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0135A - 运转状况显示装置以及运转状况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运转状况显示装置以及运转状况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0135A
CN114600135A CN201980101762.1A CN201980101762A CN114600135A CN 114600135 A CN114600135 A CN 114600135A CN 201980101762 A CN201980101762 A CN 201980101762A CN 114600135 A CN114600135 A CN 114600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ubstrate
article
unit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17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内真也
菊池佑介
中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00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0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0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assemb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9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anual data input [MDI] or by using control panel, e.g. controlling functions with the panel;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panel details or by setting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027Computer assisted manual assembly CAA, display operation, tool, resul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387If resources, material, pieces under tolerance level, renew them until upper leve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45Nc applications
    • G05B2219/45026Circuit board, pcb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45Nc applications
    • G05B2219/45029Mount and solder parts on 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运转状况显示装置显示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该对基板作业机通过由作业者补给在使用了对基板作业机的基板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物品来进行基板产品的生产,该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具备取得部和显示部。取得部取得第一时间以及第二时间,该第一时间是从在对基板作业机中物品发生不足到作业者着手于物品的补给作业为止的等待时间,该第二时间是从作业者着手于补给作业到向对基板作业机补给物品为止的作业时间。显示部针对从在对基板作业机中物品发生不足到物品被补给为止的对基板作业机的停止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进行图表显示。

Description

运转状况显示装置以及运转状况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了与运转状况显示装置以及运转状况显示方法相关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数据处理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显示控制部针对多条生产线,并列显示元件供给等待时间和元件供给次数。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画面的例子中,第一生产线的元件供给次数比第二生产线的元件供给次数多,元件供给等待时间变长。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主旨:此时,用户能够判断为第一生产线的作业员的数量不足,能够探讨作业员的人员配置的变更。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画面的例子中,第三生产线与第二生产线相比,元件供给次数的差较小,但是元件供给等待时间变长。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主旨:此时,在第二生产线的作业员的数量与第三生产线的作业员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负责第三生产线的作业员的作业效率有可能比负责第二生产线的作业员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3892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生产线的元件供给等待时间的详细内容。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数据处理装置中,用户难以掌握从元件发生不足到作业者着手于元件的补给作业为止的等待时间以及从作业者着手于补给作业到元件被补给为止的作业时间。
