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7246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7246A
CN114597246A CN202210210075.7A CN202210210075A CN114597246A CN 114597246 A CN114597246 A CN 114597246A CN 202210210075 A CN202210210075 A CN 202210210075A CN 114597246 A CN114597246 A CN 114597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rea
display
sourc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00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亮
王硕晟
曾勉
易士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100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7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7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7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发光区、设置在显示发光区下方的驱动电路区和扇出区,驱动电路区的面积小于显示发光区的面积,且显示发光区完全覆盖驱动电路区且超出驱动电路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缩小驱动电路区的边缘区域的面积,节省出一定的空间以缩小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行业技术的发展,客户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对于一些高端显示面板,客户会要求做窄边框设计。
随着柔性显示面板的发展,针对刚性面板的下边框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Pad bending(区域弯折)技术。将现有显示面板下方的放置COF的Bonding Pad(绑定区)或者COP的IC bonding pad区域,和连接至AA区像素电路中Data信号的fanout(扇出)走线以及一些测试电路区域一起弯折至面板的下方,可以将原有刚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变小,如附图1所示。
然而如附图1所示的现有柔性显示面板架构示意图,在现有设计中,柔性显示面板为了保证E值的宽度(面板做edge curve设计所需的宽度),AA边至Bending area(弯折区C2)的边的距离D值依然有较大,其中主要是需要考虑扇出区C3(将AA区C1的Data线扇入至Bending区域,E值越大,D所需值就越大)的布线空间。另外,再加上弯折区域所需要的空间(弯折精度以及弯折半径),整个面板的下边框依然较大。
其中如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单元11'和显示单元12',驱动单元11'与显示单元12'一一对应,驱动单元11'和显示单元12'的尺寸大小设计一样,且其设计的区域也一致,两者通过过孔连接。
故,需要提供一种窄边框的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窄边框的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边框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区、用于设置扇出走线的扇出区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区上的所述显示发光区,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区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发光区的面积,且所述显示发光区完全覆盖所述驱动电路区并超出所述驱动电路区;
所述驱动电路区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所述显示发光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对应电性连接一个所述显示单元,且所述驱动单元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单元的面积;
所述驱动电路区包括中间区域和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漏极和设置在所述源/漏极上的平坦层;
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坦层上的阳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上且设有开口的像素定义层,所述阳极通过源/漏极走线连接于所述源/漏极;
所述边缘区域与所述中间区域之间具有边界线;
在所述边缘区域以及所述边缘区域所对应的所述显示发光区中,从靠近所述边界线的一侧到远离所述边界线的一侧,所述源/漏极走线的长度越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发光区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扇出区;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下方的下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发光区包括与所述下边缘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发光区、与所述中间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扇出区对应的第三显示发光区,所述下边缘区域的至少部分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三发光显示区的显示单元电连接;
在所述下边缘区域中,所述下边缘区域具有一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边界线重合,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靠近所述中间区域的一侧;
在所述下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和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电连接的显示单元中,所述驱动单元的源/漏极相对于所述阳极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错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下边缘区域中,从靠近所述第一边缘到远离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所述驱动单元的源/漏极相对于所述阳极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错开的距离越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同层设置且相连。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异层设置,所述源/漏极走线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源/漏极,所述源/漏极走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阳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有源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上的第一栅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栅极上的第二栅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栅极上的所述源/漏极和设置在所述源/漏极的所述平坦层;
