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8372A - 一种中继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继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98372A CN114598372A CN202011301011.5A CN202011301011A CN114598372A CN 114598372 A CN114598372 A CN 114598372A CN 202011301011 A CN202011301011 A CN 202011301011A CN 114598372 A CN114598372 A CN 1145983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band
- downlink
- uplink
- gain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24304 Min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装置及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所述中继装置包括:多个滤波器,每一所述滤波器用于过滤至少一个频段的信号,一个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保护带大于第一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低于第二预设值,不同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的保护带小于第三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高于第四预设值;每一所述频段对应至少一个通路,每一所述通路用于进行对应频段的信号转发。本发明提供的中继装置通过MIMO通道获取多个宿主基站信号,提升速率,另外,还可以减小多频段多模式中继装置中滤波器所占用的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继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场景中需要对无线通信传输中的信号进行放大,其中一种应用场景是在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需要通过回传天线接收基站的下行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滤波,然后将滤波后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通过覆盖天线发射到覆盖区域,供覆盖区域内的终端接收,另外还需要通过覆盖天线接收覆盖区域内终端的上行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滤波,然后将滤波后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通过回传天线发射出去,供基站接收。
举例来说,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高铁场景中,由于高铁列车的封闭性好、速度快、用户集中、使得5G网络覆盖在高铁场景中应用难度很大。目前5G新空口(New Radio,NR)的主流频段为2.6G、3.5G以及4.9G,这个频段比现有的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网络1.8GHz的频段高了很多。穿透损耗与网络使用的频率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但对于同一介质来说,穿透损耗是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所以5G NR相对与4G LTE,实现覆盖的难度更大。为了高铁车内覆盖,如果加大高铁沿线站点部署密度,将会极大地提升成本。因此,可以考虑在车厢顶部新增回传天线,在车厢中新增微放设备来提升车厢内部的覆盖。还有地下室场景中也需要通过信号中继来完成室外基站与地下室内中的终端之间的信号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目前多频段多通路的信号中继设备的滤波器体积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装置,包括:
多个滤波器,每一所述滤波器用于过滤至少一个频段的信号,一个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保护带大于第一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低于第二预设值,不同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的保护带小于第三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高于第四预设值;
每一所述频段对应至少一个通路,每一所述通路用于进行对应频段的信号转发。
可选的,每一所述通路均设置增益调整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
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增益调整模块连接,以调整对应的所述通路的增益。
可选的,所述中继装置还包括:天线、耦合器和同步模块;
所述耦合器一端与所述天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步模块连接,所述同步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同步模块通过所述耦合器获取各个所述频段的信号强度相关信息;
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计算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并通过所述增益调整模块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所述通路的增益。
可选的,所述频段包括时分复用频段;
所述时分复用频段对应的通路上设置可控开关;
所述中继装置还包括:天线、耦合器、同步模块和微控制单元,所述耦合器一端与所述天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步模块连接,所述同步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同步模块输出的信号,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以进行上下行的切换。
可选的,所述中继装置还包括:壳体;
所述多个滤波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不同位置;或者,
所述多个滤波器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壳体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继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种中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
通过多个滤波器对接收的所述信号进行过滤,每一所述滤波器用于过滤至少一个频段的信号,一个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保护带大于第一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低于第二预设值,不同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的保护带小于第三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高于第四预设值;
