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8404A - 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8404A
CN114598404A CN202110045098.2A CN202110045098A CN114598404A CN 114598404 A CN114598404 A CN 114598404A CN 202110045098 A CN202110045098 A CN 202110045098A CN 114598404 A CN114598404 A CN 114598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ub
sensing
service
time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50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8404B (zh
Inventor
刘云
薛丽霞
徐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1/1346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21169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8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8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8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8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终端设备的功耗和资源重选的准确性不能兼顾的问题,可应用于D2D系统、车联网系统、V2X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系统等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根据第一数量参数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其中,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二时刻。

Description

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2月03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11408134.9、申请名称为“一种针对周期和非周期预约业务的感知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终端设备需要在第二时刻的资源传输数据时,可以在第一时刻预约第二时刻的资源,且在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之间的第一时间段内的感知时隙中,感知其他终端设备对第二时刻的资源的预约消息。然后,根据从感知到的预约消息中检测的数据优先级、信号强度等参数,确定是否进行资源重选。其中,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
目前,第一时间段内的感知时隙数量是不确定的。一方面,若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的时间段内的感知时隙数量的较多,则会导致终端设备的功耗居高不下。若第一时间段内的感知时隙数量较少,则又可能导致遗漏其他终端设备对第二时刻的资源的预约消息,从而导致资源重选的准确性差和资源冲突。因此,如何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感知时隙数量,以兼顾终端设备的功耗和资源重选的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终端设备的功耗和资源重选的准确性不能兼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感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根据第一数量参数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其中,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二时刻。
基于第一方面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由于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是以第一信息为参考依据确定的,而不是配置的随机数量。由此,在根据第一数量参数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时,在保证资源重选的准确性的同时,不会浪费第一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获取第一信息,包括:若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二数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隙数量阈值,则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若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二数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隙数量阈值,则说明若根据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二数量参数,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可能会遗漏感知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对第二时刻的资源1的预约消息,从而导致确定是否资源重选的可靠性差。由此,需要获取第一信息,以更新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二数量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包括信道繁忙比例CBR,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CBR正相关。当信道繁忙比例越大时,信道越繁忙,对第二时刻的资源发出预约消息的第二终端就越多。因此,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进而,第一感知时隙的数量取值与信道繁忙比例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同时不会浪费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概率P,P用于指示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概率,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P正相关。第一概率P越大,表明第二时刻的资源越容易被占用,对第二时刻的资源发出预约消息的第二终端就越多。进而,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因此,第一感知时隙的数量取值与第一概率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同时不会浪费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P满足如下条件:P=(1-CBR)K。其中,K为第一终端在第二时刻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
进一步地,CBR满足如下条件:CBR=G1/(G2*G3)。其中,G2为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G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G1为G2*G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一个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一时刻。
更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阈值。可见,确定的CBR与RSSI阈值关联。
或者,更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Th(pi,pj),Th(pi,pj)是根据pi和pj确定的,其中,pi为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为占用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可见,确定的CBR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Th(pi,pj)关联。
再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pi为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第一服务的优先级越高,越容易对第二服务的传输造成干扰。由此,根据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和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确定的Th(pi,pj)的取值也更高。由于是根据高取值的Th(pi,pj)确定的CBR,因而确定的CBR的可靠性也更高。
或者,再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干扰阈值包括K个Th(pi,pj)。K个Th(pi,pj)是根据pim和pj确定的。其中,1≤m≤G3,N为正整数,pim为第一服务的第m个优先级,pj为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包括:第一服务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Th(pi,pj)的子信道。在一个子信道组中,只要有一个子信道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Th(pi,pj),则该子信道组就会对第二服务的传输造成干扰,因此,该子信道组应该被视为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并且,根据该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确定的CBR可靠性也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第一指定时刻在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其中,第三时刻可以为:在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其中,由于第一指定时刻之前的第二感知时隙,感知到的信号强度的有效性低。由此,将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设置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可以使得在第二时间段中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足够多,以确保后续检测到的信道繁忙比例的可靠性,且可以尽量减少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以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进一步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包括:若第二指定时刻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小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则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其中,第二指定时刻晚于第一指定时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为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且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正相关或负相关。一种情况下,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越高,对确定在第二时刻的资源是否能够正常传输第二服务的可靠性的要求也越高,进而,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以避免在第二时刻的资源传输第二服务发生冲突。由此,第一感知时隙的数量取值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同时不会浪费功耗。另一种情况下,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越低,在第二时刻的资源被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抢占的可能性也越高,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以避免在第二时刻的资源传输第二服务发生冲突。由此,第一感知时隙的数量取值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负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同时也不会浪费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为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且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正相关。第二服务的占子信道的数量越高,在第二时刻的资源传输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越高,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以避免在第二时刻的资源传输第二服务发生冲突。由此,第一感知时隙的数量取值与第二服务的占用子信道的数量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同时不会浪费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包括:根据第一信息所处的信息取值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