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同层设置且相连,所述平坦层覆盖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
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通过过孔和对应所述显示单元的阳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有源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上的第一栅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栅极上的第二栅极、设置在所述第二栅极上的源/漏极和设置在所述源/漏极上的所述平坦层,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所述源/漏极走线;
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通过所述源/漏极走线和对应所述显示单元的阳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一侧,其中,所述扇出区包括被所述显示发光区覆盖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发光区外的第二部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区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两侧的两侧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两侧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上方的上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上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就目前的工艺水平而言,当像素PPI小于530时,驱动单元的面积可以做到小于与其电性连接的显示单元的面积。当然随着工艺水准的发展,像素PPI大于等于530时,应该也是可以做到上述的结构。因此在本申请并不限制像素PPI的情况。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在保留显示发光区面积不变的前提下,缩小驱动电路区的下边缘区域的占用面积,节省出一定的空间以用于设置扇出区的走线,进而缩小显示面板下边宽的宽度;
且进一步的,缩小驱动电路区的上边缘区域的占用面积,节省出空间用于设置源驱动电路或VSS走线,进而缩小了显示面板上边框的宽度;缩小驱动电路区的两侧边缘区域的占用面积,节省出空间用于设置栅驱动电路或VSS走线,进而缩小了显示面板两侧边框的宽度;解决了现有的显示面板的下边宽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AM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驱动单元和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中间区域和下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和对应的显示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中间区域和下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和对应的显示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单元和显示单元的排列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中间区域和下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和对应的显示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有用于驱动显示发光区D1发光的驱动电路区D2、用于设置扇出走线的扇出区D3和设置在驱动电路区D2和扇出区D3上方的显示发光区D1和进行弯折的弯折区D4。
驱动电路区D2的面积小于显示发光区D1的面积,且显示发光区D1完全覆盖驱动电路区D2和覆盖至少部分扇出区D3。
本第一实施例通过在保留显示发光区面积D1不变的前提下,缩小驱动电路区D2的下边缘区域的面积,节省出一定的空间以用于设置扇出区D3的走线,进而缩小显示面板下边宽的宽度。
具体的,请参照图4,驱动电路区D2包括有多个驱动单元11,显示发光区D1包括有多个显示单元12,每个驱动单元11对应电性连接一个显示单元12,且驱动单元11的面积小于显示单元12的面积,以最大程度的压缩驱动电路区D2的面积。
其中,驱动电路区D2包括中间区域D21和设置在中间区域D21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包括设置在中间区域D21下方的下边缘区域D22,位于中间区域D21的驱动单元11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下边缘区域D22的驱动单元11之间的距离,以缩小下边缘区域D22的面积。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发光区D1的面积为多个显示单元12于基板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总和,单个显示单元12的面积为一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和该开口一侧的部分像素定义层(如图6)于基板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驱动电路区D2的面积为多个驱动单元11于基板1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总和,单个驱动单元11的面积为子像素电路的版图所占据的面积,比如7T1C、6T1C在基板的正投影面积的总和。即单个驱动单元11的面积为如7T1C或6T1C电路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总和,而本实施例中只画出了一个驱动薄膜晶体管,而单个驱动单元的面积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开关薄膜晶体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不再赘述。其中每一驱动单元11包括一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2发光的驱动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起到开关作用的开关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
驱动单元11和显示单元12的大小进行区别设计,其中显示单元12按原有面板尺寸和分辨率计算得出的尺寸面积设计,而将驱动单元11的面积进行缩减设计,即使得驱动单元11的面积小于显示单元12的面积。
另外,在将下边缘区域D22的驱动单元11的排列距离缩短,缩小了下边缘区域D22的占用面积,进而节省出了空间,用于布置扇出区D3的走线,进而缩小了面板下边框的宽度。