鉴于这样的情况,本说明书公开了运转状况显示装置以及运转状况显示方法,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从在对基板作业机中物品发生不足到作业者着手于物品的补给作业为止的等待时间即第一时间以及从作业者着手于补给作业到向对基板作业机补给物品为止的作业时间即第二时间进行图表显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运转状况显示装置,显示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该对基板作业机通过由作业者补给在使用了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基板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物品来进行所述基板产品的生产,所述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具备取得部和显示部。所述取得部取得第一时间以及第二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所述物品发生不足到所述作业者着手于所述物品的补给作业为止的等待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是从所述作业者着手于所述补给作业到向所述对基板作业机补给所述物品为止的作业时间。所述显示部针对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所述物品发生不足到所述物品被补给为止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停止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进行图表显示。
另外,本说明书公开一种运转状况显示方法,显示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该对基板作业机通过由作业者补给在使用了对基板作业机的基板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物品来进行所述基板产品的生产,所述运转状况显示方法具备取得工序和显示工序。在所述取得工序中,取得第一时间以及第二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所述物品发生不足到所述作业者着手于所述物品的补给作业为止的等待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是从所述作业者着手于所述补给作业到向所述对基板作业机补给所述物品为止的作业时间。在所述显示工序中,针对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所述物品发生不足到所述物品被补给为止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停止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进行图表显示。
发明效果
上述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具备取得部和显示部。由此,上述运转状况显示装置能够对第一时间以及第二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进行图表显示。关于运转状况显示装置的上述内容对于运转状况显示方法也是同样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板生产设备的结构例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元件装配机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时间、第二时间以及对基板作业机的停止时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运转状况显示装置的控制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基于显示部的图表显示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基于显示部的图表显示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基于显示部的图表显示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基于显示部的图表显示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1-1.基板生产设备PF0的结构例
基板生产设备PF0使用对基板90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WM0,进行基板产品900的生产。对基板作业机WM0的种类以及数量没有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生产设备PF0具备印刷机WM1、印刷检查机WM2、元件装配机WM3、回流焊炉WM4以及外观检查机WM5这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基板90被基板搬运装置依次搬运。
印刷机WM1在基板90上向多个元件91各自的装配位置印刷焊料。印刷检查机WM2检查由印刷机WM1印刷的焊料的印刷状态。元件装配机WM3在印刷有焊料的基板90装配多个元件91。元件装配机WM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设有多个元件装配机WM3的情况下,多个元件装配机WM3能够分担地装配多个元件91。
回流焊炉WM4对通过元件装配机WM3装配有多个元件91的基板90进行加热,使焊料熔融而进行焊接。外观检查机WM5检查由元件装配机WM3装配的多个元件91的装配状态等。这样,基板生产设备PF0能够使用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依次搬运基板90,执行包括检查处理在内的生产处理,从而生产基板产品900。此外,基板生产设备PF0例如也能够根据需要具备功能检查机、缓冲装置、基板供给装置、基板翻转装置、屏蔽件装配装置、粘接剂涂布装置、紫外线照射装置等对基板作业机WM0。
构成基板生产设备PF0的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以及管理装置WC0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部LC0连接为能够通信。另外,通信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以及管理装置WC0构成局域网(LAN:Local AreaNetwork)。由此,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能够经由通信部LC0相互通信。另外,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能够经由通信部LC0而与管理装置WC0进行通信。
管理装置WC0进行构成基板生产设备PF0的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的控制,监视基板生产设备PF0的动作状况。在管理装置WC0中存储有控制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的各种控制数据。管理装置WC0向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分别发送控制数据。另外,多个(5个)对基板作业机WM0分别向管理装置WC0发送动作状况以及生产状况。
在管理装置WC0中例如能够设置数据服务器80。数据服务器80例如能够保存对基板作业机WM0在对基板作业中取得的取得数据。由对基板作业机WM0拍摄到的各种图像数据等包含在取得数据中。由对基板作业机WM0取得的运转状况的记录(日志数据)等包含在取得数据中。