进一步地,信息取值区间为:信息繁忙比例区间;或者,子信道数量区间;或者,设置的概率区间;或者,根据pi和pj确定的概率区间;其中,pi为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为占用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以及感知单元。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感知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数量参数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其中,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二时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若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二数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隙数量阈值,则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包括信道繁忙比例CBR,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CBR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概率P,P用于指示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概率,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P正相关。
进一步地,P满足如下条件:P=(1-CBR)K。其中,K为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在第二时刻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
更进一步地,CBR满足如下条件:
CBR=G1/(G2*G3)。其中,G2为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G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G1为G2*G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一个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一时刻。
再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阈值。
或者,再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Th(pi,pj),Th(pi,pj)是根据pi和pj确定的,其中,pi为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为占用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再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pi为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
或者,再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干扰阈值包括K个Th(pi,pj)。K个Th(pi,pj)是根据pim和pj确定的。其中,1≤m≤G3,N为正整数,pim为第一服务的第m个优先级,pj为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包括:第一服务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Th(pi,pj)的子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第一指定时刻在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其中,第三时刻为:在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
进一步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包括:若第二指定时刻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小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则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其中,第二指定时刻晚于第一指定时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为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且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正相关或负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为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且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信息所处的信息取值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
进一步地,信息取值区间为:信息繁忙比例区间;或者,子信道数量区间;或者,设置的概率区间;或者,根据pi和pj确定的概率区间。其中,pi为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为占用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可选地,第二方面提供的获取单元、确定单元以及感知单元可以集成于一个模块,如处理模块,也可以分别单独独立设置。
可选地,第二方面提供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装置可以执行第三方面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终端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CBR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其中,指定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阈值中靠后的一个,第三时刻为:在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根据获取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以及干扰阈值,确定信道繁忙比例。
基于第三方面提供的CBR确定方法,由于第一指定时刻之前的第二感知时隙,感知到的信号强度的有效性低。将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可以兼顾在第二时间段中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尽量多与第二感知时隙感知到的信号强度的有效性,以提高后续获取的信道繁忙比例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在第二指定时刻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小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时,指定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阈值中靠后的一个,其中,第二指定时刻晚于第一指定时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信道繁忙比例满足如下条件:CBR=X1/(X2*X3)。其中,CBR为信道繁忙比例,X2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X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X1为X2*X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一个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
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或者,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是根据(pi,pj)确定的,其中,pj为第一时刻的子信道组传输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pi为根据在第二时刻的资源上预约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其中,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一时刻。
更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在第一时刻,在子信道组中传输的第二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为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
更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在第一时刻,在子信道组传输的第二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干扰阈值包括K个第二信号强度阈值。K个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是根据(pi,pjN)确定的。其中,1≤N≤X3,N为正整数,pi为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N为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确定单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其中,指定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阈值中靠后的一个,第三时刻为:在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以及干扰阈值,确定信道繁忙比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在第二指定时刻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小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时,指定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阈值中靠后的一个。其中,第二指定时刻晚于第一指定时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信道繁忙比例满足如下条件:CBR=X1/(X2*X3)。其中,CBR为信道繁忙比例,X2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X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X1为X2*X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一个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
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或者,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是根据(pi,pj)确定的,其中,pj为第一时刻的子信道组传输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pi为根据在第二时刻的资源上预约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其中,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一时刻。
更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在第一时刻,在子信道组中传输的第二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为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
更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在第一时刻,在子信道组传输的第二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干扰阈值包括K个第二信号强度阈值。K个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是根据(pi,pjN)确定的。其中,1≤N≤X3,N为正整数,pi为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N为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资源感知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装置执行第一方面的资源感知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资源感知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资源感知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第三方面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第四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第五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第六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第七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第八方面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均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的技术特征相同或相应,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所适用的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进行资源感知的时序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第一终端进行资源感知的时序示意图二;
