖体与第一火盖、第一分火器围合出导流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出火部包括:多个第一主火孔,任一第一主火孔的中心线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多个第一主火孔位于第一火盖的周侧;多个第一稳焰火孔,第一稳焰火孔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一主火孔的过流面积,多个第一稳焰火孔位于第一火盖的周侧或第一分火器的周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传火部,设置于盖体上,第一传火部包括第一传火缝,第一传火缝贯穿盖体;第二传火部,设置于第一火盖上,第二传火部包括第二传火缝,第二传火部与第一传火部相连接,第一传火缝和第二传火缝相连通,以形成传火通道;其中,传火通道连通于第一出火部和第二出火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出火组件还包括:第一分流板,第一分流板设置于第一腔体,位于第一进口处;多个第一分流孔,设置于第一分流板,多个第一分流孔沿第一分流板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出火组件包括:第二分火器,第二分火器包括第二进口;第二火盖,第二火盖与第二分火器相连接,第二火盖和第二分火器围合成第二腔体;其中,第二出火部设置于第二火盖,第二出火部和第二进口均与第二腔体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出火组件还包括:第二分流板,第二分流板设置于第二腔体,位于第二进口处;多个第二分流孔,设置于第二分流板,多个第二分流孔沿第二分流板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火盖为柱状结构,第二出火部开设于第二火盖的周侧;第二出火部包括:多个第二主火孔,任一第二主火孔的中心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多个第二稳焰火孔,第二稳焰火孔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二主火孔的过流面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燃烧器。
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燃烧器,因此,具有上述燃烧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燃气灶还包括:风机,风机的出风口与扰流结构的进气部相连通;或气泵,气泵的出气口与扰流结构的进气部相连通。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视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盖体和第一出火组件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1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图7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盖体和第一出火组件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燃烧器,200第一出火组件,210第一出火部,212第一主火孔,214第一稳焰火孔,220第一分火器,222第一进口,230第一火盖,240第一腔体,250第一分流板,260第一分流孔,300第二出火组件,310第二出火部,312第二主火孔,314第二稳焰火孔,320第二分火器,322第二进口,330第二火盖,340第二腔体,350第二分流板,360第二分流孔,400扰流结构,410导流腔,412进气部,414出气部,4142缝隙,420导流部,430盖体,440第三分流板,450第三分流孔,500传火通道,510第一传火部,512第一传火缝,520第二传火部,522第二传火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出的燃烧器和燃气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100,包括:第一出火组件200、第二出火组件300和扰流结构400;第一出火组件200包括第一出火部210,第二出火组件300包括第二出火部310。
其中,第一出火组件200设于第二出火组件300的周侧,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能够形成内外两环火焰,可从不同位置对烹饪器具进行加热。扰流结构400设置于第一出火组件200和第二出火组件300之间,扰流结构400被配置为能够改变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部分出火方向。
具体地,扰流结构400能够改变第一出火部210的部分出火方向,使第一出火部210的火焰向靠近第二出火部310的方向进行聚拢,进而使燃烧器100的火焰分布更加集中,加热效率更高。扰流结构400还能够改变第二出火部310的部分出火方向,使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向靠近第一出火部210的方向进行扩散,进而使燃烧器100的火焰分布范围更广,使烹饪器具受热更加均匀。
也即,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100通过设置扰流结构400来改变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部分出火方向,实现了燃烧器100火力分布集中度的调整,进而满足了多种不同烹饪场景的用火需求。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扰流结构400包括导流腔410,其中,导流腔410包括进气部412和出气部414。
具体地,导流腔410包括进气部412和出气部414,用于扰流的气体通过进气部412进入导流腔410,经导流后的气体通过出气部414流出导流腔410。出气部414位于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之间,进而使得流出导流腔410的气体可对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产生的火焰进行扰动,以改变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部分出火方向,进而改变燃烧器100的火力分布。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扰流结构400还包括第三分流板440和第三分流孔450。其中,第三分流孔450设置于第三分流板440,第三分流板440设置于导流腔410,位于进气部412处。当用于扰流的气体通过进气部412进入导流腔410内时,会被位于进气部412处的第三分流板440分流,使气体能够均匀地分布于导流腔410内。且多个第三分流孔450沿第三分流板440均匀分布,进一步提升了分流效果,提升了导流腔410内气体分布的均匀性,从导流腔410中喷出的射流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各处火焰受到的扰动效果更加均匀,提升了烹饪器具受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扰流结构400还包括导流部420,导流部420设置于导流腔410,导流部420由进气部412向出气部414延伸;其中,导流部4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部420沿导流腔410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多个导流部420呈螺旋状分布。