其中,每一驱动单元11包括一驱动薄膜晶体管。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漏极115及设置在源/漏极115上的平坦层116。每一显示单元12包括设置平坦层116上的阳极121及设置在阳极121上且设有开口的像素定义层122。源/漏极115通过源/漏极走线(图中未标号)与阳极121电连接。
其中源/漏极115通过源/漏极走线同层设置且相连。
显示发光区D1包括与下边缘区域D22对应的第一显示发光区D11、与中间区域D21对应的第二显示发光区D12和与扇出区D3对应的第三显示发光区D13。下边缘区域D22的至少部分驱动单元11与第三发光显示区D13的显示单元12电连接。
下边缘区域D22具有一第一边缘M。第一边缘M位于下边缘区域D22靠近中间区域D21的一侧。
在下边缘区域D22的驱动单元11和与下边缘区域D22的驱动单元11电连接的显示单元12中,驱动单元11的源/漏极115相对于阳极121向靠近第一边缘M的一侧错开。以使得第三显示发光区D13的正下方未设置驱动单元,从而使其用于设置扇出区D3的扇出走线。
这样的设置以缩小下边缘区域D22的占用面积,并将空余出的空间用于布置扇出区D3的走线,进而缩小面板下边框的宽度。
另外,在下边缘区域D22中,从靠近第一边缘M到远离第一边缘M的一侧,驱动单元11的源/漏极115相对于阳极121向靠近第一边缘M的一侧错开的距离越大。这样的设置,以使得第三显示发光区D13的面积最大化,便于在其正下方设置最多的扇出走线。
扇出区D3位于下边缘区域D22的一侧,其中,扇出区D3包括被显示发光区D1覆盖的第一部分D31和设置在显示发光区D1外的第二部分D32,即第三显示发光区D13对应设置在扇出区D3的第一部分D31上方。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驱动电路区D2还包括设置在中间区域D21上方的上边缘区域D23,位于中间区域D21的驱动单元11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上边缘区域D23的驱动单元11之间的距离,以缩小上边缘区域D23的占用面积。
在将上边缘区域D23的驱动单元11的排列距离缩短,即在垂直空间中,位于上边缘区域D23的驱动单元11和对应的显示单元12错位设置,且位于上边缘区域D23的驱动单元11向中间区域D21的方向靠近设置,以缩小了上边缘区域D23的占用面积,进而节省出了空间,用于布置源驱动电路或VSS走线,进而缩小了面板上边框的宽度。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4和图5,驱动电路区D2包括设置在中间区域D21两侧的两侧边缘区域D24,位于中间区域D21的驱动单元11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两侧边缘区域D24的驱动单元11之间的距离,以缩小两侧边缘区域D24的占用面积。
在将驱动电路区D2的两侧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11的排列距离缩短,即在垂直空间中,位于两侧边缘区域D24的驱动单元11和对应的显示单元12错位设置,且位于两侧边缘区域D24的驱动单元11向中间区域D21的方向靠近设置,以缩小了两侧边缘区域D24的占用面积,进而节省出了空间,用于布置栅驱动电路或VSS走线,进而缩小了面板两侧边框的宽度。
另外,在本申请中,位于中间区域D21的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相等的,比如位于中间区域D21的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从中心处向四周边缘逐渐缩小,以进一步的缩小驱动电路区D2的占用面积。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每个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111、设置在基板111上的有源层112、设置在有源层112上的第一栅极113、设置在第一栅极113上的第二栅极114和设置在第二栅极114上的源/漏极115以及设置在源/漏极115上的平坦层116。其中,有源层112和第一栅极113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栅极113和第二栅极114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第二栅极114和源/漏极115之间设置有层间介电层。
显示单元12包括设置在平坦层116上的阳极121、设置在阳极121上的像素定义层122和有机发光层(图未示出)。
扇出区D3的走线与第一栅极113、第二栅极114或源/漏极115同层设置。扇出区D3的走线自驱动电路区D2的下边缘区域向外延伸形成。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电路区D2的四周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11和与其电连接的显示单元12之间相错设置,比如驱动单元11的源/漏极115相对于阳极121向靠近第一边缘M的一侧错开,导致驱动单元11不完全在对应的显示单元12的正下方。当源/漏极115之间的空间足够时,源/漏极115长度可适当延长至阳极121的正下方,其中自源/漏极115延长的部分为源/漏极走线。位于驱动电路区D2的四周边缘区域(上、下和两侧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11和与其电连接的显示单元12,则通过过孔电性连接。
在下边缘区域D22中,从靠近第一边缘M到远离第一边缘M的一侧,与显示单元12的阳极121电连接的驱动单元11的源/漏极115的长度越长;也即与显示单元12的阳极121电连接的驱动单元11的源/漏极走线的长度越长。
在本第二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显示发光区D1包括与下边缘区域D22对应的第一显示发光区D11、与中间区域D21对应的第二显示发光区D12和与扇出区D3对应的第三显示发光区D13。驱动单元21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薄膜晶体管还包括基板211、设置在基板211上的有源层212、设置在有源层212上的第一栅极213、设置在第一栅极213上的第二栅极214和设置在第二栅极214上的源/漏极215和设置在源/漏极215上的平坦层217。平坦层217上设置有源/漏极走线216。其中,有源层212和第一栅极213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栅极213和第二栅极214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第二栅极214和源/漏极215之间设置有层间介电层,源/漏极215和源/漏极走线216之间设置有另一平坦层218。
显示单元22包括设置在另一平坦层218上的阳极221、设置在阳极221上的且设有开口的像素定义层222和有机发光层(图未示出)。
其中,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215通过源/漏极走线216和对应显示单元22的阳极221电连接。
在本第二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电路区的四周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21和对应的显示单元22之间相错设置,即驱动单元21的源/漏极215相对于阳极221向靠近第一边缘M的一侧错开,导致驱动单元21不完全在对应的显示单元22的正下方,因此当源/漏极215的空间不足时,位于驱动电路区的四周边缘区域(上、下和两侧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21和与其电连接的显示单元22通过源/漏极走线216电性连接。
在下边缘区域D22,从靠近第一边缘M到远离第一边缘M的一侧,与显示单元22的阳极221电连接的驱动单元21的源/漏极走线216的长度越长。