图6为第一终端进行资源感知的时序示意图三;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BR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车到任意物体(vehicleto 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设备间(device-todevie,D2D)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令(singal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时候下标如W1可能会笔误为非下标的形式如W1,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示例性地,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设备,如第一终端101、多个第二终端102。
其中,终端设备为接入上述通信系统,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装置、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终端功能的RSU等。本申请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上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位于上述通信系统的网络侧,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如家庭网关、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桥等,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具有基站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等。
在图1中的通信系统中,若第一终端101需要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时,可以发出预约消息,以便预约在第二时刻的资源。同样地,若第二终端102需要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时,也可以发出预约消息,以便预约在第二时刻的资源。
为了避免第一终端101与第二终端102的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冲突,第一终端101在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的时间段内的感知时隙,感知第二终端102对第二时刻的资源发出的预约消息。然后检测感知到的预约消息的数据优先级、信号强度等参数,根据检测到的预约消息的数据优先级、信号强度等参数,确定是否进行资源重选。第二终端102也可以基于与上述同样的方法,确定是否资源重选。
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和/或,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示出。
下面将结合图2-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该资源感知方法可以适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场景。请参考图2,第一终端101、多个第二终端102可以占用同一个资源池中的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时刻,无论是第一终端101还是第二终端102,需要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池中的资源时,可以感知其他终端基于第二时刻的资源发出的预约消息。进而,第一终端101根据感知到的预约消息,确定自己需要占用的资源与其他终端需要占用的资源是否存在交叠,如果存在交叠,则根据感知到的预约消息确定是否进行资源重选。
下面,以第一终端101为执行主体、第一终端101与第二终端102均需要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1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
图3为第一终端进行资源感知的时序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假设第一时刻为时刻n-T,第二时刻为时刻n,若第一终端101需要在时刻n-T之后的时刻n占用资源1,则第一终端101可以在时刻n-T获取第一信息。进而,第一终端101可以在时刻n-T与时刻n之间的多个第一感知时隙301上,感知第二终端102对时刻n的资源1的预约消息。若第一终端101感知到第二终端102对时刻n的资源1发出的预约消息,则说明第二终端102也需要占用时刻n的资源1。第一终端101根据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确定是否资源重选,以避免时刻n的资源1发生冲突。若冲突,第一终端101可以预约另一资源,如时刻n或时刻n之后的资源2。第一终端101可以在资源占用时隙302(即到达时刻n),占用选择的资源。关于获取第一信息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下述S401,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该资源感知方法包括:
S401:第一终端101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
其中,如图5或图6所示,第一时刻可以为第一终端101发出预约消息,以预约第二时刻的资源1的时刻;或者,第一时刻还可以为第一终端101产生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1的需求的时刻,在此不做限定。其中,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另外,第一时刻可以根据第二时刻确定。例如,第二时刻减去一个固定时长,可以得到第一时刻。
另外,第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道繁忙比例(channel busy ratio,CBR)、第一概率P1、在第二时刻占用资源1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第二服务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其中,第二服务为第一终端101需要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传输的服务。
下面,分场景介绍在S401中如何具体获取第一信息。
场景1: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信道繁忙比例CBR。CBR可以满足如下条件:CBR=G1/(G2*G3)。其中,仍如图5或图6所示,G2为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G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G1为G2*G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另外,考虑到确定CBR的处理时延,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通常早于第一时刻。子信道组包含的子信道的数量为第二服务占用的子信道数量。
具体地,一个子信道组可以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子信道组可以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上述的干扰阈值可以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或第二信号强度阈值Th(pi,pj)。其中,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RSSI)阈值。对于CBR=G1/(G2*G3)而言,在子信道组的子信道的数量,与干扰阈值的取值的对应方式不同时,得到的G1、G3以及CBR分别的取值也不同。
示例性地,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干扰阈值可以为RSSI阈值。若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则G3可以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1中包含的连续K个子信道的子信道组的数量,G1为G2*G3个子信道组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RSSI阈值的子信道组。可以理解地,G3=L-K+1,其中,L为资源1的子信道的总数量。其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RSSI阈值的子信道组可以为:包含信号强度大于RSSI阈值的子信道的子信道组。
例如,如果K等于2,且资源1包括依次相邻的子信道1、子信道2、子信道3、子信道4以及子信道5,共5个子信道,即L=5。可以理解地,子信道组包括连续2个子信道,资源1包括子信道组A(包含子信道1、子信道2)、子信道组B(包含子信道2、子信道3)、子信道组C(包含子信道3、子信道4)以及子信道组D(包含子信道4、子信道5),共4个子信道组,则G3等于4(即,L-K+1的值)。如果子信道组A、子信道组D的信道强度大于或等于RSSI阈值,且子信道组B、子信道组C的信道强度小于RSSI阈值,则G1等于2。
可见,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是以干扰阈值为RSSI阈值,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举例说明的。由于是根据第二服务占用的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确定的CBR,相对于逐个确定子信道组中每个子信道的信号强度,然后根据各个子信道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确定的CBR,可靠性更高。另外,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是与RSSI阈值比较,确定的CBR。因此,最终确定的CBR与RSSI阈值关联。
示例性地,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干扰阈值还可以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Th(pi,pj),Th(pi,pj)是根据pi和pj确定的。其中,pi为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为占用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若一个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G3可以为资源1包含的子信道的数量,G1为G2*G3个子信道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Th(pi,pj)的子信道。
例如,如果资源1包括相邻的子信道1、子信道2以及子信道3,共3个子信道,则G3等于3。如果占用子信道1第一服务的优先级为pi1、占用子信道2第一服务的优先级为pi2、占用子信道3第一服务的优先级为pi3,则子信道1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1,pj),子信道2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2,pj),子信道3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3,pj)。如果子信道1的信号强度大于Th(pi1,pj)、子信道2的信号强度小于Th(pi2,pj),子信道3的信号强度大于Th(pi3,pj),则G1等于2。
可见,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是以干扰阈值为Th(pi,pj),一个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举例说明的。另外,CBR是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与Th(pi,pj)的比较确定的。因此,最终确定的CBR与Th(pi,pj)关联。
示例性地,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干扰阈值可以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Th(pi,pj),Th(pi,pj)是根据pi和pj确定的。其中,pi为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为占用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若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则G3可以为资源1包含的连续K个子信道的子信道组的数量,G1为G2*G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Th(pi,pj)的子信道组。可以理解地,G3=L-K+1,其中,L为资源1的子信道的总数量。