将通过所述多个滤波器过滤得到的多个频段的信号,分别通过对应的通路放大并发送出去;每一所述频段对应至少一个所述通路。
可选的,所述接收信号之后,还包括:
获取接收到的所述信号中各个频段的信号强度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计算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
根据计算出的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增益。
可选的,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包括信号场强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可选的,所述根据计算出的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增益,包括:
若出现所述通路间的自激,则降低其中一个所述通路的增益。
可选的,一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中用于上行转发的通路的增益和用于下行转发的通路的增益之间的差值为第五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频段包括时分复用频段;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确定各个时分复用频段的上下行切换时间。
可选的,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确定各个时分复用频段的上下行切换时间,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确定多个所述时分复用频段中的第一频段的第一上下行切换时间;
确定所述多个所述时分复用频段中除所述第一频段以外的第二频段的第二上下行切换时间与所述第一上下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在所述第一上下行切换时间向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可控开关发送切换控制信号;
经过所述时间差对应的时间间隔之后,向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可控开关发送切换控制信号。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是否发生变化;
若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则调整所述时间差。
可选的,所述检测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频段忙时的下行功率;
若所述下行功率降低的功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确定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则调整所述时间差,包括:
按照预设步长调整所述时间差,直到所述第二频段忙时的下行功率升高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继装置,通过MIMO通道获取多个宿主基站信号,提升速率。另外,把传统做在一起的滤波器按频率间隔,分成多个独立的滤波器,具体的,可以把保护带小隔离度要求高的频段放在不同的滤波器中,通过空间增加隔离度,再把其他隔离度要求小的频段,按需分配在相应的滤波器中。从而可以减小中继装置中滤波器占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中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中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中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多个运营商的多种制式的频段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将B1+B3频段的信号和B39频段信号放在不同的滤波器中过滤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中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传统的微放器(或称为微放设备)都是单路的,这样对于4G/5G制式来说,只能产生单流的效果,对速率提升不明显,在4G时代,有双通路的大功率直放站,但没有双通路的微直放。并且常规的微放设备,仅支持一个运营商的一个或多个频段,或者多个运营商的几个连续的频段,例如传统的1.8G直放站。
目前,室内覆盖需求发展从单频向多频发展的同时,由于多种模式网络(2G/3G/4G/5G)共存,如果多个运营商都针对自己的频段安装一套设备或多套设备,容易出现设备数量过多而引起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支持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的中继装置,支持多个运营商的多个频段。当应用于高铁场景时,该中继装置可以由回传天线和车载微放主机组成,克服了车厢损耗,可以提升车内信号覆盖质量,并拉大沿线宏站站间距,且一次性上车,减少对列车的影响。
但在支持多个频段多个通路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系列的共存问题。其中一个共存问题是:常规的分配方法,把所有的频段通过一个滤波器进行分配,当所需要滤波的频率比较多且部分频率保护带很小的时候,滤波器的体积就会很大。为解决该共存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中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中继装置包括:
多个滤波器11,每一所述滤波器用于过滤至少一个频段的信号,一个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保护带大于第一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低于第二预设值,不同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的保护带小于第三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高于第四预设值;
所述第一预设值可以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也可以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可以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也可以等于所述第四预设值;
所述多个滤波器组成滤波器组;
每一所述频段对应至少一个通路12,每一所述通路用于进行对应频段的信号转发。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频段可以配置一个放大通路,也可以根据目标覆盖性能,配置多个放大通路。例如,对于4G上下行采用两个通路,对于5G下行采用四个通路、上行采用两个通路。每个通路可根据微控制单元(MCU)的配置完成信号的放大功能。