另外,数据服务器80也能够保存与基板产品900的生产相关的各种生产信息。例如,与元件91的形状相关的信息、与对元件91进行拍摄所得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相关的信息、与元件91的处理相关的信息、与对元件91进行拍摄时的拍摄条件相关的信息、与元件91的电气特性相关的信息等形状关联信息包含在生产信息中。与元件91的供给方法相关的信息即封装信息包含在生产信息中。进而,印刷检查机WM2、外观检查机WM5等检查机对检查对象物进行检查时使用的检查基准信息以及基于检查机的检查结果包含在生产信息中。
1-2.元件装配机WM3的结构例
元件装配机WM3将多个元件91装配于基板90。如图2所示,元件装配机WM3具备基板搬运装置11、元件供给装置12、元件移载装置13、元件相机14、基板相机15以及控制装置16。在本说明书中,基板90的搬运方向由X轴方向表示。在水平面中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由Y轴方向表示。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由Z轴方向表示。
基板搬运装置11例如由带式传送机等构成,将基板90沿搬运方向(X轴方向)搬运。基板90是电路基板,形成有电子电路以及电气电路中的至少一方。基板搬运装置11将基板90搬入到元件装配机WM3的机内,将基板90定位于机内的预定位置。基板搬运装置11在基于元件装配机WM3的多个元件91的装配处理结束后,将基板90向元件装配机WM3的机外搬出。
元件供给装置12供给向基板90装配的多个元件91。元件供给装置12具备沿基板90的搬运方向(X轴方向)设置的多个供料器121。多个供料器121分别对收纳有多个元件91的载带进行间距输送,在位于供料器121的前端侧的供给位置以能够拾取的方式供给元件91。另外,元件供给装置12也可以将与芯片元件等相比比较大型的电子元件(例如,引线元件等)以配置于托盘上的状态进行供给。
元件移载装置13具备头驱动装置131以及移动台132。头驱动装置131构成为能够通过直动机构使移动台132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移动。在移动台132上,通过夹持部件以能够装卸(能够更换)的方式设有装配头20。装配头20使用至少一个保持部件21来拾取并保持由元件供给装置12供给的元件91,并将元件91装配于由基板搬运装置11定位后的基板90。保持部件21例如能够使用吸嘴、夹头等。
元件相机14以及基板相机15能够使用公知的拍摄装置。元件相机14以光轴成为Z轴方向的上朝向(铅垂上方方向)的方式固定于元件装配机WM3的基台。元件相机14能够从下方对保持于保持部件21的元件91进行拍摄。基板相机15以光轴成为Z轴方向的下朝向(铅垂下方方向)的方式设于元件移载装置13的移动台132。基板相机15能够从上方对基板90进行拍摄。元件相机14以及基板相机15基于从控制装置16送出的控制信号来进行拍摄。由元件相机14以及基板相机15拍摄到的图像数据被发送至控制装置16。
控制装置16具备公知的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构成控制电路。向控制装置16输入从设于元件装配机WM3的各种传感器输出的信息、图像数据等。控制装置16基于控制程序以及预先设定的预定的装配条件等,对各装置送出控制信号。
例如,控制装置16使基板相机15对由基板搬运装置11定位后的基板90进行拍摄。控制装置16对由基板相机15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识别基板90的定位状态。另外,控制装置16使保持部件21拾取并保持由元件供给装置12供给的元件91,使元件相机14对保持于保持部件21的元件91进行拍摄。控制装置16对由元件相机14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识别元件91的适当与否、元件91的保持姿势。
控制装置16使保持部件21朝向通过控制程序等预先设定的装配预定位置的上方移动。另外,控制装置16基于基板90的定位状态、元件91的保持姿势等,修正装配预定位置,设定实际装配元件91的装配位置。装配预定位置以及装配位置除了位置(X坐标以及Y坐标)以外还包括旋转角度。
控制装置16与装配位置相应地修正保持部件21的目标位置(X坐标以及Y坐标)以及旋转角度。控制装置16在修正后的目标位置使保持部件21以修正后的旋转角度下降,将元件91装配于基板90。控制装置16通过反复进行上述拾放循环来执行将多个元件91装配于基板90的装配处理。
1-3.物品30的补给和对基板作业机WM0的停止时间TN0
本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机WM0由作业者补给在使用了对基板作业机WM0的基板产品900的生产中使用的物品30,从而进行基板产品900的生产。例如,在对基板作业机WM0为上述元件装配机WM3的情况下,供料器121包含于物品30。当在元件装配机WM3中收容于供料器121的载带的元件91发生不足时,元件装配机WM3对作业者指示元件91的补给(供料器121的补给)。
作业者在被指示元件91的补给(供料器121的补给)时,从元件供给装置12的插槽取下元件91发生不足的供料器121,将收容有补给用的元件91的供料器121装备于指定的插槽。这样,在物品30的不足中包含从物品30供给的供给品(在该情况下为元件91)的不足。另外,物品30并不限定于供料器121。例如,收容载带的带盘包含于物品30。在该情况下,作业者拆卸下元件91发生不足的供料器121,从供料器121取出带盘。然后,作业者将收容有补给用的元件91的带盘安装于供料器121,并在指定的插槽中装备供料器121。
同样地,收容多个元件91的元件托盘包含于物品30。另外,向印刷机WM1供给的基板90(未印刷焊料,未装配元件91的基板90)包含于物品30。进而,在对基板作业机WM0为印刷机WM1的情况下,例如焊料收容容器包含于物品30。在任一情况下,作业者都能够补给在对基板作业机WM0中发生了不足的物品30。另外,作业者也能够回收在对基板作业机WM0中不需要的物品30。
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对基板作业机WM0一边补给物品30一边进行基板产品900的生产,因此对基板作业机WM0为了接受物品30的补给而停止基板产品900的生产。图3示意性地表示第一时间TM1、第二时间TM2以及对基板作业机WM0的停止时间TN0的关系的一个例子。该图的横轴表示时刻,纵轴表示对基板作业机WM0的运转状态或者停止状态。运转状态是指对基板作业机WM0进行基板产品900的生产的状态。停止状态是指因物品30的不足而对基板作业机WM0停止基板产品900的生产的状态。
另外,折线L11表示对基板作业机WM0的运转状况的经时变化的一个例子。折线L11表示对基板作业机WM0从运转状态转移到停止状态,在停止时间TN0的期间持续了停止状态之后,转移到运转状态。对基板作业机WM0的停止时间TN0是指从在对基板作业机WM0中物品30发生不足到物品30被补给为止的时间。如该图所示,停止时间TN0是将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相加所得的时间。第一时间TM1是指从在对基板作业机WM0中物品30发生不足到作业者着手于物品30的补给作业为止的等待时间。第二时间TM2是指从作业者着手于补给作业到向对基板作业机WM0补给物品30为止的作业时间。