具体地,扰流结构400还包括导流部420,导流部420设置于导流腔410,导流部420可对进入导流腔410内的气体进行导流。导流部420由进气部412向出气部414延伸,气体经进气口进入导流腔410后,沿导流部420的延伸方向流向出气部414。通过设置多个导流部420,提升了气体的导流效果,多个导流部420沿导流腔410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多个导流部420呈螺旋状分布,导流后的气体形成旋转射流,旋转射流通过出气部414从导流腔410流出,进而对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进行卷吸。
一方面,第一出火部210的火焰在旋转射流卷吸作用下,向靠近第二出火部310的方向聚拢,从而提升了火焰集中度。同时,旋转射流增大了烹饪器具与第一出火部210之间的高温烟气的流动速度,加强了高温烟气与烹饪器具对流换热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加热效率。此外,旋转射流还能起到提供更多空气的作用,以使第一出火部210中的燃气能够充分燃烧,提升了加热效果,并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使整个烹饪环境更加安全。
另一方面,在单独使用第二出火部310对烹饪器具进行加热时,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在旋转射流卷吸作用下,向靠近第一出火部210的方向扩散,从而增大了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分布范围,进而使烹饪器具受热更加均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流部420为凸筋,相邻凸筋之间为导流通道,进入导流腔410的气体可以沿导流通道流动,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气部412和出气部414相连通,以将进气部412处的气体导向出气部414。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流部420为凹槽,进入导流腔410的气体可以在凹槽内流动,凹槽的两端分别与进气部412和出气部414相连通,以将进气部412处的气体导向出气部414。
实施例三: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扰流结构400还包括:盖体430,盖体430与第一出火组件200相连接,出气部414开设于盖体430的周侧。
具体地,扰流结构400还包括盖体430,盖体430与第一出火组件200相连接,盖体430的周侧设有出气部414,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导流腔410内的气体经出气部414从盖体430的周侧排出,且排出的气流位于第一出火组件200和第二出火组件300之间,进而实现对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的扰动,进而改变燃烧器100的火力集中度。
进一步地,导流部420设置于盖体430上,如图3所示,导流部420为设置于盖体430上的导流片结构,且导流片沿盖体430的周侧呈螺旋状分布,进而实现了对出气方向的改变。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出气部414为环形槽或者环形缺口。
具体地,将出气部414设置为环形槽或环形缺口,使从出气部414排出的气流为环形气流,能够对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输出的环形火焰的各个位置进行均匀的卷吸,进而使第一出火部210的各处火焰能够同步且均匀地向内聚拢,第二出火部310的各处火焰能够同步且均匀地向外扩散,改善了卷吸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出气部414为开设于盖体430周侧的环形缺口,盖体430与第一分火器220围合出环形缝隙,以实现进行出气。
可以理解的是,出气部414的形式并不局限于环形槽和环形缺口。
实施例四: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出气部414包括:多个缝隙4142,多个缝隙4142与导流腔410相连通,且多个缝隙4142呈螺旋状分布。
具体地,出气部414包括多个缝隙4142,多个缝隙4142与导流腔410相连通,导流腔41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出气部414上的缝隙4142从导流腔410内流出。多个缝隙4142呈螺旋状分布,一方面,缝隙4142进一步提升气体流出导流腔410的气流速度,另一方面,螺旋分布的缝隙4142使从导流腔410内流出的气流形成旋转射流,从而大大加强了对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的卷吸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缝隙4142开设于盖体430上,沿盖体430的厚度方向,多个缝隙414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盖体430的上端面倾斜设置,也即通过倾斜设置的缝隙4142实现对气体的流向进行导流,进而实现了,通过多个缝隙4142喷出的气体成旋转射流状,以达到对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的进行卷吸的效果。
进一步地,缝隙4142为弧形缝隙或者直线形缝隙。通过改变缝隙4142的形状可以调整旋转气流的旋转流场,从而改变扰流结构400的扰流效果。缝隙4142的形状可以根据烹饪场景的需要灵活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缝隙414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弧形和直线形两种。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缝隙4142为直线形缝隙。
实施例五: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出火组件200包括:第一分火器220和第一火盖230,其中,第一分火器220包括第一进口222。
具体地,第一火盖230与第一分火器220相连接,第一火盖230和第一分火器220围合成第一腔体240。燃烧器100工作时,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一进口222进入由第一分火器220和第一火盖230围合出的第一腔体240内。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一进口222均与第一腔体240相连通,当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充满第一腔体240后,可通过设置于第一火盖230上的第一出火部210流出,参与燃烧以形成燃烧器100的外环火焰。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盖体430与第一火盖230、第一分火器220相连接,盖体430与第一火盖230、第一分火器220围合出导流腔410。
具体地,盖体430与设置于燃烧器100外环的第一火盖230和第一分火器220相连接,且盖体430与第一火盖230、第一分火器220围合出导流腔410,有利于增大导流腔410的容积和从导流腔410中喷出的射流的直径,进而加大参与扰流的气体流量和卷吸范围,进一步提升对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的卷吸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出火部210包括多个第一主火孔212和多个第一稳焰火孔214。