例如,如果K等于2,资源1包括相邻的子信道1、子信道2、子信道3以及子信道4,共4个子信道。可见,L=4。可以理解地,子信道组包括连续2个子信道,资源1包括子信道组A(包含子信道1、子信道2)、子信道组B(包含子信道2、子信道3)以及子信道组C(包含子信道3、子信道4),共3个子信道组,则G3等于3(即,L-K+1的值)。其中,子信道组A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pj)1,子信道组B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pj)2,子信道组C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pj)3。如果子信道组A的信号强度大于Th(pi,pj)1、子信道组B的信号强度小于Th(pi,pj)2,子信道组C的信号强度大于Th(pi,pj)3,则G1等于2。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如果占用子信道1第一服务的优先级为pi1、占用子信道2第一服务的优先级为pi2、占用子信道3第一服务的优先级为pi3,则子信道1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1,pj),子信道2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2,pj),子信道3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3,pj),子信道4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Th(pi4,pj)。那么,可以根据Th(pi1,pj)和Th(pi2,pj),确定Th(pi,pj)1。如,计算Th(pi1,pj)和Th(pi2,pj)的平均值作为Th(pi,pj)1,或者选择Th(pi1,pj)和Th(pi2,pj)中的较大值作为Th(pi,pj)1,在此不作限定。类似地,Th(pi,pj)2和Th(pi,pj)3的确定方式,可以参照确定Th(pi,pj)1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可见,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是以干扰阈值为Th(pi,pj),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举例说明的。由于是根据第二服务占用的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确定的CBR,相对于逐个确定子信道组中每个子信道的信号强度,然后根据各个子信道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确定的CBR,可靠性更高。另外,CBR是根据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与Th(pi,pj)的比较结果确定的。因此,确定的CBR与Th(pi,pj)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子信道组包含的子信道的数量,与干扰阈值的取值的搭配方式不仅仅为上述的三种实施方式,在此仅仅是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由于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在第一时刻,占用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第一服务的优先级可以为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
例如,在子信道组A中,若子信道1的优先级为优先级1,子信道2的优先级为优先级2,优先级2高于优先级1,则子信道组A的优先级为优先级2。再例如,在子信道组B中,若子信道2的优先级为优先级2,子信道3的优先级为优先级3,优先级2低于优先级3,则子信道组B的优先级为优先级3。
可以理解地,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资源1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越高,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传输的第二服务越容易受到干扰。由此,根据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和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确定的Th(pi,pj)的取值也更高。由于是根据高取值的Th(pi,pj)确定的CBR,因而确定的CBR的可靠性也更高。
或者,进一步地,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在第一时刻,占用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干扰阈值包括K个Th(pi,pj)。K个Th(pi,pj)是根据pim和pj确定的,N为正整数,pi为第二服务的优先级,pim为第一服务的第m个优先级。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包括:第一服务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Th(pi,pj)的子信道。
例如,在子信道组A中,若占用子信道1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为pi1,则子信道1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根据pi1和pj确定的Th(pi1,pj),若占用子信道2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为pi2,子信道2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根据pi2和pj确定的Th(pi2,pj)。若子信道1的信号强度小于Th(pi1,pj),子信道2的信号强度小于Th(pi2,pj),进而,子信道组A为信道强度小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在子信道组B中,子信道2的信号强度小于Th(pi2,pj),若占用子信道3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为pi3,子信道3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根据pi3和pj确定的Th(pi3,pj),而子信道3的信号强度大于Th(pi3,pj),进而,子信道组B为为信道强度小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在子信道组C中,子信道3是信号强度大于Th(pi3,pj),子信道4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为:根据pi4和pj确定的Th(pi4,pj);由于子信道3是信号强度大于Th(pi3,pj),无论子信道4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Th(pi4,pj),子信道组C都为信道强度大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综上,由于子信道组B和子信道组C为信道强度大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则G1等于2。
可以理解地,在一个子信道组中,只要有一个子信道的信号强度大于对应的干扰阈值,则该子信道组就会对第二服务的传输造成干扰,因此,该子信道组为信道强度大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并且,根据该信道强度大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确定的CBR可靠性也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G2为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因此,若要获取上述的信道繁忙比例,则可以先确定第二时间段。假设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固定不变,则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其中,第三时刻为:在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第一指定时刻在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其中,第一指定时刻为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可以设置的最早时刻。其中,第一指定时刻可以是预配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第一指定时刻后,不会使得确定的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过早,可以避免第二时间段内,包含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的距离较远的第二感知时隙。进而,可以保证确定的CBR的可靠性高。其中,第一指定时刻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仍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终端101在第二指定时刻M4时刻与M3时刻之间预配置有第二感知时隙303,且M4时刻早于M3时刻,其中,M4时刻可以理解为预配置的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若检测到M4时刻与M3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303的数量小于第二时隙数量阈值,说明第二感知时隙303的数量不足。进而,会导致第一终端101根据第二感知时隙303感知的信号强度,确定的CBR可靠性也低。因此,需要重新确定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早于M4时刻的时刻,以增加第二感知时隙303的数量。下面,举例说明如何重新确定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
具体地,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的过程为:仍如图5所示,若在M2时刻之后的M1时刻与M3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303的数量,达到第一时隙数量阈值,则说明M1时刻与M3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303的数量已经足够,则根据M1时刻与M3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303感知到的信号强度的数量也足够,从而确保确定的CBR的可靠性。因此,以M1时刻为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可见,M1时刻位于M2时刻之后。其中,M3时刻与M2时刻之间的间隔可以为1000ms,M3时刻与M4时刻之间的间隔可以为100ms,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取值,在此仅是举例说明。
具体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的过程为:仍如图6所示,若在M2时刻与M3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303数量未达到第一时隙数量阈值,则M2时刻位于M1时刻之后。在这种情况下,M2时刻与M3时刻的距离较远,根据位于M2时刻与M1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303感知到的信号强度,确定CBR的可靠性差。因此,以M2时刻为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可以在保证根据M2时刻与M3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303感知到的信号强度具备可靠性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在第二时间段中的第二感知时隙303的数量尽量多,以确保后续检测到的CBR的可靠性。其中,M3时刻与M2时刻之间的间隔可以为1000ms,M3时刻与M4时刻之间的间隔可以为100ms,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取值,在此仅是举例说明。
场景2: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概率P,第一概率P用于指示资源1在第二时刻的占用概率。其中,第一概率P可以满足如下条件:P=(1-CBR)K,P为第一概率,CBR为信道繁忙比例、K为第一终端在第二时刻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对于P=(1-CBR)K中的CBR满足的条件,与上述的第一种场景中的计算CBR的方式相同,具体可以参照上述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概率P越大时,第二时刻的资源1越容易被占用,对第二时刻的资源1发出预约消息的第二终端102就越多。进而,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因此,第一感知时隙的数量取值与第一概率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同时不会浪费功耗。
场景3: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上预约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第一终端101可以从第二服务中解析出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其中,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可以为L1优先级(L1 priority)、物理层优先级、SCI中携带的优先级、SCI中携带的PSSCH对应的优先级、发送PSSCH的优先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以及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等,在此不做限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越高,对确定第二服务是否能够正常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1的可靠性的要求也越高,进而,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301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以避免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传输第二服务发生冲突。由此,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可以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且不会浪费功耗。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越低,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被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102抢占的可能性越高,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301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以避免与第二服务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1发生冲突。由此,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可以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负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同时不会浪费功耗。