在现有技术中,未考虑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用户难以掌握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显示对基板作业机WM0的运转状况的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进行图表显示。
1-4.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结构例
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能够设于各种电子计算机、控制装置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设于电子计算机70。电子计算机70具备公知的运算装置、存储装置、输入装置以及输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DP0)。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例如也能够形成于对基板作业机WM0、管理装置WC0、管理多个基板生产设备PF0的主计算机、云上等。
另外,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若作为控制块来理解,则具备取得部41和显示部42。进而,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按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来执行控制。取得部41进行步骤S11所示的处理。显示部42进行步骤S12所示的处理。
1-4-1.取得部41
取得部41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图4所示的步骤S11)。取得部41例如能够从由对基板作业机WM0取得的运转状况的记录(日志数据)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例如,假定物品30为图2所示的供料器121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作业者在将供料器121装备于插槽时,使用读取装置来读取安装于供料器121的识别码,将供料器121装备于元件供给装置12的预定的插槽。
当供料器121装备于插槽时,经由连接器从元件装配机WM3对其供给电力,成为能够与元件装配机WM3之间进行通信的状态。由此,将元件供给装置12的插槽和装备于该插槽的供料器121的识别信息建立关联,记录表示装备有供料器121的安装信息。相反,当将供料器121从插槽拆卸下时,元件装配机WM3无法与供料器121进行通信。由此,记录表示供料器121被拆卸下的拆卸信息。另外,元件装配机WM3对从元件供给装置12供给的元件91的供给数进行计数,若元件91的供给数达到预定数,则判断为收容于供料器121的元件91发生不足。由此,记录表示元件91发生了不足的不足信息。
如上所述,运转状况的记录(日志数据)保存于图1所示的数据服务器80。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取得部41能够从数据服务器80取得运转状况的记录(日志数据),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具体而言,取得部41取得收容于供料器121的元件91的不足信息和该供料器121的拆卸信息。取得部41取得不足信息所包含的元件91发生了不足的时刻(元件装配机WM3停止的时刻)与拆卸信息所包含的供料器121被拆卸下的时刻(作业者着手于补给作业的时刻)之间的时间作为第一时间TM1。
另外,取得部41取得元件91发生不足的供料器121的拆卸信息和收容补给用的元件91的供料器121的安装信息。取得部41取得拆卸信息所包含的供料器121被拆卸下的时刻(作业者着手于补给作业的时刻)与装配信息所包含的供料器121被装备的时刻(元件91被补给的时刻)之间的时间作为第二时间TM2。此外,关于供料器121的上述内容对于已述的其它物品30也是同样的。另外,物品30的装卸例如也能够使用检测装卸的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来得知。进而,在作业者着手于补给作业时,例如,存在有操作对基板作业机WM0或者物品30的复位按钮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取得部41也能够将作业者进行了该操作的时刻判断为作业者着手于补给作业的时刻。
1-4-2.显示部42
显示部42针对从在对基板作业机WM0中物品30发生不足到物品30被补给为止的对基板作业机WM0的停止时间TN0,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进行图表显示(图4所示的步骤S12)。显示部42例如能够相对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P0进行图表显示。显示装置DP0例如能够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等公知的显示装置。在该情况下,显示装置DP0对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进行图表显示。
另外,图表显示的显示形式没有限定,显示部42能够以各种显示形式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进行图表显示。图5表示显示部42的图表显示的一个例子。在该图中,用柱状图表示每个对基板作业机WM0的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该图的横轴表示对基板作业机WM0的识别编号N,纵轴表示时间。
图6表示基于显示部42的图表显示的另一个例子。在该图中,用柱状图表示每个对基板作业机WM0的第一时间TM1与第二时间TM2的比率。该图的横轴表示对基板作业机WM0的识别编号N,纵轴表示第一时间TM1与第二时间TM2的比率(0%~100%)。此外,在图5以及图6中,为了便于图示,对一部分柱状图标注符号编号,对其它的柱状图省略符号编号。标注有斜线的柱状图表示第一时间TM1,未标注斜线的柱状图表示第二时间TM2。关于柱状图的符号编号的上述内容在图7以及图8中也是同样的。
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任一方式中,显示部42能够针对同一种类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进行图表显示。显示部42例如能够对多个元件装配机WM3进行图表显示。另外,显示部42也能够针对多个种类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进行图表显示。显示部42例如也能够对印刷机WM1和多个元件装配机WM3进行图表显示。
进而,显示部42也能够针对不同的基板生产设备PF0的同一种类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进行图表显示。另外,显示部42也能够针对不同的基板生产设备PF0的多个种类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进行图表显示。