具体地,多个第一主火孔212位于第一火盖230的周侧,任一第一主火孔212的中心线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从第一主火孔212排出的燃气具备沿第一火盖230的径向和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两个方向的分速度,实现对烹饪器具加热的同时扩大了第一出火部210的火焰范围。多个第一稳焰火孔214位于第一火盖230的周侧或第一分火器220的周侧,第一稳焰火孔214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一主火孔212的过流面积,通过设置第一稳焰火孔214,使第一腔体240中的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提升了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并可防止燃气燃烧速度较低或高负荷燃烧时产生离焰或脱火现象,保持第一出火部210的火焰稳定燃烧。
其中,第一主火孔212的中心线指的是沿孔的延伸方向上,孔的多个横截面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例如,第一主火孔212为圆形孔,则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主火孔212的中心线为多个圆心的连线;第一主火孔212为方形孔,则孔的横截面为方形,几何中心为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第一主火孔212的中心线为多个几何中心的连线;第一主火孔212为椭圆形孔,则椭圆形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几何中心为椭圆形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第一主火孔212的中心线为多个中点的连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出火部210为圆形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出火部210为矩形孔。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第一出火部210可以产生不同的火焰形状。第一出火部210的形状可以根据烹饪场景的需要灵活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火部21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孔和矩形孔。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多个第一主火孔212设置于第一火盖230的周侧,多个第一稳焰火孔214设置于第一分火器220的周侧,进而实现了根据燃烧器100的整体结构对主火孔和稳焰孔设置位置的合理设置,以达到最佳出火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主火孔212和多个第一稳焰火孔214的形状也不需要相同。如图9和图10所示,多个第一主火孔212为矩形孔,多个第一稳焰火孔214为圆形孔,具体实施情况可以根据整体结构的外观以及结构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
实施例六:
如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燃烧器100还包括:第一传火部510和第二传火部520。
其中,第一传火部510包括第一传火缝512,第二传火部520包括第二传火缝522,第一传火缝512贯穿盖体430。第二传火部520设置于第一火盖230上,第二传火部520与第一传火部510相连接,第一传火缝512和第二传火缝522相连通,以形成传火通道500,传火通道500连通于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
具体地,第一传火部510和第二传火部520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第二出火部310和第一出火部210之间的火焰传递。当燃烧器100工作时,位于燃烧器100内环的第二出火组件300中的燃气先被点燃,第二出火部310输出火焰先被传递至贯穿盖体430的第一传火缝512。与盖体430相连接的第一火盖230上设有第二传火部520,第二传火部520与第一传火部510相连接,第二传火部520包括第二传火缝522,第一传火缝512和第二传火缝522相连通。第一传火缝512中的火焰通过第一传火缝512和第二传火缝522形成的传火通道500被传递至第二传火缝522中,而传火通道500连通于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使第二传火缝522中的火焰最终能够被传递至第一出火部210,从而点燃位于燃烧器100外环的第一出火组件200中的燃气。
实施例七:
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出火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分流板250和多个第一分流孔260。
具体地,第一分流板250设置于第一腔体240,位于第一进口222处,多个第一分流孔260设置于第一分流板250,多个第一分流孔260沿第一分流板250均匀分布。当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一进口222进入第一腔体240时,会先被位于第一进口222处的第一分流板250分流,使混合气体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第一腔体240内。且多个第一分流孔260沿第一分流板250均匀分布,进一步提升了分流效果,提升了第一腔体240内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升了第一出火部210的火焰分布均匀性,使烹饪器具受热更加均匀。
实施例八: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出火组件300包括:第二分火器320和第二火盖330,其中,第二分火器320包括第二进口322。
具体地,第二火盖330与第二分火器320相连接,第二火盖330和第二分火器320围合成第二腔体340。燃烧器100工作时,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二进口322进入由第二分火器320和第二火盖330围合出的第二腔体340内。第二出火部310和第二进口322均与第二腔体340相连通,当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充满第二腔体340后,可通过设置于第二火盖330上的第二出火部310流出,参与燃烧以形成燃烧器100的内环火焰。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和图6所示,第二出火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分流板350和多个第二分流孔360。