在本第三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电路区包括多个驱动单元31,显示发光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32,每个驱动单元31对应电性连接一个显示单元32。
驱动电路区包括中间区域D21和设置在中间区域D21下方的下边缘区域D22,在中间区域D21中,驱动单元31的面积等于显示单元32的面积。在下边缘区域D22中,驱动单元31的面积小于显示单元32的面积。
其中,显示发光区D1包括与下边缘区域D22对应的第一显示发光区D11、与中间区域D21对应的第二显示发光区D12和与扇出区D3对应的第三显示发光区D13。下边缘区域D22的至少部分驱动单元31与第三发光显示区D13的显示单元32电连接。
下边缘区域D22具有一第一边缘M。第一边缘M位于下边缘区域D22靠近中间区域D21的一侧。
在下边缘区域D22的驱动单元31和与下边缘区域D22的驱动单元31电连接的显示单元32中,驱动单元31的源/漏极315相对于阳极321向靠近第一边缘M的一侧错开。以使得第三显示发光区D13的正下方用于设置扇出区D3的扇出走线。
这样的设置以缩小下边缘区域D22的占用面积,以空出空间设置扇出区D3的走线。
扇出区位于下边缘区域D22的一侧,其中,扇出区D3包括被显示发光区覆盖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显示发光区外的第二部分。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在保留显示发光区面积不变的前提下,缩小驱动电路区的下边缘区域的占用面积,节省出一定的空间以用于设置扇出区的走线,进而缩小显示面板下边宽的宽度;
且进一步的,缩小驱动电路区的上边缘区域的占用面积,节省出空间用于设置源驱动电路或VSS走线,进而缩小了显示面板上边框的宽度;缩小驱动电路区的两侧边缘区域的占用面积,节省出空间用于设置栅驱动电路或VSS走线,进而缩小了显示面板两侧边框的宽度;解决了现有的显示面板的下边宽较大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实施例前的序号,如“第一”、“第二”等仅为描述方便而使用,对本申请各实施例的顺序不造成限制。并且,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区、设置扇出走线的扇出区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区上的显示发光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区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发光区的面积,且所述显示发光区完全覆盖所述驱动电路区并超出所述驱动电路区;
所述驱动电路区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所述显示发光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对应电性连接一个所述显示单元,且所述驱动单元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单元的面积;
所述驱动电路区包括中间区域和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漏极和设置在所述源/漏极上的平坦层;
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坦层上的阳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上且设有开口的像素定义层,所述阳极通过源/漏极走线连接于所述源/漏极;
所述边缘区域与所述中间区域之间具有边界线;
在所述边缘区域以及所述边缘区域所对应的所述显示发光区中,从靠近所述边界线的一侧到远离所述边界线的一侧,所述源/漏极走线的长度越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发光区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扇出区;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下方的下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发光区包括与所述下边缘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发光区、与所述中间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扇出区对应的第三显示发光区,所述下边缘区域的至少部分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三发光显示区的显示单元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边缘区域中,所述下边缘区域具有一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边界线重合,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靠近所述中间区域的一侧;
在所述下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和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电连接的显示单元中,所述驱动单元的源/漏极相对于所述阳极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边缘区域中,从靠近所述第一边缘到远离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所述驱动单元的源/漏极相对于所述阳极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错开的距离越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同层设置且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异层设置,所述源/漏极走线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源/漏极,所述源/漏极走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阳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一侧,其中,所述扇出区包括被所述显示发光区覆盖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发光区外的第二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两侧的两侧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两侧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2-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上方的上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上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CN202210210075.7A 2018-12-06 2018-12-06 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4597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0075.7A CN114597246A (zh) 2018-12-06 2018-12-06 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0075.7A CN114597246A (zh) 2018-12-06 2018-12-06 显示面板