场景4: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上预约的第二服务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
第一终端101可以从第二服务中解析出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其中,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地,第二服务的占子信道的数量越多,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传输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越高,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301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以避免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传输第二服务发生冲突。由此,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与第二服务的占用子信道的数量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且不会浪费功耗。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S401可以具体为:若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二数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隙数量阈值,则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
仍如图5或图6所示,第一终端101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上,感知资源1是否被第二终端102占用。其中,第一时间段为第一时刻n-T与第二时刻n之间的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第二数量参数可以为通信协议预先配置的。若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第二数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隙数量阈值,则说明若根据第一感知时隙301的第二数量参数,感知资源1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可能会遗漏感知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102对第二时刻的资源1的预约消息。由此,需要更新第一感知时隙301的第二数量参数。反之,若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第二数量参数达到第二时隙数量阈值,则遗漏感知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102对第二时刻的资源1的预约消息的可能性小,无需更新第一感知时隙301的第二数量参数。
S402:第一终端101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第一数量参数。
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n-T。第一终端101用于根据第一数量参数,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其中,第一数量参数可以是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也可以是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的上限和/或下限,还可以是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与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隙的总数量的比值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下面,以第一数量参数为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为例,分场景介绍S402的具体实现过程:
在上述的场景1中,当第一信息包括信道繁忙比例时,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与信道繁忙比例正相关。
可以理解地,信道繁忙比例用于指示信道繁忙程度,当信道繁忙比例越大时,信道越繁忙,对第二时刻的资源1发出预约消息的第二终端102就越多。因此,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301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进而,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与信道繁忙比例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且不会浪费功耗。
具体地,在场景1中,可以在第一终端101设置多个信道繁忙比例区间,第一终端101根据信道繁忙比例所处的信道繁忙比例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
示例性地,多个信道繁忙比例区间可以为(0,X1]、(X1,X2],...,(Xn-1,Xn]。其中,(0,X1]、(X1,X2],...,(xn-1,Xn]分别对应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为a1、a2、。。。。an,其中,a1<a2。。。。<an。若信道繁忙比例处于(0,X1],则数量取值为a1;同样地,若信道繁忙比例处于(Xn-1,Xn],则数量取值为an
示例性地,当包含9个信道繁忙比例区间时,每个信道繁忙比例区间对应的数量取值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CBR 数量取值
(0,0.1] a1=2
(0.1,0.2] a2=3
(0.2,0.3] a3=4
(0.3,0.4] a4=5
(0.4,0.5] a5=6
(0.5,0.6] a6=7
(0.6,0.7] a7=8
(0.7,0.8] a8=9
(0.8,0.9] a9=1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设置:若第一时间段内已有根据通信协议预设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a1,a1<A,则更新数量取值为A;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a1>A,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增设a1-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a2或a3或.....an,则可以根据与上述数量取值为a1时相同的方式,设置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若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根据通信协议预设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则直接根据确定的数量取值,在第一时间段设置第一感知时隙301。
具体地,在上述的场景2中,当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概率P时,上述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与第一概率P正相关。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可以根据如下方式确定:
第一终端101设置有多个概率区间,第一终端101根据第一概率P所处的概率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
示例性地,多个概率区间可以(0,Y1]、(Y1,Y2],....(Yn-1,Yn],其中,(0,Y1]、(Y1,Y2],....(Yn-1,Yn]分别对应的数量为b1、b2。。。。bn,其中,b1<b2。。。。<bn。若第一概率P处于(0,Y1],则数量取值为b1;同样地,若第一概率P处于(Yn-1,Yn],则数量取值为bn
其中,概率区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者也可以是根据(pi,pj)确定的,在此不做限定。其中,pi为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为占用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设置,若第一时间段内已有根据通信协议预设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b1,b1<A,则更新数量取值为A;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b1>A,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增设b1-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b2,b3,.....bn,则可以根据与上述数量取值为b1时相同的方式,设置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若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根据通信协议预设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则直接根据确定的数量取值,在第一时间段设置第一感知时隙301。
在上述的场景3中,当第一信息包括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1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时,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相关。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越高,对确定第二服务是否能够正常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1的可靠性的要求也越高,进而,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301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以避免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传输第二服务发生冲突。由此,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且不会浪费功耗。
具体地,第一终端101设置有多个优先级区间,第一终端101根据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所处的优先级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示例性地,多个优先级区间可以(0,Z1]、(Z1,Z2],...(.Zn-1,Zn],其中,(0,Z1]、(Z1,Z2],....(Zn-1,Zn]分别对应的数量为c1、c2、....cn,其中,c1<c2,....<cn。若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处于(0,Z1],则数量取值为c1;同样地,若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处于(Zn-1,Zn],则数量取值为cn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越低,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被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102抢占的可能性越高,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301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以避免与第二服务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1发生冲突。由此,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负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同时不会浪费功耗。
具体地,第一终端101设置有多个优先级区间,第一终端101根据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所处的优先级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示例性地,多个优先级区间可以(0,Z1]、(Z1,Z2],....(Zn-1,Zn],其中,(0,Z1]、(Z1,Z2],....(Zn-1,Zn]分别对应的数量为cn、cn-1、.....c1,其中,c1<....cn-1<cn。若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处于(0,Z1],则数量取值为cn;同样地,若第二服务的优先级处于(Zn-1,Zn],则数量取值为c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设置,若第一时间段内已有根据通信协议预设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c1,c1<A,则更新数量取值为A;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c1>A,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增设c1-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c2,c3,.....cn,则可以根据与上述数量取值为c1时相同的方式,设置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若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根据通信协议预设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则直接根据确定的数量取值,在第一时间段设置第一感知时隙301。