具体地,第二分流板350设置于第二腔体340,位于第二进口322处,多个第二分流孔360设置于第二分流板350,多个第二分流孔360沿第二分流板350均匀分布。当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二进口322进入第二腔体340时,会先被位于第二进口322处的第二分流板350分流,使混合气体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第二腔体340内。且多个第二分流孔360沿第二分流板350均匀分布,进一步提升了分流效果,提升了第二腔体340内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升了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分布均匀性,使烹饪器具受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火盖330为柱状结构,第二出火部310开设于第二火盖330的周侧。
具体地,第二火盖330为柱状结构,第二腔体340内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开设于第二火盖330的周侧的第二出火部310排出参与燃烧,以对烹饪器具进行加热,同时向设于第二出火组件300的周侧的第一出火组件200传递火焰。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出火部310包括多个第二主火孔312和多个第二稳焰火孔314。
具体地,任一第二主火孔312的中心线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从第二主火孔312排出的燃气具备沿第二火盖330的径向和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两个方向的分速度,实现对烹饪器具加热的同时扩大了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范围。第二稳焰火孔314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二主火孔312的过流面积,通过设置第二稳焰火孔314,使第二腔体340中的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提升了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并可防止燃气燃烧速度较低或高负荷燃烧时产生离焰或脱火现象,保持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稳定燃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第二出火部310为圆形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出火部310为矩形孔。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第二出火部310可以产生不同的火焰形状。第二出火部310的形状可以根据烹饪场景的需要灵活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出火部31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孔和矩形孔。
实施例九:
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燃烧器100,因此,具有上述燃烧器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实施例十:
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风机或气泵,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燃烧器100。
具体地,燃气灶还包括风机或气泵。一方面,风机的出风口与扰流结构400的进气部412相连通,风机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风机的出风口和扰流结构400的进气部412进入扰流结构400。另一方面,气泵的出气口与扰流结构400的进气部412相连通,气泵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气泵的出气口和扰流结构400的进气部412进入扰流结构400。扰流结构400送出风机或气泵产生的气流以改变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部分出火方向,从而调整燃烧器100火力分布的集中度,满足了多种不同烹饪场景的用火需求。
通过采用风机或气泵为扰流结构供气,进而使得进入到扰流结构400内的气体为高压气体,再结合扰流结构400的结构为狭缝结构,进而使得通过出气部414排出的气流为旋转射流,进而能够对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火焰进行扰流,以实现整个燃气灶的出火效果实现可调,适应于多种烹饪场景。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力集中度可调的大气式燃气灶,燃气灶包括:风机和燃烧器100。
其中,如图1至图10所示,燃烧器100包括第一出火组件200、第二出火组件300和扰流结构400。第一出火组件200包括第一火盖230和第一分火器220,第二出火组件300包括第二火盖330和第二分火器320,扰流结构400包括导流腔410、导流部420和盖体430。
导流部420设置于盖体430上,如图3所示,导流部420为设置于盖体430上的导流片结构,且导流片沿盖体430的周侧呈螺旋状分布,进而实现了对出气方向的改变。
第二火盖330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二主火孔312和多个第二稳焰火孔314。盖体430上设置有第一传火缝512和导流腔410的出气部414,导流部420设置于导流腔410内。第一火盖230上设有多个第一主火孔212、多个第一稳焰火孔214和第二传火缝522。
其中,多个第一主火孔212位于第一火盖230的周侧,任一第一主火孔212的中心线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从第一主火孔212排出的燃气具备沿第一火盖230的径向和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两个方向的分速度,实现对烹饪器具加热的同时扩大了第一出火部210的火焰范围。多个第一稳焰火孔214位于第一火盖230的周侧或第一分火器220的周侧,第一稳焰火孔214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一主火孔212的过流面积,通过设置第一稳焰火孔214,使第一腔体240中的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提升了加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并可防止燃气燃烧速度较低或高负荷燃烧时产生离焰或脱火现象,保持第一出火部210的火焰稳定燃烧。
同样的,第二主火孔312的中心线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第二稳焰火孔314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二主火孔312的过流面积。
第二分火器320内设有环形的第二分流板350,第二分火器320底部设有第二进口322。第一分火器220底部设有第一进口222和导流腔410的进气部412。其中,第一进口222处设有第一分流板250,进气部412处设有第三分流板440。