CN201811485917.XA CN109671742B (zh) 2018-12-06 2018-12-06 Amoled显示面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5917.XA Division CN109671742B (zh) 2018-12-06 2018-12-06 Amoled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7246A true CN114597246A (zh) 2022-06-07

Family

ID=661436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5917.XA Active CN109671742B (zh) 2018-12-06 2018-12-06 Amoled显示面板
CN202210210075.7A Pending CN114597246A (zh) 2018-12-06 2018-12-06 显示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5917.XA Active CN109671742B (zh) 2018-12-06 2018-12-06 Amoled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9671742B (zh)
WO (1) WO20201137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07309B (zh) * 2021-08-05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13920940A (zh) * 2021-10-29 2022-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823825A (zh) * 2022-04-12 2022-07-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61447B2 (en) 2022-05-09 2024-04-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822259B (zh) * 2022-05-09 2023-05-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225837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5756A (ja) * 2002-07-11 2004-02-12 Seiko Epson Corp 半透過・反射型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5671948B2 (ja) * 2010-11-04 2015-0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アレイ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903732A (zh) * 2012-10-12 2013-01-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相应的显示装置
CN104701352B (zh) * 2015-03-20 2017-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47686B (zh) * 2015-06-30 2018-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6947350U (zh) * 2017-06-29 2018-0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19090B (zh) * 2017-11-30 2020-01-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00101A (zh) * 2018-03-12 2018-08-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oled显示面板
CN108591974A (zh) * 2018-04-24 2018-09-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基板、制备方法及微型led阵列发光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1742A (zh) 2019-04-23
WO2020113731A1 (zh) 2020-06-11
CN109671742B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1742B (zh) Amoled显示面板
US10394374B2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0914854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41760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453909B2 (en) OLED array substrate with overlapped conductive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6979378B2 (ja)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US9244317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7030964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1901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60253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US10115782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durable wiring
CN101819986B (zh) 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
CN20609839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701021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999178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5029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装置
US2024007222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731279A1 (en)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148485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200185467A1 (en)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US20060046374A1 (en) Conducting line terminal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CN112859466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2786618B (zh) 半导体装置
CN116013196B (zh) 显示面板
US2022034437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