在上述的场景4中,当第一信息包括第二服务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时,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与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正相关。
可以理解地,第二服务的占子信道的数量越多,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传输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越高,需要更多的第一感知时隙301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以避免在第二时刻的资源1传输第二服务发生冲突。由此,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与第二服务的占用子信道的数量正相关,以保证感知第二终端102发出的预约消息的可靠性,且不会浪费功耗。
示例性地,在场景4中,第一终端101设置有多个子信道数量区间,第一终端101可以根据第二服务的占子信道的数量所处的子信道数量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数量取值。示例性地,多个子信道数量区间可以(0,W1]、(W1,W2],....(Wn-1,Wn],其中,(0,W1]、(W1,W2],....(Wn-1,Wn]分别对应的数量为dn、dn-1、....d1,其中,d1<dn2.。。。。<dn。若第二服务的占子信道的数量处于(0,W1],则数量取值为d1;同样地,若第二服务的占子信道的数量处于(Wn-1,Wn],则数量取值为dn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感知时隙30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设置,若第一时间段内已有根据通信协议预设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d1,d1<A,则更新数量取值为A;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d1>A,则在第一时间段内增设d1-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若确定的数量取值为d2,d3,.....dn,则可以根据与上述数量取值为d1时相同的方式,设置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若第一时间段内没有根据通信协议预设A个第一感知时隙301,则直接根据确定的数量取值,在第一时间段设置第一感知时隙301。
S403:根据第一数量参数的第一感知时隙301,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
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一时刻,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二时刻。
示例地,第一终端101感知资源1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第一终端101在第一时间段内感知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102,对第二时刻的资源1发出的预约消息。其中,第一终端101可以通过预约消息检测信号强度和第二终端102待传输的第三服务的优先级,并根据信号强度和第三服务的优先级,确定是否重选资源。例如,当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低于第三服务的优先级时,重选资源;当第二服务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三服务的信号强度时,重选资源;当第二服务的信号强度与优先级的加权和,小于第二服务的信号强度与优先级的加权和时,重选资源。当然,确定是否资源重选还可以包括其他方式,在此仅仅是举例说明。
基于图4中所示出的资源感知方法,由于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301的第一数量参数,是以第一信息为参考依据确定的,而不是配置的随机数量。由此,在根据第一数量参数的第一感知时隙301,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时,可以保证资源重选的准确性,且不会浪费第一终端101的功耗。
请参阅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CBR确定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101。该方法包括:
S701:获取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
其中,指定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阈值中靠后的一个,第三时刻为:在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
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上述S401中,确定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S702:根据获取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以及干扰阈值,确定信道繁忙比例。
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上述S401中,确定信道繁忙比例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BR确定方法,由于第一指定时刻之前的第二感知时隙,感知到的信号强度的有效性低。将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可以使得在第二时间段中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足够多,以确保后续检测到的信道繁忙比例的可靠性,且可以尽量减少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以降低第一终端的功耗。
以上结合图3-图7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或CBR确定方法。以下结合图8-图10详细说明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感知方法或CBR确定方法的装置。
示例性地,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8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获取单元801、确定单元802以及感知单元803。
其中,获取单元801,用于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确定单元802,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其中,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不早于第一时刻。感知单元803,用于根据第一数量参数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其中,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二时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获取单元801,具体用于若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二数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隙数量阈值,则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包括信道繁忙比例CBR,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CBR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概率P,P用于指示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概率,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P正相关。
进一步地,P满足如下条件:P=(1-CBR)K。其中,K为第一终端在第二时刻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
更进一步地,CBR满足如下条件:
CBR=G1/(G2*G3)。其中,G2为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G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G1为G2*G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一个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一时刻。
再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阈值。
或者,再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Th(pi,pj),Th(pi,pj)是根据pi和pj确定的,其中,pi为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为占用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再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pi为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
或者,再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干扰阈值包括K个Th(pi,pj)。K个Th(pi,pj)是根据pim和pj确定的。其中,1≤m≤G3,N为正整数,pim为第一服务的第m个优先级,pj为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包括:第一服务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Th(pi,pj)的子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第一指定时刻在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其中,第三时刻为:在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
进一步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包括:若第二指定时刻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小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则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其中,第二指定时刻晚于第一指定时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为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且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正相关或负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信息为占用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且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确定单元8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信息所处的信息取值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
进一步地,信息取值区间为:信息繁忙比例区间;或者,子信道数量区间;或者,设置的概率区间;或者,根据pi和pj确定的概率区间。其中,pi为占用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为占用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800中的获取单元801、确定单元802以及感知单元803可以集成于一个模块,如处理模块,也可以分别独立设置。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的资源感知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终端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在第二指定时刻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小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时,指定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阈值中靠后的一个,其中,第二指定时刻晚于第一指定时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信道繁忙比例满足如下条件:CBR=X1/(X2*X3)。其中,CBR为信道繁忙比例,X2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X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X1为X2*X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一个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
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或者,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是根据(pi,pj)确定的,其中,pj为第一时刻的子信道组传输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pi为根据在第二时刻的资源上预约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其中,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一时刻。
更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在第一时刻,在子信道组中传输的第二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为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