当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第一进口222进入第一腔体240时,会先被位于第一进口222处的第一分流板250分流,使混合气体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第一腔体240内,进而提升了第一出火部210的火焰也即外环火焰的分布均匀性,使烹饪器具受热更加均匀。同理,通过设置第二分流板可提升内环火焰的分布均匀性。此外,当用于扰流的气体通过进气部412进入导流腔410内时,会被位于进气部412处的第三分流板440分流,使气体能够均匀地分布于导流腔410内,使从导流腔410中喷出的射流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的各处火焰受到的扰动效果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烹饪器具受热的均匀性。
燃烧器100各部件的装配关系如下:如图4所示,第二火盖330设置于第二分火器320上方,第二火盖330和第二分火器320围合成第二腔体340。第一火盖230设置于第一分火器220上方,第一火盖230和第一分火器220围合成第一腔体240。盖体430设置于第一火盖230和第二分火器320上方,盖体430与第一火盖230、第一分火器220围合出导流腔410。如图3和图7所示,盖体430上的第一传火缝512和第一火盖230上的第二传火缝522对齐,以连通第一传火缝512和第二传火缝522,形成传火通道500。在导流部420所在的位置,盖体430和第一火盖230之间构成环形射流狭缝,出气部414为环形槽。
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气分别由第一进口222和第二进口322进入第一分火器220和第二分火器320。混合气在经环形的第一分流板250和第二分流板350分流后分别流入第一腔体240和第二腔体340。随后混合气分别经由位于第二火盖330和第一火盖230上的第二主火孔312、第二稳焰火孔314、第一主火孔212与第一稳焰火孔214排出并被点燃发生燃烧,形成内外两环火焰,分别为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当燃烧器100上部放置烹饪器皿时,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的高温燃气运动速度有两个分量,一个速度分量为沿燃烧器100的半径方向向外的速度分量,另一个为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速度分量。在两个速度分量的共同作用下,高温燃气向烹饪器皿底面运动并与之发生换热进而实现加热功能。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火盖230为直流火盖,因此在大热负荷工况下,其火焰范围较广,火力集中度较低。此时,若需要将火力集中度增高则需开启射流,加压空气由进气部412进入并经第三分流板440分流后流入导流腔410。随后,加压空气在导流部420的导流下形成环状旋转射流从出气部414喷出。外环火焰在这股环状旋转射流的卷吸作用下向中心聚拢,从而提升火力集中度。同时,环状旋转射流诱发的旋转流场增大了锅底附近高温烟气的周向运动速度,加强了高温烟气与锅底的对流换热,有利于热效率的提升,适用于爆炒、高温煎炸等火力集中度需求高的烹饪场景。此外,这股环状旋转射流还能起到主动供给二次空气的作用,缓解大热负荷下二次风供给不足的问题,提升燃烧效率,降低一氧化碳的排放,使整个烹饪环境更加安全。
在小热负荷工况下外环火焰熄灭,只有内环火焰维持燃烧,其火焰范围较小,火力集中于锅底中心。此时,若需要将火力集中度降低,使加热更为均匀,则需开启射流。类似地,从进气部412流入导流腔410的加压空气会在导流部420的导流下形成环状旋转射流,环状旋转射流从出气部414喷出。内环火焰在这股环状旋转射流的卷吸作用下向四周发散,加热面积增大,火力集中度降低,加热均匀性更好。在小热负荷的烹饪环境下,如小火煎、焖或煲汤时,较广的火力分布能够使食物更均匀受热、汤汁更均匀的沸腾,锅底中心不易糊锅。
从环形射流狭缝排出的气流为环形气流,能够对第一出火部210和第二出火部310输出的环形火焰的各个位置进行均匀的卷吸,进而使第一出火部210的各处火焰能够同步且均匀地向内聚拢,第二出火部310的各处火焰能够同步且均匀地向外扩散,改善了卷吸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出火组件,所述第一出火组件包括第一出火部;
第二出火组件,所述第一出火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出火组件的周侧,所述第二出火组件包括第二出火部;
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出火组件和所述第二出火组件之间,所述扰流结构被配置为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出火部和所述第二出火部的部分出火方向;
所述扰流结构包括:
导流腔,所述导流腔包括进气部和出气部,所述出气部位于所述第一出火部和所述第二出火部之间;
所述出气部包括:
多个缝隙,所述多个缝隙与所述导流腔相连通,且所述多个缝隙呈螺旋状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还包括:
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导流腔,所述导流部由所述进气部向所述出气部延伸;
其中,所述导流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部沿所述导流腔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导流部呈螺旋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为凸筋,相邻所述凸筋之间为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相连通;或
所述导流部为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还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出火组件相连接,所述出气部开设于所述盖体的周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火组件包括:
第一分火器,所述第一分火器包括第一进口;
第一火盖,所述第一火盖与所述第一分火器相连接,所述第一火盖和所述第一分火器围合成第一腔体;
其中,所述第一出火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火盖,所述第一出火部和所述第一进口均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火盖、所述第一分火器相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火盖、所述第一分火器围合出所述导流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火部包括:
多个第一主火孔,任一所述第一主火孔的中心线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多个第一主火孔位于所述第一火盖的周侧;
多个第一稳焰火孔,所述第一稳焰火孔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一主火孔的过流面积,所述多个第一稳焰火孔位于所述第一火盖的周侧或所述第一分火器的周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传火部,设置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一传火部包括第一传火缝,所述第一传火缝贯穿所述盖体;
第二传火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火盖上,所述第二传火部包括第二传火缝,所述第二传火部与所述第一传火部相连接,所述第一传火缝和所述第二传火缝相连通,以形成传火通道;