在图5以及图6中,关于对基板作业机WM0的停止时间TN0,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进行图表显示。由此,对于对基板作业机WM0的停止时间TN0,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利用者能够容易地掌握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例如,对于图5所示的识别编号N10的对基板作业机WM0,与第二时间TM2相比,第一时间TM1较短。与此相对地,对于识别编号N11的对基板作业机WM0,与第二时间TM2相比,第一时间TM1较长。另外,对于图6所示的识别编号N10的对基板作业机WM0,与第二时间TM2相比,第一时间TM1的比率较小。与此相对地,对于识别编号N11的对基板作业机WM0,与第二时间TM2相比,第一时间TM1的比率较大。
对基板作业机WM0在物品30发生不足之前,将物品30发生不足的主旨的预告信息通知给作业者。作业者在被通知了预告信息时,能够进行物品30的补给作业的准备。具体而言,作业者在物品30发生不足之前对于对基板作业机WM0准备补给用的物品30。在物品30为供料器121的情况下,作业者例如对于元件装配机WM3准备补给用的供料器121。另外,作业者例如也能够对于元件装配机WM3准备收容有补给用的元件91的带盘。
由于在进行了补给作业的准备后,作业者能够立即进行物品30的补给作业,因此第二时间TM2容易变短。相反,若未进行补给作业的准备,则作业者首先需要准备补给用的物品30,第二时间TM2容易变长。与第一时间TM1相比,第二时间TM2较长的识别编号N10的对基板作业机WM0的作业者有可能没有进行物品30的补给作业的准备。另外,物品30的不足例如能够通过设于对基板作业机WM0的显示灯、警告音等向作业者引导。与第二时间TM2相比,第一时间TM1较长的识别编号N11的对基板作业机WM0的作业者有可能使注意到产生了物品30的不足这一情况延迟。
进而,识别编号N11的对基板作业机WM0的作业者注意到产生了物品30的不足,但是由于进行了其它作业,因此也有可能使着手于物品30的补给作业这一情况延迟。另外,识别编号N11的对基板作业机WM0的作业者注意到产生了物品30的不足,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正当的理由而使着手于物品30的补给作业这一情况延迟。关于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的上述内容,对于第一时间TM1与第二时间TM2的比率也是同样的。
1-4-3.优选方式
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方式中,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利用者难以取得时序的信息。为此,取得部41可以以预定的单位时间TU0来划分对基板作业机WM0进行基板产品900的生产的生产时间段,对于每个单位时间TU0对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进行汇总。另外,显示部42可以按时序显示由取得部41汇总的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进而,也可以是,取得部41对应每个单位时间TU0对物品30的不足数量进行汇总,显示部42按时序显示由取得部41汇总的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物品30的不足数量。
图7表示基于显示部42的图表显示的另一个例子。在该图中,用右侧的柱状图表示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另外,在该图中,用左侧的柱状图表示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物品30的不足数量。左侧的柱状图的上部的数字表示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物品30的不足数量。另外,该图的横轴表示生产时间段,纵轴表示物品30的不足数量或者时间。
单位时间TU0能够在能够掌握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的倾向的范围内任意地设定。单位时间TU0例如能够基于一个作业者补给一个物品30所需的补给作业的所需时间来设定。例如,在上述所需时间为1分钟的情况下,单位时间TU0例如能够设定为10分钟~15分钟。例如,在上述所需时间为10分钟的情况下,单位时间TU0例如能够设定为1小时~2小时。此外,在该图中,为了便于图示,对一部分单位时间TU0标注符号编号,对其它单位时间TU0省略符号编号。关于单位时间TU0的上述内容在图8中也是同样的。
例如,在作为图7所示的多个单位时间TU0中的一个单位时间TU0的第一单位时间TU1,物品30的不足数量为28。由此,取得部41对28次补给作业的第一时间TM1进行汇总,对28次补给作业的第二时间TM2进行汇总。对于其它单位时间TU0,取得部41也同样地对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进行汇总。另外,在作为多个单位时间TU0中的另一个单位时间TU0的第二单位时间TU2,物品30的不足数量为30。第一单位时间TU1以及第二单位时间TU2的物品30的不足数量大致相同,但是第一时间TM1与第二时间TM2的大小关系大不相同。具体而言,在第一单位时间TU1,第一时间TM1比第二时间TM2短。由于在第一单位时间TU1的紧前的单位时间TU0没有产生物品30的不足,因此认为作业者能够进行第一单位时间TU1的物品30的补给作业的准备。因此,作业者能够在第一单位时间TU1立即进行物品30的补给作业,但是由于物品30的不足数量增加(补给作业的间隙),因此认为第二时间TM2增大。
与此相对地,在第二单位时间TU2,第一时间TM1比第二时间TM2长。第二单位时间TU2是第一单位时间TU1的紧后的单位时间TU0。由此,认为作业者因第一单位时间TU1内的补给作业的间隙而使注意到在第二单位时间TU2内产生了物品30的不足这一情况延迟、或者因进行了第一单位时间TU1内的补给作业而使在第二单位时间TU2内着手于补给作业这一情况延迟。另外,认为因第一单位时间TU1内的补给作业的间隙而没有进行第二单位时间TU2的物品30的补给作业的准备。如上所述,若未进行补给作业的准备,则作业者首先需要准备补给用的物品30,第二时间TM2容易变长。然而,例如,认为通过基于支援的作业者的补给作业、多个物品30的一并补给作业等,与第一单位时间TU1相比,能够大幅缩短第二时间TM2。
取得部41也能够以预定的单位时间TU0来划分对基板作业机WM0进行基板产品900的生产的生产时间段,对应每个单位时间TU0对第一时间TM1与第二时间TM2的比率进行汇总。在该情况下,显示部42能够按时序显示由取得部41汇总的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第一时间TM1与第二时间TM2的比率。
图8表示基于显示部42的图表显示的另一个例子。在该图中,用柱状图表示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第一时间TM1与第二时间TM2的比率。另外,在该图中,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物品30的不足数量由柱状图的上部的数字表示。进而,该图的横轴表示生产时间段,纵轴表示物品30的不足数量或者上述比率。例如,在作为多个单位时间TU0中的一个单位时间TU0的第一单位时间TU1,物品30的不足数量为28。由此,取得部41对28次补给作业的第一时间TM1进行汇总,对28次补给作业的第二时间TM2进行汇总,对第一时间TM1与第二时间TM2的比率进行汇总。对于其它单位时间TU0,取得部41也同样地对第一时间TM1与第二时间TM2的比率进行汇总。在图8所示的方式中,关于图7所示的方式已述的内容也是同样的。