更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在第一时刻,在子信道组传输的第二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干扰阈值包括K个第二信号强度阈值。K个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是根据(pi,pjN)确定的。其中,1≤N≤X3,N为正整数,pi为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N为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请参阅图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9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装置90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申请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该装置900包括:获取单元901和确定单元902。
其中,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其中,指定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阈值中靠后的一个,第三时刻为:在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
确定单元902,用于根据获取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子信道组的信号强度以及干扰阈值,确定信道繁忙比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在第二指定时刻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小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时,指定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阈值中靠后的一个。其中,第二指定时刻晚于第一指定时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信道繁忙比例满足如下条件:CBR=X1/(X2*X3)。
其中,CBR为信道繁忙比例,X2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X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资源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X1为X2*X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一个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
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或者,进一步地,干扰阈值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是根据(pi,pj)确定的。
其中,pj为第一时刻的子信道组传输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pi为根据在第二时刻的资源上预约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其中,第二时刻晚于第一时刻,指定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第一时刻。
更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在第一时刻,在子信道组中传输的第二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为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
更进一步地,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在第一时刻,在子信道组传输的第二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干扰阈值包括K个第二信号强度阈值。K个第二信号强度阈值是根据(pi,pjN)确定的。
其中,1≤N≤X3,N为正整数,pi为第一服务的优先级,pjN为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信道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子信道组为:包括信道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子信道的子信道组。
示例性地,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终端设备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或者还可以是资源感知装置、CBR确定装置等,在此不作限定。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可选地,通信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2和/或收发器1003。其中,处理器1001与存储器1002和收发器1003耦合,如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
下面结合图10对通信装置10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1001是通信装置10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10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可选地,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2内的数据,执行通信装置1000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0中所示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10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0中所示的处理器1001和处理器1004。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其中,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1001来控制执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存储器10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002可以和处理器10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装置1000的接口电路(图10中未示出)与处理器10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1003,用于与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收发器1003可以用于与网络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终端设备通信。
可选地,收发器10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图10中未单独示出)。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可选地,收发器1003可以和处理器10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装置1000的接口电路(图10中未示出)与处理器10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示出的通信装置10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实际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通信装置10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6)

1.一种资源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所述第二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二数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隙数量阈值,则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信道繁忙比例CBR,所述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所述CBR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概率P,所述P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概率,所述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所述P正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满足如下条件:
P=(1-CBR)K
其中,K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二时刻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BR满足如下条件:
CBR=G1/(G2*G3);
其中,G2为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G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G1为G2*G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一个所述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所述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阈值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阈值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Th(pi,pj),所述Th(pi,pj)是根据pi和pj确定的,其中,所述pi为占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所述pj为占用所述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所述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所述pi为所述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所述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所述干扰阈值包括K个Th(pi,pj);
所述K个Th(pi,pj)是根据pim和pj确定的,其中,1≤m≤G3,N为正整数,pim为所述第一服务的第m个优先级,pj为所述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Th(pi,pj)的子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所述第一指定时刻在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
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为:在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包括:
若第二指定时刻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所述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时隙数量阈值,则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其中,所述第二指定时刻晚于所述第一指定时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占用所述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且所述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所述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正相关或负相关。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占用所述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且所述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所述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正相关。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处的信息取值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取值区间为:
信息繁忙比例区间;或者,
子信道数量区间;或者,
设置的概率区间;或者,
根据pi和pj确定的概率区间;
其中,所述pi为占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所述pj为占用所述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以及感知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不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所述感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参数的第一感知时隙,感知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所述第二时刻。