其中,所述传火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出火部和所述第二出火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火组件还包括:
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设置于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进口处;
多个第一分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火组件包括:
第二分火器,所述第二分火器包括第二进口;
第二火盖,所述第二火盖与所述第二分火器相连接,所述第二火盖和所述第二分火器围合成第二腔体;
其中,所述第二出火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火盖,所述第二出火部和所述第二进口均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火组件还包括:
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二分流板设置于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进口处;
多个第二分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火盖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出火部开设于所述第二火盖的周侧;
所述第二出火部包括:
多个第二主火孔,任一所述第二主火孔的中心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
多个第二稳焰火孔,所述第二稳焰火孔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主火孔的过流面积。
13.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扰流结构的进气部相连通;或
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扰流结构的进气部相连通。
CN202011415112.5A 2020-12-07 2020-12-07 燃烧器和燃气灶 Active CN114608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5112.5A CN114608007B (zh) 2020-12-07 2020-12-07 燃烧器和燃气灶
PCT/CN2021/129547 WO2022121602A1 (zh) 2020-12-07 2021-11-09 燃烧器和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5112.5A CN114608007B (zh) 2020-12-07 2020-12-07 燃烧器和燃气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8007A CN114608007A (zh) 2022-06-10
CN114608007B true CN114608007B (zh) 2023-01-24

Family

ID=81855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5112.5A Active CN114608007B (zh) 2020-12-07 2020-12-07 燃烧器和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0800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33060A1 (en) * 2013-08-01 2015-02-04 ELECTROLUX PROFESSIONAL S.p.A. Gas burner for a cooktop
CN103900118B (zh) * 2014-03-04 2016-04-2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燃烧效率的燃气灶
CN209165407U (zh) * 2018-11-21 2019-07-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分火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CN111256119B (zh) * 2018-11-30 2021-11-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8007A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42286B1 (en) Burner
WO2016145746A1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EP3586060B1 (en) A burner group for a cooking device
CN114608007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7314369B (zh) 一种预混点火、扩散燃烧器系统
WO2022121602A1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8006642B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火盖
CN113339799B (zh) 用于圣火盆的可调节式稳焰装置
WO2022156046A1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EP3775686B1 (en) A gas burner group
CN110906326B (zh) 一种燃烧器
CN112128761A (zh) 一种浸没式低氮燃气燃烧装置
CN112728542B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4406056U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3713056U (zh)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2057278U (zh) 一种预混炉头气道及炉头组件
CN111720825B (zh) 分火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CN11212875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12815314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7356879U (zh) 带有引射混合系统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2923368B (zh) 燃烧器炉头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炉头的灶具
CN113357632B (zh) 一种可转换火形的燃烧器
CN218409923U (zh) 一种上进风单分流腔的灶具燃烧器
CN218095936U (zh) 燃烧器火盖、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7423249U (zh) 火盖和灶具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