另外,例如,假定在一个作业者补给一个物品30所需的补给作业的所需时间为1分钟时,单位时间TU0被设定为15分钟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一个作业者在单位时间TU0能够进行补给作业的物品30的最大数量为15个。即,一个作业者难以在单位时间TU0进行超过15个的物品30的补给作业。进而,存在有物品30的补给作业的所需时间根据物品30的种类而不同的情况。
为此,显示部42可以显示表示作业者在单位时间TU0能够进行补给作业的物品30的最大数量的上限线UL0。上限线UL0可以基于物品30的种类以及作业者的作业能力中的至少一方来设定。由此,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利用者能够容易地掌握补给作业的间隙。如图7以及图8所示,例如,在第一单位时间TU1以及第二单位时间TU2中,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物品30的不足数量超过上限线UL0。由此,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利用者能够容易地掌握在第一单位时间TU1以及第二单位时间TU2内产生了补给作业的间隙的情况。
此外,在进行物品30的补给作业时使用夹具的情况下,存在有夹具的准备花费时间的情况。由此,在设定上限线UL0时考虑的物品30的种类中,除了物品30自身的种类以外,也可以包含在进行物品30的补给作业时使用的夹具的种类。另外,作业者的作业能力存在有偏差。由此,上限线UL0也能够与实际进行了作业的作业者的作业能力相应地进行设定。作业者的作业能力能够根据过去的作业实绩取得或者推定。进而,在多个作业者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在作业者的作业能力中包含与人数对应的量的作业能力。
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生产设备PF0具备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在该情况下,取得部41能够针对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另外,取得部41也能够针对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中的所指定的对基板作业机WM0,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
取得部41能够针对同一种类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例如,如图7以及图8所示,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利用者能够在作业机选择栏中选择“全部”。在该情况下,取得部41例如能够针对多个元件装配机WM3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由此,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利用者能够针对多个元件装配机WM3的整体掌握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的倾向。另外,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利用者也能够在作业机选择栏中选择所期望的元件装配机WM3(例如,作业机M1或者作业机M2)。在该情况下,取得部41能够针对多个元件装配机WM3中的所指定的元件装配机WM3,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由此,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利用者能够针对所指定的元件装配机WM3(例如,瓶颈的元件装配机WM3)掌握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的倾向。
另外,取得部41也能够针对多个种类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取得部41例如也能够针对印刷机WM1和多个元件装配机WM3,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进而,取得部41也能够针对不同的基板生产设备PF0的同一种类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另外,取得部41也能够针对不同的基板生产设备PF0的多个种类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
在任一情况下,取得部41都针对所取得的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对应每个单位时间TU0对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进行汇总。然后,显示部42能够按时序显示由取得部41汇总的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同样地,取得部41也能够针对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或者多个对基板作业机WM0中的被指定的对基板作业机WM0,取得物品30的不足数量,对应每个单位时间TU0汇总物品30的不足数量。然后,显示部42也能够按时序显示由取得部41汇总的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物品30的不足数量。
另外,根据作业者的作业时间段,存在有对基板作业机WM0的运转状况、物品30的补给作业的作业效率不同的情况。为此,取得部41也能够基于作业者的作业时间段来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具体而言,假设作业者属于在预定的第一时间段进行作业的第一组GP1或者在与第一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作业的第二组GP2。例如,第一时间段是昼班的作业时间段,与第一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是夜班的作业时间段。在该情况下,取得部41能够针对属于第一组GP1或者第二组GP2的作业者的补给作业,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