其中,所述滤波器可以是可逆装置,也就是说,所述滤波器还可以作为合路器使用,信号从滤波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时可以将多个频段的信号分别过滤出来,信号从滤波器的第二段向第一端传输时可以将频段的信号合起来。滤波器的第一端可以仅有一个输入端(也可以作为输出端),所述滤波器的第二端可以有多个输出端(也可以作为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中继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与上述多个滤波器对称设置的滤波器,上述多个滤波器可以称为第一滤波器,与所述第一滤波器对称设置的可以称为第二滤波器,在第一滤波器作为滤波器使用时,第二滤波器作为合路器使用,在所述第一滤波器作为合路器使用时,第二滤波器作为滤波器使用。对称设置的滤波器作为所述通路的两端。每一对滤波器之间的通路用于传输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的信号且每一频段的信号可以由多个通路传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路也可以称为通道或链路,其上可以传输一个频段的信号也可以同时传输多个频段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继装置,通过MIMO通道获取多个宿主基站信号,提升速率。另外,把传统做在一起的滤波器按频率间隔,分成多个独立的滤波器,具体的,可以把保护带小隔离度要求高的频段放在不同的滤波器中,通过空间增加隔离度,再把其他隔离度要求小的频段,按需分配在相应的滤波器中。从而可以减小中继装置中滤波器占用的体积。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按照重量体积要求,确定第一级滤波器的隔离度,如果第一级隔离度不满足要求,按需再增补一级。
可选的,每一所述通路均设置增益调整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分别与所述增益调整模块连接,以调整对应的所述通路的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装置支持MIMO通路,会存在通路间增益不平衡、通路间自激以及MINO效果不好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每一通路上均设置增益调整模块,通过设定增益、并结合外部反馈MIMO的效果,找实现MIMO优化性能时,增益的范围。在MIMO性能可接受的范围内,进一步调整增益,保持双路平衡,如果出现自激,降低其中一路的增益,使设备先稳定工作。
可选的,所述中继装置还包括:天线、耦合器和同步模块;
所述耦合器一端与所述天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步模块连接,所述同步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同步模块通过所述耦合器获取各个所述频段的信号强度相关信息;
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计算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并通过所述增益调整模块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所述通路的增益。
例如,同步模块获取各个运营商各个频段的信号场强。MCU根据目前信号场强,计算每个频段需要的增益,有多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总强度进行增益调整,维持输出的稳定;
方法二: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强度,进行增益调整,维持RSRP输出的稳定。
可选的,所述频段包括时分复用频段(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装置支持的多个频段中包括时分复用频段;
所述时分复用频段对应的通路上设置可控开关;
所述中继装置还包括:天线、耦合器、同步模块和微控制单元,所述耦合器一端与所述天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步模块连接,所述同步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同步模块输出的信号,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以进行上下行的切换。
其中,所述天线可以是回传天线,回传天线用于接收宿主基站的下行信号,同时把终端的上行信号回传到宿主基站。每一TDD频段至少对应两个通路,包括上行通路和下行通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TDD频段,MCU通过同步模块的输出,给出上下行切换信号。使能TDD频段的上下行切换。
可选的,所述中继装置还包括壳体;
所述多个滤波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不同位置;或者,
所述多个滤波器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壳体内。
下面以图2为例,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装置中各部件的功能,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中继装置主要包括以下部件:
回传天线201:用于接收宿主基站的下行信号,同时把终端的上行信号回传到宿主基站;
耦合器202:耦合宿主基站部分下行功率,用于TDD系统同步。
滤波器组203a:把接收到的信号按频段分为多路信号,并把相应的信号分配到相应的通路上;对称设置的滤波组203b,把多个通路上的多个频段的信号进行合路。
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频段上行204:完成FDD频段的上行信号放大。
FDD频段下行205:完成FDD频段的下行信号放大。
TDD频段上行206:完成TDD频段的上行信号放大。
TDD频段下行207:完成TDD频段的下行信号放大。
开关208:用于TDD频段上下行的切换。
同步模块209:通过接受宿主基站的信号,解调出上下行的切换指示信号,用于控制TDD频段的上下行切换。
覆盖天线210:用于发射覆盖其覆盖区域内的信号,完成对增强覆盖区域内终端的覆盖。
电源模块211:为设备内部各个模块供电。
MCU212:完成TDD系统上下行切换,完成各个频段上下行链路的增益控制。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中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中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接收信号;具体的,下行转发时,可以由回传天线接收信号;上行转发时,可以由覆盖天线接收信号;
步骤32:通过多个滤波器对接收的所述信号进行过滤,每一所述滤波器用于过滤至少一个频段的信号,一个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保护带大于第一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低于第二预设值,不同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的保护带小于第三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高于第四预设值;
步骤33:将通过所述多个滤波器过滤得到的多个频段的信号,分别通过对应的通路放大之后发送出去;每一所述频段对应至少一个所述通路。具体的,下行转发时,可以由覆盖天线发送放大后的信号;上行转发时,可以由回传天线发送放大后的信号。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所述中继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与上述多个滤波器对称设置的滤波器,上述多个滤波器可以称为第一滤波器,与所述第一滤波器对称设置的可以称为第二滤波器,在第一滤波器作为滤波器使用时,第二滤波器作为合路器使用,在所述第一滤波器作为合路器使用时,第二滤波器作为滤波器使用。对称设置的滤波器作为所述通路的两端。
上述步骤13中,将通过所述多个滤波器过滤得到的多个频段的信号,分别通过对应的通路放大并发送出去时,具体是一个滤波器滤波得到的一个或多个频段的信号分别通过该滤波器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通路放大之后,通过与该滤波器对称设置的合路器合成后发送出去。