18.根据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二数量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隙数量阈值,则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信道繁忙比例CBR,所述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所述CBR正相关。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概率P,所述P用于指示所述资源在第二时刻的占用概率,所述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所述P正相关。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满足如下条件:
P=(1-CBR)K
其中,K为所述装置在所述第二时刻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BR满足如下条件:
CBR=G1/(G2*G3);
其中,G2为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G3为一个第二感知时隙内包含的子信道组的数量,G1为G2*G3个子信道组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的数量,一个所述子信道组包括一个子信道,或者,一个所述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K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早于所述第一时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阈值为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阈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阈值为第二信号强度阈值Th(pi,pj),所述Th(pi,pj)是根据pi和pj确定的,其中,所述pi为占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所述pj为占用所述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所述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所述pi为所述K个优先级中最高的优先级。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子信道组包括连续K个子信道,若所述第一服务存在K个优先级,则所述干扰阈值包括K个Th(pi,pj);
所述K个Th(pi,pj)是根据pim和pj确定的,其中,1≤m≤G3,N为正整数,pim为所述第一服务的第m个优先级,pj为所述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干扰阈值的子信道组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Th(pi,pj)的子信道。
27.根据权利要求21-2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所述第一指定时刻在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
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为:在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前,且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等于第一时隙数量阈值的时刻。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包括:
若第二指定时刻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所述第二感知时隙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时隙数量阈值,则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第三时刻和第一指定时刻中靠后的一个,其中,所述第二指定时刻晚于所述第一指定时刻。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占用所述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且所述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所述第二服务的优先级正相关或负相关。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占用所述第二时刻的资源的第二服务需要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且所述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与所述占用的子信道的数量正相关。
31.根据权利要求17-30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处的信息取值区间,确定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感知时隙的第一数量参数。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取值区间为:
信息繁忙比例区间;或者,
子信道数量区间;或者,
设置的概率区间;或者,
根据pi和pj确定的概率区间;
其中,所述pi为占用所述第一时刻之前的子信道组的第一服务的优先级,所述pj为占用所述第二时刻的子信道组的第二服务的优先级。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资源感知方法。
3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感知方法。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感知方法。
3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感知方法。
CN202110045098.2A 2020-12-03 2021-01-13 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598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4691 WO2022116985A1 (zh) 2020-12-03 2021-12-01 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8134 2020-12-03
CN2020114081349 2020-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8404A true CN114598404A (zh) 2022-06-07
CN114598404B CN114598404B (zh) 2023-06-23

Family

ID=81814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5098.2A Active CN114598404B (zh) 2020-12-03 2021-01-13 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8404B (zh)
WO (1) WO20221169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4266A1 (zh) * 2022-11-18 2024-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4287A (zh) * 2016-11-01 2018-05-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拥塞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8024283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池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190313279A1 (en) * 2016-09-29 2019-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ngestion
CN111294942A (zh) * 2019-03-29 2020-06-16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感知窗口长度的确定、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1416687A (zh) * 2019-01-04 2020-07-1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信道感知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8807B (zh) * 2011-12-31 2016-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信道数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72176B (zh) * 2018-09-28 2022-11-25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WO2020034588A1 (en) * 2019-01-21 2020-02-20 Zte Corporation Resource indication and select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13279A1 (en) * 2016-09-29 2019-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ngestion
CN108024287A (zh) * 2016-11-01 2018-05-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拥塞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8024283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池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1416687A (zh) * 2019-01-04 2020-07-1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信道感知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94942A (zh) * 2019-03-29 2020-06-16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感知窗口长度的确定、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4266A1 (zh) * 2022-11-18 2024-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8404B (zh) 2023-06-23
WO2022116985A1 (zh) 2022-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5819B (zh) 用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無線資源選擇和競爭指示的方法和設備
US10743336B2 (en) Scheduling and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ata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KR20170113461A (ko) 향상된 laa에서 다중 서브 프레임 스케줄링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US11582774B2 (en) Co-channel co-exist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960085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KR20180061302A (ko)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CN112087733A (zh) 一种用户设备及其使用的资源感测及选择方法
KR20180058662A (ko) 동기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충돌 회피 방법
CN115804207A (zh) 用户设备及其资源分配方法
CN110139373B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5516883A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116985A1 (zh) 资源感知方法及装置
EP3484204B1 (en) Resource reserv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049047B1 (ko)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CN109328478B (zh)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2913308B (zh) 在通信系统中使用非授权频段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45313B (zh) 设备到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151767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432004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515234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473615B (zh) 一种空口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2406765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KR102612277B1 (ko) 디바이스간 통신에서의 우선순위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7693025A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676886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