例如,如图7以及图8所示,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利用者能够在位移选择栏中选择“第一组GP1”或者“第二组GP2”。取得部41能够针对属于所选择的组的作业者的补给作业,取得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取得部41针对所取得的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对应每个单位时间TU0对第一时间TM1和第二时间TM2进行汇总。然后,显示部42能够按时序显示由取得部41汇总的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
同样地,取得部41也能够针对属于第一组GP1或者第二组GP2的作业者的补给作业,取得物品30的不足数量,并对应每个单位时间TU0对物品30的不足数量进行汇总。然后,显示部42也能够按时序显示由取得部41汇总的每个单位时间TU0的物品30的不足数量。
2.运转状况显示方法
关于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已述的内容对于运转状况显示方法也是同样的。具体而言,运转状况显示方法具备取得工序和显示工序。取得工序相当于取得部41进行的控制。显示工序相当于显示部42进行的控制。
3.实施方式的效果的一个例子
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具备取得部41和显示部42。由此,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能够对第一时间TM1以及第二时间TM2以能够识别的方式进行图表显示。关于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0的上述内容对于运转状况显示方法也是同样的。
附图标记说明
30:物品40:运转状况显示装置41:取得部42:显示部
90:基板900:基板产品TM1:第一时间TM2:第二时间
TN0:停止时间TU0:单位时间UL0:上限线
PF0:基板生产设备WM0:对基板作业机GP1:第一组
GP2:第二组

Claims (9)

1.一种运转状况显示装置,显示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所述对基板作业机通过由作业者补给在使用了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基板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物品来进行所述基板产品的生产,其中,
所述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具备:
取得部,取得第一时间以及第二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所述物品发生不足到所述作业者着手于所述物品的补给作业为止的等待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是从所述作业者着手于所述补给作业到向所述对基板作业机补给所述物品为止的作业时间;以及
显示部,针对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所述物品发生不足到所述物品被补给为止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停止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进行图表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取得部以预定的单位时间来划分所述对基板作业机进行所述基板产品的生产的生产时间段,对应每个所述单位时间对所述第一时间以及所述第二时间进行汇总,
所述显示部按时序来显示由所述取得部汇总的每个所述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时间以及所述第二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取得部以预定的单位时间来划分所述对基板作业机进行所述基板产品的生产的生产时间段,对应每个所述单位时间对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的比率进行汇总,
所述显示部按时序来显示由所述取得部汇总的每个所述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的比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取得部对应每个所述单位时间对所述物品的不足数量进行汇总,
所述显示部按时序来显示由所述取得部汇总的每个所述单位时间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不足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显示上限线,所述上限线表示所述作业者在所述单位时间内能够进行所述补给作业的所述物品的最大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上限线是基于所述物品的种类以及所述作业者的作业能力中的至少一方来设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其中,
基板生产设备具备多个所述对基板作业机,
所述取得部针对多个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或者多个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的被指定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取得所述第一时间以及所述第二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转状况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作业者属于在预定的第一时间段进行作业的第一组或者在与所述第一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作业的第二组,
所述取得部针对属于所述第一组或者所述第二组的所述作业者的所述补给作业,取得所述第一时间以及所述第二时间。
9.一种运转状况显示方法,显示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所述对基板作业机通过由作业者补给在使用了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基板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物品来进行所述基板产品的生产,其中,
所述运转状况显示方法具备:
取得工序,取得第一时间以及第二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所述物品发生不足到所述作业者着手于所述物品的补给作业为止的等待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是从所述作业者着手于所述补给作业到向所述对基板作业机补给所述物品为止的作业时间;以及
显示工序,针对从在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所述物品发生不足到所述物品被补给为止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停止时间,以能够识别的方式对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进行图表显示。