本发明实施例中,把传统做在一起的滤波器按频率间隔,分成多个独立的滤波器,具体的,可以把保护带小隔离度要求高的频段放在不同的滤波器中,通过空间增加隔离度,再把其他隔离度要求小的频段,按需分配在相应的滤波器中。从而可以减小中继装置中滤波器的整体体积。
下面举例说明上述中继方法。
可选的,所述接收信号之后,还包括:
获取接收到的所述信号中各个频段的信号强度相关信息;该各个频段的信号强度相关信息可以由上述实施例中的同步模块获取;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计算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具体可以由MCU来计算增益;
根据计算出的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增益,具体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在各通路上的增益调整模块调整相应通路的增益。例如,MCU计算出增益之后,可向对应通路上的增益调整模块发送控制信号,然后由增益调整模块调整该通路上的增益。
可选的,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包括信号场强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各个频段信号的信号场强进行增益调整,可以维持输出的稳定。根据各个频段信号的RSRP强度,进行增益调整,可以维持RSRP输出的稳定。
可选的,在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计算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时,具体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中各个频段的信号强度相关信息,以及发送时的功率需求,例如根据覆盖要求确定的发送功率要求,计算得到满足需求的增益的范围。在根据计算出的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增益时,在所述范围内,调整通路增益。
所述根据计算出的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增益,包括:
若出现所述通路间的自激,则降低其中一个所述通路的增益,使得装置先稳定工作。
具体的,在出现通道间自激后,可以由MCU控制增益调整模块降低其中一个通路的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各个通路的增益,保持多个通路间的平衡,避免通道间自激,提升MIMO效果。
可选的,一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中用于上行转发的通路的增益和用于下行转发的通路的增益之间的差值为第五预设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下行增益联动,保持一个固定的差值,该差值在常规状态下为0dB。
另外,当增益过大,超过通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时,增益限制在输出为最大输出功率。
可选的,所述频段包括时分复用频段;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确定各个时分复用频段的上下行切换时间。
具体可以由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各个时分复用频段的上下行切换时间。
可选的,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确定各个时分复用频段的上下行切换时间,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确定多个时分复用频段中的第一频段的第一上下行切换时间;所述第一频段可以是某一运营商的频段;
确定所述多个时分复用频段中除所述第一频段以外的第二频段的第二上下行切换时间与所述第一上下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在所述第一上下行切换时间向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可控开关发送切换控制信号;
经过所述时间差对应的时间间隔之后,向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可控开关发送切换控制信号。
上述步骤可以由微控制单元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步模块,也可以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模块,可针对某个运营商定制,给出上下行切换信号。常规状态下,对于其他运营商的TDD频段的上下行切换信号,与定制运营商的TDD频段的上下行切换信号之间由固定时间差,通过MCU延时给出切换时间。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是否发生变化;
若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则调整所述时间差。
举例来说,当针对某个运营商定制时,需要检测其他运营商的TDD频段时隙配比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需要对时延进行调整。
其中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频段忙时的下行功率;
若所述下行功率降低的功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确定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
其中第二频段忙时是指正在利用所述第二频段的资源发送数据,也可以称为业务忙时。
例如,若第二频段忙时的下行功率明显下降,则可以确定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
另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在下行链路输入端检测所述第二频段闲时的下行功率,此时仅有广播信息的功率;
若所述下行功率增加的功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则确定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例如,闲时功率明显上升时,则可以确定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则调整所述时间差,包括:
按照预设步长调整所述时间差,直到所述第二频段忙时的下行功率升高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可以由微控制单元按照所述预设步长调整所述时间差。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上述时延时,可以一边统计业务忙时的下行功率,MCU一边按照固定步长调整时延,直到检测到的下行功率与之前保持一致或者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判断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是否发生变化,以及调整时延时,可以加大次数后,提高准确率。
下面举例说明上述实施例中的中继装置和中继方法。
直放站(即中继装置)支持多个频段(如下表1所示)以及多个通路。其中5G的频段为4通道,4G的频段为2通道。
表1
直放站支持N41、N78、Band1+Band3、B39。其中N41、N78为4通道,其它为2通道。其中的B1,B39,B3之间只有5M的保护带,如图4所示,B3的下行干扰B39的上行,B39的下行干扰B1的上行。因此,如图5和6所示,把4通道设备分成两组,B1与B3一组,B39单独一组,这样可以增加隔离度。N41,与N78在每一路里均有,实现2发4收。Band1和Band3通过薄膜腔声谐振(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FBAR)工艺的四工器合成一个通道。其它频段根据实际情况,可考虑增加或不增加滤波器。考虑同频段的控制不跨壳体,降低系统复杂度,按图7所示分成上下壳体71、72结构。对于临近的B1+B3与B39放到不同边,增加隔离,相关合路器710、720的需求与高频段相同;B8和B5放到不同边,增加隔离,由于B8和B5相距9MHz,对应通道的腔体合路器需要做加强抑制设计。
Band28和Band5通过定制的合路器合成一个通道,两个频段相距22MHz,通过合路器进行干扰抑制。
另外,中继装置还可以包括屏蔽盖721、射频板722和散热齿723。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等,在此并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终端(User Device or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滤波器,每一所述滤波器用于过滤至少一个频段的信号,一个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保护带大于第一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低于第二预设值,不同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的保护带小于第三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高于第四预设值;
每一所述频段对应至少一个通路,每一所述通路用于进行对应频段的信号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通路均设置增益调整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
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增益调整模块连接,以调整对应的所述通路的增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线、耦合器和同步模块;
所述耦合器一端与所述天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步模块连接,所述同步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同步模块通过所述耦合器获取各个所述频段的信号强度相关信息;
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计算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并通过所述增益调整模块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所述通路的增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段包括时分复用频段;
所述时分复用频段对应的通路上设置可控开关;
所述中继装置还包括:天线、耦合器、同步模块和微控制单元,所述耦合器一端与所述天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步模块连接,所述同步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同步模块输出的信号,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以进行上下行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
所述多个滤波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不同位置;或者,
所述多个滤波器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壳体内。
6.一种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
通过多个滤波器对接收的所述信号进行过滤,每一所述滤波器用于过滤至少一个频段的信号,一个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保护带大于第一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低于第二预设值,不同所述滤波器所过滤的频段之间的保护带小于第三预设值和/或隔离度要求高于第四预设值;
将通过所述多个滤波器过滤得到的多个频段的信号,分别通过对应的通路放大并发送出去;每一所述频段对应至少一个所述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之后,还包括:
获取接收到的所述信号中各个频段的信号强度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计算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
根据计算出的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增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相关信息包括信号场强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计算出的各个所述频段所需的增益,调整各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增益,包括:
若出现所述通路间的自激,则降低其中一个所述通路的增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频段对应的通路中用于上行转发的通路的增益和用于下行转发的通路的增益之间的差值为第五预设值。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段包括时分复用频段;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确定各个时分复用频段的上下行切换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确定各个时分复用频段的上下行切换时间,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确定多个所述时分复用频段中的第一频段的第一上下行切换时间;
确定所述多个所述时分复用频段中除所述第一频段以外的第二频段的第二上下行切换时间与所述第一上下行切换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在所述第一上下行切换时间向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可控开关发送切换控制信号;
经过所述时间差对应的时间间隔之后,向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通路的可控开关发送切换控制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是否发生变化;
若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则调整所述时间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频段忙时的下行功率;
若所述下行功率降低的功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确定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二频段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发生变化,则调整所述时间差,包括:
按照预设步长调整所述时间差,直到所述第二频段忙时的下行功率升高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1011.5A CN114598372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一种中继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1011.5A CN114598372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一种中继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98372A true CN114598372A (zh) | 2022-06-07 |