CN201980101762.1A 2019-11-15 2019-11-15 运转状况显示装置以及运转状况显示方法 Pending CN1146001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4966 WO2021095264A1 (ja) 2019-11-15 2019-11-15 稼働状況表示装置および稼働状況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0135A true CN114600135A (zh) 2022-06-07

Family

ID=75912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1762.1A Pending CN114600135A (zh) 2019-11-15 2019-11-15 运转状况显示装置以及运转状况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2846B2 (zh)
EP (1) EP4060575A4 (zh)
JP (1) JP7277603B2 (zh)
CN (1) CN114600135A (zh)
WO (1) WO202109526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2578B2 (ja) * 2001-03-28 2005-06-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供給方法、サービス供給装置、サービス供給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5284818A (ja) * 2004-03-30 2005-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生産性評価方法及び生産性評価装置
JP4385956B2 (ja) * 2005-01-28 2009-1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実装部品補給指示装置、及び実装部品補給指示方法
JP5145547B2 (ja) * 2008-05-28 2013-02-20 株式会社インタフェース 多品種少量電子機器生産支援システム及び多品種少量電子機器生産支援プログラム
JP5353901B2 (ja) * 2011-01-06 2013-11-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作業情報記録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909651B2 (ja) * 2012-12-12 2016-04-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6385613B1 (ja) 2017-01-30 2018-09-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5264A1 (ja) 2021-05-20
JPWO2021095264A1 (zh) 2021-05-20
JP7277603B2 (ja) 2023-05-19
US11822846B2 (en) 2023-11-21
US20220398054A1 (en) 2022-12-15
EP4060575A4 (en) 2022-11-30
EP4060575A1 (en)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3361B2 (en) Setup support device
US20160231727A1 (en) Setup change work instruction method
US10314217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EP3226669B1 (en) Tool exchange assistance system and tool exchange assistance method for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JP7008173B2 (ja) 設備要素保守分析システムおよび設備要素保守分析方法
JP2011199217A (ja) フィーダ管理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US11943873B2 (en) Management device, movable work device, mount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
JP2005236097A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114600135A (zh) 运转状况显示装置以及运转状况显示方法
CN114303450B (zh) 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
JP7220237B2 (ja) 管理装置、実装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JP7163393B2 (ja) 移動作業管理装置、実装システム、移動型作業装置及び移動作業管理方法
JP7336645B2 (ja) 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CN114303449A (zh) 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
US9922853B2 (en) Die supply apparatus
EP4071567A1 (en) Operation state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on state display method
CN111108823B (zh) 元件安装线的安装精度测定系统及安装精度测定方法
JP7261707B2 (ja) 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JPWO2020039545A1 (ja) 移動作業管理装置、移動型作業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JP2016152293A (ja) 器具収納装置
US20230110169A1 (en) Data management device and data management method
WO2023162142A1 (ja) 画像確認装置および画像確認方法
WO2023139789A1 (ja) 準備装置、実装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24071753A (ja) エラー原因推定装置およびエラー原因推定方法
CN102655735B (zh) 电子元件安装线的管理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