Family
ID=81802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01011.5A Pending CN114598372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一种中继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98372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665A (zh) * | 2013-07-18 | 2013-10-23 | 北京汉铭通信有限公司 | Td-lte中继系统及其同步信号提取方法和提取装置 |
CN103401599A (zh) * | 2013-07-18 | 2013-11-20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多频段输入且带mimo功能的新型poi系统 |
CN105338612A (zh) * | 2014-08-08 | 2016-02-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无线直放站的同步和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无线直放站 |
CN107623544A (zh) * | 2017-07-27 | 2018-01-23 | 宽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直放站及基于智能直放站的通信方法 |
CN110581718A (zh) * | 2019-08-30 | 2019-12-17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隔离电路和双频网络设备 |
WO2020118585A1 (zh) * | 2018-12-12 | 2020-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放大电路及终端设备 |
-
2020
- 2020-11-19 CN CN202011301011.5A patent/CN11459837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665A (zh) * | 2013-07-18 | 2013-10-23 | 北京汉铭通信有限公司 | Td-lte中继系统及其同步信号提取方法和提取装置 |
CN103401599A (zh) * | 2013-07-18 | 2013-11-20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多频段输入且带mimo功能的新型poi系统 |
CN105338612A (zh) * | 2014-08-08 | 2016-02-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无线直放站的同步和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无线直放站 |
CN107623544A (zh) * | 2017-07-27 | 2018-01-23 | 宽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直放站及基于智能直放站的通信方法 |
WO2020118585A1 (zh) * | 2018-12-12 | 2020-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放大电路及终端设备 |
CN110581718A (zh) * | 2019-08-30 | 2019-12-17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隔离电路和双频网络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43642B (zh) | 一种5g信号射频变频分布系统 | |
FI108763B (fi) | Menetelmä,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 ja matkaviestin tietoliikenneyhteyden muodostamiseksi | |
JP2005039765A (ja) | マルチモード型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送受信部 | |
ATE411713T1 (de) | Unidirektionales zweiband-verfahren in einem zellulären mobilfunk-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 |
RU2012127441A (ru) |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ей и терминалом | |
KR20140001909A (ko) | 듀얼-모드 기지국 | |
JP7305832B2 (ja) | 無線通信方法、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 |
JPH04234233A (ja) | 通信方法と通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と受信装置 | |
CN105406924A (zh) | 多频段数字分布式天线系统 | |
JP2001285192A (ja) | 移動通信端末と基地局 | |
CN111935730A (zh) | 实现分布式基站信号覆盖的方法、装置及基站网络 | |
EP2733976A1 (en) |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input-multi-output signals | |
CN114598372A (zh) | 一种中继装置及方法 | |
CN110289879B (zh) | 射频单元和终端设备 | |
RU2009101501A (ru) | Эффекти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ресурсами радио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радиосвязи | |
JP3742372B2 (ja) | 逆方向リンクの干渉を抑制する建物内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 |
CN202231868U (zh) | 一种多制式数字飞地压扩系统 | |
WO2002032011A1 (en)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relating to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0839278B (zh) | 一种室内基站及定位方法 | |
KR100543786B1 (ko) | 이동통신용 주파수 대역 변환 중계장치 | |
KR100246564B1 (ko) | 무선가입자망 시스템의 기지국 장치 | |
KR102101487B1 (ko) | 인빌딩 통신서비스 제공방법 및 장치 | |
US20240259959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power-related information | |
KR20130016600A (ko) | 펨토셀 결합 중계 장치 | |
KR20190003224A (ko) | 통신 신호 보상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